食品加工小作坊许可证

2023-02-24

第一篇:食品加工小作坊许可证

吉林省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 许可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管理,严格规范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吉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食品小作坊(以下简称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生产条件和设备工艺简单,其产品无预包装或者有简易包装的食品生产加工者。

第三条小作坊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并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各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履行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职责。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全省小作坊许可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配套文件;指导全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管理工作。

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含公主岭市、梅河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本辖区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工作,负责许可证及相关申请文书印制、发放及管理等工作。

1 县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管理工作。

第五条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原则。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小作坊改进生产加工条件,指导有条件的小作坊采用电子台账等先进管理手段,逐步实现食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并适时与政府主导建立的追溯系统相衔接。

第二章小作坊许可一般条件

第七条小作坊生产加工场所周围不得有明显污染源,排污沟渠应当经常清理或密闭,不得散发出异味;应当距开放式厕所、倒粪池、化粪池、污水池、垃圾场(站)等有碍食品卫生的场所直线距离25米以上。

第八条小作坊生产加工区应当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做到干净整洁,与生活区相对隔离。

(一)墙壁、棚面一般应当使用浅色无毒材料覆涂,不脱落、易清洗、无灰尘;

(二)保证排水状况良好,污水能够及时处置;

(三)有防蝇、防鼠、防虫等措施;

(四)有相应的洗手、更衣等设施。

第九条小作坊使用的设备或设施应当用无毒、无害、无异味的材料制成。

2 第十条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

第十一条小作坊生产加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

第十二条小作坊应当建立原辅材料、不合格食品、食品添加剂等台账,并及时记录。应当对采购的原辅材料及添加剂,依索取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生产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按照进货批次索取检验报告。

第十三条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乳制品、酒类(自酿白酒除外)、饮料(市场外不以现场制售为主)、冷冻饮品、果冻、肉制品(市场外不以现场制售为主,酱卤类除外)、调味品(味精、鸡精)、特殊膳食食品等高风险食品。

第三章许可证办理程序

第十四条申请人申请领取《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应当到许可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申请书》;

(二)《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村(社区)组织提供的小作坊未污染环境、不影响附近居民的意见;

(四)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从业人员一览表及健康证复印件;

3

(五)食品生产加工相关的生产设备、工具清单;

(六)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申请人应当对其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申请材料首页应当为申请材料目录,所附资料应当按照第十四条规定的次序整理;

(二)申请材料应当打印或用蓝黑、黑色墨水笔填写;

(三)除申请书以外,其他提交的材料应当使用A4纸;

(四)材料应当完整、清晰、准确,涂改处应当盖章或签字,注明更正日期。

第十六条 许可机关收到申请时,应当即时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许可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三)申请材料不齐备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

第十七条许可机关受理申请人许可证申请材料后,应当在5日内组织对申请的资料和生产场所进行现场核查。乡镇

4 有派出机构的,可委托派出机构实施。现场核查可邀请村(社区)有关人员参加,申请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八条许可机关现场核查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一)事先告知申请人现场核查的内容、时间;

(二)现场核查人员应当不少于两人,并出示表明执法身份的证件;

(三)现场核查人员应当及时填写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现场核查报告表、改进表,并请申请人核对签名。申请人拒绝签名的,核查人员应当在记录上注明拒签情况。

(四)现场核查审查结论分为“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

(五)应当根据现场核查审查结论分别作出准予许可、整改验收合格准予许可和不予许可决定。

第十九条经现场核查做出准予生产许可决定的,应当于做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书。

第四章许可证的变更、延续与补办

第二十条小作坊在生产加工许可证有效期内,发生有关名称变化、生产加工场所迁址等情形,应当向原许可机关提出变更申请。

第二十一条申请变更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5

(一)《食品小作坊变更许可申请书》;

(二)原《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正、副本;

(三)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与变更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事项相关的材料; 第二十二条 申请变更生产地址,新的生产地址不属于原许可机关管辖范围的,小作坊应当在原许可机关注销《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后,凭注销证明向新许可机关重新申请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

第二十三条《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小作坊需要延续许可有效期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满前,向原许可机关提出延续申请,换发《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逾期提出延续申请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小作坊申请延续生产加工许可有效期,应当向原许可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申请书》;

