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的反应

2024-05-02

挫折的反应(精选9篇)

篇1:挫折的反应

论压力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反应对策

压力、挫折、心理健康,这些都是心理方面存在的现实的真切的话题。要分析、了解和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首先需要分清什么是压力,什么是心理健康。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它包含三个要素:①躯体无疾病;②心理无疾病;③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指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即一个人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有健全的个性,能适应客观环境,使个人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有着和谐完美的关系。

压力:英文Stress,应激、紧张、紧迫、重压的意思。17世纪表示困难和痛苦。19世纪表示努力和压力。20世纪表示紧张和对外力的抵抗,也有人将其定义为“压力是对精神和肉体承受力的一种要求”。

压力的危害: 感觉到压力不止是一个精神状态。它可能也会损害你的身体.心理压力过大会引发免疫力下降等很多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长期的心理压力,还是短期心理压力,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活力。心理压力大还会有以下负面效应:首先,让人产生不快乐、抑郁、焦虑、痛苦、不满、悲观以及闷闷不乐的感觉,觉得生活毫无情趣,自制力下降,突然发怒、流泪或是大笑,独立工作能力下降,平时好动的人变得懒惰,平时好静的人变得情绪激动,原本随和的性格突然暴躁易怒,对感官刺激无法容忍和回避,对音乐、电光、家庭成员或部下的交谈声等突然无法容忍。其次,压力大容易使人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增多,影响工作绩效,使人变得健忘、倦怠、效率降低。再者,心理压力过大的人会变得冷漠而轻率,他们仍然能够处理小问题和日常活动,但不能面对他们担忧的重大问题,无法做出正常决策,进而易做出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

压力的好处:压力的好处是可以克制自己,不会令自己过於放松,无论什么时候,有少许压力是好的。因为适当的压力是帮助自己去完成每一件事情的动力,如果没压力的话,个人就会放松...就会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造成一的影响......但是太大的压力又可能会引致精神紧张...使得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太苛刻..所以...压力有好处坏处,适当运用压力是好的。

处理压力挫折的方法:

所谓压力处理,是指当压力对我们可能造成伤害时,用一些方法与技巧去应对,以减低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为了有效地处理压力,应该了解面对压力时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和具体方法。

(一)面对压力时解决问题的过程 个体从面临压力到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冲击阶段,发生在压力来临之时。如果刺激过强过大,会使人感到眩晕、发懵、麻木、呆板、不知所措,常会出现“类休克状态”。比如,突然听到亲人过世,大多数人发愣、惊慌,甚至歇斯底里,只有少数人能保持镇定和冷静。

第二阶段为安定阶段。此时,当事人在经历了震惊、冲击之后,努力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设法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知功能,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或争取亲友的帮助。

第三阶段为解决阶段。当事人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产生压力的剌激,冷静地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或逃避和远离产生压力的情境事件,或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直接面对压力去解决问题。

(二)应对压力的策略

一般而言,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类:处理困扰与减轻不适感。

处理困扰指直接改变压力来源。其方法为:攻击(破坏)、逃避(使自己置身于威胁之外)、寻找其它途径(商讨、交涉、妥协)、预防未来压力(增加个人搞压力)。

减轻不适感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调节自己。其方法为:以身体为主的活动(使用药物、放松等)、以认知为主的活动(分散注意力等)、歪曲现实的潜意识活动。

(三)应对压力的具体方法

无论是直接面对压力来源还是调节自我,都有许多方法可以采用。但这些方法有的效果是暂时的,有的效果是长远的;有的方法有助于成长,也有的方法会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1、不良的应对方法

依赖药物。服用一些镇静剂可以起到暂时减轻压力的作用,但不能解决产生压力的根源。

长期服用容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失去个人尊严,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酗酒抽烟。酒精是神经系统的剌激物,同时也是一种镇静剂。烟草是一种兴奋剂,也有一定镇静作用。抽烟喝闷酒虽然能够暂时起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紧张状态,但经常使用容易导致酒精中毒,香烟带来的副作用更是危害无穷。其他不良的应对方法还有沉溺于幻想、攻击自己或他人等。

2、正确的应对方法

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并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压力。常用的方法如下: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篇2:挫折的反应

作者/ 胡沛文

正视挫折,你将不再感到恐惧不安,以积极的态度应对,采取正确的措施,你将最终战胜挫折,成就自我。如今遍布全球的“苹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谁又知道乔布斯在创业早期经历了多少挫折。他刚刚创立不久且略有起色的公司被收购,他被解雇且身患绝症。在此期间,如果他因为某一个挫折选择了放弃,那么就不会有如今世界闻名的“苹果”。正是因为每当挫折来临,乔布斯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才最终成就了自我。

