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森林经营实施方案

2024-05-15

林场森林经营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林场森林经营实施方案

全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和实施工作指导意见

为促进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有林场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关于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林场发[2012]184号)和《江西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林资发[2011]24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的重要意义

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是《森林法》和《国有林场管理办法》赋予国有林场管理部门和国有林场的一项法定职责和工作任务。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既是国有林场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经营活动和林业主管部门实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国有林场森林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根本措施。做好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对建立高效、透明、科学、有序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系,实现林业“双增”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做到责任落实、人员落实、资金落实,切实保障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为要求,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依据,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以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林业的多方面需求和培育健康高效、长期稳定的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通过分类经营、科学培育和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林地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从木材生产管理为主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为主的转变,力求达到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经营。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又要确保森林资源的总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确保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用越好。

2、坚持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制定相应的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技术措施,科学培育森林,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森林功能的多重性。

3、坚持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严格按照“管严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要求,根据林分不同类型、立地等级条件和经营目标等,采取相应的经营对策。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及修订工作。从2016年起,国有林场要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制定生产计划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据经营方案对国有林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和评估,建立起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管理制度。

三、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基本要求

国有林场要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规范》、《简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程》的要求,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一)编案单位。以国有林场为单位组织编制,每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林场均要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对于经营面积小于7500亩的国有林场以及合作造林的股份制林场,可在当地森林经营规划指导下,编制简明森林经营方案。

(二)编案资质。承担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具体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

简明森林经营方案可由具有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技术单位编制。

(三)经理期。森林经营方案规划期为一个森林经理期,一般为10年,以商品林或工业原料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可以为5年。

(四)编案内容。森林经营方案内容一般包括森林资源与经营评价,森林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森林功能区划、森林分类与经营类型,森林经营,非木质资源经营,森林健康与保护,森林经营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森林经营的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估,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等主要内容。

简明森林经营方案内容一般包括森林资源与经营评价,森林经营目标与布局,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经营基础设施维护,效益分析等主要内容。

(五)编案深度。森林经营方案的各项经营措施、建设任务等都应落实到山头地块、作业小班。经理期内5年的森林经营任务和指标应按经营类型分解落实到,并挑选适宜的作业小班。后期经营规划指标应分解到,在方案实施时按2~3年为一个时段滚动落实到作业小班。

(六)编案程序。主要包括技术指导、编案准备、林分(林地)调查、资源数据审核、系统评价、经营决策、公众参与、方案比选、规划设计、评审修改、实施执行、检查监督等。

(七)编制组织。编制工作组应以国有林场为主,林业主管部门及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参加。在方案编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国有林场的自主权,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政策把关和协调,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负责技术服务和技术把关。

(八)方案审批。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实行分级、分类审批和备案制度。省属和设区市属国有林场以及省级以上公益林占有林地面积50%以上的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由省林业厅审批,报国家林业局备案;其他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由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报省林业厅备案。国有林场简明森林经营方案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报设区市林业局备案。申请审批森林经营方案应提交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审批森林经营方案的请示、森林经营方案文本、专家论证意见等材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成立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计财科、林政科、营林科、林场处、防火办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协调、检查和督促工作。同时,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阶段任务、完成时间、人员安排,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国有林场经营方案编制工作。

(二)落实工作经费。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经费由编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自筹解决。各地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三)确保编制质量。要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各项专项调查成果为基础,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做好相关资料收集,开展相关专题补充调查,及时更新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增强森林经营措施的针对性和森林经营方案的可操作性。要及时组织专家对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进行论证并做好修改完善。

(四)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的管理,定期对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情况作为国有林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原则

1.生态优先,可持续经营原则。坚持森林经营管理从以木材生产管理为主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为主转变,以利用性采伐为主向经营性采伐为主转变,严格按照“管严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精神,力求达到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同时,按照可持续经营的思想,围绕林业发展的方针,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又要确保森林资源的总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确保各经营单位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2.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原则。科学培育森林,最佳组合树种和龄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确定森林年采伐量。并制定相适应的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政策,充分发挥森林功能的多重性。

