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结合成功学院所在巩义市产业经济特点及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状况,探索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利用建设在校内的“商务运作中心”为企业提供外贸服务。在中心工作的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和操作外贸交易,使企业的运作过程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

第一篇:外贸专业论文范文

高职院校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途径思考

摘要:本文旨在根据当前外语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群建设现状,研究分析了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路径

近年来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热点问题,市场对外语外贸人才需求量大,可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精准、教学资源浪费,所培养的外语外贸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本文分析发现采取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模式是培养市场上急需外语外贸人才的有效办法。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的路径。

一、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的必要性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相关、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主要基于行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1、行業发展的需要。构建外语外贸行业支撑着外语外贸的发展,全国从业人员占外语外贸从业人员的l1%。未来几年,外语外贸行业需要补充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10万人,培养高级工3.5万人,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1万人。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0多家大中型工业外语外贸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对外语外贸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会外语交流,会技能操作,精业务管理,具备一定的二次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翻译、业务员、跟单员,商务人员、资料员,同时企业也明确提出了各岗位的具体要求。

2.专业发展的需要。外语外贸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论与实训不能有机结合,实训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双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出入等。

3.外贸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要。随着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持续推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外语的沟通与交流,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外语在贸易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4.企业对外语外贸专业人才能力的需要。企业在招聘语言专业毕业生时看重的是能力,一是选择英语口语好的企业最多占87%;二是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占63%;三是交际能力强占52%;四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业务能力强占40%。

5.提高语言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需要。课程设置更加突出外教课程,注重口语能力;培养模式上注重创新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上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

二、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的思路

1.重点专业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重点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引进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开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合作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围绕重点专业,由地方和学校一起来建设一个和重点建设专业基础相关的,内在联系紧密的,资源可以共享的专业群体,形成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可见,重点建设专业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只有建成了重点专业这个龙头,才能够形成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整体优势。

重点专业建设强调对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实践表明,单个专业的服务功能是很小的,只有形成了专业群才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才能够真正体现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一方面,专业群的形成需要重点建设专业来带动,另一方面,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果又能促进重点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重点专业与相关专业群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重点建设专业的选择就不是随意的,而要综合考虑学院所处的行业背景、区位优势、专业办学条件、师资情况、专业的辐射功能及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等因素 。

2.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专业群建设的目的。

专业群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专业群建设不是把几个相近专业放在一起就行了,更不能脱离高职院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去创造一个不合实际的专业群,而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这个目标来建设专业群。要体现高职院校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针,把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因此,专业群的形成必须突出地方特色。

为实现专业群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对接,专业群建设的内涵还要包含以下四点:(1)创建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2)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3)共同选定和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4)共同实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逐步实现专业群的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的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零距离。

3.产业链形成以专业群建设为条件。专业群的形成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相符合。目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趋势,产业链的兴起和消退导致就业岗位的此起彼伏。高职院校只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必须以服务产业为目标,通过对产业链应用性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构建与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专业群体系,形成链条式专业群,实现通过产业链的形成来推动高职专业群的发展,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来满足产业链对人才需求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研究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态势,调查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明确行业发展的重点,预测行业未来发展的走向,尤其是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要重点跟踪调查;其次根据学院办学条件,寻找、确定某一行业作为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认真梳理与寻找相应的产业链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规划布局的前提,使产业链与专业链对接,形成相应的专业群。因此,专业群的形成不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而是市场需求变化与高职学院内在发展结合的产物 。

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路径

外语外贸专业群是市场需求变化与高校内在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构建路径如下。

1.学校办学定位与战略。外语外贸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大都是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外语外贸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各学校的发展战略是不一样的,对专业群的构建有一定的影响。

2.系人才培养目标。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直接组织者与实施者,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一般是培养一线外语外贸服务人才。系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群的构建有直接的影响,构建专业群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外语外贸人才培养目标。