张海迪曾说过:“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第一百○一次地站起来,只有拥有这样顽强不屈的精神,永不言败,正视挫折,才能浇灌出成功之花。”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夫有一头年老的驴子。一天,驴子不小心跌进了一口枯井里。农夫听到驴子的哀鸣,目睹它的困境,想了很久之后,断定救不了它,但又不忍心看着它痛苦而死。于是,农夫决定往坑里填土,把老驴闷死,以便使它早些脱离苦海。

当农夫开始往坑里填土时,驴子被吓疯了,但几乎同时,老驴又镇静了下来,每次土打到背上,就用力抖掉,然后再踏着土块,往上走一步。老驴不停地抖一下爬上来一步。不管土块打在背上有多疼痛,那只老驴就是不让自己放弃。不知过了多久,那头精疲力竭的驴子,终于安全回到地上。原来会埋藏它的泥土,最终却拯救了它!

困驴把埋葬自己的泥土,当做拯救自己的踏板,一步一步地走出死亡之井,这不得不令我们佩服。当我们面对挫折或困难时,为何不想想困驴的镇静和执著,把看似可能毁灭自己的困难,变成走向胜利的阶梯,一步一步走向光明和美好的未来呢?

相反,如果老驴只是一味地逃避挫折,自怨自艾,那么,它只能独守枯井,坐以待毙。

篇3:挫折的反应

一、独立学院学生所遇到的主要挫折表现

(一) 学习方面的挫折。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也是大学生的主要挫折源。大学生入学以后, 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脱离高中时期的学习方式, 对大学阶段每学期课程门数较多、学生课下自学、期末集中考试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受独立学院学生整体知识掌握能力较差,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氛围较差等影响, 一些学生开始“随大流”, 感到学习无前途, 缺乏动力, 产生挫折感。随着独立学院学生考试不及格现象的增多, 作弊被处分, 以及一些学校对计算机及外语等级考试的要求, 使学生更多了一份担心, 尤其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如考的不理想会产生较大的挫折感。不同程度的学习紧张、学业受挫、考试焦虑的心理体验, 造成了学习上的挫折感。

(二) 理想与现实的心理挫折。

在学生看来, 考大学尤其是考入理想中的大学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大学有着令人神往的魅力, 是通向人生成功之路。然而, 由于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识问题, 一部分考生及家长对独立学院存有偏见, 认为考入独立学院 (本科三批录取) 并不理想, 甚至把考入本三的分数看成是高考的失败, 是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再加上独立学院正处于发展时期, 师资力量、教学及基础设施、学习氛围等有不尽人意之处, 当他们带着美好憧憬走进大学时, 这一切都与自己的理想目标相差太远, 使他们陷入心理挫折的困扰之中, 失落、责备、抱怨心理随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 加上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 会导致头晕头痛, 疲乏嗜睡, 心绪烦躁等心理挫折。

(三) 人际关系及情感方面的挫折。

当大学生们离开了中学的伙伴、父母的保护, 便渴望在新的生活圈中寻找知音佳友。一些同学在人际关系交流上变的不知所措, 把自己封闭起来, 变得越来越压抑。有的因找不到知心朋友而焦急, 有的为不被理解而烦恼。独立学院的学费相对较高, 学生中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占大多数, “金钱外交”在校园内流行, 请客吃饭, 称兄道弟, 生日聚会, 交异性朋友, 一些同学大搞校园社交。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的好坏, 使一些同学在社交上形成强烈的反差, 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出现自卑感, 在众人面前自愧不如, 有的更不敢向异性同学倾诉爱情, 出现人际关系和情感不适, 造成心理挫折。另外, 对爱情的理解比较片面, 未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学习的关系, 当出现感情危机时, 容易遭受挫折。

(四) 就业方面的挫折。

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使各类层次的高校学生都不同程度的面临就业压力, 尤其是独立学院更加明显。目前独立学院的毕业证由独立学院单独颁发, 社会上对独立学院的本科文凭含金量存在偏见之处, 用人单位从研究生及母体学校选择, 其次再考虑独立学院的学生, 很难做到“国民待遇”。另外,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体系尚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就业指导老师的配备、经验、对外联系能力、宣传力度、经费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学生自己找工作的偏多, 难免一些学生碰壁, 对就业的强烈渴望和对未来就业竞争的担忧与无能为力使他们处于焦虑之中。

