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试题精选

2023-03-23

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试题精选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传统语文教学(精选)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

参 赛 作 品

征文类别: A 类

征文标题: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传统语文教学

作者姓名:李艳菊 余建军 作者单位: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 通信地址:湖北省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712—4851456 电子邮件:369706358@qq.com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传统语文教学

——也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 李艳菊 余建军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给小学教师和学生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与计算机网络,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巧妙地运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卓有成效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

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十分紧迫的。

一、 更新教师观念,提高师生素质,打好整合基础。

(一)更新教师观念。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中去,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语文的问题或者学习有关语文的新知识,从而达到在运用当中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目的。

现在学校的整合课虽然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但仍有部分教师为了整合而整合,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混合在一起,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巨大意义和作用。所以,首先应更新教师的观念,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的质量,不是为整合而整合,不是摆样子。整合不等于混合,信息技术千万不能再成为教师“机灌”的工具。在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之前,语文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使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让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这样“整合”才能真正有价值,有生命力。

(二)提高师生素质。

1、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教学。

第一、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支持认知过程,激发探索兴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和意见。 第

二、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软硬件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要熟练操作一定的硬件和软件,并将他们运用到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编写可以用Word完成,演示文稿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成绩统计可以用Excel实现,这样,方便了资料的查找、积累与保存。事实上,教师掌握了常用软硬件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2、信息化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学生这方面来说,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根据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学习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设置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在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过程中,还要培养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因此,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辅助语文教学。

在这种整合模式下,师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分别进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这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体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并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语文学习目标。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传统语文教学。

传统的学科教学时间都是在40分钟内完成导入新课、主题教学、分组实践、展示效果、教师评价、补充学习、布置作业等环节。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却是同学们还没能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只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走马观花的效果。课时短暂,环节僵化成了学生不能自由发挥的紧箍咒。我们不妨把一个知识单元集中在两节课一起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打破固有的模式,类似于调查、发布、总结甚至于实践等内容安排在课下,课上主要就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给学生铺设一个学习的支架,让学生理解如何自主学习,自主攀升。

(一)运用录音,激发兴趣。

播放配乐的朗读录音可以加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朗读文字教材的趣味,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二)运用投影,创设情景。

运用投影教学,方便、直观、感染力强。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而且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诱发情感。

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且图像活动变化,能展示情节,容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提高阅读能力。

1、、熟练掌握各种学习软件。以小学古诗学习为例子。古诗的理解和应用一直是一个语文教师教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当代,“小学古诗导读”几乎囊括了小学到初中所有古诗的时代背景介绍,诗情画意的动画演示,符合古诗意境的音乐欣赏,给小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教师不一定知道这款软件和熟练使用其功能。这样就放弃了一个应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契机,行成了不应有的资源浪费。

2、、以课件诱发情感、突破难点。课件的使用和选择原则应以突破教学难点为根本目的,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要学生理解“潇洒”这个词,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光靠查字典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亲眼看一段黄山奇松的录象,边看边学,让学生感受黄山奇松的潇洒、挺秀,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是自己理解,而不是靠老师讲的。

(四)运用现代代网络,拓展视野。

传统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是很少的,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材料的时间就更少了。课堂上,我常常利用计算机网络,选择与课文紧密相关、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阅读材料辅助阅读教学。

例如:在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后,我告诉学生,大自然中动物间互惠互助的事在计算机里还有很多,学生根据需要自己操作计算机,用鼠标点击,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完成后面的练习(搜集有关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助的关系,再写下来)。练习结束,计算机能自动给出成绩报告,告诉学生答案的正确率及阅读速度。

又如:在教学《祁黄羊》中的人物介绍,先让学生阅读计算机网络课件,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祁黄羊、解狐、祁午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接着告诉学生,关于他们的详细资料在计算机的资料库里有介绍他们的文章。于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各自的计算机,兴趣极浓地阅读起来,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方式大大优于传统教学中学生听教师口头介绍,在同样甚至更少的时间里,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充分体现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录音与投影、多媒体与网络,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巧妙地运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卓有成效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既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大局,又要切实可行,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既要学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又要努力把握语文教学的精髓与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时代前沿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共同进步吧!

