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灿烂的中华文化

2023-04-29

第一篇:粤教版灿烂的中华文化

粤教版精品教案 这个世界的音乐

这个世界的音乐 教学目标:

1、领会“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乐”表现形式。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诗文中有描写动物声音的句子吗?(学生会举出一些诗句,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月落乌啼霜满天”“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之类)

中国的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寄托在别的生物上面,这叫“移情”手法,其实,生物们有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音乐。

二、简介作者

三、分析课文

1、自渎全文,勾画出关键语句。

2、人类的世界里除了音乐,还有什么?生物界是否存在同样问题? (可在第

一、二段中找到答案)

3、怎样辨别地球生物发出的声音是否是音乐?

(不是为生存发展而发出的,不是那些社交性谈话或事务性语言,而是并没有具体意义的,仅仅是为了自娱自乐、表达感情而发出的)

4、作者列举了哪些动物的例子?

5、文中两次提到外星来客,是为了说明什么?

6、作者认为是什么促使人类创作音乐?

四、 品味语言:生动幽默

请学生选取自己较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五、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学生可畅所欲言,应该能把握住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人类不过是地球生物的一分子,要善待其它生命,尊重整个世界。

六、推荐托马斯·刘易斯的〈细胞生命的礼赞〉、霍金的〈时间简史〉、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科普读物。

第二篇:粤教版初三化学《探究水的组成》教案

陇县东南中学教案设计稿

年级班姓名:科目:化学课题:《水的组成》课型:展示课主备人:刘静雅审核:组名:

教学目标 :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推断水的元素组成。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分子的构成。

2、水的微观构成。 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得出水的化学式,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4.2水的组成 教学内容:

水的物理性质及其组成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我们今天通过实验要自己真正得出水的组成。

二、新授

1、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108页“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

【实验演示】简介水电解器,做水电解的实验。

【观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实验结论。总结规律:(板书)

对水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2氧1体积比,氢1氧8质量比,任何时候都不变。

【提问】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总结】从微观示意图分析得出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三、练习

110页课后习题

四、作业

《课堂练习册》相应习题

五、板书

4.2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水通常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2、压强为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沸点

3、冰的密度比水小

二、水的组成

第三篇:高中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必修2

故乡的榕树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对于故乡真挚眷念的感情。

2、通过与相同题材诗歌的比较,掌握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

启发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赏析文学作品,找出不同的作品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联系。

教学方法

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

如果你是一叶小舟,故乡就是你永远牵挂的岸;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乡情就是你无法挣脱的线。乡愁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之一。无论是羁旅漂泊的苦楚、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乡愁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乡愁,是漂泊者不朽的灵魂之歌。它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二、新课讲授 〖知识卡片〗

1. 走近作者

黄河浪(1941— ),原名黄世连,福建长乐人。5岁时其画便被国家推荐于华沙展出,并获奖。中学时代他的诗便发表于《人民日报》上,堪称“神童”。196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教师多年。1975年抵港,以画谋生,以诗文自娱娱人。1995年移民夏威夷,创办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并出任主席,主编会刊《珍珠港》和会员合集《蓝色夏威夷》第

一、二集,广受好评。著作甚丰,已出版诗集《海外浪花》、《大地情诗》、《香江潮汐》、《天涯回声》、《风的脚步》、《海的呼吸》等多种,还有散文集《遥远的爱》等。1979年所写的《故乡的榕树》一文,获香港市政局举办的首届中文文学散文组冠军,一时洛阳纸贵,被海内外十几家报刊杂志所转载,好评如潮,后被选入高中第一册语文课本作为课文,在全国使用,也有一些大学将之选为教材或补充教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初到美国即筹建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四处呼朋唤友,共同推动华文文坛,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以一介书生之力,肩负如此重任,为新移民树立榜样,为四海文林所推崇。

2. 神奇的榕树

榕树,桑科常绿大乔木,可入药,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北方也有室内栽培。多年生的榕树,它的树枝可长出黑色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便又成为树干。

榕树是一种很神奇的树。

在黔东南州榕江县有株老态龙钟的古榕,种植于清康熙二十九年。这株榕树原植于一座高约2米,面阔1.5米的小土地庙后边。岁月沧桑,斗转星移,雄心勃勃的榕树长大后,居然将所谓主宰一方水土的土地庙吞人口中,形成了“古榕吞庙”的奇特景观。

在重庆长寿县有一株神奇的榕树,就长在长寿城区三倒拐的半山坡上。它夹在两栋一高一矮的建筑之间向上顽强生长,它的根部紧紧缠绕着建筑物的墙壁,仿佛要把自己和墙壁融

1 为一体;而在墙壁的另一面,榕树的根须爬满了墙壁,好象是墙壁的“被盖”。奇怪的是榕树穿墙而过,墙壁却完好无损!无独有偶,在广州一个废弃多年的榨糖厂里,有一个20多米高的大烟囱,上面居然长出一株树冠面积达10多平方米的大榕树来!

