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通讯员配备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基层通讯员配备范文

基层通讯员培训体会

2014年3月14日我有幸参加公司组织的通讯员培训,得到了宣传界专业工作人士的精炼指导,让我从中受益良多。了解一名优秀的通讯员应该做到:

一、热爱宣传写作工作

要做好一名通讯员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热爱新闻写作,并愿为之付出辛勤的劳作。热爱企业,将自己融入企业的文化中,在企业的发展、变化、进步中才能有更好的嗅觉从而发现新闻,怀着热忱之心,做好通讯报道!

二、培养对新闻敏感性

作为通讯员对新闻的敏感性是必备的条件。基层通讯员阅历有限,但基层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并不缺新闻,缺的是发现新闻的眼睛。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讲解。

1、实时关注新闻、浏览报刊杂志、多听广播,把握时政方向。

2、关心企业文化,围绕公司工作重心展开探索。

3、融入基层广大职工的工作生活中,寻找素材,将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收集到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去伪存真,在对整体工作有影响推动的价值下筛选提炼,发掘其闪光点,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有针对性地用心采写,这样才会少走弯路,逐步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新闻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三、积累资料

不管有多忙,都要养成每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学习包括文学常识、时政经济、科学技术等在内的知识,为自己积累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常看一看别人刊登在新闻媒体上的稿件,分析报纸的版面、栏目和内容,不断地学习借鉴,吸取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四、多写多练坚持不懈

在新闻稿件写作之前有一个对信息价值准确判断、对信息资料逐步积累、对信息资源深入加工的过程,这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阶段,而且付出与收获有时候不成正比,这就需要通讯员耐得住寂寞,甘于奉献,自觉地坚持再坚持。唯有如此,方能修成正果。只有多写,才能积累写作经验,才能熟能生巧、活跃思维、掌握规律,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五、注意写作技巧

1、制作一个好的标题,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开门见问”、“开门见数”、“开门见画”、“开门闻声”的方法,要起到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的作用!

2、整体布局应当头重脚轻,正文做到主线清晰、情节细腻、类容鲜明、事实准确。

万法归宗,一个基层通讯员就是应该多看,多思考,多学习,多写作,成为工作和生活的有心人,多发灵感,多出创新,多写多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进步。

第二篇:基层单位通讯员培训心得

我参加了由党委工作科组织的基层单位通讯员培训班,并且十分有幸的聆听了兖矿新闻报社张社长及兖矿网站焦站长的讲课,从中我更加系统的学习了新闻稿件的写法、消息的构成、新闻标题的功能与结构形式、企业新闻摄影、通讯写作的实践与探讨等写作知识和技巧,使我我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思考作为一名地面生产单位的基层通讯员,如何写好新闻稿件与通讯,如何把我们所接触的人物、事件变成可以挖掘的新闻点,为此我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要多读,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多读报纸、书籍,不断丰富新闻语言;通过多读,善于发现他人文章中的闪光点,从中受到启发,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要多采访,做好采访要点记录。写好新闻通讯,就要多采访,提前准备好采访题目,以免遗漏,可先从采访人的工作性质、家庭情况开始了解,然后一步一步接近主题,从而获取更多的采访信息,这也是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所在。

第三要多研究、多角度地去写。我们经常发现,同样的素材在不同水平的作者眼里的价值是不同的,同样的新闻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写,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多研究写作素材,发现好的写作角度来写出精彩的稿子。

第四要多改,多做比较。“好稿是改出来的”,自己要多修改几遍,同时多与别人交流,从别人的指点中领悟到写作方法和技巧。

第五要多写,做到熟能生巧。写的稿子多了,自然会产生灵感,越写越想写,就越有素材挖掘。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点许不足,同时更加明白,作为一名基层单位通讯员,要对宣传报道工作做到客观、公正、真实,要全身心地投入,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通讯员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三篇:谈谈基层通讯员的采访方法

王文彬

我们作为企业基层通讯员,首先要善于利用采访,才能获得大量的新闻素材,才能写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新闻报道。