参考文献:

(一)钟启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李谨 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访谈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关键词:

信息技术、巨大变革、发展

摘要:

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悠久,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广泛,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将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快速,它的功能也将更加全面。在不久的将来,信息技术或许会作为新兴的高技术影响社会的发展。

正文: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以及人类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设备。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大大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信息技术发展有很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这就是最早期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些应用还将进一步的发展。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科学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当然,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从此,图像传真也成为一项重要的通信方式。自从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第一部实用的传真机以后,传真技术不断革新。1972年以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新闻、出版、气象和广播行业;1972年至1980年间,传真技术已完成从模拟向数字、从机械扫描向电子扫描、从低速向高速的转变,除代替电报和用于传送气象图、新闻稿、照片、卫星云图外,还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等方面得到应用;1980年后,传真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这也为现在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现在的一些应用成为可能。

21世纪是信息传播日益国际化的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为:(1)将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如通过文本、 图表、 影像、声音、音乐等集成来传递各种信息,使信息丰富多彩有效地刺激学习者的视觉与听觉等感官。(2)使信息交互变的智能化。人机交互功能就是人与计算机等媒体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交互操作,特别是实时交互操作。计算机随时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比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自我评估学习效果。(3)信息资源的网络化。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普及,网络所提供的人际间的信息交互服务,使得学习者在相同或不同时间、在相同或不同地点的个体之间进行动态信息交流。(4)远距离传播与实时传播。计算机技术借助卫星通讯和光纤通讯技术,使数字化信息传播具有传输距离更长、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可靠性更高的优点。如网络教学中,教师授课通过网络传播,学生可以在异地实时接收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其中互联网带给人们更多的方便,可以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例如:互联网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还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表现自己的舞台。当今,英语专业印刷版刊物相对较少,作者发表的难度很大。电子投稿和发表不失为一条极好的途径,它帮助师生通过互助共享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无限潜力。并且学会电脑写作是在 21 世纪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必备基本技能。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电脑写作,提高写作技能,并尝试在网上刊物上投稿,展示自己的学习作品。教师学习电脑写作、通过电子投稿发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成果是更新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这些应用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并且信息技术还将发展下去,会变得更好。

在今后,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必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网络实现并提供各种服务。但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也从传统的技术创新与开发,转变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业务服务的创新与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各方面都能体现到:

1、技术上,网络本身朝着更快、更安全、更广的方向发展。依托于Internet网络一些新的、非技术的产业和服务也在不断涌现。网络上的动漫作品、游戏和各种增值服务更需要的并非技术而是创意。因此,网络作为一个通用的平台和虚拟的社会,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创新的空间。

2、未来,我们将使用以数据为中心的全新信息技术,社交平台将演变成为催生商业智能的新渠道。技术的角色会发生转变,将不再局限于提供支持。相反,信息技术在数据成为支持应用服务的平台上为丰富人们生活方面发挥前所未见的重要作用。

3、由于包含了个人在社交网络的丰富信息记录“社会身份”可能具有更高的价值,超过了客户在企业网站注册这一传统方式所提供的孤立信息。

4、在技术上层面,信息技术正在从以服务器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演进。企业正在迅速淘汰依托于单个或多个服务器的庞大系统,转向分布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精细化可再利用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从而形成现在的繁荣局面。信息技术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它将继续随着社会的进步而继续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也会增加。信息技术对人们的服务会变得更好,并且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需要也会促进它的发展。

参考文献:《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极大地加快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从整个世界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首先使教育的基础设施、传播手段走上信息化,以前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利用黑板和粉笔直接来讲授,而现在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甚至移动通信系统搞教学,导致学习模式的变更。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质量和速度,使信息的处理功能远远超越了人类自身的能力,达到了信息存储、传递、处理、利用的一体化和自动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巨大变革。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说,当今社会已步入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教学环境和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跨世纪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一)现代信息技术引起的教学环境的变革

一想到教室,我们的眼前马上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教室的墙上嵌着宽大的黑板,黑板前是一台一桌;桌上摆着教科书、备课本和圆规、三角板之类的教具;台上站着一手拿

- 1

握新知。而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直观地呈现的教学信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特技效果的使用以及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互作用的体现,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增加感知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2)使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在备课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增强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面对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是不是每个资源都可以被应用到课上,都有利于课堂教学呢?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都要经过精心研究和设计,这样经过反复地推敲,认真地研究,使已有的教学原则,认知规律,教育教学的经验和理论最大限度地贯彻其中,从而优化了课堂资源,使学生能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从而优化了教学。

(3)使教师更有效的控制课堂上知识点的讲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某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也可以根据课堂知识点讲授的情况,有效控制课程进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资源中的试题、练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为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满足他们的个别学习需要。

(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1)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方式也单一。教师不是授之以渔,而是授之以鱼。当前,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各种信息日新月异,需要学生

- 3

动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

- 5 -

第四篇:物流现代信息技术论述题

1、 条码技术在物流领域主要应用在哪些环节?