3.承上启下,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国家林业局下发的《森林采伐管理分区施策导则》,结合我市林改后森林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实际情况,分别不同森林经营单位(一类、二类、三类),编制不同广度和深度的森林经营方案。1998年之前营造的用材林小班并已确定经营类型的原则上不宜调整。1998年之后营造的人工林由业主自主确定森林经营方向和培育目标。承上启下,把自主性与合理性、灵活性与原则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以民为本,落实处置权原则。在明确集体林所有权的前提下,要把森林处置权落实到经营主体,切实保护经营者尤其林农的正当权益。要引导林农联合经营和科学经营森林,提高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逐步实现依法依规自主经营。

工作步骤为五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准备

(1)成立领导机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成立调查与编案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调查与编案工作。

(2)组织工作队伍。各调查和编案单位要组织与任务相适应的工作队伍,完成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任务。无力自行承担的单位或经营者,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3)制订工作计划。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经营单位,要制订工作计划,明确部门职责、阶段任务、工作时间和相关制度等。

(4)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经营者认识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性和参加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积极性,引导个体林农联合经营和科学经营森林。

(5)召开工作会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经营单位,要分阶段召开相关内容的会议,部署阶段任务,总结阶段经验,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2.收集资料

(1)上期森林经营方案的有关图、表、文字资料。

(2)上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变化调查统计)有关图、表、文字资料。

(3)上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技术经济指标。

(4)近期林权制度改革与林权登记发证的成果及有关情况的资料。

(5)近期林业生产、建设的统计和规划资料。

(6)近期本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的资料。

(7)近期与森林经营有关的国家和地方建设工程项目情况。

(8)最新的行政区界、经营区界的有关图籍和文字资料。

(9)生态公益林规划图表和文字资料。

(10)印制各种用图(林业基本图、地理信息图、林权登记发证“宗地”权属分布图等)和用表(小班变化调查记录卡、调查规划一览表、调查用的数表等)。

3.林改资料整合

在外业开展之前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绘制全县林改后的林权权属图(纸质),并输入本县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系统平台,作为辖区内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林权权属图层(电子版),确保林改成果与编案成果对接。

篇2:林场森林经营实施方案

森林防火是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事。我场采取非常手段和非常措施,突出“预防为主,积极扑灭”的方针。为确保森林防火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总则

1.工作目地。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确保在处置森林火灾时准备充分、决策科学、反应迅速、措施有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2.工作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坚持密切协作、快速反应的原则;坚持平战结合、警钟长鸣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3.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黑龙江省实施<森林防火

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黑龙江省森林扑火抢险应急预案》等。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克林经营林场境内及与我市边界相连的市界地区及和我区相连的区界地区发生的森林火灾和其它危险性较大的森林火灾。

二、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场指挥部及其机构的组成与职责。指 挥 长:李传宝

副指挥长:杨建军、李志国、曲福山、张可新 成 员:刘宝贵、胡志荣、闫卷忠、李春海、黄占波

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规和市防火指挥部和区委、区政府的指示、决定与工作部署;制订和修订我场春季森林防火应急工作预案;宣布启动或结束本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

作,决定成立前线指挥部,协调、解决应急处置中遇到的资金、物资、交通等问题;组织实施森林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应急信息保障体系,完善林火监测、预警系统和抢险应急指挥系统;指导应急扑火专业队伍建设、培训等。

三、监测与预警

1.森林防火常规信息的监测与收集。场森林防火指挥部要逐步建立健全森林火灾常规信息监测和收集体系。切实加强对可能影响森林火灾发生、发展和应急处置的常规数据的监测和收集工作。要掌握了解区域内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分布;主要危险源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林区重要基础设施、居民点、学校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林区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分布,林区地形地貌、交通和基础设施情况;季节性的风向、风速、气温、雨量等气象条件,森林扑火力量的组成、分布,消防物资的种类、数量、特性和分布,上级防火指挥部和相邻地区可用的火灾处置应急物资,以及可能影响火灾扑救的不利条件。

