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指南

2023-03-25

第一篇: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指南

县级森林经营的规划

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指南

(征求意见稿)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二○○九年二月 1

目 录

引 言 ........................................................................................................... 3 1.总则 .......................................................................................................... 5 2.规划定位、作用和依据 ......................................................................... 6 3.规划组织与程序 ..................................................................................... 9 4.规划主要内容 ....................................................................................... 10 5.规划方法 ................................................................................................ 15 6.规划成果 ................................................................................................ 17 名词解释 ................................................................................................... 19 案例 ........................................................................................................... 20

引 言

森林经营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只有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建立和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和提升林业的三大功能,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九号、十号文件精神,国家林业局积极探索不同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政策、法规、规程、技术、方法和模式,从2004年开始,启动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验示范,先后制定下发了《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关于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通知》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试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框架,就是在森林分类经营的宏观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四个体系,即:以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为基础的宏观指导体系;以县级经营规划为基础的区域决策体系;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多种森林经营方法、方式为基础的技术模式体系。县级森林经营规划作为这一框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林业分类经营、集体林权制度和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等

3 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产权主体日趋多元化,迫切需要从宏观尺度上,对生态修复、森林培育、森林防火、森林保护等森林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统筹考虑;在区域水平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因此,在县级水平上编制森林经营规划,作为各类经营主体进行森林经营决策的宏观依据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制度体系,特制定《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指南》,以便统一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与深度等要求,规范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的程序、方法和主要成果,全面推进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进程。

1.总则

1.1本指南明确了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的地位与作用,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与任务,规定了规划编制的程序、方法、内容、成果等要求。

1.2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和规范县级行政区域或相当于县级、经营主体多样的区域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其他层级森林经营规划可参照执行。

1.3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1.4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宗旨,以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森林经营方针,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逐步建立区域内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1.5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应有利于调整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森林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持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与效益;有利于改善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和促进林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尽量减少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对林地生产力的影响;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5 1.6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兼顾的原则,协调好森林经营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保护、发展与利用森林资源并重的原则,协调好国家、地方与经营者等各方面的利益。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协调好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原则,协调好不同功能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功能与潜力。

2.规划定位、作用和依据

2.1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是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纲领性、战略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一般10年左右。既是县级人民政府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县域所有森林经营主体保护、经营利用森林资源的基本依据。

2.2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是国家森林经营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国家、省级森林经营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环节,是县域森林经营的主要依据。主要作用包括:落实国家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政策措施;协调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需求;控制和指导所有森林经营主体在规划期内的主要森林经营活动、安排与规模。

2.3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应根据当地森林经营管理水 6 平、资源结构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对林业发展或森林经营战略的要求确定。规划内容应紧密围绕森林经营活动,重点关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相关要素,如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利用和森林资源管理,以及森林保护利用的环境保护、公众利益等。规划深度应能满足制定或完善区域森林经营管理政策,协调森林生态系统多目标保护利用布局,指导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需要。

2.4县级森林经营规划重点需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2.4.1高保护价值森林的有效保护

哪些区域应划为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域,这些区域如何经营和管理。

2.4.2木材及林产品的可持续生产

规划期内进行木材及其它林产品生产的林地有多少?不同生产方式的森林有多少?合理年伐量或允许利用量,以及时空如何安排。

2.4.3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环境保护、农田牧场防护、生态景观等生态功能如何保持、提高和功能的持续发挥。

2.4.4社会功能的可持续性

森林的生态休闲、人文、宗教和教育功能,以及促进林农就业、地方税收和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如何给予保证。

2.4.5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森林经营如何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

7 2.4.6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森林经营如何防止森林和土地退化,如何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使林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森林资源质量不断提高。

2.4.7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建设

规划期内如何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保护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能力。

2.4.8森林经营管理政策

调整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的相关政策,如何调动社会或农民参与森林经营的积极性、解放林业生产力。

2.5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应依据国家、省级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规划等明确区域森林经营指导思想、方向与目标;依据区域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明确森林经营的范围、对象与多种需求;按照《全国森林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等相关要求落实分解区域森林经营管理的政策措施,参照《生态公益建设导则、规划设计通则、技术规程》、《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森林抚育规程》等标准规程科学设计森林经营模式。

2.6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必须以最新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土地详查数据、社会经济统计年鉴等信息为编制基础数据。综合考虑区内所有正在实施的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经营规模、布局和时空安排,充分反映森林经营主体意愿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3.规划组织与程序

3.1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相关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部门、企业、团体和个人,以及其他利益群体可选派代表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对规划进行论证后,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3.2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包括准备、编制、征求意见和修改送审几个主要过程:

3.2.1规划准备包括组织、技术等各个方面。应成立包含管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规划编制小组;进行资源数据、标准等相关资料收集,确定技术经济指标;对以往森林经营管理进行总结,对规划期的森林经营环境、森林资源现状、经营需求趋势和经营管理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系统分析,明确经营目标、规划的深度与广度,以及规划的重点内容。

