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后世界的反应

2022-10-24

第一篇:朝鲜战争后世界的反应

打完麻疹疫苗后的反应 麻疹疫苗不良反应

打完麻疹疫苗后的反应

1.麻疹疫苗的反应比较特殊,是打完后5-12天之内可能有发烧的反应,一般在8天左右;

2.麻疹疫苗的发烧反应比较多,是普遍现象;

3.麻疹疫苗引起的发烧一般不高,38度左右,不超过38.5度不用去医院,多喝水即可;

4.发烧退后,还可能出现红疹子;5.打麻疹疫苗之前至少要吃一个星期的全蛋/蒸蛋,目的是看对蛋清蛋白有没有过敏反应。牛羊肉不能吃,海鲜不能吃,避免哭闹,多喝水,注意休息,24H不能洗澡。

打完麻疹疫苗后的反应

预防接种后要好好照料,多喂些开水,让儿童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暂时不要洗澡,有时小孩会发生“接种反应”。预防接种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一般接种反应,有可能是局部反应,也有可能是全身反应。如: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感和刺疼的感觉,还有个别儿童在接种后5~12天会出现发烧或皮疹,但很快就会消失。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这是由于制品本身所引起的反应,一般来说,由于生物制品引起的接种反应轻微,时间也比较短,也不需要做任何特殊处理 。个别可能会高烧,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另一种是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发生原因跟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一般表现为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接种疫苗后全身感染等 。过敏体质儿童容易发生异常反应,父母应该多加注意,在注射之前和医生说明。如果你的儿童不宜接种,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被狗咬伤而必须接种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疫苗。服用了药建议你去医院问一下医生!

哪些人不能注射麻疹疫苗

专家介绍,像严重疾病患者、急性或慢XG染者、发热者、对鸡蛋有过敏史者、妊娠期妇女、过敏体质者,都不能进行麻疹疫苗的注射。

专家解释说,是不是过敏体质并不能自己判断,例如知道自己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就认为自己是过敏性体质。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检查数据来诊断。

注射麻疹疫苗前后注意问题

1、注射疫苗后两天内避免洗澡,以免感染;

2、注射后,应在接种场所休息半小时;

3、在注射麻疹疫苗前不要空腹;

4、避免剧烈活动,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喝开水。

麻疹疫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一般副作用很轻,个别人在接种6~10天可能出现发热、一过性散在皮疹和卡他症状等,持续不超过2天,一般不影响精神和食欲。当体温超过38.5℃,持续时间超过5天以上,或出现柯氏斑时,即认为是加重反应,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于麻疹是减毒活疫苗,所以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是绝对禁忌的。另外与其他疫苗一样,儿童身体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发热、患有其他传染病或恢复期时都不能接种或必须延缓接种。由于麻疹疫苗是在鸡胚中培养的,对鸡蛋过敏的小儿属麻疹疫苗禁忌症,对其他药物或食物过敏的小儿也要慎重。

预防接种后要好好照料,多喂些开水,让儿童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暂时不要洗澡,有时小孩会发生“接种反应”。预防接种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一般接种反应,有可能是局部反应,也有可能是全身反应。如: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感和刺疼的感觉,还有个别儿童在接种后5~12天会出现发烧或皮疹,但很快就会消失。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这是由于制品本身所引起的反应,一般来说,由于生物制品引起的接种反应轻微,时间也比较短,也不需要做任何特殊处理 。个别可能会高烧,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另一种是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发生原因跟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一般表现为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接种疫苗后全身感染等 。过敏体质儿童容易发生异常反应,父母应该多加注意,在注射之前和医生说明。如果你的儿童不宜接种,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被狗咬伤而必须接种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疫苗。服用了药建议你去医院问一下医生!

