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企业文化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电力企业文化

中国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四”特征

普智经盛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形成了以生产为导向,以安全为核心的行业文化特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成本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电力企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这对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作为一家在亚太地区享有盛誉、在企业文化咨询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咨询公司。普智经盛管理咨询公司多年来通过广州恒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文化建设、天津国华盘山电厂文化建设等项目的开展在电力文化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积累了众多成功案例,我们总结为电力企业文化“三个四”特征。

一、电力行业文化“四”大特征

1、“责”任当头

电力行业作为能源行业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承担着对职工、对企业、对社会和对国家发展提供动力的使命。这种使命感就是一种责任感,它要求电力企业把责任放在第一位,注重责任的意识的培养,无论大到电力集团,小到地方发电厂无一不在企业文化中强调责任意识,它包含了对职工培养的责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对国家奉献的责任等。

2、“安”于现状

“安”一方面体现了电力行业对安全的重视,是其立企之本;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电力企业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是以生产为导向的特征。由于电力行业高稳定性和人员的低流动性,电力企业行业缺乏竞争意识,易造成其职工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缺乏激情,自我感觉良好等现象。致使企业盈利能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所以,电力行业文化在注重安全有余而对效率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

3、“计”、“律”严明

电力企业一直处于半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状态,所以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强调计划性和纪律性。由于电网分离,电力一直是由供电营业机构统,其一方面降低了电力企业发展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加强了其并网供电的计划性,它要求供电企业有明确的生产计划和严格的操作标准,确保职工按要求执行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有序运行。

4、“党政”浓重

电力企业一般是由国家主管部门任命,且领导班子通常由党组成员担任。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中基本上都是由企业的党政部门牵头,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与企业的党政文化建设相互联系,如大型电力企业的网站一般都开辟了诸如“思想政工”、“企业党建”、“廉政文化”此类的专栏。可见,党政工作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四”大现状

1、侧重传统行业特点

电力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仍注重安全、环保、技术等传统的电力文化因素。因为电力行业安全事故点多,事故危害性大,所以安全文化一直是各大小电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同时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和环保标准的不断提升,对电力行业,尤其是对火电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向社会提供清洁能源。这也是对电力行业技术提升的必然要求。所以,电力行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仍侧重于传统行业特点。

2、与市场经济相脱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文化不排斥功利性、竞争性、甚至国际性。然而,长期以来电力行业一直是垄断行业,在企业中存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因此容易导致电力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忽

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培养,这种“文化短视”行为最终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灵活性和适时性,从而失去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甚至竞争力。

3、对企业文化理解片面

在文化建设和宣传方面,部分电力企业和职工普遍存在下列模糊认识: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企业文化一成不变。这些不确切和不系统的认识必然导致企业文化在建设和传播过程中失去目标和方向,降低职工的参与程度,造成企业无意义的活动浪费。

4、地域性文化建设明显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基本按照工作辖区划分,各个电力企业只面向本辖区内的电力用户提供服务。这就决定了电力企业所处环境的有限性,也决定了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意与企业所处环境的地域文化相融合。因此,近年来,电力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体现和凸显地域性特征,这也是各电力企业体现个性特征的关键要素。

三、未来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四”大方向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逐步开放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必然促使电力行业从以生产为导向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型。普智经盛咨询认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要求其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入市场、服务、效率、效益等因素,树立职工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率意识,从而加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盈利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就需要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用人机制、绩效机制、流程和组织结构以支撑企业的巨帆,使其在世界经济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2、注重企业文化的变革和创新

企业文化是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它是一个不断变化但相对稳定的精神纲领。电力行业的企业文化的改革直接与企业所处的环境相联系,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提升融入新的要素和衍生出新的内涵。目前,在总体经济环境和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堪忧的情况下,电力企业主要将成本、管理、发展等主题融入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在以安全、环保等文化要素为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结合于企业实践为企业全体职工导航。