二、从独立学院学生的整体特征分析学生抗挫折的缺失原因

(一) 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抗挫折能力较差。

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为本科三批录取, 因较高的学费, 所以在校学生家庭经济基础较好, 高消费现状严重, 但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独立学院的学生从家庭状况看, 城镇家庭中, 父母上班族居多, 农村家庭中, 大部分为家中有企业的或做生意的或家中农业收入较稳定的。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生活无忧无虑, 存在着高消费现象, 虚荣心的驱使他们形成攀比心理。同时, 这些学生又有一般青年人的显著特点, 易冲动, 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较多, 有的学生在家里是“说一不二”, 导致独立学院一部分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性强。在家庭中父母的过分呵护, 生活上的过分享受, 使他们抗挫折能力下降。

(二) 学习成绩一般, 基础不扎实, 导致了学习挫折。

纵观全国普通高校的录取情况可以看到, 独立学院被确定在本科三批的批次上。录取控制线大部分低于母体学校的专科录取分数线,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偏科现象严重。从而注定了学生群体的文化功底相对较差, 而且在文化素质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极端差异。基于“资源共享”的背景下, 许多独立学院“沿用”了母体学校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有的甚至是全盘照抄。独立学院的教师中一部分从母体学校选派, 同样的课程, 对同一教师, 即要面对母体学校本科学生、又要面对本三及专科的学生, 要求“因材施教”, 显得有点困难。所以, 一些教师不顾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接受能力, 与母体学校本科学生使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学进度、同一张考卷, 未能因材施教, 所以, 导致出现大面积不及格学生, 也诱导了部分同学的作弊行为, 导致了学习上的挫折。受独立学院学生整体基础不扎实及学习氛围不浓等影响,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导致抗学习挫折能力下降。

(三) 特征鲜明, 理想远大, 生活定位高。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为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 社会阅历相对较广, 个性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文娱、体育、电脑、英语等方面有较为突出的特长, 并在性格、气质、情绪、兴趣、意志等个性特征都表现出更广泛的多样性。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好的生活条件下, 人生定位选择较高。对生活的期望值较高, 不甘于人下, 希望成为不平凡的人, 求新、求异意识比较强。一旦出现挫折, 与理想中的愿望出现巨大反差, 缺乏适应挫折及抗挫折能力。

(四) 学生心理问题突出, 多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中学教育中, 教师偏重“先进学生”和“问题学生”的训导转化。而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往往是处于中间状态而长期缺少被重视的群体,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心理问题, 进入大学独立面对学习、生活、情感、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各种问题, 心理困扰增多, 许多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进入大学的角色转化和适应程度较慢、自我调节能力差、家庭教育等原因, 更加剧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 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 不能自拔, 长时间不能解脱, 导致抗挫折能力下降。

三、独立学院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 挫折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目前, “挫折教育”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十分薄弱。其一, 一些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优越舒适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而且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 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孩子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 从小没有受到过挫折, 即使遇到了挫折, 也是父母来承担。所以,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缺乏挫折教育。其二, 一些学校的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由于一些学校及家长只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 成绩成了他们的惟一追求, 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 挫折教育很难实质性进入中学教育教学范围。考入大学后, 家长关心最多的是就业、考研问题。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 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挫折教育本来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普遍的情形是挫折教育在中学、大学校园中被忽略了, 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既然一些中学的挫折教育没有做到位, 高校德育理应补上挫折教育这一课。

(二) 进行挫折教育是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之一。

德育首位是独立学院办学的价值指针, 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学校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贯彻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广大学生服务的理念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挫折教育从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愿望出发, 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与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切入点, 通过鲜活生动的教育内容与形式, 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及设置身临其境的教育情景进行适度教育, 教会学生如何从容应对挫折, 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索、破解、战胜挫折的过程中, 培养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现代人格与品质, 提高大学生认识水平、增强大学生个人承受力, 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能力, 培养大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使大学生正确把握在人生舞台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三) 开展挫折教育将在社会、家长与学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促进校园和谐。

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不仅是学校的教育, 还需要社会, 尤其是家长的有利配合。学校通过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什么是挫折;自己过去遭遇过什么挫折, 现在面临哪些挫折, 将来会有什么挫折。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克服挫折, 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老师学会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克服挫折, 及时识别出学生中潜在危险目标, 并消除潜在危险。学校的教育活动应适时地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尤其是对遭遇挫折较大及因遭遇挫折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予以关注, 要有关心、耐心和信心,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及家庭的温暖, 感受到集体的关怀, 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感, 增强了学习气氛, 促进了校风及学风建设, 为构建和谐校园做贡献。

