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9-10

1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实地走访的形式,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青海省各地区 (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中小学软硬件设施、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情况的调查, 了解信息技术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获得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 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以及培训情况和对教学资源的占有和利用情况。本次调查主要由青海省电教馆和青海民族学院电信系联合完成, 主要调查对象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本次调查中, 接受访谈的教师中126人来自小学, 274人来自中学, 其中50岁以上教师占10%, 30至50岁教师占56%, 3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34%, 男女比例约为2:3。问卷调查是青海省电教馆于2005年12月至2007年7月进行的, 在青海省8个地市的中小学发放问卷共1000份, 回收950份, 本研究从回收问卷中随机抽取500份, 其中有效问卷4 2 3份, 填写问卷的教师中有15.3%来自城市, 84.7%来自农村, 小学教师相对多于初中和高中教师, 男女比例相当, 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本次调查在样本的选择上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 我们主要涉及6个方面的问题, 即学校的信息教育环境, 信息资源情况, 教师的信息能力, 教师接受培训的情况, 教师的信息态度, 教师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2.1 学校信息资源环境和条件情况

在被调查的中小学中, 92%的边远地区中小学还没有校园网, 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对网络资源的需求, 74%的中小学计算机数量少, 不能满足正常的计算机教学, 61%的中小学没有使用校外教学资源, 50%的中小学没有多媒体教学, 甚至有极少数学校还没有学生用计算机。通过调查发现, 我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资源。

2.2 信息资源情况

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资源建设问题成为制约教学改革实验的新瓶颈。调查结果表明, 我省中小学教学资源匮乏, 大多数 (约50%) 教师对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不多, 只有很少一部分 (10.5%) 拥有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这一现状极大地限制了信息技术发挥其所蕴藏的教育潜能。

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中小学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是优秀教学设计 (50.0%) , 其次是教学软件 (35.6%) , 接下来依次是典型课例 (27.9%) 、文本备课资料 (18.1%) , 对教育理论著作的需求最低 (16.0%) 。这一状况与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是相适应的,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使学生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教师已不再是资讯的传播者, 而应该成为领航者, 提供学习方法, 作为学生学习时的重要指导和支持。因此, 对优秀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需求也是自然而然的。

2.3 教师的信息能力状况

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中, 一种新的基于资源型的学习方式无疑会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在这种模式中, 教师需要首先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工具获取相应的信息, 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和改进, 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过程。教育信息化要求各学科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较强的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为了解我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 问卷针对教师对一些常用的软件、网络的使用、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 具体包括:文字处理等软件、多媒体课件使用、因特网使用和网络服务使用。调查数据表明, 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软件工具 (如WORD、EXCEL) 的使用, 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工具运用技能, 但课件开发能力普遍较弱。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调查结果显示, 经常使用因特网的教师只占2 5.6%, 其中在县镇中小学工作的教师占了将近三分之二;对于各种网络服务的使用情况也不近如人意, 其中在农村中小学工作的教师中有76.6%没有使用过网络服务。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另一方面, 从城乡差异方面看, 农村中小学应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运用的环境和条件。此外, 根据相关性分析, 不同年龄的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 随年龄增长呈递减的趋势。

2.4 教师接受培训的情况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 接受并主动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无疑是一大挑战, 要使教师尽快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首先要使其从观念上接纳信息技术并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 培训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数据表明, 绝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青海省积极组织中小学学科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调查结果显示, 最近几年, 62%以上的教师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 大多数教师参加的是市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 只有很小一部分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 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教师只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1.5%, 这与我省对教师培训所采取的重要战略思想一致, 首先由各地区的骨干教师参加较高级别的培训, 其次是各地方参加过培训的骨干教师对各学校的一部分教师进行培训, 最后由这些教师对全校教师开展校本培训, 这种层层推进的培训方式不仅节省了培训经费, 而且有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由于大多数教师受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及相关学科教学经验的局限, 在教学过程中, 仍沿用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 在知识信息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没有实质性的转变。因此,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现状, 应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

2.5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

在被调查教师中, 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持各种态度的教师所占比例如下:认为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很有用的教师占56.7%, 认为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较有用的教师占3 2.2%, 还有9.2%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有点用, 只有1.9%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用处不大。调查数据表明, 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有效促进作用。

2.6 教师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进入教学过程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但是在这次调查中发现, 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很理想。从调查数据来看, 只有19.3%的教师经常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45.4%的教师偶尔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不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人数占被调查教师人数的3 5.3%。调查发现,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展示, 并未从内心深处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资源获取、加工、利用的有效工具, 停留在为应用信息技术而应用信息技术的层面。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教师的态度和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水平以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知识技能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相关, 而且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没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态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3 促进我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数据分析表明, 我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是比较落后的, 虽然有部分学校投入了一部分资金对硬件和软件进行建设, 拥有的设备有一定的规模和层次, 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情况是比较好的, 而且教师都能充分利用这些软硬件资源进行教学, 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 促进了教与学观念的转变, 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但这种学校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中小学在信息技术建设方面是相当薄弱的, 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 以及我省在实施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我省信息技术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3.1 推进我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 必须做到三个服务

