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课太极拳理论作业

2023-03-16

第一篇:武术课太极拳理论作业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公共体育课理论作业 武术太极拳,太极剑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公共体育课理论作业

一、专项题(50分)

1.列出你所学专项的4种基本技术,并简述之。

2.简述你所学专项活动的锻炼价值。

3.列举出你所学专项运动中的六种以上裁判规则。

4.请创编一个你所从事专项活动的比赛(或练习)的形式和方法(例如:三人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等)。

二、体育常识(30分)

1.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志是什么?

2.简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几种方法。

3.简述足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4.在体育运动中,出现昏厥的原因是什么?预防措施包括哪些?

5.请列出5种以上你所喜欢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三、论述题(20分)

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体育课的认识和体会,并且设计出你认为适宜于大学生的体育课形式。

一.1.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 详细内容请自行补充。

2.

(一)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

(二)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 太极拳练习对人体骨骼、肌肉及关节的影响是突出的。

(三)练习太极拳不仅全身肌肉、关节参与活动,更强调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膈肌运动。因此,全身各部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静脉压力。

(四)打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它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

(五)打太极拳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由于练拳对不同的内分泌轴和不同层次的内分泌腺体都有作用,因此推测太极拳是通过对垂体或更高的内分泌中枢的调节而改善了靶腺功能,继而对机体代谢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相互调节、相互联系的密切关系,既矛盾又统一,调节着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当其中关系失常时临床上则出现内分泌疾病。

(六)打太极拳对骨骼代谢方面的影响

(七)打太极拳对老年人血液流变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对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对象16人,年龄在55至65岁,随机分为运动组10 人,对照组6人。

(九)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近年,国外有不少人从物质代谢的角度研究太极拳运动的防老作用。

3.

(一)动作规格的分值为6分

凡手型(剑指)、剑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腿法、跳跃、平衡与规格要求不符者,每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0.05分;每出现一次显著错误扣0.l分;每出现一次严重错误扣0.2分。剑以定式为准,一次总扣,不得超过0.2分;一个动作同时出现多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2分;多次出现同一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3分。

(二)劲力、协调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运劲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者,给予满分。

(三)精神、意识、速度、风格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的要求者,给予满分。

三、器械、服饰影响动作:剑穗缠住身体任何部位影响动作,或出现剑穗、服饰掉地、服装开纽,以及器械触地、碰身等失误现象时,每出现一次,扣0.l-0.2分。

四、器械变形、折断、掉地:器械弯曲变形,根据不同程度,扣0.1-0.3分;器械折断扣0.4分;器械掉地,每出现一次扣0.4分。

五、失去平衡:每出现一次摇晃扣0.l分,每出现一次附加支撑扣0.2分,连续出现附加支撑扣0.3分,每出现一次倒地扣0.3分。以上五种错误扣分,均由裁判员执行。

六、起势、收势:起势与收势不符合要求扣0.1分。 。

二、体育常识(30分)

1、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志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10条健康标准:

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与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健康的十条标准:

(1) 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 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应变能力强,能较快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4)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5)能抵抗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7)头发有光泽,头屑少。

(8)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睛不易发炎。 (9)牙齿清洁,无疼痛,牙龈无血而颜色正常。 (10)肌肉丰富,皮肤富于弹性。

2、简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几种方法。 充足睡眠

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运动者每天应保证8一9个小时的睡眠,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按摩

通过按摩不但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消除疲劳。按摩时以揉担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扣折等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后或晚上睡觉前进行。 整理运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使血压降低,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运动后应做整理运动,动作缓慢、放松,使身体恢复。 温水浴

有刺激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的作用。温水浴的温度宜在40℃左右,每次15-20分钟。 药物疗法

使用维生素或天然药物,能有效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耗氧量,改善血液循环,补充肌肉营养。目前,常用药物有维生素B1 、B12,维生素C、E、黄芪、刺五加:人参、冬虫夏草和花粉等。 合理安排膳食

疲劳时应注意补充能量和维生素,尤其是糖,维生素C及B1 ,应选吃富有营养 和易于消化的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若写简单一点即为: 合理补充营养

活动性手段:活动性休息,整理活动如,慢跑,肌群的伸展等。 良好的睡眠与安静休息 运动后的按摩和沐浴。

消除肌肉迟发性酸痛的持续静力牵张练习。 针灸疗法 音乐疗法

自我暗示及放松训练。 理疗等。

3、简述足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处置:受伤后,应立即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24小时后对伤部热敷或按摩,重度损伤乃致韧带撕裂时,可用绷带固定伤肢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4、在体育运动中,出现昏厥的原因是什么?预防措施包括哪些? 造成运动性昏厥的原因有两个: (1)重力性体克