第一,处处留心搜罗新闻

发现新闻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名记者的职业素养,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通讯员必备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对新闻的敏感性。往往在新闻采访中缺少的不是新闻事件,而是我们抢抓新闻的意识。

具体到日常工作中,需要通讯员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动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同时还要善于从各种会议当中捕捉公司或分厂采取的新举措、新方法和新手段。当然,深入生产一线,多渠道了解一线职工对公司精神落实情况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多角度思考获得独特视角

我们日常的采访当中经常会需要一些人物通讯、先进事迹等方面的新闻,而且素材多集中在这几方面,时间一长,通讯员们在写作的时候通常面临不知如何创新的困难。

如果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仅仅找采访对象或仅仅了解局部的东西,写出的稿子通常会显得片面、单调,没有新意,这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的观察、采访。比如,从一些工作细节、对身边工友的影响等方面多角度切入。

第三,拉开距离提升新闻价值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具体到新闻采访中同样存在这方面的现象。一方面,我们采访身边的工友时,由于大家平常接触时间长,对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等了解的比较深入,但是如果具体采访身边的工友,然后写出一篇人物通讯就存在难度,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与被采访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从另一个维度来观察,重新了解他。

另一方面,采访本岗位、本单位在工作特点、业绩等方面工作时,如果只从本人的角度去观察往往会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同样需要你拉开一定距离,站在分厂、公司甚至是集团公司的角度来思考、把握新闻的价值和报道的重点,进而提升所采访新闻的价值。

第四篇:基层通讯员提高采写能力的抓手

我们基层通讯员与其挖空心思想题目、找点子,不如融进实际工作中,关心身边发生的每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在我们摸清了其前因后果后,说不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报道题材,在无意间就能抓住线索,写出新闻。

所谓提高新闻采写能力,就是多写新闻,多出好作品。在基层采访,特别是到乡镇采访时,经常会有通讯员向笔者诉苦,因为“没的写”而完不成单位的报道计划和报道任务,经常受到批评。还有的通讯员因为“写不出东西”而被调离了岗位。以笔者对基层通讯员了解,笔者发现了他们带有共性的一面,那就是:新闻写作热情很高,但新闻敏感不强,从而制约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笔者认为,提高基层通讯员的新闻采写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抓:

提高新闻写作严肃性的认识

新闻写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基层通讯员,特别是乡镇的通讯员应当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基层通讯员,尤其是乡镇通讯员,直接从新闻类院校毕业或到新闻院校学习的很少,他们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搞新闻报道的,相当多的基层通讯员,采写经验不足,写稿能力不强,稿件质量不高,尤其是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新闻精品更是少见,需要尽快提高自身新闻业务素质。有不少基层通讯员对新闻的严肃性认识不够,其表现在:

1.在占有第二手或第三手材料的情况下,未经采访,就忙于动手写稿,写好后又不经当事人和领导审核。

2. 采访不深入,凭印象引证事例和数据,道听途说,把口头传说的当成事实,人云亦云。

3.在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下,凭想当然写稿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张冠李戴。

4. 在写表扬稿时说大话讲绝话,表扬先进溢美夸大,写批评稿一概否定,言过其实,缺乏客观性。

5. 有些领导要求通讯员多发稿,造成通讯员心理压力,写的稿子难免粗枝大叶,出现失实,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发稿的情况下,出名心切,不顾事实,夸大事实,追求生动。

6. 有的通讯员把写好的稿子反复使用,今天写了这个稿子,投到新闻单位,过一段时间又投了同样内容的稿子,只是变变日期,换换数字。

7. 写稿时对某件事不懂装懂,不认真学习,说外行话。写的稿子出现差错后,不认真吸取教训,而是找客观,推脱责任。

造成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对新闻写作的严肃性认识不够。对此,广大通讯员一定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写新闻稿既要对被报道的事实负责,又要对受众负责,切不可粗心大意轻率对待。一定要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严肃的事业。如果认识不提高,即使在采写方法上有一些进步,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做“巧妇” 找“好米”

农村有句土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讯员要做一个“巧妇”,就必须有许多好“米”。那么,又多又好的“米”从哪里来呢?基层通讯员生活在一块不大的天地里,不能像记者那样到处跑。如何在不大的这块天地里种出“好米”来?

