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教材分析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白鹅教材分析范文

白鹅 教材解析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向王崧舟工作室的学员约关于“同一文本,不同基点细读”的稿件,并让我根据三份细读稿,写一篇总评,侧重课堂教学建议。感谢王冬精老师和郭艳红老师的厚爱,斗胆试写,希望能给大家的课堂教学有点滴启发,更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帮助。

爱我所爱

取我所需

——《白鹅》文本细读的课堂运用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曹爱卫

《白鹅》基于三种不同崇拜的文本细读,让我们对丰子恺先生文学作品特色,有了比较全面、整体的把握;对白鹅这种傲慢的动物,有了比较立体的、诗书画理合一的印象;对《白鹅》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更是有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感受。那是不是这些细读成果,都要在课堂里一一展示呢?不可能是,也不应该是。

作为一个普通阅读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方式细读文本。但作为一个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还必须要立足学生视角。因为教师的文本细读,是基于课堂教学意义的文本细读:学生阅读此文本,会产生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这些困难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些帮助应该在什么时候、通过怎样的形式来提供?哪一些内容又是学生该以怎样的方式必须掌握的?……那些与学生精神世界和学习需要有一定距离的细读内容,要舍得放弃。正所谓“爱我所爱,取我所需”。

那《白鹅》这个文本,三种不同方式的细读中,哪些内容与学生的阅读会产生交集呢?

第一,语言。《白鹅》的语言幽默风趣,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和 “明贬暗褒”的表达方法,表现鹅的高傲,表达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三位老师在细读时,都对文本的“丰氏”特色语言,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如文中体现形容白鹅“叫声、步态、吃相”的四字词语,写白鹅高傲的对比句子(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鹅的步调从容与鸭的局促之态对比,鹅的架子十足与狗的窥伺偷吃对比)等。这说明,不管是基于哪一种崇拜的解读,语言永远是基石和根本,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不二的着力点。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教师要设置一两个核心问题,如“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作者把„高傲‟这个词用在白鹅身上,是他讨厌白鹅吗?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直面文本,在文本中来回走,理解“言内之意”,品悟“言外之趣”。

第二,情感。三位老师对文本细读时,都读出了丰老对白鹅的欣赏和爱怜,感受到他用漫画式的独特视角,把鹅高傲的老爷架势刻画得入木三分。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丰老因喜爱白鹅而写下《白鹅》,作为读者呢?需因读了《白鹅》而喜欢丰老笔下的这只白鹅。课堂上,教师要借助文本,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感受到文本带来的审美愉悦,学习诗意地去面对现实生活。

第三,结构。《白鹅》文章结构严谨,是学生学习篇章结构的典范。文章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写出特点,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过渡句),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印象“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刻画了鹅的高傲。这一点,何平老师的细读中已有体现。学生的课堂阅读,除了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还要学习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先总后分”的写法是应该掌握的一种习作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去学习。

当然,本课涉及的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因为《白鹅》的语言,带有作家个人和时代的语言文化烙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明贬暗褒”的表达方法也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首先考虑如何带领学生突破语言障碍,理解文字包含的意思,然后去领略“言外之趣”,最后学习文章的结构、“对比的写作方法”和“明贬暗褒的表达方法”的运用。

片片“落英”蓄情味

——基于作者崇拜的《白鹅》文本细读

王崧舟工作室学员 徐金祥

《白鹅》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儿童散文。为了对文本有更准确的把握,笔者将从作者崇拜的角度,走进丰子恺先生和他的作品,以便对丰老及其文学作品、语言特色有一个比较全面、整体的印象,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较为准确的解读。

一、丰子恺散文解读集萃。 1.作者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1924年开始发表漫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漫画有《子恺画全集》。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

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和钱锺书的《写在人生边上》以及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同被司马长风列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铮铮有声”的散文名著,在我看来,如果用相声大师作比的话,我觉得钱锺书像侯宝林,作品文雅华丽,擅长文人学者式的挥洒;而丰子恺像马三立,作品则通俗质朴,注重平民心态和生活风情的刻画。

丰子恺曾经这样评价自己:一方面是一个“虚伪的、冷酷的、尖利的老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他的文章正是这“二重人格的苦闷象征。”但总体说来,丰子恺出世的、超然物外的性格则略占上风,礼赞儿童的创作占主导。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2.丰子恺散文风韵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称赞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的独特文风并不是一时的兴致所至,也不是天生如此。这不仅与作家童年体验分不开,还与佛教思想的影响有关。他的散文能“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起到睹微知著,小中窥大的的最佳效果。他的的散文,洋溢着艺术家的真率和真情,富于情趣。

(1)童趣。丰子恺家中“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常常让他深受“启示”,他常常换位成孩子的视角来对这个世界进行“审美观照”。我们阅读丰子恺那些描写童真的散文,常常感到孩子就是这样最坦诚最完善的人。他对孩子的爱是平等甚至是谦卑的,他对于孩子的言语与行动从来都是认真对待。在他的散文中,我们看不出他如何威严、摆父亲的架子,也看不出他对孩子怎样宠爱,更不会有对孩子的所谓期待或教诲,有的只是他对于孩子世界的肯定、赞美与憧憬。而当他虔诚地守着这个信念的时候,他自己也就成了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了!

(2)画趣。丰子恺既是名画家又是散文高手,他经常自觉地为散文配画漫画,图文并茂,妙趣横生。丰子恺的散文大都有高潮或“文眼”,即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而他的漫画往往画下最精彩的部分。看过散文,再欣赏漫画,更能体会其中的情趣。丰子恺散文的画趣不仅表现在散文中有漫画,图文并茂,而且还表现在漫画式的“印象的描写”。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物,丰子恺通过这种“印象的描写”,寥寥数笔,就能把动物突显得特点鲜明,就能把人物刻画的细致传神。

(3)谐趣。丰子恺是 “幽默大师”。幽默的核心是“乖讹”,孩子天真幼稚,其言行和想法常常显得“乖讹”,如实描述这种“乖讹”就会产生幽默的效果。他随笔中的幽默大都是和颜悦色,心宽气朗的。不过凡幽默总含有程度不同的嘲讽意味的,其中有很大的“乖讹”,具有嘲讽带来的幽默。丰子恺散文的第二种幽默是语言的幽默,主要体现在巧妙设喻和适当夸张。幽默中透出强烈的反讽意味。

(4)禅趣。日本现代作家谷崎润一郎所言:“他所取的题材,原并不是什么有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这种浅显却韵味深厚的风韵正是丰老散文中流露的浓厚的悲天悯人的宗教意识所致。在他的文中,多从佛理的角度来阐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以宗教式的思维方式来观照人生。因此他的文中除了表现小儿女天真无邪的生活情趣之外,更多的也表现出佛教中悲智双运、利他无我的大乘菩萨行精神。

再回头细读《白鹅》,对丰先生的语言特色有了新的感受,对文本有了新的解读。

二、《白鹅》的文本细读。

1.本文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2.《白鹅》全文共7个自然段,729个字,八个“二会”生字,十二个“四会”生字,是一篇精读课文。

3.本文选自丰子恺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作者善用语言文字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以自己的所感,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探究人生、自然的佛理真谛,神游于儿童纯真的情趣之中,于日常生活中吟味世态人情,描写细腻。语言风趣幽默,使人如临其境,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4.本文的生花妙笔主要表现在:(1)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 (2)句子生动有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3)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进行了细致刻画。(4)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