(二)原《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正、副本;

(三)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与许可延续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五条《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遗失、污损的,应当向原许可机关申请补办,并提供下列材料:

6

(一)《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更换、增(减)补证申请书》;

(二)许可证遗失的,提交小作坊在县级以上媒体刊登许可证遗失并声明作废的公告原件;

(三)许可证污损的,提交污损的《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

第五章 许可证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应当载明:小作坊名称、食品品种及类别、生产地址、销售范围、许可证编号、有效期、发证机关及发证日期。

第二十七条小作坊应当妥善保管食品生产加工许可证书,并在生产加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悬挂或者摆放。

第二十八条小作坊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的,应当予以撤销。

许可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发放《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的,发放《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的许可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撤销已做出的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决定。

第二十九条小作坊发生《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没有在法定期限内取得合法主体资格或者主体资格依法终止的、许可证被依法撤销或者吊销等

7 情形,许可机关应当依法办理《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的注销手续。

第三十条小作坊主动申请注销《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的,应当向原许可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注销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申请;

(二)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书正、副本;

(三)与注销《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相关的证明文件。

许可机关受理注销申请后,经审核依法注销《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并向申请人核发准予注销《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的通知书。

第三十一条属于应当依法注销《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的情形,小作坊未主动申请注销《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的,许可机关可以依法予以主动注销,出具注销决定书,说明注销的具体理由。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仅限于本县行政区域及与邻县交界的村、乡镇内销售;市级城区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仅限于本市城区内销售。

第三十三条小作坊应当在其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方式、生产者名称、联系方式、小

8 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编号及销售范围等内容。生产经营散装食品的,应在其储存位置及销售容器上标注上述内容。

第三十四条小作坊在许可有效期内停业、歇业和再次开业的应当向原许可机关备案。对停业、歇业后再次开业的小作坊,原许可机关认为确有必要的,可进行现场核查。

第三十五条县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当制定小作坊食品抽检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抽样检验,所需费用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三十六条许可机关应当建立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档案和监督检查信息平台,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查询。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食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的食品,但不包括食用农产品、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列入高风险目录的食品。

(二)食品生产加工者,是指个体工商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包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摊贩。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规定的许可机关实施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

第三十九条本办0法由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9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吉林省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证书式样 2.吉林省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编号方法 3.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申请书 4.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5.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6.吉林省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条件现场核查记录表

7.准予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决定书8.不予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决定书9.吉林省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承诺书

第二篇:食品加工小作坊承诺书

为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立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食品生产加工市场秩序。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本小作坊特作如下承诺: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规定,依法依规规范生产,认真履行生产者的义务。自觉接受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安全负全部责任,承担因本单位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一切后果。

二、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场所、设施、设备、工艺流程等满足生产加工需要并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保证生产食品安全、无毒、无害。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并建立健康检查制度,保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三、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食品原辅料、生产加工容器及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查验登记等制度,严格按照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登记和备案制度,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使用食品添加剂发生变动时,及时做好变更登记。杜绝非法添加及滥用添加剂的行为发生。

四、建立健全食品出厂检验制度,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定期检验,做好检验记录。

五、建立完善不合格食品召回和处理制度,严格做好不合格食品召回和处理记录,并留存不合格食品处理影像资料备查。

六、配备食品安全专(兼)职管理机构(人员),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等部门积极做好人员急救和事故责任调查工作,并立即封存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场所和设施设备等。

七、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高度重视消费者反馈意见,积极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极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要求,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承诺人(单位)签字或盖章:

承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电话:0314-3115729

第三篇: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整治的工作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防止食品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区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研究决定,在2006年6月至7月份,对全区食品生

产加工的小作坊开展一次专项治理整顿。

此次专项检查治理,以区、镇驻地和小作坊式食品加工集中地为重点,以肉类、蔬菜、乳制品、豆制品、饮料、大桶水、儿童食品、保健品为重点食品。

通过此次检查和整顿,使全区食品加工的小作坊得到治理,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小作坊的食品质量得到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整治的主要工作措施及方法步骤