3.监测外部环境。主要是监测人才市场环境,发现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机会与威胁。社会需求外语外贸人才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灵敏地给专业群的构建带来机会或威胁。 因此要经常性监测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科技结构和就业结构,密切关注外语外贸人才需求新動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寻找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机会 。

4.评估内部环境。主要是评估学校,以及系内部目前所具有的构建建筑设备专业群的优势与劣势。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办学历史经验积淀、专业数量与特色、教师队伍、实验实训实习条件、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质量保证体系等等。

5.预测构建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主要是根据对外部人才市场环境的监测情况和对学校内部条件的评估情况,来预测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如果外部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机会,而且内部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优势,那么说明目前具有构建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反之,则没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

6.制定外语外贸专业群规划。当预测到目前具有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能力与机会时,就可以着手制定专业群构建规划。

(1)专业群目标定位。外语外贸专业群定位,高于专业而又依托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①满足就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技能)与职业素质;②具备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外语外贸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2)专业群框架。构建外语外贸专业群并不等同于专业框架建设,需要从战略高度来考虑,要从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自身所具有的办学基础条件出发,结合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寻找、确定若干个行业,作为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在整合优化现有专业所形成的外语外贸专业群中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确定核心(品牌 )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形成由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多专业协调发展、多个专业方向相互支撑的专业体系结构,即“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外语外贸专业群框架模式。

(3)专业群构建条件与具体计划。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需要一定的配套资源,同时还要制定具体的构建体系计划。

7.实施专业群规划。外语外贸专业群构建规划制定后就要组织力量和资源进行实施。

(1)专业整合成群。要认真梳理现有专业,对现有专业进行聚合重组,淘汰过时专业,开发新型专业,找出关联性,整合形成外语外贸专业群。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课程专业的交叉复合为发展方向来综合考虑外语外贸专业群设置。同时,要根据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核心专业,形成以核心专业为重点的外语外贸专业群。

(2)投入建设经费。要从“撒胡椒面型”向精准投放转变,突破各专业之间的篱墙,就外语外贸专业群内的相关相近专业集中建成一个与专业群相配套的实验实训实习体系,提高经费使用的有效性,产生联锁效益。

(3)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与引进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在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范围内形成整体效应。外聘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改善“双师”结构,通过多种渠道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打造适应新教学模式要求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4)配套课程体系结构。基于外语外贸专业群的规划与设置,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设“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 +多个面向岗位(群)专业方向(知识 +技能)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变革,以外语外贸专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内容,以“教、学、做”合一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形成配套教材。

(5)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摸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外语外贸专业群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6)创建共享型外语外贸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具体有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有力支撑外语外贸专业群。

(7)以督查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专业群工作机制,对已出台专业群方案,逐项督查,发现问题列出清单,上下联动,纵向推进,扭住专业群重点、突破难点、分类指导,精准发力,推动专业群重大制度创新,立足问题导向,分专业列出要点,建立总台账,明确优先顺序,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具体路线图,时间表和成果形式,以定釘子精神层层抓好落实。

8.专业群的保持和创新。专业群构建宜经成形,即应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资源积累和品牌打造。同时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从实际出发动态调整更新专业群结构,以取得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莫莉莉.国际营销英语[M].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

[2]石云霞,王红超,狄欣.商务英语翻译水平对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探析[N].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2014-11-28.

[3]赵庆年,祁晓.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职责[J].高教探索,2014(5):5-10.

[4]张家勇,朱玉华.耶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4,(10):77-80.

[5]吴洪富.大学教育与科研关系的历史演化[J].高教探索,(高教),2013,(5):98-103.

[6]何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J].理论观察,(高教),

2014,(3):129-131.

[7]朱怀宏,夏黎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专业研究[J].继续教育, 2014,(3):26-27.