第二篇: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选择出兵的原因分 析

[6115] (2009-02-27)

摘 要: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局部性战争之一,中国参与了这场战争。本文是基于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中国选择出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朝鲜战争;中国;美国;苏联;出兵原因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局部性战争之一[1],既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战争,也是美苏两强争霸在朝鲜半岛的体现。中国作为与朝鲜半岛接壤的国家,也卷入到了这场战争。

朝鲜战争开始于1950年6月25日,是朝鲜出动军队全面进攻南韩,实行武力统一朝鲜的战略。[2]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27日杜鲁门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同时宣称台湾法律地位未定。7月和9月,美国先后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组建联合国军,以武力占领和统一朝鲜。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接着迅速向北推进。针对美国蓄意扩大朝鲜战争的阴谋,中国政府一再提出严正警告。9月30日,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宣布:“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中国不会坐视美国打到中朝边界”。10月3日,周恩来总理请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如果美军超过三八线[①],中国一定要管”。[3] 然而,美国决策者对中国政府的警告置若罔闻。南朝鲜军和美军分别于10月1日和7日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附近。随着局势的发展,中国最终选择了出兵朝鲜。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称丹东)、河口(即宽甸县长甸镇河口)、辑安(今称集安)等多处地点秘密渡过鸭绿江,10月25日发动突袭。那么,中国为什么会选择出兵朝鲜呢?

本文将用华尔兹的层次分析法来分析出兵的原因。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②]中认为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问题时,应划分为体系(包括结构和过程)和单元(包括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

从体系层面来说,中国出兵朝鲜具备可能性。

(1)结构上,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③]。

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国际局势紧张。朝鲜半岛存在两极格局(美日韩和苏中朝),从而使它成为两大阵营在亚洲争夺的焦点。

美苏作为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愿意发生正面冲突,使得中国成为苏联在朝鲜战场上的“代言人”: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承受了巨大的破坏和牺牲,急需一段和平时期休养生息,振兴国力。斯大林不愿在二战刚结束不久就和美国发生战争,但又不愿坐视美国在远东扩张势力,因此,他只能“劝说”中国出兵。

(2)过程上,主要体现在各国之间的互动。

对于中苏两国,根据前苏联公布的材料[5],朝鲜领导人自从建国开始就已经开始考虑统一祖国的问题,并且向苏联领导人提出自己的想法。斯大林由于担心美国因此出兵干涉和可能导致苏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同意这么做。中国刚从内战中解脱出来,急需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题,不可能支持在中国东北边境爆发一场对中国安全造成威胁的战争。所以在1950年6月之前对战争毫无准备,也从未与斯大林、金日成讨论过统一朝鲜的问题。

大约在1950年初,斯大林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同意了朝鲜以武力统一祖国的计划,但表明自己不会直接介入这场战争。朝鲜战争爆发后,起初形势向朝鲜“一边倒”,朝鲜领导人也没有需要中国出兵的打算,当麦克阿瑟的军队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发生重大变化,朝不利于朝鲜的方面转变。苏联不愿在战场上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同时朝鲜也仰仗苏联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迫于压力才改变了原定的收复台湾的战略转而入朝抗敌。

对于中美两国,中美敌意互动,使得冲突进一步升级。首先,美国误判中国不会出兵援助朝鲜,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并派兵援助越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使得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看到与美国可能来自朝鲜、越南或台湾方向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6] 。

在中国出兵朝鲜的问题上,苏联、朝鲜起到了一个“推力”作用,美国则是“拉力”。

从单元层面来说,中国出兵朝鲜可能性增大。

(1)国家层次

第一,中国出兵朝鲜,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缘政治的考虑密不可分的。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使得它很容易成为大国争斗的场所,日本把朝鲜看作是从亚洲大陆伸出的一把匕首;俄国则把它看成是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威胁;美国把它作为限制共产主义扩张,实施‘遏制’战略的关键部位[7]。中国和朝鲜的地缘关系用“唇亡齿寒”来形容不为过,朝鲜半岛是中国对抗外来侵略的桥头堡,对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

第二,中国出兵朝鲜,是对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受到威胁的忧虑。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所作所为使中国感到了安全压力。正如人民日报说:“美国帝国主义者围绕中国,他们布下长蛇阵形成封锁;北起南朝鲜。它延伸到日本、琉球群岛、台湾和菲律宾,止于越南”。[8]

