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村政策

2022-07-19

第一篇:乡村振兴农村政策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政策蓝图

人民日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政策蓝图(政策解读·聚焦中央一号文件①)2018-02-05 解读人:中央农办主任

韩 俊 采访人:本报记者 高云才 朱 隽 王 浩

“农,天下之大业也。”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怎样的重大意义,我国“三农”发展处于怎样的历史方位,农业农村为什么要优先发展,乡村振兴的规划该如何落实?就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等重大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

①新旗帜:管全面,管长远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三农’思想,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韩俊表示。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结构上共分为4个板块、12个部分。4个板块分别着眼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措施、强调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并作出全面部署。

韩俊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管全面,二是管长远。”

管全面。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央一号文件都作了全面部署。

管长远。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作为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②新时代“五个有”:奠定乡村振兴基础,坚定信心

准确把握“三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韩俊说:“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是农业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5年,是农民得实惠多、公平发展机会和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的5年,是农村面貌变化大、城乡一体化提速的5年,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开创新局面提供重要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基础。

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准确概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③责任制“五级书记”: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

党领导乡村振兴,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韩俊说,要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党中央部署要求落实下去。

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每年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

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文件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的有关工作,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

要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统揽乡村振兴全局。根据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将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④制度供给“人地钱”: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要素平等交换

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贫血”。韩俊说,实施乡村振兴,要抓住“人、地、钱”等关键环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和要素平等交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文件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等,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建设。

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文件提出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问题。文件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部署了许多重大改革任务。比如,部署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是让城里人到农村买房置地,而是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载体。前提是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文件对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有全面的谋划: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⑤四梁八柱“五个保障”:关键小事上下足绣花功夫

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持之以恒地干,真金白银地投

一个规划,一项条例,一部法律,确立了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有国家战略性规划引领保障。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

有党内法规保障。党管农村工作是重大传统。党内法规将明确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工作范围和对象、主要任务、机构职能、队伍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有日益健全的法治保障。将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有关工作,把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定化。

有重要战略、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支撑保障。重要战略方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部署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等。在重大行动方面,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产业兴村强县行动等。在重大工程方面,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有全方位的制度性供给保障,有投入体制机制保障。韩俊指出,通过改革创新,最大限度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活力。

乡村振兴,讲究的是实干,要在关键小事上下足绣花功夫。韩俊说:“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持之以恒地干,真金白银地投。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喊是喊不出来的,干几年就收官结账也是不行的。”

全面部署安排农民关心的关键小事。针对农村厕所这个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突出短板,部署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部署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文件提出,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部署集中清理上级对村级组织的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检查督查多等突出问题。部署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第二篇:农村乡村振兴思考建议3

乡村振兴无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版块。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然而农业产业大而不优、农村劳力大量外流、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农村社会聚合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横亘在X庄通往“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为此,“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着力强化政策、产业、人才、环境、文化、服务‘六要素’资源整合利用,积极探索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农村模式。全面规划统筹协调,夯实乡村优先政策;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稳增机制;加强农村资本、人力及其他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保险杠杆合力,推广农业保险;制定优惠政策,强化科技、人才、土地、资金“四大保障”。

作为带领农村发展的基层战斗堡垒,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好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意义深远而重大。经过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干部队伍“老化”、主体作用“虚化”、凝聚群众手段“弱化”等系列问题。如何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与群众“零距离”?大力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型升级,将加强农村党建与加大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支持、扶持、保障的政策力度有机结合,强化农村党建的经济支撑。重点推进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整合优化。探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等合作组织建设,按照“有所依托、就近就便、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的原则,推行“基地+党组织”、“合作社+党组织”等设置模式,使党的活动延伸到农业产业化的每一个角落。我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现我村参加土地流转率高达90%以上,剩余耕地为每家留存菜园用于日常耕种,为每家都做到有收入,无贫困户。积极发挥党建作用,我村一家企业加入我镇非公企业党支部,积极调动企业内部人员入党积极性,发挥党建企业模范带头作用。

农村劳力大量外流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原因。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让回乡的人有更大的创业空间。同时,还要重视对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对现有种植养殖大户、经纪人、专业户培训,提升其技术、市场经营、管理水平,让他们成为懂得乡村、热爱乡村、根植乡村的新型职业农民。所以积极寻找北京天津的农业公司,寻求合作,提供耕地等形式,先期学习技术,经验,寻找销售模式,销售渠道,争取早起能够有吸引外流人才的资本。以后村民们在家养牛养羊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现在,村里建起了小广场,晚上很多村民去跳舞,精神生活丰富了,村民的心也留住了。