2.森林火险天气等级。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分为五级

一级:没有危险,林内可燃物不能燃烧;

二级:低度危险,林内可燃物难以燃烧;

三级:中度危险,林内可燃物较易燃烧;

四级:高度危险,林内可燃物容易燃烧;

五级:极度危险,林内可燃物极易燃烧。3.预警公告发布及防范措施。

一级和二级火险天气,可不发公告。

三级火险天气。要及时向职工群众通报天气信息,要严格昼夜值班制度;各防火了望台、检查站和护林员加强林火监测和巡护,扑火队伍做好扑火准备。

四级火险天气。除三级防火措施外,指挥部主要领导要亲自值班带班,亲自检查防范措施;停止野外生产;重点区段要层层设岗,死看死守。

五级火险天气。进入高度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实施春季森林防火应急预案。

4.火情报告。报告的责任主体和时限、程序要求:

各地防火瞭望塔、防火检查站、巡护人员及职工群众发现火情后,应立即向场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对收集到的火灾信息要迅速核实、整理和分析,并及时上报。一般森林火灾由场指挥部按照灾情日报、月报的规定进行统计、上报;重、特大森林火灾应在半小时内上报至区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内容:包括起火时间、地点、面积、火势、发展趋势分析、火场附近环境情况及已经采取的扑救措施,并根据火灾发展和扑救情况及时续报动态信息。我场还将建立森林火灾有奖报告制度,设立并公布接警电话。

四、应急响应

发现火情后,要在即上报火情的同时,同时立即启动《克林经营林场2010年扑救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在火场设立前线指挥部,全力组织扑救工作。场指挥部接到森林火灾报告后,根据火灾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提出具体应急处置意见报区指挥部。处置意见应就参与应急处置领导人员名单、指挥办公地点、赴事发现场工作人员名单和时间、采取的

主要措施等提出明确建议。区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批准启动本预案,迅速组织成立前线指挥部,由分管防火工作副场长任前线指挥长组织指挥扑救工作。场指挥部设若干工作组,进行扑救,前线指挥部是扑火现场的最高指挥机关,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和修改应急处置方案,发布有关命令,全面组织各项紧急处置工作。

五、后期处置

1.火场看守。明火扑灭后,要留不少于扑火总兵力l 0%的人员看守火场,防止死灰复燃。

2.火灾评估。由场指挥部组织专家组对火灾损失进行调查评估,撰写调查评估报告,经区指挥部审核后,报区政府。

3.灾民安置及灾后重建。根据有关规定妥善做好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保证灾民的基本生活。对扑救火灾使用、征用、占用的安置场所、应急物资的所有人给予适当补偿。

4.工作总结。应急结束后,场指挥部要对应急预

案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重点总结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汲取的教训,并提出整改建议。

六、保障措施

1.通信信息保障。由曲福山负责,要确保森林防火通信网络和火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畅通,配备与扑火需要相适应的通信设备。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发挥社会基础通信设施的作用。

2.后备力量保障。由杨建君负责,负责加强各类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监督和管理。重视后备扑火力量的准备、保证有足够的扑火兵力。

3.扑火物资保障。由李志国负责,根据辖区森林防火任务,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

4.医疗救护保障。由黄占波负责,负责对因森林火灾造成的受伤人员开展救治工作。并及时安排送区职工医院救治。

5.扑火资金保障。由于茜负责,负责森林火灾抢险应急处置所需财政经费的筹集。

6.安全保障。由李春海负责,负责扑火过程中的

防抢、防盗及保卫工作,确保扑火工作有良好的秩序。

7.培训与演练。由防火指挥部组织实战训练和扑火演习,不断提高扑火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扑火作战能力,普及避火安全常识。

