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域中的计算机直播教学

2022-10-05

1 计算机教育的两种方式及计算机直播教学的含义

1.1 计算机教育的两种方式

从时间维度考察, 计算机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运用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异时异步”的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 在这种形式中,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受时空限制, 学生可以随时学习、自主选择、自定学习步骤, 它的教育主体单一, 一般为已经制作好的课件或远端的多媒体影像资料;第二种是“同时同步”进行课堂教学, 即:在班级教学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计算机实时教学,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同步接受在线教师的传授, 同时接受辅导教师辅导。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 计算机教育资源的运用已经从“异时异步运用”发展到“同时同步运用”, 目前已经有很多中小学采用“同时同步”的计算机直播课堂教学模式。

1.2 计算机直播教学的含义

计算机直播教学形式仍采取班级教学制, 与传统班级教学不同的是:终端直播班级教师不承担教授知识的任务, 教学内容的传授通过计算机由网校本部教师完成, 终端直播班级教师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承担教学的组织工作。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特征之一就是“实时交互”, “实时”就是“终端直播班级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网校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步”, 终端直播班接受网校本部教师上课信号的时间只比网校直播教室延时不足一分钟;“交互”就是通过视频、音频可以对话。它的教学组织特点是“四位一体”, 即“把关教师、授课教师、技术教师、辅导教师”协调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的组织是通过四位教师共同完成。

2 计算机直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计算机直播教学日益成为远程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 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有着巨大的价值。但是在当前的计算机教育直播教学实践中, 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 计算机直播教学过程中, 教学信息反馈程度弱。计算机直播教学组织形式加大了课堂班级组织管理的难度。组织管理难度的增加, 学生不能把注意力长时集中在计算机直播教学内容上。

(2) 计算机直播教育过程中, 学生的个别差异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甚至没有得到关注。

(3) 把计算机直播教学方式直接用于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时, 它的作用有限。学生长期在计算机直播班级中接受教育过程中, 有很强的“学习疲劳”感。

(4) 计算机教育过程中, 课堂教学氛围活跃程度相对较低, 教学激励程度很低, 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教学激励, 情感激励。[1]

3 计算机直播教学的社会学透视

计算机教育终端直播班中教学环境的平淡, 教学信息量过大, 信息结构呈现不够合理也与计算机直播班中学生、教师的角色困惑有关。在运用优质计算机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普遍感觉到:“在实际教学情景中运用计算机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 “对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而言, 吸引力很小, 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一般”。大多数学生在计算机直播教学情景中感觉“学习疲劳”。除去技术上的不健全之外, 这种感觉与他们对自己身份的体认有关, 即学生产生角色困惑。学生很喜欢问的是:“我是××网校的学生, 还是计算机教育终端学校的学生呀?”。这种角色困惑同样体现在计算机直播班的辅导教师群体中。计算机直播班的辅导教师群体经常自嘲:“自己为计算机直播班学生的‘后妈, 二娘’, 怎么着, 也没有亲娘 (网校的授课教师) 贴心”。遭遇身份的尴尬, 角色的困惑, 给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学生与辅导教师的交流带来了一层深层潜在的影响, 体现在辅导教师与学生们在课堂内的交流态度, 进而影响到他们之间互相交流的频率、反馈的强度。

这种角色困惑可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其成因。布劳在其名著《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2]中, 把交换理解为各种类型的交往。在计算机教育直播班级中, 由于辅导教师的“权力”下降, 使得学生独立性增强, 班级中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更是不易。我们把计算机教育中的学生作为接受者, 辅导教师和授课教师作为供给者, 而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看作是“服务”, 我们就可以捕捉到计算机教育中“角色困惑”的原因。对于计算机教育中的学生来说, 应然上讲, 他们所接受的“服务”更多的是来自于网校的任课教师 (这是他们为什么把自己看作网校学生的原因)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 辅导教师的权力已经大大下降, “权威”地位已经大打折扣。而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 他们又是作为“终端计算机直播学校”学生的身份出现。“角色”的确定总是需要参照物, 它总是相对的“角色”, 而对于同一个角色——学生, 却出现了两种身份——网校的学生抑或终端计算机直播学校的学生, 使计算机直播班中学生感觉到“身份的错位”, 这种错位使得学生有一种封闭倾向, 不愿与辅导教师进行交流, 而与网校任课教师交流却因为互动的有限难以实现, 致使班级的课堂气氛极为平淡。

4 社会学理论对计算机直播教学启示:明确师生角色, 消除角色困惑

遭遇角色困惑和身份迷茫, 使得计算机直播班级中的学生和辅导教师出现了不应该有的“封闭倾向”, 使计算机直播教学组织难度加大, 使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得到尊重和关注, 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教学氛围活跃程度相对较低, 教学激励程度不高, 缺乏有效的教学激励, 情感激励等问题。

按照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 想活跃班级教学氛围, 提高班级教学反馈程度和情感激励程度, 就要在实践中做到以下两点。

(1) 计算机直播班辅导教师明确教师角色, 不要限制于“某校的教师”, 而是树立“关爱学生发展”的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的树立本来就是相对于学生而言, 而不是相对于“地域”而言, 这样就可以意识到自己作为“交换”的一方所拥有的“权力”和“文化资本”, 而不会产生角色的困惑与迷茫。

(2) 计算机直播班的学生同样也要树立“学生角色”的体认是来自于“教师角色”的体认, 而不是来自“某某学校”的体认, 这样学生就可以意识到不仅“网校授课教师”有足够的“文化资本”和“力”, 同样班级辅导教师也有很强的“文化资本”和“力”, 增强学生在计算机直播教学过程中与辅导教师的交流欲望, 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改善, 教学激励的增强。

摘要:计算机教育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计算机教育的两种组织形式谈起, 分析了计算机直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社会学角度对存在问题进行解读。

关键词:计算机直播教学,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

参考文献

[1] 唐智松.计算机教育及其交往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2] 郝宁.从教育心理学视角看当前计算机教育存在的缺陷[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材料的管理下一篇:黎英海男生无伴奏合唱作品艺术处理分析——以《式微》、《庭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