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规定

2023-02-21

第一篇: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规定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及运维管理

1.机房建设的目的

为计算机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 保障机房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降低工程造价和运维成本

为计算机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

四保证:稳频、稳压、不间断、抗干扰 三度:温度、湿度、洁净度

七防:防火、防水、防电磁干扰、防震、防雷、防鼠、防虫

保障机房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温度、新风、照度、噪音、环保、安全

降低工程造价和运维成本: 设计是关键; 运维是长期投入;

协调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总体拥有成本)

TCO “总体拥有成本”概念的问世源于1980年代后期Garnter公司的一项研究。

TCO是一项帮助组织来考核、管理和削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组织某项获得资产相关联的所有成本的技术。

在实践中,并没有普遍接受的计算TCO的公式,计算TCO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资产的所有关联成本。如: 购买成本、 安装成本、 财务成本、 佣金、 能源成本、 维修成本、 升级成本、 转换成本、 培训成本、 支持成本、 服务成本、 维持成本、 当机成本、 安全成本、 生产力成本、 风险成本、 处理成本。

2.机房建设的内容 供电及UPS电源系统 空调系统、新风系统 装修工程 照明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防雷和接地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门禁系统

火灾报警和自动消防系统 综合监控系统 屏蔽及保密工程

供电及UPS电源系统

机房负载分为:主设备负载、辅助设备负载 主设备负载: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计算机外部设备及机房监控系统;供电质量要求高,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以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辅助设备负载:空调、动力、照明、测试设备等。可由市电直接供电。 后备发电机、UPS、智能配电柜

精密空调系统

排出设备和其他热源散热,维持恒温恒湿,控制空气含尘量; 新风换气系统

供给新鲜空气,维持对外正压差,避免灰尘进入,保持洁净度。

装修工程

顶面、地面、墙面、隔断 防静电活动地板

隔断:轻薄,隔音、隔热

照明系统

无眩光照明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门禁系统

第二篇:文章标题:运维部兼任网管监控中心管理岗位述职报告

一、个人岗位主要职责

主要工作职责:协助杨主任做好运维部工作,兼任网管监控中心管理工作;

1、负责每日24小时网络监控;

2、管理网管监控中心日常生产工作;

3、定期分析网络运行质量及业务响应工作情况并进行考核;

4、负责电路调度及考核工作;

5、网间通信质量管理,协调处理

有关互联互通重大、疑难问题;

6、网间业务码号开放管理;

7、组织落实交换专业的日常维护工作,制订维护作业计划;

8、制订交换专业应急调度预案,落实各项网络安全措施,确保交换专业网络的稳定运行;

9、负责交换专业的技术支撑工作,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二、个人岗位量化指标

(一)交换专业

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网络运行分析,合理优化网络,提高网络运行质量;

2、组织落实各类数据统计、报表上报工作。管控数据及标准:

1、合理组织安排交换网络调度;

2、落实应急调度预案,降低障碍处理时间,确保S1/2类故障,处理时限应不超过4小时;

3、省公司考核:交换方面,长途电话网网络接通率≥97;本地来话接通率≥98;本地去话接通率≥97;

4、省公司考核:网间信令数据传送准确率达到95以上;

5、报表上报及时率100%。

(二)互联互通

主要工作:进一步提高互联互通网络运行质量,协调处理网间不规范主叫和异常话务问题。

1、负责协调处理本地网网间通信障碍;

2、负责网间扩容改造协调(中继增开、交换机扩容等);

3、网间业务码号开放管理。

管控数据及标准:根据管理局规定:要求网间话务传送每小时不规范主叫次数不大于50次。

1、一般障碍处理,处理沟通时限为24小时,如超时未解决或对方没有对障碍原因进行书面回复时,上报省公司处理;

2、重大事故后4小时内口头上报省公司,24小时内做出简要书面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的5日内做出专题书面报告。

3、在进行网间扩容改造时应视改造内容提前通知相关运营商,并做好网间应急预案;

4、网间中继扩容因符合信产部相关技术标准(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中继电路扩容技术要求)。

5、按省公司要求:每月5日前完成报表上报工作。

6、根据码号开放文件规定按时开放码号。

(三)网管监控

主要工作:

1、组织电路故障处理、派发、指挥调度,收集故障分析报告。

2、组织电路调度、测试、开通测试报告收集。

3、根据市场部的要求提供资源满足情况和投资需求。

管控数据及标准:

1、制订并严格贯彻执行各类管理制度;

2、故障处理及时;

3、分析认真,及时提交报告和报表;

4、电路调度准确合理,开通及时;

5、响应大客户中心的方案和重保需求。

三、上半年指标完成情况

1、完成交换专业各项维护作业计划,完成上半年网络运行质量分析材料汇总上报。

2、完成各交换设备扩容、局数据修改,日常故障处理工作,完成了省公司上半年的各项考核指标。

3、定期进行本网固话用户话务流量,IP电话业务流量分析,用户模块端口占用率分析,动态对全区模块进行资源调度,提高了模块端口占用率。

4、分析完成了112用户故障数据的统计工作,通过详细的故障用户数据分析,用户故障类型统计,强化相关的故障处理流程,有效降低了故障历时,减少了用户的投诉数量。

4、节前积极进行各交换设备巡检、故障排查工作,消除了节日期间的故障隐患,定时对各局向话务进行采集分析,对话务量接近门限值的局向作动态跟踪,及时通过增开电路来疏通话务。

