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低年级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全息识字法是依据事物的局部都与事物整体体相联系的全息统一论原理,力求最全面、最具体、最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与识字教学有关的一切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力争体现大语文教学观的优越性。课前,拓宽学生视界期待;课中,加强师生交流互动;课后,推进学生拓展实践。

第一篇:低年级教学论文范文

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对阅读教学提出“要重视朗读”的明确要求。在课堂上,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如何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所以,学生开始读书时,教师可以微笑着亲切地说:“请小朋友把这一句(段)读一读,看谁读得最认真。”学生读得不好,加字丢字或读错字时,不批评,而是用肯定加建议的方式说,“你读得真棒。能不能再看清楚一点,把这句话(这个字)再读一遍,好吗?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如教材《识字1》“百鸟争鸣”中“争”(zheng)这个字不容易读准,朗读时,有的学生把“争”读成“zeng”,有的读成“zen”,还有的读成“zhen”。面对读错音的学生,我不斥责,而是不厌其烦地鼓励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纠正,学生呢,则一个个大胆地读,直到读正确为止。 这样,学生置身于一种宽松自由、平等合作的读书环境中,才会喜欢读书,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愉悦。

二、交给学生读书的权力,激发学生“我会读”的信心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我让学生轮流承担朗读第一遍课文的任务,调动班上每一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相信“我会读”。读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自己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像教材第二课《春雨的色彩》,上课前,我就布置由第二组的学生负责在课堂上朗读第一遍课文。学生为了顺利地完成朗读任务,就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读,结果在课堂上,我听到了第二组学生最好的一次朗读。在评读中,大家都认为描写春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读得最好,因为学生用轻缓的语速朗读,让人好像真的听到了春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当我好奇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会这样读呢?”学生回答说:“春雨不是轻轻地落到地上吗?所以我们就用轻轻的语气读。”此时,我才真正地体会到当老师把学生定位为读书的小主人时,不待老师教,学生就会以读导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达到自读自悟,读中见悟的目的。

三、变换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1.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春雨的色彩》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各自朗读它们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语句,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2.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两种:①分角色表演式朗读。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如《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夏夜多美》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②动作表演式朗读。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用连续的动词“挖”“挑选”“移”“填”“扶”把邓爷爷植树的过程描写得非常具体。在朗读这一段时,我安排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3.竞赛式朗读

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谁是最佳朗读员”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4.想象式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学生朗读《村居》这首诗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一群小孩在青草地上放风筝;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春天来了,小草绿了,黄莺飞,燕子舞;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看到四海公园池塘边柳树那长长的柳枝在飘来飘去……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5.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种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朗读,激发“我会读”的内在愿望,感受朗读的乐趣,从而最终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作者:耿益松

第二篇:运用全息教学理论指导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摘要:全息识字法是依据事物的局部都与事物整体体相联系的全息统一论原理,力求最全面、最具体、最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与识字教学有关的一切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力争体现大语文教学观的优越性。课前,拓宽学生视界期待;课中,加强师生交流互动;课后,推进学生拓展实践。

关键词:全息教学理论识字教学视觉期待交流互动拓展实践

一、运用全息教学理论在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理论缘起和基本思路

全息教学理论起源于生物学中的全息理论,指任何事物的局部都能反映事物的整体特征,宏观决定微观,整体决定部分。这一理论契合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变革的理念,能促进课程资源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也符合我们一直倡导的大语文学习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而小学生识字学习特点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很难有持久的兴趣,要激发学生兴趣就需创设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识字。更要改变识字局限于课堂的传统教学理念,清楚认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贯穿于学生的全部生活。可以说全息教学理论应用于低年级识字教学非常值得研究,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教学理念。

中国汉字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全息性,每个独立的汉字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全息元,本质上都包含着全部汉字的信息。这就像每一片树叶、每一段树枝都包含着树的全部信息一样。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二十多个基本笔画,可以说是汉字的全息元素,所有汉字都是由这二十多个笔画所构成。汉字是一种空间结构性的图像文字,形象直观,结构紧凑,整体性强,信息量大,与初入学儿童的整体性、形象性思维全息度高。全息识字法,是依据生物全息科学原理,全要素、全方位、全层次、全程式、全优化教学汉字的方法。全息识字法的显著特点有两个,一是全,二是优。所谓全,力求最全面、最具体、最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与识字教学有关的一切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所谓优,是在“全”的前提下,依据全息对应关系原理与全息度原理,遵循最优化原则,按各要素、各方面、各层次、各阶段对识字教学影响的主次、轻重、缓急,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从物质到精神,从时间到空间,从显态到潜态,从有序到无序,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内容到形式,最大限度地优化教材,优化教师,优化学生,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过识字关,实现最优识字教学目标。

