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2022-06-26

第一篇: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优秀高中生作文展及点评:《明朝那些情》

2014年05月05日14:19 新浪教育 微博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收藏本文

写在前面的话

读书与作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读书可以开阔眼界,积累素材;可以丰富思想,提升境界;可以借鉴方法,学习表达。所以,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期编选的作文,均取材于学生自己的阅读。这几篇作文,不但表达了作者对所读作品的感悟,而且联系现实生活表达了自己的认识。这些作文的可贵之处,是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如何从读书中获取写作的素材,汲取思想的营养。多读书,才能写出好作文,即是编选本期作文的主题。当然,精于立意,巧于构思,善于表达,也是这些作文共同值得学习的地方。(刘宇新)

作品:

明朝那些情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高一年级 鲁一鹤

读过《明朝那些事》以后,我赞叹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但是读过后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金戈铁马,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豪气;不是尔虞我诈,朝廷上明争暗战的钩心斗角,而是一段段沉寂了千年的情谊。那情谊,有爱情,亲情,爱国情。有的因为权力而渐渐消逝,有的情谊却亘古不变。

看多了《甄嬛传》,便以为后宫只有无尽的虚伪与争宠,没有一份真正的爱情,然而我错了。深宫中自有真情!朱元璋与马皇后那一份真情,患难与共,别人不可替代。朱元璋被囚,是马皇后每天将热饼放在胸口送到牢中,胸口被烫出无数伤痕。而朱元璋一代硬汉在马皇后逝去时也流下无尽泪水。几十年,即使朱元璋当上皇帝,也未曾抛弃马皇后,依旧与普通夫妻一般。这份情,真切浓厚。朱祁镇与钱皇后那份爱更为震撼。朱祁镇被俘,无人去管他的安危,唯有她卖尽家当,只求他平安归来,而他在敌军中能活下来,日日站在土坡上,向南迎风眺望,无论刮风下雨,日晒风吹,只因她一句“我等你回来”。

在那深宫中自有一分真情,不要让虚伪掩盖了爱情、真情的光芒。

如果说爱情是两颗陌生的心相互吸引而以身相许、白头偕老的最美好最刻骨铭心的真情,那么血浓于水的亲情就更真挚,更深切,更永久的了。然而当亲情碰上权力,在这里却完全变了!帝王无情,因为无数的人盯着那个位置,一旦你从这个位置上下去,你面临的便不是沦为庶民这么简单了。朱棣、朱允文,一对叔侄反目成仇,叔叔将侄子打下皇位。侄子隐姓埋名20年,天天害怕被抓,叔叔担惊受怕20年,夜夜辗转反侧,一切都因为权力。朱高炽、朱瞻基一对父子,子弑其父。父子原本是世上最为信任的人,却因权力阴阳两隔,而这操控手是儿子。朱祁镇、朱祈钰一对兄弟,弟夺兄位,囚禁其兄数十载,一切源于权力。这样真的好么?为了权力便不顾浓浓血缘之情?我想他们没有人希望有这样的结局,只叹一句:奈何生在帝王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用这诗句来描述你吧——于谦,书中我最敬佩的人。你为人清白磊落,两袖清风,身居高位却不贪一分一毫,在被人诬陷抄家时家徒四壁,竟抄不出任何东西。我敬你,还因为你有一颗赤子爱国心。土木堡之战,明朝20万精兵全部战死,只留下一座空城。当时的大明朝,皇上被俘,国内无兵,也先带领的蒙军正欲攻下北京,重建元朝。是你,在士气低落时,用自己一介书生的力量鼓舞士气!是你,利用余下的二线士兵打败敌军的数万精兵!是你,在战争打响之际立下军令:临阵,将不顾兵先退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而在一个月之前你还是一个儒雅书生,是什么让你变为一个军事家?除了知识,就是那一腔爱国之情了吧!在战中,你立下只可出城不可入城的军令,你要与大明共生死。

就是这炙热的爱国情支撑着你,让你最终在北京保卫战中画上了精彩的一笔!