在云南德宏盈江县铜壁关老刀弄寨旁,有一棵被称为“中国榕树王”的大榕树,树干生根,根变树干,经过近300年的“扩张”,竟然由一棵树而长成为一小片林子,形成了一个被称为“独树成林”的景观。

在海南省琼海市温泉小学草坪上更有一棵神奇的树中树。这棵树的下部是榕树,顶部却是一棵油棕,油棕是从榕树树干约两米多高的地方长出来的。

由此观之,黄河浪故乡那棵有中空树干斜出的榕树并不为奇了。而黄河浪写这棵榕树,也只不过因为它是乡愁的载体。

3.重点字词 (1) 字音

镌(juān)刻

苍虬(qiú) 粗犷(guǎng) 荫庇(yìnbì) 冷飕飕(sōu)

蓊(wěng)郁

摇曳(yè)

泯(mĭn)灭

袅袅(niǎo)

虔(qián)诚

汩汩(gǔ)

鬈(quán)曲 黝(yǒu)黑 汲(jí)水 (2) 词语解释

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赏心,使心情舒畅。 安然无恙:平平安安地没有遭受任何损害。恙,疾病,也指灾祸。 悠然自得:形容闲适从容。悠然,闲适自在;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文脉梳理〗

结构思路图解

说明:文章由眼前之景勾起思乡之情。榕树是情感的载体,寄情于物,情景交融。通过写故乡榕树下的人和事,抒发了对故乡深情的思念与无限的眷恋。结尾再由小儿的话打断思绪,回到现实,并发出对故乡的呼唤。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 〖技巧赏析〗

1、 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 《故乡的榕树》不是为了临摹故乡榕树的自然形态,也不是为了再现因年岁的增长而愈益清晰的故园、乡亲和历历往事,而是为了抒写作者那缠绕在胸、丰富繁复的悠悠思乡之情。作者的故乡在榕城,榕城有遍地的榕树。作者为了抒发那诚挚的感情,就将满腔的情倾注到榕树上。当作者带着小儿子在客乡的大榕树下散步时,不禁驾着想像和思想的小舟驶向自己的故乡———伟大母亲的怀抱。作者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榕树四周环境的画面,闽东农村特有的风光,为进一步刻画榕树抹上一层恬静、清爽的底色,画面于平淡质朴中透露出自然界的无限生机,激发读者对作者家乡的怀想。作者还进一步对那棵被称为“驼背”的老榕树,进行细针密线的描绘:“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并叙写了儿时和小伙伴把老榕树当作船划的趣事。作者现在虽远离故土,但仍惦念着儿时的伙伴,有着自己美丽的思,无限的念。故乡的榕树幻化出一幅幅迷人的意境,凝聚为一缕缕思乡的恋情。牵动游子感情的往事历历在目:女人们祈求榕树之神赐福;榕树下的石板条在早、中、晚供人们享用和满足———醇厚的民俗;母亲用榕汁为“我”治癣、祖母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慈爱善良,使人难以忘怀———博大的母爱;榕树总是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浓郁的美景;还有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无限的眷恋。作者回忆故乡往事的部分看似散漫,如无限放飞的“风筝”,实际上被一条绵绵的思乡之“情”暗暗地牵着。榕树是全文的开启,也是作者抒情的起源。诚挚情感的切入,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好像亲历其地,亲见其景一样。作者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字,极尽赏心悦目之能事,景中有意,画面含情,不仅写出了自然之美,更道出了自然之情,用整个心灵去感应“故乡的榕树”,诚挚真切。

作为“微笑”文学的散文,“它不像诗那样以专职的抒情构成完整的情感结构,而是以情感的流向为中心轴线,去纵横交错地粘结在一切使情感得以产生和表现的自然之物”,(曾绍义《散文论坛》)因而散文对于自然图景和客观社会生活的再现,也往往融合或反射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之中。本文作者黄河浪深谙其中的道理。

