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创新

2022-12-27

第一篇: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创新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建设创新型国家

学习了党的创新理论后的所得与感悟

对指导当前社会与个人发展的意义

对内发展与对外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总战略

求平衡是国际关系的总原则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内涵。

创新是只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添加的“新结合”生产体系。包括技术、市场、组织、管理创新。

原始创新是在某一领域做出的前人所没有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

集成创新是指将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新技术的活动。如CT扫描仪和集装箱起重机。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指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相关技术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技术、工艺或产品。

第二层含义指的是一种国家发展战略。即一个国家在加入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以自身的研发活动为基础,坚持技术学习的主导权,并把增强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创新型国家的特征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首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单位GDP能耗相当于世界水平的3倍。

其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国是第一大出口国,但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却只有10%左右,利润的大部分倍国外跨国公司拿走。 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主要不是取决于他蓄积财富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李斯特 再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

33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申请专利的才达到4.05万家,占12%。

真正的核心技术,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学术的核心技术,花再多的钱也是买不来的。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第一,试试正确的指导方针。核心就是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第二,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第三,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一营造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

二营造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

三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第一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的飞跃,我们必须敏锐的把握住这个表现趋势。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科技更新周期越来越短。18世纪需要80到90年;19世纪需要40到70年;20世纪需要5到10年,现在已经更短了。

胡锦涛在200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讲到“发轫于上个世纪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英气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回眸20世纪科技的发展过程,总的概况起来就是“一个技术,二个理论,三个工程,四个模型,共十项。”

一个技术指计算机技术;二个理论指相对论和量子论;三个工程指曼哈顿工程、阿波罗登月工程、人类基因组工程;四个模型指夸克模型、宇宙大爆炸模型、DNA双螺旋模型和地区板块模型。

20世纪科技的部分重大发明发现有飞机,磁悬浮列车,火箭,喷气式发动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船登月,火星探测器,机器人,半导体器件,芯片,计算机,无线电广播,雷达,遥感技术,隐形技术,电视,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弹,氢弹,导弹,夜视仪,GPS,核电站,同位素,抗生素,试管婴儿,生物芯片,生物铜,克隆,高分子合成材料,化肥······

21世纪初科技发展的趋势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个兴起,二个焦点,三个关注,四个支撑,共计十项。一个兴起指的是纳米科技;二个焦点指环境安全科技(环境友好)和能源资源安全科技(资源节约);三个关注指地球科技,海洋科技和空间科技;四个支撑指信息科技,材料科技,制造科技和生命科技。

纳米科技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捷径。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当前这些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

化学定时炸弹已经埋下。近200年间,西欧的两千多万公顷土地中已有一千九百万公顷受到化学污染。而我国的污染面积速度远超修。到现在为止,我国污染严重的农田已经超过两千万公顷,占到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还有人民承受能力弱,地方保护主义讳疾忌医,治标不治本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结果更为严重。农作物大量减产,农业难以发展,民族存亡也将成为问题。

能源和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目前能源告罄,资源枯竭的表象已经开始显现。1970年—1995年将25年间,全球资源损失1/3,其中森林面积减少10%,海洋生态系统损耗30%,淡水生态系统损耗50%。现在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资源消耗国。但是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仅为发达国家的1/3或1/4。未来我们应该努力研发利用的能源有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还有可燃冰。

人类需要关注的

加大创新培养力度

民主科学地评选科学家、院士

合理规划并监督使用科研经费

改革教育,亟需开放包容式的教育方式,提倡张扬个性,提倡创造,而不是打击出风头,改变以往总是学习模仿国外先进技术经验,从小抓起

引进世界各国各方面的科研技术人才,为我所用,向美国学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重视人才培养。

我们国家为什么没有一流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主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理论创新:

“五大创新”就是说,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新的实践经验与认识经验,集中全党全民的智慧,做出了五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

第一大创新,就是比以往更简明扼要、完整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作为新时期的伟大旗帜与指导思想。