此次全区小作坊专项治理工作,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以检查促整治,以整治促提高。整个专项治理工作,分宣传发动、集中治理和总结提高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宣传发动,此阶段通过召开全区食品安全整治动员大会,进一步掀起对食品加工业整治的号角,使广大人民群众和食品加工小作坊经营户,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重视食品安全的工作氛围。

二是集中治理,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的检查与整治,切实解决小作坊加工中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小作坊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有关经营手续和证照情况,检查小作坊有无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生产许可证

(二)加工工序情况,检查从原料购进到成品包装出作坊销售的全过程,查看购进的原料是否为合格品,有无违禁使用的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原料是否为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等。

(三)检查加工成品情况,成品有无经过自检和送检,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

(四)检查作坊加工环境卫生情况,查看环境卫生是否符合食品加工卫生要求。

三是总结提高,此阶段属整改提高阶段,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一是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边检查边整改。二是检查结束后,联合检查组要认真总结专项治理整治情况,要针对这次专项整治中小作坊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排查,按照职能分工,各部门抓好治理和落实,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长效监管机制。

三,组织领导

全区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治理整顿,是按照“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的统一布署进行的,旨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对生产加工环节的小作坊进行治理,提高作坊食品的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此次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治理整顿由区药监局、区质监分局牵头,区工商局、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盐务局配合,从上述单位抽调专人,组成“区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治理检查工作组”,进行专项检查。区质监分局抽调一名分管负责人和2-3名执法人员,区工商、卫生、公安、盐务各抽调一名工作人员,上述人员在“专项检查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小作坊专项检查中,各镇、街要配合“检查组”,做好本辖区内的检查接待工作,

在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承担监管职能的成员单位拿出处理意见,制定整治措施。检查中要针对小作坊的实际因势利导,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处罚不是目的,要通过检查,使小作坊的食品质量得到提高,全区食品加工经营秩序得到有效的整治。

第四篇: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要求》国标通过

记者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获悉,日前通过审定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目前已进入报批程序。这项可望于年内发布..记者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获悉,日前通过审定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目前已进入报批程序。这项可望于年内发布的国家标准对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法》,整体提升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这项标准由全国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河北、陕西、山东等地方质监局和山东、湖南等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制定的。

据悉,我国目前有两亿多农户涉足食品生产。在近45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主体中,10人以下的小作坊约35万家。这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目前仍是食品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食品小作坊是农产品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些小作坊普遍存在生产设备简陋、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缺乏、质量卫生控制能力薄弱等问题。

据该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马爱进介绍,我国现有的针对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技术,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适用性不强,这使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得不到必要的指导,政府监管也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撑。该标准依据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要素,结合目前我国食品小作坊的现状及特点,以最低程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为原则,对包括生产与加工场所、设施与设备、加工过程控制、人员、质量安全管理、包装贮存与运输和食品标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规范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生产活动及政府有关部门监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提供技术支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据介绍,新发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因此,该标准对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法》、提升我国整体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这项标准属于综合性管理标准,审查委员会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第五篇: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模式及发展方向探讨

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模式及发展方向探讨2009-07-13 16:24 来源: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表评论 (0)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中,其中50%以上都由食品加工小作坊造成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已是当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国家质检总局把小作坊监管列入食品监管工作的重点、难点,提高到关乎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成败的高度,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允许食品加工小作坊在农村地区和限定区域有条件地生存。南沙区正处于全面开发建设期,在这种背景下,对我区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模式进行探索,确保辖区食品质量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食品加工小作坊现状及存在原因

(一)食品加工小作坊现状

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明确将小作坊监管的范围界定为:10人以下,有固定生产场所,生产条件简单,从事传统食品生产加工活动(不含现做现卖),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单位和个人。南沙地区的食品小作坊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数量多,分布隐蔽。一方面,食品加工小作坊数量多,主要集中在白酒、豆制品和烧腊3个传统行业,其中白酒、豆制品和烧腊小作坊各有20余家;另一方面,生产地点比较隐蔽分散,多在城区僻静处、城乡接合部、集镇偏僻处及农村,不易发现。

2、生产条件差。生产设备简陋,管理水平低,生产环境普遍较差,卫生状况不佳是辖区食品小作坊的共有特点。这些小作坊的生产管理以经验为主,没有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多数处于无产品标准或不按标生产、无检验设备和人员、无管理制度等三无状态。