2、充满诗意的语言风格

作者是散文家,也是诗人,他的散文总是把人引入一种诗美的空间。这种效果的取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语言的超常搭配。 语言的超常搭配,就是超出语法和逻辑意义上的词语搭配现象,它往往是不同辞格的具体运用,有着其独特的修辞功用。《故乡的榕树》中有几处语言的超常搭配,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如:“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这些句子中,“摇曳”和“青翠”,“注”和“清凉”,“清凉”和“洒下来”,“隙漏”和“清凉”,“生命的船”,都属于超常搭配现象。语言超常搭配的运用,使景物描摹更形象灵动,情感表达更亲切可感,同时也拓展了语言的想象和诗美的空间。

(二)情感的自然宣泄。“抒情性的作品看来仿佛是一幅画,但主要之真实则不在画,而在于那幅画在我心中所引起的感情” (别林斯基语)。作者把对故乡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

3 与抒发自己主观的思乡之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景物写得细腻,又具有绵密深厚的情致,充满着诗意,使文章达到写景的绘画美与抒情的真挚美水乳交融的境界,出色地完成了意境的创造。“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情溢于海。”文中有多处直抒胸臆的语段,读来酣畅淋漓。作者满蓄的思乡之情是“故乡的榕树”所盛载不了的,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缘物生情,连用两个设问:“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呀,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么?”用形象生动的诗一般的情趣和语言,把思乡之情进一步推向巅峰,流溢出耐人寻思的韵味。最后文章以“故乡的榕树呀……”结尾,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 “故乡的榕树呀……”既是作者心灵情绪的自然吐露,也浸润着作者诚挚真切的情意,有一种诗意的含蓄美。

〖疑难探究〗

1、怎样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本文并不遵循空间或时间顺序来写景抒情,而是由此物而彼物,由此情而彼情,以一种意识流的情感流动来行文。从眼前的榕树想到故乡的榕树,由小儿的生活想到自己的童年。突破时空,忽而现实,忽而历史;忽而此地,忽而彼地。

而对比的笔法,正是本文推动意识流动的动力。比较明显的对比有:童年的对比,榕树的对比。作者的思绪从“住所旁边的土坡上”那 “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上起飞,“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眼前的榕树下建了“滑梯和亭子”,种了许多花,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小儿在这里嬉戏。而故乡的榕树周围有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小石桥和小石狮子。故乡的榕树也更有特色,比如那棵“驼背”,是“我”和小伙伴们“划”的“船”。这里不仅是儿童的世界,也是所有农人的世界。通过对比,唤起了对故乡的人和事的记忆,而思乡之情也便汩汩地涌入笔端。比较隐蔽的对比有:动静的对比,色彩的对比。眼前的榕树是静态的,故乡的榕树是动态的;眼前的色彩是楼房的“铅灰色”和榕树的“青翠”,而故乡的色彩有青青的秧苗、火红的杜鹃、小白花还有榕树黑黝黝的影子和那一片绿阴。对比笔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意识自然流动,形象真切地写出了不同事物的特征,恰倒好处地表情达意。

2、作者于文章开头说他在香港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那么如何理解他的乡愁?为什么这样写?

作者在文章开头给我们描绘了他在异乡的“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

“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嘴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循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

4 我们可以对这幅“天伦乐事图”作这样的分析:一,作者的“悠然自得”是因为他“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二,作者吹起哨笛“逗得小儿子嘻嘻笑”也只是“那天特别高兴”。所以对作者来说,乡愁多于快乐,因为他的“悠然自得”来自于故乡的榕树;他最快乐的一天,想到的也还是家乡。真正高兴的是童心未泯的小儿。而写小儿的快乐,又让作者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进入了对故乡的人和事的回忆。当然,我们也不能理解为作者在他乡过得并不快乐,所以才想起故乡。作者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抒写思乡情怀,情感更真实,更能揭示出作者对故乡的挂念是始终如一的。

【课后习题对话】

第一题参考答案:小时候在“驼背”之船上做“水手”梦;有关“驼背”的古老传说;女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及祖母的疼爱;家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的纳阴乘凉;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夏夜生活。这些都使“我”记忆深刻。差别就在于“我”有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眼前的榕树和悠扬的哨音,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激发起“我”内心已有的体验。而儿子没有这样的负担,他只觉得好玩。这就是乡土情结在起作用。