5.本文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示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白鹅幽默风趣的形象通过文字展现在眼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6.本文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白鹅在丰先生的笔下已然不是动物,而是一位率真、不通世故的儿童,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7.本文一大特性是:教材除了文字文本呈现外,还呈现了丰子恺的关于鹅的两幅漫画,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形神兼备的漫画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形象地诠释。丰子恺这种随笔配漫画的形式,正可让随笔和漫画相互取长补短,以增加表达效果。

8.《白鹅》原文中写道:“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可见,丰子恺以慈悲为怀,利乐有情的精神不仅表现在日常待人处世上,还推己及物,对植物动物也都抱着平等、悲悯的态度。

无玄无妙复归于朴

——基于读者崇拜的《白鹅》文本细读

王崧舟工作室学员 李丹阳

没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白鹅的印象深入人心。头戴红冠,浑身白羽,脚穿红靴,站姿挺拔,叫声爽朗,不可小觑。走起路来,迈着方步,慢条斯理,气宇轩昂,目空一切,大有绅士风度。它不以自己的家禽身份而自卑,全身傲气,一副傲骨。

白鹅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咏挥毫寄情的对象,对白鹅的喜爱单纯而童趣,由白鹅的形象可以想开去:

一、鹅的随想

(一)鹅与诗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咏鹅》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

晚唐诗人李商隐眼中的鹅“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好个“眠沙”“卧水”逍遥自在的一群鹅!

更有骆宾王七岁写得《咏鹅》诗,虽无深刻的思想内涵,却用白描的手法,清新欢快的语言,自然、真切、传神地勾勒出白鹅戏水的活泼画面。

(二)鹅与书

晋朝大书圣王羲之非常爱鹅,他养鹅、赏鹅、画鹅、写鹅。书法家爱鹅,超越常人,他将书法与鹅的形神有机结合。鹅的脖子细长,并有弹性,当鹅的脖子摆动时,自然形成一幅曼妙的舞姿。王羲之的执笔、运笔、行笔模仿鹅的动态,力道倾注笔端,所写的字雄厚飘逸,刚中带柔。其中集书法之大成的《兰亭序》中,最多且最具特色的是“之”字,共20个,个个精彩,无一雷同,也是描摹鹅的变化才气韵生动,神采飞扬。

(三)鹅与画

在徐悲鸿的画中,鹅洁白高贵,形体墩实,顾盼生姿。 在当代书画家范曾笔下白鹅,形神具备,呼之欲出。

但凡入画者都是大师们的动情之物,画白鹅也是“画语乃情语”的体现。

(四)鹅与理

《增广贤文》云: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造屋。

意思简单:如果你私心里与某人有疙瘩,存心要给对方找点麻烦,最好的方式绝对不是横眉立目争长论短,如何出心中气呢?劝他养鹅。为何?鹅生性顽劣,与它完全不相干的人走过面前,也顺口威风八面“昂”一声咬过去。久而久之,鹅的主人人人见而远之。

这一观点虽是在“性恶论”的前提下提出的,但也不难发现,白鹅不仅入诗,入书,入画,也入情,入理。

二、丰子恺的《白鹅》

第九册教材中选取的《白鹅》,比照丰子恺先生的原文有所节略,但文画相映成趣,凸显出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的多才多艺,仍是教材中“亮点”。在翻阅了作者的原著、书评、画评后对作者的文风、画风有了宏观的把握,走进《白鹅》有了个性化的发现。

(一)无禅语才是大禅境

这篇儿童散文是作者基于“万物同根,万物有灵,本无贵贱,众生平等”的思想认识创作出来的。作者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白鹅,用儿童的心灵走进白鹅,文章表达的内容是儿童充满了“真”、“趣”、“情”的世界。都说丰子恺的文章有禅意,这篇文章中没有相关的字眼儿,却使得有悟性的读者有“豁然开朗”之感,点化归于无形。在作者生活的特殊年代,人与人之间“壁垒森严”,白鹅却能“慰我寂寥”,怎能不让人喜欢、留恋呢?

(二)超越玄妙复归婴孩

作者的写作追求不以“玄妙”“生涩”为高,而是有着“复归于婴孩”般的质朴。画中的鹅成人看不出“高傲”,却能被儿童所喜欢;文中的鹅初读并不觉“喜欢”,但那就是活生生的常使我们发笑的宠物。字里行间流露出超然物外的洒脱,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是他“心灵生活的需要”,是他寄予广大读者“生活的调味剂”。

文章通篇拟人,重点段举实例、比较,不经意间的反语点缀,两幅漫画的穿插都让本文区别于其它文字,但是悟语、悟文每次要点中一个“穴位”,捕捉一个精神内核,凸显语文意识,这篇文章的秘妙又在何处呢?

(三)文本细读个性解读

这篇精读课文我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入手,重点在三四自然段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执教时一抓重点词语,初步感知白鹅的高傲: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昂首大叫 厉声叫骂

白鹅每次大叫都伴随着居高临下的神情,自有威仪,无所恐惧。人说“狗眼看人低”,白鹅亦然,将万事万物都不放在眼里,傲由心生。 左顾右盼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白鹅以主人自居,凡事讲究,凡事认真,凡事执著,与其它动物的苟且形成对比,傲在生活的点滴。 重点教学

三、四自然段时抓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研读。例如第四自然段: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可否这样写——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认识基于生活经验,在比较中写活了鹅的傲,在比较中增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的设计以鹅的吃相为重点,反观全文。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笑”与“傲”有没有关系,作者怎样写的? “常常”笑,说明了什么? 除了“笑”吃相,还可以笑什么?

通过“常常”“笑”如何理解一些看似“贬”白鹅的词句?

笑眼中看出作者对白鹅的爱,笑眼中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万物都有可笑之处,万物皆有可爱之处。就是这样一只白鹅、这样一只雪白的“大鸟”、这样一只鹅老爷让作者在困难时期以物观我,复归于朴,怡然自得。

言内之意与言外之趣

—— 基于文本崇拜的《白鹅》文本细读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何 平

没有文本,作者无所栖身,读者无所依凭,一切都成了一纸空文。正是文本,将作者和读者拽到了一起。文本崇拜,就是立足文本,关注和分析文本言说了什么,坚信文本本身就是一个意义具足的完形。

从文本崇拜的角度解读文本,大多从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语义层面,简单地说是“字面意思”、言内之意;其二是语用层面,就是在一定语境下的“言外之意”。好的文本,既包含了充足的言内信息,也蕴含着丰富的言外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了解文字的语义信息,更要引导他们对语用意义进行分析、挖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完成与文本的生命对话。

比如选入四年级下册的《白鹅》一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在阅读《白鹅》时,很容易找出“高傲”这一统领全篇的关键词。这在课文开首一段中即有体现: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而在课文最后,作者更是得出结论,说白鹅“真是架子十足”。这样写,既强调了白鹅“高傲”的性情,也使得文本前呼后应、构思严谨。

显然,白鹅的“高傲”成了整个文本的言内之意。但是,就语义层面看,“高傲”一词往往带有贬义色彩。《韩非子·八说》中有“离世遁上,谓之高傲。”可见“高傲”表“清高”、“自以为是”。这是我们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而非文本情景所做的假设,是基于我们所掌握的常识、知识结构和推理能力;但当我们阅读《白鹅》之后,我们对白鹅非但没有产生厌恶之感,反倒越发喜爱,越发对其“高傲”的性情执玩不尽。这就涉及到语用层面的“蕴含”一说了,即文本之中隐含的、尚不为人知的含义。事实上,挖掘文本中“蕴含”着的意义和价值,才是我们理解文本的关键所在。

那么,《白鹅》一文,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挖掘其“蕴含”的意义呢?

