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高中数学学案

2022-07-22

第一篇:选修高中数学学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学案

数学

第一章

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若a>b, 则a+c>b+c;<2>、若a>b, c>0 则ac>bc若c<0, 则acb,则bb,且b>c,则a>c。

②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③、常考题型:

1、 求4x-6 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 8a,求a 的范围.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 第二章

分解因式

一、公式:

1、 ma+mb+mc=m(a+b+c)

2、a2-b2=(a+b)(a-b)

3、a2±2ab+b2=(a±b)2

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

3、ma+mb+mc m(a+b+c)

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 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分解因式的方法:

1、提公因式法。

2、运用公式法。

第三章

分式注:

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中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常考知识点:

1、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化简。

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第四章

相似图形

一、 定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那么 或a∶b=c∶d,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成 = ,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 表示成比值k,则 =k或AB=k•CD.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 ≈0.618.

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如果(b,d都不为0),那么ad=bc.2、合比性质:如果a/b=c/d ,那么(a±b)/ b=(c±d)/d。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 (b+d+…+n≠0),那么(a+c+....+m)/(b+d+......+n)=a/b 。

三、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如果单位长度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它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四、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

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方法有: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定义法: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5、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4、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七、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八、常考知识点:

1、比例的基本性质,黄金分割比,位似图形的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4)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5)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6)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7)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识记其计算公式。一组

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还要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刻画平均水平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刻画离散程度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常考知识点:

1、作频数分布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

2、利用方差比较数据的稳定性。

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

3、频率,样本的定义

第六章

证明

一、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常考知识点: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定理。2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及判定。命题及其条件和结论,真假命题的定义。

第二篇:高二数学学案---不等式不等式基本性质(续完)-高二数学学案_118_411

第二教时

教材:不等式基本性质(续完)

目的:继续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前面的性质进行论证,从而让学生清楚事物内部是具有固有规律的。 过程:

一、复习: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充要条件,基本性质

1、2

二、1.性质3:如果ab,那么acbc (加法单调性)反之亦然 证:∵(ac)(bc)ab0 ∴acbc

从而可得移项法则:abcab(b)c(b)acb 推论:如果ab且cd,那么acbd (相加法则) 证:abacbccdbcbdacbd

推论:如果ab且cd,那么acbd (相减法则)

证:∵cd ∴cd abcdacbd

或证:(ac)(bd)(ab)(cd)

abab0cd cd0上式>0 ………

2.性质4:如果ab且c0, 那么acbc;

如果ab且c0那么acbc (乘法单调性) 证:acbc(ab)c ∵ab ∴ab0

根据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得:

c0时(ab)c0即:acbc

数学备课吧——http://shuxue.beikeba.com 课件,试卷,教案,论文共4万多个资料供您免费下载

c0时(ab)c0即:acbc

推论1 如果ab0且cd0,那么acbd(相乘法则)

证:ab,c0acbccd,b0bcbdacbd

推论1’(补充)如果ab0且0cd,那么

abcd(相除法则)

1证:∵dc0 ∴abc1d0

ab0cd推论2 如果ab0, 那么anbn (nN且n1) 3.性质5:如果ab0,那么nanb (nN且n1) 证:(反证法)假设nanb

nn则:若

abababn这都与矛盾 ∴nanbanbab

三、小结:五个性质及其推论 口答P8 练习

1、2 习题6.1 4

四、作业 P8 练习3 习题6.1

5、6

五、供选用的例题(或作业)

1.已知ab0,cd0,e0,求证:

eeacbd

证:ab011eecd0acbd0

acbde0acbd2.若a,bR,求不等式ab,11ab同时成立的条件

1解:a1bbaab0ab0

abba0

3.设a,b,cR,abc0,abc0 求证

1a1b1c0

证:∵abc0 ∴a2b2c22ab2ac2bc0 又∵abc0 ∴a2b2c2>0 ∴abacbc0 ∵∴1a1a1b1b1c1cabbccaabc abc0 ∴abacbc0

0

1a4.ab0,|a||b| 比较解:1a与

1b的大小

1bbaab 当a0,b0时∵|a||b|即ab

baab0 ba0 ab0 ∴当a0,b0时∵|a||b|即ab

ba0 ∴

1a<

b1 ab0 ∴

babaab0 ∴

1a>

b15.若a,b0 求证:解:ba1baa01ba

∵a0 ∴ba0 ∴ab

baaba10baba0 ∵a0 ∴

ba1

6.若ab0,cd0 求证:证:∵0sin1 >1 ∴loglogsinaclogsinbd

sin0

又∵ab0,cd0 ∴acbd ∴1ac1bd ∴原式成立

数学备课吧——http://shuxue.beikeba.com 课件,试卷,教案,论文共4万多个资料供您免费下载

第三篇:“数学学案教学”实施的心得体会

南塘中学 康俭国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县推行了“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1、“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