在为期一年的小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进行全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梳理出基本思路:优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任一要素,都程度不同地作用于师生,或损之,或益之。优选、优化教学环境,才会有优良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将全优化原理贯穿到教学的每一要素、每一环节、每一层次、每一方面,诸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进度,以及听、念、说、写、复习测试等等,都要尽可能地优化;优化师生素质,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素质,心理素质重于生理素质,非智力因素重于智力因素。强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良好的智能,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高尚的道德,渊博的学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善于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艺术,学生尊师重教,勤奋好学,信心坚定,意志顽强,兴趣浓厚,情绪稳定,学习得法,无疑是教学的根本保证。全方位地优化师生素质,必然全方位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生阅读视野,大量阅读是巩固识字最有效的途径。集中识字阶段识字量大,需要在阅读中复习巩固。阅读是识字的检验和应用,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体验识字的意义与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坚定学习信心。

二、运用全息教学理论在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相关实践

(一)识字教学课前:拓宽学生视界期待

“视界期待”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概念,实际就是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学生识字的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在这个区间里,学生识字学习的效果才能最优化。人作为理解的主体,也总是从已有的思想和方法开始,进入理解之门的,要想让学生牢记汉字的音形义,只有提高他们的“视界期待”,使他们愿学、勤学、乐学。

要拓宽学生的视界期待,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在识字学习时学生更易于把相关的形象延伸转化为审美意象,更易于激起共鸣。因而,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体验丰富的生活。教学实践中我与课任老师一起引导学生观看汉字起源的录像,带他们到实际生活中去找我们熟悉的汉字。

其次,要拓宽学生的间接信息积累。组织学生和家长建立本学期汉字学习信息库,每节课后搜集生字词的信息资料,资料的形式不拘一格:声像、图片、实物、书籍……搜寻的方式也五花八门:图书馆、展览馆、阅览室、自家藏书、实地拍摄、上网浏览……这一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学生的课外积累,提升视界期待,更在于活动过程本身对学生的锻炼,这其中所经历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亲身实践的过程才是实实在在地提升综合素质的过程,因而显得尤有价值。

(二)识字教学课中: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以全息思维方式看待识字教学过程,是将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全息的系统,其关注的是教师、学生、文本这三个全息元之间的互动关系,要十分重视刚入学的儿童传递的信息,关注儿童的情感表达。

首先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从根本上说,无论是汉字还是汉字教学,都是应生活之需而产生的,它们与人的生活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的关联性。识字教学活动过程中传递的信息是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之精华,其中的绝大部分相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抽象的,又是间接的。而学生则拥有大量的、丰富的与之相关的直接经验,正因为有了这些宝贵的生活经验,文本中那些抽象、间接的经验对学生才具有了潜在的意义。这种潜在意义向现实意义的转化及其转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识字活动和师生的日常生活之间能否建立有机的联系。将识字活动尽可能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信息获取的强烈愿望,有利于调动已有的视界期待,并将识字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这为学生的识字能力的积极建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可以促进读、写、听、说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如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游戏识字,将汉字学习融入日常的游戏活动之中;再如,猜谜语、编故事,借助孩子的真实生活感受学习汉字。

其次潜心寻找生字中蕴含的信息元,汉字本身具有全息性,可以映射复杂的世界。就汉字自身来说,也是一个系统,构成汉字的音、形、义则成了该系统的部分,它们则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个汉字的缩影。在此,我们有必要理解全息元的概念了。所谓全息元,是指在功能或结构上与其周围的系统或部分有相对明显的边界,并具有系统或整体的全部信息的子系统或部分。全息元这一概念的确立,为我们从部分研究整体,从小系统研究大系统提供了着手之处。我们的教学若能紧扣这样的全息元,就如打开一扇最敞亮的窗户,以最佳的视角了解汉字,聚焦汉字的全部信息,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功效。如在教学中教师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汉字,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再如同学们编故事,想象汉字转换不同的偏旁或戴上不同的“帽子”后的奇遇。

