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个人论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教师个人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小学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管理工具比较落后,知识选择、归整、储存方式不当,知识分享的愿望与实践比较匮乏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知识管理意识、学习掌握知识管理工具、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建立学习型组织等对策。

第一篇:小学教师个人论文

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知识社会中的个人和组织提升素质与竞争力、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项重要策略。教师是知识型社会中极为典型的知识工作者,担任着知识的传递、创造与学习的重要角色,必须不断地追求专业成长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变迁,胜任教学工作。而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提升的主要焦点在于知识的获得、产出、转化、创新与应用,内涵与目的都与知识管理相符。所以,教师若能应用知识管理理论来管理自身和整个学校的知识,将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的脉搏,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提升自身素质和整个学校的竞争力。

一、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

个人知识管理这一概念,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Frand和Hixon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和组织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另外,他们还认为,个人知识的拓展、个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也都属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范畴。Dorsey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可以看作是21世纪成功地完成知识性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技能。其中,最核心的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有6项: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表达、信息安全和信息协同。

笔者认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指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创新、评价等过程进行的管理。教师知识管理不是知识简单的复制、集合,而是在快速提取所需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结构进一步发掘、提炼,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与他人的共享交流,通过与外界知识间的关联促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并且创生新的知识。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有两个:一是将隐性知识更加明晰化,一方面对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分析和综合,获得可直接用于解决问题和决策的知识化信息;另一方面使知识能更清晰、明确地表达或更容易理解、查找和利用。二是与他人更好地共享已有的知识,并使知识能更快传递到需要的地方,更有效地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教师的知识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综合体,其中,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更能深刻地反映一个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成熟度。对于教师知识管理而言,其工作的核心也应当放在对教师隐性知识的积累、交流与共享上。隐性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学习,比如属于认知、技能、情感领域里的个体的经验、直觉、预感等,它存在于其承载者个体之中,与其紧密相连、无法分割。由于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隐性知识”具有鲜明的特点:教师的隐性知识是具有高度特殊性的个性化知识;教师的隐性知识是通过自身建构的动态的生成性知识;教师的隐性知识是知道怎么做(KnowHow)的知识;教师教学的隐性知识更多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同伴互动来获得的。

二、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实质在于教师不断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最终有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知识管理是每个人的工作,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诸多因素阻碍了教师有效的知识管理。

1.缺乏对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

在我国,由于教师缺乏知识管理的理念,教师不善于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自己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诚如Hargreaves(2000)所言:“教师经常忽视本身的专业知识,造成教师无法分享与应用这些知识;同样地,教师也往往不清楚自己所缺乏的知识,无法找出需要创造的新知识。学校内部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分配,没有任何一个教师能够知道所有教师所蕴藏的整体专业知识。”有调查表明,仅有16.7%的教师写“教后记”,83.3%的教师从不或只是偶尔通过这一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研究还发现,75.0%的教师认为,自从教以来在专业及教学知识上收获不大或没有收获。

2.因担心失去对个人知识的“垄断”地位而拒绝知识共享

在我国的学校中,普遍存在教学“专业个人主义”,教师将个人独立获得的经验、专业知识看作私人财富以及自己谋生、升迁和参与竞争的“资本”,教师常常只坚守自己在业务和学术上的独立王国,而不愿与他人合作。教师的课堂生活也往往是“自给自足”、“孤立和孤单”的。长期的“孤立”和相互隔离,限制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对多边支持或观察经验的依赖,给教师之间的合作设置了障碍。即使提供了机会,知识分享与应用往往是保守和不自然的,教师常会有如下的疑虑:“假如个人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为何我要与人分享使我的工作受到威胁?”“假如我的工作是创造知识,为何我要运用你的知识取代我的知识?”一方面,教师很担心,一旦将自己的经验公之于众,将失去在该课题领域的“权威性”或对该知识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学校对知识共享又没有相应的鼓励机制。因此,教师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与别人分享。

3.对交流与共享知识的需求不够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教师中心”、“学科中心”,教学就是要照本宣科,就是要教教材,就是要按照教学参考书的思想和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学校追求的是考试分数、升学率,一切围绕考试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被默认为具有相同质的“原料”变成相同质的“产品”,教师的工作变成了程序化的操作,于是创造性劳动变成了简单的重复劳动,脑力劳动也蜕变成了体力劳动。教师的工作重点并不在发现新知识,而在传承既定的权威性知识,以致于教师本身与知识的建构及创新之间,长期以来皆处在绝缘或互不关联的状态,教师个体对创造知识缺乏热情,缺乏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欲望。

