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个人课表

2024-04-08

小学教师个人课表(共7篇)

篇1:小学教师个人课表

重庆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教师课表查看和打印

一、系统登录

学生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http://202.202.1.41/,在登录区选择身份,输入密码即可进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注意账号和密码与原重大教学网账号和密码一致。

图1登录

图2 系统操作界面

二、查询教学安排表

①.查看个人课表。单击主控菜单项“教学安排”,展开“教学安排“菜单,点击“教学安排表”,即可加载查看教学安排表的页面,可分别按格式1,格式2查看课表,如下图所示:

图3

格式一课表

格式二课表

②.打印和导出个人课表。若要打印和导出课表,请点击【显示打印说明】并按要求进行配置后打印和导出课表。

③查看全校课表。现提供查看全校教师、课程、教师、班级课表的查询。目前提供两种格式的查看功能。格式一是周节次课表形式,格式二是原老系统列表格式。

课程课表

教师课表

班级课表

教室课表

篇2:小学教师个人课表

培训教师:梁波

课题:爱的奉献——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14年3月10日

地点:捧小会议室

课时:一课时 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

美国心理学家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据此展开教学。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备课中,教师应该预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具有目的性,让教学更加有效。策划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二、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建立在师生相互平等的基础上。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讲授,新型的课堂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师与生的“对话”,构建互动的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首先,教师自己要走进文本,在研读文本过程中,情有所动,思有所发,真切地触摸、感受作者的内心。然后,教师还要跳出文本,不被文本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而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文本,这样,就有可能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心灵桥梁。最后,教师还要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对文本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我深入地关注到了文本的思想感情及其后面的作者了吗?我找到了学生、老师、文本之间有可能存在的隔阂了吗?

二.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要求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而且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力求做到:心中有爱,爱自己的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方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探究性学习走向深入,收到实效。有效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有:

一、创设问题,激发探究。

二、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三、预设时间与空间,激励自主探究。

四、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发探究。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取向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启迪和激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做如下引导: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过程调控。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任何人生来都有一定的潜能,所以教师必须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

培训教师:梁波

课题:爱的奉献——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14年4月10日

地点:捧小会议室

课时:一课时

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调控者

教学调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教学调控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解、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教师要对“坏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教他们如何明辨是非,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教学中,尽量给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给以鼓励性评价。

体验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新课程强调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体验,适时调控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弘扬个性化体验;要调控教学活动,以参与求体验;要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体验。

二.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研发者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要适应这一形式的变化,积极开发网络资源,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以博客等网络资源为载体,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空间。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充分挖掘学生这一资源,进行互动,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应巧引学生的生活体验;妙用学生的“节外生枝”,用心倾听疑难;善待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很快,凭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应对挑战的,这就需要课程资源的整合。整合包括三方面的整合:学科资源整合,教师资源整合,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整合。在课程资源整合中要注意:以学科教学目标为统摄,分清主辅;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3:小学教师个人课表

一、课表的内容和制定依据

(一) 课表内容

课程表的必要元素有“标题 (学校、班级及学期) 、日期 (周X、上下午) 、课序、课程”四方面。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需要的元素如课时时间、任课教师姓名以及其他学校日常活动等。下面就以温州城镇某小学一年级某班的课表为例:

(二)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及相关规定制定课表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关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 设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同时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的课程结构以综合课程为主, 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音体美等, 同时设置地方与学校课程以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并通过学校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其中各课程所占课时 (节) 与比例根据国家和个体发展需求分别为:语文9节 (34.6%) 、数学5节 (19.2%) 、体育4节 (15.4%) 、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地方与学校课程各2节 (7.7%) , 一周五天共26个课时。

(三) 根据课程性质结合小学生大脑活动规律和身心特点制定课表

儿童到校后从早读开始其大脑工作能力逐渐提升, 约第一节课后达到最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在第四节课时效率一般最低。午间休息后, 下午上课有所回升, 然后又逐渐下降。因此, 一般应将难学难懂的认知类课程和主科 (如语文、数学等) 安排在上午一到三节或下午第一节;将容易接受的课程和副科 (如艺体、思品、地方与学校课程等) 安排在上下午末节。