物料管理

(1) 将物料编码,并且打印条码标签,不仅便于物料跟踪管理,而且也有助于做到合理的物料库存准备,提高生产效率,便于企业资金的合理运用。对采购的生产物料按照行业及企业规则建立统一的物料编码,从而杜绝因物料无序而导致的损失和混乱。

(2) 对需要进行标识的物料打印其条码标识,以便在生产管理中对物料的单件跟踪,从而建立完整的产品档案。

(3) 利用条码技术对仓库进行基本的进、销、存管理,有效地降低库存成本。

(4) 通过产品编码,建立物料质量检验档案,产生质量检验报告,与采购订单挂钩以建立对供应商的评价。

生产线物流管理

(1) 制定产品识别码格式。根据企业规则和行业规则确定产品识别码的编码规则,保证产品规则化、唯一标识。

(2) 建立产品档案。通过产品标识条码在生产线上对产品生产进行跟踪,并采集生产产品的部件、检验等数据作为产品信息,当生产批次计划审核后建立产品档案。

(3) 通过生产线上的信息采集点来控制生产的信息。

(4) 通过产品标识码条码在生产线上采集质量检测数据,以产品质量标准为准绳判定产品是否合格,从而控制产品在生产线上的流向以及是否建立产品档案,打印合格证。 分拣运输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通信等许多行业都存在货物的分拣、搬运问题,大批量的货物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准确无误地装到指定的车厢或航班。一个生产厂家如果生产上百个品种的产品,并将其分门别类,送到不同的目的地,就必须扩大场地,增加人员,还常常会出现人工错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应用物流标识技术,使包裹或产品自动分拣到不同的运输机上。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将预先打印好的条码标签贴在发送的物品上,并在每个分拣点装一台条码扫描器。

仓储保管

在仓储系统,采用条码可以通过应用标识符分辨不同的信息,经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后,更有利于对商品的采购、保管和销售。

货物通道

货物通道由一组扫描器组成,全方位扫描器能够从上下、前后和左右各方向识读条码。无论包裹有多大,无论运输机的速度有多快,无论包裹间的距离有多小,所有制式的扫描器可以一起工作,决定当前哪些条码需要识读,然后把一条条信息传送给主计算机或控制系统。新一代的货物通道能够以很高的速度同时采集包裹上的条码标识符、实际的包裹尺寸和包裹的重量信息,且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

产品售后跟踪服务

(1) 根据产品标识条形码建立产品销售档案,记录产品信息、重要零部件信息。

(2) 通过产品上的条形码进行售后维修产品检查,检查产品是否符合维修条件和维修范围,建立产品售后维修档案。同时分析其零部件的情况,建立维修零部件档案。

(3) 通过产品标识条形码反馈产品售后维修记录,对产品维修点实施监督,记录统计维修原因,强化对产品维修的过程管理。

条码技术具有使用价格低廉、应用范围广泛的优势,而且条码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因此条码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2、针对RFID给现代物流业带来的影响,你认为现代物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

(一)RFID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并且已经深入应用到很多领域。

(1)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2) 智能托盘系统(3)通道控制系统

(4)配送过程中贵重物品的保护(5)货物防盗系统

(二)通过使用RFID技术带来的影响

(1)减少统计差错、即时获得准确的信息流,进一步降低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安全存货量和运营资本;(2)提高物流的自动化程度与处理效率,减少雇佣员工、降低劳动成本;(3)加大商品的监控与管理力度,有效防止盗窃现象和因遗忘等原因造成的商品损耗;强化设备管理,优化配置设备与提高设备的使用率;(4)更加透明和快速地了解各种商品在门店的销售情况,并进一步减少因为货架上缺货出更加营业额损失,从而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做出更加敏捷的反应;(5)加速购物的统计与结算过程,减少排队付款的时间,改善顾客的购物体验,进而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

(三)现代物流今后的发展趋势

现代的物流,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为主要形式、由物流和信息流相结合的、涉及供应链全过程的现代物流系统。在信息化时代里面,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和管理的现代化,现代物流配送也将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管理的电子化及信息化,配送各环节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物流配送的新时期.此外,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将射频识别技术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其势必成为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3、 对于一个物流管理的决策者,RFID在什么条件下应用会带来较大的成功?

