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科技部工作总结

2023-04-17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用社科技部工作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信用社科技部工作总结

信用社科技部副职述职报告(2009)

述职报告

(2009年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作为2009年新提拨的联社中层干部,首先,我要感谢联社党委,给了我这个自我能力展示的机遇和平台,使我个人能力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按照县联社年初提出的一个中心,二个突出,三个重点,四个提高,五个落实的工作思路,在任职的5个月时间里,我紧紧围绕着科技部副经理这个新的岗位展开工作,在技术创新、网络维护、硬件设备管理、计算机安全防范等科技领域积极深入研究,不断完善,2009年,我积极配合部门领导工作安排,从如下方面做好科技建设工作:

一、 加强管理,全力配合,处理部门日常工作。

保证全县营业网点的网络畅通、设备正常、网点正常营业是科技部职责的重中之重,接手科技工作后,首先对全县48个的路由器IP地址配置进行完善,二是协助电信及时排除营业网点出现的网络故障,三是对系统内损坏的打印机、液晶终端、电脑主机等硬件及时维修,四是完善电算化环境,为全县农信社计算机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 加强协调,利用休息时间创新开发实用软件。2009年9月,配合信贷部门开发了信贷在线系统,替代了原单机版系统,实现了信贷数据的实时在线,为信贷部门实时数

据统计及实时信贷业务分析构建新平台,同时满足了基层社信贷台账管理的需要,为信贷管理提供便利。2009年11月,为解决全县代发数据量大、科技人员不足、工作强度大的难题,开发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第二版),由科技部进行在线数据审核,实现数据全自动导入导出,极大方便了代收代付业务。

三、 加强培训,提高全县一线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为配合新开发系统使用,撰写了信贷在线使用手册和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第二版)操作手册,以及卡巴斯基防病毒软件安装及使用手册,对信贷人员、电脑管理员、主管会计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两期培训进行了备课、授课,参与学习86人次。

四、 加强内控,落实防范计算机风险工作。

一是严格按规定执行对重要数据提取及更改、柜员调整、法院账户查询以及代收代付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二是严格区分内外网,防止数据泄漏;三是联社机关及基层社的计算机安装正版防病毒软件,防范计算机病毒。

回首2009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经验缺乏,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个别机器故障维修不够迅速,二是缺乏深入基层进行故障排除和计算机使用安全检查,三是对一线操作人员培训不够全面,对以上存在的不足,我将在下来的工作中,积极总结,不断进行完善,争取更好成绩,为信合事业多做贡献。

自评:称职。

第二篇:银行、信用社科技信息风险自查报告

XX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科技信息部风险自

查报告

一、网络运行风险

1、来自互联网和移动磁介质上病毒的攻击。随着我区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中的广泛应用,部分员工因病毒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加上计算机水平又是参差不齐,有的员工很难主动发现客户端系统出现的漏洞从而实施补丁升级,U盘滥用且从不进行病毒扫描,这样就容易造成内部信息泄漏或网络阻塞,中断重要业务的正常运行。

二、操作流程风险

随着业务的更新和科技步伐的加快,员工的计算机操作业务能力与严格执行规范程序不适应,综合柜员制未能全面落实 ,不能够完全掌握农信社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及处置程序,必然会造成操作失误而导致风险。操作风险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

1、操作行为不规范,安全防范意识差。目前,我区农村信用社计算机操作员一般只通过了短期辅导培训,未能全面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及运用技术,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

经常出现操作性错误;二是操作人员基本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三是人员调离或岗位变动时不及时注销操作员,导致操作员不便于管理;四是人离机不退,个别人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也不签退,给他人可乘之机,造成了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

2、不严格执行操作流程,造成安全隐患。由于部分员工跟不上当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步伐,对推出的硬件设备以及电子化产品及功能不熟悉或风险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了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系列风险。一是操作人员不严格执行硬件设备的操作流程,造成设备损坏,致使重要业务中断的风险;二是没有定期对机器除尘、保养,使微机在较恶劣环境下带“病”工作,计算机运行报错或元器件损坏时有发生,影响了信用社窗口的服务效率和形象;三是不严格按照业务操作流程操作业务系统程序,给他人或科技结算中心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为此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联社关于计算机管理的一系列相关要求,对日常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行重点监督和整改:

1、严格业务系统、办公系统与因特网等公众系统的隔离,无法隔离的要随时升级杀毒程序,同时严格移动磁介质的使用范围、杀毒流程。加强员工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电脑操作技能,制定防

毒策略,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严防病毒侵害。

2、加强对一线人员的操作流程、各项基本规定的培训,加强对信息专管员的培训,提高其处理计算机及网络故障、防范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能力;对业务操作人员要重点抓好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培训工作,建立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定期轮训制度,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技能、敬业精神、计算机业务操作水平和安全防范综合能力。一线人员的操作和授权不能流于形式,坚决杜绝各种混岗现象,严格遵循管理制度。

3、严格操作规范及操作权限管理

随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信贷系统,财务系统,OA系统的成功上线并投入使用,操作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农村信用社的操作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的管理。操作员密码必须定期不定期修改,并严格按规定设置操作员及操作员密码,还需定期修改密码,多用字母或符号,严禁使用6位相同数字或电话号码或生日号码等,严禁口头或电话告知操作密码。