在儿童每周的学习中, 周一儿童的学习能力处于启动状态, 周二开始大脑工作能力提升, 能维持到周三、周四然后逐渐开始下降, 周五下跌至最低峰, 虽然有的儿童会在此时出现终末激发但毕竟是个例。因此, 相应的, 在周课表的安排中, 周一的课程不宜安排过重, 周二至周四安排更多文化课, 周五适当减轻儿童学习负担。其中, 周三最好能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儿童紧张的大脑放松一下, 周四最好再穿插一些体育活动以调节大脑的工作方式。

(四) 根据学校的教师、空间、时间等情况制定课表

长期以来, 课程表都是校长或教务部门负责编制的。影响课程表的直接因素是国家规定的课时和课程性质, 而其他更复杂的因素往往没有顾及, 导致许多课程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安排课程时也应考虑到教师的现状 (如年龄、身体状况等) , 同时也要在时空坐标间寻找排课的和谐点, 以最佳的组合方式服务于师生, 努力做到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课表的合理之处以及存在的争议点

(一) 合理之处

该课表课程的安排都较常规且基本符合儿童大脑工作的变化规律和身心特点。这里我们尤其注意到的是, 该校每节课时常35分钟, 比一般的45分钟少了10分钟, 而课间休息时间却相应的增加到15分钟。众所周知, 小学一年级处于幼小衔接阶段, 儿童从“放养式”课堂一下进入“固定式”课堂, 需要一个过渡, 并且根据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7-8岁注意力稳定时间在15——20分钟, 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感。所以我认为该课表这样的安排是合理且值得借鉴的。另外, 课表安排遵循了小学生大脑镶嵌式和超限抑制活动的特点, 一周中每天都有不同性质的主副科轮换促使个体左右脑交替活动且极少安排连上两节相同科目以免引起超限抑制, 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最后, 每周每天都安排了一定的课外活动 (如早操、大课间等) 做到劳逸结合。有研究表明, 若在校6小时中能有1小时用于户外活动或其他文体活动 (包括文体副科) , 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比6小时全用于文化学习更好, 即教育界通常所说的6-1>6。

(二) 将五天的课压缩到四天半完成

首先这张课表最明显的特别之处是, 平常一周五天的课被压缩成四天半完成, 周五下午被社团活动“侵占” (据了解该校低年级周五下午第二节课用于社团活动而中高年级整个下午都用于社团活动) , 又由于一周中又增加了两节整理课, 共28节课, 所以课时显得比较紧。为了将五天的课在四天半内完成, 该课表安排学生上午从八点十分上课到十一点二十, 下午从一点四十到三点零五, 统共累计在校时间5小时30分钟。根据1996年3月9号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6号发布的《小学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十六条:小学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五、六年级至多不超过6小时, 其他年级还应适当减少。小学一年级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被安排每天在校五个半小时并且四天半内课程安排过于紧凑的做法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之嫌。并且“幼小衔接”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还相对薄弱, 本身在学习上就会出现“难接受”、“难听懂”等问题, 这样把五天的知识量压缩到四天半授完势必会影响学的生学习效果。

(三) 一天的课时安排“头重脚轻”

我们在上文已提到该课表安排的一天的作息为上午从八点十分到校到十一点二十放学, 下午从一点四十到三点零五, 早上共四节课, 下午共两节课, 使整张课表呈现“头重脚轻“之势。虽说一天之计在于晨, 早上学生精神状态相对较好, 然而这种安排的合理性却还是不禁令人质疑。根据小学生大脑活动的特点, 如果连续长时间学习, 学习难度较大, 就会使大脑疲劳, 大脑皮质的兴奋转为抑制, 神经细胞活性降低使大脑细胞暂时休息, 出现超限抑制。由此看来, “头重脚轻”不仅有可能达不到一天之计在于晨的最好效果, 反而会导致上午过于疲劳影响三四节课的心情和效率。造成这种安排的直接原因就是课时数超纲, 五天的课被压缩至四天, 所以原本一周26节, 一天5节的课时被增加为一天6节, 由此出现3—2变4—2的“头重脚轻”的模式。另外, 早上的上课时间也由此拉长, 按正常情况, 小学生到校时间应在八点半到八点四十之间, 十一点前要放学, 以此保证其睡眠时间和午休时间。