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爱国情,他们都让人感叹,这叹中有羡慕,有叹惜,有敬佩。明朝那些情,说不完,道不尽„„

点评:

视角独特,感慨浓烈。

《明朝那些事》,可谓是反映明朝的百科全书,而作者却仿书名以“明朝那些情”为题,专注于“情”,视角独特、醒目且吸引人。再看作者如何写“情”。一是选材典型,细节传情;二是运用手法,叙抒结合。如写爱情,马皇后烫出“无数伤痕”,朱元璋流下“无尽泪水”;钱皇后卖尽家当“只求他平安归来”,朱祁镇风雨眺望只因她一句“我等你回来”。细节历历在目,令人“震撼”,而又与《甄嬛传》的争宠与虚伪对比,更突出了爱情之坚贞和作者感慨之深沉。再如写亲情,三对人物“当亲情碰上权力”冷酷相残,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再重叹一句:“奈何生在帝王家!”又如写爱国情,对“最崇敬的人”于谦,一连串的“是你”排比句,把自己的感慨推到顶点。明朝那些情,让人感叹,有羡慕,有叹惜,有敬佩„„读书贵在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这篇读后感既读懂文本,又读出自我,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融入了自己浓烈的感慨。

第二篇: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明朝的皇帝,虽然在当年明月的笔下变得比较可爱了,但和历朝历代相比,还是比较差劲的。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几乎被赶尽杀绝。汉高祖刘邦虽然也诛杀功臣,但和朱元璋比起来,应该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残忍暴戾,也是草菅人命,杀人如麻,还动不动下令将人犯“拖出去着狗子吃了”,或者下令将女犯轮奸,简直就是心理变态。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这两个算是不错,因此有所谓“仁宣之制”。可惜仁宗在位只有一年,宣宗在位也只有十年,况且宣宗还喜欢斗蟋蟀,被称为“促织天子”。接下来,英宗朱祁镇,就开始出问题了。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做了俘虏,搞了复辟,杀了忠臣于谦,而是开了宦官专政的先例,为大明朝留下无穷后患。英宗的儿子——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宠信太监,迷恋佛道,热衷于房中术,朝政颇为秽乱。《正说明朝十六帝》一书总结为三句话:一个贵妃(万娘娘)、两个宦官(汪直、梁芳)、三桩弊政(西厂、皇庄、传奉官)。不过,宪宗的儿子——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却是难得的明君,被认为可以和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可惜天不佑大明,这个最温良恭谦的皇帝确有一个最任性顽皮的儿子——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堪称“亘古第一顽主”。而且正是因为他的荒唐胡闹,害得孝宗这一系断子绝孙,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奸臣严嵩才得以粉墨登场。

以后是一代不如一代。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唯一的爱好是女人,最大的优点是无能。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酒色财气,醉生梦死,最

擅长的是耍赖和罢朝。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在位只有一个月,惹出的案子倒有三个: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此即所谓“明末三案”。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其实是个文盲,在位七年,玩了七年积木,朝政全部交给另一个文盲——太监魏忠贤。等到他的弟弟来收拾局面时,局面其实已不可收拾,只好亡国。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勤勉,但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刻薄吝啬,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诛杀袁崇焕。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居然搜出皇帝库存3000万两,而崇祯却不肯拿出100万两给吴三桂做军费,亡国就成了必然。

明朝的皇帝虽然多混账,但因为有比较多的贤臣支撑,才能维持两百多年的历史。如果说唐朝的灭亡是因为后宫秽乱、藩镇割据、太监掌权,宋朝的灭亡是因为太过文弱、奸臣当道,那么明朝的灭亡除了皇帝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要归咎于党争了,东林党、楚党、阉党争来争去的结果是汉族江山的覆灭。且不说清朝取代明朝是先进还是倒退,不管是李自成当皇帝还是皇太极称帝,明朝最终还是灭亡了,其中的教训应该值得我们现在的当权者借鉴,不是有权利就可以胡作非为。