3、从业人员素质低。员工多以家庭成员为主,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正规和必要培训。

4、产品质量差。产品质量控制存在缺陷,产品出厂检验欠缺,产品合格率不高。质量抽检合格率相对偏低,07年进行执法抽样发现,3家豆制品企业就有1家微生物项目不合格,1家河粉企业二氧化硫残留超标。

5、经营理念落后。多数作坊为赢得市场,拼命降低价格,压缩生产成本,而不是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工夫,形成恶性竞争。少数分经营者甚至为了经济效益,不求产品质量,不讲诚信经营,恶意造假,恶性竞争,惨淡经营。

(二)食品加工小作坊存在原因剖析

南沙区作为一个新区,大部分地区仍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仍然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手段。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1、与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相关,有其必然性。辖区“城乡二元结构”分治格局还未有效破除,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着多个“二元化”的问题:

一是在市场环节当中,长期以来,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一方面以超市和百货公司为代表的规范营商者,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另一方面,集市式或墟场式的集贸市场,则处在一种宽松的管理状态。二是在食品加工生产的环节,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大量的无证无照、有照无证的生产“企业”作坊,这些作坊游离于监管之外。由于数量庞大,生产着诸多安全隐患的加工成品,形成了庞大的市场势力。三是由于消费者生活水平偏低,虽然关心食品质量安全,但在消费选择上只管价廉,不论物美,导致大量食品小作坊有其生存的土壤。

2、与消费者需求密切相关,有其合理性。从行业特点看,食品花样繁多,由于消费者口味多样化,大企业产品往往大而不全,小作坊经营灵活,变更迅速的特点,对食品社会消费需要是个有益补充。另外,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中国农民的一些简单食品都是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而成,并有风味的独特性和传统的工艺性。如南沙酿造的米酒,因为其独有的水源、工艺、气候等因素,形成自身特有的风味,

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事实上,中国很多名优食品,都是出自小作坊,也正是因为有了小作坊,才让一些名优食品的工艺得以传承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的困境

(一)关于小作坊监管的法律空白。首先,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导致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长期迷失在这种“二元”结构当中。07年,国家质检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全面监管、分类监管、重心下移、打扶结合”的工作原则对的小作坊实施监管,允许无证小企业小作坊存在并生产。但这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五条、第二章第九条、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相抵触,这意味着小作坊监管这个命题本身就面临不合法的困境。其次,中央虽然已确定了“分段监管为主”的食品监管分工原则,但是对每一个监管部门管辖环节具体界定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还不够明确,操作性不强。由于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存在前店后厂、即做即卖、时停时开、流动频繁的特点,同时具有生产、流通、餐饮的性质,容易造成部门间相互推卸监管责任。此外,在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上,存在卫生、工商、质监三个部门的许可发证,而且许可的条件要求各不相同,使得小作坊不知所从,部分经营者干脆逃避办理证照,导致大量食品小作坊无证无照经营现象。

(二)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目标的差异化。2004年国务院23号文就明确提出来在食品安全问题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但从具体实施的保障机制来看,中央政府部门更多考虑安全性和宏观管制,地方政府则要更多地承担经济增长和就业等任务,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目标存在差异,责任难以落实到位。食品小作坊主要分布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工作必须依赖街镇一级政府开展工作。而街镇政府主要关心经济发展、就业、社会稳定等工作,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视不够,也无相应的专门机构设置。

(三)管理要求高,有效监管手段少。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管要求越来越高,措施越来越多,制度越来越严,从监督抽查,日常巡查、生产报告、公开承诺、限制销售、添加剂备案到全过程监管,似乎监管部门已对企业生产全过程实施了监管,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而小作坊数量大,分布散,以有限的行政资源对数量庞大的小作坊实施全程监管只能使基层疲于应付、业绩浮于表面,这不但削弱了基础性工作,而且也影响了基层有限资源的最佳运用。

(四)违法成本远低于监管成本。小作坊生产条件简单,质量风险成本过小,有利可图。比如,在监督抽查中,检验费用动辄几百数千元,如发生质量问题,处罚额度可能只有几百元,违法成本远低于监管成本,行政处罚往往不足以使其受到重创或者引以为戒,使得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中很多在违法与守法经营的抉择上,倾向于违法经营。