3.2.2规划编制一般包括经营决策、规划设计等过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不同侧重点提出若干个优选备用规划方案,对每个备选方案进行长周期的投入产出分析、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预估执行各备选方案的可能效果,选出最佳方案。在最佳方案控制下,进行森林经营区划、布局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编写规划说明书和制作规划图件。

3.2.3征求意见应重视公众参与的广泛性,注重与不同管理部门、经营单位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沟通,对所有意见进行分析、处理,不采纳的意见应公开说明原因。

9 3.2.4根据各方面意见形成送审稿,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后批复实施。规划期内因社会经济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可征得审批部门同意后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

4.规划主要内容

4.1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分析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经营管理的需求;明确森林经营中长期的指导思想与经营目标;统筹进行森林经营多目标、多功能布局;确定规划期内实现森林经营目标的活动、规模、安排等经营措施;预测和评估森林经营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等综合效益;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需求与保障措施。

4.2规划期的森林经营目标体系应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长期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应与国家、省级森林经营规划目标相衔接,也应纳入县域林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目标体系。森林经营规划目标体系应突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多样性的特征,包括资源目标、生态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

——资源目标。从森林资源发展、保护和利用的角度考虑提出规划指标,如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森林蓄积量、生长量、森林结构等。

——生态目标。从生态保护的区域、对象、规模和保护成效等方面考虑提出规划指标,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数、碳汇量、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景观维持等方面。

——经济目标。从木材与林产品产出、经济发展和收益等角度考 10 虑提出规划指标,如合理年伐量、主要林产品产量、森林资产价值量、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等。

——社会目标。从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农村公用基础设施、社区文化发展等方面考虑提出指标。

4.3森林经营布局是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森林功能区划、森林分类区划和森林管理分类区划等。

4.3.1森林功能区划是一种依据自然地理要素等基本特征的区域布局措施之一。从林地和森林的主导功能考虑,功能区可分为经济功能区、生态功能区、社会功能区三类。本着生态优先、公益优先的原则,应首先区划出生态、社会等高保护价值的森林功能区。

——生态功能区。将生态保护价值高、生态区位比较重要和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区划出来,主导功能是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效益,这些包括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自然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保护、基础设施保护等。

——社会功能区。将社会服务价值高的林地或森林区域区划出来,主导功能是发挥社会公益效益,这些包括人文遗产保护、宗教保护、生态休憩、大气或噪声等环境保护等。

——经济功能区。除生态、社会功能区外,主要生产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区域,这些一般包括用材林区、工业原料基地、经济林基地、能源林基地等。

——功能区确定后,应明确规定不同功能区的经营约束条件和主要经营措施。一方面要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不得与现有的法律法规相违背,另一方面要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思想为指导,要符合森

11 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要求,要与当前国际主流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要求相一致。

4.3.2森林分类区划是以小班为单元,根据森林的主导功能进行的一种森林用途分类。将林地、林木、森林按照主体用途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类。

——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区划为生态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其中,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为重点公益林。

——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区划为商品林,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4.3.3森林管理分类区划是以小班为区划单元,按照保护管理的严格程度进行的经营布局措施之一。以《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为准则,在林地立地分类、功能区划好分类经营区划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要求和森林经营管理的主导方向,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4个类型组。

——严格保护类型组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特有自然景观等为主要目的,一般禁止任何形式的人工干扰活动。

——重点保护类型组是以确保生态安全,防止自然灾害,改善现有的脆弱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同时进行少量木材生产利用,一般限制人工造林更新、皆伐等森林经营活动。

——保护经营类型组以生态和经济兼融,在有一定生态防护功能

12 的基础上,确立明确的经济功能或经济目标进行合理采伐利用,允许适度的人工造林更新、小面积皆伐等森林经营活动。

——集约经营类型组是以获得经济收益为目的的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以经营利用、可持续生产林产品为主要目的,允许干扰强度较大。

4.4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必须对森林培育、森林采伐、森林健康、非木质资源经营、森林景观经营和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4.4.1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从更新造林到采伐利用封育前的所有森林经营活动的总称,基本要求为:

——应分别生态公益林、商品林两类林进行培育规划,经营目标比较一致的功能区也可按照不同功能区进行培育规划。

——应分别生态公益林、商品林两类林,按照定向培育的原则,组织设计森林经营类型。经营类型设计详细程度根据各地经营水平而定,一般要求细化到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4个经营管理类型组。

——培育措施主要分为更新造林、幼龄林抚育、中龄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商品林)、低效林(生态林)改造、卫生伐等措施类型。

——培育任务按森林类别(或功能区、林种)—森林经营类型—经营措施类型(组)进行组织,各项规划任务落实到每个森林经营类型(或管理类型组),分为不同规划分期(如5年期)。