第二大创新,就是简要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生长点,新时期统摄全局的指导方针。

第三大创新,就是把民主政治、文化创新和社会建设提到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地位上来,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体制的重大举措,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的有机体指明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第四大创新,就是更加鲜明地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政外交的统一性、协调性、整体性:对内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台强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对外强调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第五大创新,就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和军队的改革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强大支柱与安全保障。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央最近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同时,也对其中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作了准确的概括和阐述。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部分内容,对于我们全面掌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武器,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一个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前头的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不仅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学习和掌握“三个代表”中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必须首先抓住这个基本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纲要》第十四章,集中阐述和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其中,第81条,着重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的思想。第82条,集中概括了十六大修改后的党章所规定的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突出说明了两个先锋队的关系。第83条,集中阐述了党的纲领问题,强调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第84条,集中阐述了关于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问题。第85条,集中阐述了党的先进性问题,强调了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坚持先进性的要求。第86条,说明了党与青年的关系和党对青年的要求。这六条,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概括和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思想,抓住了关键,中心突出,内容丰富。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始终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我们党的地位和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在新形势下,党中央不断思考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个基本的问题。总结80多年来的经验,江泽民同志鲜明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做出了创造性的回答。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段集中和规范的表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建设的总目标。面向未来,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概括起来,就是要建设成为这样一个符合“一个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要求的党。

无论“一个核心”、“两个先锋队”,还是“三个代表”,其实质,都在于党的先进性。什么叫先锋队?顾名思义,先锋队,就是走在前面的意思。走在谁的前面?我们过去比较多的理解,是走在广大群众的前面。这是对的。但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上讲,是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因为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势力,其作用,其命运,都是与时代潮流和时代要求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政党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在于这个党能否始终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忠实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战争年代,我们党以正确的道路选择和英勇的献身精神,当之无愧地确立了时代先锋的地位。建国以后,我们党以执政为民的高尚品格和模范行为,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面向未来,时代在向前发展;放眼世界,时代潮流汹涌奔腾。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使自己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顺应时代的潮流,体现时代的风貌,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永远发展而不停滞,永远前进而不后退,永远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而不陷于保守僵化,才能经得起新的历史条件的考验,才能无愧于先锋队的称号,才能真正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重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本质的要求和最鲜明的特色,是它的先进性,是它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纲要》集中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关于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想。学习《纲要》这一部分,必须紧紧抓住这一要求。

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明确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前提下,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纲要》第十五章,集中概括和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如何适应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丰富内容。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我们党的建设豪迈地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等各个方面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对党的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不断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致力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鲜明地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坚持从严治党,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格局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了党内一系列重要条例和规定。特别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党的建设出现了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要按照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十六大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

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党的各方面建设,都要始终坚持这个总要求。总结80多年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实际工作中推进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上这些原则和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作为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必须从制度建设、执政方式、主体素质等多方面入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不断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十六大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所有这些方面,都为我们指出了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方向。学习《纲要》,需要进一步深刻理解这些要求,并落实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际工作中。

三、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江泽民同志深人分析改革开放给党的建设注入的活力和带来的复杂情况,明确提出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思想。他认为,过去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应结合新的实际加以运用和发展,但光靠老经验老办法是不够的,必须有新的创造。十六大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纲要》不仅全面展开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党的建设的内容,而且突出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要求。

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80多年来,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600多万党员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首先就要认真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深藏于这些问题背后的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和可行的办法;同时,也要按照实践标准,对已经过时或不适应新条件的做法加以改革。因此,要使党的建设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就必须发扬改革的精神,勇于在党的建设领域进行改革的试验和探索。这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也是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纲要》全面叙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思想和要求。第88条,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突出强调最根本的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在组织建设方面,第89条,突出强调了如何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同时保持党的集中统一;第90条,突出强调了如何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求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切实解决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加强团结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第91条,突出强调了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要求。在作风建设方面,第92条,突出强调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要求充分认识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必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解决党的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紧紧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强调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所有这些方面,都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突出了改革的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为辅助材料,认真研读江泽民同志的原著、研读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全面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党的建设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三篇:创新组织工作,加强党的建设