(四) “整理课”的存在是否有意义

在该课表上, 我们还发现了一种不同于规定课程的独立的课程类型——整理课。“整理课是教师指导学生对一天的学习进行梳理和反思的一个课时的活动单元。”对于整理课的意义的质疑有两个方面:其一, 整理课的初衷是“让孩子每天像整理家务一样整理自己的学业”, 但在现实中常遇到“把整理课混同于练习课、作业课、辅导课、自习课”“整理课沦落为学科课堂的尾巴”“各年级段整理目标、内容不明晰”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整理课目的模糊、过程混乱、形同虚设。其二, 整理课属于自主型课程, 处于“幼小衔接”的一年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还不完善且缺乏一定的学习策略, 因此还不会进行自主学习。再者, 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知识储备, 整理课可帮助加强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但是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少而浅, 难以构建成知识体系, 那整理课能整理些什么呢?整理课对于他们而言又有什么实质用途呢?

三、建议

1.按照国家标准精简课时, 减少非必要课程

《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第二条:要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 不准随意增减课时;要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 不准随意增减科目。同时根据该通知:学校严禁举办各种兴趣班。由此强烈建议该校应按照国家标准精简课时, 减少非必要课程。首先要恢复周五下午被社团占用的时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取消社团活动。根据《规定》第三十一条:小学应加强学生课外、校外活动指导, ……开展有益的活动, 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 要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可见国家还是很重视小学生课余活动的。因此, 建议将44个社团平均分配到前四天下午放学后1小时内开设, 学校仅提供平台, 由学生自愿选择参加或不参加。其次, 一年级的“整理课”的存在若只流于形式且对学生无多大实质性帮助的, 建议取消。至此, 课表即可恢复一周26节课, 平均分五天完成的实施标准。

2.严格控制并均衡分配在校时间

上文已经分析了“头重脚轻”的排课模式的弊端并找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建议在精简课时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并均衡分配在校时间。若按照一周26节课的频数, 一天基本上5节课, 可安排成3—2的模式, 即上午上三节课, 下午上两节课, 避免了学生上午过于疲惫下午突然放松的大起大落的不稳定状态。同时, 若上午只上三节课, 则学生可以安排在八点三十至四十分之间到校, 中午十点五十至十一点间放学, 下午照常。这样即使下午放学后再增加1小时的社团自愿活动时间, 在校时间也只达5小时多5分钟。

3.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整理课”, 同时培养小学生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的习得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从课程目的来看, 整理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个性化学习策略系统, 养成可持续、终身发展的学习习惯, 培养自觉、自主、自立, 能够监控和管理自己学习的独立学习者。”基于对整理课的两点质疑和其课程目的, 若该课表坚持保留该课型, 建议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首先, 任课教师要明确整理课的学科目的和内容, 对低年级学生采取帮扶人手, 指导起步的实施策略: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以屏幕、小黑板、卡片等方式, 分“基础”和“提高”两个层面呈现整理要求;在学生进行自主整理时见机导学。其次, 更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的习得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以提高其独立学习能力。

摘要:学校课程安排的合理性极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以温州城镇某小学一年级某班的课表为例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 其课表在一定合理之余还存在将五天的课压缩到四天半完成、一天的课时安排头重脚轻、“整理课”的存在是否有意义三种现象的合理性争议。建议其按照国家标准精简课时, 减少非必要课程, 并且严格控制、均衡分配在校时间, “整理课”需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同时培养小学生学习策略的习得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篇4:小学教师个人课表

第5课我的课表我来做

学习目标:

学会简单的对表格进行修饰的方法。重难点:

掌握表格修饰的几种操作方法。教学过程:

1.学生讨论──导出教学目标

师:(利用视频展示台)请同学们将你们带来的课程表送给老师,说说谁的课程表最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

师:今天,就让我们用计算机做出一个自己认为最漂亮一个表格好吗?

生:好!

师: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想让表格最漂亮到底要对表格做那些修饰呢?

(学生讨论)

师:(小结)(1)怎样给表格中输入文字;(2)如何修饰表格内的文字;(3)如何修饰表格的边框线的样式。

2.利用旧知──完成文字修饰

师:出示学习任务:首先输入标题“课程表”,然后将标题设为黑体一号;表格内的文字先输入然后修饰为加粗、四号楷体、绿色。生:学生自主探究练习。(学生在以前Word文字修饰时已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

师:进行个别学生指导。

3.前后知识联系──完成表格边框和底纹设置

师:刚才同学们对表格中的文字修饰了一下,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WORD中如何对文字设置底纹和边框的?