(五)传统文化的负效应,引发大众对饮食安全的漠视 。传统文化同时具有正面作用和负面效应。我国是个饮食文化大国,各地饮食文化差异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食品的美味,而忽略食品的卫生与安全。

三、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的建议

从上述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成因及发展规律来年看,食品加工小作坊还将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存在。我们认为,应从监管确保安全和引导发展做强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帮扶,保证安全,疏堵结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保护传统特色食品,促进食品加工小作坊健康发展。

(一)加强政府监督,保障辖区食品安全。

对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小作坊,纳入正常监管范围;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齐的,坚决查处。

1、街镇协管,部门联动,筑牢食品安全联防线。(1)构建街镇“一把手”负总责、街镇安全办、村食品协管员为主体的街镇小作坊监管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街镇政府、质监协管员的作用,发挥协查协管作用,有效担负起本街镇小作坊的调查、排查、协查和情况报告和食品质量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2)健全各部门间无缝沟通协调机制。小作坊监管只靠质监部门不行,只有多方联合,联动协办,才

能事半功倍。首先,健全监管网络,不留缝隙。质监、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实现部门联动。一是对新生小作坊,需经质监部门审核后,由工商部门给予主体登记,规范主体资格;对不完全符合条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给予一定宽限期,督促整改,条件符合后,准予工商登记;对经营环境差,完全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坚决不予支持,防止“先天不足”的小作坊开办。二是在无证照查处上,进一步明确监管边界,杜绝推诿扯皮。对存在职能交叉的,应报当地政府牵头,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共同查处取缔黑窝点。三是积极将质监工作动态信息通报相关部门,争取在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协调工商、卫生等部门加强市场流通、餐饮消费领域市场准入,严防不符合条件的小作坊食品进入市场。

2、建立有效实时的小作坊监测网络体系。食品安全检测监测体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支撑,也是实施预警的主要信息来源。针对食品小作坊的分布特点,由区县局制定小作坊抽样计划,充分利用有关装备资源,加大小作坊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对检测中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进行执法抽样,送法定技术机构进行检验。要利用有关的实验室、检测中心、科研单位等检测资源,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来购买检测服务。要根据季节特点,产品安全风险系数采用不同的抽查频次。检验项目应从整体上覆盖包括动植物疫病、有害生物、食源性人类传染病、转基因食品及原料、饲料、农残、食品添加剂、及各种食源性病原体等。所有监测结果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进行总结分析,为小作坊监管提供决策依据,并定期将食品安全信息向社会发布,充分发挥食品安全预警功能。

3、严格日常巡查,把好七个关键环节。食品小作坊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也是食品安全责任的最终落脚点和受益者。食品小作坊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后, 又该如何履行安全责任、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呢? 如何自律? 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食品企业及小作坊还要从微观做文章。为此,在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的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按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人、机、料、环、法”五要素要求, 提出对七个关键环节,以记录控制的监管模式, 做到责任落实、留有记录。

一要把好食品添加剂备案关。向企业人员介绍、培训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知识, 督查企业建好添加剂进货台帐,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并将添加剂使用情况交由区质监局备案。对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罚, 绝不姑息。

二要把好食品原材料控制关。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巡查检查, 促使企业严禁使用非食品用的原辅料加工食品;严禁使用非食品用化学物质; 严禁使用违反规定的过期、失效、变质、污秽不洁的、回收的、受污染的原材料; 严禁掺杂掺假。

三要把好食品包材关。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必须清洁安全, 并加贴印标签,标签内容包括:食品名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关键点是严格要求企业购买有生产许可证的包装材料, 与食品原料一并管理, 并建好进货台帐。

四要把好食品设备、场所条件关。食品小作坊必须具备合格的场所环境要求, 设备设施要齐备, 卫生条件要保证, 环境污染要杜绝。关键点是对不能满足要求的要坚决取缔。

五是把好食品工艺要求关。检查食品加工小作坊那个工艺流程的合理性, 对生产加工过程易产生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的环节要严格规范。关键点是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工序必须制定工艺规范性的自律文件,并在生产中按此文件执行。