摘要:独立学院是在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 学生群体具有其特殊性。独立学院的学生主要面临学习、理想与现实、人际关系与情感、就业等方面的挫折, 由于受整体素质、学生特征、个人心理问题等因素影响, 独立学院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因此, 分析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缺矢, 指出在独立学院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完善学校素质教育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挫折教育,抗挫折缺矢

参考文献

[1].尹秀云.当代大学生挫折成因分析与抗挫折教育[J].文教资料, 2007, 23

[2].王维正, 赵显杰.论营销学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的方法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4

篇4:挫折的反应

一、对学生挫折心理的分析

1.缺乏独立性带来的挫折。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独生子女身上,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没有处理事情的经验,一旦遭受挫折就会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缺乏安全感,整日惴惴不安,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有的学生还可能出现过激行为,以掩盖内心的不安和焦躁,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2.家庭问题带来的挫折。目前,随着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父爱或母爱的缺失致使有些孩子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他们渴望关爱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心理压力过大,特别是生活在继父或继母身边的孩子,他们心理上所要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父母的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情大变,一些孩子变得自闭、孤独、冷漠,不喜欢与人交流,缺乏生活的热情和信心。这种来自家庭的挫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沉重的打击。

3.人际交往带来的挫折。人际关系人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都有很大影响,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则极易导致人的情绪低落,内心产生自卑感。现在的很多独生子女缺乏与人共处的能力,自私容易在这类孩子内心生根发芽,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也不愿意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因此一旦发生违背自己心意的事内心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发脾气、摔东西成了他们发泄的方式,在父母面前这样做可能被容忍,但对于外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4.学习压力带来的挫折。而今,学习方式的变革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冲击,多数学生反映“减负不减压”,学校的作业少了,家里的作业多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中考和高考更像是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两座无形的大山。“为了自己的明天,好好学习”,家长如是说;“为了建设祖国,加油”,老师这样讲。学习成绩成了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首要方面,学生在如此繁重的压力下学习、学习、再学习,成绩提高了,皆大欢喜,成绩下降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就会轮番响彻耳边。学生所能感受到的不是学习带来的乐趣,而是沉重的学习压力。这样的教育方式带给学生的挫折感是强烈而真实的。

二、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挫折,挫折对人的影响并不取决于挫折本身,而取决于遭受挫折的人对挫折的评价和态度。当代学生所遭受的挫折在过程和数量上不一定比其他人多,但是对于挫折的心理感受却很多,对自身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更大。而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和承受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经过不断磨练形成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呢?

1.正确认识挫折

一些学生因挫折而陷入困扰,难以自拔,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们认知的偏差。如果能够正确认识挫折,就能避免自身沉沦于困境。教师应教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总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耿耿于怀,要调整好心态,从失败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在挫折中成长进步。

2.培养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推动一个人积极主动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也不可能克服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学生应重视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要从小处入手,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时时处处注意这种优良品质的养成。

3.培养积极的情绪

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经常会产生沮丧、悲伤、愤怒等情绪,如果屡次遭受挫折,有些人就会陷入消极的情绪中,表现为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情绪急躁,如果不及时调整,容易引起一系列心理疾病。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不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坦然面对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心情就会变得豁然开朗起来,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4.参与班会活动

人是群体动物,在群体中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在班级生活中,学生可以学习他人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还可以在各种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5.参加心理咨询活动

当前,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几乎可以说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同、对自身的影响不同而已。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挫折而感到茫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心理咨询活动,努力克服偏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并医治心理疾病。

总之,很多在成长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加强教育引导,使他们都能够坦然面对挫折,让每个挫折都发挥它的积极意义。

篇5:读《挫折的礼物》有感:感谢挫折

——读《挫折的礼物》有感

《挫折的礼物》这篇课文我看了无数遍,因为这是我在《同步阅读》里最喜欢的故事之一。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有一个博学的人,他问上帝自己为什么没有成名。上帝告诉了他。那人接着按上帝说的去做。但他并没有成名。于是他又一次去问上帝。上帝再次告诉了他答案。可他依然没有成名。他再次去问上帝,这次上帝微微一笑地对他说:“你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入场券——挫折,现在你得到了他,成功便成为挫折给你的礼物”。

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短时间的挫折,比短时间的成功更有价值。”挫折是一种能让你离成功近一步的财富。它能让你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并在下一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会。有一次,我在练习舞蹈时,老师突然让我们做一个难度极大的动作——在空中旋转两个360度后平稳落地。我先尝试着做这个动作,可是由于没有控制好速度和力度,我转了好多圈,转得我晕头转向。我跌跌撞撞地本想往放水壶的地方去喝口水,而我却朝门的方向走去。这时我的朋友李卓妍突然大喊一声:“小心!”可她喊的太晚了,我已经“咚”的一声撞到墙上了。