3、重视文化与具体管理实践的结合

优秀文化的体现,必然是体现在企业的行为上和经营管理中的策略、制度和价值取向上。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具体经营管理实践相结合,不能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关心职工业余生活、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形象。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转变工作方法,真正从企业的具体经营实践,特别是围绕企业的各项机制与制度入手,建立与企业文化配套的制度体系。如BI,人力资源制度协同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软实力。

4、强调职工参与,激发职工活力

普智经盛咨询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职工参与的工程。建设企业文化不仅是电力企业挖掘优秀的企业文化要素,也是职工学习和了解企业文化、发现企业文化以及认同本企业文化的过程。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加深职工的参与程度,是关系到企业文化宣灌和落地效果的重要方面。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不光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职工的响应和配合。电力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同样如此。

第二篇:电力企业文化

企 业 文 化

统一价值理念

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将公司使命、宗旨、愿景、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公司各层级、各单位,形成共同的思想认识和一致的价值取向。

公司使命:奉献清洁能源 建设和谐社会

“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企业使命是公司生存发展的根本意义,是公司事业的战略定位,是公司工作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体现。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国家电网公司在中国能源的优化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强的智能电网不仅是连接电源和用户的电力输送载体,更是具有网络市场功能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载体。充分发挥电网功能,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促使发展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神圣使命。

公司宗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服务电力客户

服务发电企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体现了公司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是公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责任。公司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企业业绩的根本标准。

服务电力客户:公司作为经营范围遍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人口超过10亿的供电企业,承担着为电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的电力供应和优质服务的基本职责。公司坚持服务至上,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深化优质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服务发电企业:公司作为电力行业中落实国家能源政策、联系发电企业和客户、发挥桥梁作用的经营性企业,承担着开放透明、依法经营的责任。公司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建设电网,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公司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实施主体之一,承担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的责任。公司坚持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服务清洁能源开发,推进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公司愿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 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两个一流”企业愿景是公司的奋斗方向,是国家电网人远大理想,是公司一切工作的目标追求。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从我国国情、能源资源状况和电网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

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坚持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导向,以同业对标为手段,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把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科学发展理念、持续创新活力、优秀企业文化、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企业精神: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

“两越”精神是公司和员工勇于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永不停步,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精神境界。

“两越”精神的本质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 公司立足于发展壮大国家电网事业,奋勇拼搏,永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公司及员工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

核心价值观: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

“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是公司的价值追求,是公司和员工实现愿景和使命的信念支撑和根本方法。

“诚信”,是企业立业、员工立身的道德基石。

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时每刻都要重诚信、讲诚信,遵纪守法、言行一致,忠诚国家、忠诚企业。这是公司履行职责,实现企业与员工、公司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基本前提。

“责任”,是勇挑重担、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每位员工都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主动把这种责任转化为贯彻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进“两个转变”的统一意志,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做到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创新”,是企业发展、事业进步的根本动力。

公司发展的历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需要大力倡导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

“奉献”,是爱国爱企、爱岗敬业的自觉行动。

企业对国家、员工对企业都要讲奉献。在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奥运保电、世博保电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公司员工不计代价、不讲条件、不怕牺牲,全力拼搏保供电,这就是奉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矛盾、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等重大考验面前,公司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奉献;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奉献。坚持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奉献中赢得尊重,在奉献中提升形象。

企业理念: 以人为本 忠诚企业 奉献社会

“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是公司处理与员工、电力客户、合作伙伴及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

“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和为了人。

公司视人才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社会责任准则。公司善待员工、切实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和愿望,保证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公司善待客户,以客户为中心,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公司善待合作伙伴,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努力营造健康、和谐、有序的电力运营和发展环境。

“忠诚企业”,是热爱企业、关心企业,为企业尽心尽力,忠实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

公司通过建立完善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员工发展提供机遇和舞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奉献社会”,是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公司坚持发展公司、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目标,以公司的发展实现员工成长、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公司及员工热心社会公益,遵守社会公德,引领社会良好风尚,树立公司开放、进取、诚信、负责的企业形象。