麦克阿瑟越过“三八”线后,朝鲜人民军迅速败退,斯大林已决定放弃朝鲜,通知金日成退入中国东北。这样可能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9]东北如果被美占领,这对中国当然十分不利,美国打进东北后,苏联可以根据中苏同盟条约也派兵到东北,无论是东北被美占领还是为苏联控制,中国都无法保证对东北的主权,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战争阻止在国门之外。

因此在中国面临严重威胁,在对美国多次严重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毛泽东等领导人决定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但是如果美国在“三八”线前停止进攻,中国的介入是可以避免的,战争就会在1950年结束。[10]

第三,中国出兵朝鲜,是履行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主义义务以及避免被指责走上铁托式道路。

中苏两党曾达成了一个共识[④],斯大林希望中国成为东亚地区革命事业的“负责人”,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领导人考虑到了自身承担的责任,把抗美援朝看作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义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要不要出兵朝鲜时[11],毛泽东说“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周恩来也指出:“为了保卫和平,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侵略,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国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彭德怀更是慷慨激昂地表示“我们常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要比资本主义阵营强大得多,我们不出兵支援朝鲜,怎么显示得出强大呢?……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也要出兵。”、“对美国来说是最不利的,对亚、非、拉美民族运动,对各国劳动人民解放运动是有利的,中国人民当然要付出很大代价,但是将赢得国际人民和民族运动,那也是值得的。”

斯大林对中国心存忧虑,一直怀疑中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担心中国有可能南斯拉夫化,最终倒向西方。中国入朝作战,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苏联因此增强了对中国的信任。

(2)个人层次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人对出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出兵问题上,中国领导人几乎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使用武力的问题[12]。因为他们都是职业革命者,经历过无数次危机,而且有丰富的战争经验,最终通过暴力取得了政权,并且对自己久经沙场的军队抱有信心,所以会很自然地考虑到使用武力的问题。

毛泽东主要表现出了他的革命的信念和意志,特别是当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碍到中国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时,毛泽东的确被激怒了,他本性中的革命热情和好斗精神再次被激发出来。他在出兵决策时曾说到“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13]

周恩来在整个决策的过程中一直是附和支持毛泽东,主张出兵朝鲜,他说:“如果给以打击,让它(美国)在朝鲜陷人泥坑,敌人就无法再进攻中国,敌人内部的矛盾也会发生。”[14]

据彭德怀当时的秘书王亚志回忆,彭德怀最初也不主张出兵援朝,理由是苏联不出面而让中国打头阵,中国军队同朝鲜南方军队交手有获胜把握,但同美军较量则困难很大。为争取彭德怀的支持,毛泽东在私下同他交换意见,列举了中国军队可以出战的三条理由:一是苏联已同意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二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可能将全部军力集中在亚洲;三是即使中国出兵失利、甚至让美军一时打入东北也没有关系,这样美国就欠了中国一笔债,以后还可以找美国人算账,如果现在不打一下,以后也就没有机会了。彭德怀最终也被毛泽东说服,决定支持毛的主张,同意出兵朝鲜,他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15]

最后,支持出兵朝鲜的意见占了上峰,反对意见不被采纳,使得出兵朝鲜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中国出兵朝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也是深远的。最终把美国拒于国门之外,维护了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中国出兵,进一步消除了苏联的担忧,巩固了中苏同盟关系,重建了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也提高了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和威信。

廖金宝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韩)金东吉.“三国同谋论”分析:朝鲜战争起源的再思考[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3

[2]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和朝鲜战争[M].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P9

[3] 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P25,19

[4] 肯尼斯·华尔兹著、信强译、苏长河校.《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年12月第2次印刷

[5] More Documents from the Russian Archives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 Issue 4, Fall1994. p.60~61

[6] 霍克利.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的回忆[J].中国季刊,1984(4);沃伦·科亨.与中国朋友的谈话:周恩来的助手对40年代和朝鲜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见解[J].外交历史,1987(11).

