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基础教育改革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能力本位视域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摘要:为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家教育部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抓手。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11月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2003年6月19日又颁布了《普通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个《标准》的颁布成为指导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文件。在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经历十余年的今天,随着各方面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反衬出当前一段时间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对滞后,暴露出来的首要问题就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能很好的适应和满足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后,仍不能掌握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的、符合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要求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特别是对于如何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和如何上好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是马马虎虎、一知半解。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和滞后现象。本研究是在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视域下,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改革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基础教育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切入点,以影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为根本,结合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横向上将天津师范大学14、15级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天津师范大学14、15级人才培养改革前后发生的变化;纵向上与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和京、津、冀其他6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进行对比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体育学院)。重点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1结论:天津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于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建议:应该在《课程方案》的指导下,同时借鉴京、津、冀其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地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2结论:天津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基本上能够满足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京、津、冀其他几所高校相比形成了“立德树人、师范素养、育人为本、体格与人格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但是对英语和计算机两门工具课要求规格不高。建议:严格执行《课程方案》的要求,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或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稍有所降低,如达到英语四级425 分的80%或70%。3结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职责是为基础教育阶段培养优秀师资,天津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并未提及关注基础教育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建议:以基础教育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为本,借鉴天津体育学院和河北体育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的经验,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阶段改革对人才的需求。4结论: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总体呈现出通识性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学时偏少,而专业选修课程学时偏多的现象,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协调、不均衡现象。建议:大量压缩专业选修课程学时,适当增加专业必修课程和通识性课程学时,以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5结论:自1999年开始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已经经历十余年,然而天津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包括京、津、冀其他5所体育类高校)至今并未开设体育新课程改革类相关课程,与基础教育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存在脱节及培养滞后现象。建议:在专业必修课中增设《体育新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新论》。以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要求。6结论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融合创新”教学改革方法得当、措施有效、理念先进、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评价很高,通过专项技能训练教学课程的学习,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专项训练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但学生对专项选修形式仍有异议。建议:体科院教学办、竞训中心教学管理人员深入到一线任课教师及学生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任课教师及学生意见重新修订改革指导原则及实施办法。7结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实习实践工作体系完整、组织得当、安排合理、有序,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训练水平。但在学生中期见习后的总结工作上不够严格。建议:加强中期见习后的总结工作,学生及时发现理论知识、教学管理及运动技能方面的欠缺,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任课教师有针对性的加强教学,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实习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学科专业: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综述

2.1.1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2.1.2 人才培养的概念

2.1.3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西弗尼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C2+I2=ALL的人才培养理念

2.2.2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针对学生不同学段对教师提出不同的能力要求

2.2.3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2.3 国内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2.3.1 人才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能够长久发展的关键

2.3.2 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新时期应用型体育人才的根本保障

2.3.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途径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比较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人才培养改革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4.1.1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人才培养改革指导思想

4.1.2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为指引

4.1.3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

4.1.4 能力本位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理念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4.1.5 能力本位视域下的基础教育阶段对体育教师能力的要求

4.2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视域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调查分析

4.2.1 能力本位视域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符合程度调查分析

4.2.2 能力本位视域下的天津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

4.2.3 能力本位视域下的天津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满意度调查

4.2.4 能力本位视域下的天津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必要性调查分析

4.3 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4.3.1 天津师范大学“双融合+双创新”人才培养改革

4.3.2 天津师范大学改革前后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比分析

4.3.3 天津师范大学与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

4.3.4 京、津、冀6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4.4 人才培养规格分析

4.4.1 天津师范大学改革前后的人才培养规格对比分析

4.4.2 天津师范大学与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对比分析

4.4.3 天津师范大学与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英语与计算机要求分析

4.5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体育师资的根本保障

4.5.1 京、津、冀6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分析

4.5.2 总学时数、总学分数分析

4.5.3 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对比分析

4.5.4 公共课(通识性课程)总学时、学分设置情况分析

4.5.5 专业课程学分、学时设置情况分析

4.5.6 毕业论文设计学分设置情况分析

4.6 教育实习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途径

4.6.1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育实习实践情况分析

4.6.2 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时间及学分安排

4.6.3 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及组织形式安排

5 结论与建议

6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 学生问卷

附件二 专家问卷

附件三 访谈提纲

上一篇:关于师德师风的论文提纲下一篇:英语教学法期末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