六是要把好人员素质关。食品加工小作坊人员必须具有健康证,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七是把好产品出厂关。坚持实施产品出厂必须经检验合格, 鼓励企业自建、联建检验室, 对无检测能力的企业要求采取依托附近大企业检验室,每个月开展一次检验,同时每个季度送检一次,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委托检验。对检验合格的出厂产品食品加工小作坊必须要求只能简易包装并标明销售区域, 建立售货台帐。

(二)加强帮扶指导,设立“软门槛”,引导小作坊做大做强

1、增强从业人员素质。一是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强化小作坊基本能力建设。要建立《企业人员能力基本要求考核办法》, 针对不同的食品加工行业,制定出企业人员能力的基本要求, 然后通过培训、考核、评价, 逐步提高企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实现统一提高。二是积极宣贯法律法规,设立“软门槛”。通过宣传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技术难点,提高小作坊负责人法律法规意识,督促不具生产条件和能力的食品小作坊“自动”退出食品加工领域。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宣传的重点应放在政策、法规和技术层面, 让小作坊业主自警自醒。实施“红黑榜”制度,对基础设施设备比较好、基本能力比较强、从业人员素质比较高、长期保持产品质量合格的食品小作坊, 要大力宣传, 树好典型, 引领生产和消费; 对长期产品质量不合格、安全隐患凸显、又无力做大做强、群众反响强烈的食品小作坊, 要坚决予以曝光, 逼其退出市场。

2、提高食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各种新型模式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兼并和整合提升减少小作坊的数量,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小作坊的生产条件,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联小做大、整合做强,促进传统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公司+ 散户型”发展模式。鼓励规模大的食品龙头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吸纳小作坊,把小作坊变成大企业的半成品车间, 若小作坊生产的产品发生了质量问题,由这个龙头企业承担责任。所有散户的产品由龙头企业统一工艺,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把好出厂检验关。这种模式既保证了食品散户的产品质量,又保障了龙头企业的原料来源,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二是“ 联姻型”发展模式。通过成立行业协会、建立合作社等形式,引导生产类型相同的成片小作坊走集体投入、联合经营的道路。联小做大,推动小作坊整合起来,促进传统特色食品质量的提高。三是区域集中模式,就是对区域特色相对明显的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实行“五集中”,即:集中建房、集中生产、集中排污、集中管理、集中检测,在加工区域内联合建立食品检验室,促使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履行原材料进货和产品出厂检验义务,把好产品质量关。

(三)注重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培育食品加工小作坊健康发展。

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应发挥市场自身调节作用,依托市场经济手段,在法律、经济和技术三个层面上共同推进,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1、探索安全食品优质优价的途径。加强监管只是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外因,而内因是实行优质优价,使优质产品生产者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直接在市场竞争中淘汰食品加工小作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在提高全社会诚信度的基础上,鼓励生产者通过设立专销区、连锁配送和进入超市等营销方式,逐步建立起质量信誉;二是提高质量认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并建立食品标签制度,提高优质产品的知名度;三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采用组织消费者参观企业生产现场、曝光黑作坊产品质量问题等方式,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区分质量的优劣,促进优质产品的销售。

2、加强农村食品流通网络建设。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健全农村食品供应网络和连锁续配送体系,鼓励大型食品流通企业利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农村食品经营网点,逐步实现农村食品流通连锁化、网络化、规模化、规范化,实现村村有“放心食品便利店”的目标,保障安全优质食品供应,减少当地居民对小作坊食品的依赖,压缩食品小作坊的市场空间,减少小作坊的绝对数量。

3、鼓励大企业投身传统食品行业。一方面,大企业在资金、技术上占有绝对优势,很容易通过提高规模降低成本,提高单位原料利用率,还可集中处理污水和废弃料,降低环境污染,产生规模效益,把小作坊挤出市场。另一方面,鼓励大企业投身传统食品工业,容易利用大企业的研发和技术优势,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传统食品工业自动化水平,促进食品工业发展,逐步淘汰落后小作坊。同时,利用现代食品科技的无菌生产、真空包装及全程保鲜等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多数传统食品保鲜期短的问题,利于食品通过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送进千家万户,满足群众需要。

上一篇: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题下一篇: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