生:(口答)可以利用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师:对,今天的表格也要设置边框和底纹,又该怎么办呢? 师:请同学们分成四大组进行讨论,然后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操作。并完成如下任务:(1)表格的边框线的样式为:内框线为单实线、0.5磅、蓝色,外框线为三维效果、1.5磅黑色;(2)表格的底纹为浅青绿色。

生:以小组的形式加以讨论,然后操作。

师: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示范小结。(其中也有采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进行操作)

4.知识拓展──尽显学生风采 5.放开手脚──充分彰显学生个性 7.本课总结

篇5:高校课表编排刍议

一、关于排课时应注意的各因素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特点, 在排课时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 课程因素

指明确所排课程的课程类型, 如必修课、选修课、共同课、专业课等, 明确了课程类型和特点, 在编排的时候才能够分门别类, 统筹兼顾。

(二) 教师资源

指课表中的任课教师, 一般包括本分院的专、兼职教师及本校的其他分院教师, 有些学校还含有校级领导和部分行政人员。

(三) 教学空间资源

主要指教室资源, 有普通班级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专业实验室。如播音专业的录音室、演播室和配音室, 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室等和排练室等。

(四) 所需时间

指排课所占用的时间, 是按照周来计算的, 从开学的第一周开始至课程结束的第N周, 每周分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和周日共七天, 每天一般分为上午1—4节, 下午5—8节和晚上9—12节。

(五) 其他因素

如设备资源, 有些课程上课期间会使用某些指定的设备, 如DV摄像机、照相机等。排课时应把类似的因素加以考虑。

二、排课应注意的原则

(一) 优化排课顺序结构原则

即合理确定先排哪些课, 后排哪些课。通过多次排课, 个人认为良好的排课顺序是减少排课冲突、提高排课效率、确保排课成功的关键。经过实践和归纳, 笔者确定了“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多后少”的排课顺序结构。“先难后易”是指从总体上讲, 先排涉及面广、教学资源要求高、统筹难度大的课。如涉及需要使用指定教室, 如多媒体教室、机房教室、实验室的课程, 涉及多个班级使用同一教室的课程, 及限制任课时间的兼职教师的课程等;“先大后小”是指先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室合上的大班课 (即合班课) , 再排小班课 (即非合班课) ;“先多后少”则是指先排那些具有多个班任课任务教师的课和周学时较多的教师的课, 后排牵涉班级少、周学时少的教师的课。

(二) 分类处理原则

这一原则指的是, 为了使不同的课程获得最适合的上课时间结构, 必须对课程进行合理分类, 然后为每一类课程设计出“量身定做”的专用排课法。比如, 可以将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必修课、选修课等。理论课一般首选上午1—2节、3—4节等黄金时间段, 因为每天上午一般是师生精力最为充沛的时间段, 故应当首先安排难度较大或较为重要的专业理论课;而实践课一般首选上午3—4节或下午。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排课时, 尽量采取必修课优先排课的原则, 选修课排课时间一般不做具体要求。

(三) 均衡排课原则

确立这一原则的主要意图, 是要在排课的过程中, 尽量避免教师或学生在一周中某一两天内连续上太多的课程, 而其他时间课又太少的大反差情况, 以防止师生过度疲劳, 影响教学效果和师生健康。因此, 它包括教师任课时间的均衡性和学生上课时间的均衡性两个方面。另外, 还要考虑一些特殊要求, 如按各系的需要, 集中某一时间不安排课作为教研活动时间等。

以上内容虽然排课时需要注意, 但许多时候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对待, 不可一刀切。个人认为在编排课表时, 除了要遵循为排出无差错课表所要求的技术规则外, 还应遵循人本原则, 在考虑学生上课各方面因素的同时, 还应尽量照顾教师。如尽量使教师个人每天的课时量均匀安排, 不要集中安排, 其次是分给教师的课程种类不宜太多太杂, 虽然不能专科专任, 但起码要做到合理发挥教师所长。只有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各种需求, 充分尊重教与学的规律, 才能编排出最大限度满足各方面需求的课表, 使每一张课表都以最佳方式出现在师生面前。

摘要:课表编排是高校教学计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又是高校教务工作中繁冗复杂的一环。本文通过对课表编排诸因素的概括和排课过程中各项原则的深入分析, 对课表编排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和探讨, 力图通过个人的经历和体会, 在充分尊重教与学的规律条件下, 为能编排出最大限度满足各方面需求的课表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表编排,因素,原则

参考文献

[1]马磊, 李军显, 李全安.高校成教排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8 (11) .