为了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分别从其叫声、步态和吃饭三个方面来阐述。其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颇有特色: 第一,四字词语的使用。 本文中,四字词语非常多,如: 厉声呵斥:用很严厉的声音训斥。 厉声叫嚣:非常严厉的大声的吵闹。

引吭大叫:放开嗓子大吼大叫,意指歇斯底里地叫。 步调从容:迈步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样子。 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毫不相让:一点也不让,一点机会也不给,根本不可能让。 三眼一板:比喻言行谨守法规,沉著而有条理。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再细读,我们还会发现,这些词可以进一步分类为: 形容叫声的: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形容步态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毫不相让 形容吃相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

四字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白鹅那有条不紊、“严肃郑重”乃至刻板呆滞的“鹅老爷”神态。从行文上看,这些词语的使用,都指向“高傲”这一核心特性。但有趣的是,白鹅毕竟不是真的“老爷”,它也无法真正“高傲”,正如《白鹅》原文中所说的:“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因此,四字词语的端庄严肃,反而造成一种戏虐效果,令读者捧腹。

第二,对比写法。

就写作手法而言,这篇文本中用了大量的对比、反衬,从而突出白鹅的“高傲”特点。譬如作者写白鹅的“引吭大叫”时,用狗的“狂吠”与之陪衬;写白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时,又不失时机地与狗的“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猥琐状态相对比;在《白鹅》原文中,还有白鹅的“头”与狼、狐、狗、猪猡、乌龟的对比,以衬托其“高傲的性格”。这些对比,一方面可以带来直接的画面效果:白鹅的庄重、拘谨,在与其他动物相比时,显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带来篇章的音乐效果:描摹白鹅的慢节奏文字,与状写其他动物时的急促、细碎相比较,更显出白鹅那尊贵、稳重的气质。

这种对比,就效果上来看,绝非仅仅为了描写白鹅的“高傲”,其弦外之音恐怕是作者借对动物的描写,映射身边之大千世界中的群丑百态,以此强化其心目中的人格追求。正如《白鹅》原文中所言:“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这就是白鹅带给我们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贡献。

第三,行文中的戏剧色彩。

语言一旦被置于特定的语境之中,它便成了“言语行为”,这是语用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白鹅》这篇文本中,我们发现,对于白鹅之“高傲”的特性,作者并非采用简单的静态描摹,而是用一种近乎动态的叙述来详尽地刻画。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其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把白鹅喻作“净角”出场,可以让读者从鹅的步伐中体会其不可一世的傲慢,但就文字表现效果而言,则又无不造就一种戏剧效果。再如: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堂倌”是旧时饭店、茶楼中的侍者。将白鹅比作“老爷”,并需要人的服侍,可谓是“正话反说”,其真正的情感,是作者对于白鹅的喜爱、欣赏。但此处的行文色彩,颇能体现出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很有老舍《茶馆》中的俗文化效果。如此我们可以知道,既便是对动物的描摹,也能深刻地反映人生、社会这一幕错综复杂的戏剧。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白鹅》一文对于动物的描写,并非是一对一的白描,而是“说东道西”,借白鹅来表达作者对于周遭世界的观点看法,也表达他对于人格价值的判断。因此,“高傲”二字,落在白鹅身上,便造成了一种陌生感,造成了文本阅读时的审美张力。从语用的角度看,难道我们不能从白鹅的叫声中体会出它对于工作的尽职尽责?难道我们不能从白鹅的步态中体会出它的镇定沉着以及藐视群丑的果敢?难道我们不能从白鹅循规蹈矩的吃相中体会出它的执著认真、做事有序?因此,从语用层面看,《白鹅》一文,明贬实褒,除却给读者一副有趣的众生相之外,更包含了作者对于世事的判断和追求。

基于文本崇拜的文本细读,对于我们的教学大致也有如下启示:

其一,对文本的理解,不仅需要潜入(语法),也要深究(语义),更要寻趣(语用)。潜入语言,需要我们带领孩子对文本语言中的“语文知识”进行梳理、熟知,譬如本文的篇章结构、字词读音等;深究语言,则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行文风格,同时学习作者为了状写白鹅的“高傲”而采用的诸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对比、反语等);而寻趣阶段,则更多的是分析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下的实际含义。通过这种方式,深入地了解特定情景中特定话语的“言外之意”。在笔者看来,这是我们对于阅读教学的三个基本要节。

其二,互文研读。有趣的是,本册教材中同时选入了一篇略读课文——《白公鹅》(作者为俄罗斯的叶•诺索夫),与《白鹅》相比,其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上具有强烈的可比性:

1.两个文本都善于运用拟人、反讽、对比等手法; 2.两个文本都体现白鹅的高傲与自由;

3.两个文本都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同时又包含了对白鹅身上所具有的人格特性的追求。

但是,这两个文本,其文化背景、摹写重点以及语言风格又有不少差异,如《白鹅》中称呼鹅为“鹅老爷”,而《白公鹅》则称之为“海军上将”,再如《白鹅》中写到了“吃相”,而《白公鹅》中却没有,这大约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饮食文化”的影响;而《白公鹅》中将场面置于自然的“浅水滩”中,则又与《白鹅》中的“家”环境互为对比。此种等等,可使读者借助对于白鹅的不同描写,体会不同“写作风格”和文化背景对语言表达效果的不同影响。

总之,倘若我们能带着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回合”,我们一定能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图,悟出其“话外之音”,同时将这种感悟,迁移至我们的写作之中。如此这样,语文的阅读教学,方能有效、有趣。

第二篇:白鹅 教学分析

《白鹅》教学片段(教学理论分析)

新昌南瑞实验学校

叶小英

一、强调课堂气氛,强化文本的感悟

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基于这一认识,许多教师为了激起课堂上的热闹气氛,进行了课本剧之类的活动表演,学生虽喜闻乐见、跃跃欲试,但细而观之,其所演内容却弱化了文本,甚至变相了文本,脱离了教学要求。

在片断中,适当安排了一些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表演活动,应在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与人物品质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盲目地追求浮华的活动表演,弱化或变相了文本。对此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1、立足人物性格,做好活动铺垫:

语文教育中,要使丰富的人文内容让学生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验,去揣摩,尤其是教学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应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理解作者描写白鹅的特点,甚至是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想像出小动物的言行。但这方面的摄取,都必须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即原有的文本信息,在这基础上进行想像和创造,才不致于表演活动与文本信息的脱离,才能使活动立足于人物的性格特点,真正做好活动前的铺垫。

2、重视文本内容,杜绝随心所欲:

对文本内容的研读与感悟,是表演活动的前提,只有围绕文本才能体现学生的活动是为深入理解与感悟课文服务的,那种脱离文本、随心所欲的变相活动表演,并非是一种创新,而是一种形式。在教学中,我们应着重从重点词句的理解加以引申,注意保留好文本的“原味”,把学生随心所欲的思维引至依据文本的创造,让表演活动更好地为学习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章的本质内容,不能让文本游离于一种表面化的形式,正确而充分地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使语文教学更扎实、更深刻。

《五花山》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本着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成为语文课的主旋律,通过朗读细细品味句子,使文本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这样既培养学生敏锐的语音感,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养。

以读促悟,引导学生享受审美乐趣,着重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描写秋天的段落,通过媒体展示,启发想像,动手摸摸等各种形式结合不通形式不通层次地读,引导学生体会五花山的五彩斑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五花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并仿写片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去过什么地方旅游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当学生说到山的时候,教师乘机引导到五花山。) 揭题:五花山 齐读课题

二、引入五花山,学生自由读文,了解内容,理清脉落。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两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走进“五颜六色”的五花山,畅谈美

1、 了解春、夏两季五花山的颜色 。

同学们,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课文写了五花山拿几个季节?师相机板书:春、夏、秋。

出示描写五花山春天的句子,指名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春天。(绿中透黄) 出示描写五花山夏天的句子,指名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夏天。(绿意浓浓) 女生读春天、男生读夏天

2、 感受五花山秋季的五彩缤纷。

过渡:同学们,春天的五花山是绿中透黄,夏天的五花山是绿意浓浓,那么秋天的五花山还是绿色的吗?出示(秋天的五花山文字) 自由读

你感受到了美吗?你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指名学生说说,并有感情地朗读该句子。

一起把五花山的秋天读一读幻灯片上把有的树叶等词语换成不同的颜色。师读有的树叶,学生接下去读。

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秋天(五彩缤纷)

3、欣赏图片,合理想象

让我们随着图片来感受这五花山的秋天吧! 出示图片并配上音乐

第一张图片教师说:有的树叶 就象 第二张图片请学生说

以次类推,让学生用有的树叶 就像

然后把六张图片合在一张幻灯片上,中间打上有的树叶 有的 还有的 让学生说

四、合理想象,写下美文

过渡:秋去冬来,转眼间,五花山的冬天来临了,(出示一张冬天的图片)请你展开想象说说五花山的冬天。 先指名学生说

然后让学生写下来,开头是:冬天,五花山 (写一句、二句均可) 然后交流

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冬天。并板书(冰天雪地) 同学们,我们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首小诗,齐读板书 五花山板书设计:

五花山 春来 绿中透黄 夏至 绿意浓浓 秋到 五彩缤纷 冬临 冰天雪地

2 【教材分析】《五花山》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选读)写景文章.写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颜色变化.文章语言优美,适宜学生朗读积累.其中描写秋天的这个段落是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连句成段,采用“联想”这一手法把色彩写得灵动多姿,可对学生进行“联想”的训练.本篇文章可让学生在品读优美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斓的美,那大自然独有的奇妙的美,从而让学生心中升起对美的喜爱、热爱、向往的思想感情.写景文章重在品味语言美,体验自然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抓住颜色描写景物的特点,感受五花山的风光美,积累优美词句。

2.读写结合,初步了解什么是“联想”,并尝试着运用联想的方法写一句话。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抓住颜色描写景物的特点,感受五花山的风光美,积累优美词句。

2.读写结合,初步了解什么是“联想”,并尝试着运用联想的方法写一句话。

【教学难点】:读写结合,初步了解什么是“联想”,并尝试着运用联想的方法写一句话。

【教学准备】: 课件 积累描写颜色的词 作业纸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1. 我很喜欢?说说自己都游玩过什么山?

2.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游玩一座不一样的山,叫五花山(板书) 3.指名读课题。请发挥你的想象,猜一猜,五花山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五花山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 (五花山在哪里?五花山在这里(举课文纸))

1. 拿到课文纸以后大声地读一读,读完一遍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有的同学拿到课文纸比较迟,我们等一等他们,先读好的同学可以自己讲一讲你知道什么?) 2.反馈: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花山很美;

课文写了五花山的景色;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写了春、夏、秋四个季节的景色; 整篇课文都是抓住颜色来写的。

春天是绿色的,夏天也是绿色的,秋天是五颜六色的。(板书:春绿色 夏绿色 秋天五颜六色)

(原来以为五花山是……事实上……)

(秋天有很多种颜色,有没有一个词能把这么多种颜色都包括在内呢?) (如果学生讲出了淡淡的绿,浓浓的绿,就随机板书。)

(读了一遍就知道五花山春夏秋三个季节的颜色,真不错,很有收获。) (明白了为什么叫五花山,和我们想象中的很不一样。)

三、赏读课文。

(一)春夏部分

1.我们一起去欣赏大山的春天和夏天的景色。 (大屏幕同时出示

2、3自然段。)

2.自由读,预设一,想一想春天的绿和夏天的绿一样吗? (板书:淡淡的 浓浓的)

你从哪儿感受到春天的绿是淡淡的,夏天的绿是浓浓的?

预设二,你从哪儿感受到春天的绿是淡淡的,夏天的绿是浓浓的? 3.反馈:

春天的绿是淡淡的。预设一:刚冒出芽儿来。师:刚刚成长出来的(冒 芽儿特别的嫩,特别的淡。)嫩嫩的黄(绿中带着淡淡的黄。) 4,你从哪儿感觉到夏天的绿是浓浓的?

(不管……都…… 师:一个不管……都……把所有的叶子都包括在内了,大的树叶是浓浓的绿,小的树叶也是浓浓的绿。)

(绿油彩 师:你知道油彩是什么?那可不是一般的颜料,是京剧演员化妆用的,一层一层地涂到脸上,不留一点儿缝隙。)

(染师:透明、无色的雨点儿落上都被染成了绿色。其实,不只是雨点儿,抬头看看天空被染绿了。 低头看看,(大地 小河 泉水)都被染绿了,满眼都是绿色。

5.春天的五花山嫩嫩的,绿绿的,是那么柔美。

夏天的五花山是一片浓浓的绿色,热情,奔放。

(请同学们自己练着读一读,把两种不同绿的感觉读出来?男女生分读。) 6.看春天淡淡的绿,赏心悦目;看夏天浓浓的绿,心旷神怡,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秋天部分

第一层次:

1.浓重多彩的秋天在向我们招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用笔圈出描写色彩的词?