[7] 秦文甫,郭建良.朝鲜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探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8] 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M].海南出版社,2006.3, P455

[9] 同上,P456

[10] 罗斯玛丽·福特著,沈志华译.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6.

[11] 颜声毅.朝鲜战争:俄罗斯公布秘密档案[J].国际展望,2000.10

[12] 章百家. “杭美援朝”与“援越杭美”:中国如何应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3期.

[13]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104页

[14]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75页

[15] 彭德怀:《彭德怀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7-258页

[16]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三篇:《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本课是鲁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

本课课标要求是: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写出对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交往方式(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的看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着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而对于文明的两种交流方式,着重侧重于对暴力冲突的看法的教学,另一种和平交流方式重点在第七课。

“生命化课堂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本着“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并且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都能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并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以及小组的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加深对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 概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路线。

熟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以及罗马帝国疆域四至。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通过 “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亚历山大东侵路线和罗马帝国的疆域”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习历史的能力,通过比较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扩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联系,一般说来,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的传播 教学难点

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图片资料。

三、教学方法

1.故事导入法。可以利用课本导入框中的故事,点出战争与文化的联系,着重指出战争对文化的客观传播作用。

2.归纳法。对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有利条件,教师可提供一些背景材料,由学生归纳其原因。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教材没有详细介绍,教师以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 4.图片辅助法。在讲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用多媒体显示亚历山大像;对于罗马文化传播,展示大量罗马文化成就等图片,让学生去感悟。

5.动画辅助教学 。将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路线和罗马帝国的疆域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容易记忆。

四、评价方案

1、个体评价

对学生个人的课堂表现进行即时评价,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2、小组评价

学生分小组进行评价,以小组完成任务的质量,参与的积极性,团体的表现作为评价的标准,激发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意识,最后达到合作共赢。小组长记好本组课堂得分,课后课代表汇总。

3、检测性评价

根据学习目标制定课堂检测试题,利用试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刚刚接触世界史,特别是年代久远的世界古代史可以说了解甚少,一些人名、地名都相对陌生,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尽可能通过一些图片、人物故事、视频来加强学生的感观印象,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适当运用历史材料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让他们在史料中认识历史。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就来源于希波战争,结合2012伦敦奥运男子马拉松冠军,简单介绍。 2.让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介绍马拉松长跑的来历。(希波战争中,拥有数万步兵和一万名骑兵的波斯大军在希腊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马拉松有一个三面环山的河谷,雅典军队占据了山坡,波斯军扎营在山坡下的平地上。雅典军队约1万人前往阻击。他们采用两翼埋伏,正面佯攻,最后三面包抄的战术,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雅典的快跑能手菲迪皮茨受命回雅典报捷。尽管菲迪皮茨已在战斗中负伤,但他还是跑回雅典,告诉忐忑不安、等待消息的雅典人“我们得救了”,说罢倒地而死。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和菲迪皮茨,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长跑项目,大致沿着当年菲迪皮茨的路线进行,全程为40.2千米。后来,马拉松赛跑的标准距离确定为42.195千米。)通过学生的讲述,培养学生口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3.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今天,无论东方或西方的人们通过这项赛事,把战争的碰撞与冲突变成和平的体育竞争,既加强了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也增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渗透。

本课主要介绍了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侵和罗马帝国的扩张。这些战争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历史事实?它们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从教材中探求答案吧。

一、希波战争

指导学生阅读第一目希波战争的相关,对照导学案作读书标记并记忆, 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 演示课件,让学生通过识图,直观地了解历史:波斯发源于何处?波斯帝国的疆界有多大?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来了解历史的能力。

2.材料:大流士一世派遣使者到希腊各国索取“土和水”是什么意思?结果怎样?(意思就是要求对方屈服。)

3.波斯为什么最终战败?(劳师远征,遭到顽强抵抗等) 师强调:希波战争是历史上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碰撞。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指导学生阅读第二目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相关知识,对照导学案作读书标记并记忆,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一)教师先出示亚历山大大帝的图片和他的名言,以图片和名言来介绍亚历山大大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山不走到我这里来,我就到它那里去”