创新组织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动力。新时期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党建和组织工作,必须把创新当成一种“习惯动作”,把握规律性、力求科学性、突出实效性,推动创新成果深入持久,使组织工作在高标准高成效上运行。

尊重规律、实事求是。作为创造性实践,创新必须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把握时代性,体现先进性。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必须着眼基层,着眼实际,科学创新。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党建创新,必须围绕中心。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找准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高度对接,深度融合,在贯彻市委重大决策中确定创新的方向,通过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组织工作始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要着眼于解决党建和组织工作中的问题。要着眼于解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从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中找准创新着力点。要牢牢把握“为问题而创新”这一着力点,一切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都是为了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找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兴奋点,赢得长久生命力。要避免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迎合”而创新。现在“提法创新”、“口号创新”正在抬头,必须坚持地抵制和避免。组织工作实事求是,就是在有条件、有必要创新时,大胆主动地创新,而不能图政治名誉、领导肯定,走“为创新而创新”的道路。

与时俱进、常创常新。不断创新是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能够创新、善于创新也是对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要破除“一劳永逸”思想。当前,社会经济成分和社会组织形式深刻变化,党建资源的配备、设置也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创新要与时俱进,必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探索,大胆突破,对已经成熟的做法尽快形成制度,对不太成熟的,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新规律,使党的组织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充满生机与活力。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既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扬弃。组织工作创新,既不能对以往成果全盘否定,也不能照搬照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重继承而不唯继承,对正确的部分继承、错误的部分纠正、过时的部分摒弃,大胆探索,不断注入新的、富有活力的东西,形成新的观念、理论和方法,指导和校正组织工作的实践。要有“常创常新”的境界。创新是一个长期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新时期新阶段,要活到老,学到老,创新到老,把创新作为永恒的任务和不竭动力,融入工作、融入生命。要本着对实践负责、对基层负责的态度,不跟风、不盲从,依靠对问题的敏锐性、前瞻性,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创新活动常创常新、永不停息。

深入持久、实际实效。创新要体现出成效,必须执行落实。没有落实,创新就会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文件中、理想状态下,成为一纸空文。落实要有内涵上的延续性。对创新成果,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今年一套方案,明年另起炉灶,重新设计。要年年抓、持续抓,最终深入人心、自觉落实。对一些系统性的创新性做法,可以考虑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分步实施,全面铺开。通过先行试

点,取得一定经验,对创新课题进一步细化完善,有利于在面上全面铺开。落实要能推动实践。检验组织工作创新的标准,就是看能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是不是党员干部满意、基层欢迎。如果创新成果无法在实践中推开,或者在推开的过程中处处碰壁,步履维艰,经不起实践检验,这个创新就是失败的创新;创新活动推开了,工作也开展了,但在基层没有成效,党员群众不欢迎,或者只是在一些枝节问题上有了改进,而重大矛盾或本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个创新也只能是失败的创新。落实要保持思路的连续性。抓落实必须有长久之功,长期坚持,自觉做到抓重点、擦亮点、强基础、求创新。抓重点就是每年确定一至两项重点创新成果,集中用力突破。擦亮点就是要对以前的成功经验、典型做法,继续深化落实,把亮点擦得更亮。强基础就是要注重基础性工作,对日常性组织工作,进一步完善运转机制,确保基础更扎实。求创新就是在落实中注重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拉长“短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新一轮创新。通过抓重点、擦亮点、强基础、求创新,形成组织工作深入持久落实的体系。

第四篇: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内容摘要: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的强大动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创新,光辉前景同样在于改革创新。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党的建设 改革创新精神 科学发展观

正文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自党执政以来,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一、加强党的建设要统一协调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间的关系 首先,在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才能统一全党思想,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深刻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为历史长河中的漩涡和逆流所迷惑,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其次,党的作风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密不可分。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全党发扬光大。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

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三大作风相互联系,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一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二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克己奉公,多作贡献;三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四要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我们党如何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如何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快自身的发展。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其实质就是促进党的自身发展,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同时还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三、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彰显,是党的建设的力量之源