(2)强力刺激后引起昏厥。由于平常缺乏锻炼,或测验、比赛时心情激动而过分紧张,可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紧张性降低,周围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昏厥 预防:见持经常性锻炼,以增强体质;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停下来或坐下,而应继续慢跑,并做深呼吸;在饥饿情况下不要参加剧烈运动。

5、请列出5种以上你所喜欢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跑步、游泳、打羽毛球、打篮球、打排球、跳健美操、踢足球、打棒球等

三、论述题(20分) 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体育课的认识和体会,并且设计出你认为适宜于大学生的体育课形式。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体育课有以下特点: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适宜于大学生的体育课形式

首先,在练习中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同学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且使练习密度加大,可以打好几个来回,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好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技术必须要提高,在练习时对方给的球或左或右、或高或低,而自己回球要到位,这样给自己也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刺激她们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 其次,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学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

本学期武术课上主要学习了太极拳,在学习的过程,渐渐对它产生了兴趣,关注之后发现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以万事、万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哲理为基础的一种思想认识。

我们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思想认识称为太极思想。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它是一个科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势处处、时时刻刻都包涵、体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武式太极拳的训练注重整体身法和气势,要求举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静自然、虚实清楚、上下贯穿、八面支撑。它对身法的要求极严、极细、极微、极妙,无一不符合人体的科学要求和规范,正如名家乔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学地集拳术、力学、导引、传统哲学为一体”。凡学者只有严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体现出这一风格和特点来,由学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顺架子;由走顺架子到技击的运用;由技击的运用到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节节升高、逐步完成和长功的过程,它须在老师的正确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的科学原理,它的内涵机理处处渗透着人体机能的运动规律,它势势均与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练功走架的感觉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谈及学习心得,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注意放松。特别是精神上要轻松。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顺心不顺心的事情,都痛痛快快的丢开,要告诉自己我现在练拳了,这是享受,不要让什么打搅了我的愉快享受。其次,要注意表情,要面带微笑,这样就很愉快了。可以形神皆备。 第三,开始打拳。要慢,要象天上的白云那样的悠然。第四,要自然,不要紧张。身体尽量要正,就是中正安舒了。第五,不要胡思乱想,走了神,那样就会打忘记的,突然就不知道打到那一式了。这样就不能“形神兼备”了,是错误的练法,要注意。第六,打完了要记得收式。不要想收就收,那就不严肃了。没有好的练拳态度,太极拳是练不好的。第七,打完了后要慢步一会,不要立即就急行或立即坐下来。

第二篇:吴氏太极拳大师吴图南先生的武术观点

吴氏太极拳大师吴图南先生的武术观点(推荐此文章) 2009-09-09 17:20 吴图南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术大家。他自幼习武。精太极,后又涉猎各家。他不但博学多才。思想豁达,而且技艺精湛。理论造诣也很高。他的武术思想涉及范围极广。1937年。仅一本十余万字的《国术概论》,就从国术之特征、提倡国术之意义、方针、目的、方法、国术原理(包括当时风行一时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少林拳、通臂拳、摔跤这六门拳术的原理、技法、史略,优长)的研究方法途径和国术的行政组织、管理,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旁及器械考证等等。

嗣后。1984年又有以吴老讲授,其弟子马有清编著之方式出版《太极拳之研究》一书问世。更把吴老大半个世纪以来为太极拳科学化所作的努力。诸如太极拳的源流,特征、技法、体疗。太极拳与健康长寿。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太极拳运动今后之发展。吴老拳论精选以及秘不外传的杨氏小架等方方面面和盘托出。他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倡导者(参:《吴图南太极拳精髓》第225页),也是我国早期撰写《科学化国术太极拳》专著的人。七十多年前,他在《国术概论》的“国术教学法”中,就明确主张“武术教育要从儿童作起,利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武术教学,是国术的前途发展之所在”,这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吴老一生致力于太极拳科学化、实用化,大众化的研究,并以年逾百岁之高龄,现身说法,印证了太极拳益寿延年之功效,为“我命在我不在天”,后天对先天的能动作用,作了生动有力的注脚。

中华武术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吴老认为“天下从没有第一的拳法,更没有武功第一的人。各家拳术能传下来的,就必有优长,否则传不下来。因此,各门各派理应相互尊重,团结共进”。他对太极拳情有独钟,认为太极拳这种锻炼形式是一种最完善的医疗体育项目。在他早期的太极拳专著中,曾从西医的角度谈到经常锻炼太极拳,能对人的肌体各方面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到1984年,他着手研究太极拳与健康长寿学说时,并没有停留在以往的认识上,不久就在《武当》第四期发表了《太极拳气功——宗气论》一文,又侧重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及气功养生理论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中,广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与天地生生不息者,盖一气之流行耳。是气也,居于身中,名曰宗气”。此宗气在人体内“流行百脉,贯串脏腑”,“乃气之宗主”,它能“支配全身,上至头顶下至脚,四肢百体无微不至”。吴老认为“后人只知营卫而不知此宗气当与营卫并称,以见三焦上中下皆此气而为之统宗也”。在这个阶段,应该说吴老从医疗保健,健康长寿等方面,把太极拳锻炼的研究工作扩展了一步。