4、加强内控建设,强化监督,完善防范机制。首先,建立柜员岗位制约为主,做到责任到岗、落实到人、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其次,

全面落实以主任、内勤主任为主的监管体系,确保做到实时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风险隐患。再则,加强会计事后监督和电视监控系统管理,加大查处力度,重点是督促基层社各项计算机制度执行与落实,提升基层执行力,以此推进和完善防范制度,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5、日常维护方面,由基社信息专管员负责每周一次对机房卫生清理和设备故障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科技信息部处理;每月在各基社网点信息专管员的配合下,对网络设备的运行和管理进行维护和检查至少一次,全辖的ATM和POS机由科技信息部统一管理,落实基社网点专人负责,加大专管人员的培训,使日常操作、维护工作和安全防范措施得以落实。

XX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科技信息部

第三篇: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科技岗位职责

省联社一届二次社员 大会会议材料之十六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科技岗位职责

(审议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科技管理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实现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特制定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科技系统岗位职责。

第二章 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第二条 省联社科技部职责。

(一)组织制定全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发展规划;

(二)编制全省农村信用社科技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全省农村信用社科技管理规则、工作流程、基本制度、岗位职责;

(四)负责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工作;

(五)负责省网络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

(六)负责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综合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

1 统及其他应用系统的开发、推广、维护与管理工作;

(七)负责全省农村信用社计算机业务培训、考核与管理工作;

(八)负责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市、县级机构科技干部进行任职资格审查,根据其工作业绩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聘用、调动建议及意见;

(九)负责制定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电子设备、相关附属设备及其消耗品的新增、更新计划;负责按计划具体落实电子设备、相关附属设备及其消耗品的采购、统一发放、档案管理及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十)组织开展科技服务质量调查,搜集科技需求和运行中的问题,协调有关方面解决问题,组织检查科技规章制度落实情况;

(十一)负责监控全系统的网络、自助设备和业务主机运行状态,完成故障调度、应急处理工作;

(十二)负责全系统的业务需求论证和科技项目论证,开发独具特色的金融软件产品,配合业务部门进行产品营销;

(十三)负责全系统的各类新系统、新产品的推广、维护和答疑,同时督促、检查、落实运行情况,配合业务部门进行投产前的测试;

(十四)负责全省农村信用社计算机安全与保密工作。制定并落实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参与项目投产前的验收工

2 作,对科技项目的档案及各类系统软件行使管理职能,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十五)负责省联社网站建设及日常维护; (十六)承办省联社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条 市、县级机构科技管理部门职责。

(一)负责拟定辖区内电子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二)负责前台业务系统、中间业务、管理软件、办公自动化等系统的维护、技术支持,保障各前端应用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三)负责制定基层科技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

(四)按照省联社科技部制定的电子设备、相关附属设备及其消耗品的新增、更新计划的实施要求,负责辖内单位各类电子设备及消耗品的购置、验收、安装调试、维修,设备登记保管和报废申报等;

(五)负责辖内单位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有关的业务培训;

(六)负责制定辖内科技安全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技安全管理机制,定期上报计算机安全报告,努力提高科技安全管理水平,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七)负责收集、上报有关科技管理的各类统计数据和报表;

(八)负责对辖内单位的科技安全制度和其他相关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

3 见;

(九)负责定期分析、总结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十)对辖属单位科技工作进行评价,并根据工作情况进行奖惩;

(十一)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岗位职责

第四条 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岗位职责。

(一)负责科技管理部门的全面工作,在授权范围内,组织本部门人员积极完成上级管理部门和本社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做好科技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的贯彻落实和检查监督工作;

(三)根据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的总体安排和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四)负责组织技术人员做好辖属单位业务系统的维护,确保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

(五)组织有关人员做好辖属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做好各项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人员培训、技术维护等工作;

(六)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全辖计算机及附属设备的管理,

4 组织人员做好各类电子设备的购置、评测、维修、报废等。

(七)做好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基层营业网点计算机主管、操作员的辅导,组织好技术练兵活动;

(八)了解和掌握中心主机系统及营业网点计算机运行情况,及时反馈信息,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九)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听取业务部门反映的情况,了解业务需求,及时向领导反馈并提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意见;

(十)负责组织软件开发人员,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软件开发计划,并监督实施;

(十一)组织人员定期对辖属单位计算机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计算机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

(十二)对有关情况进行总结、请示、汇报、反馈,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十三)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 系统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一)必须充分了解计算机系统知识,熟练掌握中心主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原理及维护常识,认真研究主机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二)及时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状态,对系统的升级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负责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和清理,保证系统的正常进行;

(四)负责定期对系统运行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作详细的记录,形成统计报表;

(五)负责主机系统的管理,包括用户密码、权限、设置等,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正确;

(六)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 数据库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一)负责中心机房和营业网点(单机)数据库系统的安装、升级等工作;

(二)负责数据库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查维护,发现故障应及时修复并详细记录故障发生的现象、时间、原因及处理方法;

(三)负责系统数据库的备份、恢复;

(四)负责对系统数据库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在调整时须经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并做好情况记录;

