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劳动保障服务网

2022-08-28

第一篇:武汉劳动保障服务网

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常用电话号码

简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常用电话及地址 信访咨询:江汉区青年路342号劳动关系处 85764191 维权举报投诉:江汉区青年路342号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85755113 单位地址常用电话 办公室江汉区

居民医保咨询电话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8576419

1、85732967

市医疗保险中心:59335917

市基金结算中心:85764200

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85773100

社区网络维护电话:857540

43江岸社保处:51273816

江汉社保处:85764594

硚口社保处:5033280

1汉阳社保处:50468790

武昌社保处:51866269

青山社保处:51608407

洪山社保处:87396536

东湖分局:678802

29、67880230

沌口社保办:84891460

税务服务热线:12366

第二篇:武汉市行业劳动合同范本3篇

在人们越来越相信法律的社会中,合同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次数越来越多,签订合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行为。那么制定合同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汉市行业劳动合同范本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武汉市行业劳动合同范本3篇1

甲方:

性质:

地址:

乙方:xx,性别:x,出生:x年x月x日

现住址:xxxxxx

身份证号码:xxxxxx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劳动者)姓名:xx,性别:x,民族:xx,

文化程度:xxx,籍贯:xxx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经甲乙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合同期限本合同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其中试用期为3月。

二、工作内容

1、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乙方在xxx岗位工作,并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2、乙方应服从甲方所安排的工种、岗位,按照甲方关于本岗位工作任务和责任制度要求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3、乙方的工作任务为:xxxx。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为使乙方完成工作任务,甲方应根据国家有关安全、劳动保护、卫生健康等规定,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障乙方的安全和健康;乙方在工作中要遵守有关操作规程,爱护甲方的财产。

四、劳动报酬

1、乙方按甲方规定完成工作任务,甲方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乙方的工资报酬,每月支付一次。其支付时间为:次月中旬或下旬。

2、甲方支付乙方工资报酬的标准:基础工资/月、绩效每月考

五、劳动纪律

1、乙方必须遵守甲方依法制订的各项管理制度。

2、乙方应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损害甲方或业主利益,不得泄露甲方的商业秘密。

六、教育与培训

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职业教育与就业准入的有关规定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七、劳动合同的解除、变更、终止

1、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较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甲方按照劳动法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的规定与乙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按法律的规定办理。

3、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变更合同相关内容。

4、合同期满或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应当即行终止。甲方应当在期限届满30日前就终止或续订的意向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由于工作需要,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

八、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1、本合同一经签订,甲乙双方必须严格执行。甲乙双方任何一方违

2、乙方在合同期间(含转岗)由甲方出资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乙方如若违反本合同,需无条件向甲方支付违约赔偿金。

3、因不可抗力造成本合同不能履行或经济损失的,可不承担违约责任。

九、劳动争议处理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任何一方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不成的,可以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书面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十一、本合同双方各执一份,涂改或未经授权代签无效。

甲方(盖章):xxx乙方:xxxx

代表人(签字):xx身份证号码:xxx

xx年x月xx日xx年x月xx日武汉市行业劳动合同范本3篇2

用人单位(甲方):

地址:

职工(乙方):身份证号码:

甲乙双方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合作期限:

从月日起至日止。

二、工作内容:

乙方的工作岗位为,完成甲方分配的工作事务。

三、劳动时间:

每天劳动时间从上午8:00至12:00,下午14:00至18:00。每个月休息

四、劳动报酬:

甲、乙双方根据本单位依法制定的工资分配制度,约定乙方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为元/月。甲方每月15日前向乙方支付上月货币工资。

五、乙方自行处理吃宿问题。

六、劳动纪律:

甲、乙双方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要告知乙方,乙方要予以遵守并服从甲方的管理。

乙方不得泄漏甲方的商业秘密及客户资料,否则乙方应赔偿甲方损失,甲方可追究法律责任,并终止合同。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如有未尽事宜可另行签订补充条约,其补充条约与本合同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xxx乙方:xxxx

代表人(签字):xx身份证号码:xxx

xx年x月xx日xx年x月xx日武汉市行业劳动合同范本3篇3

甲方(单位)名称:乙方(职工)姓名:xx性别:x

出生年月:xx年xx月x日文化程度:xx居民身份证号码xxxxx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聘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并共同遵照执行。

一、合同期限:

无固定期限合同,除按规定变更、解除、终止外,本合同可至乙方达到退休年龄时终止。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

1、甲方根据单位情况和有关人事政策法规,通过双向选择、择优聘任、竞争上岗等方法,确定乙方的工作岗位,其岗位职责按签订的岗位聘任合同或岗位责任书执行。

2、甲方根据乙方的岗位及工作要求,为乙方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设施,保障乙方的安全与健康。

三、报酬和保险、福利待遇

1、乙方自己接到广告类生意,可分得50%提成。试用期未3个月,在试用期间,公司给予xx元的试用期工资,加上伙食津贴300/月,转为正式员工后,每月薪金为xx元。底薪为:xx元+xx%的期提成。