吴老对太极拳的锻炼,主张首先是强身健体,同时也不能忽略技击的应用,否则就不成为“拳”了。对太极拳的界定,他曾作了如下的概述:“太极拳不同于其它拳术,从外形上,约略有以下四点:第一,太极拳不使拙力,重意不重力,不跳跳蹦蹦,始终是体气平和的;第二,太极拳以静制动,练拳时一直处于身心松静的状态,应变时也保持以静制动的状态;第三,太极拳要以柔克刚,就是柔柔韧韧的不用力就能战胜力气很大的对方;第四,太极拳能以弱胜强,在年龄体质条件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弱者可以战胜强者。无论是单练、推手还是练器械,凡合乎这些条件的就是太极拳,否则是其它的拳,而不是太极拳。”

对于太极拳今后之发展,吴老很早就主张,“太极拳源于中国,应当精益求精。无论在原理方面、套路方面、技击方面都应该走在前头。推陈出新是好事,但不要硬把别的东西拉到武术中来,弄成非驴非马,失去它的真面目”。他还认为,“打手(太极推手),研究懂劲之法也”,是太极拳训练过程中培养听劲、懂劲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而不是一种打法。“应世界潮流和社会之需要,在推动套路的同时,也要推动技击,搞搞推手和散打比赛,职业武术家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去研究也有必要。而况如果组织得好,有好的规章制度和比赛规则,加之技术发挥得好,采取推而不打的方法,甚至连护具都不需要。当然对广大业余爱好者来说,还是以养生长寿为主”。

对于太极拳的源流这一重大的武术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其说不一,莫衷一是。吴老本着“对待历史既不冤枉古人,又不欺骗今人,更不贻害后世”的治学铭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第一的观点,查阅了大量的武术资料,又涉足武当山、少林寺、陈家沟等许多地方,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考证了有关杨露禅、陈长兴、宋远桥、俞连舟,王宗岳和张三丰等人的资料、佚闻,大致确定了从南北朝开始,经由程灵洗、许宣平、陈希夷、贾得升、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露禅等人的承传而形成的源流发展的理论。

吴老太极拳技艺的传承,是吴图南武术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他秉承吴、杨两家之学,九岁拜吴鉴泉为师,学习太极拳练架(定势、连势)、器械、太极推手等,八年后,又拜杨少侯为师,学习太极拳用架(亦称快架、小架子)、太极功和打手等,深得吴、杨两家之精髓。早先,从三四十年代,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太极拳不分这式那式,统称“太极拳”。发展到后来,国家有关部门才从广为流传的太极拳中,根据不同的风格特点,统一确定了陈、杨、吴、武、孙这五大流派,向全国以至世界进行推广。

吴老所传的太极拳,囿于自身师承的特殊情况,既有吴家的东西,又有杨家的东西,难以划归为哪式、哪家。所以,他仍一如既往按传统称为“太极拳”。有人曾说吴老学了杨少侯的小架子(即快架、用架)后,就再也不提吴式拳和不教吴式拳了,这是无视历史,不负责任的说法。此外,与一般公认的各式太极拳不同的是,他吸取了吴、杨两家之长,并糅进自己的体悟后,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特点,此特点即不偏重哪一方面,是一种“既柔且刚又善发人”的太极拳。吴老的大弟子马有清先生早期曾跟吴式太极拳名家杨禹廷习拳有年,1962年就是为学吴老传授的这种“既柔且刚又善发人”的太极拳,经其师同意和螳螂拳名家、原建工部副部长程云涛的介绍才拜在吴老门下的。

通常,太极拳就其中任何一项特长:劲刚、柔化或善发,练到致境都是很难的,而要三者俱备,还其本来面目(杨露禅当年习拳、授拳时,并没有偏重哪一方面),谈何容易。要不吴老怎么会说“要把太极拳练好,除了有真传外,你必须有万夫不当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脱胎换骨的精神,否则将功败垂成”?又说“而其要,则在乎练,绝无其它捷径可走,不像登泰山,可以坐缆车登上山顶到达南天门,这得一步一步,步履维艰拾级而上”,也就是说,只有扎扎实实、用心去练,功夫才能上身。

在长期教拳的过程中,吴老十分重视因材施教,并根据自己的师承,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传授方法。先教定势,再教连势,而后是刀、剑、太极推手(实际上就是吴家当年传授的那些东西)等,只有对具备相当功底和夙慧并想习武深造者,才授以杨少候传授的太极拳用架和太极功等。