2.根据学生的反馈,在课件上随机把(金黄色 杏黄色 火红色紫红色 翠绿)变红。

3.再读一读这些表示色彩的词,你对五花山有什么感受?(我觉得五花山是五彩缤纷的五彩斑斓万紫千红 美不胜收 神奇 鲜艳 丰富 美丽)) 4.想不想看一看五花山?(欣赏图片,教师配合图片解说,还有很多丰富的颜色,请看。)

5.这么多美丽的颜色,你喜欢那一种?看来,每一种颜色都有人喜欢。

6.课文在写这些颜色的时候,每一种颜色都用了一个分句来写的。(课件切换)把你喜欢的那一个分句读好,读美。学生练习读。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师有的树林 生读后面的 第二层次 1.真美呀,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反复地读,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吗? (排比 比喻 拟人 ) 2. 反馈:

注意问的技巧:作者看到树林是什么颜色的,联想到了什么? 能不能说一说,作者还看到其他的树是什么颜色的,联想什么? 学生反馈。随机点击显示横线和波浪线。

最后一句的预设:看到不怕秋霜,还是想到不怕秋霜;看到翠绿还是想到翠绿。 3. 说得真好!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面的看到部分,学生读后面联想的部分。 作者运用的联想的方法把这些颜色写的怎么样?(板书:联想)

4. 秋天的山(就是)一片金黄,生: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一片( ),一片(

),一片( )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第三层次

1.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看到了大山春天的娇嫩,夏天的浓郁,秋天的多彩,满意了吧?那是不是还有点遗憾呢?(没有看到冬天的景色。) 2.请一边欣赏,一边想“冬天的山是什么颜色的?” 3.怎么样?漂亮吧,被吸引住了,看的很投入。 说以说,看到了什么颜色?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运用联想的方法,选

一、两种颜色写一句话。把他写得更生动更具体。 4.交流反馈。

评价的时候:围绕“联想”来评价。

第三篇:浅谈《荷塘月色》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的“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第一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篇目。这篇文章,朱自清先生通过细腻的描写,把自己的淡淡的愁绪融进了荷塘月色的景致之中,使人读之陶醉。它是一篇独具特色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意蕴深厚,作者通过对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精彩描写,表达了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文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典雅秀丽,让人读后满口余香。这一单元教学的任务是: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验作者独特的情感。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为:1.理解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为:理解通感的修辞手法。

二、学情分析

本文学习主体为高一学生,本文是作者在特定年代、特殊时期表达自己独特心情的一篇佳作,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可读出景色,但难以走进作者的心灵。为了解决学生阅读隔靴搔痒的感觉,课前让同学们上网查阅写作年代的相关背景以及朱自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真正走进作者。文中写景多用比喻、通感,很多同学的理解只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面,这既是本科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文章语言优美、音节和谐,富有诗情画意。这一特点会让学生对教学的过程充满了期待,有利教学。

三、教学建议

1.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相互合作,把时代背景、《采莲赋》和《 西洲曲》内容的的理解交给学生探索,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总结。

2.文章文质兼美,适宜朗读,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反复让学生诵读,读出韵味,读出美感,读出情感。

3.文中比喻优美,“明珠”“ 星星” “美人”分别写出了荷花什么特点,通感句里的“歌声” 又写出了荷花什么特点?可以重点让学生体会讨论。

4..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是通过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作者通过什么手法表现了自己的情感?

第四篇:高中英语必修三教材分析_英语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新课标模块3教材分析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课程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国际视野更加宽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为他们的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人教新课标这套教材每一个模块有五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要的话题开展听说读写的活动,共分九个部分。“热身”(warming up)---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情景听说,思考问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该单元的中心话题。 “读前”(Pre-reading)---设置问题启发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以便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阅读”(Reading)---为各单元的主要阅读语篇,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承载该单元的话题重要信息,以及大部分词汇和主要的语法结构。“理解”(Comprehending) ---用以检测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程度。“语言学习” (Learning about Language)---采用发现和探究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找出书中的重要语言项目,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这些语言的技能。 “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围绕中心话题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性练习,包括了Listening and speaking & Reading and writing。“小结”(Summing Up)---要求学生自己小结从各单元中学到的内容,生词和习惯用语以及语法结构。“学习建议”(Learning Tip)---培养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体现教材的选择性和拓展性。

以上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目标的解读。下面,我们将从教材的使用者的角度,结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的反应情况,主要针对模块教材整体,从模块和单元知识结构,模块和单元内容发生发展过程,模块和单元知识学习意义,模块和单元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四个方面浅略地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更好地掌握、运用好英语课程标准。

Ⅰ、模块和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Unit 1单元涉及的要点是:

(一)了解世界各国的节日、含义、由来与民俗;

(二)学习有关节日和民俗的词汇,如:have fun with , custom , religious 等;

(三)掌握本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中的词汇用法;

(四)进一步复习、巩固运用请求及感谢的表达法;

(五)掌握一些情态动词的用法。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节日”,单元各项活动的设计都围绕着一些中外节日的主题进行。“热身”(warming up)部分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表格填充。学生要在表格中的三个空行里填充中国的三个节日名称,日期(时间)、庆祝的内容。“读前”(Pre-reading)部分通过若干个问题考查学生对节日的认识。 “阅读”(Reading)部分由五篇小短文组成,其中四篇带有小标题,它们分别介绍古代节日的起源、亡灵节、纪念名人的节日、丰收节、春天的节日等,使学生了解各种节日的由来及其存在的意义。“理解”(Comprehending)部分设置了四项练习,主要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课文容,检查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理解情况。同时还设置了组内讨论练习,要求学生以两人小组的形式讨论“那些节日最重要,哪些最有趣”然后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对节日的个人理解,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语言学习” (Learning about Language)部分由“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两项内容组成。“词汇学习”部分练习1通过词的后缀训练名词与形容词之间的相互转换提倡学生使用词典。练习2选词填空练习,利用语篇集中训练本单元的一些重点词汇的用法。练习3是单句填空,而且所选的十个句子或是引文或是谚语。“语法学习”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情态动词的用法,共有三项练习。 “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课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等的综合训练。 “听与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 是听前准备活动。听的内容集中在参加狂欢节的一些具体情景上,完成综合创造性活动。“读与写”(Reading and writing)主要设计是:阅读内容主要讲述发生在情人节的一个伤心的爱情故事。故事中又穿插一个“乞巧节”的故事。短文后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写的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上面阅读文章的内容续写一个文章结尾,让学生通过思考写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做法,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教材提供给学生一些写作时要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写作构思。“小结”(Summing Up)部分让学生根据所给出的提示对所学各项内容进行总结。“学习建议”(Learning Tip)部分主要建议学生看英语电视节目,阅读报纸,查阅百科全书或上网收集世界各地有关节

日的信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资源的能力。“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部分提供了一首有关圣诞老人的小诗。

Unit 2本单元涉及的要点是:

(一)合理饮食、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与饮食文化;

(二)如何给予劝告、提出建议;表达同意与不同意以及如何就医;

(三)掌握情态动词ought to 的用法;

(四)本单元所出现的词汇的用法;

(五)如何正确处理矛盾、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健康饮食”。教材通过讲述王鹏和雍慧开饭店的不同风格、经营的不同菜肴以及顾客对不同食品的不同反应,反映了现代人对饮食的关注和对时尚的追求。这样的编排有别于惯常所采用的分类说明的介绍方式,读起来引人入胜,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情节中轻松学习健康饮食的知识,领悟膳食平衡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养成热爱钻研的好习惯。王鹏的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呈现在学生用书之中:第一部分是主阅读文章,王鹏和雍慧为吸引客源展开竞争,用菜肴的功效来做宣传;第二部分是听力短文,王鹏为研究膳食平衡,向专家请教;第三部分也是阅读短文,王鹏和雍慧合作,共同为顾客提供均衡的健康饮食,最后他俩喜结良缘。