5、完成07年交换专业应急调度预案修订及本地网互联互通应急转接预案制订,确保了长途、本地网络节日期间高效、稳定的运行。

6、制定实施技术方案5个,累计完成省公司各项报表92份,调单40项,反馈及时率99。

7、制订完成本地网码号升位方案和工作计划,完善升位前相关信息的统计与采集分析,顺利完成全省升位演练配合工作。

8、加强了与各运营商的沟通,节前与其它运营商商讨网间话务疏通应急预案,并及时对网间话务进行测算,对高话务量的网间中继与对方进行积极的协调与沟通及时增开电路,确保了网间通信正常。

9、配合完成中兴第二关口局建设、本地调测及初验,完成第二关口局设备交换组网方案制定,配合了网间传输第二路由构建协谈。

10、春节后对于电信拦截我方码号的情况进行积极处理,及时加强相关的观察与信令跟踪,掌握证据,上报省公司电信封堵码号情况表并提供拨测表,保持与电信进行不断的沟通、协商、处理。

11、退租了1条高港长江导航处联通公司的2M电路,6条广电2M电路以及1条电信16900互联网电路,及时核实了我方资源,减少了租用资源,节约了公司运维成本。

四、上半年管理工作主要成绩

协助主任工作,量化落实运维部思路,使各项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在做好日常监控管

理、网络优化的基础上,较好的完成了一季度的维护工作。

2、认真履行中心的工作职责,尽一步完善了中心各项规章制度。

3、加强了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的执行,对违规行为适度进行考核。

4、制定了机房卫生值日制度并下发执行。

5、对仓库物品整理归类,各专业的备品备件、仪器仪表进行了整理,补全了各项台帐。

、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人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中心的凝聚力和创新力还不够高,急需提高整体队伍的素质,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中心人员的维护水平以及障碍处理能力。

六、下半年工作主要思路

1、进一步提高语音网络接通率;

2、加强24小时网络监控工作;

3、合理优化现有网络,提高现有网络质量;

4、加强网管监控人员技术培训。

七、近期最重要的工作及工作思路

1、做好全网号码升位的准备工作,能顺利完成本次升位任务;

2、盘活资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3、强化汛期24小时网络监控工作,保障全网网络安全。

《运维部兼任网管监控中心管理岗位述职报告》来源于,欢迎阅读运维部兼任网管监控中心管理岗位述职报告。

第三篇:云数据中心运维问题解析

1、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的运行管理工作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您认为,数据中心运维工作发生了哪些改变?

云计算是当下的技术热点,云数据中心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是传统数据中心的升级。

无论是传统的数据中心,还是云数据中心,从他们的生命周期来看,运维管理都是整个生命周期中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

云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需要我们仔细分析,认真对待。从开源云计算社区openstack发布的模块来看,截止2014年11月,社区共有项目模块450个左右,模块数量前三的类型是“运维”、“易用性”、“上层服务”,其中运维模块数量第一,占到了153个。可见云计算的技术动向基本上围绕“如何运维”和“如何使用”。

我们今天的话题就先来说一说云数据中心运维的变化。说到云数据中心运维工作的变化,就要分析云的特点。云时代数据中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虚拟化技术的大量应用,这使得运维管理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一、云数据中心运维对象数量激增。虚拟化技术将1台物理服务器虚拟为多台虚拟服务器,如果数据中心支撑业务需求规模不变的话,所需要的物理服务器数量将会减少,这与很多人认为的运维服务器数量激增是不符的,那么这个“激增”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呢。可以这样分析,由于虚拟化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中心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大幅提高了业务需求响应能力,所以多个传统数据中心合并为一个云数据中心在技术上成为了可能。很多跨国企业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中心10:1到20:1的合并效果,也就是说如果原来在全球建设1000个数据中心,那么现在可以由50到100个云数据中心实现对业务的支撑,在一个合并后的云数据中心内,所要运维的服务器数量绝对可以称得上“激增”,这里所说的服务器既包括物理服务器也包括虚拟服务器。与此同时,运维岗位也就是运维人员虽然也进行了调整,但是人员增加的幅度远低于设备的增涨幅度,也就是人均运维设备数量增加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借助工具、系统,很难完成运维工作。

二、在传统数据中心中,设备都是物理的、真实的,位置也是相对固定,对业务系统来讲,交换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对象之间关联也是比较固定的,管理起来相对直观。在云数据中心,虚拟化带来了资源的池化,使得一切管理对象变成虚拟的、可灵活迁移的逻辑存在。虚拟资源可以随时创建、删除,再加上高可用需求、性能优化需求带来的虚拟资源迁移,虚拟资源所在的位置变得不固定了,虚拟资源与物理资源的关系也被解耦了,原来很多能说得清、找得到的资源现在不借助工具就再也无法说得清、找得到了。

三、在传统数据中心中,设备监控主要是采集故障、性能数据,容量一般来讲还不是运维层面的问题,而是规划的问题,当然这也带来了业务系统竖井、数据中心竖井的问题,以及业务资源申请周期长的问题。在云数据中心中,容量不仅是规划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运维问题。也就是说,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随时采集资源池容量数据,不仅要看资源池的总容量,还要看容量在各个物理宿主机上分布情况,以便满足高可用和迁移的需要。