RFID作为一项换代性标识技术,目前已经在运输、物料管理、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应用的重点主要在快运、第三方综合物流和防伪产品物流等业务方面。

在快运物流中,RFID技术可以主动汇报快递运送情况,能大大增加快递业务的透明度。比如,加贴在单件货物、包装箱、托盘、集装箱等处的RFID标签,运用其非可视传输、批量读写、信息储存容量大等技术优势,能对运送过程中的路线、时间等等信息进行汇报,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

而对于第三方综合物流模式,应用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包括原材料、零配件管理、产成品分拨配送、VMI服务等,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同时,由于RFID的每个标签都有全球惟一的ID号码,且无法修改、无法仿造,在防伪产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这些成熟的模式,业内人士认为,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未来应用前景值得深入挖掘。

首先,要从国家层面推动产业和应用的结合。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的开发,参与国内、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尽快形成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在RFID领域投资、生产,推动建设产业基地;建立开放式的技术研发、公共服务等基础平台,并构建RFID技术培训体系,培养专业人员。

其次,针对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实际情况,寻找合适切入点和应用模式,尽快开展应用试点,采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取得成效和经验,并向行业推广,从而推动RFID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发展。

第三,要增强RFID技术的安全性。RFID当初的应用设计是完全开放的,这是出现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而对标签加解密技术又需要较高的成本,造成难以在行业推广。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目前业界较为头疼的问题。

最后,要理性看待成本及选择产品。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客户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

合适产品,不能一味求低价。RFID厂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压低成本、薄利多销”,这样终将导致RFID产业的畸形发展。

4、 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业中有哪些应用

1、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上的人工收费站由于效率低下而成为交通瓶颈。RFID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上,能够充分体现它非接触识别的优势,让车辆在高速通过收费站的同时自动完成收费。

2、交通督导和电子地图

利用RFID技术可以进行车辆的实时跟踪,通过交通控制中的网络在各个路段向司机报告交通状况,指挥车辆绕开堵塞路段,并用电子地图实时显示交通状况,使得交通流量均匀,大大提高道路利用率。通过实时跟踪,还可以自动查处违章车辆,记录违章情况。停车智能化管理系统。

3、邮政包裹管理系统

在邮政领域,如果在邮票和包裹标签中贴上RFID芯片,不仅可以实现分拣过程的全自动化,而且邮件包裹到达某个地方,标签信息就会被自动读入管理系统,并融入“物联网”供顾客和企业查询。

4、铁路货运编组调度系统

火车按既定路线运行,读写器安装在铁路沿线,就可得到火车的实时信息以及车厢内装的物品信息、通过读到的数据,能够得到火车的信息,监控火车的完整性,以防止遗漏在铁轨上的车厢发生撞车事故,同时在车站能将车厢重新编组。

5、集装箱识别系统

将记录集装箱位置、物品类别、数量等数据的标签安装在集装箱上,借助射频识别技术,就可以确定集装箱在货场内的确切位置,在移动时可以将更新的数据写入射频卡。

6、RFID库存跟踪系统

将RFID标签贴在托盘、包装箱或元器件上,无须打开产品的外包装,系统就可以对其成箱成包地进行识别,实现对商品从原料、半成品、成品、运输、仓储、配送、上架、最终销售,甚至退货处理等所有环节的实时监控,极大地提高自动化程度,大幅降低差错率,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7、生产物流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

用RFID技术在生产流水线上实现自动控制、监视,可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节约成本。

5、GIS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给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1)GIS在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客户邮编和详细地址字符串,自动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客户所在的区站、分站和投递段。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投递路线的合理调度和安排客户投递排序。

(2)GIS在客户服务端的应用。客户通过物流信息系统调用数据库查询,查询结果能够实现可视化,如地图或图表显示;还可实现分析功能,如计算两地间的距离。

(3)GIS在查询货物动态情况的应用。如汽车安装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物流企业或客户可通过对物流业务系统的调用,随时查询在途货物的动态情况。

(4)GIS在物流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当GIS与Internet以及无线通信相连时,所发挥的作用就更大了。运用位置信息技术,可进一步提高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竞争实力。针对客户在地理信息方面的需求,以业务数据图形化管理和业务机构、业务对象图形化编辑为核心,从客户、产品、业务结构3个管理层面上实现业务的全面图形化管理。

6、 针对GIS给现代物流带来的影响,你认为现代物流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

随着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尤为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民生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更加重视物流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情况,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移动化、标准化、柔性化、社会化和全球化。

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而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

物流使用嵌入的GIS(或者商业GIS)作为地理数据输出的平台或者服务系统。其中物流网络设计、销售与营销区域划分、配送资源计划、生产地点选址/设施布置以及车辆计划等,应用GIS的地理显示或者图表都能够得到比较不错的效果。

物流具有空间尺度和空间特征的性质是GIS技术与物流技术集成的基础,GIS应用于物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物流的管理方式和分析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物流活动具有资源庞杂、流动空间广、过程复杂的特点,而地理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分析、决策及其他的强大功能。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与人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精确物流,对于解决物资的高效、合理流动,达到物资配给效益最大化问题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7、 对于物流管理的决策者,在什么条件下应用GIS会带来较大成功?