[8]朱怀宏.浅议继续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管理体系[J].继续教育, 2014,(8-9).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的路径研究”(ZJGB201628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王伟(1959-),男,汉族,湖南长沙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作者:王伟

第二篇:创建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摘 要 本文结合成功学院所在巩义市产业经济特点及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状况,探索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利用建设在校内的“商务运作中心”为企业提供外贸服务。在中心工作的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和操作外贸交易,使企业的运作过程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改革

Create a New Model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Foreign Trade

——Take Local Economic as the Support

JIA Xiaokui

(Chenggong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Gongyi, He'nan 451200)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form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极强综合性的专业。外贸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应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致力于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如实训教学、课堂模拟教学、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但是实训和模拟教学仍不能解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而订单式培养又不能覆盖所有学生。

1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特点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极强综合性的专业。国际贸易培养目标是:基本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直接从事各级涉外部门的实际业务、经营管理、调研咨询、政策研究、国际贸易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国内大中专院校普遍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作为高等教育其国际贸易专业具有以下特点。

1.1 重实际操作

国际贸易专业由是从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比较注重实际操作。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为经营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因此,我们在评价其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水平时,在理论上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即能够分析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上能够运用贸易和营销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对贸易活动的操作能力。

1.2 专业应用灵活,实训投入经济

国际贸易追求的不是最优而是满意,强调工作结果而不过分要求工作过程,使得个人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样就使得外贸知识在实际中能被灵活地加以运用。这也表明了外贸工作是一种高智力、高情商表现的工作,其工作能否取得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团队精神和情商状况,而不依赖于硬件设备条件。这样本专业开展实习就具有经济上的意义。

2 巩义市产业经济特点

成功学院坐落于全国百强县之一的中原腹地——巩义。巩义市民营共约7000家, 形成了铝深加工、煤炭电力、耐火材料、净水材料四大支柱产业。据郑州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前7个月巩义市外贸出口突破1亿美元达到10739万美元,同比增长181.3%,位居郑州市六县(市)第一。

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巩义市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有力地促进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巩义市商务局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掌握实际情况,引导、鼓励和帮助企业增强发展信心,同时组织服务企业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广交客户,取得显著成效。其中,1-7月份,明泰铝业出口7809万美元,同比增长321%,恒星科技出口1053万美元,同比增长42.7%,恒源磨料出口505万美元,同比增长2437.5%,华星电线电缆出口231.8万美元,同比增长46.4%,耕生耐材出口189万美元,同比增长197.5%,这些中小企业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有力地支撑了巩义外贸出口的快速发展,为拉动巩义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巩义地区的外贸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铝制品、耐火材料、矿山机械为支柱的产业聚集地。

3 巩义市民营企业外贸人才供需状况

成功学院是巩义市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其中国际贸易专业每年毕业生200人左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这么多毕业生中仅有5%的学生打算在巩义就业,其中愿意在巩义长期就业的学生不到2.5%。

巩义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与国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原地区人力资本成本较低,产品的成本相应较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巩义市的民营企业在做强做大的同时也看到了国际市场上的广阔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巩义市每年外贸人才的需求量高达千人。但是,巩义市地理位置偏僻,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在本地就业,且员工流动性较大。

4 校企联合培养外贸人才的新模式——解决本地人才的供需矛盾

为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拔尖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成功学院提出以创业带学习,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带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契机,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力推动高校实践教学及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和实际的企业运营相结合。

在郑州保利达商贸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鼎立支持下,及巩义市几家企业的参与下,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商学系筹备成立了商务运作中心。商务运作中心工作主要定位于给企业提供网络推广等服务(已有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物流管理软件支撑)和为我系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以国际贸易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为主体成立创业小组,利用保利达商贸公司提供的阿里巴巴商务平台在互连网上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商务运作中心致力于将理论学习知识和商务实战相结合,既满足教学需要,又满足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要求。商务运作中心运营模式采用项目小组制。运作之初,在2~3名指导教师指导下,选拔优秀学生成立若干项目小组,为承接企业进行项目服务。先期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创业小组运作,精选20名学生试运行,待学生业务熟练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辅助指导。通过该种模式对学生的培养,我院07、08级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就业率有所提高,就业质量也有所提高。并且,这些学生就业之后,适应工作岗位较快,工作质量较高。