所谓定势。是把每个式子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每个动作不但要求姿势正确,中规中矩,而且动作到位后,姿势不变,停顿一至六个呼吸,如同站桩,名之曰“耗”。这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下去,直至整趟架子练完。经云:“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吴老认为,所谓“开展”,起初指的是动作的开展,从外形上看要舒伸到极限,不能像病患者比划太极拳疲疲软软、松松垮垮的样子。

因此开始习练吴老传授的太极拳定式,看上去一式一式方方正正,有楞有角,身手动作似乎都紧绷绷的。但久而久之,“重阳必阴”,竟能“紧而不僵”,会感到肌肉、筋骨十分轻松。吴老讲“若身,手舒伸到极限都能放松,还有什么状态下不能放松的呢”?这就是从开展中求松柔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全套架子共三百多个动作,然其相同的姿势在不同的阶段,由里到外又要有不同的注意要点。很多人开始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总觉得这样练进展太慢,太费劲了。不如一上来就划道道,那样学起来痛快。殊不知定势乃太极拳传统的练法之一,是吴家练习太极拳基本功的功架。吴老曾笑谈“宁愿把人练跑了,也要按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教”。随着习练者对定势一板一眼的练习,日复一日,体气逐渐增强,素质、悟性日益显露,吴老方酌情进一步授以“太极拳的守一术”和静态中的“蓄外意”,以及从轻松到蓬松等内功心法。其目的是使练习者在加强体气修炼的同时为逐步掌握太极内功打下基础。

连势是将定势各式中每个动作连接起来,势势送到家,处处不走样,要求抹掉棱角,连绵不断,如同行云流水。它不单单是外表上的连贯和动作上的有开有合,更主要的是要求习练者在连绵不断的动态中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太极状态,从而做到动中有静,体悟到各式着法内意气的进退抽添和动作变化中的往复折叠(详参吴老嫡传徒孙李琏著《太极拳练架真诠》)。

太极拳用架与练架是不尽相同的拳法,因姿势短小,动作快捷,发劲轻脆故又称小架或快架。习练者不但要具备较好的腰腿基本功和深厚的太极内功,更需要注重着熟和拳架套路与太极功单操的结合。太极功即着功、劲功、松功、气功。此四种功并非互不关联,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特别是,由于“松”是练太极拳的必要条件,它不是一种招法,是习练者通过刻苦锻炼后形成的一种状态,一种能让太极拳着、劲、气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状态,所以,吴老强调“以松功作为练功的入手之阶,然后再及其它”。其练习的具体步骤是上肢、躯干、下肢、全体由里往外分层松,松骨、松筋、松肌肉、松腠理,直至毛孔,汗毛。既分层次,又有阶段。

吴老曾用三种不同的树临风状态作比喻:起初,如风吹柳树,枝条摇摆而根不拔;进而,如风吹白杨,枝叶作响而本不动;发展到高级阶段,如风吹松柏,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体气平和,应物自然。所谓“根不拔”“本不动”“寂然不动,应物自然”都是指中定而言。

众所周知,太极十三式以中定为主,其他十二式为辅。有中定就有一切,失去中定则失去一切。故吴老认为,脱离中定去谈松和脱离松去谈中定都是毫无意义的。实践证明,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如能练到松的高层次,周身将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通体贯穿,丝毫无间。在应用对敌之时,犹如条件反射,无形无象,应物自然,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在传授太极拳用架时,吴老特别强调要把太极功融于拳法的套路中,只有随着太极功不断操练、不断升华,用架也才能名副其实得以完善。1984年4月,吴老所作《关于太极拳四种功》的学术报告,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武术教育奖。国家有关部门对吴老上述思想、观点、方法的认同和赞赏,可见一斑。有人认为“太极拳用架除了架子低和速度快之外,其它要求与练架相同”。这种说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吴老传承的太极功和太极拳用架内里的劲路、意气、呼吸与练架有着极严格不同的缘故。

总之,吴老所传的太极拳技艺,是一个十分完备的大体系。它不但进级有阶,而且先后有序。分阶段,分层次,有侧重、有条理。先练什么,后练什么,一个层次,一个层次,顺序渐进,以至练到蜕变之时,练着舍着,练劲舍劲,舍劲求意,舍意求气,求神,最后达到浑身透空,应物自然的神明之境。

作者:沧海一粟

第三篇:大学体育羽毛球课理论作业:对羽毛球实战的认识

我对羽毛球实战的认识

——大学体育羽毛球课理论作业

一、 重点规则

赛前,采用挑边的方法(抛硬币)来决定发球方和场区。挑边赢者将优先选择是发球或接发球,还是在一个半场区或另一个半场区比赛。输者在余下的一项中选择。

21分制实行每球得分,每场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先到21分的一方赢得该局比赛。如果双方比分为20:20时,获胜一方需超过对手2分才算取胜;直至双方比分打成29:29时,那么先到30分的一方获胜。首局获胜一方在接下来的一局比赛中先发球。