4.缺乏交流与共享知识的平台和条件

由于学校具有科层制组织的某些特征,因而科层化管理模式就被应用于学校管理中,科层制组织惯用的统一要求、行政命令、集权统治等方式开始在学校日益盛行。当这些手段被不加节制地滥用时,学校便陷入了科层化管理的误区,突出地反映是学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严格按照校长——主任——教研室主任——年级组长——教师这种等级制度进行管理,这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的管理是单向的、强制式的,学校很少考虑教师的感受和想法,不尊重知识提供者的意识,教师缺少参与管理的话语权,缺乏平等对话的语境,致使教师自我的内在价值追求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妨碍了教师专业自主决策权和主体精神的发挥。

三、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教师要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就要努力认识深藏于个人大脑内的个人知识内涵,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识别、获取、评估、检索及共享知识,促进知识不断动态转化。那么教师如何实现对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呢?

1.建立个人知识库,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

教师的教学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将零散的和不连贯的显性知识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明示的方法进行的知识传播。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性地对所学的理论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并采用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手段对知识进行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归类、整合和创新,以便于教师在使用时及时搜寻、提取想要的知识,垫高教师的个人知识基础,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

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应该要采取下列措施:第一,进行知识的搜集、分类与组织。教师要经常反思、整理自己的知识结构,检查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和薄弱环节,然后多方面搜集、累积知识。在知识蓄积上可采用数据库、个人博客、媒体(录像带、幻灯片、录音带)、文件、书籍、读书笔记等书面形式,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置知识系统,建立个人知识库。第二,通过系统的读书、专题学习、听专家讲座等,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第三,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教师要不断思考由于环境变迁所需要的知识更新与变动,通过省思发现并适时修正知识,提高知识的可行性,评判自己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的目标,达成个人学习愿景,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2.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

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批判性的思考,把依附于个体而存在的个性化知识和实践性技能深刻地概括和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使高度个性化知识在个体之间或者向群体实行整体地传播成为可能,具体方法是撰写“反思性札记”和生活史叙述。

“反思性札记”是法兰西斯和高德史密斯等人提倡的教师教学反思的一种形式。它是教师个人及时记录自己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实现专业知识的显性化和凝固化,为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留下难得的素材。通过反思自己的个体经验,教师就可以从经验中获取进步的起点和方向。

生活史叙述是教师对自身进行的一种“元认知研究”,是个人回溯记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撰写生活史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成长历程进行逐步的梳理。教师通过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回顾,发现自身的人格和认知特性、知识结构、个人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诀窍。通过这种个人知识管理活动,不仅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类型和专业发展脉络,并依据这些显性化了的知识,对自己的特点、倾向、优势和需要加强的领域有明确的把握,进而制定或修正自身专业发展的计划,而且还可以使教师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知识逐渐显性化,成为可以与他人分享与交流的知识。

3.开展行动研究,将显性知识内化并创造新知识

教师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必须将群体所共享的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自身知识系统的拓展、延伸和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新的显性知识的吸纳和内化将是一种化学意义上的变化。开展行动研究,能使实践工作者教师省察他们自己的教育理论与他们自己的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将研究行为整合进教育背景,使研究能在实践的改善中起直接而迅捷的作用: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缩短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教师通过行动研究,解决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透过行动研究,不断地修正与更新知识,促进知识的活化。

4.将“社交资本”变成“智慧资本”,使知识价值最大化

知识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和流动,教师要主动地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共同解决在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增加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的流通性与可接近性,把“社交资本”变成“智慧资本”,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使知识价值最大化。知识的分享不仅能激发教师创新专业知识的潜能,而且教师的知识也在此时相对地增殖。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有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启发、相互补充,在“合作”、“对话”中,每个人都能获得个人反思所得不到的东西:扩大和丰富教师的认识,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思考和质疑他人的意见,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

5.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知识共享平台

学校要推动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是重要且必要的途径。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的组织,是让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未来能量的组织。在学校中,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首先要立足于教师群体,通过教师之间生活史、专业经验、教学观摩等的分享与对话,对教师的知识进行管理。

其次要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地位感和责任感,使全体教职员工的意愿与组织的目标高度统一,以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目的。同时,学校要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建立互动的、人性化的知识交流网站,使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在班级、教研室、校内,以至全国等更大范围内实现知识共享,将分散在一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变成集体、组织、国家的知识资产。

在教育改革时代教师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能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和知识创新,使知识流“增值”,当“知识”转化成“能力”和“智慧”的时候,才能真正彰显“知识”的力量和价值,教师职业也因参与知识的增长与创造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田志刚.个人知识管理让你不再无知”.httpwww.CCW.com.cnapplicz1htm200320030827YJ.htm

[2] 赵厚福.个人知识管理概念.http.kncenter.orgAr“cleshow.