四、云数据中心在管理虚拟设备时,接口的标准化问题。在传统数据中心内,物理设备已经形成了接口标准,提供运维数据,如snmp、netflow等。而对虚拟化设备,还没有形成国标或行标,对虚拟设备的运维还需要采用厂家标准。如果在一个云数据中心中采用了多个厂家的虚拟化系统,运维人员就需要熟悉多个厂家的界面。这个问题的解决,短期来看,需要一个融合的系统,为运维人员屏蔽多厂家虚拟化系统的差异,长期来看,希望能够形成各厂家虚拟化系统的统一接口标准。

云计算带来了IT服务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应对业务需求的敏捷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如果云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调整不及时,不但运维工作量不减反增,而且运维水平还会降低。

2、当数据中心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人们在数据中心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强调了流程化、自动化运维的模式,以便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能够更加快捷高效的开展起来,数据中心步入云时代,对于运维工作的流程化、自动化要求,云管理系统能给用户带来哪些价值? 虚拟化技术是云数据中心的特点,但是云数据中心不仅仅是虚拟化。云数据中心响应业务需求的敏捷性,基于虚拟化,这是云数据中心的技术基础。

云数据中心以租用的方式向资源用户提供云服务,包括IaaS、PaaS、SaaS。从运维的角度讲,云服务的提供者要如何保障用户获得需要的服务呢。

云管理系统保障分配资源给用户的动作是自动化的,也就是说所有操作完全在线上完成,并且支持批量处理。

在云管理系统中,可创建并保存三个层面的资源模板,分别对应IaaS、PaaS、SaaS三个服务层面。用户申请某个或某些服务时,云管理系统就会按照相应的模版去创建资源。这是最基本的虚拟资源分配动作。

复杂一些的操作是可配置参数的资源模板,用户在申请服务时或运维人员在点击资源创建按钮前,可以传递一些参数给创建程序,如操作系统的用户名、密码,那么云管理系统在基于相应模板创建虚拟服务器时,会按照参数设置服务器操作系统管理员的账号信息。

再复杂一些的自动化动作,是基于模板组合进行的、有顺序的、有条件的动作序列,一般用作响应需要多个资源进行部署的业务系统的服务申请,通过一系列操作,为该业务系统分配网络地址、服务器、存储空间,并进行相关的配置,可定义动作执行的顺序以及后续动作执行的前提条件。对于特别复杂的动作组,允许进一步分割,也就是定义子动作组。

上述三种操作都是线上的、自动化完成的,这样的好处就是提高效率。云计算的好处之一就是敏捷分配,如果用户申请后,还要线下做很多配置,就会明显延长服务交付时间。同时基于模板的自动化操作也减少了人工线下操作的不确定性。

上面说完了运维的自动化,下面再说一下流程化。在云管理系统中,服务流程既包含了ITIL流程,如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等,同时也包含了云服务申请和审批的流程,如服务开通、服务变更、服务终止等。云管理系统还提供流程设计器和表单设计器,方便运维人员修改系统提供的服务流程,或者根据需要新建流程。

3、云时代数据中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虚拟化技术的大量应用,这使得管理的对象也在变化。以前的设备都是真实的,位置也是相对固定,管理起来相对直观。而应用虚拟化技术的结果是将这些资源进行“池化”,使得一切管理对象变成虚拟的、可迁移的存在,如何帮助用户面对这种挑战?

我们在谈云数据中心运维变化时,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在云数据中心,虚拟化带来了资源的池化,使得管理对象变成虚拟的、可灵活迁移的逻辑存在。运维人员很难再说清楚虚拟资源与物理资源的对应关系。

云管理系统会采集虚拟资源的运行数据,即时掌握资源之间的关系。首先是虚拟资源与物理资源的关联信息,比如虚拟机运行在哪台物理机上。其次,虚拟资源与虚拟资源的关系,如某台虚拟机与哪个虚拟网络设备的端口连接,某个虚拟磁盘挂载到了哪个虚拟服务器上。第三,物理资源与空间资源的关联,可以定位资源的实际部署位置。第四,物理资源与物理资源的关联关系。第三点与第四点与传统数据中处理方式并无不同。第五,云管理系统,还能够管理资源与业务系统的关系,以及资源与用户的关系。

通过云管理系统,运维人员可以即时掌握云数据中心中有哪些资源,资源的运行情况,以及资源之间的链接,资源分配给了哪个用户、哪个业务系统,资源在哪,这个在哪既包括了虚拟资源的分布也包括了物理资源的位置。

可以这么说,云管理系统以服务租用的方式向最终用户屏蔽了云数据中心内的资源情况,但是运维人员通过云管理系统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掌握资源情况,包括虚拟的资源,也包括传统的资源。

4、目前,云数据中心管理的最大挑战除了上面提到的流程化、自动化和虚拟化,同时还要实现异构资源的融合管理,在这方面云管理系统是如何满足的? 我们在谈云数据中心变化时,曾经提到过,如果云数据中心同时存在多个虚拟化系统,由于提供商执行各自的厂家标准,要如何去运维。当时我们提到了“融合”,也就是通过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去融合、去屏蔽多个虚拟化系统的差异。

需要融合的虚拟化系统有很多,有商业产品,也有开源系统,在这我们不一一说明。但这只是虚拟资源范畴的融合,在我们实际的云数据中心运维工程中,我们发现,现阶段国内的很多云数据中心并没有全盘的虚拟化,这种现象在企业云数据中心中尤其普遍。企业中一部分业务系统部署在虚拟环境中,另外一部分业务系统部署在物理环境中,还有一些业务系统,部署环境同时存在物理资源及虚拟资源。