解析:本题的命题意图是为了训练学生梳理文章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课文引伸开去,关注学生个体的感受。

第二题参考答案:在这里,作者连用几个问句,不断追问,同时答案就在语句之中,使思乡的感情表达更加连贯,更加强烈。学生练习写这样的句子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设问,也可以递进地设几个问题。

解析:本题的命题意图是使学生认识几个问句连用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不同作用,并学着自己去运用。

第三题参考答案:①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鬈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②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地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③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荫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纯朴的人们。④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要使文章写得有文采,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要有丰富的想像,要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要注意句式的选用和变化,要运用华丽的词语。

解析: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文章如何才能写得有文采。

第四篇:粤教版精品教案 巩乃斯的马 教案3

,《巩乃斯的马》非常具有震撼力,它将深刻的思想和感性的文辞、粗放的笔法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深邃大气的风格,它观照出马的精神与灵魂,寻找到人生存应具有的自由勃发、酣畅淋漓的生命状态,它是人与自然相互激发、相互领悟、相互融合的最好见证。我认为无论从“感悟自然”的活动目的来看,还是从文章本身的魅力来看,《巩乃斯的马》都不应被忽略。一方面“感悟自然”的主题活动需要以它作为文章背景,起一个参考促进的作用:通过主题的把握,促使学生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语言的涵咏,提高他们感受、表达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其独特的阅读价值,品读把玩它可带给学生精神层面的愉悦享受,进入周涛散文的个性张扬的世界,是一次精神盛宴,因此,把它单独抽出来好好的读绝对值得,如果处理为课外自读或在一堂课内蜻蜓点水,将会非常遗憾。我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个体视野的狭小中走出来,体悟文章展现的阔大的精神世界,思考个人、民族的生命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感悟自然”的主题活动提供一个抓手。

3、增强学生对美的文辞的审美感受力并雕琢学生的文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任教班为高一4班,从身心发展的整体阶段上来说,高一学生在感性思维仍然十分活跃的同时,理性思维也大大增强,体现出更多的叩问人生,思考生存意义的理性色彩,因此会对课文及老师的教学点产生兴趣;从发展的差异上来说,这些学生与重点学校的学生虽有一定差距,但学习主动性还是比较强的,对美文的感受能力也较好,不过文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一般,因此授课必须有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语言审美的培养,激发其对文字的直觉感受。

教学课时:2节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第一节 课前准备

1、 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感受课文。

2、 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

引入:读《巩乃斯的马》,我想起庄子的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川、河流、草地和花朵动物组成景色,几乎把雄浑、秀美、清幽、苍凉的意境占尽,当我们仰望星空,俯视大地,不禁被自然这不肯言说的美丽所震撼。从远古时代起,自然界神性的光辉照耀着人类的心灵,与之相感相应,人类在智慧灵光的照耀下,即使静默如庄子,也不由得意动神随,挥舞大笔,演述自然的美丽。于是,有了寓言:庄周有一天说他梦见了蝴蝶,不知是他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他;于是有了神话:望帝有一天隐居山林,化作了杜鹃,夜夜栖宿在山林;于是有了诗“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在千年之后,如千年时间的每一个点,周涛也同样面对不言的自然,坐在时间的流上,他与西部草原部落的图腾——马结缘,用美的文辞注解了生活不朽的壮美,宣泄了心中顽强的追求。现在让我们走进西部草原,走进《巩乃斯的马》,感受天地之大美,文辞之大美。(依次展示投影:庄子与蝴蝶、杜鹃花丛杜鹃啼、西部茫茫草原,马群奔跑、文字图片:巩乃斯的马 天地之大美,文辞之大美)

一、 读《巩乃斯的马》,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师生交流)

二、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进入文章的意境,首先要知道作者文章开始到结尾是怎么想过来的,然后循着这条路,我们才可从容欣赏里面的风景。请同学说说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师生明确:开篇写自己“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写自己喜爱马,用牛、毛驴、骆驼的丑陋、奴性衬托出马的魅力,然后集中赞美和描写马,突出地描写了“奔马”的壮阔场面,再从马联想到兵马俑、铜马车等历史,由对马的崇拜引出对英雄的崇拜,最后用“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三、 把握文章观点态度,领略作品阔大的精神世界,思考个人、民族的生命内涵 讨论:把全班分为A B C三组,围绕以下三个话题思索并提出问题:

1、马的性格和精神

2、个人的生命态度

3、民族的生命内涵。A组围绕第1题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由其他两组回答,教师补充小结,以此类推。 关于“马的性格与精神”: 可能提出的问题 :

1、用什么方式写马?