统一发展战略

就是要在全公司推行统一的战略目标、战略途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自上而下保持战略的一致性和协同性,保证战略的贯彻落实。

战略目标: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简称“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

(1)电网坚强:指电网规划科学、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灵活高效,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大范围配置能源资源能力强,防灾抗灾和应急保障能力强,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国际领先。

(2)资产优良:指资产结构合理、布局优化,金融、产业和海外资产健康快速增长;资产质量好,盈利和偿债能力强;无形资产价值高。

(3)服务优质:指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提供规范高效的能源综合服务;服务理念先进,服务体系完备;品牌形象好,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度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国际公共服务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4)业绩优秀:指安全、质量、效益指标在国内外同业中领先,创新成果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高,社会贡献大。

(5)现代公司

是指集团管控科学,治理结构完善,业务流程顺畅,管理集约高效;队伍素质高,企业文化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软实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建成以电网业务为核心、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大型能源企业集团。

战略途径:转变电网发展方式 转变公司发展方式

(1)转变公司发展方式:指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建立科学的“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建成具有一流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

(2)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

战略保障:党的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 队伍建设

其中:党的建设是“三个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三个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是“三个建设”的重要基础,提高全员素质是“三个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只有不断加强公司党的建设,才保证公司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只有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实现基业长青;只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广大员工的能力素质,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工作思路:抓发展 抓管理 抓队伍 创一流

发展是公司的第一要务,管理是公司发展的永恒主题,人才是公司发展的第一资源,一流是公司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工作思路。

(1)抓发展: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公司发展为目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国家电网。

(2)抓管理:指依法经营企业,严格管理企业,勤俭办企业,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司效率和效益的全面提高。

(3)抓队伍:指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

(4)创一流:指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导向,以同业对标为手段,以内质外形建设为载体,促进公司创新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工作方针:集团化运作 集约化发展 精益化管理 标准化建设

(1)集团化运作

核心是在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公司总部战略决策中心、资源配置中心、管理调控中心和电网调度中心的作用,推进机构扁平化,优化业务流程,科学配置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建设“一个国家电网”。

(2)集约化发展

核心就是推进人力资源、财务和物资等重要资源的集约化管理,不断提升公司发展的效率效益。

(3)精益化管理

核心就是坚持又好又快,好字当先,质量第一,精益求精,严格依法治企,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改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公司发展质量。

(4)标准化建设

核心就是建立健全覆盖规划设计、生产基建、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各业务领域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体系,严格执行标准,促进标准统

一、规范有序、高效运转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统一企业标准

就是要在公司各层级、各业务领域实行统一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做到凡事都有标准可依、有章可循。

管理标准

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管理事项”主要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等与技术标准相关联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技术标准

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导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工作标准

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统一行为规范

就是要全面落实公司员工守则、基本礼仪规范和“三个十条”等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做到遵纪守法、言行一致,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是公司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一)遵纪守法,尊荣弃耻,争做文明员工。

(二)忠诚企业,奉献社会,共塑国网品牌。

(三)爱岗敬业,令行禁止,切实履行职责。

(四)团结协作,勤奋学习,勇于开拓创新。

(五)以人为本,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六)弘扬宗旨,信守承诺,深化优质服务。

(七)勤俭节约,精细管理,提高效率效益。

(八)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建设一流公司。

公司员工应努力做到遵纪守法、尊荣弃耻、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爱岗敬业、令行禁止、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努力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品质优秀、甘于奉献,适应“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

公司员工应自觉加强自身能力素质建设,着力提升持续学习、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诚信务实、以变制变、变革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基本礼仪规范

公司崇尚文明,讲究礼仪,公司员工应自觉学习基本礼仪常识,提高文明素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一言一行,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仪容仪表——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着装服饰——规范得体,便于工作;

言谈举止——自然优雅,充满自信;

接待交往——主动热情,把握分寸;