4.4.2森林采伐。森林采伐是森林成熟后的利用或更新措施,为与现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衔接,经营性采伐所形成的资源消耗量同

13 时进行测算。一般要求为:

——依据森林分类和功能区划成果,分别抚育间伐、低产(低效)林改造、主伐、更新或其它采伐类型5种采伐类型测算合理年伐量。

——按照《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等标准要求,分别森林经营类型设计采伐对象、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间隔期限和采伐龄等,据此测算合理年伐量。

——合理年伐量的确定应有利于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价值,建设和培育稳定、健康与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持森林长期、稳定提供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服务的能力。

——县级森林经营规划中森林合理年伐量以5年为一个测算期,不需要分解到。

4.4.3森林健康。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包括抵御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以及林地地力维护等方面。基本要求为:

——森林防火规划应体现“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规划内容包括防火装备、专业防火队伍、防火基础设施。防火基础设施主要指森林防火隔离带,森林防火隔离带规划应明确防火隔离带的位置、类型、施工、保护措施等。

——有害生物防治规划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防治方针,规划中应分析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危害程度、提出有效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和措施。

——林地地力维护规划应与营造林措施紧密结合,重点设计有利于地力维护的培育技术、采伐要求、培肥技术、化学制剂应用及防污染措施、保护对策等。提倡培育混交林和阔叶林,速生丰产林培育应

14 考虑轮作、休歇、间作种植等措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在造林、采伐规划时,制订土壤水肥保持措施。

4.4.4非木质资源经营。应以现有成熟技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分析木质产品原料自给率及来源、产品竞争能力、市场占有率,规划利用方式、程度、产品种类和规模。在保护和利用野生资源的同时,发展人工定向培育,提高产品产量与质量,创导培育技术密集型的非木质资源利用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林产品附加值。

4.4.5森林景观经营。可以按照功能区或森林旅游地类型进行规划,充分利用林区地文、水文、天象、生物等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古今建筑、社会风情等人文景观资源,按照游览、登山、探险、疗养、野营、避暑、滑雪、狩猎、垂钓、漂流等森林游憩活动的特定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森林景观修复、景观维护和经营开发等内容。

4.4.6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生态系统保护途径为主线,通过生态系统和栖息地的保护有效维护物种、遗传基因多样性。将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域作为保护规划重点,明确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范围、类型与保护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保护措施。功能区划和采伐、培育规划时,在栖息地、森林群落之间保留生态廊道。

5.规划方法

5.1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应按照生态系统经营的理论进行分析、评价、模拟和决策。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森林经营管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采用时间和 15 空间相结合的优化决策方法模拟、优化森林经营过程,确定最优经营途径。经营决策的核心是多效益综合、多方案比选、长周期预测。

5.2多效益综合。经营规划时不但要考虑森林的木材生产功能,也要考虑森林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空气净化、碳的储存、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景观提供等社会生态功能。多效益综合涉及诸多经营目标函数及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条件,最优经营决策的求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优化问题,一般可利用决策分析系统等分析工具进行辅助。

5.3多方案比选。在经营决策过程中,一般应首先根据经营方向的侧重和经营条件的改变形成多个可行的预选方案,然后对预选方案进行模拟和优化,根据预选方案的模拟优化结果对各方案的产出、效果、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定最优预选方案作为森林经营规划的基础方案。预选方案是森林经营决策的基础,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假设条件规定位于森林各种能力的最大与最小之间; ——能说明经营的主导思想和意图; ——能用经营约束条件和指标明显区分;

——能展示各种主要经营目标下经营措施的时间和空间安排的组合;

——能形成差别明显的经营效果。

5.3长周期预测。森林经营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森林经营成效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衡量森林经营是否可持续必需采用一个大的时间尺度,因此,进行长周期的经营预测才能确保森林经营按照一定的经营方向稳定经营。一般在经营决策时,需对规划范围森林经

16 营过程进行一个半森林经营周期的优化模拟和决策分析,重点模拟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

——生态影响评价主要是分析评价森林经营规划对当地的水、土壤、空气、物种和种群、重要物种生境、碳汇平衡等的影响。

——社会影响评价主要是分析评价森林经营规划对人居环境改善、地方居民收入、地方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地方居民就业、地方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等的影响。

——经济影响评价主要是分析评价经营规划带来的拎产品产出量、经营成本与经济效益。

6.规划成果

6.1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规划表和附件四部分。

6.2规划说明书是指规划的文本。规划说明书应包括基本情况、经营方针和目标、经营区划、经营类型组织与设计、经营抚育、采伐利用、森林保护、效益分析等内容。

6.3规划图包括能在时间、空间上体现经营规划的所有图件。主要的规划图有森林资源现状分布图、规划期森林资源预测分布图、森林经营规划图等。

6.4规划表是指能体现经营规划内容的分析表和统计表。 6.5规划附件包括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分析评价报告、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价报告、森林经营决策分析报告、规划审批文件、以及其它重 17 要相关会议的记录文件等。