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从范围和程度上来说都不够理想。绝大多数企业只是将计算机应用于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根本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少数比较大型的物流企业虽然拥有专业化的信息系统但他们整体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尚不完善还不具备整合物流信息资源的能力。像GIS这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仍然比较狭窄只在较大型的物流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中小型物流企业根本很难涉及。

在应用了GIS的物流企业中半数以上的企业将GIS的应用局限于基础的物流操作层面只负责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地图的直观显示和查询例如辅助GPS系统监控车辆和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动态以及根据实时信息对运输车辆进行调度有少部分的企业将GIS的应用集中在比较单一的某一物流环节上如运输、仓储等用以选择最佳运输路径及仓库选址等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将GIS与物流信息系统完全整合充分发挥了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和模拟表达能力为物流企业的整体物流决策和可视化趋势分析提供支持

现在国内许多物流企业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最终需求不了解为何搭建以及怎样搭建一个GIS应用系统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此外大多数物流企业对于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和人力、财力才能搭建一个满足自己最低需求的GIS系统并没有准确的了解。因此许多企业往往因为投入不足造成应用和服务的不完善或者由于对如上问题的不了解在某些地方花了冤枉钱。总之,企业没有全面深刻的考虑自身需求和能力只是攀比跟风仓促的筹建GIS系统效果甚微。

8、传统配送方式和使用EDI后的物流配送有何不同?

1)传统物流配送方式的不足

从信息传递来看,传统的物流配送采取链式的信息传递方式,链式结构有如下缺点:信息传输时间长、效率低,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慢,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由于采用链式结构,一但信息传输出现失误,将造成整个系统信息联系的中断;系统内信息交换或联系较少,整个系统内相互之间的协作性较差。

从生产效率来看,由于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信息传递速度慢、效率低、差错率高,造成配送管理效率低、配送差错率高、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受到极大的限制

2)应用EDI技术的物流配送优点

与传统的链式信息传输方式相比,EDI信息传输方式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信息的获取准确及时,失误和中断减少。企业采用EDI技术后,信息传输速度加快。一方面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因为信息传输快速及时使车辆空载率大大降低,进而经济效益有了极大地提高,实现物流系统内部信息传递的便捷化与实时化。

9、作为物流企业的EDI工作人员应掌握哪些技能?

一、网络操作技术;Internet因其通信费用低和良好的开放性,通常作为EDI系统的基础网络。可是Internet最大的缺陷是数据传输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因此,如果作为EDI的基础网络使用Internet,应限于传送时间较充裕的业务。

二、通信技术;

(1)S/MIME(Secure/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MIME是为安全收发信息而制定的电子邮件收发协议,加密方法采用公开密钥的RSA算法。

(2)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FTP是基于TCP/IP的文件传输协议,把基于TCP/IP的FTP原封不动地用于EDI。但使用FTP协议会存在以下问题:因故障而中途停止,停止之前传送的数据会全部丢失;没有从文件中间开始续传的功能。

3)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是Web服务器与客户端的数据传输协议,使用这一协议的EDI称为Web EDI。采用HTTP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交互型EDI,并且HTTP协议可方便地处理多媒体数据,原有的EDI不能实现的非标准业务以及商品图像等信息的交换也成为可能。 但是将HTTP协议用于交互型EDI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每一次交互都要中断会话;每一次都需确认发信者的身份。

三、翻译技术

(1) 转换器软件。CII转换软件是最为常用的转换器软件工具。另外还有UN/EDIFACT转换软件,具有双向通信EDI及加密功能。

(2)EDI服务器。兼有通信和翻译功能的EDI服务器可与具有业务功能的主机连接使用。通过使用这种产品,可以低成本地引入EDI系统。

(3)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是文本标记语言的超集,是与HTML类似的一种语言。目前,为人熟知的Web EDI变换为HTML文件,以XML文件交换的EDI称为XML/EDI。XML文件中的数据项的识别成为可能,也容易把EDI数据存入用户数据库。

(4)CII Base XML/EDI 。CII Base XML/EDI是把CII标准的消息(物流EDI标准JTRN等)加入 XML的方法。消息本身是采用CII语法规范开发的标准信息。在此方法中,把XML的标签作为CII语法规范的标签而使用。

10、企业引入EDI系统为现代物流管理带来哪些好处?