2、议论马的几个句子应怎样理解?

3、开篇写牛、毛驴、骆驼的作用是什么?

4、马具有怎样的性格? „„„„„

关于“人的生命态度”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是怎么样的?

2、作者为什么喜欢看马?

3、有几个写马的场景,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找出句子。

4、马给予他怎样的启示?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你从中获得什么教益?

5、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偏见”? „„„„„

关于“民族的生命内涵”

提出的问题可能也会很多,教师补充三点:

1、文章结尾部分谈到“我们是十分喜爱马的民族”,列举了我国的雕刻艺术和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马,请再举几个以马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思考我们喜爱马的原因,思考我们民族的生命内涵。 (原因之一是:《说文解字》“马,怒也武也。”怒有健壮、神俊之意,武有勇猛、刚健之说。表达了人们对施展抱负的向往,寄寓了人们对阳钢之气、对奇崛旺盛的生命力的追求。如项羽配乌骓:力拔山兮气盖世;如曹植《白马篇》少年英雄配白马: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同时,马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如三彩陶马,各种形象的马都气宇轩昂,有个性,有情调,有姿态,马的形象和精神升华为大唐盛世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爱马,表现马,马何尝不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正如文章结尾说“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我们是有生命力的民族。) (展示诗歌及画片)

2、从大宛汗血马的传说说到匈奴的强盛说到汉武帝时代的强盛说到一个民族只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焕发活力。

3、 我们爱说“龙马精神”,还有哪些带“马”字的成语同样反映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马到成功、人强马壮、一马当先、马革裹尸、千军万马、快马加鞭、人中骐骥、汗马功劳、老骥伏枥)

四、结束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茫茫天地间的尤物——马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示。回望千年前的汉匈之争,汉武帝这匹中原的骐骥与草原神骏匈奴相遇了,对峙在滚滚的狼烟之中,为了改良汉军的武装力量,汉军两次深入大宛国,夺得良种汗血马,当汉家男儿策马扬鞭,嘹亮苍劲的马嘶从草原腾起,龙驹那不羁的生命力已注入他们奔腾的血液中,一个王朝崛起了——汉武中兴!可是,那剽悍、强壮的形象不应该只定格于雕塑、艺术品中,不应该只栓在我们苍白无力的梦想中,让我们民族把懒惰、僵化、畏惧扫荡,让我们流血流汗,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第二节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段完整的描写马的文字,按照兴趣分组,品味赏析,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语言秀”。要求用精练的词语概括该段文字并用多样的方式表现对该段文字语言意境的感悟,如配乐朗读、配画配诗、改编成诗歌等,然后从词句、表现手法等方面用流畅的语言赏析评论该段文字。 教学过程:

引入:有位学者说:往南走走,碰见余秋雨,向北走走,碰见周涛,真好。“南余北周”,散文界的这种说法肯定了他们在艺术上的极致创造,一个善于对历史发出深沉的思考,一个以无边无际的西部为背景,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散文境界。读他们的散文,我们感觉活在语言的童话里,每一粒文字都饱满透亮,每一粒文字都有灵魂;我们感觉如鱼,五千个文字像水一样呼吸,流向历史与未来,我们再也离不开语言的河流了。下面让我们来进入周涛散文的语言世界。

一、 鉴赏语言

(一)语言秀:让每一个小组轮流上台,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按照自己的感悟理解表现出来,并作赏析评点。

参考:如学生普遍喜欢第

14、15自然段,可概括为“暴雨群奔”,然后配乐朗诵感染课堂,用相关图片或自绘图表现意境,还可配上诗;也可直接将散文改写成诗歌,因为周涛本来就是诗人,他的散文更获得了诗的内在力量。有的同学这样改:“现在,我需要这样的激情/作一匹马,在原野奔跑、吼叫/我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暴雨的长鞭抽打我/低沉的怒雷吆喝我/瞬间即逝的闪电刺痛我/马群啊,像队队尖兵,像神勇的大将/冲杀在古战场/雄浑的马蹄奏响了大地的鼓点/苍劲的嘶鸣惊心动魄/生命的华彩乐章!/暴雨停歇,马群消失/我的激情如一匹马/血液里有奔腾不息的性格/我要腾空!”然后,大家做简要评点。例如对于文字“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斯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的赏析:用“碰撞”与“飞溅”来表现声音的力度和跳跃感,用“曲线”来记录声音的轨迹,充分表现作者的语言张力。 这些词与“划出”“扭住”“缠住”等词将声音从听觉转化为视觉,生动地描写出马群奔跑的热烈骠悍的气势,营造出极为特殊的语言效果。