第三篇: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一)

书名:《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当我把七本明朝那些事儿读完的时候,除了几位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我大脑里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忆,但是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阅读,终于体会到了那种历史带来的沧桑感和喜悦感。 第一章——朱元璋白手起家得天下

说实话我看这一章最觉得痛快淋漓,群雄逐鹿,而疑我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造就了朱元璋,也造就了当时一批批的英雄俊杰,大将军徐达、先锋将军常遇春、老朋友汤和一批人也将闪耀登场。

都说朱元璋坏的不行,兔死狗烹,杀功臣,杀大将,简直毫无感情可言,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当年也是一个大好人。他的岳父几次三番陷害他,最后还把他赶出濠州,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在他岳父最落魄的时候,收留了他,并且把兵权让给了他,移交了兵权,就等于把自己的命交给了别人,这在晚间的朱元璋,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所以,一个人改变,不是一件事,不是一个人,而是由漫长的岁月,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事。一个人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个人今天和你在一起,他可以和你说好多好多的情话,什么海枯石烂的爱情誓言,什么爱你爱到地老天荒的承诺,让你觉得他是世界上最爱你、最相信你、最不会背叛你的人。几天之后,也许是明天,更甚是下一秒中,他就搂着别人,对着别人说着同样的话,而且毫无违和感,感觉就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样,向上帝宣誓,没有人会去质疑。而我们的主角朱先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当年和他一起打过仗、喝过酒、经历无数困难并在他最艰难的时候都不离不弃的小伙伴们,在的了天下开始准备享受的时候,老朱开始把昔日的誓言放到一边,拿起了霍霍的屠刀,挥向了他的小伙伴们,怎一个哀字了得。

到了晚年,老朱的身体不是太好了,而长子朱标也在几年前亡去,而准备接他班的是他的孙子朱允文,而他为了保证他的国家长治久安,分封了十几个藩王,有他的儿子,有他的孙子,也有他侄子的儿子,总之都是老朱家的,这样一来,老朱家就算是稳稳当当坐江山了。可是有人提出来了,您老人家百年之后,你的儿子不听您孙子的话怎么办,不如趁您现在还有力气搞定他们,把他们搞定了,给您孙子留个稳固的江山。就老朱这暴脾气,听了之后立刻就火冒三丈,敢离间我们老朱家的关系,找死啊!立刻拉出去斩了。本来这位兄台提醒的是好意,可是老朱不信啊。所以,就是老朱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儿子问题时,也不可能免俗。父母之爱之博大,世间难再有,无论是男女之爱、兄弟之情、朋友之谊都不能与之相比。孩子无论做错了什么,只要他们低下头,认了错,父母都会接纳他们,父母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去爱孩子们,包括最宝贵的生命,问世间还有什么能超越这种爱。

无论世界多么乱,保留一颗本心,不被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晃花了眼,你依旧可以做最好的自己——致自己,不忘初心。