基于这种情况,云管理系统进一步扩大了“融合”的范畴,管理的资源范围不仅包括虚拟资源,还包括数据中心的物理资源、空间资源、动环资源,这样就把云数据中心全面地管理起来,既有传统的,也有虚拟的,而且传统资源和虚拟资源结合起来管理,使得云数据中心的运维更加的智能。比如,我要分配一个虚拟服务器,如果有动环资源的信息,我不仅可以基于宿主机也就是物理服务器的使用情况做策略,还可以考虑服务器所在区域的电能、冷能信息。

云数据中心是传统数据中心的升级,那么云数据中心的运维也应该是传统数据中心的运维升级,不应该缺少原有的运维能力。

5、云数据中心解决了业务系统部署的烟囱问题,通过资源池化及资源自动调度实现了灵活统一的业务部署,但不同的业务系统有其固有的专业性,对网络、计算、存储的规格要求各不相同,各个业务系统的服务要求、监控要求、故障处理要求等也存在差异,要做到业务系统的统一部署,又要满足特定需要,对于云数据中心“求同存异”的挑战,云管理系统是如何克服的?

云管理系统以服务租用的方式对云服务用户屏蔽了云数据中心的资源细节。以计算资源举例,一般情况下,云服务用户所看到的、分配给自己的服务器CPU配置都是虚拟的,也就是vCPU,他和物理CPU之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对应关系,甲用户和乙用户同样的虚拟服务器配置,可能由于宿主机品牌、型号、虚拟化方式、超配策略等,在计算能力上会有较大差异,当然,云服务提供的成本也会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再加上监控、维护等增值服务要求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等级的服务水平要求。

云管理系统在资源池划分方式上支持这种服务水平的差异性管理。云管理系统支持几种划分资源池的方式,其中一种就是按资源池等级进行划分并进行管理。可以定义不同等级的资源池,如金牌、银牌、铜牌,把物理资源及虚拟资源调度到不同等级的资源池中,用户、业务系统具有相应等级资源池的配额,在配额内可以申请、使用资源。其实,关于资源划分等级的做法在传统数据中心就有,在云数据中心中只是加入了虚拟资源而已。

6、对于数据中心而言,能效的问题为大家所关注,绿色数据中心的话题也一直再提,云管理系统是否能有效帮助云数据中心降低能耗?

虚拟化技术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降低能耗,这是基于虚拟机迁移技术实现的。前提是业务量在某一时间段内下降,物理机资源在这段时间内存在一定比例的空闲。最好是空闲的比例和时间是能够预见的,一般来讲,这个时间是夜晚。在这个相对空闲的周期内,通过迁移虚拟机到值班物理服务器的方式,实现部分物理服务器关机休息,达到省电的目的。

云管理系统同样采用这种方式,通过一段时间的监控,分析物理机资源空闲情况,包括每台物理机资源的空闲比例和空闲时间,每台物理机上运行虚拟机的配置情况,分析最优的虚拟机迁移目的地,最优的值班物理机“人选”,做到既省电,又不会因为部分服务器“休息”影响业务的性能。

第四篇:数据中心机房运维外包服务(内容)[范文]

数据中心机房运维外包服务

1. 服务范围

 终端:终端设备包括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高端工作站和打印机;  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包括技术中心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的维护工作;  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包括信息门户、各类应用系统等系统的维护工作。

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范围内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UPS、机房供电、机房空调、机房环控、机房管理;

2. 服务方式

 热线服务:5 × 8小时(作息制度与KE客户同步)客服服务热线;

 现场服务:安排系统、网络、安全、桌面等各类工程师实施驻场式服务已达到服务及时响应及时解决,作息时间与技术中心同步;

 机房职守:数据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实施机房职守,以保障核心设备及系统的稳定运行。

3. 服务内容 3.1 网络系统维护

IP地址维护管理 n VLAN划分

n 网络设备配置调整及网络优化 n 网络系统故障诊断 n 网络入侵监测

n 网络性能及资源使用情况检查 n 网络广播风暴监测 n 网络病毒监测

n 临时网络布线(大型综合布线需要另外签署协议) n 因特网接入服务 n 网络拓扑图的维护 n 网络设备档案建设 n 网络运行日志 n 服务维护档案 n 网络运行状况报告 n 3.2 机房运行维护

      机房后备电源运行状况监测

机房电源运行状况监测

机房空调运行状况监测

机房环控系统运行监测

弱电线路巡检和楼层弱电间巡检

机房安全管理,专人机房值班(根据客户要求,可提供7*24 / 5*8小时值班)

3.3 应用系统服务

3.3.1 应用系统客户端维护

 应用系统客户端升级(或升级包)安装服务

应用系统终端软件维护服务(一线支持处理常见故障)

3.3.2 服务器系统维护

服务器系统维护提供以下服务:  服务器系统故障处理及维护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安全设置 

服务器系统安全设置及维护 

系统数据备份服务 

服务有效性检查 

资源使用情况检查

网络病毒防护(需要企业购买相关的软件) 

服务器运行日志 

数据备份日志 

系统安全日志

3.3.3 业务应用系统维护

1. 应用软件系统运行维护

 服务有效性检查

 现有功能的完善(不含新增功能,如部分查询功能的扩充,增加某些数据表数据项并修改相应维护程序等)  保障现有功能稳定运行,及时修正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软件问题;

现有功能的适应性改进(不涉及到系统架构的修改,如程序性错误的修正)在不影响系统架构*的前提条件下,允许随着业务的改善,对现有的功能作出适当的改进。

2. 应用系统数据维护:

 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补丁程序的安装 

数据库备份

数据库恢复:数据库发生故障时恢复数据库至最后一次日志备份的状态; 

性能调优

在系统响应速度明显低于正常速度并确认原因属于数据库性能问题时进行数据库性能调优

3.系统安全管理

 数据库服务器的安全管理  管理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权限 

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

管理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

业务数据的安全管理

 根据业务需要管理系统功能权限 4.