“热身”(Warming Up)部分的安排为后面的阅读和听力理解提供了背景知识,扫除学生的知识障碍和语言障碍。“读前”(Pre-reading)部分设计了讨论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为深入理解阅读文章的内容做铺垫。“阅读”(Reading)部分主要讲述了王鹏和雍慧开餐馆竞争的故事。文章结尾一句话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restaurants was on !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引发兴趣,使学生有继续读故事的欲望。“理解”(Comprehending)部分设置了六个练习,主要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课文的内容和对细节信息的掌握。 “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部分由“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两项内容组成。“语法学习”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情态动词的功能和用法。语法练习使学生不仅复习了情态动词的功能,更主要的是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笔.锻炼学生的鉴别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克服那种单纯学习语法结构的弊病。“语言运用”( Using Language)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课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听力材料是主体阅读文章内容的继续。 “读与讨论”(Reading and discussing)阅读部分继续讲述故事。整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还教会了他们如何改变饮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丰富饮食文化。阅读后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再次阅读并通过练习动手、动脑,丰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说与写”(Speaking

and writing)部分让学生就如何经营餐馆相互提出建议和意见,然后用英文写一篇短文宣传介绍新开的餐馆以及提供的服务。这个部分让学生有机会将书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其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小结”(summing Up)部分涉及两项内客:1 .让学生小结本单元学到的关于健康食物和健康饮食的内容;2 .让学生小结本单元所学词汇和新的语法结构。“学习建议”(Learning Tip)部分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包装食品和罐装食品的均衡营养。学生在研究这些食品的同时也可扩大词汇量。“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部分提件了八个与食物相关的习语及其英文释义。

Unit 3单元所涉及的要点是:

(一)了解戏剧体裁的特点,学习和理解戏剧语言,尝试表演戏剧,提高文学修养和欣赏水平;

(二)学习《 百万英镑》 的故事,了解马克·吐温的生平和他的作品风格,探讨金钱和人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学会在语言交际中运用委婉的语言表达请求,懂得如何用英语点餐和购物;

(四)掌握名词性从句作宾语和表语的用法;

(五)学习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短语。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改编的戏剧剧本。教材的学生用书和练习册的阅读和听力中的剧本片断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本单元是学生在高中英语必修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剧本,戏剧体裁在后续选修阶段的其他模块还会出现,因此,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故事的思想内涵,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戏剧情节的发展,了解英语戏剧的特点和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等。同时,还可利用剧本的朗诵和表演帮助学生改进语音、语调。对于英语基础水平较高或对戏剧有强烈兴趣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尝试引导他们解读剧本,理解作者是如何利用动作和语言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征,挖掘和品味英语戏剧语言的魅力。

“热身”( Warming Up )部分提供了一小段马克·吐温的简介,并要求学生谈谈所知道的马克·吐温的作品.使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对马克·吐温及其作品有个初浅的了解。“读前”( Pre-reading )部分揭开了本单元戏剧故事的序幕,为随后的戏剧冲突埋下伏笔。“阅读”( Reading )部分是剧本中第一幕的第三场。这一场描述了故事的开端。 “理解”(Comprehending)部分共有六个练习,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阅读”中的信息。 “语言学习”(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部分由“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两部分组成。“词汇学习”部分锻炼了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认知策略。“语法学习”部分练

习要求学生将“阅读”部分的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找出来,复习了名词性从句。练习的设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训练语法结构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并且将所学的语法知识内化到运用到日常交际中去。“语言运用”( Using Language )部分中的“读、演与说”( Reading , acting and speaking )介绍了第一幕的第四场。作者用诙谐的笔调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者的丑陋嘴脸。“听、写与演”( Listening,writing and acting)中介绍了第一幕的第五场,该部分要求学生听前要预测故事将如何发展,然后在理解听力短文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并沿着听力短文最后所给的线索设想将发生的故事,并编写剧本。教材最后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示场景,供学生发挥想象,尽情创作。“小结”( summing Up )部分涉及两项内客:1 .让学生小结本单元学到的关于戏剧题材和剧本的内容;2 .让学生小结本单元所学词汇和新的语法结构。“学习建议”( Learning Tip )部分鼓励学生要想练习好口语,就要敢于学做戏剧家,广泛搜集素材,自编自演。“趣味阅读”( Reading for Fun )部分独具特色,这里列举的马克·吐温的名言都充分体现了这位伟大作家的诙谐和幽默,令人捧腹。教师可布置学生翻译这几个句子,让他们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享受语言带来的快乐。

Unit 4本单元所涉及的要点是:

(一)了解宇宙科学、地球生命的起源,了解万有引力、黑洞和太空旅游等天文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二)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习惯用法;

(四)学会在日常交际中正确运用指示语;

(五)掌握名词性从句中主语从句的用法。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天文学”,内容涉及太阳系、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宇宙大爆炸、月球探秘、黑洞效应等,主要内容是围绕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展开的。教材通过对宇宙大爆炸理论进行科学性分析,推断出地球上生命的由来以及生物进化的过程。另外通过一个虚构的科幻故事介绍了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的不同,同时对“黑洞”效应的描写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的。这样的写法有别于惯常所采用的仅仅以地球引力或月球引力为主题来介绍天文知识,读起来却更有趣味,引人入胜,还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仿佛置身于其中。第一部分是主阅读篇章,也是本单元的亮点,讲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进化的过程;第二部分是听力短文,通过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对地球引力的阐释,讲述了有关地球引力理论变化的过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虚构的故事的同时能够意识到那些虚构的故事也是有科学实证作为基础的;第三部分也是阅读短文,虚构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

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两个人对太空的探索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有关月球引力的画面,使读者在轻松自如之中就了解了相应的有关天文学的知识。

“热身”( Warming Up )部分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说出八大行星并看图指出各个行星的名称,并以开放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天文学哪些方面感兴趣以及天文学家所关注的方面。“读前”( Pre-reading )部分的问题铺垫让学生迅速进入阅读课文的话题,并通过读标题、看图来预测阅读文章的内容。“阅读”( Reading )部分讲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所使用的文体是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地球的形成以及地球上生命的出现的过程,文章最后讲述的现象发人深省:„ the earth may become too hot to live on.它关系到地球上生命的未来。“理解”( Comprehending )部分通过五个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文核心内容的理解。包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大意的概括和细节信息的掌握,以及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和推断能力。特别是练习4和练习5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方面得到提高和开拓学生的思维并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学习”(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部分由“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两项内容组成。“词汇学习”部分的练习帮助学生通过词缀扩大词汇量的积累也同时考查学生对本单元已学单词的熟悉程度并加以利用。 “语法学习”部分采用先发现后应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并初步掌握名词性从句做主语的用法。“语言运用”( Using Language )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课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听力内容涉及三位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是如何对地心引力这个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读”( Reading )部分题为“登月之旅”,是一个科幻小故事,通过“我”和“我的朋友——一名天文学家”乘宇宙飞船登月球的经历,介绍了重量、失重、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等科学常识。 “说与写”( Speaking and writing )部分要求学生讨论并列出登月球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运用所给出的功能项目用语说出最佳解决方案。再用英语写一篇短文。“小结”( summing Up )部分涉及两项内容:1 . 让学生小结所学到的关于地球的形成以及太空旅行方面的主要信息;2 .要求学生就内容、生词和习惯用语以及语法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学习建议”( Learning Tip )部分介绍了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即就是观察、处理、分析和归纳信息的学习方法。“趣味阅读”( Reading for Fun )部分提供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一首小诗,供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和朗读。

Unit 5本单元涉及的要点是:

(一)了解加拿大的概括——地理位置、主要城市、风土人情等;了解多元文化现象和多元文化国家的特点;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三)学会方向和位置的表达法;