附:克林经营林场防火专业队成员名单

篇3:关于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的分析

1 森林分类经营方式的概述

森林分类经营方式是现代化林业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经营方式, 在经营管理工作中, 该经营方式主要针对某一林种, 将其单一效益与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林场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具有多功能、多种类特点, 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林业经营工作中, 根据树种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森林分为公益林与商品林两种类型, 然后根据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特点来进行管理, 从而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 当前林业分类经营的现状

2.1 缺乏完善而又系统的管理机制

要想对林场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 那么就需要工作人员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但是从当前的管理现状来看, 林业企业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健全而又系统的管理机制, 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经营模式, 由于这种经营模式的概念不够清晰, 没有将当前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考虑在其中, 因此, 在对林业与林场进行经营管理中出现许多问题, 不利于提高其经营水平。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林场森林分类管理机制在现代化林场发展中应用具有以下缺陷:首先, 传统的森林资源分类管理机制强调的是对天然林资源的利用,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 天然林资源越来越少, 不得不转向对林相单一的人工林利用, 这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其次, 传统的管理机制缺乏科学的价值利益投入补偿机制, 致使林业经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陷入瓶颈;再次, 传统的管理机制缺乏明确的经营目标, 不利于提高林业产业的综合效益。

2.2 林业分类经营对社会经济供需矛盾的影响

林产品的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依然是社会主要矛盾之一, 受到我国各种因素的制约, 森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 再加上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要求林场采取分类经营方式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 这样才能够缓解社会经济与资源的危机, 提高林业的经济收入, 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高林业生产水平, 促进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分类经营与林业发展

3.1 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分类经营方式有利于促进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 林地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在实际工作中, 工作人员并不能采用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的方式来促进林业的发展, 因此工作人员只能够提高林地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林地的生产水平。从当前我国发展现状来看, 林场的经营规模的发展已稳定下来, 在实施分类经营的过程中绝不可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来促进林业的发展。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 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 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 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 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 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 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 必须通过宏观调控, 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 协调经营行为, 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3.2 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3.2.1 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 林业受生产周期长, 见效慢, 产出投入比低, 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 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 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 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 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 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 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 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 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 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3.2.2 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 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 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 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 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 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 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 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 权益与责任关系, 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 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4 林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

林场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林场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场资源构成情况把林场划为两大类型, 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林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林场。对于商品生产型林场按规范的管理方式管理, 占用林地资源应缴纳林地占用费, 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应折成股份, 在林场分配过程中, 国家股份所得应上缴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 林场的经营活动照章纳税, 林场的经营活动投入应通过国家计划解决, 这部分资金又可通过向受益部门收取森林效益补偿费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林区以林场为单位进行分类经营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要保护好森林, 使林区能真正的做到青山长在, 永续利用。

摘要:从整体上看, 我国森林资源非常丰富,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严重不足,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对林场森林资源进行经营。林业是我国第三产业, 其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想促进林业的发展, 保障森林资源,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森林资源的分类经营。本文就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场,森林分类,经营,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喜文, 孙福山.黑龙江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与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0) .

[2]马其新.国有林场在森林分类经营中的处境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3) .

篇4: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初探

关键词:森林分类 林场 经营 必要性

一直以来,国有林场在保护森林资源和推动林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在林区中占据重要地位。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是森林资源大省,全省拥有众多林场。在此基础上,各地以林场为单位,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动林区改革和转型。但与此同时,国有林场在经营体制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这就使得林场在改革时遭遇重重阻力,影响了其发展进程。

1 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与其他资源相比,林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林场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推广和宣传集约化经营方式,创新经营机制,以实现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把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目前,我国的林场经营规模已经初步统一,就其发展趋势而言,未来林场的经营规模只会缩小,而无扩大的可能。因此,国有林场要想提高其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化经营目标就必须采用分类经营模式,以及森林主体功能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类,并对不同种类的森林资源进行个性化经营,有效地提高了林场经营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在日常经营中林业管理部门不宜过多干预林场的经营,而应积极发挥林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开创国有林场建设发展新局面。