系统数据管理

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

数据的修正:对因软件错误或用户误操作造成的数据错误进行数据修正  数据提取:在通过特定流程获得业务部门许可的前提下,从系统中提取数据 5. 特别统计分析

 在系统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不能满足业务要求时,经过系统管理部门授权,编制专用的统计分析程序;  数据结转

 在结束,事务处理完成并启用新的会计周期后,将前一的数据转移到另一数据库中作为历史数据存放。

6.

应用系统终端桌面支持 7. 系统运行状况报告

第五篇:运维手册-档案同步、现场调试、终端参数、数据采集

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手册

档案同步,现场调试,终端参数设置,数据采集

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手册 ................................................................................................... 1 1. 档案同步业务 ........................................................................................................................... 1

1.1 营销系统终端调试 ............................................................................................................ 1

1.1.1 营销系统终端调试功能流程 ................................................................................. 1 1.2 手工档案同步 .................................................................................................................... 2

1.2.1 终端档案同步 ......................................................................................................... 2 1.2.2 用户档案同步 ......................................................................................................... 3 1.2.3 其他档案同步 ......................................................................................................... 3 1.3 自动档案同步 .................................................................................................................... 3

1.3.1 自动档案同步机制说明 ......................................................................................... 3 1.4 任务下发校验 .................................................................................................................... 3 2. 现场调试业务 ........................................................................................................................... 4

2.1 采集系统终端调试功能流程 ........................................................................................... 4 2.2 终端调试功能 ................................................................................................................... 6

2.2.1 测量点信息维护 ..................................................................................................... 6 2.2.2 总加组配置 ............................................................................................................. 9 2.2.3 实时数据召测 ....................................................................................................... 10 2.2.4 采集任务配置 ....................................................................................................... 11 2.2.5 其他调试功能 ....................................................................................................... 12 3. 终端参数设置业务 .................................................................................................................... 13 3.1 采集系统终端参数设置功能流程 .................................................................................. 13 3.2 通信参数设置 .................................................................................................................. 15 3.3 事件参数设置 .................................................................................................................. 16 3.4 其他参数设置 .................................................................................................................. 17 4. 数据采集业务 ............................................................................................................................ 18 4.1 数据采集总流程 .............................................................................................................. 18 4.2 采集任务编制 .................................................................................................................. 19 4.2.1 采集任务描述 ....................................................................................................... 19 4.2.2 主站、采集模板、采集对象与采集任务之间的关系 ....................................... 20 4.3 采集任务模板管理 .......................................................................................................... 20 4.4 采集任务编制 .................................................................................................................. 22 4.4.4 修改采集任务 ............................................................................................... 25 4.4.2 删除采集任务 ............................................................................................... 25 4.4.3 采集任务启用 ............................................................................................... 25 4.4.4 采集任务停用 ............................................................................................... 26 4.4.5 主动上送策略组维护 ................................................................................... 26 4.4.5.1 增加主动上送策略组 ........................................................................ 27 4.4.5.2 修改主动上送策略组 ........................................................................ 27 4.4.5.3 删除主动上送策略组 ........................................................................ 28 4.4.6 采集对象配置 ............................................................................................... 28 4.4.6.1 增加采集对象 .................................................................................... 29 4.4.6.2 采集对象配置查询 ............................................................................ 30 4.4.6.3 删除采集对象 .................................................................................... 31 4.4.7 补召策略配置 ............................................................................................... 32 4.4.7.1 补召策略管理 .................................................................................... 33 4.4.7.2 采集数据管理 .................................................................................... 34 4.4.7.3 采集信息执行监控 ............................................................................ 35 4.5 批量生成终端任务 .......................................................................................................... 36

1. 档案同步业务

档案同步是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营销系统直接的档案交互。 档案同步服务的主要作用是从营销系统获取相关的档案信息,用于采集系统中与现场设备的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本章节说明书内容主要介绍山东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下称“采集系统”)中档案同步及相关功能,包括营销终端调试、采集系统手工档案同步、采集系统自动档案同步等功能点。

1.1 营销系统终端调试

营销系统中进行相应的档案变更时,需要在营销系统发起调试流程,采集系统接收到调试工单后,根据工单内容对相关档案进行相应的调整。

1.1.1 营销系统终端调试功能流程

系统页面:由于此处涉及营销系统,暂不提供。

营销系统终端调试页面点击“调试”按钮,营销系统根据设定的URL和方法名,将调信息以xml的形式发送给采集系统同步服务,采集系统同步服务根据调试信息校验相关档案,并将校验结果反馈至营销系统展示。

业务流程描述

1、营销调用采集系统同步服务接口发送调试xml信息。

2、采集系统同步服务接收调试xml并在解析后项营销系统发送调试xml接收成功信息。

3、采集系统同步服务根据xml信息校验调试涉及相关档案。

4、采集系统同步服务将校验结果写入采集数据库终端调试信息表。

5、采集系统同步服务将校验结果写入营销系统59数据库中的终端调试信息表。

6、采集系统将调试结果以xml方式发送到营销系统,营销系统接收xml后,返回接收成功标识。

流程图

1.2 手工档案同步

手工档案同步是区别于营销终端调试的另一种档案获取方式,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校正档案在采集系统与在营销系统不一致的情况,使用营销系统中的档案部分替换采集系统档案。