名词解释

1. 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指森林经营过程中,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的森林经营体系。

2.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是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典型模式,它是指人类在与森林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健全性为目的,追求生态系统内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以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3. 森林经营规划

是按照可持续经营的原理与要求,规定一定时期内森林经营要开展的活动、地点、时间、原因、完成者等要素的一个工作文件。是指导区域、经营单位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

4. 森林合理年伐量(AAC)

经营单位内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每年允许采伐利用的森林蓄积量。

19 5. 功能区划

是指依据森林的某一主导功能或经营目标,以地域、地段为单元(如小流域、林班)进行的一种区划。森林的功能或经营目标可分为生态、社会、经济等不同类型,同一类型功能区在空间上不必地块相连,可能是单一的一块林地或由分布于整个林区的几块林地组成。

6. 经营类型

是在一个经营区内,地域上不一定相连接,但林况、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基本相同,需要采取相同或相似经营措施的经营小班组成的联合体。

7. 森林经营管理分类

是指从森林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森林的生态重要性和区域生态敏感性,并根据社会经济要求和森林经营管理的主导方向对森林进行的保护管理严格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四个类型(组)。

8. 生物多样性

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案例

第二篇:江西省森林经营规划纲要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组织编制《全国森林经营规划纲要》的通知要求,结合江西省森林经营实际,为调整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长量、单位面积产量和改善林分质量,切实推进全省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充分认识森林经营重要性和紧迫性

森林经营是指从宜林地上形成的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的整个生产活动,包括森林造林、抚育、主伐再更新等重要内容,它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效益的重要措施。搞好森林经营工作,对于调整优化林分结构、缩短森林培育周期,确保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省林业普遍存在“重造轻管、重采轻育、重量轻质”的问题,导致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和效益不高,现已成为制约我省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据统计,全省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3.7%,森林覆盖率达60.05%,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42.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2%。2008年,我省全面启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现有闲臵土地大面积营造森林,至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将达63.0%。因此,在林地利用率空间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加强森林经营,积极提高林木生长率和森林单位面积产量是当前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二、森林经营现状

㈠森林资源现状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据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5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62.7万公顷,占63.7%,活立木总蓄积35357.2万公顷,毛竹总株数142283.1万株,森林覆盖率60.05%。长期以来,在传统粗放经营管理模式下,重造林、轻管理,虽然全省林地利用率较高,但森林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五多五少二低”。即:针叶林多,阔叶林少,阔叶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9.1%;纯林多,混交林少,混交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22.3%;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近成过熟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2.3%;单层林多,复层林少,复层林不足乔木林面积的20%;人工林中同龄林多,异龄林少,异龄林不足人工林的5%;乔木林林分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每公顷蓄积42.1m,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2%;毛竹林单位面积立竹度较低,平均每公顷立竹仅1758株,而且大径竹比重小。

㈡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由于森林经营意识淡薄、森林经营标准和激励机制缺失、森林经营投入不足,我省现阶段林业生产普遍存在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低问题,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1.森林经营意识淡薄

林业的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培育过程。由于对森林经营认识有偏差,普遍存在重造轻管现象。从政

3府层面分析:近些年来,我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多,任务重,主要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在前期造林任务上,无力顾及森林经营。另一方面,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各级政府部门都以造林面积和林木覆盖率为主要指标考核林业建设成效, 很少考虑造林后森林的培育问题,忽视了营造林质量。从经营者层面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省林木所有者大多数是林农,由于林业的回报率低、见效慢,林农对林业收入期望值不高,森林经营意识不强,目前基本沿用原有的传统粗放经营模式,轻给予重利用,只栽不管或栽后管理不到位。

2. 森林经营标准缺失

为顺利推进“林业五大转变”,依据分类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应制定一整套适应商品林和生态林发展的森林经营标准,指导林业生产。目前,我国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但在如何培育森林资源方面,特别是针对商品林和生态林如何经营管理方面没有较系统的、完善的技术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无据可寻。另外,我省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较完整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和生态监测评价体系,缺少对森林经营的科学评价,无法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措施,致使森林资源处于盲目经营的状态。

3.森林经营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林业重点工程的投入,只考虑了种苗费和前三年的抚育费用,幼林郁闭后的森林经营,没有资金投入。即便如此,相应的建设资金投入也仍然不足。县级林业部门负债多、负担重,育林基金大都成了“育人基金”。地方财政对林业的投入有限,

3 有些重点林区县甚至从林业部门挖走部分育林基金。江西省属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省份,林农是森林经营主体主体,经济的不宽裕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森林经营中,而且,国家、省、市对森林经营也没有投入专项资金,因此,森林经营难以开展。