2 国有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2.1 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有效地提升林场的市场化水平 分类经营符合市场规律内容,它要求林场严格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其经营对象的不同,选择个性化经营手段,一方面有效地提升了林场的经营自主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有效地提升了经营者的经济效益,社会客观上推动了生产资源的调节和分配,避免企业因盲目投资造成损失。

2.2 森林分类经营极大地保证了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和保护质量 生态公益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森林资源有效地提升了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但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因此许多经营主体处于经济利益考虑往往经营意愿较低,造成林场投入产出失衡。而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有效地平衡生态公益林的投入产出关系,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责权,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力量进行生产经营,有效地保证了其经营效益,同时也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2.3 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对国有林场而言,林地是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其经营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受现有经营管理条件的制约,林场在经营时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林地维护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场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另外,从总体来看,当前国有林场的经营效益和资源利用率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资源效益,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采用分类经营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林场通过科学规划经营战略,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森林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3 林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

3.1 根据林场经营类型进行分类经营 林场在采取分类经营措施之前,首先要从林场的发展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分析当前林场在日常经营中的优势和劣势,再根据林场森林资源的构成结构和经营对象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即商品林经营林场和公益林经营林场。在实际经营中,经营主体应根据其各自的经营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一般地,商品林经营林场以商品林经营为主,在管理时,应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根据其实际占地情况合理分配股权,其经营活动属于国家计划体制内,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纳入计划管理。而公益林经营林场顾名思义,其经营活动具有公益性质,实际生产活动不以获取盈利为目的。因此在管理时,有关林业部门必须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补偿机制,以保障其健康长效发展。

3.2 根据森林资源类型进行分类经营 根据其经营范围内森林资源类型的不同,林场可以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如那些防护林比例较大的林场可以积极借鉴公益林经营林场的经营模式,在管理中充分利用国家预算提升其经营管理效益。而那些商品林经营林场在日常经营时可以根据其具体资源品种决定经营方案,并积极利用国家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产业化经营。另外,国家主管部门可以进一步严格补偿机制,根据林场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确定补偿方式和金额,以引导和推动林场的健康发展。严格来说,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所谓兼用型森林资源不应再补偿其生态公益功能,理由是该类森林是有产出的,其经营投入小于产业,通过森林生产经营完全可解决投入来源。

综上所述,以国有林场为单位进行分类经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要保护好森林,使国有林地能真正的做到青山长在,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邢波.浅谈哈尔滨市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措施与可持续发展[J].今日科苑,2010(02).

[2]王建娥.国有林场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初探[J].北京农业,2013(12).

[3]信洪发,朱敬宇.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10).

篇5:试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国有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国有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明确责权关系,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生态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为经营单位的经营负担,有利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时最大限度发挥。

3.森林分类经营是国有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

林地是国有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对现有林地科学规划,按森林主体功能划分经营类型,同时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可以有效解决国有林场林地利用效力低下问题。

现行经营管理体制与林业分类经营

我国国有林场现行管理体制已沿用多年。其基本特点是把国有林场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在商品生产中,林场向国家纳税体现与国家的经济关系,向主管部门缴纳各种专项费用体现隶属管理关系;对木材实行限额采伐。这种管理体制有其合理性,在林场经济自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事业费投入,解决了林场建设初期的造林投入。同时,通过集中专项费用筹集了大量林业基本建设资金,为大规模绿化造林提供了投入保证。在我国林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实行限额采伐也是保护有限林木资源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也应看到,要实现分类经营,现行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从责、权、利关系看,实施分类经营后,商品林的经营完全是商品生产行为,林场的商品林经营活动应等同于企业的商品生产活动。林场的生产经营应计算投入产出,占用生产资源应支付一定的代价。林场的经营成果主要通过所有权分配,而现行管理体制不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从投入关系分析,林场投入的两个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第一,林场现有商品林大部分是国家投入形成的,由于林场实行事业化管理,这部分商品林林场在生产受益中,未能把国家投入的利益体现出来。第二,林场的生态公益林是林场的非商品生产对象,但林场必须投放生产资源经营管理,这对国有林场又是不合理的。