第四篇: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闲来无聊,就拿起书本来读,选择《明朝那些事》是因为我刚看到开头就被深深吸引了,从来很少人像这位作家——当年明月,通过自己对历史深刻的了解,用一种近似拉家常的口吻向我们娓娓道来,读起来并不像读正史一样无聊,枯燥。相反的,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还可以在历史中深思,获得人生的哲理。让我想起培根的一句话——读史使人明理。当然,万物有弊有利,作者在作品中倾注太多的个人感情,以至于许多历史人物由于作者个人的喜恶而被升华,或者是被贬低,所以又引发一个文学作品的一个常谈话题——走进作品,又要跳出作品。是啊,大致上我们写文章,应该没有人能够完全从自己的角度,思维方式,自己的感情中完全跳出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冷静的写东西。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若是你完全看破红尘,无欲无求,心如止水,那你确实很厉害,但是那样你的人格还完整吗?你活着有意义吗?你完全可以去当木头,当石头,何必做人,来受尽人世间的种种苦楚。我们读作品时,开始时可能会完全进入作品中,甚至会跟随作者的感情,思维来理解人物,就与作者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作者推崇的人物同喜同悲。对了,这就是作者所期待的结果,因为这个阶段你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被作者俘虏了,他讲出你讲不出的感受。所以这时候你要进行第二步了——自己思考,自己升华,将别人的化为自己的,这就是所谓的跳出来。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是我们人生路上重要的收获。当然如果你老是跳不出原来的那个圈,那你可以去阅读别人对同一话题的看法,看得多自然就要自己去思考,去判断。这期间,你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思考,才会印象深刻。这一步,多说无益,只能自己领会。最后就是忘记自己读的,这是最高境界。有一位高人说,开始时看山皆是山,然后就是看山不是山,最后就是看山又是山。这不仅是生活道理,更是人生哲理。

还是说说书本上的内容吧!首先是皇帝们。说到皇帝,大家很快就想到那些身穿龙袍,威风凛凛的大叔形象。要么就是醉生梦死,要么就是艰苦奋斗。看完了这本书,我真正地理解一句话:在你未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前,千万勿妄下结论。当然,平时说话也不要太绝对,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第三部的皇帝第一位是朱祁镇。这位老先生一生可谓是凄凉。他先后当过俘虏、人质、囚犯,吃尽了苦,受尽了累,也宠信过奸邪小人,杀过忠臣。久经风雨,深通人心。对奸贼的行为动机那是看得一清二楚,但是这位还是陷在自己的亲友团所设计的逻辑陷,些看起来很没用的东西可能在危险时刻救到你。特别是学习理科知识,学习建立自己的逻辑体系(不管对错,至少是自己的思考)。这位老兄就在那个圈子里,被一群奸臣牵着绕了很久,还下令杀死了我国著名的诗人,于谦,以“意欲”谋反的罪名。(于谦这位爷爷太厉害了,为官多年竟一清二白!好人啊。)啊!“莫须有”罪名杀死岳飞;“意欲”的罪名杀死于谦,这是什么世道啊!最后是在李贤的计谋下为于谦昭冤。但是就像作者所说“他是一个好人,他几乎信任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抢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颜贴木尔,阮浪,最后都成为他的朋友。”可是,好人是当不了好皇帝的。对了,这位先生最后还做了件好事:让后人在皇帝死后不要殉葬。一个好人,非好皇帝。

第二位皇帝是朱见深,一个爱情史上名流千史的皇帝。他童年特别悲惨,但是有一个女人对他始终如一,不离不弃,无论多么艰险,她都伴在他身旁,所以他做皇帝后就专宠万妃。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绝对不会相信皇帝也能对一个女人如此深情。但是毕竟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有这种事,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相信世界上还是有真爱的,超越年龄,超越身份,超越外界一切阻力。但是,感情上的专宠,特别是对于皇帝,当然会引起一场后宫血腥战斗。她为了自己永远能享用皇帝的爱,让所有后宫的女人都必须没孩子,不折手段。她究竟是不是坏人,我不能下结论。但是她的嫉妒心理完全燃烧尽她的理智,才使她杀死那么多小生命。她的脑海里响着一句话:朱见深是我的,谁也不能抢走他!或许这是她的生存办法,我无可厚非。我只是觉得女人如果疯起来,太可怕了。当然,有一个孩子躲过嫉妒的火焰,幸存下来,他的幸存离不开这个森严的后宫中的宦官,宫女,妃嫔们的缄默,与良心。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的后宫中,人们放弃了私欲和阴谋,共同撑起善良的一片天,我相信,无论在何时何地,人的善良永不泯灭,人性的光辉永存。整整38年。这个女人走了;随后这个皇帝紧随她的脚步。不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坚贞真情,没有韩何化鸳的生生世世,没有梁祝化蝶的缠缠绵绵,也没有白娘子雷锋塔下锁真情的凄婉感人,有的只是同舟共济,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这就足够了。再说说我们亲爱的男主人公。在他的统治下虽然妖邪横行,昏暗无比,但是他本人确实一个性格温和,能明白事理,辨别忠邪,出现如此怪状,是他身上一个致命的弱点——软弱。他不处罚贪污他钱财的小人,也不责骂痛斥他的大臣,因为他畏惧权力,畏惧惩罚,畏惧所有的一切,归根到底,他只是一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的人。对于朱见深,我深有感触。其实他是一个老实人,但是出生错了地方。生在帝王之家,四周都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没有谋略,没有霸气,没有强硬的心,又如何能谋求出路,寻得国家的生机。若是他出生平凡人家,那么他的这种处世态度至少可以让他安安稳稳过幸福的一生。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切忌软弱,感情用事。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且要有雄心,更确切地说,是贼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谨记!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人,他是一个懦弱的人,仅此而已。