(二)全班学生齐读精彩段落

(三)教师引导深化感悟

1、 比较《瓦尔登湖》,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你对两篇文章语言风格的整体感受,再简要谈谈原因。

例:雄浑与宁静、壮美与朴素、大气与幽僻、苍凉与秀美等。

2、思考:为什么作者能够写出这么美的文字? 教师归纳:

(1)情真 作者在写作时倾胸中对马之热爱于笔端,文字闪烁着情感的光芒,情感决定了散文的艺术质量。

(2)善于感觉 作者想象力极为丰富,感觉在五官之间巧妙相通,有了这些对场面的特殊的感觉,文字自然就异常丰富生动。

(3)高超的文字技巧 作者善于运用排比、通感、比喻等手法,善于选词,将马的场面描写得撼人心魄。

二、 从写作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问:作者就是内心里漾溢着丰沛的诗意又善于领略诗意,内心里充满了美感又善于发现美感的人,写作,就是呈现诗意和美感的一种方式。谈谈周涛散文诗意和美感的源泉。(师生讨论交流)

教师定向:无边的大自然就是周涛散文诗意和美感的源泉。 无边的大自然是“外宇宙”,无边的自我是“内宇宙”,诗意和审美,既是“内宇宙”和“外宇宙”相互吐纳、相互映照的时刻。周涛长年生活在新疆,是西部粗犷美丽的风景成就了他,他凝视着雪山、草原,雪山、草原也凝视着他,有限的自我与无限的自然融为一体,才有了草原之马、田中之麦,林中之鹰,无不让人体会到一种人格的尊严,一种超拔气质高贵之态氤氲满纸。在他笔下,自然是高贵无比的,他在散文《历史与山河同在》中说:有的人轻视土地山河,认为现代人的生命早已超越了山河大地而与都市高厦共存亡,新的文明正从这些高厦的窗户里诞生并散播出来。我觉得好像没有那么简单。所谓“现代”,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也是一个十分自以为是的、非常勉强的概念。人们还是要回归到生命的本质当中去,还是要与山河自然、生灵万物共呼吸,朴素的事物现在因为罕见而变得愈加珍贵了。试想,如果没有自然,人类的语言将多么贫乏,人类将丧失多少诗意啊! 散文家李汉荣说:“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诗文便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如果在夜晚写作,我就先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宇宙无穷的黑暗和光芒便滔滔地向我的内心倾泻,我静静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然后,我开始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群诉说,向时间和万物诉说。语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气激活,语言行走和飞翔起来。语言有了只有在这个时刻才有的动人表情和语调,就这样,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每当这个时候,我感到,万物和宇宙都参与了语言的运动。”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还可以自以为是的藐视自然吗?

三、 小结 学完本课:

你有没有新的感受想说? 你想对作者说什么? 你想对大自然的尤物——马说些什么? 作业:阅读周涛散文 如《阳光容器》《捉不住的鼬鼠》《瓶中何物》《吉木萨尔记事》等 余秋雨散文

如《一个王朝的背影》《这里真安静》《抱愧山西》《道士塔》等

附: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为两个:一是要陶冶学生的性情,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提升其精神境界;二是抓住语言,品味语言,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两个定位是符合选文实际的,文本以语言与意境见长,思想深邃感人。其次是有针对性,对于学生来说,太需要语言的鉴赏和感悟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为教学目标服务,除重点突出外,还应找到独特点。本设计不走生态平衡的路子,从语言鉴赏、写作的角度切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给学生又一种启发,使课堂有了新的思维品质和人文气息。

二:关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1、 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一定要姓语,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让学生沉浸在一个富有魅力的、生命活动得与参与和激发的氛围里。因此,课堂的情境性是特别重要的。因此,我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背景图片的选择,力争使用一切手段使课堂散发出一种醇厚的饱含感情的氛围中去,学生入境了,目标其实达到了一半。另外课堂要紧扣文本来教学,文本是语文课姓语的重要原因,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朗读课文,都是为了能够读好文本,不要脱离文本去空洞议论和思考。