通讯员要做“巧妇”要找好“米”,就必须锻练写作的基本功,必须具备“五勤”:一是腿勤,多跑、多接触实际。二是眼勤,多看、多观察。三是嘴勤,遇事多问,打破沙锅问到底。四是脑勤,勤分析、多思考,遇事多问为什么。五是手勤,勤记、勤写,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各种材料,记录积累起来。

通讯员的“米”从哪里来呢?有些通讯员每日苦于没的写而烦恼。其实在基层,鲜灵灵的新闻多的是,就看你有没有发现它,有没有去挖掘它。在基层,有的通讯员缺乏新闻敏感,见到什么写什么,上边传达什么,他就鼓捣什么,写的稿子只见皮毛没有血肉。没有掌握抓新动向、新事物、新成绩、新风尚、新经验、新问题的本领。在基层,通讯员要发现新闻线索并不是很难,就看你会不会去发现。发现新闻线索的简捷途径有许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争取领导同意,列席有关会议,以便了解上级意图,掌握全面情况,搞好新闻报道。

2.经领导同意阅读有关文件,听传达报告。根据上级新闻单位的宣传意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段时间的报道计划,并征求大家意见。

3.跟本单位领导下去搞调研。

4.力所能及地承担上级交给的其它工作。

5.参阅报纸,在看报时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看看哪些文章跟自己单位有联系,哪些还报道的不够又有深入采访报道的价值。同其它地方比,自己所在单位有哪些事需要从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去报道。

6.新闻线索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给我们指示出新闻的所在,并指示出了采访的方向。

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一件事,别人当故事听,听完就完了,而通讯员不行,要多听多看,还要多想,只有处处留心,时时用心,才能发现报道线索,线索多了“米”就多了。

学会跟踪追击。发现线索后,就要跟踪追击,认真采访,用最快速度把新闻抓到手。采访完当事人还不算完,还要把有关的人采访到。

通讯员,应该随时处于采访状态中,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物都要注意、都感兴趣。许多好新闻,并不都是端端正正坐在会客室里采访来的。在随意交谈中、在街谈巷议中、在餐馆就餐时、在外出旅游的途中、在回家的路上等等,都可能发现重要的新闻。我们有的同志对采访理解比较狭隘,似乎双方端坐下来,掏出笔记本,才是采访开始。实际上,非正式场合的谈论,往往是重要新闻的来源和线索。

著名的新闻工作者范敬宜在康平乡采访时,在吃午饭的时候,当地的领导边吃边说:“过去总说,‘铁岭葱开原蒜,康平的荷包猪和小鸡蛋’,可是这几年康平的荷包猪也长大了,你看,这肉的膘还挺厚呢!”范敬宜便问这是什么原因,那位书记说:“主要是喂粮食多了。过去总说是猪种不好,槽头不好,其实,关键是粮食不过关,人还吃不饱,哪有粮食喂肥猪。”范敬宜同志听后与同行的新闻干事说:这可能是一条从侧面反映三中全会政策的好新闻。回县之后,他又让新闻干事到畜牧局、供销社了解这几年收购生猪平均个重的对比数字,猪饲料粮增长的对比数字,很快就把新闻《康平的小荷包猪长大了》写出来了。新闻的导语是:“‘铁岭葱开原蒜,康平的荷包猪和小鸡蛋’——这句在铁岭地区流传已久的顺口溜,现在需要改一改了。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县的粮食增产,小嘴巴、大肚子的荷包猪的个子正在逐步长大。”

我们的基层通讯员应该向老新闻工作者学习,采访时不要“背鞋找脚”,带框框,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也要认真细致地采访,不能认为这里的事我了解,知道个大概就写。采访还是要注重细节,要掌握特点。比如农事,各个村都差不多,如果你了解个轮廓就写,就会一般化,写不出特色。如果你认真采访、分析了,就能写出具有个性的报道来。“米”从勤奋的工作中来,这就是答案。