接下来是明朝最有辉煌的明君——朱祐樘。他就是在万妃的魔爪中幸存的皇帝。从险被堕胎的婴儿,到安乐堂中的幼童、几乎被废的太子,还不到二十岁的朱祐樘已经历尽人生的艰辛,终于登上皇帝的位置,他不会忘记他含冤死去的母亲、舍生取义的张敏、刚正不阿的怀恩,以及所有为了让他能够活到现在付出沉重代价的人们。他上任后就开始清理父亲留下来的残局,但是面对那些残害他的人,他选择了宽恕,这并不是软弱,而是宽容,因为他懂得一个深刻的道理,冤冤相报何时了!朱祐樘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不报仇,只是报恩。作为一个皇帝有这样的品质,实在是让人钦佩。他是一个自信,明智,仁厚的伟大的人,我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对待事情,要拿得起放得下,对待人与事都应该理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控制,不要感情用事,特别记住,不卑不亢,以理服人,胸怀宽广。从黑暗与邪恶中走出来的朱祐樘,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

明朝闹的皇帝朱厚照,就横空出世或许是他的父亲从小受尽凄凉毒害,又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就对他十分宠爱,又是帝王之家,此人的好玩程度可比老顽童,所以父母对孩子就不该如此溺爱,要适当给一些坎坷。当然,这要是换一个角度想,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朱厚照是一个孩子,他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他当皇帝是正是青春期,孩子固有的叛逆期,又加上他没有经历多少,心理年龄符合正常人的发展情况。于是会出现后来的种种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其实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史上竟有这样一位放荡不羁的皇上,而且超级不听话,让人啼笑皆非。有句话是怎么说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乱世才出英雄嘛!无论那些历史学家怎么评价他,我们也应该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他,他只是一个孩子。 接下来应该谈谈那些英雄人物了

第一个是李贤。他虽不是与于谦站在同一战线上,但是他深深地被于谦的精神感染了,在于谦被杀后,他决定为他报仇雪恨,但是他没有站出来公开反对那些人的恶行,因为他知道,这是没有用的,要想战胜那些奸诈小人,必须比他们更狡猾,更有权谋,他静静的隐藏自己,细心观察对手的动向,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将他们一一击破。这是一个极其聪明,极其勇敢的谋将。暗藏在敌处,学习敌人用的权术、阴谋,从背后捅一刀,这是一个智者的报仇方式。事实证明,多读书,做聪明人,正义者战无不胜。

第二位是李东阳。作为明君朱祐樘的谋臣,他个性沉稳,是个慢性子,平时总是不慌不忙,天塌下来当被子盖,此人十分擅长谋略,凡事三思而后决定,思虑紧密。他在做朱厚照的谋臣时,忍辱负重,挨了太多的骂,受了很多的委屈,吃了太多苦,等了太久太久。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所有人都指责他的动摇,没有人理解他的痛苦。我很欣赏他。大丈夫能曲能伸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他应该称得上是一个间谍,隐士。心理压力之大我无法想象,只是这个人的忍受能力实在是强,还有信念很强。我喜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做一切都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天地良心。