同时以已经毕业的两届毕业生及外贸企业为调研对象,借助问卷调查,从两个不同角度研究外贸人才的基本素质,探寻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外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将“知行统一、学思结合”的教学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为外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新途径,构建新模式。利用校企合作,设计出提高学生知识探究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弹性教学计划,解决授课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问题,课程教学时间、授课方式与企业用人需要的一致性问题。

5 结束语

本文在认真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结合我院所在巩义市产业经济特点及外贸人才需求的实际状况,提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并规划未来十年,要基本实现外贸专业教育现代化、教育理念达到“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因材施教”,使该专业的学生基本形成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促进我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按此要求,课题设计出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教学计划入手,为适应社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修改教学大纲,探索该专业提高学生能力的实践点,强化理论联系实际,保证实习实践和内容的统一。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创建校企联合培养外贸人才新模式,2011-ZX-121

参考文献

[1] 吴松.WTO与中国教育发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滕玉梅.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3(6).

[3] [美]亨利·埃兹科维茨,[荷]劳埃特·雷德斯多夫编.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M].夏道源,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4] 王鲁捷.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市场.中国改革,2001(12).

作者:贾孝魁

第三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外贸会计人才的探索

摘 要: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与西方国家联系更密集、更频繁,很多贸易都开始向国外扩展,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更多的对外贸会会计专业的人才,这是一定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没有对外贸会计教学引起重视,丧失了很多培育外贸会计人才的良机,导致对外贸会计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少,这对于我国外贸发展而言,是相当不利的。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情况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找出更多培养人才的方法,给以后的对外贸易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教育越来越成熟,形成了以中职、高职、普通、专科、本科、研究生为主的人才培养层次,在所有的人才培养层次中最重要的就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需要受到更多关注。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向外扩展,市场需要更多的对外贸会会计专业人才,育人手段和育人观点的滞后,致使我国外贸会计人才缺口越来越大,所以高职院校需要重点研究对外贸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情况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找出更多培养人才的方法,给以后的对外贸易带来帮助。

一、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外贸会计人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育人才体系虽然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下有了改观,但是还需再接再厉,距离最终目标的实现还有较远距离。外贸会计人才培养方面,通过调研的搜集和整理,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外贸会计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外贸会计课程主要以国内经济业务为主,对其倾注了较多心血和精力,却很少重视国际业务,思想上需要进一步改观和重视。其次在会计专业课程里面有一门《外贸会计》的课程,这个课程对外贸专业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培育外贸会计专业人才,但是却没有被高职院校列入必修课程,还有的学校把这门课程列为选修课,不能确保所有会计专业学生接触到、学习到,这些都能证明高职院校不重视和外贸相关的课程,丧失了培育外贸会计人才的重要渠道,所以很难培养出外贸会计专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缺少专业的外贸会计教师

高职院校要想重视培养外贸会计专业人才,就需要需要有相应能力和素质的授课教师,只因专业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深刻的,是培育外贸会计人才的最好导师,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对于高素质、高涵养、高学历的专业教师是渴求的,最好是“双师型”教师。但我国最缺的就是“双师型”专业教师,这也是事实,由此看出培育外贸会计人才“任重而道远”。“双师型”专业教师不仅精通基础的财务会计知识,还需要了解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这是培育外贸会计人才的先决条件,更是具有局定性的因素。但因为高职院校缺少这种教师,所以在授课上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外贸会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

现在外贸会计教学方法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记笔记,教师只把书本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毫无创造性可言。这种讲述的方法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不想上课,专业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相当于机械性质的学习,使得最终接受知识差。同时教学的时间也非常短,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讲述基本的知识,没有时间对知识进行延伸,这就导致学生不能了解真正外贸进行时候会发生的情况,在以后工作的时候也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发生。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外贸会计人才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需要重视和外贸会计有关的课程,在不断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现在高职院校和外贸会计有关的课程非常少,且大多为选修课。另外,目前存在的和外贸有关的课程理论知识太多,缺少实际的案例,所学技能和知识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现状。因此,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能记住一些理论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帮助不是很大,实际学习过程中接触不到实际操作、提升不了实践能力,所以,想要培育外贸會计人才还是很难的。也因此要想培养专业的人才,不仅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外贸会计有关理论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和外贸企业会计有关的基本技能,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以后设计和教学的时候多增加一些和实际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达到外贸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以学生为主,优化课堂教学