(五)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软件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一)负责业务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做好基层单位新网点的软件上线、数据移植工作;

(二)负责业务、会计、人事等管理类软件的安装调试、推广应用;

(三)负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软件的引进、安装、维护等工作;

(四)组织各类计算机业务软件应用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

6 员的技术水平;

(五)负责应用软件、业务数据库的更新修改、故障排除,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建有计算机网络中心的,软件管理员负责中心机业务软件的升级、安装和维护工作,定期对业务软件进行预防性维护;

(六)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业务部门的要求对新开发和推广应用的软件进行调试、推广和培训,并写出相应的操作手册;

(七)负责应用软件有关资料整理并及时归档,确保软件安装盘、技术资料等保存完好;

(八)计算机软件管理人员对外复制软件时,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按照计算机软件管理的范围和权限进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复制软件;

(九)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设备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一)努力学习电子设备技术知识,掌握电子设备的原理及性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负责计算机及附属设备的安装、调试,按管理规定对计算机及附属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及时了解使用部门的设备运行情况,每半年对计算机设备例行保养一次;

(三)负责辖属电子设备的维修工作;

(四)负责辖属电子设备的登记、评测、报废等综合管理工作,对辖属单位电子设备购置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负责中心机及附属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做好维护记录,定期做好电子设备的统计工作;

(六)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 网络维护员的岗位职责。

(一)负责辖内计算机网络的统一规划,线路申请,协助电信部门做好新线路的安装、调试;

(二)负责辖内通讯线路、通讯设备、网络设备等的参数设置和维护,并详细做好记录;

(三)负责对通讯系统、终端控制机、工作站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

(四)定期对网络的运行和质量情况及重大疑难问题进行分析、通报,提出改进意见和办法,提出优化方案,并对网络进行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确保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

(五)在运行过程中,线路、设备等出现故障,负责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查找故障原因,排除故障,确保通讯系统正常运行并随时登记“故障报告表”。

(六)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 计算机安全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一)对本单位的主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资源配置、技术人员构成进行登记,并根据需要报同级保卫部门;

(二)检查、监督、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操作

8 细则;

(三)负责检查、督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建设;

(四)定期组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并定期上报计算机安全情况;

(五)了解掌握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方向,督促本单位改进和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

(六)对违反安全保密制度的事件和行为,应立即制止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七)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条 计算机综合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一)拟订工作计划,做好计算机管理制度的落实督查工作;

(二)负责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三)负责培训班、会议的组织及会议会务工作;

(四)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计算机安全技能培训;

(五)负责文件、文档、资料、软件、磁介质的管理以及办公用品、计算机消耗品的购置、分发工作;

(六)负责与计算机有关的各类统计报表的收集、上报、存档工作;

(七)负责办公通讯、环境卫生、电子化设备完好性与完整性监督检查;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9 第十二条 软件开发员的岗位职责。

(一)根据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软件开发能力,制订软件开发的计划、整理业务需求书、编制实施方案;

(二)负责编制项目立项报告;

(三)根据业务需求书,按照软件工程的实施步骤,负责业务程序的开发;

(四)负责编制软件使用说明书、整理验收文档等;

(五)负责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具体工作,如开发环境的建立、开发平台的安装等;

(六)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条 操作员的岗位职责。

(一)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执行计算机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严格遵守计算机操作规程,按规章制度管理和使用计算机,确保不出现责任事故;

(三)按业务操作规程认真完成岗位业务操作,营业结束前按规定检查各项操作的完整性、准确性,确保岗位工作目标的完成;

(四)按规定要求办理冲正、抹账、查询、开销户、启封户等特殊业务;

(五)对实时处理的合法凭证立即逐笔输入,选择正确的业务种类和摘要,将已记账凭证加盖名章后及时交存有关人员处理,

10 不得积压或擅自处理;

(六)定期修改操作密码,在暂时离开工作岗位时要及时签退,确保账务核算的真实性;

(七)负责计算机工作日志的记录;

(八)按操作规定,完成数据备份、恢复、异地保管等工作;

(九)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四条 计算机主管的岗位职责。

(一)根据授权,掌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超级用户密码;

(二)负责本单位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定期检查计算机安全状况,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三)负责计算机各柜员的密码授权和变更,督促操作员定期更换密码;

(四)监督计算机操作人员在离开工作岗位时及时退出业务画面;

(五)负责计算机的开销户、冲正、抹账、启封户、大额现金的提取、补发存单等业务的授权;

(六)掌管电子联行系统的主管员密码,负责核对电子联行系统上报的数据;

(七)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五条 网络中心操作员的岗位职责。

(一)按照中心机房的操作规程,做好计算机网络中心主机的开机、日间系统监测、网络监控、系统关闭、批量处理、数据

11 备份、主机关闭等工作;

(二)随时检查、掌握主机的工作情况,观察屏幕上显示的信息,一旦出现问题,根据具体情况与技术人员一道分析、排除故障,并做好详细记录;

(三)负责接受前台业务操作人员的咨询,并作好记录和解答;

(四)根据管理规定,定期打印各类数据文件;

(五)做好主机有关资料和备份介质的归档工作;