篇6:优化课表安排,推进学校管理改革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传承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阵地, 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 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的正常开展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 很多学校由于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而流于形式, 或者是因不同学科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不同, 学校检查和管理起来不方便而疲于应付。

很多教师往往最怕学校检查教案、听课记录等。学校教务部门也很烦恼, 如果检查手写教案, 很多教师就会怨声载道;如果让教师上交电子稿教案, 那么很多教师可能就会在网上直接下载, 来应付学校的检查。

由于调课过多, 班长或学习委员每天都要把最新变动的课表抄在黑板上。有时, 由于班主任通知不及时, 学生没有把该天所上科目的书和练习带来, 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学校以及各部门召开的相关会议, 有时因为教师有课而不能出席会议, 出勤率较低, 严重影响了学校有关部门政策和决定的布置和传达。

本人通过教学管理的实践和反复思考, 认为通过优化课表的编排, 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而且可以稳定教育和教学秩序, 更好地加强学校的管理。

二、课表的优化, 可以更好地加强教学管理

1. 统一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为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方便学校对备课组活动的检查和管理, 学校可以将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统一起来。最好把集体备课的时间安排在每周五上午进行, 这样既可以对本周的工作进行总结, 又可以将下一周的教学内容集中统一准备。

当然, 考虑到周五上午各个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 集体备课可以分两个批次进行。由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少而班级多, 课时分布较散, 可以利用上午第一、第二节课进行集体备课, 此时安排各班进行语文、数学、外语课的教学;上午第三、第四节课组织语文、数学、外语学科集体备课, 安排其他学科上课。这样既保证了各学科有充足的备课时间 (两节课) , 又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也方便了学校的教学检查和管理。各个学科都实实在在地进行集体备课, 学校就不用再为检查纸质还是电子稿教案而烦恼, 只需要通知各备课组把集体备课的记录上交学校。

2. 统一各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教研组在学校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各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地点也要统一。同时, 考虑到教研组活动对备课组活动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应将各教研组活动时间放到备课组活动之前。教研组活动不宜过多, 也不能影响各学科教学, 可以放在单周二的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各学科教研组可以充分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积极推进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 探索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青年教师,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开展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 以及做好学校上传下达的工作等, 使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3. 优先安排各学科公开课的时间

公开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思想交流和教学探索实践的平台, 公开课对青年教师知识体系的完善、教育技能的提高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改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是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动力。为了方便学校教务部门安排公开课, 便于不同学科教师特别是同一年级组内的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 在课表编排时, 可以优先为每一位教师安排公开课的时间。

由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任课教师所教的班级较多, 课时分布在各个节次的都有, 分布在上午三四节课和下午较多, 因此, 可以把上午第一、第二节课作为这些学科公开课安排的时间, 每个任课教师安排有一节在第一、第二节的课, 同一学科组的教师从周一到周五依次排开, 先安排第一节, 再安排第二节。比如, 10位政治教师排课, 这10位政治教师从周一到周五, 可以把第一、第二节课排满, 这样在某一个规定时间 (例如周三第二节课) 开展公开课, 同一学科的其他教师都没有课, 不需要调课就可以过来听课。与此类似, 由于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分布在上午第一、第二节课较多, 因此可以安排这些学科每位教师下午第一、第二节课的课, 同一学科组的教师从周一到周五依次排开, 这样也就方便了这些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

4. 所有班级统一自习课的时间

所有班级同一时间安排自习课方便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对学生开展各项活动, 如各种讲座、法制报告会、各类竞赛等;方便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对教师组织各种会议及活动, 不用考虑部分教师有课, 可以提高教师的出勤率, 保证学校有关措施的贯彻和落实;也方便了学校对所有班级的自习课管理。学校可以利用教师开会期间, 检查各个班级的纪律情况, 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同时, 也方便了个别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 不需要和同一班级的其他任课教师调课, 有事的教师可以利用本周的自习课将没上的课补上。