从长远来看,乡村人才的培养还要从娃娃抓起。乡村振兴,产业扶贫是一大块,教育扶贫也必不可少。在农村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孩子们从小传承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孩子们在学前教育阶段接触民族文化,对保存一方乡土文明、用优秀传统文化维系精神家园至关重要。从农村人才看,乡村振兴关键看人气,农村人口大量流失,乡村难以真正振兴。总体上,我国仍处于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的阶段,农村人口外流的趋势短期不可逆转,但今后人口回流回归农村的现象将会大量出现。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要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乡村的留得安心,创造条件让农村产业留得住人,让农村环境留得住人,让农村更有人气。助力乡村振兴必然无法绕开“教育”话题,而作为教育起点的学前教育,我村现在还没有幼儿园,一方面是村内适龄儿童少,现在计划是前后塔,杜家营通村村通道路,解决小孩上学交通问题,让学生与学校、幼儿园的距离更近,也留住了村民的心。

乡村振兴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要让X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城里人都喜欢X、都羡慕X农民!

第三篇:振兴农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

今天,我们倡导着发展多姿多彩的文化,坚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我们生活在一个活跃、丰富文化的时代。然而,在走向和谐文化的道路中,我们是否忘了在农村的土地上,有被我们“遗忘”的农村文化,他们正在悄无声息地消失着。在消失的背后,其本质问题就是农村教育制度的不完善。

农村教育是乡村文化的根。发展农村教育,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农民工子弟就业难的问题,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

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多数小学被废弃,教学质量低,师资不稳定,经费投入效率不高;另一方面,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无保障,由于家庭困难、就业前景不乐观导致辍学现象严重。

振兴农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必须合理调整农村教育资源。重点建设方便村民、设施好的学校,创建寄宿制学校,从实际出发,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联村办寄宿制学校;利用废弃、闲置的学校服务于周边村民,如办幼儿园、当地村委会、临时教学点等。

振兴农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帮扶力度。进行战略重点转移,从以硬件设施建设为主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建设;增加财政投入并提高投入的效率,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作用。

振兴农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必须大力宣传教育文化。通过广告、标语、手册宣传先进文化,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保护特有的传统文化,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以多种公共生活形式深入到民心。

振兴农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农村教育。利用基金会实施希望工程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充分利用“义教工程”、教育建设等项目,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

解决好农村教育的现状,为充分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只有这样,农村文化才能生根,才能为社会主义特色文化注入新活力。

第四篇:美丽乡村促振兴 农村展现新面貌

美丽乡村促振兴

农村展现新面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南浔镇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着力提升环境品质,优化公共服务,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努力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上实现新突破,让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南浔镇美丽乡村建设多点发力,追求“一村一貌”,不搞“千村一律”,深入挖掘村貌特征、产业特点,做到“一村一貌”“一村一品”。目前全镇除城南试验区、镇中心外已完成12个美丽乡村建设,17-18年全面完成息塘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和小镇建设,累积投入资金3834.59万元。前洪村列入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各项目有序推进中,已通过市级中期验收,现已投入资金451.9万元,占总工程量64.2%。灯塔村、兴隆村、计家兜村、永联村于2017年列入美丽乡村扩面提质村,总投入资金970.32万元,目前项目建设完成进度均在90%以上,全力建设迎接验收中。横街、迎春、柏树、伍林也列入到2018年第二批美丽乡村扩面提质村,预计总投入资金938.02万元,现完成设计规划设计、排定项目建设内容,抓紧施工建设中。

1.用花扮靓美丽乡村梦

计家兜村为了进一步落实美丽乡村扩面提质建设,选用紫薇花为主题扮靓村容,提升整村气质,全村道路两边已栽种绿化行道树266枝、球420株、紫薇365株,新增绿化3500平方,紫薇花为计家兜道路两旁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给村民也送去了赏心悦目的清新感受,同时引入了

一家樱桃园,间接带动村民增收。计家兜村美丽乡村扩面提质建设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下一阶段继续发挥独特的环境、鲜花优势,吸引了绿色产业入驻,让美丽乡村真正转化为“美丽经济”。

2.

永联村美丽乡村扩面提质建设中充分发挥村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真抓实干。在建设中村两委认真考虑村实际情况,村庄景观打造时多利用本地砖瓦、卵石等乡土材料和旧磨盘、老门窗、废瓦罐等乡土物件,建设出富有乡土气息的特色节点,真正把村庄整治得像农村。

永联村尊重群众意愿,规划初期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得到群众认可;建设过程中与“土专家”反复研究,确定合适方案;在景观矮墙建设中运用了废旧砖瓦,既节约又好看;旧房整治后门前使用鹅卵石铺道,既整洁又漂亮;围扎旧砖旧瓦,隔离开生活生产区域,打造出“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同时全村使用红叶石楠、麦冬、紫薇等特色绿植进行绿化,培育村落的独特气质,更显出不一样的乡土气息。

3.