接打电话——简明扼要,温和有礼;

乘坐车辆——尊长优先,注意礼让。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是公司对客户作出的庄严承诺。公司视信誉为生命,弘扬宗旨,信守承诺,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1.城市地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90%,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96%;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和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经国家电网公司核定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公布承诺指标。

2.提供24小时电力故障报修服务,供电抢修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城区范围45分钟;农村地区90分钟;特殊边远地区2小时。

3.供电设施计划检修停电,提前7天向社会公告。对欠电费客户依法采取停电措施,提前7天送达停电通知书,费用结清后24小时内恢复供电。

4.严格执行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电价和收费政策,及时在供电营业场所和网站公开电价、收费标准和服务程序。

5.供电方案答复期限:居民客户不超过3个工作日,低压电力客户不超过7个工作日,高压单电源客户不超过15个工作日,高压双电源客户不超过30个工作日。

6.装表接电期限:受电工程检验合格并办结相关手续后,居民客户3个工作日内送电,非居民客户5个工作日内送电。

7.受理客户计费电能表校验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检测结果。客户提出抄表数据异常后,7个工作日内核实并答复。

8.当电力供应不足,不能保证连续供电时,严格按照政府批准的有序用电方案实施错避峰、停限电。

9.供电服务热线“95598”24小时受理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服务投诉和电力故障报修。

10.受理客户投诉后,1个工作日内联系客户,7个工作日内答复处理意见。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服务“十个不准”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服务“十个不准”》是公司对员工服务行为规定的底线、不能逾越的“红线”。

1.不准违规停电、无故拖延送电。

2.不准违反政府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客户收费。

3.不准为客户指定设计、施工、供货单位。

4.不准违反业务办理告知要求,造成客户重复往返。

5.不准违反首问负责制,推诿、搪塞、怠慢客户。

6.不准对外泄露客户个人信息及商业秘密。

7.不准工作时间饮酒及酒后上岗。

8.不准营业窗口擅自离岗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9.不准接受客户吃请和收受客户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

10.不准利用岗位与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交易服务“十项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交易服务“十项措施”》是公司坚持开放透明、依法经营,正确处理与合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准则。公司主动接受监管和监督,依法合规经营,不断提高服务发电企业水平。

1.规范《并网调度协议》和《购售电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交易,依法维护电网运行秩序,为并网发电企业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

2.按规定、按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调度交易信息;按规定、按时向发电企业和社会公众披露调度交易信息。

3.规范服务行为,公开服务流程,健全服务机制,进一步推进调度交易优质服务窗口建设。

4.严格执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发电量调控目标,合理安排发电量进度,公平调用发电机组辅助服务。

5.健全完善问询答复制度,对发电企业提出的问询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接到问询之日起6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告知发电企业,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工作日。

6.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意愿,严格遵守政策规则,公开透明组织各类电力交易,按时准确完成电量结算。

7.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小火电关停计划,做好清洁能源优先消纳工作,提高调度交易精益化水平,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

8.健全完善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与用电客户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加强技术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大技术问题,保障电力可靠有序供应。

9.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调度规程,优化新机并网服务流程,为发电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新机并网及转商运服务。

10.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机构工作人员“五不准”规定》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交易机构服务准则》,聘请“三公”调度交易监督员,省级及以上调度交易设立投诉电话,公布投诉电子邮箱。

统一公司品牌

就是要加强公司品牌建设,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构建公司内外基于价值认同的信任关系,将优秀的企业品质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国家电网公司标识

1.标识以球形设计展示国家电网公司美好的发展前景,反映公司树立全球视野,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坚强信心。

2.标识以圆形图案象征公司内外的互动、协调、团结、和谐,表达公司坚持“四个服务”宗旨,与客户、员工、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3.标识以纵横交错的经纬线表现公司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坚持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4.标识以绿色的标准色,反映公司致力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象征公司持续发展、生机勃勃、基业长青。