后来,经过了无数次的摔跤、跌倒,才好不容易取得了一次成功。老师马上就要检查大家练习的情况了。

在检查时,我前面的“跳”、“转”等动作做得还不错,可是最后落地时,由于脚没站稳,“啪”的一声又摔倒在地。“再练习”,老师斩钉截铁地说。听到这话,我立刻变成了一滩泥。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上帝的话。我立刻从“一滩泥”变成了“一个鼓鼓的皮球”。我认真思考自己失误的原因,改进错误的动作,然后再完整地做给老师看,我成功了。老师微笑地说:“非常好!合格!”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心里的小花绽放了!看!这就是挫折给我的礼物!

成功的入场券是挫折,有时你可能对这张入场券表示不满,但挫折送给你的礼物毕竟是成功啊!

篇6:挫折的作文500字:感悟挫折

那是一次很残酷的比赛,还要分很多复赛,而我在刚开始时并没有想参加这次的比赛因此我没有报名,老师找到我问我为什么没有报名,我很不以为然的回答道:“我不想参加。”老师无奈的看了看我说:“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你也有能了参加这次比赛。”我低着头不语。老师见我不说话便说:“你子己好好想一想吧”便走了。

回到家里,我躺在床上想了好久,想到我刚刚开始学琴的时候,往事像电影胶片一样浮现在我脑海中……在去年的比赛上,我坐在台下看着我最好的朋友走上台去领奖,她和我是在同一个年龄开始学琴的。在前年的钢琴大赛上,我看见了我的同学得奖后开心的笑脸,我看到了他们获得名次后快乐的表情……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了有一种酸酸得感觉,我好想去体验一下他们的心情。于是我决定了……

第二天,我匆匆忙忙的去找到老师,自信的告诉她我决定去参加比赛了。我看到老师的眼睛里充满里信任。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比赛的时间就快到了。我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等待这比赛。到了比赛当天,我看了看我周围的人,每个人都好像信心十足的样子,但是我并不害怕因为无论结果是怎样的我都可以接受我走到舞台上,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这首曲子。当我回到台下时,我看到了老师赞叹的表情,我也看到了我的好朋友小a快乐的表情,她过来拍了拍我说:“好样的哥们。”我知道我获得了成功!

这次成功改变了我曾经错误的观念,我知道我们要有向前努力动力,我相信只要拥有向前努力的希望,就会获得胜利的机会。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会成功。

正视挫折

在古代,“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句话是说,冯唐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却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好不容易到了汉武帝选贤求良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机会,却因为已经九十多岁了。而无发再做官了。同样,理光也是汉武帝时候的一名武将,曾经无数次抗击匈奴,军功很大,但却一直没有做官,他们面对挫折都是勇敢的面对。

在现在,痛失十位亲人,却仍然站在抗灾一线的女英雄——蒋敏。

江民是一位成都市的女警官,在地震期间,她的十位亲人都遇难了,但是她却一直站在抗灾的第一线,多么伟大的一位女强人啊!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的面对。

有以上事实可以看出,无论是男女,无论古今中外,都会勇敢的面对挫折!

古人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当今的我看来,的却是这样,从古至今,多少的伟大的人物都是这样从逆境中出来的,下面我要举几个例子来证明它。

出生在北京的吴士宏,曾经是北京市椿树医院的护士,但是一场大病使她病倒在了病床上,并且一病就是四年,但是她并没有为病魔所打垮,她又加倍努力,终于成为微软(中国)公司的总经理,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打工皇后”。

还由叱咤于乒乓球体坛的邓亚萍,但谁又知道,在她小的时候,却曾经因为个子矮,而被体校拒之门外,但她在其父亲孜孜不倦的教导下,她终于实现了自己幼时的梦想——拿到世乒赛的金牌,终于,她成功了。她凭借自己一份执着与毅力征服了乒乓球坛。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过不如意的时候,而面对这些坎坷、迷茫或者不幸,我们心中却应该拥有一句话,那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勇于战胜挫折

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敢于面对挫折,直面人生的。冼星海说: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苦雨,雪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的确,成功的基础是敢于面对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收获就是成功。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国破家亡,她的人生一路坎坷,颠沛流离。但她敢于面对惨痛的人生,坚持创作,不仅在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还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逆境时人生的一些片段,可能出现在任何时候。如果李清照不能面对那些逆境,被挫折绊倒了就一蹶不振,放弃创作,那么她在文学上有这么高的造诣吗?她的人生告诉我们:要有所成就,就要敢于面对挫折的。