4.林业现行政策束缚了森林经营的开展

森林资源管理特别是现有采伐管理政策极大地影响了林木抚育间伐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一是木材采伐限额指标直接影响了抚育间伐能否开展。目前的森林采伐限额对木材利用做了必要的规定,但就如何改善林木结构,如何有效地开展林木抚育间伐,提高林分质量缺乏应有的手段和措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造林抚育工作的开展;二是间伐材的“一金两费”征收导致经营者基本上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从而直接影响抚育间伐开展的力度和积极性;三是国家启动的各类林业建设项目和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 缺少对森林经营的扶持。

四、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㈠指导思想

高举“生态产业,绿色富民”旗臶,围绕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郁闭度达到0.2以上、具备经营条件的乔木林(不包括竹林、经济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灌木林)为主要建设对象,以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为主要经营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森林健康发展、森林多功能的充分利用、

4 人工林集约经营等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模式和技术,树立起森林经营理念,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森林经营,促进全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㈡建设原则

⑴坚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 ⑵坚持依法限额管理、凭证采伐的原则; ⑶坚持分类经营、分类管理的原则; 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的原则 ⑸坚持以技术规程为指导、可持续经营的原则。 ㈢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对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进行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加大培育森林资源力度, 积极推进分类经营,不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地生产率,使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达到双增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2.第一阶段目标

至2015年,将对全省

公顷中幼林进行抚育,

公顷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基本实现中幼林抚育率达到50%以上,低产低效林改造60%以上,森林年生长率达 ,单位面积蓄积量达。

3.第二阶段目标

至2020年,将对全省

公顷中幼林进行抚育,

公顷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基本实现中幼林抚育率达到50%以上,低产低效林改造60%以上,森林年生长率达 ,单位面积蓄积量达。

五、森林经营主要任务与重点

㈠主要任务与重点 1. 中幼林抚育

公顷的商品林和

公顷的生态林进行中幼林抚育,抚育措施包括砍杂、除灌、间伐等措施。

2. 低产低效林改造

公顷的低产商品林和

公顷的低效生态林进行改造,改造的措施包括补植改造和更新改造。

㈡主要措施

依据分类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对生态林主要采用近自然林业理论指导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从而逐步优化森林结构,将针叶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林,将同龄单层林改造为异龄复层林,并由一次性皆伐、人工更新改为按目标径级分年择伐、天然更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经营。对商品林主要采用集约经营理论指导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重点是选用优良品种,加强森林经营,重点是清除杂灌、控制林分密度,从而提高林木生长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

1. 中幼林抚育

⑴商品林抚育:在林分未郁闭前,重点是以清除杂灌、除萌等为主的抚育措施;在林分进入郁闭后,重点是以除萌、间伐为主的抚育措施,重点是伐除林内霸王树和无明显培育前途的林木及病腐木、枯立木、空心木、丛生萌芽条。根据林分密度状况疏伐对目标树生长有影响的其它有林木,每亩保留目的树150-200

6 株;5-8年后,进行一次疏伐,每亩保留100-120株;到林龄30年时,再进行一次密度调整,每亩保留40-80株。

⑵生态林抚育:生态林抚育重点是通过卫生伐、透光伐等措施清除林分内病腐木、枯立木和不具培育前途的林木。

2.低产低效林改造

低产低效林改造包括补植改造和更新改造两种方式。 ⑴补植改造

低产林补植改造以补植目标树为主;低效林补植改造以补植阔叶树为主。

⑵更新改造

商品林更新改造营造树种以速生树种为主,实行小片混交;生态林更新改造营造树种以阔叶树为主,实行带状混交或品形混交。

六、创新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的政策机制

㈠完善林业建设政府目标考核机制

⑴在原有森林覆盖率指标的基础上,将森林质量同时纳入政府业绩目标考核体系中,提高森林集约经营度。

⑵建立森林资产评估师考核机制,推进森林资产评估市场建设,完善活立木市场机制,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⑶政府以无偿投入、低息贷款等方式加大林业项目建设投入,并积极推进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力支持林权抵押贷款。

⑷鼓励通过森林资产流转、拍卖方式,发展林业民营企业,实现林业规模经营,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

7 ⑸依据新形势下林业建设新任务,改革完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综合监测体系,制定完善适应生态林、商品林森林经营标准。

⑹以法制林,强化管理。要真正将森林经营纳入法制轨道,达到管理规范,突出开展好扼制“四乱”为内容的专项打击,对破坏森林经营的人和事,必须坚决打击制裁.决不姑息。

七、保障措施

㈠把森林经营与发展林业放在同等位置

增加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前提,开展森林经营是取得森林效益的手段,两者不可偏废。在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中,要充分体现森林经营在现代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森林经营是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提高林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把森林经营与林业发展摆到同等重要的位臵。在林业生产计划的安排上,把森林经营项目列入其中;在林业考核内容和检查验收上,把森林经营项目和效果作为重要考核目标。