发球时,在击球的瞬间,发球员的拍杆应指向下方。过腰违例:发球时,在击球的瞬间,整个球应低于发球员的腰部。球应落在规定的接发球区内。当发球员得分数为0或偶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在各自的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发球员的分数为单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在各自的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不得在对方场区上空击球。挥拍动作应连贯。球不得从网下或网孔穿过或触及天花板或触及运动员的身体或衣服。

二、 技术心得

1. 技术运用

由于我身高不高,因此我在实战中偏爱平高球与放小球。

通过高质量的平高球,我可以迅速回位,看着对方徒劳跳起望球兴叹。即便对手勉强回球,就以我喜欢的网前小球终结掉这个回合。或者轻吊对方网前两边后,以一个直线或斜线的平高,把正在调整回位中的对方的重心打乱,让对方无法启动到位。

线路、速度和落点的变化要多端,节奏、手法和意识的瞬变相对较难。在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基础上,“抬起眼睛打球”,斗智斗勇,以变化取胜。 2. 心理因素

在比赛中,我遗憾的输掉了第一场比赛,技术固然是一方面,而心理素质才是输球的重要原因。一开始因紧张落后较多,好不容易追上比分,却在比赛进行到7比8时,心理上产生思想包袱,反而使技术施展不出,之后一分未得。 这是鲜活的教训,任何优秀的运动员都离不开一颗“冷酷”的心,NBA费舍尔屡次绝杀、网坛纳达尔决胜盘几乎不败„„是的,出色的心理素质是一份心理保障;是临危不乱的气质;是跃过胜利之门的昂首阔步。

三、 课余锻炼

在体育课上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对于羽毛球技术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课余时间的练习必不可少。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需要利用球场下的时间,有针对性的锻炼手腕力量,锻炼腰部力量,锻炼步法的频率等。依靠身边的简易工具和少量的空闲时间,就可以全面的锻炼自己各项身体素质,不但球技上能有所突破,更加增强了自己的体能。

正是有了课上课下的多次练习,我才能够在最近的校团委羽毛球比赛中荣获冠军。

第四篇: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理论知识(1):武术运动的概述 武术的起源及发展

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或器械的各种套路。武术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1、武术起源于生产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武术起源于生产和生产劳动。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用些石器、木棍等打猎、捕鱼,又同野兽相斗,这样,人们逐渐获得了使用武器和格斗技能,它是武术格斗技术的萌芽。随着原始生产工具的进化,尤其是它的实际效用,为后来的武术技术“劈、刺、砍、扎、等奠定了基础。人们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技术,不断地加以总结,传授给青年一代。

2、原始战争的出现,促进武术向军事战斗技能发展

原始部落战争的实践,使武术在已有了狩猎的格斗和捕杀技能的同时,又有了军事战斗技能的发展,后来的武术运动,其内容就大都近于军事战斗技能而远于狩猎技能了。

3、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逐渐就有了对体育的要求,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创造了一种唤作“舞”的运动形式来进行锻炼筋骨,活动关节。唐、宋朝时,才开始有简朴的武术套路。例:李白的剑舞。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4、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健康,重视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一九五六年国家体委把武术列为竞赛项目同时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枪术》,《初级棍术》等书籍和挂图。并有了全国武术统编教材。1982年召开了全国武术会议,1990年将武术列入全运会的竞赛项目。并多次举办国际武术邀请赛。从此,国内外武术发展的更快。武术集体项目的比赛场地为16×14。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一、特点

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

中国武术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武术是由军事技能发展为搏斗运动的体育项目。武术一直是循着相击的搏斗运动和舞练的套路运动这两种形式向前发展的。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套路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占有了武术的主要地位,而且内容、形式、流派越来越绚丽多彩。

通过套路运动的练习,有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素质,以及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攻防技击是武术运动的主要特点,即使是套路运动,在它的动作和练法中,一般也都具有攻防技击的意义。人们通过武术的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能够掌握一些格斗的攻防技术,为国防建设服务。

2、具有内外合

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法、步等外在的形体运动。这种练功方法,对内能够理脏腑、理经脉、调精神。对外能够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

3、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运动不仅锻炼价值高,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拳术和器械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武术运动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

二、作用

1、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3、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4、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的内容、分类

(一)拳术:

1、长拳:属外家拳是查、华、炮、洪、戳脚、翻子、少林、六合、燕青拳术的总称。

2、太极拳: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简化、四十八式、八十八式、综合竞赛套路等。

3、南拳

4、形意拳

5、八卦掌

6、通臂拳

7、劈挂拳

8、地趟拳

9、象形拳: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形拳、醉拳等

(二)器械

1、短器械:刀、剑、匕首

2、长器械:枪、棍、朴刀、大刀

3、双器械:双刀、双剑、双匕首、双钩

4、器械:三节棍、九节鞭、绳镖、流星锤

(三)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和器械对练

(四)集体表演:六人以上的徒手和器械的集体表演,允许配乐。 集体表演的特点:队伍整齐、动作协调一致、风格鲜明。

(五)攻防技术:短兵、散打、推手

武术理论知识(2):武术的道德与礼仪

武德,是指"止戈为武,尚武崇德"的精神。我国古代对"武"的理解是泛指军事行动。《说文解字》上说要"止戈为武",它的意思是要以武禁暴治乱,止息干戈,而求得安定和平。"武"的原意并不是叫人们去"穷兵赎武"而称王称霸,恃强凌弱,怠意杀伤,灭人国家,占人土地,夺人财物,奴役人民。如果那样做的话,就不是"武",而是"侵略"了,侵略是不配称"武"的。"武"的含义是正义,如古代周武王讨伐元道之纣王,死后被溢为"武王";岳飞抗击金兵,死后被封为"岳武穆王飞这种冠以"武"的都是具有赞美和颂扬意义的美称。

近代以来,人们把练习拳脚、刀、枪技艺称为武术,其目的是为了防身和健身,并不是为了欺侮他人。我国武术界历来有一个好的传统,那就是尚武崇德。过去任何一个武术门派中如果出了败类,都要按照本门派中的"家法戒律"历数其罪,毫不留情地清理门户,以警示那些不守武德而干尽坏事之徒。古人尚且如此重视武德,我们今天的习武之人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武德精神。具体地说,我们今天练习武术,其目的主要是健身强体,防身自卫,同时也应具有主持"道义"的责任,比如说为了伸张正义,就应该做到"路见不平,见义勇为"。习武之人,应该是道德高尚的人,心胸开扩的人,有正义感的人,明辨是非的人,遵纪守法的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武功高强的人,却不谙事理,粗暴莽撞,遇事说不开,便一时性起,三拳两脚,手起刀落地使人气绝身亡,那将会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多大的灾难和不幸啊!因此,要求习武的人,都必须充分认识和完全理解武术的正当用途及习武的目的,都必须严格地遵守武德。

一、尊师重道

自古以来,武术界非常重视师承关系,强调“凡习武之徒,必须以贤为师,谦虚好学,尊敬师长,重阳武德”。武术正是在这种严格的、特定的师承关系约束下,在民间广泛传播与发展的。“尊师”,即尊重师长,一般指晚辈对长辈的俗称礼仪,从学校和武术界来讲,泛指学生对老师、徒弟对师傅的固定礼节。“重道”,即尊尚武德、爱好武术与道德修养,泛指人的品格与技能兼修的境界。

二、谨慎择徒

择徒是严格武德的第一关口。武术界有“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武以观德”等之说。谨慎择徒作为一种手段,有效地限制了不法之徒跨入武林大门,保持了武林的纯洁。

三、除恶扬善

武林历来视不讲武德者,视豪门恶棍为不共戴天之仇。要求习武者主持正道,扶弱压邪,集中体现在“仁”与“勇”的结合。保卫国家抵抗侵略,是武德的最高体现。

四、重义轻利

重义轻利自古以来是武林所推崇的武德信念,按照武德的认识价值衡量,重义轻利实质是习武者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认识,它能唤醒习武者既勇又武、刚强不屈的人格尊严,完善其披肝沥胆、万死不辞的信念,最终借武技行为去反映这种认识,追求有意义的生命价值。

五、勤学苦练

习武者必先学武德。这并非仅是社会的要求和约束,也不仅是事关自身品德修养的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到习武能否登堂入室,学得武艺的精髓真谛。这种修养也微妙地运用到技术和战术上。

至于在武功修炼中,“诲人不厌,学而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孔子的名句,同样是武林的座右铭,并由此构成了众多的专门武术谚语: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学不专,拳必滥”;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等。

这些集中反映了“勤学苦练”的重要性,并成为所认同的、有效的约束手段。 抱拳礼

学武术要讲武德,施“抱拳礼”是武术界的礼节。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跟上;并步的同时,两手环抱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向左手,拳顶对着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拇指弯曲,两手手心向外前推。这样做含义宽广,其重点有三: (1)武术界五湖四海皆兄弟;

(2)左手拇指弯曲,意在武术界内“莫称大”;

(3)两手环抱胸前手心向外前推,意在表示武术界的友谊永记心间。学武者以德行为先,经常遵守奉行武德,乃终生大事。它的难度不亚于武技,从某种角度讲,修身修性方面的武德锻炼,要超过技术方面的难度。

武术理论课教案(3):武术技术图解的方法及其应用

武术图解是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重要方式,它是由文字说明和插图两部分组成。文字说明是讲解动作的详细过程、方法和要领的。插图是描绘动作姿势和身体各部位(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和方向的。