时光匆匆不留痕迹,但前人勇敢面对挫折的精神一代传一代。我们不说童第周夫妇如何在物质生活匮乏中坚持科研工作。也不说华罗庚如何在逆境中攻读数学。更不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如何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说火箭专家王任之,她9岁成为孤女,忍受着嫂嫂的指桑骂槐,承担着每天上山砍柴,割草的重压……她顽强的成长着,她一边读书一边参加抗日斗争,入了党,到苏联留学……终于成为了出类拔萃的女科学家。试想,没有王任之的勇敢面对逆境,中国怎么有这样优秀的女科学家?

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的人却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生活的不如愿而轻生。某重点大学学生因受到喜欢的女生拒绝,学习退步,在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大雪灾,冻坏了一片又一片的砂糖桔,一些果农因无法面对惨重的损失而喝农药自杀。如果他们能勇敢面对这些不如意的事情,重新振作,还是会取得成功的。不能面对人生的挫折时可悲的,由此可见,能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多么重要!

篇7:挫折的反应

当你面对挫折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或许你想到的,只是老天对你的不公,你又何曾想到,其实在人生当中,受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遇到挫折,我们就应该乐观面对。

曾经有一位友人,当她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她依然坚强乐观,她就是着名作家海伦?凯勒,,在她的人生当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失明就是其中一个,但在她看来失明不算什么,也并不可怕,就算失明了,但凭着她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也写出了震惊世界的着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其实挫折也是如此,只要乐观和坚强地面队,并努力去拼搏和奋斗,那么你的人生将会如同彩虹般地精彩,绚烂。

我也经历过一番挫折,它曾经对我打击十分大。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期末考试成绩差的我,望着阴沉沉的天空,不禁思潮起伏,对天长叹了一声,“唉—”。这次考试成绩使我灰心丧气,对考试彻底失去了信心。

回到家中,妈妈看到满面泪水的我,便慈祥地问,我怎么了。我并没有回答,只是将试卷递给了妈妈看,妈妈看了看试卷,语重心长地教导我,对我说,让我不要太难过,考试差了,一定要找出原因,汲取教训,下次才能考好。我顿时有些迷茫。

笑看挫折

在我受到很多挫折的时候,我会痛哭,但哭完后,声音的沙哑、眼睛的红肿、苍白的脸庞、心情的烦躁无一不告诉我,哭是没有任何益处的。那时我的母亲告诉我:“笑比哭更有效,遇到心烦的事就笑一笑。”我很爱我的母亲,因为她的这句话使我坚强了。我便喜欢放声大笑了。

我的同学说我像个疯子,每天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尽管考试差、受到诽谤。我的同学说我就是个疯子,无论受到什么都以笑面对,却不会嚎啕大哭。因为她们认为哭更能释放压力。

我不是不会哭,而是我选择不去哭。世上有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去选择,然后承担所带来的责任。正如我母亲所说,笑能击败一切。我便实践了,然后证实了,最后成长了。在微笑面前,挫折什么的正如浮云,当然一开始肯定会觉得别扭,明明心酸却还要张开嘴角像个白痴一样的笑。但过多面对后,心境也就放平了,以笑来面对了。

笑看挫折带来最大好处就是在挫折后受到的成功,它是最令人难以言喻的。总是能从长辈那听到“笑一笑,十年少”现在看来也确实如此。

挫折通向成功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神话:西西弗斯被天神宙斯惩罚,推一块石头上山,可每当快推到山顶时,石头就会返回山脚,西西弗斯又要重新将它推回去。日复一日西西弗斯没有痛苦地面对,相反他却越挫越勇,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磨练自己的毅力,最后宙斯被他的精神感动,饶恕了他。

失败是人生路上的十字路口,一边通向光明,另一边却通向了无尽的黑暗。如果你永远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无法自拔,那么你也就选择了黑暗的尽头,爬起来,用你的双手掐住大地的脉搏,支撑自己站起来,拍掉身上的尘土,走向属于你的光明的明天。

痛苦不能解决问题,在挫折与失败面前痛哭、悔恨、怨天尤人这不是我们青年学生、血气方刚的健儿的做法;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去寻找真正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战胜困难,从失败与挫折中接受教训,为以后的路铺垫。

记得泰戈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痛哭时,你便错过了满天繁星。也许在你为一次不起眼的失败而悔恨时,你便错过了拼搏的另一个机会。