2、“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做法

1、拿到学案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再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学案是集骨干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和编写的,是质量较高的教学载体。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再备课,大胆进行取舍和添加,使其达到最优化。

2、就初中数学课而言,在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一节课分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小结、达标检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占15分钟左右。引入新课后提出学习目标,学生在老师的动态点拨和学案的书面指导下,自学、互学、研讨,自觉参与到群体中去。这里没有老师的陈述式讲解,完全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内容,完成学案中的【自主学习】,最后老师提问检查。使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对本节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并且能够掌握80%的基础知识。第二环节:【合作交流展示】占10分钟左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要一看、二听、三点评,一看: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二听:听学生在讨论什么?偏离的及时引导,争论不能作出结论的及时引导。三点评,对有创意的见解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把每一个问题都达成共识后,老师再将问题平均分给每个小组,小组推荐学生进行展示,不当之处让学生纠正补充,关键问题老师适时点评,达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此环节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表达能力都在此环节得以展现,所以老师要适时表扬及时鼓励。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占5分钟左右。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会给本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小结可以通过同学们先总结、归纳,然后老师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系统地给予表述。还可问同学们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老师进一步为同学们解除疑惑。第四环节:【达标检测】占15分钟左右。知识的巩固和强化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通过练习才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学案中有根据本节知识点设计的一定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小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三、“学案教学”的体会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转到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从知识学习型转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综合型,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自主互动的学习活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一方面教师用适当的方式适时提出问题,创设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教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老师只要讲得懂、讲得深、讲得透,学生就听得懂、记得住。因此,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筋疲力尽,但最终收效甚微。素质教育下的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学习目标设计,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课堂效果较好。

3、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高效的课堂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研究学案,搜集资料,设计问题。 总之,“学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愿双峰教育的这朵“奇葩”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四篇:数学学案 编号39 1.1.1 正弦定理

山西大学附中高一年级(下)数学学案编号39

1.1.1正弦定理

一、 学习目标:1.能理解会证明正弦定理.2.会用正弦定理解决两类解三角形问题.

二、知识导学:自学教材P2---P3后完成:

1) 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数量关系.如图,在RtABC中,设

BCa,ACb,ABc, 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

数的定义,有ab,,cc

abc所以c又sinc1,c

abc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sinAsinBsinC

对于一般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呢?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两种情况来探究:

2) 如图,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C上的高是BD,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BD==,则

a c 同理可得,,

从而ac, sinAsinCabc. sinAsinBsin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 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等式仍然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否则说

明理由.综上1) 2) 3)可得对于任意三角形ABC都有.我们把这个定理叫.

正弦定理的探究过程体现了由到的数学思想?

通过查找资料,你还学会了哪些证明正弦定理的方法?请写出一种来:

三、理解定理:

(1)适用范围:正弦定理适用于三角形。

(2)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各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b

数,即存在正数k使aksinA,bksinB,cksinC;k的几何意义是.(3)公式abc实际上表示了三个等式: sinAsinBsinC

ab,,. sinAsinB

四、学以致用:一般地,把三角形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作。

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方法体现了数学中的思想?

问题1: 已知在ABC中,c10,A45,C30,求a,b和B.问题2 :已知在ABC中,c6,A450,a2,求b和B,C.

归纳总结:根据正弦定理可以解哪两类解三角形问题?

①.

②.

五、探究与发现:

已知三角形两边及一边对角a,b,A,解三角形问题的探究:以下解三角形问题是否有解?若有解有几个解?

若A是钝角或直角,且ab或ab时.若A是钝角或直角,且ab时.

若A是锐角,且ab或ab时.

若A是锐角,且ab时解的情况确定吗?都有哪些类型?

六、提出问题:

(1)预习自学后你有什么疑惑?

(2)合作学习后解决了哪些问题?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

(3)通过正弦定理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想法?猜想或质疑?。

七、达标检测:

1.根据下列条件确定ABC有两个解的是()

A.a18,B30,A120B.a60,c48,C120

C.a3,b6,A30D.a14,b15,A45

2.在ABC中,b,B60,c1,求a和A,C.