在实践中培养新闻敏感

什么是新闻敏感呢?举例子来讲:靠打鱼生活的渔民,在水边一走,他就知道水中的鱼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撒网。手艺高超的木匠,一看木料,就知道它能做什么材料。经验丰富的老人,看一看朝霞或月亮周边的色彩,观察地上的昆虫,就知道将有什么样的风雨。本领高强的老农抓一把地上的泥土,就知道应该种什么样的庄稼„„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他们已深刻地认识和领会到这一类事物,掌握了这一类事物的发展规律。熟能生巧,敏感性就是一个“巧”。

新闻的敏感性,就是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别新闻的敏锐能力。具体来说,包括这样一些本领和能力:

1.迅速判断某一事实和情况是否有一定的报道意义,判断它的价值以及预见它的作用的能力。

2.判断某一线索,即使是看来平常的事,但见微知著,可能导出重大新闻的能力。

3.在同一事实的许多事实中,判断出哪一个最重要、哪一个次重要、哪一个不重要的能力。

4.判断已发表过的同一条新闻中,还有哪些材料仍可能成为新闻的能力。

5.判断哪些事实能引起新闻受众的兴趣以及兴趣之大小的能力。

新闻敏感在西方又你“新闻鼻”,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这种敏感使新闻工作者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和发掘新闻题材,它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的特殊素质。

新闻界有人把新闻敏感,称之为新闻“鼻”和新闻“眼”。这是一种借喻,意思是:新闻记者靠灵敏的嗅觉和锐利的眼光来判断一件事是不是新闻。新闻敏感是记者必须练就的业务素质。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千千万万,但大部分都构不成新闻,只有经过我们的观察、辨别、判断其中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才能写成新闻。

某年,笔者在空军某部队采访时,刚吃过午饭,连队就开始集合看电影。此时,我看到该连连长走到门岗前,把站岗的新兵替換了下来,一连之长端着冲锋枪在门口站岗,让战士们去看电影。这件事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把所见所闻写成了一篇小稿,题目叫《我来站这班岗》,小稿一共才200来字,一个月后就在空军报上刊登了出来。如果当时不思考,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事”,就不会写出这条小稿来。新闻无时无刻地在我们的左右,就看你会不会去发现了。基层通讯员要想练就一双“新闻眼”一只“新闻鼻”,就得处处留心,对什么都要好奇才行。“发现并记住了一般人容易忽略的事儿”,这是作为记者最起码的水准和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基层通讯员用自己睿智并且深邃的“新闻眼”去看,用灵敏的“新闻鼻”去嗅。

新闻敏感是一个大的概念,有方方面面的知识融在里面,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基层通讯员要搞好新闻报道工作,就应注意身边发生的每件事,随时外于采访状态中,在工作中实践,在不断实践中进行总结,摸索提高。这样,我们的新闻敏感就会不断地增强。笔者以为,我们基层通讯员与其挖空心思想题目、找点子,不如融进实际工作中,关心身边发生的每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在我们摸清了其前因后果后,说不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报道题材在无意间就能抓住线索,写出新闻。

第五篇:基层通讯员如何提高上稿率

作者:孙 武

来源:河北石油

2006-11-24

我从2001年开始当河北石油系统的通讯员,到现在已有4个年头了。在这期间,虽没有写出什么“大手笔”,却一直受到省公司记者站的鼓励与厚爱。在这里,我谈一下基层通讯员如何提高上稿率。

一、热爱是前提

有一句话讲得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基层通讯员,从事宣传报道工作是件苦差事,有时为了一篇稿件,经常深夜伏案,殚精竭虑,绞尽脑汁,辛辛苦苦写出的稿件,也可能投出去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同时,对信息需求的判断、对信息价值的评估、对信息资料的逐步积累和深入加工的过程,也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就需要通讯员要耐得住寂寞,自觉地、持之以恒地面对各种挑战,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和心血。惟有如此,方能渐入佳境,最终修得正果。因此,我们基层通讯员只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内心深处培养写作兴趣,热爱宣传报道工作。2001年我到石油公司接手通联工作,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愁得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还是不知从何下手。但自从与《河北石油》有了第一次“约会”后,通过吸取“名家”养分,充实写作根基,试着写些小消息,逐渐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目前,《河北石油》、《中国石化报》已成了我的精神快餐,每期我都会认真阅读,一天看不到心里就觉得缺点什么似的。