(六)详细记录中心设备的运行日志;

(七)每日对中心机房进行除尘、清洁;

(八)保证运行时间值守机房,不得擅自离岗;

(九)坚持双人开机、双人值守,严格执行登记制度;

(十)对有关情况进行请示、汇报、反馈,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十一)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制定的有关科技方面制度及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省联社负责解释、修改。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科技项目管理规定

省联社一届二次社员 大会会议材料之十七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科技项目管理规定

(审议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科技工作稳定、健康发展,适应金融电子化网络建设的最新要求,本着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业务规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网点。 第三条 本规定针对全省农村信用社范围内的科技项目立项、审批、组织实施工作做出规定,内容包括:综合业务网络系统规划、建设与实施,软件开发、设备投资等。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设立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作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科技项目管理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 1 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市联社、办事处、县级联社也要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并按照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本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第五条 组织机构具体设置:

(一)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省联社主任

副组长:省联社主管科技工作副主任

员:省联社副主任、科技部(网络中心)及各专业部门总经理(主任)

(二)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科技部(网络中心)总经理 成

员:科技及相关专业的骨干。

第六条 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一) 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科技发展战略的决策;

(二) 领导全省各级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工作

(三)重大科技工作的可行性报告审议、项目论证、决策;

(四)科技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

(五)领导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

(六)其它有关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的重大科技事项的决策。 第七条 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科技发展战略的具体规划;

(二)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实际工作情况,研究、制定科技项目的投资计划及开发计划;

(三)在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科技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实施方案、需求分析、设备采购等;

(四)监督、检查全省农村信用社科技项目的建设情况;

(五)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科技工作任务。

第三章 项目管理制度

第八条 项目管理内容包括申请、审批、实施、检查验收、业务培训、操作规范制定等。

第九条 各级机构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在调查研究、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业务需求,撰写《项目需求报告》,会同同级科技工作管理部门对项目需求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实施方案》、按规定逐级申请报批。

第十条 项目审批

(一)全省范围内,具有全局意义的科技项目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会同各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方案,上报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批准,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二)全省范围内专业部、室的单项科技项目,由省联社该

3 专业部、室提出业务需求,报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后,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三)市级科技项目,报省联社对口部、室及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由省联社专业部、室与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联合进行项目论证、批准后,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组织地市级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实施。

(四)县及县以下机构内部科技项目,由各市联社、办事处科技工作管理部门与相关科室负责,并报省联社对口部、室及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备案,并在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及市级科技项目管理部门指导下实施。

(五)全省范围内,涉及网络建设的项目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统一组织实施,其他各级机构不准自行建设网络。

第十一条 各单位科技项目必须经过逐级上报审批程序,由省联社专业部、室和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共同批复,方可实施。未履行相应报批手续私自立项与实施,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负责人的违规责任,并进行处罚。

第十二条 项目实施

(一)成立项目小组。组织有关技术、业务人员成立项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二)技术开发。能够自主研发的软件项目由科技部门研发,其他项目采用招标的形式确定开发商,进行联合开发,具体工作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统一负责;

(三)业务操作培训。项目应用前要做好相应的业务操作培训,编写系统操作手册。培训对象包括主管领导、系统管理员、业务操作员等;

(四)制定操作规范。为保证系统正常、安全运转,在项目完工后,必须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制约机制,加强管理。

第十三条 成果论证

(一)建立项目实施档案,档案应包括: 1.项目需求报告; 2.可行性研究报告; 3.立项申请报告;

4.项目实施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记录; 5.投资预算方案; 6.参加人员及分工; 7.批复;

8.功能和技术规格说明及操作手册; 9.所有开发工具清单; 10.软件正常运行所必须条件; 11.支持该版本的技术要求; 12.与其他软件、硬件接口; 13.专业规章制度; 14.与软件有关的所有文档。

(二)组织验收。项目完工后,成立验收小组,根据《项目需求报告》要求的各项功能对系统进行检查验收,并对各项功能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提出明确验收意见。

(三)根据科技项目业务覆盖面、规模、功能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善等情况,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组织专家成立科技项目评审小组评定技术成果,报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四条 全省范围内,凡交付使用的软件产品,产品的硬拷贝及有关文字资料一式三份交给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登记存档。存档保管的软件产品属省联社资产,不得随意复制和外传,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各部门使用软件时应提出书面申请,经该部门负责人签字后交同级科技工作管理部门办理,不得擅自拷贝和扩散,并按时归还。

第十六条 凡因业务需要向所属辖内业务部门、营业网点下发的软件产品,须经科技工作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并按核准的份数,由科技工作管理部门登记,由有关人员下发。

第四章 电子设备管理

第十七条 电子设备管理是指包括计划管理、设备采购管理、设备实物管理在内的对电子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具体包括

6 计划制定、设备选型、设备采购、库房管理、安装验收、申领使用、维修维护、调拨迁移、闲置报废、检查监督等电子设备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电子设备分为定型电子设备和非定型电子设备:

(一)定型电子设备:指大型设备、配套设备以及独家代理等须统一标准、固定选型的设备。

(二)非定型电子设备:指电子配件等在配套市场零售商处购置无需固定选型,对服务质量没有直接影响的设备。

第十九条 定型电子设备主要范围指各种主机及其外部设备、网络设备、银行自助服务设备、终端设备、银行卡设备、机房设备、电子设备耗材等,具体包括:

(一)主机类指各种规格计算机含大、中、小、微型计算机、服务器等;

(二)外部设备指打印机、终端、输入输出设备等;

(三)网络设备是指专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的所有设备等;

(四)银行自助服务设备是指ATM、POS机、多媒体查询机等;

(五)机房类设备指精密空调、消防设备、监控设备、发电设备、UPS不间断电源等;

(六)电子设备耗材等。 第二十条 职能部门

(一)全省农村信用社电子设备管理工作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计划财务部具体负责,其中,科技部(网络中心)负责设备的实物管理,计划财务部负责价值管理,重大项目提交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决策;

(二)各市联社、办事处科技工作管理部门、计划财务部门为二级管理部门;

(三)县级联社(含合作银行)级科技工作管理部门、计划财务部门为三级管理部门;

(四)全省农村信用社各专业部门是电子设备的具体使用与保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定型电子设备购置申请与审批

(一)全省农村信用社全局性电子设备购置,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负责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报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后,由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设备选型小组招标选型。

(二)各市联社、办事处根据所辖单位业务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需购置电子设备的,定期(按月度、季度)以书面形式向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提出设备购置计划,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汇总、审批,由设备选型小组确定的供应商供货。属报废更新的设备,应提供设备报废说明。

(三)设备购置计划应说明购置理由、使用地点,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

(四)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设备使用效益,各设备管理部门对于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的电子设备配备需求,应首先考虑调拨迁移、改造升级现有电子设备,现有电子设备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再组织采购。

第二十二条 定型电子设备选型

(一)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内选拔思想品德好、作风正派、技术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或邀请资深专家组成设备选型小组。

(二)设备选型小组根据全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应用发展的规划和技术设计方案,并结合当前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确定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设备的品牌、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数量、价格标准。

第二十三条 定型电子设备招标

(一)招标原则。首先应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设备质量、性能、各项技术指标及售后服务、货比三家等择优原则进行选择,然后按照法律程序签订供货合同。重大项目由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单项设备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负责签订采购合同。

(二)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应按制定合理的全省电子设备投资计划,报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后,采用招标的办法,统一确定供应商。

第二十四条 定型电子设备采购

9 各级电子设备应用单位,必须根据设备选型小组确定的设备采购方案,严格履行采购手续,从设备选型小组确定的供货商处采购设备,否则将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负责人的违规责任,并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 电子设备库房管理

各级科技工作管理部门负责各自辖属范围内电子设备入库、领用、借用、盘点、调拨工作。并接受上级科技工作管理部门的检查。

(一)电子设备在购进时,经有关技术人员检验或抽检合格后,由库房管理员验收清点,填写入库单,电子设备台账,办理入库手续。尚未建立库房管理制度的机构,需在财务部门协助下建立电子设备台账;

(二)领用部门填写《电子设备申领表》,经领用部门负责人和领用人签字后,办理出库手续;

(三)全省科技工作管理部门每年对电子设备使用、配备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做抽查。

第二十六条 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

根据采购合同规定,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工作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重大项目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组织实施;各基层单位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由地市级科技工作管理部门负责。

电子设备测试应满足设备出厂和设计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

10 安装单位会同使用单位制定测试方案。电子设备应经系统测试合格。在电子设备测试合格后,重大项目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组织,计划财务部门、稽核审计部门和使用部门参加,对电子设备进行验收,签署验收报告。

第二十七条 设备申领、使用

新购设备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设备验收后,由科技部门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填写《电子设备管理档案》;设备使用应按设备出厂资料和相关规章制度使用;使用单位应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并监督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做好运行记录。

第二十八条 设备的售后服务及维护

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做好故障记录,及时报告,管理部门协调有关单位并组织技术人员排除故障

第二十九条 设备的报废与处理

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制定各种设备报废技术标准,各级科技工作管理部门根据电子设备的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需要报废的,写出设备报废说明,逐级报批。

第三十条 设备的检查

各电子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上述有关规定。账务处理无技术人员签章无效,具体检查工作由科技、计划财务、稽核部门联合执行。

第五章 培训规划

第三十一条 专业技术项目培训

(一)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每年下发《各专业科技项目培训意项调查表》。

(二)各市联社、办事处按制定科技人员培训计划,上报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统一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

第三十二条 业务操作培训

各专业项目操作培训,由省联社各部门,根据专业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如需技术支持,由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协助完成。

第三十三条 科技素质培训

为提高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干部、职工科技素质,提高电子综合应用能力,省联社科技部(网络中心)应配合系统内各专业部门制定培训措施,结合实际分步实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制定的有关制度及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省联社负责解释、修改。

12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中小科技型企业信用评级方法

一、从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阶段看其风险特点

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通常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技术酝酿与发明阶段(种子期)、技术创新阶段(导入期)、技术扩散阶段(成长期)和工业化大生产阶段(成熟期)。每一阶段的完成和向后一阶段的过渡,都需要资金的配合,而每个阶段所需资金的性质和规模都是不同的。从这四个阶段来看,风险特点各不相同。一般来讲,由于在前两个阶段风险太大,要获得银行甚至客户的信用是比较困难的。而在第三阶段,只有部分企业可以获得成功,降低风险,获得银行的信任。从评价的角度看,由于前两个阶段不确定因素太多,风险过大,信用等级不会太高。