篇6: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的浅谈论文

摘要:近几年来,在实现造林绿化后,部分林场不能很快转到高效林业方向上来,从而造成林场效益下降,经营风险承受能力降低,经济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搞好林场的林业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成为林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林场在我国林区占有重要地位。黑龙江省林区以林场为单位,经过数十年的经营,这些林场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经营条件,正成为我区林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林业在将来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希望所在。由于经营体制,林业分类经营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再加上严格计划的约束。

1 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林场尤为重要。现在我国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林场经营面积只有缩小而不可能扩大。因此,林场走外延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现实的。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篇7:国有林场在森林经营中优势论文

随着我国林业逐步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转变,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木材采伐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上来。绝大多数国有林场停止了商品性采伐,以造林、营林、护林为己任,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增长。

据2007年统计,我国国有林场经营面积达9.3亿亩,其中林业用地7.5亿亩,森林面积6亿亩,森林蓄积量22亿立方米,分别约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18%、23%和17%,已成为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最主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

在一些生态重点省份,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占有很高比例。青海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90%在国有林场,甘肃为67%和53%,山西为48%和65%。国有林场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为集体林的1.5倍。

但从经营现状看,国有林场经营水平虽比集体林高,但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年均生长率仅6%左右,年均净增长率仅4%左右,亩均年净生长量只有0.2立方米左右。目前国有林场尚有1.2亿亩中幼林亟待抚育、5000万亩低产林亟需改造,如果加大抚育经营力度,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10年可翻一番,单位蓄积量可达7立方米,潜力很大。

2人员与技术优势:森林经营基础牢固

在长期造林、经营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国有林场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职工。全国现有国有林场4507处,职工66万人。

目前,我国林业行业近1/3的技术工人在国有林场工作,拥有一支稳定、专业的护林防火队伍。在实践中,国有林场积累了大量在各种立地条件下培育森林资源的经验和技术,许多林业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特别是森林经营及相关技术,如大规模荒山造林、山地育苗、沙地治理和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都是从国有林场开始研究和应用的。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经营机制逐步建立,国有林场的优势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

3森林经营示范:成效显著备受关注

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和科学经营森林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有林场越来越重视森林经营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工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进行森林抚育,通过抚育,林木生长量增加一般在1倍~2倍,最高的达到了5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业局2008年选择5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经营示范,完成了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贵州省林业厅与省财政厅2008年联合下发通知,确定龙里林场等4个国有林场实施中幼林抚育28400亩。安徽省潜山县驼岭林场每年抚育森林面积超过4000亩,2008中幼林抚育间伐面积5000多亩,通过加强森林经营工作,该场年均增加活立木蓄积量10000立方米。甘肃小陇山林业局从建局之初就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次生林综合培育技术研究和试验,截至1998年累计培育森林资源4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44.8%提高到54.6%,活立木蓄积量由2589万立方米增加到2771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

4优势确保发挥:还需国家政策扶持

森林经营问题引起了国家林业局党组的高度重视。近两年来,国家林业局已调整资金,安排了一部分中幼林和大径级材培育项目,项目大部分落在了国有林场。其中,2008年国家林业局安排的中幼林抚育项目63%安排到了国有林场,珍稀树种基地建设项目80%安排到了国有林场,大径级材培育项目91%安排到了国有林场。近期,国家林业局公布了104个森林经营示范林场,以引导和推进全国的森林经营工作。但是,由于国家对森林经营没有专项资金投入,国有林场经济危困,绝大部分国有林场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生存问题之上,森林经营、抚育间伐等得不到加强,影响了森林质量的提高,森林整体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篇8:关于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的分析

1 森林分类经营

所谓森林分类经营又称为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 是现阶段林业行业中所采用的主要经营体制和方法, 在工作中是通过发挥其中某一种林种, 单一效益为主, 兼顾其他各方面经济效益为基础的综合性经营模式。这种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 兼顾森林多功能, 多种类特点为主的产品经营模式。在林业工作中, 通过将相同的树种划分公益林和商品林, 通过其自身特点和经营规律提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和模式, 并为林业发展和经营措施和手段提出完善基础。