令一位插曲人物——唐伯虎。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这位老兄他可谓是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学富五车,战无不胜,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小女子我对他可是喜欢得不得了。当然他的《唐伯虎点秋香》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读历史后才知道唐伯虎才情不错,但是他的一生可就不像往常讲的一样。他心比天高,但是就是因为他心太高,太自信了。那个做人啊,太自信了就变自负,虽然你有自信的资本,但是,在事情尚未真正成功之前,请要在陌生人面前胡说八道。

第三个人物我极其喜欢得人,这位大叔,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且五花八门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且善始善终,堪称不世出之奇才,更或者是圣贤。这位就是名传千史的王守仁王大人。以前读历史时只知他是心学的创始人,而且特有个性,不过我之前上课时觉得这些很无聊,我就对此人没有太多的关注。读完这本书我对他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真真的是一个传奇!

王守仁,自幼家富有,据说是王羲之的后代。父亲王华希望儿子能够考取功名利禄,光宗耀祖。无奈王守仁个性十足,喜欢到关外,想为国建功立业,可惜父亲不肯,强制他读书。他早已厌倦了四书五经,更是对功名利禄没有一点兴趣,他有个更伟大的目标——当圣贤。从此,他开始不顾世人眼光,不理会他人流言蜚语,坚定的干一件事——悟道。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挣扎,他发现其实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可能是错的,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原因,人性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将天理和人心分开是不对的,人虽然有着种种欲望,但那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强行用天理来压制是绝对不可能有任何效果的。接着他被奸臣害,到南方一个山区去当官,那地方罕有人烟,且土匪猖獗。在王大人励精图治下,终于有了进步。王大人在此地三年中,可谓是吃尽苦头,但是悟道之事从未停止过,也是苦难让他对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终修的正果,创立心学。提倡“知行合一”(其实我还不太懂,只知道是懂道理,还要能实践)。从后来王大人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心学对王守仁的一生影响很大,因为战争说到底是心理战争,谋略战争,有时是人数的战斗。猜心,猜谋,放手一搏,都需要此人有极深远的考虑,周密的计划,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对手知根知底,利用人物的性格特点来施计,以做到战无不胜。所以要好好学习王大人的心学。其次,此人五花八门,无所不通,所以三教九流的人都可以与他有话讲,这是很重要的群众基础,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能高高在上,要充分理解群众的心理,他们的境遇,他们的心声,才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得到他们的支持,而且懂得愈多,就表示你比别人更加多的能力。所以有时间多学点东西,什么都可以,还有要默默学习。最后王大人有很好的品德,他能忍,坚持自己的追求,不管他人的流言蜚语,做事情全心全意,就算是自己并不喜欢的四书五经,也可以读得很好,不怕苦,不怕累,勇敢,不是书呆子,进得书房,出的厅堂,有将相之才。最有感悟的是他说每天研究哲学但是并不能打土匪,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啊,学习,是要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忘记。此谓无招胜有招。反正以后一定要好好研究王守仁。

最后,就说说我们亲爱的奸臣们了。相信这些奸臣们已经在从古至今的人民的唾液中悔到肠子都清了。我也就不在这里骂他们了。其实他们也都是人,世上没有这些坏人的出现,哪里能显示好人的伟大。但是,这是人性中有的,只是好人把自己的欲望藏在心里,并美其名曰目标,然后他们为这个梦想通过正当途径达到,有时候会名留青史。而坏人则把自己的欲望暴露出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一个典型。我知道这种见解或许很狭隘,但是一些历史事实实在让我觉得所谓好人,有时只是执政党的说辞,历史中他们没有做过一点坏事,而在野党则永远是罪恶的源泉。哎,算了,不说了。坏人们给我的最大启示是:人一定要多读书,见识广,讲话的艺术一定要掌握,然后说话要经过大脑思考。注意你说话时周围都是耳朵。尽量不要再人家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事情发生后要积极找办法解决,不要抱怨。