1、技术酝酿与发明阶段(种子期)

种子期是指技术的酝酿与发明阶段,这一时期的资金需要量很少,从创意的酝酿,到实验室样品,再到粗糙样品,一般由科技创业家自己解决。在这个阶段的企业面临三大风险,一是高新技术的技术风险,二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风险,三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风险。这个阶段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多且不易测评、离收获季节时间长等特点。风险投资家在种子期的投资在其全部风险投资额的比例是很少的,一般不超过10%。企业进行间接融资的可能性很小。

2、技术创新阶段(导入期)

导入期是指技术创新和产品试销阶段,这一阶段的经费投入显著增加。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制造少量产品。一方面要进一步解决技术问题,尤其是通过中试,排除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又要进入市场试销,听取市场意见。这个阶段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风险投资机构增加的资本投入。这时期投入的资本称作导入资本(Start-up Capital)。这一阶段风险仍主要是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并且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开始凸现。这一阶段所需资金量大,是风险投资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风险投资要求的回报率是很高的。一旦风险投资发现无可克服的技术风险或市场风险超过自己所能接受的程度,投资者就有可能退出投资。在这个阶段,进行间接融资的可能性一般也不大。

3、技术扩散阶段(成长期)

成长期是指技术发展和生产扩大阶段。这一阶段的资本需求相对前两阶段又有增加,一方面是为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是开拓市场、增加营销投入,最后,企业达到基本规模。这一阶段的资金称作成长资本(Expansion Capital),主要来源于风险投资家的增资和新的风险投资的进入。另外,产品销售也能回笼相当的资金,银行等稳健资金也会择机而入。这一阶段的风险已主要不是技术风险,因为技术风险在前二阶段应当已基本解决,但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加大。由于技术已经成熟,竞争者开始仿效,会夺走一部分市场。中小科技型企业领导多是技术背景出身,对市场营销不甚熟悉,易在技术先进和市场需要之间取舍不当。企业规模扩大,会对原有组织结构提出挑战。如何既保持技术先进又尽享市场成果,这都是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来源之所在。这一阶段的风险相比前二阶段而言已大大减少,但利润率也在降低。在这个阶段进行间接融资是比较恰当的。信用评价工作在这个阶段开展就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结果。

4、工业化大生产阶段(成熟期)

成熟期是指技术成熟和产品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这一阶段的资金称作成熟资本。该阶段资金需要量很大,但风险投资已很少再增加投资了。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产品的销售本身已能产生相当的现金流入,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阶段的技术成熟、市场稳定,企业已有足够的

信用能力去吸引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或发行股票。更重要的是,随着各种风险的大幅降低,利润率也已不再是诱人的高额,对风险投资不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成熟阶段是风险投资的收获季节,也是风险投资的退出阶段。风险投资家可以拿出丰厚的收益回报给投资者了。实际上,这四个阶段之间并无那么明显的界限,这只是一种理论的抽象。企业成长的四个过程是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观点,较常用的区分四个过程的方法是根据销售增长率的变化。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要复杂得多。

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性

总体上看,由于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含量较高,产品或服务市场紧缺,成长性良好。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最具成长性的不是规模最小的企业,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企业,而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据有关调查和研究,在我国工业企业中,成长最快的企业主要为规模在10000—20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其次为规模在20000—50000万元之间的企业。这一特征是与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规律是一致的。规模偏小的企业一般都是新成立的企业,实力很弱,产品方向不稳定,管理不规范,企业知名度低,因此成长性不强。而一旦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实力增强,主导产品形成,单厂企业转为多厂企业,管理走上正规,企业知名度提高,于是便进入了企业的高速成长期。

据有关调查,我国全部中小型企业中,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比重只有30.42%。也就是说,我国仅有3成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成长潜能,而7成左右企业的发展能力是很弱的。对于不同的产业未说,对“稳定成长的规模经营”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规模经济规律规定的。在不同的行业,规模经济性的要求不同,对“稳定成长的规模经营”的要求也就不同。烟草加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获得稳定成长的规模经营要求较高;而木材及竹材采运业、煤炭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获得稳定成长的规模经营要求较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低的产业,如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等仍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产业;一些规模经营要求高或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如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和木材及竹材采运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烟草加工业等部门中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则很低。

三、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生存率

根据有关学者对美国中小企业的研究,在全部中小企业中,约有68%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19%的企业可生存6-10年,只有13%的企业寿命超过10年。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5年。对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尚没有类似的统计,但有关统计可以供我们参考。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的偿债意愿与其违约成本有很大关系,在违约成本较低时,中小企业随时可以关门。如由于规模不大,对于一些股东来讲,并不一定把某个特定的企业作为发展的主要支撑,因而在其总体资产中,特定企业的破产可能对其损害不大。在一些特定企业中,自己投入的资本早已收回,有关资产已经大幅度贬值,而且债务很大,清算价值已经接近于零甚至小于零,企业完全可能采取不道德的行为,把企业搞破产。一些企业也会在必要时进行资金转移。因此,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会很长,生存率不会很高。