品牌建设“三个统一”的原则

1.统一品牌战略

是指在统一公司品牌形象的基础上,以塑造国家电网“公司品牌”为重点,统一品牌内涵、统一品牌核心要素,完善品牌整体框架,统一实施品牌发展规划。

2.统一品牌传播

是指加强公司品牌传播的整体组织和实施,突出“公司品牌”整体概念,整合公司力量,促进公司各单位分散传播向公司总部集中策划、分级实施转变,统一公司价值观输出,提升品牌传播效果。

3.统一品牌管理

是指理顺公司品牌管理体制,实现公司总部对品牌策划、传播、维护、运营等全过程监控和管理,整体部署、上下联动,实现品牌建设关键资源、关键环节、关键活动的统一运作和管理。

第三篇:电力企业文化标语

1. 百分百专注,百分百质量 2. 千锤百炼,成就品质

3. 电网恢恢,疏而不漏

4.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

5. 卓越的品质,我们的追求

6. 员工的品质意识,就是领导的品质意识

7. 当遇到质量问题时,他不是把手指向别人,而是自己 8. 挑战自我不足,追求品质突破

9. 今天你为品质工作做了什么!

10. 帮助供应商改善质量管理,成就国际电工优秀品质

11. 明天的品质定位比今天更高! 12. 创造高品质的电工产品

13. 质量管理,每天需要创新

14. 品质意识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15. 我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信誉

16. 把质量目标量化,责任到人

17. 要有品质意识,也要有成本意识

18. 员工要为自己的产品承担品质责任

19. 员工就是自己产品的主人

20. 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

21. 精益求精,电工品质

22. 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品质

23. 努力,专注,追求,卓越

24. 高标准,精致化,零缺陷

25. 优秀的品质是优秀的人做出来的

26. 出现问题,追踪到底

27. 把下一道工序当作你的客户

28. 全面品质,全面品管

29. 产品零缺陷,客户零抱怨

30. 品质包括一切非价格因素

31. 对没有坏的产品进行修理,就是品质的提高

第四篇:企业文化与电力企业的发展

张宇晨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2206)

[摘要]

2006年,国资委颁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标志着以资本运作加快战略转型的行业调整的开始。宏观环境带来的改变同时影响着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为适应环境,加快电力企业的结构调整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而被喻为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也面临着被迫调整的局面。在这轮结构性调整中怎么使得企业文化起到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探讨的关键。挖掘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深层作用,意味着减少企业转型所面临的困难。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意味着能够为层出不穷的新产品以及不断加快的市场速度提供唯一保障。因此应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电力企业建立新型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特色,它起到凝聚团队、提高效率、规范行为、引导思维的作用。在任何一类企业中它都是一种“软财富”的象征。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对内起到规范、塑造作用,对外也起到吸引和扩张的作用。这两种的作用都可以为企业所用。本文的论点是如何塑造企业文化和怎么利用这两种作用力,从而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观 企业改革 软实力

一、 企业文化的特性

文化是人类文明固有的特性。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衡量各种文化之间的区别,可以用一些定性的描述。例如:价值观、行为规范、思考方式、风俗习惯等等。在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文化特性相对稳定。但从空间和时间的范畴来看,当设定的环境参数发生改变时,对应的文化特性也会相对的发生变化。

同理,从小范围来看作为特定生产经营环境下的企业也会具有相对应的文化特点。研究当代企业文化理论能告诉我们,文化作为支撑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软实力”往往具有难以评估和测量的性质。但是掌握和塑造这种“软实力”对于企业发展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美国哈弗大学教授John.Nei提出的一样“只通过吸引和说服别人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能成为企业制度的润滑剂,对企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文化涵盖范围广泛,如果把用和对外企业文化的作用进行分类的话,我们可以得到互相交汇的两个方面:对内的凝聚作用和对外的辐射作用。