前洪村由于产业关系、经济基础差,村庄内部违建多、破旧房屋多、环境卫生很差等现象较多,今年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也与木业行业整治提升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村民对各项工作理解与支持。

到目前为止拆除违建企业15家,另有7家已评估等待签协拆除,拆除农户违建

59处、破旧房屋13间,总面积达37600多平方,同时搬迁坟墓共计93个。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杂物等整治工作总清理达700多车,修补破旧房屋面积约5000平方米。下一步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对小木企业、乱搭乱建带来的问题,群策群力地进行整治提升,对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破旧房屋,做到应拆必拆,房前屋后全面整治,不留死角。

4.

息塘村已全面完成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美丽乡村小镇建设,开启“美丽乡村”旅游模式,充分利用乌镇的溢出效应,围绕“景区+美丽乡村+农家乐”的模式,坚持用景观的理念经营农业,用旅游的理念建设农村,把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有效结合起来,先后引进黄桃果园种植基地,发展民宿业、拓宽浔乌线、乡村采摘游片区与农庄休闲游片区之间架起息塘庙桥,引入“游乌镇、住息塘、吃乌鳖、逛农村”全新的发展理念,村民也自发搞起了民宿业,目前已有十几家农户发展乡村民宿。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环境变美了,吸引了一批资本进场,引进了时光列车项目,预计投入4000多万元,目前已经动工建设;利用旧村部改造成为玉德雅集庭院发展高端民宿业,投入资金300万元;引进土地流转面积344亩左右的采菊东篱项目,预计总投资1亿元。息塘村逐渐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既发展壮大了当地产业,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把美丽环境转换成美丽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南浔镇继续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大战略思想,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全域美丽乡村”的创建方向,全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全力打造“全域美丽、城乡一体、乡风文明、生活美好”的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第五篇:经验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推动农业农村全面振兴发展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新时代“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实现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X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工业也大都是围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因此,我市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在学思践悟中走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努力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真正使振兴乡村的战略部署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按照省委总体要求部署,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统领,以“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好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专用优质品种玉米、优质大米、有机杂粮杂豆、绿色蔬菜等优势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两牛一猪一禽”和羊、蛋鸡、鹌鹑、淡水鱼等传统优势养殖业规模,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等特色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二是培育发展动能,抓好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险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靠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三是推进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全县X家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饮品、果蔬、饲料、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第二,做大“人才”文章,激发乡村活力

人才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民双创队伍。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其解决各种后顾之忧,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加快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大力培育双创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示范样板。三是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县、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争取建立院士站、博士后流动站,积极引进一批前沿科技站位高的外脑群体。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切实提高乡村干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技能,真正成为行家里手;鼓励各级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锻炼舞台,形成“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重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第三,做优“环境”文章,优化乡村生态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动,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创造更加舒适、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

一是积极推进“绿色革命”。

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造林绿化、沿江湿地保护和肇兰新河治理力度,全面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二是积极推行“厕所革命”。结合肇东实际,探索实践厕所无害化改造,加快厕所改造试点工作,确保经济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推广。三是积极推行“垃圾革命”。实施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将生产生活垃圾“临时收集、定点倾倒、定期清运、集中填埋”,促进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重点对村屯坑抛弃地进行治理改造,加快推动“坑抛弃地”变成“园林景”。四是积极推行“能源革命”。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作物秸秆往哪里去的问题,又解决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四、做实“脱贫”文章,富裕乡村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坚持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战,聚焦精准,持续发力。一是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既要规划实施好肉牛养殖、光伏电站、棚室蔬菜、林果产业、鲜食玉米种植、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等县级和乡镇层面的“盖被”产业,也要发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物业管理、以工代赈、劳务输出、代种代养等“取暖”项目,确保精准到户项目实现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强化兜底保障。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重点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CD危房改造,彻底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三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五好模范”家庭评选、“自主脱贫典型”宣传等活动,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四是落靠各方责任。不断强化乡村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社会扶贫责任,既要明责知责,又要担责尽责,更要追责问责,不让“一户一人”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落伍掉队。

五、做强“组织”文章,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迅速形成压倒性态势。三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传好良好家风,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积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塑好淳朴民风,大力弘扬先进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四是在基层保障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活动,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强化新换届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奔小康“头雁”作用;积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上一篇:校长学校工作计划下一篇:宣传政策法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