正确掌握武术图解知识,便于自学,对自修能力的培养和较好地理解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运用图解知识来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有利于交流、推广、继承和发展,对促进中华武术的发扬光大起着积极的作用。武术图解包括运动方向、运动路线、往返路线、叙述顺序、动作名称和要领说明等方面。

一、运动方向

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人的躯干姿势为准,并随着躯干姿势所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图中人的身前为前、身后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向地心为下,离地心为上;此外,还有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之分。转体时,则以转后的身前为前,身后为后,以此类推。如各种套路开始的预备势,前后左右的方向是以图中人体躯干姿势为准。 武术的动作多而复杂,身体变化较大,但始终以躯干姿势来确定方向,不受头部和视线的影响。

二、运动路线

武术插图中一般用虚线(------?)和实线(——?)表示该部位下一个动作将要进行的路线。箭头为止点,箭尾为起点。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左右边,一般左虚右实,如《少年拳》第一动“抡臂砸拳”(图1—5),其运动路线就是遵循“左虚右实”的原则。但有的插图右上肢和左下肢用实线表示,左上肢和右下肢用虚线表示;有的上、下肢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来表示。

此外,有的图中还标出了足迹图,用来表示脚在运动中的路线变化。虽然用法不一,但作用都是相同的,都是表明下一运动将进行的路线。

三、往返路线

武术套路是由若干段(趟)构成,各段的往返路线,一般是单数段向左,双数段则转向原来的右侧方向。弄清每段的前进方向之后,即使在前进中有转身的动作变化,转身后仍朝着原来的方向前进。这样每段的方向就不容易搞错。在学习比较复杂的套路时,每段的前进

方向经常变化,这时可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一段分成若干小节来学习。套路的起势和收势应在同一方向,并且位置接近,如果练习中出现方向相反或不能基本还原,说明练习中运动方向出现了错误,则应对照图解,逐一检查和纠正。

四、叙述顺序

文字叙述过程中,一般先写下肢(步型、步法、腿法等),继之写明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再写上肢动作(手型、手法、肘法、持器械方法及运动方法),最后注明目视方向。个别情况下,也有以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先后顺序来写。另外,文字说明中有“左(右)”或“右(左)”的写法,表示左右均可或左右互换的意思;有“同时”的写法,则表示无论先写或后写的身体各部位都应一齐运动,如上下肢同时运动,先写下肢后写上肢。

五、动作名称

为简化文字说明,方便记忆与交流,武术图解常使用动作名称。动作名称多以下肢的主要动作结合上肢的主要动作来命名,如“马步顶肘”、“弓步冲拳”、“提膝刺剑”、“歇步劈刀”等。有的根据动作形象命名,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乌龙盘打”、“金鸡独立”等。掌握动作名称的含义,有利于帮助我们阅读图解和理解动作。

六、要领说明

有些武术图解中,在动作的后面附有“要领”或“要点”之类的文字说明,提示该动作的技术要领,或者说明应注意之处。例如,“冲拳”的要领是拧腰、顺肩、急旋臂;弓步的要领是前弓、后蹬、挺胸、立腰等。阅读时须认真领会,只有掌握了要领,并反复练习才能正确地完成该动作。

第五篇:武术理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2.对练: 是在各种武术单练项目的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攻防格斗规律和预先编排好的套路所进行的假设性实战练习。

3.徒手对练: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形式所表现的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攻防格斗规律和预先编排好的套路所进行的假设性的徒手实战练习。

4.八卦掌:是以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

5.虚灵顶劲:是太极拳的技法特点,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部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6.完整教学法:是将套路动作完整地演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7.分解教学法:将完整的单个动作合理的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进行教学。 8.综合练习法:是指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练习方法。 9.变换练习法:是指在变换的条件下进行的练习方法。 填空题

1.太极拳的流派: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赵堡架。

2,长拳的教学要点:A.练好功架,打好基础;B.正确运用分解教学法;C.精讲多练,强化动作规格;D.实践中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3.教学文件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等文字材料,是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4.八卦掌讲究:具三形备三势,“三形”即行走如龙、动转如猴、换势似鹰;“三势”即步如趟泥、手如拧绳、转如磨磨。

5.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内气发源于丹田,通过缠绕运动,到达任督两脉和周身,从而达到“以意用气、以气运身”的境地。

6.教学中应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步骤,使学生逐步掌握动作。

7. 套路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语言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等。 8. 八卦掌最早形成的套路是“先天八卦掌”,也称“老八掌”。 9.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是一种轻灵、缓慢、沉稳的拳术。

10.太极拳的教学要点:A.先求心静体松B.从单个动作教学和步法练习开始C.静止与慢速连贯的教学组合。

11.“八卦”最早见于《易经》,八卦掌是以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 12.八卦掌的技法特点:三形三势、三空三扣、三圆三顶、四坠四敏、十要三病。 13.太极拳的基本手法:倗、捋、挤、按。 14.八卦掌的步法练习:直行、走圈。 15.宋代把对练称为“打套子”,明代称对练为“舞对”。 16.散打的特点:对抗性、体育性、民族性。 简答题