篇8:挫折的反应

一、大学生择业期挫折感形成的内在因素

目前, 择业期内有限的阶段性就业优惠政策已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从查找内在原因的实际出发, 分析大学生择业期挫折感形成的原因,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大学生择业挫折感形成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能力、挫折与失败归因、自身能力及情绪、意志控制力等。

1. 自我认知失调

大学生因社会经验有限, 自我了解并不充分, 无法客观、准确地搞好自我定位, 实现自身与社会的有效对接, 这就导致部分毕业生产生自负或自卑两种不良认知倾向。比如:一些毕业生认为自己学习好、人际关系融洽, 便盲目自信, 要求优厚的待遇和福利, 但又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 而用人单位则强调社会适应能力、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 这就造成这些毕业生入职后无法适应工作;另一些毕业生, 因为不是名牌高校及热门专业毕业, 或受自身形象、户口、经济条件等因素所限, 过于自卑而失去求职应聘、竞争上岗的勇气, 最终导致就不了业。

2. 对挫折与失败归因错误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的归因理论, 人们对成败的归因有三个维度:控制点 (内部或者外部) 、稳定性和可控性。对归因分析可归为四个方面因素:能力 (内部稳定性不可控因素) 、努力 (内部不稳定性可控因素) 、任务难度 (外部稳定性不可控因素) 和运气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 。根据该理论, 大学生将就业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时会产生羞愧的感觉, 归因于外部因素或不稳定因素时会愤怒, 归因于稳定因素或者不可控因素时会绝望;将成功就业归因于外部因素或者不稳定因素时会产生侥幸心理, 归因于不可控因素时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不少毕业生的就业挫折感, 都产生于错误归因。

3. 自身能力及情绪、意志控制力较低

受应试教育影响, 不少大学生入学时知识结构单一, 而我国大学教育严进宽出的模式并不能让学生在毕业时证明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突出的问题是:高素质人才缺乏, 而多数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强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要求。宽松的大学教育环境对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大部分学生由于意志薄弱, 缺乏有效监督, 抵挡不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诱惑, 对目标追求急功近利, 最终导致在自身综合能力不高的情况下去就业, 并将各种问题带向就业市场。

二、大学生择业期挫折感形成的外在社会因素

1. 人力资源供需矛盾

许多高校师资力量不均衡、专业设置不合理, 导致有些专业学生数量严重过剩, 而急需专业的人才数量较少, 无法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同时, 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性, 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心理培养, 仅仅在面试技巧、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发布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 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目标缺失, 盲目跟风, 出现考研热、考公务员热等现象。

2. 就业市场不成熟

许多城市的就业服务中心管理不规范, 招聘组织部门不负责任;一些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年龄、学历、户籍等方面的就业歧视;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信息不畅, 各地市劳动力市场与高校就业中心未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无法做到就业指导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统一。

3. 我国尚未建立系统化的就业保障机制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从“统包统分”到目前的“双向选择”, 中间过渡的时间较短。落后的“铁饭碗”观念还在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在一部分人的就业观念里, 去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才是最理想的就业选择。有的毕业生靠长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 靠不正当的招聘手段, 获得好的就业机会, 助长了不良择业观在学生中的传播, 使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挫折时将原因归于外部因素而陷入苦恼、愤怒和绝望的情绪中。

三、择业期挫折耐受能力的培养

1. 开展挫折理论教育

当前, 与挫折相关的重要理论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策动心理学派的弗洛伊德、麦独孤等人的挫折本能论, 勒温的需要和紧张心理系统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 新精神分析学派沙利文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罗杰斯的社会文化论, 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 多拉德、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巴克的挫折-倒退理论, 蔡尔德、沃特豪斯的挫折-效应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给挫折教育提供了启示, 其中挫折归因理论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控制点和稳定性维度上, 引导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和稳定因素, 会产生自豪感, 增强成就动机;在控制性维度上, 提示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 会引导学生积极争取成功, 而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 则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2. 提高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战略, 要求搞好大学生素质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培养具有自我效能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能力水平的信念, 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 而不是能力本身;创新实践则是学生利用创新思维去动手操作的过程。能力的获得需要优良个人品质与内在动机的有机结合, 而在能力形成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体验与幸福感将会帮助大学生坚定信心, 取得成功。