二、勤奋是基础

随着销售企业市县一体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一名基层通讯员来说,往往身兼数职,写稿基本上都是挤时间,加之身处基层,信息来源有限,不可能每天都遇到惊天动地的新闻,若想在报纸上抛头露面,如果不勤奋,是很难出成绩的。俗话说,勤能补拙,我努力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我的学习方式很简单,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对资料的理解,从中发现新闻点;另一方面经常走出去,深入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闻线索。比如:去年1月30日发表在《中国石化报》三版头条的《点点滴滴总关情》这篇文章,就是我们利用两天时间深入到遵化零售公司加油站实地采访后写成的。文中赵晓敏、贾学英、李云霞三位女加油站站长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们却是一群把事业融进自己生命的女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用女人特有的韧性和爱心书写着靓丽的人生。而这良好风貌正是我们石化人最可爱、最值得敬重的东西。文章见报后,在企业内部引起了较大反响,受到了编辑和读者的好评。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写稿除了要手勤(勤写)、腿勤(勤深入基层)、嘴勤(勤问)、脑勤(勤思考)的基本功外,还要认真研究报纸,做到稿件对号入座。因为报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报道重点;每个版面也都有侧重,都有自己的固定栏目。因此,基层通讯员要养成天天看报的习惯,在仔细研究各个版面、各个栏目报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整理素材,选好角度,按报纸的版面、栏目有针对性地精心采写、对号入座,就能大大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另外,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想拓宽报道面,不但要写身边有特色的消息、通讯,还应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及时反映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这方面的稿子可以采用图片、言论和读者来信的形式,以增强宣传报道的现实指导性。文章发表了,成就感油然而生,激动之余,我们要冷静下来,及时把见报稿和自己的底稿进行仔细研究对比,从标题到内容,看一看编辑做了哪些改动。通过学、写、改反复“修炼”,我们的“道行”就会不断提高。

三、质量是保证

采写高质量的新闻稿件是检验一名通讯员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上稿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每次下笔之前,我们首先要判断所要写的对象到底是不是新闻,有没有报道的价值,如果不弄清楚这点,就算你花费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效果不一定好,稿件投出去估计大海沉石的几率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做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人,超前思维,时时处处以“无事不新”的眼光,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提高稿件命中率。

对于提高稿件质量问题,这里主要讲两个方面:

一方面稿件标题要巧。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对于稿件来说,标题犹如“文眼”,至关重要。因此,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决定稿件的命中率。我们通讯员向报纸投稿,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是标题,因而要仔细推敲,容不得半点马虎。当然,标题怎样才算好,每个人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但我认为有三点是基本的:第一,贴切、醒目、生动。第二,短一些,简洁一些。第三,要有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切忌人云亦云。4年来,我始终坚持在推敲新闻稿件的标题上下功夫,先后在中国石化“一报两刊”上发表各类新闻稿件96篇,其中有85%的稿件标题都被版面编辑原封不动地采用了。

另一方面稿件内容要好。一要找准重点,抓住一个“早”字。即结合企业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迅速、及时地反映本单位在经营管理中的成绩和问题。二要反映热点,紧扣一个“活”字。即要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反映员工的呼声和愿望,敏锐地发现、捕捉在广大员工反映强烈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三要对准焦点,力求一个“准”字。即在反映各类问题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既要报喜,也要报忧,对事实不夸大不缩小,力求准确实在。四要抓住特点,突出一个“新”字。即要立足实际,及时挖掘企业经营管理中特而新的东西,写那些不同于其他单位的自身特点、优势和具有开创性的经验、成绩。

如需转载本网站发布的新闻信息,请注明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上一篇:酒店前厅部概述范文下一篇:家长助教水果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