㈡加大宣传力度,典型示范

利用各种媒介和方式,大力宣传营造林生产“管重于造,三分造,七分管”的思想及全省各地营林生产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典型。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营林意识和自觉性,使营林重要的思想深入人心,让森林经营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在林区各县树立起近多个森林经营典型,在典型示范中把一些成型配套的管理技术、经验和模式在典型内组装,将其作为森林经营示范现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林农积极参与森林经营活动。

8 ㈢创新森林经营政策机制

在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步伐的同时,对现有林业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包括林业分类经营制度、森林分类区划调整、产业政策的完善、采伐限额管理方式、投资机制的确定等等。在各方面体现开展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㈣增加森林经营的科技含量

按照森林经标准体系的要求,对现有分类经营中不合时宜的规程、标准,进行修正和调整,从而建立一套符合现林业要求的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包括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商品林培育技术规程及指标体系、以及森林经营主体经营方案及作业设计规程、森林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等。

㈤加大对林业的政策扶持

一是稳定和完善林地使用制度,赋予和保障使用者长期而稳定的林地使用权。允许林地使用权自愿、有偿、合理流转。鼓励和引导林农、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二是切实减轻林农税费负担。三要不断完善木材交易市场,打破木材独家收购或地区保护,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使木材生产者多得益。四是各级政府要尽可能增加生态建设投入。增加政策性贷款,延长贷款期限,加大贴息幅度,发放造林补助,吸引社会投入。

㈥增加对森林经营的资金投入

森林经营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环节,建议在今后的林业建资金计划安排中,把森林经营列入专项投资,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要对国有林场加大扶持度,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森林

9 经营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篇:县级森林公安分局局长述职报告

任森林分局局长7年来主要工作简介

2001年8月任森林公安分局局长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时时处处以党员标准从严就高要求自己,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精诚团结班子成员,齐心协力严管队伍确保不出问题,公正执法确保生态安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近7年的时间里,xx森林分局队伍管理、基层基础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队伍管理步入规范

任森林公安分局局长7年来,我与班子成员严格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的工作思路,坚持“政治建警,依法治警,从优待警,科技强警”方针,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队伍建设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审视自己,力求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用新理念来提出新思路,用新举措来应对新情况,用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使森林公安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体民警当中积极组织开展“三项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荣辱观、法治理念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一系列的警示、整治教育活动,认真组织民警开展公安“大练兵、大接访、大规范”等活动,森林公安民警进一步端正了执法思想,牢固树立起“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意识,民警政治理论和办案执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民警的身体、心理素质及各项基本技能和“四种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从而在错综复杂的治安形势和公安工作面前经受住考验,铸造成为人民群众满意、党和政府信赖的森林公安队伍。2001年以来,宜章分局连续7年在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当中名列前茅:获第一名3次、第二名3次、第三名1次;2002年被评为全国森林公安机关“三项教育”先进集体,7年里,共有28个集体、109人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9个集体、12名个人荣立三等功;涌现出了“湖南省十大杰出公安民警”杜才华、“全国森林公安机关人民满意民警”胡晓林、“湖南省优秀警察”邓文荣等省级以上先进典型人物。认真贯彻落实“从优待警”政策,2004年,县委组织部继1997年后第一次解决民警职级待遇,5名民警被任命为副科级侦察员,2名民警解决正科级待遇;2006年,切实贯彻落实国办发42号文件精神,顺利而稳妥地完成了民警编制核定、定编定岗等工作,解决了我局公务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民警工资直接由财政划入民警工资册等问题,12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关心下又圆满地完成了分局公务员登记和工资套改工作。

二、业务工作成效显著

近7年,我局始终保持对涉林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坚持专项行动与日常打击、集中整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重拳出击,以打促防,努力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加强林区治安综合治理,为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2001—2007年间,全局共立森林刑事案件345起,破337起;立案查处林业治安案件148起;处理林业行政案件8857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9179人次,其中提请批准逮捕329人,治安处罚152人次,林业行政处罚8964人次,其它处罚若干,没收非法木材3956立方米,为国家、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7896071元。立案绝对数、刑拘转捕率、案件查处率近7年一直名列全市森林公安机关第一。2003年,宜章分局因成功查破了“彭照谱盗伐林木1500立方米”湖南省建国以来第一大盗伐林木案而被国家林业局评为“林业严打”先进单位,奖励现金10000元;2005年省林业厅、公安厅、省高级法院和省高级检察院等四家联合评为“林业严打”先进集体。近几年,我县林区治安秩序日趋平稳,群众性哄抢盗伐事件已杜绝,重特大盗砍滥伐案件明显减少,未发生涉林纠纷引发的群众性械斗事件,出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稳定局面。

三、基层建设亮点频出

第四篇:县级森林公安分局民警推荐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先进个人的典型材料(军转干部)