目前采集系统提供终端信息、用户信息、采集点信息等档案的手工同步功能,方面在采集系统中进行档案的更新操作。具体功能菜单路径为: 运行管理档案管理档案同步。

1.2.1 终端档案同步

采集系统中的终端档案同步分为‘仅同步终端信息’和‘以终端为中心同步’两种形式,其中以终端为中心同步时,同步终端档案及与终端相关联的电能表、用户、计量点等档案,以终端为中心同步为有此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

2 1.2.2 用户档案同步

采集系统中的用户档案同步分为‘同步用户信息’和‘以用户为中心同步’两种形式,其中以用户为中心同步时,同步用户信息档案及与用户相关联的电能表、终端、计量点等档案,以用户为中心同步为有此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

1.2.3 其他档案同步

采集系统中其他形式的档案同步(如电能表、计量点等)时,只同步相应的档案信息,不同步相关档案。

1.3 自动档案同步

1.3.1 自动档案同步机制说明

目前营销系统中的变更汇总表中的变更来源分为档案维护和档案变更两种,其中进行档案维护时,除将该档案变更情况写入变更汇总表和相应的档案表外,还会写入档案变更日志表;而档案变更时,只将档案变更情况写入变更汇总表和相应的档案表。

采集系统档案同步服务程序根据配置会定时启动档案自动变更同步机制,目前同步服务的变更机制如下:

1、标注变更汇总表中变更日期为7天前的档案,该部分不再处理。

2、将变更汇总表和变更日志表中的相关档案建立成临时表。

3、根据临时表中的档案变更类型(档案维护、档案变更)关联相应的档案表进行处理。

1.4 任务下发校验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入的终端类型和规约较多,存在特殊终端不需将任务下发到终端的情况。

2. 现场调试业务

现场调试是在营销修改了与现场设备运行参数有关的档案时,通知采集系统进行相应参数下发的现场设备调试工作。

现场调试

1、采集系统支持由营销业务应用发起的终端调试服务。

2、采集系统把调式结果通过接口通知营销业务应用。 调试信息查询

采集系统支持查询统计期间的终端调试信息。

2.1 采集系统终端调试功能流程

系统页面:运行管理—现场管理—现场调试,如图。

终端调试只能调试状态为运行、停运、停电状态的终端,在现场调试查询页面只能查询出运行、停运、停电状态的终端,查询出终端信息,选择需调试终端后,点击页面“终端调试”,进入“终端调试”树形页面,如图。

业务流程

1、 选择需调试终端进入终端调试页面。

2、 按照终端规约、终端类型不同进入终端调试页面显示的功能、页面内容不同。

3、 选择要进行调试的功能,维护相应系统参数。

4、 采集系统在维护系统参数后,将参数保存到数据库中,并形成相应的XML。

5、 采集系统以XML的形式和终端进行交互,终端将调试结果以XML的形式反馈给采集系统。

6、 调试完成后可查询调试结果,并将终端的调试状态改为“已调试”。 流程图

5 查询终端信息符合调试进入终端调试页面维护调试参数数据保存到数据库形成xml重新调试下发到终端失败调试完成成功终端反馈信息 2.2 终端调试功能 2.2.1 测量点信息维护

测量点信息维护是对终端下测量点信息进行维护,对测量点进行生成,注销,删除并下发参数到终端的功能。

在测量点数处输入相应的数字,点击生成空测量点,就会在页面生成输入测量点数和当前测量点数差值的空测量点。

(注:输入的空测量点数只能大于或等于现有测量点数)

在维护完空测量点的基本信息后点击“维护更多参数”,进入测量点参数设置页面,将“有效标志”维护为有效,并维护页面相应的信息。

维护完参数后,点击“保存”,只将维护的信息保存到数据库,点击“保存并下发”在完成保存信息到数据库后进行参数对终端的下发。

8 下发完成后可对下发的参数进行召测。

2.2.2 总加组配置

总加组配置是对终端下总加组信息进行维护,并对维护的总加组信息是否可用进行控制,将维护的总加组信息下发到终端或召测的功能,如图。

在维护总加组信息完成后,点击“保存”只将总加组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点击“保存并下发”在完成保存信息到数据库后将维护别的信息下发到终端。

(注:总加组配置只能维护8个总加组,并且只能有一个可控总加组。山东系规约的终端无此功能。)

2.2.3 实时数据召测

实时数据召测为对终端下测量点和总加组的正向有功/无功电能示值,反向有功/无功电能示值,有功/无功功率,需量进行实时数据的召测功能。 (注:山东系终端规约只有测量点实时数据召测)

(注:总加组只能召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测量点为485表可召测正向有功/无功电能示值,反向有功/无功电能示值,脉冲表可召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现场工况