第五篇:读《明朝的那些事》有感

在读明朝的那些事时,我一直在听着《习惯假装》。音乐的旋律婉转悠扬,仿佛将我带到了几百年前的大明朝,站在大明帝国的上空,府瞰着芸芸众生。似乎成为了时间的长者,变成了帝国的守护神,看着纷征复杂的画面一扫而过,期间不知多少英雄豪杰去世,也不知多少黎明百姓丧生。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无数的人民也许创造了历史,而微乎其微的那些个别人却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对于皇帝也许只是轻轻一笔足以让一个小人物家破人亡,也许等皇帝睡完一觉之后已经忘了,也许只是一时的气话,然而对于那个小人物也许就是一生的痛苦折磨。生命的平等在那里已似乎绝迹。

朱重八,那个曾经一穷二百的人,那个从社会底层走出的人物,曾经也有小家庭的快乐和无奈,几经生死其终于成为了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是什么让其如此嗜杀,曾经的战友,曾经的知己,为何成为帝国统治者后就大肆屠杀呢,你勤勤恳恳,你打的天下,那是你打的么,也就如那个拿破仑,不知今天的成就是靠后面那无数无名英雄鲜血取得的。你也了解了人民的疾苦,面对万千百姓时你体现出了你仁慈的一面,但是对那些政治迫害者,为什么你要一而再得牵扯无数的无辜人群呢。

喜欢海瑞,明朝的大清馆,能将生死置之度外,能抵制一切的诱惑,不畏强权,工作勤勤恳恳,可以利用公费吃喝时也尽量节省。一个人能做到如此是何等伟大。纵使人们说他愚钝,不知为官之道。但是作为那个时代的人物,要想超越时代的高度那是很困难的,他不是马克思,不是孔子,纵使孔子马克思这样的圣贤也难免被道德和伦理束缚,何况一个生活在等级深严之下的人呢。

喜欢徐阶,因为他懂得隐忍,懂得牺牲,要想有所为,必须先牺牲。除恶并非单靠忠贞善良即可,必要时为了大义必须学会利用政治的黑暗。喜欢其的适可而止,做为明朝唯一一位算是善终的权倾天下的人物,也和其懂得在权利最高点时果断放弃有关。

喜欢夏言,那个勇于直言,敢于斗争的人,孤傲的活在大名朝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曾经看过《镜》的小说,里面讲述了一个前朝腐烂的社会里一个姓夏

的官员,现在想起时两人是如此相似。

讨厌张居正,虽然改革很成功,不可否认其历史功勋,但是太自以为是,太狂妄,要让皇帝节省,自己怎么可以铺张浪费。极度讨厌魏忠贤,不知廉耻,天真贪婪,作为一个人,其良心究竟何在,竟将老婆和儿女卖掉,当权倾天下时为何如此贪婪,万事适可而止,是否曾经想到过以后会沦落呢,当你卧榻在风雨飘摇的客栈里,又是否会为此后悔呢。虽万死不能熟汝罪。大明残余的气数也彻底被你耗尽。那个木匠皇帝,你就只在乎你自己么。

嘉靖皇帝,接受了气数已尽的大明帝国,纵使再努力,纵使隐忍了那么多年,纵使起早贪黑也未能挽回大明帝国灭亡的败局。如果在多给你几年,如果没有李自成,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代明君。史可法,这个亲眼目睹其师被阉党迫害,在大明帝国灭亡之际,在大雪里遥望京城,守着那个随时被攻破的城池,那时的你在想什么呢??

上一篇:道路硬化施工方案下一篇:大连圣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