与时代同步伐,党的先进性就长在;与人民共命运,党的生命力就永存。在面对着四川汶川地震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地进行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在抗震救灾中,中华儿女不

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团结战斗,顽强拼搏,为全世界展现了一个爱国主义、以人为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自强不息、不畏艰险的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彰显,是鼓舞我们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牢记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党

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就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执政党的客观规律,以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新途径。新举措;以创新的思路来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新制度法、

新办法把党建设成为生机蓬勃,无坚不摧的坚实堡垒。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高永元在吴川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7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6.30

第五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湖北随州“五化”模式强党建

2011-11-5

随州市以服务社区群众为重点,以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为目的,探索推行了以“组织设置网络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社区服务多元化,社区管理一体化,投入保障制度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工作模式,有力地服务和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 创新形式,实现组织设置网络化

市委以党组织在街道社区范围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动态延伸、全面覆盖为目标,不断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一是完善党组织架构。在街道层面实行“大工委”制,在社区层面实行“大党委”制,从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中推荐人选担任兼职委员,从而形成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各类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楼门党员中心户”的五级党组织架构。二是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依托居民小区、巷道,按照2000人左右设置一个网格,每个网格单独建立党支部。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派驻党建联络员等多种办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新建132个党组织,全市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了100%。同时,建立楼栋党小组9800多个,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居民小区的每个角落。三是健全党建协调议事机构。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吸纳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党员参会,定期组织研究社区党建工作重大事项,并依托联席会,积极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 提高素质,实现队伍建设规范化

以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为核心,重点抓好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社区“两委”领导班子建设。拓宽民主选任渠道,通过“两票制”、公开选聘等方式,把熟悉社区建设、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党员及时选拔到社区领导岗位上来。坚持每两年将社区 “两委”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一次轮训,并实行定岗位目标、定工作报酬、定考核奖惩的“三定”管理。二是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出台《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选任、聘用、管理、培训等予以规范。先后公开招录社区工作人员430人,保证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4名社区专职工作者、4名治安巡逻人员。三是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推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对居民党员实行“直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对流动党员实行“共管”,对离退休党员实行“协管”,对下岗职工、复转军人和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实行 “接管”,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管理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示范作用。四是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每个社区招募志愿者骨干队伍80人以上,组建352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扶贫帮困、创业就业、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服务,社区志愿者队伍的身影无处不在。 完善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多元化

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为主导,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功能作用,构建面向广大居民的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街道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公共服务站,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水平,使社区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站成为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目前,全市共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站78个,专职工作人员410余人,为党员群众办理各类代理服务事项1.2万多件次,办结率达99%以上。二是完善物业服务体系。各街道办事处成立物业服务监督委员会,社区成立物业服务协调委员会,全面推行了“自主型、自助型和自管型”的“三自”物业服务模式,实现了物业服务全覆盖,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三是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以社会互助和落实优惠政策相配套的长效社会救助机制。为3800余户困难户和残疾人办理了生活救助,为6200名老年人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坚持开展爱心助学、助残、助困和大重病救助等活动,保证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六类需要就业再就业援助的8200余户家庭建立台账,开发公益性岗位2900多个,安置就业4700多人。 健全机制,实现社区管理一体化

不断强化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管理一体化。一是建立“四位一体”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四方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 “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区存在的物业管理缺位、业主自治无序、社区自治水平不高等问题,促进了社区各方组织之间、居民和物业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和谐互动。二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凡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务,都必须由“两委会”先拿预案,提交全体党员大会通过,再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表决,然后付诸实施,由“两委会”干部按照分工落实,并定期向党员和居民代表大会报告执行情况,年终进行评议定奖惩。三是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街道建立综治维稳中心,社区建立综治维稳站,网格建立治安巡逻队,坚持群防群治,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楼栋”活动,初步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牵头,辖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治安及化解矛盾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做到矛盾纠纷联合化解、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及时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整合资源,实现投入保障制度化