将终端需要上传的事件信息下发到终端。

2.2.4 采集任务配置

采集任务配置为可对终端下的采集任务进行配置并将信息下发到终端。

2.2.5 其他调试功能

终端调试按照不同的规约在调试页面包含的功能不同,在上述功能的基础中包含现场工况、时段定值参数配置等其他功能,如

1、 终端基本信息:终端基本档案信息展示并可召测终端的在线状态。

2、 基本参数配置:对测量点基本参数,如端口号、PT、CT等进行维护、下发。

3、 抄表参数配置:对终端下测量点的抄表参数进行维护、下发。

4、 脉冲量配置:对终端下脉冲测量点参数进行配置、下发。

5、 模拟量配置:对终端下模拟量测量点参数进行配置、下发。

6、 组地址参数配置:配置终端群组组地址并下发。

7、 时段定值参数配置:维护终端时段功控参数并下发到终端。

8、 负控开关参数配置:维护终端负控参数信息并下发到终端。

10、调试结果:对终端调试信息进行查询并通知营销系统。

3. 终端参数设置业务

终端参数设置功能主要用于向支持远程下发参数的终端进行参数设置。

3.1 采集系统终端参数设置功能流程

系统页面:运行管理—现场管理—终端参数设置,如图。

终端参数设置只能对状态为运行、停运、停电状态的终端进行参数设置,在终端参数设置查询页面只能查询出运行、停运、停电状态的终端,查询出终端信息,选择需设置参数的终端后,点击页面“终端参数设置”,进入“终端参数设置”树形页面,如图。

业务流程

1、选择需调试终端进入终端参数设置页面。

2、按照终端规约、终端类型不同进入终端参数设置页面显示的功能、页面内容不同。

3、选择要进行参数设置的功能,维护相应系统参数。

4、采集系统在维护系统参数后,将参数保存到数据库中,并形成相应的XML。

5、采集系统以XML的形式和终端进行交互,终端将调试结果以XML的形式反馈给采集系统。 流程图

14 查询终端信息符合进入终端参数设置页面维护参数数据保存到数据库形成xml重新设置下发到终端失败参数设置完成成功终端反馈信息 3.2 通信参数设置

通信参数设置是对终端与采集系统主站进行通信所需要的终端IP参数、组地址参数、上行通信参数、主站IP参数等通信参数进行设置,如图。

在上述页面进行相应通信参数维护后可点击页面下方“保存”按钮,只将参数保存到数据库中,点击“保存并下发”按钮在完成将参数保存到数据库后将参数下发到终端。

(注:不同规约的终端在此页面展示的内容不同。)

3.3 事件参数设置

事件参数设置是对终端设置某些告警记录事件对终端是否为重要事件以及告警声音参数的设置。

在上述页面进行相应通信参数维护后可点击页面下方“保存”按钮,只将参数保存到数据库中,点击“保存并下发”按钮在完成将参数保存到数据库后将参数下发到终端。

3.4 其他参数设置

终端参数设置功能除通信参数设置、事件参数设置外还包含终端基本信息、基本参数设置、抄表参数设置等功能,按照终端规约的不同树形页面展示的功能不同。

1、终端基本信息:展示终端的基本档案信息及召测终端在线状态。

2、基本参数设置:设置终端时间、对时的基本信息。

3、抄表参数设置:设置终端抄表参数进行相应参数设置。

4、本地端口参数设置:设置终端本地端口的接入标志以及开关树形。

5、直流模拟量参数设置:设置终端下直流模拟量参数的相关信息。

6、终端复位设置:设置终端复位的类型。

7、控制参数设置:对终端控制参数进行保存下发。

8、测量点参数设置:对终端下测量点信息参数设置。

9、状态参数设置:设置终端状态参数及终端支持功能的参数。

10、差动规则设置:设置差动规则数量及相应参数信息。

4. 数据采集业务

根据不同业务对采集数据的要求,编制自动采集任务,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采集群组、采集数据项、任务执行起止时间、采集周期、执行优先级、正常补采次数等信息,并管理各种采集任务的执行,检查任务执行情况。

4.1 数据采集总流程

业务流程

1、 对采集任务进行编制

2、 采集任务执行

3、 采集质量检查

4、 数据上传 流程图

数据采集开始采集任务编制采集任务执行是采集质量检查是否需补采不成功或不完整检查结果成功并且完整否数据上传营销结束

18 除采集任务编制外,其他每天执行。采集任务执行是由主站来完成的。

4.2 采集任务编制 4.2.1 采集任务描述

确定采集任务的具体内容,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采集点类型、采集点名称、采集点编号、采集数据项、任务执行起止时间、采集周期、执行优先级及正常补采次数等。并可根据采集点名称、客户名称、采集任务名称查询所有采集任务信息,可以进行打印。

业务流程

1、 制定采集任务模板。包括制定的采集任务模板参数:采集任务模板信息,规约,数据项,测量点对象,主动上送策略以及相关记录信息。

2、 设置采集任务信息。包括采集任务名称,任务类型,选择单位。

3、 选择采集任务模板。采集任务模板上存在需要采集的数据。

4、 设置采集任务运行信息,采集时间,采集周期,补采次数。 流程图

编制采集任务开始设置采集任务信息选择采集数据设置采集任务执行参数生成采集任务结束

19 4.2.2 主站、采集模板、采集对象与采集任务之间的关系

4.3 采集任务模板管理

为采集任务提供采集数据模板。根据终端规约,采集数据项,主动上送参数和采集对象类型制定实时任务,定时任务,定制任务的采集数据模板。包括查询采集任务模板以及采集数据模板的新增、修改、删除和查看模板详细。

定制任务:根据抄表管理、市场管理、用电检查管理、营销分析与辅助决策等业务对自动采集数据的要求,即根据共享数据要求信息以及根据有序用电管理中限电控制的控制要求信息,编制定制任务。