他们共同覆盖的部分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使命、企业道德等。企业文化的这两个部分通过极其复杂的连带拉动作用推动着企业的发展。支撑着企业生存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鉴于企业文化没有共同的标准(不同的环境催生不同的文化),本文将从电力行业入手,阐述企业文化如何推动企业的跨越发展。

二、 固有的企业文化和改变的动力

1992年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教授Edgar H. Schein提出企业文化作为组织中“一种基本假设模型——由特定群体文化在处理外部适应与内部聚合的问题过程中发明、发现或发展出来的——由于运作效果好而被认可,并传授给组织新成员以作为理解、思考和感受相关问题的正确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不能够将组织文化作为应对变革的首要资源的话,所谓的组织学习、组织发展、有规划的变革,等等将无从谈起。

但是Schein又提出组织文化作为一种固定的文化模式镶嵌在环境参数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和持久性。因此可知一旦组织内部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要想改变这种组织文化,就必须重新设置环境参数。具体来说就是要求重新改变组织内外部的物理结构。

作为电力行业来说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行业的整个内部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市场开放度越来越高,行业竞争从区域性到全国性甚至扩张到全球性的竞争。大大地提升了企业开拓市场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大了企业在竞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另一方面,党的十五大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推动国有资产合理的流动和重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下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由此越来越多的呼声出现,要求电力行业企业对此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发展趋势。

从长远来看,这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如果想要在这场变革中不被淘汰掉,那么企业必须有所改变。无论是从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组织结构还是经营策略都要有所调整。然而其中的关键和优先环节则是重塑新型的企业文化。只有改变传统企业文化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如此才能事半功倍的推动组织的其他变革。

在推动企业变革的过程中,老旧的企业文化氛围不仅不会推动企业组织变革,反而还抑制和阻止企业变革的推进。最典型的变革例子就是改革初期的海尔集团了。(它并不是一个电力行业企业,但并不妨碍拿来类比)。根据文化的稳定性和惰性特点,陈旧的文化会抵制新的组织结构变化,从而降低组织的运作效率。

在电力行业中多数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长久以来国有企业都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之中既有传统的优秀文化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又有现在看起来不适合市场经济的消极文化因素如:使命感差、依赖性强、过分最求稳定等现象。对于这些企业总的来说呈现出一种保守性的机构文化特点与现今积极开拓性的商业文化特点大相径庭。推动企业文化改变已成为推进企业组织变革的首要任务和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必要基础。

三、重塑企业文化

当前,正值国家部署“十二五”发展计划期间。作用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公用事业,电力“十二五”规划理应成为重点规划行业。未来电力行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市场化程度、生产发展方式、还是服务化水平上都应该有实质性的突破。这些突破就要求企业:1.调整组织结构(2006年,国资委颁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2.抢占战略高点。(这些制高点分别是:产品、人才、资本、技术、服务)3.编制新型企业文化。 而其中,编制企业文化是指在旧有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去劣存优,重新塑造适应新型竞争环境的企业文化。在塑造企业文化的同时应该兼顾企业内外两个环境,秉承由内凝聚企业同时由外扩大企业影响力的设计方针。还要处理好企业、员工、客户、社会四者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重塑企业文化的中心点和支撑环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当企业陷入某种选择困境时,引导企业做出判断的思考方式”。只有搭建了正确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才能同时支撑企业运营的四个方面:员工、管理、社会、客户。核心价值观是构建这四方面和谐相处的关键。它是每个企业高效运营的必要基础。在企业四个方面合理构建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完成它的四个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员工内部的激励机制,对于客户的服务质量以及对于社会的品牌效应。

在明确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则是建立完整的企业文化蓝图——也就是“企业

“企业文化树”是构成企业文化的枝干结构图。它的核心仍然是核心价值观,但它的组成要素则是由其他东西构成:企业责任、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理念、企业标语等。这些则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要建立这些主要内容,则是要进一步考察构成这些内容的更细微的组成元素。例如,构成企业责任的元素有:对员工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对于管理层自身的责任。在分析这些责任时要考察具体的环境。比如电力行业企业对于员工在工资、福利、激励以及成就感方面要重新定位企业责任。认真分析、落实对员工的承诺。同理,对于企业这种负责任的承诺会极大的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客户的满意度、社会的认可度、管理的协调性。大大的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