“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把财富分给别人,把希望留给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使学生从主观上认识亚历山大大帝其人——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有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胸怀大志,豪爽,怀有统治全世界的野心。从而为下面的知识作好铺垫。

(二)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路线。

让学生指图讲述,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多媒体中出示相关的图片(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港口及亚历山大灯塔等)师可补充指出:作战中,亚历山大大帝正确选择战略方向,合理运用马其顿方阵战术,给我们留下了亚历山大灯塔、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等与其名字一致的历史遗址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亚历山大大帝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和英雄的人格魅力。通过如此的讲解和学习,学生对亚历山大东征的史实一目了然。

教师提问:亚历山大东征的地区都曾出现过哪些文明?学生回答 :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等。教师: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将不同的文明带回了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的 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问题的设置,一是使学生温习前面学过的知识,二是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另一个作用,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为下面讨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影响作了铺垫。

(三)出示相关资料并结合亚历山大的名言,引导学生还原亚历山大东征的有利条件。 出示材料:

材料一:波斯帝国虽国土辽阔,军队庞大,威名犹在,但其势已衰,内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三世是个意志薄弱、缺智乏谋的平庸昏君。

材料二:亚历山大的远征是为了迎合希腊和马其顿奴隶主的意图:把劲敌从地中海和小亚细亚地区排挤出去并通过征服新的殖民地来缓和希腊各城邦国家之间的矛盾。“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建立从希腊到印度的帝国之梦。

提出问题: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材料和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很容易的得出结论:波斯帝国的外强中干为东征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亚历山大大帝自身的野心、雄心壮志和对财富、土地的渴望成为他东征的主观原因。从而使学生理解“有怎样的思想就有怎样的行动”的真正含义。

(四)以史料为据,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影响 展示材料:

材料一:“亚历山大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

——《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都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有1万对之多。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新娘新郎许多礼物,以示鼓励。他下令让3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的兵法。

材料三: “亚历山大以后,希腊文化依然在亚洲得到不断传播。历史学家称此现象为希腊化文化,将从亚历山大起到埃及被罗马征服为止这一段时间(前323—前3年),称之为希腊化时代”。

——《历史教学参考用书》

提出问题: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从材料

二、三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有怎样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如下结论: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灾难,是一次掠夺性的战争。东征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给当地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古代东方文明。

从材料

二、三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从客观上也促进了西方与亚非之间的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希腊文化优秀的成果也因此逐步传遍当时世界各个文明。亚非文明也被顺理成章的带回欧洲,形成了多种文明的交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此后,亚历山大就以巴比伦为都城,在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和巴尔干半岛的领域内,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设计意图:本目主要通过学生对史料的探讨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辩证分析历史、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温故知新:罗马帝国的建造者是谁?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是? 新授:学生对照导学案,自主学习本目的内容,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对照多媒体展示的《2世纪罗马的疆域》图,指出2世纪时罗马帝国的疆域四至。让学生直观的了解2世纪时罗马帝国最大规模时的疆域四至──北达不列颠及莱茵河与多瑙河流域,东至幼发拉底河,南括埃及、苏丹北部及整个北非的地中海沿岸,西濒大西洋,它的疆域大大超过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由于战争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罗马帝国最初约二百年间,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这是罗马帝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罗马帝国的繁荣情况,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多媒体出示的罗马辉煌的建筑艺术、雕刻、手工制品、法律等内容来了解罗马帝国的繁荣。

出示两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反映了罗马人怎样的心态?学生对这两句谚语的理解可以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当肯定。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能形成以下认识:“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反映出当时人们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的心态;“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出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的辽阔和盛世的辉煌,等等。

那么,怎样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带来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看两段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思考,并形成以下认识:战争充满着暴力,同时客观上又传播着文化,这就是战争影响的两个基本方面。正如教材在导入框里所概括的那样:“在古代世界,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与碰撞。这个过程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文明也随之传播,那么罗马和古代中国有往来吗?

多媒体出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在中国古代史学过的“丝绸之路”、两汉与大秦的往来有关知识,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

四、谈古论今

播放一组现代战争的图片,包括科威特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设问:今天的战争带给人类的更多是什么?作为中学生的你们怎么看待当今的战争?