(四) 掌握同位语从句的用法。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加拿大——李黛予等人在加拿大的旅游经历。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加拿大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地理环境、各大城市特点以及人文活动等。“热身”( Warming Up )部分是一个小测验,看看学生对加拿大这个国家了解多少。 “读前(Pre-reading)部分是三个问题,涉及自身的旅行经历和对加拿大的了解,这些问题与文章主题紧密相关。学生通过谈论这些问题,为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打好铺垫。“阅读”( Reading )部分是篇游记,记述了李黛予和刘倩去加拿大看望表兄妹的旅途见闻。包括面积、地貌、城市、人口、生态环境以及加拿大的自然美景和野生动物。 “理解”( Comprehending )部分有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考查找文章具体信息的能力,第二个练习需要学生抓住文章要点,对信息进行重组或概括完成填写有关加拿大的概况的信息。第三个是开放型的练习,学生不必拘泥文章而自由谈论自己的想法。“语言学习”(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部分包括“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这两部分内容。“词汇学习”部分首先介绍构词法,加前缀或后缀而组成派生词;然后通过各种有意义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和运用单词。“语法学习”部分呈现了大量例子,让学生归纳同位语从句的特点。“语言运用” (Using Language )部分综合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各种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加拿大的知识——加拿大的居民、语言等。 “说与写”(Speaking and writing)部分口语训练与写作相结合,说是为写作做准备。“小结”(Summing Up)部分让学生归纳、梳理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包括有关加拿大的信息、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法内容。语言知识又包括单元重点词汇及其表达法等。“学习建议(Learning Tip)部分又一次提到构词法,加强学生对构词法的理解。通过对前缀后缀的学习,了解掌握英语的构词规律,以扩大词汇量。“趣味阅读”( Reading for Fun )部分是一首咏叹自然美景的诗歌。通过有韵律的美的语言,可让学生感受诗歌所传达的美的意境.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熏陶。

Ⅱ、横块和单元内容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必修3包含了5个单元。话题范围广泛,如科技,航天,地理,健康,环保,自然等方面。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视野开阔,信息量大。阅读语篇的篇幅在400-500子之间。每个单元又各自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开展听说读写的活动,共分9个部分,各部分教学

目的明确,内容互有联接,所以教师在每个单元的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重组。必修3所涉及的语法项目有:1.情态动词 1)can,could 2)may,might 3)must,have to 4)shall,should 5)will,would 6)ought

2. 名词性从句1)宾语从句2)表语从句3)主语从句4)同位语从句。

按照课标的要求及每一单元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对每个单元进行了六个课时的划分。教材重组如下:

Unit1

1st

period

2nd period

3rd period

4th period

5th period

6th period

7th

period

Unit2

1st

period

2nd period

3rd period

4th period

5th period

6th period

7th

period

Unit

31st

period

2nd period

3rd period

4th period

5th period

6th period

7th

period

Unit4

1st period

2nd period

Speaking and Listening Rea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Grammar Listening and Reading Task Extensive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Listening and warming up Reading Language points Grammar Using language Writing Revision

Warming up and reading

Language focus

Using language: Reading and Acting

Using language Listen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Workbook: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Grammar and Practice Revision

Warming up and intensive rea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3rd period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Grammar 4th period

Using language: Listening and extensive reading 5th period

Using language: Listening and reading task 6th period

Using language: Speaking and writing Unit5

1st

period

Warming up and listening 2nd period

Reading 3rd period

Language Study

4th period

Using language 5th period

Listening, Reading Task and Grammar 6th period

Speaking and Writing 7th

period

Summing Up and Learning Tip Ⅲ、模块和单元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宏观上来讲,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微观上来讲,必修3模块内容:(1)倡导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从编排和呈现的内容来看,都力求使学生改变被动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各单元的习题、任务和项目的设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并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 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多种互动。Using language, Writing等的设置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的要求,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Talking, Comprehending和Checking yourself的设置体现的是学生与教材中语言材料的互动。这些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 模块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及融合。模块内容选题丰富,如科技,航天,地理,健康,环保,自然等方面,通过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整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4)模块内容现代化、生活化、体现了时代性。所选的语言材料真实、地道、自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

Ⅳ、 模块和单元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下面就以Unit2 Healthy eating为例简要说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重难点的突破。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健康饮食”。 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呈现在学生用书之中:第一部分是主阅读文章,王鹏和雍慧为吸引客源展开竞争,用菜肴的功效来做宣传;第二部分是听力短文,王鹏为研究膳食平衡,向专家请教;第三部分也是阅读短文,王鹏和雍慧合作,共同为顾客提供均衡的健康饮食,最后他俩喜结良缘。话题虽贴近日常生活,但因为缺乏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的缺乏,学生在热身部分的观点表述止于表面。因此我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workbook中的 listening以背景材料的形式与“热身”整合到一起,先听完“听力”对“健康饮食”稍作了解之后在进入到“热身”部分通过图片和表格向学生展示食物的分类法,探讨各种食物对人体的作用,然后通过询问学生的个人饮食习惯来引导学生关注膳食平衡为后面的阅读和Using Language中的听力理解提供了背景知识,扫除学生的知识障碍和语言障碍。“阅读”( Reading )部分主要讲述了王鹏和雍慧开餐馆竞争的故事。教师可以先让引导学生描述文章中的两幅配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要求学生通过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阅读方法对文章主旨大意及细节信息做到充分的理解。文章结尾一句话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restaurants was on !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引发兴趣,使学生有继续读故事的欲望。同时为下

面的听力埋下伏笔。“理解”( Comprehending )部分设置了六个练习,主要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阅读课文的内容。练习1 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判断句子的正误。这个练习主要是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细节内容的理解情况。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互相评价。练习2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里的句子。这个练习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也可能理解意思但不能准确的表述出来,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练习3 要求学生完成四个句子,使学生了解王鹏和雍慧经营的两个饭店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个练习在授课过程中建议改成图表的形式呈现,更加简洁明了。练习4 要求学生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这个练习主要检查学生对课文主旨大意的理解情况。教师在前面几个练习的基础上设计好板书,体现出文章的框架并将关键词呈现出来,学生在关键词的帮助下就能顺利完成复述的任务。否则,这个活动将流于形式。练习5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讨论问题:你认为王鹏会用什么办法把顾客吸引回来?你认为故事会怎样结束?让学生写下要点,和同伴比较。这个练习的设置也是在位后面的故事发展做好铺垫。练习6 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提到得烹调种类列出来,并描述。“语言学习”(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部分由“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两项内容组成。本单元的“词汇学习”部分有四个练习:练习1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英文释义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词语、进而过渡到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练习2 是一篇短文填空,要求学生用左边方框里的单词完成短文填空,用右边方框里的词组解释文中斜线部分的单词或词组,所以在要求学生做之前要复习这些词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练习3 要求学生对四组单词进行辨音辨义练习;练习4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对话,谈论各自喜欢或不喜欢的食物,训练学生使用表达喜好的句型,以及一些食物的英文表达。“语法学习”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情态动词的功能和用法。有三个练习:练习l 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找出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并标出其功能;练习2 要求学生使用方框中情态动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来补全对话;练习3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问答,问句和答句都使用含情态动词的句子。这三个语法练习使学生不仅复习了情态动词的功能,更主要的是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笔.锻炼学生的鉴别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克服那种单纯学习语法结构的弊病。教师可以在学生探求之后做适当的补充和总结,并适当辅以练习巩固掌握效果。“语言运用”( Using Language )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课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有三项内容:1 .“听”( Listening ) ; 2 .“读与讨论”( Reading and discussing ) ; 3 .“说与写”( Speaking and writing )。“听”( Listening ) :听力材料是主体阅读文章内容的继续。所以在听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文故事进行回顾,并检查作业---学生自己对故事发展的展望,然后