一、太极拳的要求:虚灵顶劲竖项、沉肩坠肘坐腕、含胸抜背实腹、松腰敛臀圆裆、心静体松意注、呼吸深长自然、势势意连形随、轻沉虚实兼备。

二、散打的作用:培养竞争意识、健体防身、锻炼意志、发展心智。

三、八卦掌的技法特点:三形三势、三空三扣、三圆三顶、四坠四敏、十要三病。

四、徒手对练的要求: 1.提高单练水平2.运动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3.应做到“德为艺先”4.对攻防意识的要求5.突出拳种特点,按拳种基本要求演练。

五、查拳的特点:简述查拳的技法特点?

答:

1、节奏鲜明,动迅静定;

2、动作紧凑,拳路清晰;

3、势整力顺,眼疾手快。查拳套路在运行过程中,上肢动作要求冲拳、击掌时,肘微曲,使臂呈弧形,拳面微内旋成拳眼朝后上方,俗称“斜插一杆旗”,使查拳动作在舒展中有圆润之特色;下肢动作之中屈伸性的腿法,每一拳路中都有数次弹腿、踹腿、侧踹、腾空箭弹动作,形成查拳“手似两扇门、全凭足大人“的特点。要求做到:“行如风、站如钉、起如猿、落如鹰,动如猛虎、静如山岳”;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招法清楚、急转突停。无论攻守进退,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姿势工整舒展,手身步眼均要上是、下相随,前后相连、内外相合。

六、八卦掌的基本八掌:托掌、按掌、推掌、抱掌、劈掌、撩掌、挑掌、螺旋掌。

七、教学的步骤:

第一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

第二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动作的姿势达到准确与完整;

第三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连贯完整地完成动作;

第四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的特点与演练风格;

第五步:主要任务是通过训练继续巩固与提高。

八、A、什么情况下用完整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了解单个动作的全貌,形成完整地概念,因而它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在以下情况下运用完整教学法:1.动作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2.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时。 B、什么情况下用分解教学法?

分解教学法是将完整的单个动作合理地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以下情况下运用分解教学法:1.结构和方向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 2.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

3.富于顿挫、节奏感变化较强的动作。

问答题

1.阐述太极拳技法特点的“沉肩坠肘坐碗”:

上肢的三大关节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练太极拳时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的坠肘,沉肩坠肘有利于躯干的含胸抜背,同时会有身体重心下沉的内劲感觉。沉肩坠肘动作要求保持腋下的回旋余地,不要把臂紧贴胸部或侧部,还要有微向前合抱的感觉。坐碗是腕关节向手背一侧自然屈起,无论在定势动作和运转动作中都必须坐碗要求。坐碗对各类手法的劲力都有积极作用,如腕部松懈则前臂无力。掌握自然伸展的舒指与坐碗相配合,既有动作形象美感,又有臀部的劲力体现。 2.分别阐述武术套路直观教学法与预防纠错教学法:

A:直观教学法包括动作示范与多媒体教学。动作示范是直观教学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示范动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示范位置的选择、示范面的运用、领做示范、示范与讲解结合运用。 B、预防纠错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协调性差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耐心地采用分解动作、慢速示范、多领做等方法进行纠正;

2.教师强调动作规格与要求,用站桩式的练习、助力与阻力和定向直观法来帮助纠正;

3.教师不能因急躁而挫伤学生的学习情绪,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难度,使学生逐步的完成动作; 4.教师应做好思想工作,并采用一定的保护与帮助,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克服动作中的错误;

5.教师要根据动作的性质,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来诱导与启发,帮助纠正。

3、套路教学中练习法有哪些,并分别阐述? 1.重复练习法:是指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将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分段动作、整套动作练习的方法; 2.变换练习法:是指在变换的条件下进行的练习方法;

3.综合练习法:是指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练习方法; 4.个人练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演练能力的一种方法;

5.分组练习: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出要求,由教师或学生骨干组织练习的一种形式; 6.集体练习:是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指挥学生统一进行练习的一种形式。 判断题:【有关题目】

1.太极拳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拳式呼吸。何为揽雀尾?P78 2.八卦掌讲究的“三空”:手心涵空、脚心涵空、胸心涵空。

3.八卦掌的手法“托掌”的描述:掌心向上,五指分开,掌心凹空,沉肩坠肘,掌心向前上或侧上托起,力达掌心。

4.教学中什么情况用镜面示范、侧面示范 5.太极拳的口令应该是

6.针对水平较差的学生,应以直观教学为主,以分解教学为辅

7.套路的结构:方向路线、架势结构、劲力方法、心志意向、节奏神韵等。

上一篇:卫生应急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卫生院医联体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