对零售企业来说,应用EDI系统可以大大降低进货作业的出错率,节省进货商品检验的时间和成本,能迅速核对订货与到货的数据,易于发现差错。

对制造企业来说,利用EDI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供应与需求的情况。按照准时物流的要求,上下游产业之间建立电子自动订货系统和实现决算、检验、库存的电子化,采购可以很快做出决策。EDI的应用,为制造企业带来显而易见的优势:

(1)由于采购数据直接传输给供应商,可以防止由于物料供应不及时带来的损失;

(2)通过电子订货系统实现了自动采购,提高了商品周转率:

(3)削减了流通成本,采购方不需要建立库存,从而大大节约了费用。

对物流运输和仓储型企业来说,EDI的应用也带来了如下好处:

(1)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集约化。需求方为了降低成本和库存,只在必要的时间、按必要的数量、采购必要的商品,这就使物流运输出现多频率、小批量配送的势头。物流运输服务部EDI系统掌握了更多及时的信息,从而可以在配送中更加集约化;

(2)能够极大地减少和压缩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科学的控制库存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点。建立EDI系统后,各供应商可以按照采购要求通过运输工具送到仓库或配送中心,有效地控制合理的库存。

逐步实现企业物流EDI优势,不仅是单纯运用EDI技术,更重要的是加快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EDI作为供应链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与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一起,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合理决策,使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而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2)

作业 1第一章

1. 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答: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2. 简述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育技术定义的内容.

答: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 简述我过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

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技术. 2发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 3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 4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是人. 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先导.

4. 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述为哪4个方面的内容?

答:信息流.人的加工信息能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与信息骗码.会议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哪4个要素?

答: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3学习是渗透性的. 4学习是自我评价的.

6. 简述现代建构注意观的学习具有哪6个特征?

答: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雷击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反思性的学习.

7. 简述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内容。P21

8. 简述香农--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模式的内容.

答:香农-施拉姆模式是施拉姆对香农的传播模式作出了研究改进,在传播模式中加入反馈环节,并强调只有信息发出者(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信宿)的经验领域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施拉姆模式的内容是传播的循环模式,不仅强调反馈并且突出,反馈的双向性,表明任何传播活动都应具有的双向性.

9. 简述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

答:是把系统方法定义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逻辑过程的组成是: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并组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惊醒实施,评价效果,对系统的整体或部分做必要的调整或修改.

10. P37

11. 简述发现学习有哪4项优势和作用?

答:1提高智力的潜力. 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第二章

1.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泊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

3、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

4、学生的学习要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以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

界观。

2. 简述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的 8 个内部阶段。

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特征的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贮存、长时记忆贮存、提取、反应组织、作业反馈、强化。

3. 皮亚杰提出,外界刺激与主体反应的关系不是简单的 S→R,而是 S→AT→R。试述S→AT→R 的含义。 AT 是主动同化刺激 S 于结构 T 的结果,A 是大于 1 的系数,刺激 S 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 T,才能成为 AT,才能引起一定的反应 R。

4. P56

5. 简述学习风格构成的 3 个层面。

心理性层面、生理性层面、社会性层面。

6. 谈谈教学活动过程有哪几个要素?并简述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要素: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没有这个要素,教学就失去了目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离开这个要素,就不能引成教学的双边关系。教学内容是一定的科学知识,没有这一要素,“学与教”就失去了基础的前提。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载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7. 试分析三种教学结构各自的优缺点。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难以全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搜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结构往往会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不仅适用于指导课堂教学,也可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和网上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8. 学习资源具有哪几类形态?

教育人员、教育材料、教育工具、教育设施、教育信息、教育策略。

9. 试述教学媒体的基本理论。

麦克卢汉的观点、克拉克的观点、贝茨的观点、布鲁纳的观点、戴尔“经验之塔”的观点。

10. 试述教学媒体的四种选择方法。

(1)问题表型是列出一系列有关媒体选择的问题,引导选用者通过思考、回答,逐步发现比较适合的媒体。

(2)矩阵型是两维排列,以媒体的种类为一维,以教学功能及其它考虑因素为另一维,然后用某种评判尺度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3)算法型通过模糊的数量计算,确定媒体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值关系。(4)流程图型是流程图建立在问题模型的基础上,通常先确定过程和分解过程的按序列排列的步骤。

11. 简述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模式过程。

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来知觉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建构的以及生成意义的过程。

第三章

1.为什么听觉有方向感?

人们是运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两只耳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存在着时间差和强度差,它们成为听觉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对于频率较高的声音,还要考虑声波的绕射性能。由于头部和耳壳对声波传播的遮盖阻挡影响,也会在两耳间产生声强差和音色差。总之,由于达到两耳处的声波状态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

2.试说出视觉图像的种类和构图的要素。

视觉图像的种类:真实的、模拟的、类比的、结构的。构图的要素:平衡、线条、形状、质地和色彩。

3.P123

5.使用传声器应注意哪些事项?

使用传声器应该注意的事项:阻抗匹配、连接线、工作距离与近讲效应、声源与话筒之间的位置、传声器的使用要求。

6. 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几种方式?