外贸会计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数字计算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以教师为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然会呈现被动状态,也就不能主动性的、积极性的汲取知识,可能会对这些知识没有充分的了解,很容易将学习浮于表面,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研究出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符合科学课堂的构建原则,学生一直都是课堂的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在以往很长一段时期被忽视和误解,才会造成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的现状。因此,会计专业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增加不同的形式吸引学生,像情景、互联网等,切实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乐趣等方面展开相关教学工作。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将不在面对的是枯燥乏味的知识,而是形式新颖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感兴趣,还可增强体验、积累经验。同时教师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在分配课堂时间的时候增加实际操作的时间,加强学生操作能力。

(三)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提高本校教师的素质

要想培养出更多专业、素质高的外贸会计人才,首先要有一些专业素质强的教师。针对上述中的高素质教师的缺失问题,高职院校要引起重视,要先人一步,在教师培育方面和引进方面落实有力举措,而培训往往和考核挂钩,所以,高职院校对所有的教师都需要定期的进行考核,除了用考核验证教师的培训成效,还需将考核与绩效进行挂钩,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奋进、进步斗志和重视程度,还可以在平时工作的时候给予教师更多的进修机会,让教师掌握最新的知识,进一步拓宽视野、积累教学经验。除此之外,在放假的时候、闲暇的时候,还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实践机会,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只有教师有非常强的素质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学生。值得一提的是,专业教师们之间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院校要组织和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做到一起,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难题,以此来加强个人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还可借此机会“取长补短”、积累经验,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除了在内部加强教师培训外,高职院校还需提高对外招聘标准,多招聘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复合型会计专业教师,从而以另外一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四)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外贸有关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外贸实践能力的时候,高职院校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方可助力外贸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在自己的学校里面建立一个实训基地,给所有的外贸会计专业的学生,方便所有外贸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全方位学习和锻炼。在实训基地里面可轻松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沉浸在该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这种模拟企业里面就能真正的了解外贸会计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有侧重点的对个人能力进行有意识提升和磨炼,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前给予学生接触未来工作环境的机会,可让学生步入社会后更快适应社会环境、岗位環境,这种实践方式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为日后学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和外贸企业进行合作,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育人模式,必有其合理之处,这样一来,即可安排自己的学生去真正的企业实习了解情况,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弥补课堂教学、校内教学的不足,从而增长学生见识、积累工作经验,才可朝着更符合企业需求的方向去成长与进步,这对于外贸会计学生日后发展有着较大益处,而高职院校也可借此机会完成外贸会计人才的培养任务。

三、结语

现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外贸市场逐渐繁荣与壮大,致使我国外贸会计人才缺口越来越明显和突出,给很多高职院校带去了新的育人目标和压力,需要高职院校在外贸会计人才培育方面增强重视、倾注较多心力。伴随着国家和市场对外贸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也需加快人才培育速度和进度。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从多方面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素质高的专业外贸会计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使命和交予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孙万良,陈向红.浅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职业技术,2009(11).

[2]马波,蒋勇.高职高专会计信息化专业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J].电子商务,2012(11).

[3]赵晓燕.高职会计专业建设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3(04).

[4]费维明.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06).

[5]赖镇宇,周开发,孙细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贵州省实践的视角[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01).

[6]徐海侠.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会计师,2019(21).

(作者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庞孟瑶(1988-),女,汉族,重庆永川人,本科学士,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讲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外贸会计。

作者:庞孟瑶

上一篇:社会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传统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