[3] 甘永成.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中国电化教育,2003(6).

[4] 赵金波.做好知识管理让教师工作更高效.现代教育技术,2003(5).(责任编辑 刘永庆)

作者:朱桂琴

第二篇:对小学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思考

摘 要: 小学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管理工具比较落后,知识选择、归整、储存方式不当,知识分享的愿望与实践比较匮乏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知识管理意识、学习掌握知识管理工具、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建立学习型组织等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教师 个人知识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个人知识管理(PKM)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Paul Dorsey教授提出,其意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做既有逻辑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1]。其实质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个人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知识过程的管理与优化,以及对个人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协助教师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个人的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个人知识管理包括三层含义:管理个人已获得的知识、通过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实现隐含知识显性化[2]。小学教师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教师从海量的信息中较快地获取自己在教学中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提高备课效率,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一、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促进其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够帮助小学教师将隐形知识显性化,将显性知识系统化,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自觉地进行专业反思,从而促进专业发展,这正是小学教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较迅速地积累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从信息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并结合实现经验,组织、建构它,使自己成为自我专业知识的建构者,增强专业意识,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效能感。

(二)对教师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反思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管理工具,表达个人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触,使平时闪现的好的教学灵感和思想的火花得以保存。同时,教师对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有助于教师清醒地思考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管理,可以更好地看到自己的心智模式,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实现教学技术的进步与教学观念的蜕变。

(三)激活校内沉积的知识,增强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促进知识共享。

学校通过搭建教师知识管理平台,构建教师学习研讨共同体,使各学科教师之间、各年级教师之间进行更好的合作交流,促进知识共享,提高教师的再学习能力。

(四)教育进行的实践特性,需要教师个人知识的支持。

虽然教育界概括出一些要求教师普遍遵循的教学原则和规律,但不能完全有效地指导纷繁复杂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的个人知识得到开发利用,将能更好地与理论相结合,为教师提供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知识管理起始于个人的学习,倘若个人不能有效地学习,知识管理就会成为一句空话”[3]。借助学习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思维品质的改善,有效促进教师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实施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小学教师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及相关实践知识尚十分陌生,明显缺乏对个人知识资源实施管理的意识,因此,小学教师不善于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自己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

(二)小学教师使用的知识管理工具比较落后。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信息技术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不少小学专业教师仅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网络操作技能较弱,更不用说使用博客和Moodle等先进的知识管理工具了。因此,教师很少利用网络主动与其他专家、学者研究、探索专题、课题,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教师应用信息化的理念管理知识也存在不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急需提高。可见,小学教师使用的知识管理工具比较落后。

(三)小学教师的知识选择、归整、储存方式不当。

面对海量的信息,多数小学教师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首先,教师缺乏知识的选择意识,无意中流失了真正有较高价值的知识信息。其次,教师不能经常对知识进行分类管理,每当需要用到某方面的知识时,不易成功提取。再有,教师缺乏知识储存的意识和技能,总觉得只要自己用心去记,就可以把学过的知识或体验的经历长期记在脑中,事后却永不理会。这种知识储存方式属于无效储存,不能真正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

(四)小学教师对知识分享的愿望与实践比较匮乏。

目前,不少小学教师将个人独立获得的经验、专业知识看做私人财富及自己谋生、升迁和参与竞争的“资本”,教师常常只坚守自己在业务和学术上的独立王国,而不愿与他人合作。教师的课堂生活也往往是“自给自足”“、孤立和孤单”的。缺乏互动交流成为了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阻碍。一方面,在没有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下,教师之间具有一些“竞争”关系,很难做到教师知识的共享。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没有在学校层面上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难以搭建教师知识共享的平台。因此,教师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与别人分享。简言之,教师普遍缺乏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欲望。

三、提高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提升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改变惰性心理。