四、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特别风险

一是过于集中风险。如市场过于依赖某个客户,市场拓展过于依赖某个人,以及经营管理或者技术等关键因素等过于依赖某个人,企业过于依赖某种产品等。

二是法律风险。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政府官员更迭、政策变更,就有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甚至犯罪问题。如环保政策等政府的政策就很容易使中小企业关闭。

三是财务真实性风险。不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帐目随意性较大,收入、成本不真实,资产不真实,调查核实难度大。

四是抗风险能力低。包括资本的后续来源比较容易枯竭、产品的更新换代容易出问题、财务弹性低、自然灾害威胁大、事故率高而保险少等。

总之,由于中小科技型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可供抵押的物品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破产率高,所以他们向银行贷款和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融资比较难,信用等级不可能很高。按照严格的评价含义和国际评价标准,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风险情况,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可能普遍在BB级以下,中型企业才有可能达到A级水平。

五、中小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中小科技企业具有一定的信用是信贷与其他信用交易的基本前提。总体上讲,由于中小科技企业所具有的发展历史短、资本金少、经营中不确定因素多、市场风险大、盈利少及不稳定、可以明确评估和抵押的资产少等特点,因而中小科技企业信用能力普遍不高。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评估与一般企业的信用评估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即高信用必须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可预测的未来发展,良好的财务结构和偿债能力。由于中小科技企业普遍具有的一些特点,信用评估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从信用评估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中小科技企业的基本特点,以下方面应在信用评估工作中特别注意:

1、有关行业分析

每个中小科技型企业都是处在特定行业中的,如生物工程与制药,向某个行业提供软件的企业,为计算机配套服务的行业等等。由于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特点不同,每个中小科技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会有较大差别。如有的可能正处于市场需求的培育期,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拓展市场;有的已被市场接受,竞争的重点有的是科技水平与服务;有的要在价格、质量上与国外产品竞争;有的可能处于市场转型期等等。行业进入的难易程度差别也很大,如有的虽然有专利,但替代技术很多,有的竞争对手很多,有的基本为独家垄断等。在对中小科技企业进行分析时,应确切地把握与之相关的行业的发展情况及未来的竞争态势和竞争焦点,从而为判断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企业的经营管理分析

由于中小科技企业普遍历史较短,经营业绩不完全具备预测的基础,更难以预测,因而必须对基础素质方面更加关注,以尽可能把握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态势。

一是企业的技术状况和开发能力。现有产品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是否较高,创新性强弱,技术水平是否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领先。如果仍处于技术酝酿与发明阶段(种子期)或技术创新阶段(导入期),项目应具备一定的成熟性,如是否拥有被专家认可的创新性较高的实用技术,有明确的技术线路和产品构想,并有明确的市场应用目标;产品处于中试阶段的项目,是否完成产品的样品或样机,是否有完整、合理的工艺路线以及有效的生产及市场经营计划;产品处于规模化阶段的项目,是否有成熟的产品并已小批量进入市场,是否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主要的竞争优势是哪些。

二是对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分析。中小科技企业不完全是依靠资本发展的,经营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素质及实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道路。如管理人员的发展思路、管理哲学、管理方式等是否符合企业的特点,是否适应未来的发展与竞争。科技人员的分析主要指科技研究的实力、特长、经验,对竞争对手技术的把握及未来科研方向的把握,科研攻关的能力,核心控制等。

三是对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分析。中小科技企业往往发展到一定阶段应会出现内部体制紊乱,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内部激励机制、人事关系是否能保持平衡,接受新管理的能力等都是很重要的。

四是市场潜力和市场能力。一项新产品开发出来后,市场是否能接受、进入市场是否及时、采用该技术之后的新产品是否可靠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新产品的性质是替代性的还是全新的,是质量提高了还是成本降低了等等。产品是否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和较强的市

场竞争力,是否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有望形成新兴产业。任何一项技术或产品如果没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潜在的增值能力就是有限的。市场营销人员有无经验,市场意识的强弱,营销手段如何,能否找准市场,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等,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五是未来发展的综合分析。在上述基础上,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判断,如企业未来市场的拓展程度、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利润、投资支出、融资来源等,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一些可能性较大的情况,如市场的发育程度、技术的更新、筹资的不确定性等关键问题,并分析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稳健的预测。

3、有关财务分析

总体上看,中小科技企业资产规模不大,资产主要为流动资产、无形资产,负债主要为应付帐款,自有资本不是很大,股东的实力往往也不大,如相当部分为企业内的职工。同时,企业未来的财务结构变化也会很快。因此,简单分析当前的财务结构对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可能不易得出可靠的结论。对中小技企业财务结构分析,一是重点对企业自有资金增长机制的分析,即能否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股东继续投资或引入风险投资等;二是重点分析企业项目或经营资金投入及其产出的情况,分析其资金流出和流入,从而对其未来的资产负债结构做出判断。三是结合前面的分析,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作出比较客观的预测。