由于周一下午大多是校会和班会时间, 周二下午是教研组活动时间, 建议学校可以把自习课时间统一安排在周三或周五下午最后一节。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各种会议也尽量放在周二、周三和周五下午的自习课。

5. 科学考虑校本课程的实施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构成了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 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的具体体现。一个学校之所以具有不同于他校的特色, 其核心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 其次在于其课程的设置。

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有合适的时间作保证。各班级自习课时间统一以后, 学校就可以利用自习课时间在全校开展校本课程的实施。各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课程。因为单周二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教研组活动时间, 学校可以利用双周二下午最后一节课开展校本课程的实施, 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利用其他自习课时间, 但时间要固定。

三、课表优化的其他功能

1. 促进了对班级的管理

每个班级的自习课放在同一时间, 为学校及各部门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课表的优化, 各班级自习课时间的统一, 也方便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提高了学校各类会议的出勤率, 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各种政策的贯彻执行。

2. 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

各班级自习课统一时间, 有利于加强学校对班级的常规管理, 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可以利用统一的自习课时间开展针对学生的各项会议和讲座, 让学生能够直接了解学校的动态, 自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

3.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篇7:VB实现动态课表生成及打印

随着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发展与普及, 各行业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便能及时动态地了解相关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是在某教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一个子系统, 主要用于解决教学班级和授课教师课表的查询、生成报表及打印问题, 以弥补教务系统的不足, 实现课表的动态生成和打印, 同时也减轻了教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真正实现教务信息的实时化、准确化和无纸化。

2 功能

该系统主要完成班级课表的查询、课表的动态生成及打印。系统主界面如图1所示。

无论是班级课表还是教师的授课课表里面的内容涉及较多, 例如每节课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课程名称、授课教师 以及星期等信息, 为了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必须设计成大家耳目能熟的中国式课表, 但是Visual Basic6.0自身的报表设计系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采用Visual Basic6.0控制Excel的办法, 将查询到的课表信息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写入课表模板的相应区域, 再添加相应的边框线及边框线颜色, 便可完成课表报表的生成及打印。

在图1中的“选择类型”所对应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班 级”或“教师”, 就可生成对应的班级课表或教师授课课表。

3 具体实现

3.1 课表模板

其实只是设 计了课表 的表头部 分 , 其余部分 由Visual Basic6.0的ADO记录集写入, 在此采用Excel2003作为模板设计版本。如图2所示。

3.2 班级课表

由于班级的课表的表头位置已固定 (B2), 而节次 (1-2、3-4等 )、星期、上课时间 、课表标题的位置及其他自身的内容也确定, 即班级课表列方向的内容从Excel的B3位置开始, 行方向的内容则从Excel的C2位置开始。课表标题则从Excel的A1位置开始。主要代码及解释如下:

从上面的两段代码可以看出, 是在完成节次、上课时间和星期内容的写入, 这样一来它们的位置就确定了, 为课表具体内容的写入提供了位置依据。

其中xlsApp必须添加, 不然程序只能添加一次边框线, 第二次就不能添加了。

上述代码的运行效果如图3所示。

3.3 教师授课课表

教师授课课表的表头位置同样已固定 (B2), 课表标题的位置也确定, 但是对于教师授课课表来说, 只显示该教师应该在确定的星期和节次来上确定的课程, 其余的一概不显示。例如某位教师只在星期二 (1-2)、星期四 (5-6) 有课, 授课表就只显示该教师星期二、星期四的课程, 其余不显示, 如图4所示, 这就导致教师授课课表结构的不确定性, 如何确定其结构, 先查找该教师上课的节次 (如1-2,3-4等) 按顺序写入相应区域, 然后再查找该教师授课的星期, 按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写入相应区域, 只要节次和星期的位置确定了, 然后就可以用写入班级课表具体内容的方法写入该教师的授课表内容, 主要代码及解释如下:

由于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 星期五降序排列时的顺序是: 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星期一, 所以下面一段程序对此进行调整, 以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

运行上述代码后生成的教师授课课表效果图如图5所示。

4 结语

上一篇:下料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下一篇:游温都水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