2 林业分类经营现状

2.1 尚未形成系统、健全的管理机制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就必须要进行森林的分类管理。但是在目前的林业工作中, 尚未形成健全的分类经营体制和管理措施。而传统的林业工作经营方式由于对林业经营管理概念模糊, 容易造成混淆的产业现状和概括方式, 这就造成林业工作中对于商品产业的林业和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林业在各方面的分析和认识中存在着较大的形式差异与价值差异,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林业的经济属性、经营利用目标、经营方式、管理要求、社会实现形式以及价值利益补偿等方面。

2.2 供需矛盾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需求矛盾依然存在。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分布、结构不均衡性及对天然林过量采伐, 在分类经营实施之初所区划的商品林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供给;同时, 对森林分布较多, 并以木材生产为财政和林农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较大的冲击, 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已成为制约重点林区尤其是生态地位特别重要的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林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也阻碍了林业发展。

3 分类经营与林业发展的关系

3.1 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 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 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 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林场尤为重要。现在我国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 林场经营面积只有缩小而不可能扩大。因此, 林场走外延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现实的。

3.2 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3.2.1 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一直以来, 我国的林场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 都成承受着见效慢、周期长、投入高产出地、无法得到正常投资回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就导致林场的分类经营发展无法吸收到更多的资金进行发展, 同时也无法成为粗放经济产业中的代表类型。特别是在当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 其生产经营的部门所拥有的自主权有着一定的局限, 所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也往往都是根据既定计划来执行规划, 而不是根据当前市场所发生的变化来进行生产, 所以, 我国的林业行业不可能完全走向市场化。

在实施分类经营的过程中, 可以依照不同的经营规律来对当前商品林的经营进行划分, 以此来促使林业部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 可以选择拥有更好经济效益的经济模式来经营林场, 从而促使商品林场的经营人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的获得更大的利益保障。此外, 在具有较高经营投资回报的情况下, 同样可以吸收到大量的社会资金, 以此来促使较多的社会资源流入到林业部门之中, 帮助林业部门解决投入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

3.2.2 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 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 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 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 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 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 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 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 权益与责任关系, 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 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4 林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

在林场自身正式开始实施分类经营的措施以前, 必须要先将林场划分经营的问题解决。在采取解决措施的过程中, 可以按照当前林业资源气体的组成情况, 来划分成为两个不同的类型, 也就是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商品林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着良好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林地所占有的土地资源每年都必须要缴纳相应的费用, 而通过国家方式构成的林地资产必须要转变成股份制。同时, 其林场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 国家自身所获得的相应股份应当完全上缴给国家相应的资产管理部分, 林场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利润也需要按照相应的法规进行缴纳。在不对林场的生态效益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 林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商品的生产活动, 以此来达到对林场经济活力进行强化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林区在发展的过程中, 对林场进行分类经营,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够提升森林林场的经济效益, 还能够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有量, 这不仅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措施, 同时也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措施。所以, 在对森林林场发展的过程中, 应当加强我国的的森林保护措施, 促使林区能够为我国的生态发展、改善做出巨大的贡献。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人类的各项活动对于自然环境因素所带来的破坏越发严重, 尤其是我国的森林资源调节功能, 已经出现了超负荷的状况, 无法满足当前空气环境改善的需要, 而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林场等森林场所的发展、养护已经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林业在这一过程中已经不再单纯的属于一个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 也开始转变成为了一个具有生态公益功能的场所。这促使林场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但也正是由于对林场的强化保护, 促使林场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 如何做好林场的分类经营提升其经济效益, 也成为了林场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现代林场森林的分类经营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 以期为我国林场经营过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场,分类经营,商品林

参考文献

[1]马其新.国有林场在森林分类经营中的处境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3) .

[2]刘军.对国有林场试行森林分类经营的思考[J].农业经济, 2007 (7) .

上一篇:“八一”建军节座谈会上的讲话下一篇:辞职物品移交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