加大人、财、物等各类资源下沉到社区并有效统筹的力度,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的资源支撑和保障体系。一是不断加大社区基础建设投入。坚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基础设施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公共财政预算,近两年,市、区(市、县)两级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改善社区办公环境,使全市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超过580平方米,并按照有一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场所、一个“有话就说”接待室、一个物业管理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一个商务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二十二个一”的标准,大力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建设。二是着力提高办公经费和工作报酬。针对城市社区工作经费不足、工作者待遇不高的实际情况,市、区(市、县)出台意见,对社区工作经费投入、社区“两委”成员及社区专职工作者等方面的具体标准、经费来源和扶持政策作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市“两委”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报酬超过了2200元,有效调动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与杭州阿伯丁三维数字城市开发公司随州编筹处合作开发了集基本情况、党群、综治、计生、兵役、社保、民政等七个方面为一体的社区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

曾都“六进”活动暖民心

曾都区以社区大党委为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功能作用,深入开展文化服务进社区、事项办理进中心、物业管理进小区、治安巡逻进小巷、文明创建进楼栋、志愿服务进万家“六进”活动,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服务。

文化服务进社区。曾都区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并配备必要的文体娱乐器材和图书。建立文化辅导员进社区制度,每个社区选派一名群艺馆工作人员或舞蹈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进驻,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一社一品”文化品牌建设。全区共组建各类群众性文化团队83个,每年举办“周末大舞台”、“红歌大家唱”、“能工巧匠绝活比赛”和重要节日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

事项办理进中心。整合区、办事处各部门进入社区的工作和人员,在社区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劳动保障、民政优抚、计划生育、治安调解、文明创建等优质服务。规范办事流程,普遍实行首问负责、分户包片、委托代办等制度,使居民办理各项事务更加方便快捷。

物业管理进小区。在各办事处成立物业管理监督委员会,在社区成立物业管理协调委员会,对集中连片但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在社区居委会的主导下,成立业主委员会,招聘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对散居住户,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按照非营利性模式,为居民提供物业管理服务,解决“老、旧、散”小区物业管理缺位的问题。全区共成立物业管理公司67家、物业管理服务中心36个,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

治安巡逻进小巷。每个社区组建4-6人的专业治安巡逻队,配备治安巡逻车和必要的安防器材,坚持24小时巡逻制,并与公安机关信息联动、处置互动,在城区构建了“公安控面、巡逻队控线、保安队控点”的立体防控网络。

文明创建进楼栋。全面开展文明楼栋创建活动,把“十星级文明社区”创建延伸到楼栋,引导居民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每年组织一次区级特色文明楼栋评选,培育了“书画楼栋”、“美德楼栋”、“科普楼栋”、“环保楼栋”等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明楼栋;每两年进行一轮“文明庭院”、“文明楼栋”、“好邻里”、“好婆媳”、“十星老人”等评比活动,把楼栋打造成广大居民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阵地和学校。

志愿服务进万家。组织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上街、上门、挂牌、电话联系、设点和开展“志愿者服务周”活动,把服务范围覆盖到社区每个角落。坚持把流动服务和阵地服务相结合、特色服务和公益事业相结合,在社区设立购物配送、家政服务、法律援助、科普教育、环卫环保、爱心救助等各种服务站点430多个,以小组为单元开展活动,实现服务内容个性化、专业化、品牌化。 广水

加强党建促和谐

广水市认真落实“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的要求,以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完善功能布局、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程序,初步形成了组织健全、体系完备、社会和谐的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建好组织,构筑坚强堡垒。摸清党员底数。针对大批流动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涌入社区的现状,实施“党员安家”工程,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联系、书信沟通等形式对社区居民党员进行普查登记。健全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组建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初步形成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干部保障制度。对社区干部实行聘用制,理顺劳动关系,建立合理的工资福利及增资制度,统一为社区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社区党组织书记职责、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两票制”民主评议制度等各类制度,使社区党建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