第一, 要为我省“两基”攻坚和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服务。

最近两年, 我省将根据总体规划, 基本实现“两基”攻坚的目标。实事求是地讲, 我省的“两基”目标, 在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等多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加以完善和提高。我省信息化教育工程应在这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资源贡献, 这也是今后我省信息化教育工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第二, 要为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实践证明, 信息化教育以它不可替代的优势, 为现代教育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注入了新活力。尤其是在我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匮乏, 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不足,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淡薄等, 使得信息化教育教学的优势更加突出明显。今后应该把应用与推广信息化教育教学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按照“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 积极为“两基”攻坚、为新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研究服务, 为全面提高我省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第三, 要为师资队伍建设服务。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在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和繁重。今后应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提高的同时,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的优势, 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充分借鉴国家已有的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 对我省教师进行即时的、多层次的就地培训, 为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素质提供经济快捷的服务。

3.2 推进我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 必须要实现四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就是要实现从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日新月异, 对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根据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由于我省边远地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制约因素, 实施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服务于我省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这是促进我省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捷径。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所以,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实现从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是建设和积极推进我省信息化教育工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也是首要问题。认识提高了, 思路也就清晰了, 措施才能落实到位。

第二, 要实现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向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现代信息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目前, 我省各级各类教育都存在传统教学模式多、现代教学模式少的问题, 绝大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知识和技术的更新, 缺乏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不会用、不愿用甚至是不敢用的问题比较突出。应该说, 目前我省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是比较先进的, 有的学校配备的也比较齐全, 但随着科技快速发展, 这些设备更新淘汰的也很快。如果因为不会用、不愿用、不敢用而使信息化教育的资源闲置, 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设备到位, 只是物质条件具备了, 真正管好用好, 发挥巨大效益, 关键在人, 关键在师资队伍的素质。所以, 要积极鼓励广大学科教师多学、活用,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 成为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的行家里手, 成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并能够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现代型师资力量。

第三, 要实现由重建设轻管理向重管理、重应用、重效益的转变。观念要转变, 认识要提升, 重要的是行必果。概括地讲, 目前我省边远地区的信息化教育基础差、起步晚, 但平台高、发展快, 主要得益于这几年国家对我省的信息化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特别是根据我省的具体实际, 在资金、项目、设备配备等多方面给予了很多照顾, 使我省的信息化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核心是应用, 不仅要高质量地建设好, 而且要高质量地应用好, 真正在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上见实效。所以, 要把应用效益作为衡量我省信息化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工作做得好不好, 不仅要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覆盖率, 更要看实际应用情况, 要看发挥的效益和作用。从抓管理、抓师资、抓制度入手, 切实解决目前不少地方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 努力做到建设好、应用好、发挥好, 促进我省信息化教育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 要实现由重引进、引用到引进引用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转变。

我省在建设与推进信息化教育中, 要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既要与国家的信息化教育接轨、同步,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我省的特殊性, 紧密结合我省的实际, 考虑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和特殊需要, 区别对待, 分类指导。要充分考虑面向广大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 在引进和引用国家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 要努力开发优质的课件, 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具有我省特色、真正符合广大学生需要的、利用率高的优质教育资源。

3.3 推进我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 要做到五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要加强领导, 切实做到机构健全, 责任明确, 措施有力。各地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狠抓落实。目前我省各地市都成立了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领导小组, 各地市也将层层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这都为建设和积极推进我省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应用的督导与评估机制, 使我省信息化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要通过引进、培养、提高等多种方式, 选强用能, 配备配齐专兼职信息化教育队伍, 为实施信息化教育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是培养培训到位。要切实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提高教师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加大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培训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 使广大教师尽快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 由原来的不会用、不愿用和不敢用变为会用、愿用和迫切需要用上面来, 做到了这一点, 我省信息化教育的应用与推广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也就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基础保障到位。由于受能源和通讯设施不完善不到位等条件的限制, 部分边远地区在实施信息化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只是暂时的。目前, 各地市因地制宜, 采取多种办法, 通过多种途径, 在电力和通讯方面最大可能地为实施信息化教育提供便利和支持。

四是保证运转资金到位。要树立和坚持全局观念, 正确对待和利用信息化教育这一社会优质资源, 要多渠道筹措远程教育运转经费, 切实保证信息化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应当把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教育以及文化卫生和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育工程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兼顾, 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五是做到管理、服务到位。要牢固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用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搭建起我省信息化教育的通道和立交桥, 既要加强资金和项目的管理, 也要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管理, 做到向管理要质量, 向管理要效益。

要做好我省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作, 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我省教育快速、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才能把我省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才能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 促进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摘要:近几年, 我省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比起发达地区,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课题通过对我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能力进行了调查与统计, 通过对统计材料的分析, 得知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民族地区,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的指导意见.教基厅[2005]5号.

[2] 万新恒主编.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6.

[3] 陈琦.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基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4) :63-69.

[4] 桑新民, 郑文勉, 钟浩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3) :8-11.

[5] 荣曼生, 李小明.株洲市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2) :76-79.

上一篇:消费者权益的经济法保护研究下一篇:信息化教学在高职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