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两种形式:定阻抗输出式扩音机的配接;定电压输出式扩音机的配接。

7.P146—148

8.试说出影碟机的技术种类和光盘存储方式。

技术种类:CD-ROM、CD-R、CD-RW、VCD、DVD。光盘存储的方式:首先对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 A/D 转换变成数字信号,然后分别进行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数据压缩处理,压缩后的音频、视频数字信号再经合成和格式变换成为光盘所要求的数据格式,再经光调制器和激光头放大器放大后,将信号传送到激光头电路,驱动激光头对光盘进行刻录,将信号信息汇录到光盘上。

9.简述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与录制方法。

设计过程:确定内容和时间长度,编写稿本和确定录音方法,组织录音,编辑加工,编目储存。录制方法:传声器录音和线路录音。

10.试说出单个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步骤。

1、扛起摄像机

2、装入录像带

3、将灯光射向被拍摄的对象

4、调节按钮,使图像处于最佳状态

5、扭动摄像机的开关,进行录制

第四章

1.简述网上教学形式。

讲授形式、个别指导教学形式、讨论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 P192

3.简述 S-P 表的使用方法。

对每一学生行,从左向右数,使数过的问题个数等于该学生的得分,然后划竖线,即竖线左边的问题数等于该学生的得分数。最后把每行的竖线依次在行间用横线连接起来,即得到一条阶梯状的曲线,成为 S 曲线。对每个问题,从上往下数,使数过的学生数等于该题的答对次数,然后在该元素下边划横线,即横线上边的学生数等于该问题的答对次数。然后,依次用竖线将横线连接起来,构成阶梯状曲线称为 P 曲线。

4. P207

5. P225

作业 2

第五章

1.P272

2. 试从功能上分析 4 种语言实验室的教学特点。

听者型语言实验室主要用于语言听力训练;听说(AA)型语言实验室在听者型基础上,增加了学生传声器、放大器、呼叫装置和相应的控制电路,从而组成了双向对讲系统;听说对比(AAC)型语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听力、发音训练和录音对比功能;视听对比(AVC)型语言实验室在听说对比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功能。

3.简述计算机教室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基本形式:普通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特点:普通计算机教室只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有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够节省资金投入、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能够集中监测学习过程、能够提供个别指导、操作与练习以及联机测试、为个别学生分配自己的学习任务,监测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教师提供学习情况与分析数据。

4.试述视频演示仪的功能和特点。

功能:可以让演讲人在课堂或会议室里,简单方便地将印刷物、幻灯片以及立体实物等清晰、逼真地显示在电视屏幕或投影屏幕上。展示功能将光学实物投影器、反射式投影器、选射式投影器、幻灯机、X 光片显像仪等仪器的特点综合为一体,可完全代替传统的投影仪,幻灯机等平面、立体展示设备。

5.P29

56.透射式投影仪的教学应用。

书写法、图片法、实物投影法、作业法、声画教学法。

7.试说出卫星电视的特点和组成。

特点:电波覆盖面大,利用率高;信号质量高且稳定,有利于改善接收质量;信号容量大;投资省,费用低;扩大教育规模;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重要传递途径之一。组成:地面上行发射控制系统、星载转发系统、地面接收系统。

8.现代投影器的种类和选择。

种类:阴极射线管投影器、液晶投影器、数字光处理器投影器。要根据显示环境来决定投影器的类型。

第六章

1. 试述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教师经常作的一项活动。教学设计包括了教学和设计两个涵义。教学是教育中的特定内容,设计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2. 教学设计的前提包括哪几方面?

教学设计必须是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系统设计的教学应有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的如何学习知识;教学设计层次的选择、评价和修改是教学设计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 试述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包括 9 个环节和最后信息反馈修改环节:评价需要和确定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习者和情境脉络;制定系统目标;开发评价工具;开发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

4. 试述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前期分析、策略、评价。

5. 试述肯普等人提出的关于学习需要分析过程的 4 个步骤。

规则、收拿数据、分析数据、准备最后的报告。

6. 加涅提出的 5 种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7. 信息加工分析。

信息加工分析又称“过例任务分析”是以学习需要分析过程中得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分析评价中得到的学生的起点状态为依据逐步分析列出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为内容和单元目标,从教学的终端状态一直延续学习者的起点状态。

8. 使能目标分析。

在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之间,学生必定有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

第七章

1.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异同。从划分标准来看,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的标准是测量学的,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划分时,不仅考虑了结果的测量,同时阐明了每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层次关系;从出发点看,布鲁姆提出目标分类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析,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即适于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还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从涉及的范围看,两种分类系统在三大领域的划分系统上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用词上的差异。