2、个性化读解 这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它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原初感悟”,尊重其独特理解。课堂伊始首先营造一个交流感受的氛围,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思想、 感悟相互激发相互生成的磁场。在“把握文章观点态度”的教学环节中,我认为采用了话题讨论的形式比老师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牵着学生走更合理,前者是开放式的,更能体现课堂参与者之间的平等和开放,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是想训练学生从写法、内容等角度展开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其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使其个性更为独立。还有鉴赏语言部分,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文段和呈现方式也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要求。

3、合作交流 基于“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的理念,课堂进行多维对话和交流。在合作交流的平台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不断碰撞、激发,新的思想不断生成,这是人的生命本质的体现,一旦学生感到了很想说话,精神被点亮的时候,许多意想不到的创意就产生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学生和老师,老师也带着问题走向学生,教学中,有的时候学生的感悟不一定比老师的深,因此教学设计就要考虑到这一点,用一些问题将探讨深入下去,或引导思考的方向,或补充,对学生言而未及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本教学设计在两个方面体现了教师的引导深入作用:一是主题深入到民族精神部分;二是语言鉴赏部分的深化感悟,通过教师强有力的作用,将《巩乃斯的马》的主题挖掘和语言鉴赏放到广阔的意义背景上去。

4、多样化的言语实践活动 这是教师的创意所在。例如第二课时的“语言秀”,有美读,有诗歌改写,有个性化点评,有风格的比较,有集体的讨论,言语实践活动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可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因为设计符合文本的语言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传统的涵咏朗读法充分体验文本的情美、意美,引导学生积极地直觉把握精彩段落;改写诗,是更高层次的领悟;评点,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而比较则令学生从零碎的印象上升为整体的观照。

第五篇:八年级思品下册自己总结的复习提纲(粤教版)

八年级下册总复习

第五单元

简答题、分析题方向:

1、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要树立国家观念。我们应该多关心国家的重大决策,关心国家和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关心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要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

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我们应该学习宪法和法律,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

2、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如劳动权、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3、我们应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利?

依法享有权利,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

依法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

④要真正维护权利,就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注意下两个数字:五分之

一、三分之二)

5、宪法具在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在于哪里)

一方面体现在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另一方面体现在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因违宪而无效。

6、公民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依法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积极关心国家管理事务、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1

7、我们行使监督权的方式和途径是什么?

信访举报制度。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建议,可采用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等方式。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可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 舆论监督制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曝光问题,以舆论的力量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选择题方向:

1、公民的含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注意: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公民>人民,公民是法律上的概念,而人民是政治概念。

2、公民意识包括:爱国意识、道德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等。

3、国家以什么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宪法和法律的形式

4、公民的五大基本权利: 平等权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与被选举权,监督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身自由权: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④社会生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

(5)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财产权、继承权。

5、公民的三大基本义务:

对国家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对社会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 对家庭的义务:计划生育、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

6、权利维护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7、履行义务要做到: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8、宪法由四部分构成: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9、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2

10、什么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

11、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包括:立法保障司法保障:律师制度、法官制度、法律援助制度。

12、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第六单元

简答题、分析题方向:

1、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的重要性)

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

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参与国家管理,愉快地享有其他各项自由和权利。

2、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

生命的存在和享有,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是高人身权益。 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精神是我们保持劳动能力、行为能力和快乐生活的条件。健康权是我们重要的人身权利。

3、我们应如何维护生命健康权利(人身自由权利)?

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当遇到伤害时,要学会报警或求救。

一旦受到伤害,我们要懂得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还公道和获得赔偿。 ④不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4、我们应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根据受伤害的程度,我们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或要求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

5、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不应取笑别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不应给他人起侮辱性的绰号,更不能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我们应爱护和尊重比自己弱小,比自己能力低、条件差的人。

3

6、我们应如何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

自觉尊重自己的隐私权,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一些私人秘密。 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包括: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等。

7、如果生活中有人侵犯我们的隐私权,应该如何做?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的隐私权被侵犯,我们要跟他讲理讲法,告之其行为是侵犯别人隐私权的,既不道德又违法,要求停止侵害或补救。

造成伤害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8、要记住的法律依据:

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决,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也属于侵犯公民的肖像权。 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④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5)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选择题

1、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必要条件。

2、生命的存在和享有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每个人最高的人身权益。

3、生命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权利和精神健康权利。健康权是我们重要的人身权利。

4、保护人身自由权的法律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5、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

6、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是人格尊严权。

7、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8、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4

9、个人的隐私权也叫个人私生活秘密权。

10、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七单元

简答题、分析题方向:

1、为什么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基本义务?