心理调适能力是指大学生面对压力时所表现出的正确的认知及情绪、意志调节能力。其内容包括:学会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目标期望值要与自身能力及社会就业环境相匹配, 摆脱盲目从众的功利心理;能正确面对负面情绪, 培养宽容、幽默的心理品质, 既拿得起, 也放得下;增强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与人为善懂得尊重、关怀、理解、支持他人, 善于协作共事, 深谙互惠双赢的道理。

3. 指导学生搞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重视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在自我评估上存在偏差, 容易造成对其职业能力的高估与低估;二是一些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时, 过分关注自身需要而忽视了职业要求与自身素质的匹配;三是有些学生个人生涯设计的主动性有待提高;四是如何兼顾个性指导和全程指导;五是如何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增加学生职场体验与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六是在学生择业期之前如何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学校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 引导学生把将来的职业发展前景与当下就业环境结合起来。

4.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由校企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所组成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学生就业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有价值、被人认可的。因此,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协调好社会支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 可以对大学生心理产生良好的调节作用, 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马海军.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的社会学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7) .

[2]刘春雷, 于妍.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挫折研究概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 .

篇9:挫折的反应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心理;挫折承受力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国内外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同时,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相对宽松,条件相对优越,但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能力却非常差。二者巨大的反差使他们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将会更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挫折教育的分量和内容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开展挫折教育,要从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应对挫折等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指导大学生在遭受挫折时能够保持身心平衡,并最终战胜挫折。

一、大学生常见挫折类型

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障碍或干扰而使个体目的不能实现、需求不能满足时的消极心理状态。就大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的挫折类型主要有:

1.学业方面的挫折。由于没能进入理想的专业而失去学习兴趣或因为环境适应能力差导致成绩不够理想。

2.生活方面的挫折。部分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日常生活困难或盲目羡慕别人高消费,而家庭又无法满足其消费需求,心理长期不平衡,导致产生自卑感和挫折心理。

3.人际交往方面的挫折。由于不同的适应能力及心理成长特点,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障碍,与同学、教师在一些日常琐事上矛盾不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室友关系紧张,进而产生挫折心理,严重的甚至引发恶性事件。另有部分学生因恋爱失败,造成心理失调,甚至导致精神崩溃。

4.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造成的挫折。很多学生对专业学习及个人追求的期望值过高,然而社会阅历较浅,对自我认识的参照点比较少,对社会的评价能力不足,造成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过大,从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二、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1.人格不够完善。大学生在生理上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仍然不够成熟。大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优越,缺乏磨练,遭受挫折后往往会心灰意冷,意志消沉,面对种种社会矛盾,心理难以调适,挫折也就随之而來。

2.认知差异。由于认知不同,同样的挫折情境对每个人造成的打击和心理压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心理成熟度和思想境界高的大学生,较少产生挫折感,反之则会有严重的受挫感。

3.期望值过高。一个人的自我估计、期望水平恰当与否,往往是造成挫折的重要心理因素。抱负水平高的学生若为自己制订了一个无法实现的人生目标,那么必然遭受挫折。过高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会使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失落感,促使挫折心理的产生。

4.心态失衡。由于大学生不能全面、正确地看待事物,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从而产生嫉妒、失望、自卑等心态,这些心态自然会使他们产生挫折心理。

5.动机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常常会因同时追求一个或几个目标而同时产生多个动机,但由于条件所限,这些动机无法同时实现,因此常处于动机冲突之中。如果不能处理好,就会陷入困惑和苦闷之中,甚至颓废和绝望,无力自拔。

三、培养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对策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应引导大学生客观、公正地面对挫折、评价挫折,从挫折中汲取积极的经验。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使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坦然面对挫折。其次,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挫折观,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与挫折挑战。

2.实现挫折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一般来说,挫折容忍力大小与政治信念、政治修养和政治觉悟高低成正比。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侧重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向学生提供可模仿的敢于战胜挫折的榜样,以此激起学生内在的激情,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失败和挫折,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勇气、信心和动力,正确面对自我、面对人生。

3.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通过开设心理常识课,普及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预防挫折问题的产生。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系列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用爱心和责任心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高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磨练,提高大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大学教育的实践环节在教育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利用好这一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则更直接、典型和具体。要教育学生把勤工助学、打工、兼职中遭到的挫折和逆境作为磨砺自己的宝贵机会,把它当作激励因素,在自助中自立。利用大学生开展军政训练的机会,通过远足、拉练、打靶、实战演习等特殊项目训练,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练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可以让大学生适当地参加社区挂职锻炼,到相应岗位去实习,使他们在社区挂职的实际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提升人生精神境界,培养屡败屡战的气概和意志力。

参考文献:

[1]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打败黑暗(报名表)作文下一篇:挑衅歌词信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