系统菜单:系统管理-模板管理。

模板制定

 采集数据模板信息:模板编号(【自动生成】)、模板名称、任务类别(定时任务、定制任务、实时任务)、终端规约及扩展、规约支持任务(注意规约与类型之间的

21 关系),,制定人(位置放到最后),制定日期(位置放到最后),测量点对象(终端、测量点、总加组),测量点性质(可多选;485表,脉冲量,模拟量,计算值,交流采样)。

 采集参数:任务保存点数(山东规约特有)、执行次数(山东规约特有)、采样开始基准时间(注意单位)、采集时间间隔(注意单位)、正常补招次数、执行优先级(1~9)、是否主动上送。

 数据项:对于不同的规约和规约支持任务,选择的数据项不同。

 主动上送策略:【采集参数】中【主动上送】选项选择【是】,选择主动上送策略组。按钮“维护主动上送策略组”,详细实现见采集任务编制中,主动上送策略组维护。

4.4 采集任务编制

确定实时,制定,定时采集任务的具体内容,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采集数据项、任务执行起止时间、采集周期、执行优先级及正常补采次数等。并可根据采集点名称、客户名称、采集任务名称查询所有采集任务信息。

采集任务的制定、修改、删除、启用、停用,增加采集对象,采集程序配置。

系统菜单:基本应用—数据采集管理—采集任务编制。

22

采集任务编制

维护新采集任务的相关信息。包括采集任务信息、采集模板明细、主动上送参数、任务执行参数。

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维护的任务内容稍有不同,实时任务不维护主动上送和任务执行参数。定时任务和定制任务维护全部参数。

23

 采集任务信息

任务编号、任务名称、任务类型(实时任务、定制任务、定时任务)、单位编号(弹出窗口查询市级单位和省级单位,市级及市级以下单位进行维护时,只返填市级单位,省级单位进行维护时,反填省级单位)、单位名称

 采集模板明细

模板编号、模板名称、规约类型、终端规约、终端规约扩展版本、规约支持任务、是否主动上送、任务保存点数(山东规约特有)、执行次数(山东规约特有)、采样开始基准时间、采样间隔时间、采集对象类型(总加组、测量点、终端)、测量点类型(485表、脉冲量、计算值、交流采样)执行优先级(1~9)、数据项。

其中数据项可维护,数据项的选择与规约类型有关,与规约支持类型有关,与采集对象有关。

 主动上送策略:由采集任务模板进行反填。

主动上送策略组编号,主动上送策略组名称,按钮查看主动上送策略明细。

 任务执行参数

采集执行开始时间、采集执行结束时间、采集开始时间、采集周期、补采次数、经办人,经办日期。

24 4.4.4 修改采集任务

功能说明 修改系统中已经存在的采集任务,此处修改只能修改任务名称、任务类型、单位编号、模板编号等信息,任务编号是无法进行修改的。

点击【修改采集任务】按钮,如下图所示。

4.4.2 删除采集任务

功能说明 删除系统中已经存在采集任务信息。

点击【删除】按钮,执行删除操作,删除成功系统会提示“删除成功”信息,如下图所示。

4.4.3 采集任务启用

功能说明 提供启用采集任务的功能,当任务状态为启用时,主站执行该采集任务。

点击【采集任务启用】按钮。启用成功后显示提示信息如下:

25

4.4.4 采集任务停用

功能说明 提供停用采集任务的功能,停用后,主站不再执行该采集任务。

点击【采集任务停用】按钮。停用成功后显示提示信息如下:

4.4.5 主动上送策略组维护

功能说明 提供维护主动上送策略的功能,维护内容包括上送基准时间、上送时间间隔、上送数据频率等,允许同一主动上送任务对应多个上送策略。

点击【主动上送策略组维护】按钮,进入主动上送策略组维护页面。如下图所示。

26

4.4.5.1 增加主动上送策略组

点击【增加主动上送策略组】按钮。如下图所示。

4.4.5.2 修改主动上送策略组

点击【修改主动上送策略组】按钮。如下图所示。

27

4.4.5.3 删除主动上送策略组

点击【删除主动上送策略组】按钮。如下图所示。删除成功后显示信息如下图:

4.4.6 采集对象配置

功能说明 提供为选定采集任务维护采集对象功能,定义该采集任务采集对象范围。

点击【采集对象配置】按钮,进入主动上送策略组维护页面。如下图所示。

28

4.4.6.1 增加采集对象

点击【增加采集对象】按钮,进入增加采集对象页面。如下图所示。点击

29

4.4.6.2 采集对象配置查询

点击【采集对象配置查询】按钮,进入采集对象配置查询页面。如下图所示

30

4.4.6.3 删除采集对象

点击【采集对象配置查询】按钮,进入采集对象配置查询页面。如下图所示

31

4.4.7 补召策略配置

功能说明 提供定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数据补召策略的功能,通过补召策略的执行,提高系统采集成功率。

点击【补召策略配置】按钮。如下图所示

32

4.4.7.1 补召策略管理

点击【补召策略管理】按钮,进入补召策略管理页面。如下图所示

33

4.4.7.2 采集数据管理

点击【采集数据管理】按钮,进入采集数据管理页面。如下图所示

34

4.4.7.3 采集信息执行监控

点击【采集信息执行监控】按钮,进入采集信息执行监控页面。如下图所示

35

4.5 批量生成终端任务

功能说明 将查询出的终端批量加入终端任务中。

36

将查询出的终端点击前面的复选框,点击“批量生成终端任务”按钮,进入批量生成终端任务页面,维护终端任务。

37

上一篇:手机一直停在开机界面下一篇:审计助理个人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