第五篇:《问题式教学法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学案设计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2010年课题立项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尤其是在市教科所、学校领导的悉心帮助下,使课题沿着规划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课题组积极做好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进入“十一五”以后,学校把“问题式教学法”提上了日程,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并广泛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得到了反思和提高。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使极大部分教师能迅速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然带来高质量的教育,2010年我校中考取得了全市第二的好成绩。

一、课题研究过程总结

(一)采取的措施

1、课题小组成立后,在课题负责人易桂荣老师的组织下,数学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了明确的主题学习内容——问题式教学法。以教研活动为契机,人人参与,每位教师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集体研讨,分备课组进行教学反思,加强个体尝试,注重主体参与,培养创新意识。

2、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经验积累。在教研活动中大力开展理论学习和理论探讨,借鉴东庐中学的成功经验,审视自我教学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全面转变教学观念。

3、组织课题组教师积极进行各种教学竞赛、课堂观摩、教案评比、教学论坛等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积累教学经验,撰写论文,进行交流。

(二)课题实施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2---2010.3 达成目标:主持人的设计方案、成立课题组。

主要活动:进行教师培训,教学学案设计的现状调研。

阶段成果:完成《申报评审书》。

2、实施阶段:

(1)开题论证,2010.3 达成目标:全面开始研究活动。

主要活动:2010.3—2010.4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建立课题研讨制度(间周一次)

2010.3开题论证(易桂荣负责) 2010.4全面启动课题研究。

2010.4 初三年级冲刺训练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易桂荣负责) 2010.5举行教师教材分析培训活动(王莉负责)。

(三)课题研究的特点

反思贯穿实践过程

要突破现实中的困难,确实需要不断反思、实践、修正、再实践……我们就是要靠研究来破解这些困难,而不是只把困难呈现出来,因此研究是艰苦的,研究的意义也就在于我们能够找到化解困难的方法。 研究策略的导向,对实现研究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每次教研活动,我们以不同形式围绕研究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反思学案设计和课堂组织的策略,达成共识,并对照这些共识,再完善、再实践,更深刻地体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课改理念,也提高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要用整体的眼光来设计学案,注意每个知识点与整个单元、前后章节、甚至全书的关系,跳出文本看看文本,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注重学案设计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协调,体现问题式教学目标。

学案设计应体现灵活性,以便在具体实施教学的时候,随着学案的推进,根据学生实际及时调整。掌握好每个问题探究目标的侧重点,每一项问题探究活动教学过程,都应该有切合实际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学案设计、资料投放等,都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如果某个环节与教学目标没有或者很少关系,就坚决不能用。

以点带面优化研究效果 我们采取了点面结合的形式。在课题组内部,我们选取了一些难点案例,并以此为线索,进行了集中讨论。有时我们以一个案例做靶子,对照分析其目标、原则、策略的落实情况;有时我们则是对一些具体的教材探究度的把握、分层探究的可行性、学案的设计以及设计本身关键步骤的操作性问题等等展开讨论。通过具体知识的“点”的研究,打开其他文本的设计思路,优化学案设计方案。

(四)、在研究中成长

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的话题。在课题研究任务的驱动下,大家克服了工作惰性,激活了潜能,更深入地思考,对理念的理解,对知识的把握,对教学的研究,对课堂的组织等水平都有了进步。

合作研究加强了教师之间的联系,增强了研究力量,也增进了教师群体的凝聚力,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这也是有助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渠道。

二、后续计划

(一)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每个老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面对的学生也是不同的,应该说学案的设计,永远没有最好的案例,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问题式教学法的理论指导下,还需继续加强。我们感受到很多实践层面的体会,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有所突破和提升,否则只能在一个层面上徘徊,因此问题式教学法的理论学习对难点的突破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在问题式教学法的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教学解读和学案设计能力,使其具有指导价值。过程资料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和归类,以期从中提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下一阶段研究步骤

活动内容:2010.9完成七年级学案设计并装订成成册(郑剑锋负责)。

2010.9初步完成八年级学案设计(易桂荣负责)。

2010.10举行学案课堂教学展示,重点评价问题式教学法与学案设计的结合(李舒欢负责)。

2010.12进行论文评比,进行理论总结(易桂荣负责)。

2010.9—2010.12问题式教学法专题讲座(易桂荣、王莉负责) 阶段成果:中期报告、研究论文、课堂教学的展示。

(三)下一阶段研究成果

1、出教材解读和学案设计成果集

2、将“八年级师生共用讲学稿”整理成册。

3、教师论文发表的论文不下两篇,并出版论文集。

4、教学实践成果,包括公开课,不同课时实验,不少于十次。

一年来,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开展了学习、设计、实践、研讨、检验、调研、推广等方面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轮实践、反思、优化,提高了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能力,研究工作沿趋向目标的方向顺利推进。目前已完成近七年级师生共用讲学稿和中考冲刺训练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撰写了十多篇的论文、总结、研究日志和例会纪要等文本材料。

上一篇:信息公开自查报告下一篇:小学党建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