六、中小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标准

1、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方式

对于企业来讲,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融资,二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要求资金使用者通过信息披露及公正的会计、审计等第三者监督的方式来提高经营状况的透明度。信息不透明的程度越高,资金提供者在让渡资金时所要求的风险补偿就越高。一般来讲,只有大企业才支付得起为达到较高的透明度所需的信息披露、社会公证等费用。中小企业必须支付远远高于大企业的资金成本才能获得直接融资。因此,实际上多数中小企业是达不到直接融资所要求的规模和回报的。

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媒介(主要是银行业)进行的融资。在融资过程中,金融媒介在事先对资金的使用者进行甄别并通过合同的签定对资金使用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在事后则对资金使用者进行监督。由于金融媒介成为完成上述任务的专业化组织,它就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任务,所以这种融资方式对资金使用者信息透明度的要求相对较低。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透明度比较差,间接融资就成为他们的主要外部融资选择。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着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等原因,金融媒介也会在经营中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区别对待。一个典型的结果就是,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样,如果一个经济中金融业(尤其银行业)比较集中,并以大银行体系为主,中小企业的融资就会特别困难。

2、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必须用新的信用文化来解决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为间接融资。但是,在我国这种融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中小科技型企业贷款难问题在我国是个不争的事实。通过对浙江金华、绍兴、台州、温州四个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抽样调查发现,在目前融资体制下,还有四分之三的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较难获得贷款或很难获得贷款。在探讨解决贷款难问题时,不少人认为应该修改现行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使用同一标准的办法,制定符合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特点和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核定标准,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一个途径。

所谓评价标准,主要是关于不同行业、不同的金融工具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和评价基准。评价观点是对风险和事件的看法,是评价机构独立意见的主要体现。评价基准,主要包括各

行业相关指标的平均数和各种参考值等定量标准,如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倍数、债务保护倍数等等;也包括有关定性的标准,如企业管理水平、经营规模与水平、内部风险控制水平等的判定原则和标准。定性的标准一般相对要模糊一些,主要靠行业经验和行业对比来实现。评价标准在信用评价业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对信用评价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差,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就要获得最高级,认为不达到一定等级就说明企业不好;一些银行和担保机构也把低于BBB的企业基本排除在担保和贷款的对象之外,认为这些企业风险过大;有些银行和担保机构为了满足贷款审查条件,就降低评价标准通过制定新的评价标准来解决贷款难问题。因此,修改现行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使用同一标准的办法,制定符合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特点和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核定标准,就似乎成为解决贷款难的途径了。

所谓修改现行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使用同一标准的办法,可以有几种理解,一是把评价标准降低,如中型企业也可以获得AAA级,小型企业也可以获得AA级等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没有意义,而且容易引起市场混乱,破坏评价机构、银行等在评价方面的权威。二是制定一种与普遍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这种做法需要银行或贷款机构的认可和社会的接受,比如制定新的评价符号,并确定其经济含义,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在这样做,征信机构也采用风险指数的办法。但由于仍然要采用评价的概念,人们必然会把这种等级与普遍的等级适当挂起钩来,实际上效果可能与用同样的标准评价出的结果类似。第三种理解是,银行应修改中小企业贷款的标准,如可以考虑把信用等级在B级以上的企业纳入到可以被选的对象中来,贷款的决策不能仅仅与企业的信用等级挂钩,如果有合适的担保或其他保证措施,应积极进行贷款支持;甚至银行对于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值得冒险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扶持,改变传统的贷款不想冒一点风险的政策,这当然需要一定的勇气和科学的方法。第四种理解是,应只对中小企业进行征信,不一定给出信用等级。总之,只要评价机构、银行和担保机构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风险观点来评价,仅从修改现行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入手,是不可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而且意义不大。真正要修改的是银行的信贷文化。

3、评价机构必须坚持合理的评价标准

中小科技企业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就需要进行间接融资,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评价的需求。按照信用评价的定义,信用评价是对企业债务如约还本付息能力、偿还意愿和损失率的评价,是对企业风险的评价。据标准普尔(S&P)对1981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9200个被评对象的统计,5年、10年和15年期平均累计违约率(%)与其给出的信用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从表1中可以看到,信用等级越高,违约率越低,信用等级越低,违约率越高,BBB级10年的违约率仅为3.68%;投资级与投机级的违约率有明显的差异,BB级10年违约率高达15%。

只有某家评价机构建立起了上述关系,其评价结果才有价值,才有权威性,否则,该评价机构会因评价结果不准确,失去信任,最终失去生存的空间。这是市场对评价机构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机构确定评价结果的最重要准则。

各等级的违约率(%)

信用等级 AAA A A A BBB BB B CCC

5年违约率 0.10 0.25 0.49 1.8 9.22 21.44 42.13

10年违约率 0.51 0.79 1.41 3.68 15.00 27.88 46.53

15年违约率 0.51 1.07 1.83 4.48 16.36 29.96 48.29

因此,评价机构只能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中小科技型

企业所谓的贷款难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小科技型企业自身的信用能力低。这个问题不可能通过中小科技型企业本身来解决,也不能通过提供虚假的信用等级来解决。

上一篇:校园欺凌现象调查报告下一篇:校园文化艺术节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