个人知识管理本身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过程,所谓主观能动性即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性、目的性、自主性、计划性等[4]。如果不能主动地管理知识,那将导致大量信息流失,也就失去了形成知识的基础,从而很难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的优秀成果也很难被其他教师共享。随着教师对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知识将不断得到丰富与有效利用,个人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二)学习必要的信息技术,掌握知识管理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掌握一定的知识管理工具,有利于教师提升知识管理的效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个学校为教师配备了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小学各学科的专业网站为教师知识获取创造了良好的数据平台,校内局域网、校讯通、教师QQ群等促进了教师间的知识共享、利用和创新。这些为教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便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然而,教师要充分利用以上资源,就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这是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现有条件下,学会使用网络平台是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便捷方式与途径。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到网络论坛上供同行思考讨论,也可以把平时积累的经验和心得让同行共享。此外,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需要,遴选一些优秀知识管理小工具加以运用,将有助于教师更加顺利、高效地进行知识管理。

(三)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做好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清晰化管理。

在教师个人知识的构成中,显性知识成分所占比例非常小,大部分都是隐性知识成分。隐性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自身难以表达的特性决定了其管理的难度远远高于显性知识。它与教师的生活状况、工作环境、职业经历等因素密切相关,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职业情感等方面。所以教师只能通过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尽可能地使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清晰化,让它转换成为显性知识,才能更好地对其实施具体的、有效的管理。通过各种事例及研究结果发现,可以通过著书、撰写论文或科研攻关等途径使其隐性知识显性化。除此之外,还可与别人沟通交流,以获得灵感与启发,从而激发出潜藏在头脑中的不清晰的知识。知识的优良管理本身会自动促进其隐性知识成分的合理化和进一步显性化,这会直接带来个人知识的整体增长。

(四)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提升知识的价值。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不仅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好所获取的知识,如何从海量的知识中梳理出自己最需要的知识,并有效地利用。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无疑是知识管理实现个人知识汇集与组织的重要策略。建立个人知识库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把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加以归类存储,便于查找和操作,提高教师利用知识的效率,也可以避免因管理不善而造成资源的流失。同时,通过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可以加深教师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便于与他人共享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能力增强,也要对知识库进行维护和管理。如及时添加新的资源;删除,修改旧的资源;完善知识库的分类;交流和共享知识等。

(五)建立学习型组织,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

推动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是重要且必要的途径。在教师间建立学习型组织,搭建教师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提倡知识的共享。建立学习型组织,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通过学习型组织分享教师的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培养教师的集体观和责任感,使教师的意愿与组织的目标达成一致,以提高教师自我管理与控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Paul Dorsey,what is PKM[EB/OL].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ArticleID=135,2008-05-27.

[2]陈京民.国外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8,34(11):25-26.

[3]彼得·德鲁克,等.知识管理[M].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

[4]袁世全,冯涛等.中国百科大辞典.[EB/OL].http://define.cnki.net/define_result.aspx?searchword=%E4%B8.

作者:李玉龙

第三篇: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素养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地位仍然是不容置疑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教育。所以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理念,就需要教师创新认识自身的教学地位与角色转变,从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等多方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借鉴,实现学生学习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提升;策略

一、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转变

笔者认为,在新时期,面对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要求,教师的角色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强,对于学习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堂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情境模式,不断的激发他们的学习。

第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由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经验不足,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协调学生的学习,组织课堂教学,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的予以应对,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各项指导。

第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小学时期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注意力都处于初级阶段,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思想跑题、爱做小动作等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激励、行为指导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来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探究活动,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要做好课堂纪律、课堂活动的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五,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笔者认为,想要引导学生喜欢某个科目,就需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则重其道”,教师只有让学生感觉亲近、和蔼,以学生学习伙伴的形式出现,才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第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研究者,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老是使用传统的教学策略,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他们的不同特点,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的做好教学工作。

二、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规划、授课,只有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指导正确的教学行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身的教学行为,以便教学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

1、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再者,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2、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3、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良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

三、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时代在发展,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由于教师参与相关教学培训的机会较少,所以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比如通过网络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来补充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见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当前阶段,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教学教师极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当代的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在时代的浪潮中,正如镇舟之石,其意义是重大的。

参考文献:

[1] 刘志平,刘美凤.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9(9).

[2] 姚绍义,李雪梅.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天津教育,2005(4).

作者:罗国理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下一篇:教师素质评价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