开展活动,发挥党员作用。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员政治生日谈话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党员政治生日谈话活动,掌握党员思想动态,了解党员困难;以社区党员“先锋工程”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在职党员勇挑重担、积极工作,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多做贡献,个体经商党员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下岗失业党员立志创业,下岗不失志;以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载体,设置社会治安调解岗、公共设施维护岗、文明新风督导岗等岗位,组织无职党员成立治保会、调解会、党员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等,积极开展民事纠纷调解、维修抢险、卫生清洁、治安防范、医疗保健等一体化服务,维护社区稳定,帮助社区弱势群众解决困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全市有50多支志愿者队伍和文娱活动团体,给群众提供了多种服务和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着力推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除了对失业职工和无业人员自谋职业尽可能地提供就业信息和资金援助外,还通过为辖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再就业。健全和完善社区综治网络。坚持每月对社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发现矛盾纠纷,都由专班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力争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尽心尽力为居民谋福利。除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社区保障以外,有条件的社区还对老弱病残的居民进行生活补助。通过依托社区服务站、社区劳动保障站、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家政服务公司等各种形式,为社区单位、下岗失业人员以及社会特殊群体提供周到服务,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拥护。 社区点击 飞来土社区:

网格管理奏谐音

曾都区飞来土社区按照“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服务进网格”的要求,依托居民小区、巷道、庭院,结合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分类,按照300-500户设置一个网格,将社区管辖地域划分成7个网格状的管理单元,建立了“办事处(管委会)-社区-管理小区-楼栋”四级纵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网格管理实行“一格三员”制,即每个网格安排一位管理员、每个楼栋推选一名协管员、城区办事处或包片干部担任指导员。网格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都能迅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来处理,让网格的工作更有效率。

网格化管理构建了社区管理的 “经纬网”,社区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飞来土社区实现了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可以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从而努力做到把服务带到群众身边、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草店子社区:

筑牢综治安全网

曾都区草店子社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人员成分复杂,过去一直是治安事件发生较频繁的地方。针对实际情况,2002年草店子社区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社区治安巡逻队,配备了专用的治安巡逻车,坚持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加强了夜间巡逻,有效地维护了草店子辖区内的治安秩序。

草店子社区还在辖区内开展了“十户联防,门栋关照”活动,社区居民自发的组织起义务治安巡逻,做到群防群治。辖区单位企业,除每年签订治安工作责任制外,还配备了灭火器,安装了防盗门、电子监控探头等,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社区治安得到了明显好转。草店子社区被湖北省综治委授予“安全文明社区”,连续6年被评为随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马家榨社区:

志愿服务暖人心

曾都区马家榨社区10个志愿者服务分队400余人常年为社区居民无偿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服务对象涵盖社区青少年、老人、家庭和残障人士,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由社区爱好文艺或有文艺特长的退休人员组成的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组建了社区腰鼓队、舞狮队和彩船队三个民间文艺团队,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服务活动,并开展文明礼仪宣讲活动;由老党员、退休人员组成的保洁家政志愿服务队,主要开展以居家保洁帮助、托老托幼帮扶、家庭厨艺帮办、家庭看护关照、社区物业代办等为内容的家政服务;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巡逻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内共设置38个安保巡防点,每天定人定岗采取设卡和步巡相结合方式巡逻;由退休医生、社区卫生室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保健志愿服务队,经常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讲座、医务咨询及义诊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免费为孤寡老人、弱势群体、困难户开展发放药品等服务活动。

北湖社区: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广水市广水街道办事处北湖社区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关键,全力构建“服务性”党组织,形成邻里和睦、环境优美、安定祥和的和谐社区。

该社区党总支与社区居委会干部交叉任职,分工负责,将社区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每名干部身上。同时,根据居民分布,将社区划为7片,实行社区班子成员包片负责制,并依托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开展社区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共兴共荣活动,整合辖区单位资源,积极服务社区居民。强化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责任,将居民小组、小区、单位、楼栋划分为“党员责任区”,明确党员责任人,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目前,该社区已建立了5个社区服务室,7个社区服务站,10多个社区服务网点,形成了网络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上一篇:加强基层工商队伍建设下一篇:精品工程建设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