2. 行为目标的编写。

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3. 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的编写。

首先应明确陈述内在的心理变化,列举若干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例。

4. P368

5. 试述测试题目的三种形式。

回忆性题目要求学生简单地再现教学中呈现过的知识,可以逐字逐句地重复,也可以用之间的话释意性地陈述知识。识别性题目要求学生以一组可选择答案中识别或鉴别出正确答案。结构化回答题目要求学生确实地产生或建构一个答案。

6. P374

7.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是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及其认知结构教学论的理论为基础的。其基本结构包含呈现问题情境,收集信息进行实验,主动解释问题和分析探究模式与类型等 4 个阶段。

8.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的分类。其基本结构: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课程或学习材料,认知结构的加强。

9. 加涅的指导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认为信息加工搓成的学习内部条件是由 8 个有序的阶段组成的:注意、选择性知觉、复述、语义编码、检索、提取、反应和反馈。对应着这 8 个学习的内部条件,加涅提出一种与学习的内部活动过程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程序-9 个教学事件,这也是教学活动的 9 个步骤。

10.试述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学习者方面的因素;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经费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媒体的教学性能。

11. 试述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五个基本步骤。

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

第八章

1.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制订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计划和各项管理制度规章;管好、用好教育硬件资源;有效利用教育软件,收集资源和网络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普及、推广教育技术;组织教育技术的实验研究活动。

2.试述学校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原则: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内容:课题的申报和审批、课题的日常管理、课题评估和验收、成果奖励和推广。方法:系统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计划管理方法、计算管理方法。

3.试述微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确定开课形式;选定训练课题;提供范例标准;组织试教录像;指导反馈评价。

4.试述设备设施保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

1、设备设施及其它物品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保管人员应当尽职尽责,认真做好工作;

2、建立健全管理规整制度;

3、积极创建设备设施保管环境,达到防水、防潮、防生、防盗、防雷击、控温、控湿、防静电、防生物损害等有关技术指标规定的保管条件;

4、严格执行设备设施借用制度,办理借用和归还手续,对设备覆历书要进行认真查阅;

5、做好建帐立卡等财务工作;

6、做好库房管理,物品要摆放有序,定期盘点,保证帐卡物三项内容一致;

7、对易损、易变质物品要妥善保管,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等物品,应按照要求条件保管,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及易挥发物品;

8、要防止设备设施挤压、损坏、发霉等情况发生;

9、要定期向单位负责人汇报设备设施管理情况,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事关重大的问题,要有书面文字材料;

10、库房及设备设施种地,非保管人员和工作人员未经充许,不得随便进入。

5.试说出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注意事项。

1、大型、精密、贵重设施应指定专门技术人员,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机操作。操作使用后,要认真填写设备覆历书,如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管理人员及时检修,对责任事故,必须查清原有,进行及时处理。

2、根据设备设施性能及其技术特性,合理地安排使用时间,防止负荷过重和设备的滥用。

3、根据各种设备设施的不同要求,设置并保持相宜的环境和条件。

4、建立一套合理使用设备设施的规章制度,以达到管好用好的基本要求。

5、较贵重的仪器设备工具需经主管领导同意,办理批准手续后方可领用。

6、一般常用仪器、工具,根据工作的需要,发配给有关人员,并建卡一式两份,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各一份。

7、一般材料和消耗物品应凭负责人签字的领料单领用。对空白录音带、录像带、刻录光盘和计算机闪存等应专项管理,领出和交回要登记和销账。

6.试说出收集教育媒体的 4 种渠道。

组织学科教师自行开发编制;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订购正规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育媒体教材;通过交流、复制等方式收集兄弟单位编制的高质量教育媒体教材;从卫星电视教育节目和英特网中接收和下载的教育节目和其它资源信息。

第九章

1.简述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区别.

答: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来分析:柯德维的教育类型”四分法”传统教育活动一相同时间,相同地点进行的,这种教育形式时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的,二是不同时间,相同地点;远程教育一是发生在不同地点,相同时间.借助于电视网络直播;二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使用媒体进行学习,例如 VCD自学文字教材,访问网上资源.穆尔的”两大家族”第一家族即传统面授教学,在这类教育活动中,师生处于同一物理时空,师生间的交流通过语音和形体语言进行,无需借助其他媒体和手段,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第二家族即远程教学,师生分离是其基本特征,师生间的交流通常要跨越时间,空间,需借助媒体等来实现.霍姆伯格的观点传统教育的特征是程度最高的”连续面授”,而远程教育是非连续面授的教育.

2. 简述远程教学中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

答:学生和课程学习材料(教学资源),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

上一篇:消防工程监理评估报告下一篇:消防安全知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