再进入到听力内容中检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与故事的发展一致。听力共有四个练习:练习l让学生练习三个表示疾病的英文单词的发音,并弄清楚它们所指代的疾病,为听力理解扫除难词障碍。练习2 要求学生听录音,把方框中的疾病名称和其病因连起来。练习3 要求学生写出录音内容的大意。练习4 要求学生再听录音,比较王鹏和雍慧餐馆提供的食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自所需补充的食物。在听的环节,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同学听的效果,在教室里适当走动以便了解学生听的程度,适时调整听的节奏。如:在学生听的过程中困难比较大的句子上可以停顿或重复播放已达到听的目的。 “读与讨论”( Reading and discussing ):阅读部分继续讲述故事。所以在教学安排山应紧承听的内容而来。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完成整个故事。阅读后设计了两个练习:练习1 是让学生两人一组就阅读内容讨论三个问题。这个练习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阅读理解的程度。练习2 是让学生再次阅读,并在“Said ”的所有替换表达词下面画线。这个练习通过动手、动脑,丰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3 “说与写”( Speaking and writing )部分就如何经营餐馆相互提出建议和意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先口头呈现结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课后再用英文写一篇短文宣传介绍新开的餐馆以及提供的服务,让学生有机会将书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英语 必修三 教师用书

网站:

第五篇: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变化之处

一、调

1. 教材板块调整

新版教材原版教材的拼音教学改为识字教学 2.识字和拼音的比重调整

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目前的2单元;识字由原来的8课调整为现在的10课。目的:体现了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要求;体现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是工具——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便于和儿童的学前生活相连接,识字难度低于学习拼音难度。

3.选文调整

选文调整,新版本教材14篇课文,保留了原来5篇课文,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去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乌鸦喝水》《小蜗牛》等9篇课文。选文突出了经典性、时代性,选用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内容,一些经典课文又恢复了。

选文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一条线是“内容主题” 组织单元;另一条线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 “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4.字种调换: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

《小小的船》,原版本要求会写“见、白、田、电”,新版本要求会写“月、儿、头、里”。《画》,原版本要求会写“人、火、文、六”,新版本要求会写“水、去、来、不”。《四季》,原版本要求会写“

七、儿、

九、无”,新版本要求会写“天、是、四”等。

二、减 1.内容减少

和原版本相比,新版课文数量减少了,课文由原来20课减少到14课,拼音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2单元。

2.拼音难度减小

拼音教学把握一个定位:拼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工具,拼音教学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新课标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量减少

由原来的400个减少到300个。目的:降低初入学的难度,放缓坡度,减轻负担,保护孩子爱好学习的天性

三、增

1.分别从插图和内容方面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汉乐府进入一年级教材,就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2.语文园地增加了“识字加油站”“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

8个单元,有6个“识字加油站”。识字加油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把使用频率高但又不好在课文中呈现的字编排起来,6个识字加油站,共要完成31个会认、6个会写的任务。

“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引导孩子从口语过度到书面语,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 3.增加了笔画、笔顺规则、偏旁。这些内容让识字教学更清晰、更科学。 4.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成长。 5.增添了“连环画课文”

连环画课文的特点是不全文注音,仅难字注音。鼓励学生运用识字成果,自主阅读。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猜读,特别是借助图画猜读。

也旨在说明拼音不是阅读的唯一凭借,图画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四、融

尽管新版本教材分单元组织教学,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教学内容融合性更强,综合性也有所加强。例如:新版本的拼音教学,一改原版本着重形似的特点,既有口语交际,又有拼音识字,还有观察和思维等。

总之,改版后的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更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

一、汉语拼音

编排原则: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便捷高效原则。采用字母、情境图、音节、词语、儿歌、识字和拼音书写的编排方式。

情境图:有趣的故事情境;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以相应的事物示音或示形,帮助学习字母;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音节:强调带调拼读,紧密联系学生的口语实际;.优选呈现方式,注重拼读结果。

词语:学生可以拼读的音节组成常用词语;在词语中学习个别汉字,进一步体现拼音学习的价值;几个词语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

儿歌:复现音节,巩固拼音;累语言,培养语感;增加趣味性。 拼音书写:书写音节,书写词语,抄写不等于默写。

二、识字写字 1.识字写字编排特点

A.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认300字,写100字。放缓坡度,减轻负担,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体验阅读的乐趣。

B.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集中识字:识字

一、二,共90个字,识字加油站,31个字;分散识字:汉语拼音,32个字,课文,147个字。

C.合理安排识字写字序列

科学选择字种:高频常用字,构词能力强的字优先。合理安排字序:写字由简单到复杂,由独体到合体。

D.教学要求更清晰

认识田字格;认识笔画;书写提示,认识笔顺规则;描红两遍,练习一遍。 E.识字方式多样化

字理识字:象形字;字理识字:会意字,发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在语境中复现生字,兼顾积累词语与口头表达;扩字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三、阅读教学

选文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一条线是“人文主题” 组织单元;另一条线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 “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四、口语交际

1.教材编排特点

要求更清晰,指向更明确,构建了目标体系,选择适当的呈现方式。

五、和大人一起读

儿歌:《小兔子乖乖》《剪窗花》《谁会飞》故事:《小鸟念书》童话:《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猴子捞月亮》童谣:《春节童谣》

幼小衔接,口头语过渡到书面语的桥梁,亲子阅读,分享阅读。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新修订教材新增了《日月水火》《天地人》等课文,保留了《四季》、《日月明》、《口耳目》等,从篇目看来,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不少是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现行的语文教材,一年级的目录顺序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

一、课文、识字

二、课文。而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

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

二、课文。一年级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能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学习中,这样更关注孩子的需求了。”

教材中处处都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识字的第一课,就是“天地人“,其中重点提到了”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字。为什么要以这6个字为第一课,为什么不从曾经的“人、口、手”开始?“天、地、人”亦被称为“三才之道”,这个学说很早就深入了中华民族之心,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

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这也暗示了孩子的语文学习,对母语的学习,也要从探究和体验天、地、人的奥秘开始。这也恰恰体现了教材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视。

第一册识字量由400减少到300,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比如“地”字,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童话书、绘本里可以看到,电视新闻里也有。

在以前,课文选用的一些结构简单的独体字,比如“叉”字,结构比较简单,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新增“快乐阅读吧”和“和大人一起读”。教材第一单元的入学教育中,提出了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

而“和大人一起读”的栏目中,“大人”两字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师、爸妈、祖父母,也可以邻居家的小姐姐。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是不一样的,有人比较精炼,有人比较口语化,儿童听到的故事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文素养。两个栏目主要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语文园地新增“书写提示”。写字是有规律的,每个字有自己的写

上一篇:安全预警机制范文下一篇:八查八看八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