作为XX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一员,XX华同志始终能自觉地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融入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牢固树立“盛世兴林,防火为先”的务林人理念,立足岗位,勤学善练,堪称一名全能的森防战士;结合实际,重宣传,务实效,无愧于一名全职的森防宣传员;战火魔扑山火,冲在前,撤在后,同事称他为扑火骁将。“内外兼修”,堪称一

名全能的森防战士。将自己练就成“铁脚板、山里通、活地图”是XX同志成为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一员后所立下的誓言。“见缝插针”,充分利用阴雨天的时间,自学森林防火专业知识,熟悉森林消防理论知识、灭火技能与安全常识、风力灭火机和油锯等灭火器材及器具装卸和操作;在非森林防火紧要期,不管天晴下雨,清晨起床后爬爬县城后垄山成了他天天的必修课,强化自己体能、耐力锻练,平时练习的成效在每次灭火实战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是大家公认的“铁脚板”;每到休假日,他都会自费深入林区的山间地头,把握林情、社情、山情和地形,实地感悟各种天气气象,进行“山里通”的练习,重点熟悉哪些是易燃树种、哪些是耐火树种、哪些植被区域能点烧或开设防火隔离带,以在科学扑救森林火灾中根据不同地形,确定车辆通行和标示方位,根据不同气象条件判定不同火险等级,快速决策,灵活指挥,适时转入相应等级备战,因地施战;凭自己在部队当过文书的有利条件,以军事地形学为基点,经常站在森防办沙盘旁模拟“战场”勘察,把平时了解把握的林情、社情、地形与理论知识对照,上升到理性熟悉,真正充实到自己的大脑中,切实做到心中有图,图在心中,以便在灭火实战中适时提供信息,加快灭火作战进程,现场指挥者自叹不如,亲切地称他为“活地图”。重预防,善宣传,务实效,无愧于一名全职的森防宣传员。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群众森防意识,切实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为林区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这是刘翊华同志最大心愿。为此,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加强森林防火公益宣传和教育,全面提升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强化全社会重视防火、参与防火,贯穿了XX同志工作的始终,并收到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生活里、工作中,同事都说刘翊华是个“有心人”。除了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声势浩大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外,他的森防宣传点子不断,“怪招”迭出,2002年,他分析得出,31的火警火灾是小孩野外玩火引发,于是大胆呈书县委政府政协并得到同意和推广,要求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五个一”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2003年,他建设性地向指挥部提出,制作融森林火灾现场、警示标语和报警电话于一画的宣传图片,分发给全县客运车辆,张贴在醒目处,一个长久的流动的森林防火宣传车队在全县各主要交通要道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教育群众大大增多;今年刘翊华又从时下人们推崇的手机时尚彩铃中得到灵感,将“已进入森林防火期,请注重森林防火”编成赏心悦“耳”的手机彩铃曲上网待订,经县林业局党组强调,全县400多名务人已全部下载这一彩铃,有效地扩大了森防宣传受教面。去年,根据新造林面积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刘翊华又向林业局党组开创性地提出,与保险公司一道,给新造林购买保险,这一建议一经提出,得到了造林大户的积极响应,既增强了林农的防火意识,又分散了造林风险,也提高了造林积极性。在近2年中,XX所拍摄的森林火灾现场照片有6幅被XX电视台《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专题中采用,撰写的电视新闻《三顽童抓鼠失手烧山》被郴州电视台《今晚8点》栏目播出,另有《野外乱烧换来手拷》、《失火潜逃二年落网》等9篇文章被《郴州日报》等多家报刊刊登,既威慑了犯罪,又弘扬了正气,让观众和读者感受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森林火灾的危害性。

战火魔扑山火,同事称他为扑火骁将。“打早、打小、打了”是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基本原则,作为森林防火指挥部的一员,一有火情,在立即通知各乡镇的森林防火指挥所和林业站、派出所同时,也要火速赶往火灾现场进行指挥、扑救,几乎是有火必去。作为一名森防办的兼职驾驶员,刘翊华总是跟随领导南征北战、辗转反辙。非凡是去年遭遇百年的干旱天气中,森林火灾四处告急,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它当作一个责任,当成对自己当初宣誓的一种承诺不敢忘记。去年底,当宜章长策、瑶岗仙发生森林大火时,刘翊华跟随指挥部的领导在山里奋战了二天二夜,终于把火扑灭,在这二天中,几餐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更睡不成觉,当扑灭山火来不及休息一下,还在返回的途中,又接到告急电话,他们马上从宜章的最东端赶赴最西端的火场进行扑救,山火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扑灭。刚回到办公室,马上又赶到宜章最南端的东风乡进行扑火,来不及吃晚饭,来不及休息,又一个电话把他催到了宜章的最北端沙坪乡,又经过一整夜的扑救,山火总算扑灭。也许是前几天在瑶岗仙扑火时汗水湿透衣服导致发热,来不及休息的缘故,刘翊华浑身无力,呕吐不止,他到底病道了,住进了医院