运用此种方法构建的企业文化,具有明确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具备学习和自我更新的特点。而这种企业文化则是每个企业应该努力追求的文化氛围。应为只有在这种文化氛围的支配下,一个企业才能快速适应现代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在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的市场中高屋建瓴的走出先手,抢占行业的战略高点。

四、企业文化和企业的“软实力”

任何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不外乎:资金、人才、技术、市场、渠道等等。而企业的软实力则是: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硬实力是企业实力的基础,也是企业实力的直观表现。但软实力则不相同了。软实力是很容易被察觉到却又往往易被忽视的一方面。被忽视的关键是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它们的重要性。人们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无所谓,反正它就在那里。”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想法。

想象一下当你用你的价值观去感染、影响别人,让别人认为你的观点是对的,你的建议才

是最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有能力去重塑别人的选择行为。而这种能力对于象今天这种商业社会又是何等的关键。

在服务业中最顶尖的企业,它会告诉消费者或者客户:“这样做才是你需要的,这样做才是对的。”而支撑他们这种能力的正是他们的软实力。企业硬实力以外的影响力都是软实力,其中企业文化又是核心,它是价值的吸引力和文化的感召力。

但对于电力行业来说,软实力的效果不会这么明显。但它同样具有价值的吸引力和文化的感召力。这种吸引力和感召力体现在对于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对于企业外部的辐射力上。企业的价值观会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甚至比企业规章制度更能约束员工的行为。另一点,如果你的企业文化中拥有浓郁的创新氛围,那么就可能极大的激发整个企业的创新潜力。文化感召力对外则是一种辐射作用,这种辐射作用是传递企业的影响力。外部先是接受了企业的影响力,再是接受了企业的理念最后接受企业的标准。

未来国家能源发展要向节能减排、绿色能源方向前进。当前电力企业也应该抓住这个改变的契机,在企业中建立一种开拓、创新型的文化氛围以提升企业创造力在未来节能减排与绿色能源技术方面拥有核心竞争资本。同时迫切需要电力企业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把创造价值、创造效益作为决策依据和促进发展的出发点,这就迫切需要加快培育与电力行业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软实力”,为电力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五、结论:

“十二五”期间企业文化建设将注定成为支撑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企业在设定企业文化的同时也要考虑企业运行的经济环境。根据国家发展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电力行业企业将继续:1.调整结构促进增长2.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3.改变电力企业自身的激励机制4.建立新的法规体制5.继续“上大压小”完成向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转变6.保证安全用电和可持续发展7.改善民生,树立用户至上的观念。

“十二五”期间行业的宏观方向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的改革并不是全面的否定旧的文化体系而是要在传统的文化基础上建立新型的企业文化。这就要统筹好内外两个部分。在操作层面上要把企业文化的基础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要生搬硬套也不要固步自封。在企业文化基础符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再建立企业文化的支柱,最后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文化实体。在有了完善的企业文化实体后再从中归纳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由此而来的核心价值观便能指导企业甚至员工的价值思考方式。

这样建立起的企业文化体系,不仅能够影响企业内部甚至还能辐射出去。总的来说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在降低企业管理费用的同时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霞.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 北方经济. 2006年20期

[2]. 汪晓民. 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J]. 当代经理人. 2006年01期

[3]. 廖政中. 张岩.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与思考[J]. 广东科技. 2009年15期

[4]. 孙政委. 刘升.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06期

[5]. 周晶. 浅析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21期

[6]. 陈晓军. 作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S1期

[7]. 陈红玉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再认识[J]. 经济与管理. 2006年09期