从公民自身的发展来说,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所以,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所以,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2、我们应当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我们应学会运用法律,坚决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我们应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自觉接受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尊师守纪,努力学习,在学业上不断进步,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接受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3、父母侵犯自己的受教育权时,应怎么办?

与父母沟通,向其宣传法律知识,要求父母送自己上学接受义务教育。 求助于学校老师或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

求助法律,可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4、法定继承的顺序是怎样的?

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5、法定继承的分配原则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

特殊情形下,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给予照顾。

④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5)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

5

6、智力成果权被侵犯时应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害,可以向侵权方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可以诉诸法律,寻求解决。

7、消费者应该具有哪些权利意识?

要注意避免在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 购买商品时,要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

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 ④购买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索取、保留发票或其他有效票据。

(5)当自己的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懂得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8、如果消费权被侵犯了,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

选择题方向:

1、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性(统一性)、公益性(免费性),其中公益性是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

3、义务教育包括:初等(小学)和初级中等(初中)教育两个阶段。

4、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5、遗产继承的两种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6、遗嘱继承的特点:完全按照被继承人的意思,不受继承顺序的影响。

7、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8、保护消费者权利的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9、消费者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维护尊严权。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权利是安全保障权。

6

第八单元

简答题、分析题方向:

1、社会合作为什么需要公平?

人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危害社会稳定。 公平的社会是一个追求人民共同幸福的社会。

良好的合作一定是公平互惠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公平的合作中得到应得的利益。

④实现社会公平可以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在社会合作中确立和遵循公平的原则。

2、怎样维护社会公平?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 制定合理的规则,促进公民就业。

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 ④帮助与扶持社会弱势群体

(5)不断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3、青少年为什么要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从小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有利于我们个人素质、个人能力的提高和个人前途的发展,也有利于建设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社会。只有从小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人。

4、青少年如何增强自己的公平合作意识?

在家庭、学校生活中,保持公平合作的观念去和他人相片,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有权要求得到公平的对待,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关注、思考和批判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

5、我们为什么要负责任?(负责任的意义)

负责任能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能铸就我们的民族精神,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负责任使人能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自由式,赢得自尊自信,增长才干,获得实际的利益,促进个人自由和进步。

负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道,一个人正是在对责任的承担中,才体现出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

④只有做负责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从小培养责任意识,锻炼自己的责任能力。

在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责任,为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贡献一份力量。 增强社会责任感,用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 ④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管理,与国家共渡难关。

总之,我们要培养负责任的习惯和精神,增强责任意识,为将来全面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做好准备。

7

选择题:

1、社会合作是由公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所产生的政府来组织和实施的。

2、制度的正义在于它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它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

3、法律制度靠国家的强制力来执行,其他制度规则靠奖罚来实施,而道德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的信念来发挥作用的。

4、不正义的行为包括:不遵守制度规则的行为、不道德行为、不公平对待他人、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和尊严的行为。如无正当理由向他国战争、压迫和残害无辜人民、歧视和排斥他人、伤害他人自由和尊严的行为。

5、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尊重规则、尊重自由、承担责任。

6、人在社会中拥有多重身分,是因为社会生活本身是多方面的。

7、人的社会身份是发生改变的,这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或参与的社会生活会发生变化。

8、责任是指一个人分内应做的事。在家庭中,我们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在学校,我们有努力学习的责任;在社会,我们有遵纪守法的公民责任;走向工作岗位,我们有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

9、道义上的责任包括:做出承诺就承担信守承诺的责任;看到他人处在危险中会不假思索地出手相救;看到不正义的事情能挺身而出。

10、负责任需要承担的代价:时间和精力;精神上的压力;放弃某些个人的兴趣和利益.

11、不负责任带来的后果: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损害个人的利益和名誉.

12、责任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时间的紧急性;相对重要性;可能性;创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承担责任所需要的勇气。

上一篇:药具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下一篇:援疆教师学习学习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