再次细心发现学生在识字中的闪光点,教学应该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灵感,时时激发新意和遐想的交流;更应该是尽可能地退隐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当然教师更要“胸有成竹”,对生字词的基本信息要了然于胸,才能及时寻找到学生的闪光之处。教学实践中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发现学习,让学生在质疑、区别、错误尝试中不断学习,最后牢固掌握所学生字词。

(三)识字教学课后:推进学生拓展实践

全息识字教学还需完成其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课后的拓展实践,拓展实践活动实际是巩固所学生字词和准备进入下个阶段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主张的学习模式。拓展实践活动具有学生参入的主体性、活动形式的多元性、活动时空的灵活性、活动过程的操作性等特征。拓展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信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具备自学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也可以扩大学生的识字范围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识字学习的课后拓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老师请同学课后编字谜识字、编儿歌识字、编顺口溜识字;学生在课外搜集相近结构的生字;比一比识字;学生学过生字后,回家读给爸爸听,写给妈妈看;回家结合所学生字画自己理解的图画;自己回家总结识字的方法,汇报给全班同学听,老师评选“最有创意的识字方法”等等。

综上所述,全息识字教学是一种前延后伸,内部互动,目标整合,多元发展的识字教学模式,它是建立在语文的全息性,人的智能的多元性的基础之上的,涉及多个领域,它的建构是复杂的。但因其既有规律,又含目的,有助于教师的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识字学习,值得花大力气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3、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漓江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4、卢雁红《小学语文全息阅读教学实践初探》杭州教师教育网

作者:杨勇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写作训练时,教师除了要科学选择方法外,还要让训练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同时,要丰富写作训练的形式,做好写作教学的启蒙,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写作自信。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少,并且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积累也不足,因此,这个时期的作文训练可以从最简单的看图作文开始。同时,教师要善于发挥读写结合的教学优势,这种写作訓练方法在低年级效果显著,既能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到一些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是优化写作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从课文中积累语言素材

在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作文教学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如果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在语言表达上就会出现很多障碍,写作过程也难以推进。对此,教师可以先从课文内容出发,在分析解读课文时,除了要保证学生读懂文章,充分理解文意,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和品读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且摘抄下来,在自己写作时引用。只有前期丰富这种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才能有更多选择。这会扫清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的很多障碍,可以为整体的写作训练打好基础。

比如教学《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文本讲解时让学生积累其中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声文并茂、图文共存的优势,展示课文中描述的景色,将学生带到荷花池这一优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其中的名词“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和动词“躺、立、蹲、游”勾画出来,并将相应的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将想象与实物联系起来,建立对于这些词汇的深入认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些词汇。低年级课本中很多文章的语言都有很强的实用性,让学生积累这些语言,能为日后的写作打好语言基础。

二、设计合适的读写结合训练

除了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根据经典美文开展读写结合的练习。文本仿写、续写、故事改写等都是很好的练习方法。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让他们完整写一篇习作,难度较大,不具备实施基础。教师可以降低训练难度,找出课文中的一段话,或者是一些佳句,让他们仿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读完文章后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思考,将这些内容用几句话表达出来。这些都是读写结合的有效实施方法,能够优化作文课堂,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学习《荷叶圆圆》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还有谁喜欢荷叶?它们会把荷叶当成什么?它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组织语言给出答案。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还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开展读写结合训练,能帮助低年级学生大幅度提升写作能力,为写作教学开一个好头。

三、开展看图写话训练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看图说话是一种主要的作文训练形式,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训练的趣味性。在以这种方式展开作文教学时,教师在选取图画内容时要掌握方法,可以多选择那些有故事性,或者具备一定启发性的图画。这样的图画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切入点,从而写出生动感人的习作。同时,在以这种方式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结合图画做各种联想和推测,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这可以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学生也能够在训练过程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以“过桥”的图片为例。教师先给学生展示图画,随后给出简单提示:小白兔在独木桥上看到了谁?紧接着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想一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学生在面对这样一幅图时,开始会有一些学习障碍,对此,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一些思维上的引导和启发。如何将这个图片“写活”呢?这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写作技巧。比如,可以开门见山,写出时间、人物、事件等,然后再对故事的发展做合理的想象与推断。经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慢慢打开了写作思路,开始编写故事,还会设计一些人物对话。整个写作训练让学生体会到了很多乐趣,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才是低年级写作训练要达到的目的。

作者:吴奂

上一篇: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下一篇:一年级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