,吊了药水。可药水没打完,一个电话又拨掉针头开车上了火场,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极不理解,可他认为,自己仅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森林防火工作人员,各级的领导,谁不是一样的连续在火场奋战?没有睡觉,同样的挨饿受冻?对此,他毫无怨言,相反,当他扑灭一场山火,看看被烧焦的树木,再望望那片完好的、绿油油的森林时,心中油然

而生的是一种自豪!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更何况是一名肩负此重任的工作人员?军装虽脱,但他的军人作风没变,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不会变,他将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继续战斗着。

第五篇: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点

(初稿)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 1.1.1 潜力调查

6.3.1.1 充分利用准备工作阶段所收集资料,当所收集资料经整理后仍不能满足规划编制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6.3.1.2 补充调查以土地利用现状图、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为基础,采用问卷、实地抽样等方法,调查确定各调查单元各类待整治土地资源总量及新增耕地系数。 6.3.1.3补充调查应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乡镇人民政府配合下,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

6.3.1.4补充调查一般应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典型调查方式。全面调查以全部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典型调查选择具代表性的行政村开展。 6.3.1.4.1全面调查按以下要求进行:

a) 农用地整理状况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各行政村待整理农用地资源总量;或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与数据分析,了解各村闲散地,待开发园地、牧草地,待复垦设施农用地,待填埋坑塘水面总量,及现状农村道路占耕地比例、农田水利用地占耕地比例、田坎系数等。同时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已开展农用地整理的行政村,测算以上各类农用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或设定在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耕地片区内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田坎的比例;

b)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状况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各行政村待整理农村建设用地资源总量;或通过统计数据与有关规划分析,确定各乡镇的特色村、规划中心村、规划迁并村规模与布局;或调查统计各行政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城镇化趋势,对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量的预测,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等,测算规划农村居民点总规模,通过对比现状及规划,分析各行政村农村建设用地腾退规模;或通过图件分析确定各行政村待整理零散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等内容。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已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村庄,测算建设用地腾退规模、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 c) 土地复垦状况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收集独立工矿运营状况等有关资料,依据各乡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按图斑对工矿地进行筛选分析,确定待复垦废弃土地。选取若干典型,调查废弃土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是否适宜复垦、可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与系数,以及可复垦为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复垦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

d) 未利用地开发状况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依据各乡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通过有关分析,汇总可开发的沼泽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地、滩涂、湖泊水面、河流水面等。选取若干典型,调查未利用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及是否适宜开发、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与系数,以及可开发为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开发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

6.3.1.4.2 典型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按各村集中连片耕地的总体坡度(<6度、6-15度、>15度)分别选取典型样区,通过数据分析,汇总耕地中沟渠、道路、林网、田坎、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等面积之和占待整理耕地区面积的比例,及待开发园地、牧草地总量,待复垦设施农用地总量,待填埋坑塘水面总量,与设定的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耕地内沟渠、道路、林网、田坎等面积之和占所在耕地区面积的比例,及园地、牧草地开发,设施农用地复垦,坑塘水面填埋可新增耕地系数。典型样区面积不小于该村该类型耕地面积的2-5%。 1.1.2 潜力功能区划分

依照县域城乡空间发展态势、重要生态功能区空间布局、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及地形坡度、是否已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等内容,划定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明确土地整治工作可开展范围及不同功能分区内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方向。 1.1.3 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与分级

6.3.3.1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可依照新增耕地面积潜力、新增耕地系数潜力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潜力分别评价,评价结果可进一步分级。

6.3.3.2 结合县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图件与数据分析等多方法确定待整理农用地资源,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各类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将全县各行政村的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潜力、新增耕地系数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

6.3.3.3 通过县域耕地现状图及农用地分等定级图件配准及叠加,测算各耕地地块现状质量等级,明确规划等级,确定各耕地地块质量等级提高程度,分村汇总形成全县农用地整理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潜力并分级。 6.3.3.3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 1.1.4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评价与分级

6.3.4.1 结合县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及调查分析数据,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规划衔接法、人均用地估算法、散户归并法等,确定待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总量,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建设用地可腾退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并将全县各行政村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

6.3.4.2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 1.1.5 土地复垦潜力评价与分级

6.3.5.1 结合县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及调查分析数据,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图件与数据分析等多方法确定待复垦废弃土地资源总量,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废弃土地可复垦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将全县各行政村的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

6.3.5.2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 1.1.6 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价与分级

6.3.6.1 结合县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及调查分析数据,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图件与数据分析等多方法确定待开发未利用地资源总量,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未利用地可开发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并将全县各行政村的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 6.3.6.2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 1.1.7 土地整治潜力汇总

对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和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分析测算得出的各类潜力类型、等级、面积、分布等成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潜力汇总表。 1.2 重大问题研究

围绕中央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上一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模板下一篇:县经济工作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