设计思路:通过观察图片,体会现代战争的残酷,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意识.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理解了战争带来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暴力冲突是文明交往的一种形式,但不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流。我们应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依据课程标准,精心编写了导学案,由于学习历史离不开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等,再加上初三学生刚刚接触世界古代史,为此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本课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导入环节联系现在的马拉松比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在讲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老师呈现的亚历山大的名言以及史料,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亚历山大这个人物的理解,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拓展提升环节,使学史明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史为今用。多种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都能获得成功感。动态的地图,“穿越”的情境,避免了平铺直述,历史氛围的“渲染”很到位。各个部分的衔接也非常自然,以气呵成。这些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原则,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来学习,起到了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在从史料中来看当时亚历山大东征的有利条件和主观动机有哪些?还有通过亚历山大的名言来看亚历山大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们掌握的非常好,比我预先想的还要好。由于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所以课堂效果也非常好,课堂检测百分之九十八的同学能够达标。

不足之处:在合作探究环节,有些同学参与的热情太高了,极少数学生的思维发散的太大,我没有及时的把他们往回收,在这个环节用时稍显多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有效的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巩固和运用。但在课堂上质疑的学生较少,以后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八、共同诊断:

通过对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的观察,发现导入环节联系现在的马拉松比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在讲述希波战争时,老师呈现的亚历山大的名言以及史料,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亚历山大这个人物的理解,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拓展提升环节,使学史明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史为今用。多种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都能获得成功感。动态的地图,“穿越”的情境,避免了平铺直述,历史氛围的“渲染”很到位。各个部分的衔接也非常自然,以气呵成。这些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提高。

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来看,各个环节的比例恰当,铺垫型占20%,思考性占58%,提醒性的占10%,过易的占6%,较难的占6%。从课堂效果的有效性来看,98%的同学能够达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有效的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巩固和运用。但在课堂上质疑的学生太少,以后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的资源没有挖掘到位。

第四篇:第八届世界杯的朝鲜队

第八届世界杯的朝鲜队“红色的蚊子”,这是米德尔斯堡人送给朝鲜球员的绰号,因为他们身着红衣而且身材瘦小。朝鲜队的三场小组赛均在这里举行,在0比3负苏联、1比1平智利后,他们遇到了意大利队。赛前博彩公司给朝鲜开出了1赔1000的获胜赔率,认为他们不可能获胜,但比赛第34分钟意大利队长受伤下场被迫10人迎战,朝鲜的朴斗一打进致胜1球,1比0淘汰对手晋级,世界杯历史上又一个超级冷门诞生了!由于赛前认为自己不会晋级,朝鲜队提前退掉了旅店房间,获胜后的当晚,他们不得不一边庆祝,一边在米德尔斯堡大街上寻找还有空余床位的旅店!相比之下,意大利则跌入了地狱,他们回国时,在机场受到了球迷投掷西红柿和鸡蛋的“招待”。

1/4决赛同葡萄牙的较量中,朝鲜队又制造了短暂的惊奇,前25分钟他们3比0领先,但在尤西比奥的反击下,最终以3比5落败。有人说朝鲜人在击败意大利后欢庆过度,将米德尔斯堡的一家酒吧喝的干干净净,这导致了他们在下半时体力不支。

第五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等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讲述战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综合、深入分析问题及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各国共同协作、相互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了取得重大胜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和平发展的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难点: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认识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

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等。特别是英法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这是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而战争的发展终于使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形成的基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共同对敌,才有可能打败法西斯。这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让学生看书后回答)

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主要内容: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呢?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从此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紧密团结,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形成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形成了正义和平力量对邪恶战争势力的大包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援助。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那么它的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

4、雅尔塔会议(引导学生看书后回答)

(1)时间:1945年2月

(2)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3)参加者: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三国首脑

(4)内容: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师问:那么除此以外,美苏之间还有什么协议呢?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上一篇:初一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下一篇:创先争优个人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