第五篇:电力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电力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电力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可以促使电力职工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及观念的认同和作为企业职工的使命感。在这种文化氛围的作用下,职工从对本职工作的使命感,有机发出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以及对价值的认同和人的主体性的尊重,使企业成为全体职工利益感情的统一体,自然地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职工中“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及“归属感”的树立,潜意识的产生对企业的向心力,这种巨大的心理力量,就不断产生着把每个个体职工凝聚在本企业集体之中的整体效应。

2、加强信息交流。企业职工在统一的文化氛围中逐渐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共同的语言和情感,也就便于交流信息,统一认识。上级了解并信任下级,而下级也理解上级并领会上级的意图,上下关系融洽,左右关系和谐。

3、规范电力企业员工的行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外在约束,即通过企业制度、企业风尚、企业道德以及约定俗成的厂规厂纪等文化熏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2)内在约束,即通过影响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来进行自我约束。

二、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1、强化创建意识的原则。电力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综合反映。当代的企业管理是文化型的管理,通过“文化力”来协调、引导和约束人的行为,以弥补企业制度管理的不足,促进企业技术、经济、精神、物质的深刻变化,达到人和物的同步发展。电力企业的领导应当借助当代企业管理新思想来推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加,同步运转、协调发展的格局,不断增强企业职工的创建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文化环境,以促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2、育人原则。电力企业具有生产的严密性、技术的复杂性、产品的公益性等特点,它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于一体,拥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职工教育,以提高电力职工的技术、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通过培育企业精神的形式,融合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电力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观念,最大限度地激励电力职工敬业爱岗,发挥其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格局。

3、服务原则。电力企业公益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其他行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电力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等实践中,应增强责任感,塑造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用户的行业形象。

4、民主原则。电力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全体职工感情的凝聚和升华,坚持民主原则是建设电力企业文化的客观要求,企业的民主管理可以增进职工以及干群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与宽容,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充满民主、和谐、诚挚的新型人际关系。

三、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结构

1、企业价值观。它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是一种企业人格化的产物。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人的共同信念,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

2、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在独立经营和长期发展过程中,在继承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要求,由企业家积极倡导、全体职工自觉实践而形成的代表企业信念、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信念化了的群体意识,它包括企业的个性精神、团体精神、现代意识和自觉的群体意识,通过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形象的表现出来。

3、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反映企业文化个性的外在表现。电力企业的形象应体现对国家、对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负责精神;体现优良的电力质量、服务质量;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收费合理;作风严谨朴实、内部团结等。

4、企业文化网络。它是指企业中非建制型的信息传播渠道,常常与非正式组织相互联系在一起。从企业岗位责任制来看,每个人都只能在一个岗位上扮演一个角色,但同时,几乎所有的人又都在扮演着另一个或几个角色,如传播小道消息、小集团成员等。它独立于企业正式建制之外,不分地位、工作特点,把企业中的各种人员联系在一起,影响着企业各种决策和协调。

5、企业习俗、礼仪。它是企业有系统、有计划的日常例行事务,其实质是要培植基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行为准则,追求更深层次的价值观,赋予企业

内部浓厚的人情味,使企业与职工之间、企业与公众之间充满友情。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1、要发挥党组织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其对企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是政治领导。这种政治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要通过政治导向作用、关系协调作用、榜样示范作用和政工优势作用来实现。

2、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创新问题。提高电力企业文化的创新含量,除了要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管理创新机制等方面努力外,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运行数百年的管理文化,包括他们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管理原则、管理标准、管理机制等。

3、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与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其核心层及精神层的内容,如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等都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其中间层次及制度层的形成和贯彻,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和促进作用。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其大部分内容直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关,这些内容都可以划入企业文化的范围。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企业精神、建立企业文化的主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形式。

4、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因为人是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企业存在的核心和发展的动力、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要注重在管理上造就一种亲密、友善、信任的组织氛围,有效地避免从政治视角或从经济视角实施企业管理的负效应,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进而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上一篇:住房状况调查报告下一篇:作风整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