2、根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法并存的分配制度,甲方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乙方完成工作任务等情况,以货币按月核发乙方应得的工作报酬,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乙方建立档案工资。

3、乙方在合同期内的工时制度、公休假日均按国家及本省有关规定执行。特殊情况请参阅《公司管理制度》

四、工作纪律

1、甲方应明确并切实加强公司内部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做到职权清楚、

2、甲方有权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乙方有违反

3、乙方应努力学习政治文化,主动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忠于职守,服从领导,团结同志,

五、聘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

1、因特殊情况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本合同的相关内容,也可以

2、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聘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甲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泄露商业秘密事项给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服从另行安排适当工作

(6)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又不服从组织安排或重新安排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

(7)聘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乙方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1)试用期内的。

(2)甲方未按照国家规定或聘用合同支付工作报酬或提供工作条件的。

(3)按照国家规定乙方经甲方同意考入普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应征入伍,以及经甲方

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聘用合同终止:

(1)聘用合同期满。

(2)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

(3)乙方被开除、自动离职以及死亡的。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不得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

(1)在正常的合同工作期间的。

(2)乙方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六、甲乙双方解除合同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其中有本聘用合同第五条第2款的第5、6、7项情形的,应提前30天通知对方。

七、违约和解除合同责任

八、聘用合同争议处理

九、其它事项

1、本合同一式二份,由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并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2、本合同应当由当事人签字,确因故需代签的,须经合法授权,否则,代签无效。

3、本合同在生效后,若有条款与国家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抵触的,以国家新的法律、法规或政策为准。

4、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没有规定的,由甲乙双方依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商定。

甲方(盖章):xxx乙方:xxxx

代表人(签字):xx身份证号码:xxx

xx年x月xx日xx年x月xx日

第三篇:武汉市社会保障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社会保险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本市社会保障卡的使用和管理,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社会保障(个人)卡安全要求》以及《湖北省社会保障卡系统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是指由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发,符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标准,获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支持的多功能接触式智能卡,是持卡人在办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业务,接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时的电子凭证。

第三条 社保卡的制作、应用以及专用读卡设备,必须遵循国家及省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和规范。

第四条 社保卡的制发对象为依法参加本市市级统筹社会保险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人员。 第五条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社保卡的管理工作,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具体承担全市社保卡的统一制作,组织、指导社保卡的应用、发行和管理等业务工作,保障社保卡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六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负责受理社保卡办理过程中的下列业务:

(一)制卡信息及电子像片的采集和变更;

(二)社保卡的申请、发放、审验检测、挂失、解挂;

(三)社保卡密码的变更;

(四)待发卡的保管;

(五)注销卡以及社保卡工本费的收取和上缴等。 各经办机构应设立社保卡服务专岗,定岗定责。 第二章 社会保障卡的发行与管理

第七条 社保卡由依法参加本市社会保险的参保人员提出申请。申请人首次申请社保卡时应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电子像片、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委托他人或单位代办的,需要提供相应委托及代办手续。

经办机构应及时审核制卡相关信息,并交申请人签字确认,保证信息准确无误。 第八条 社保卡的制作分首次申请制卡、重制卡和急制卡。首次申请制卡和重制卡由经办机构受理,急制卡由局信息中心受理。首次申请制卡,局信息中心在申请人申请后 20 个工作日内完成卡的制作并移交经办机构;重制卡,局信息中心在申请人申请后 7 个工作日内完成卡的制作并移交经办机构;急制卡,局信息中心在申请人申请后即制即领。 第九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重制新卡:

(一)社保卡遗失、损坏的;

(二)社保卡的有效期限届满的;

(三)社保卡在专用读写设备上无法读写的;

(四)变更社保卡表面信息的;

(五)有其他合理原因的。

社保卡重制手续参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执行。领取重制卡时,原卡自动注销。 第十条 经办机构应在接到局信息中心制成卡后的 10 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及时领取社保卡。

第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在接到经办机构通知后的六个月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社保卡工本费缴费收据到辖区经办机构领取;委托他人或单位领取的,需要提供相应委托及代办手续。 自经办机构通知申请人领取制成卡之日起满六个月,申请人仍未到经办机构领取社保卡的,经办机构将原卡交回局信息中心集中管理。

第十二条 经办机构应当设立专人 负责社保卡的申请、发放和管理。对暂未领取的社保卡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妥善保管。逾期未领卡和废卡应及时上交局信息中心。 第十三条 社保卡工本费的收取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社保卡工本费由申请人直接到指定银行专柜缴纳。申请人因故不能到收费银行缴款的,经社保经办机构批准后,可直接在经办机构缴纳现金并索取专用定额发票,再由经办机构集中缴纳至指定银行。

经办机构要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加强管理,每月按时汇总社保卡工本费账目并上缴财政专户。

第十四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收工本费:

(一)因社保卡质量问题影响首次使用的或自发卡之日起六个月内确认不能使用的;

(二)我市从事个体经营的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毕业两年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

(三)其他规定可免收的。

申请人申请免缴工本费,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办机构要严格执行审核、登记制度,并按月汇总帐目信息并上报局信息中心核准、备案。

第十五条 申请人社保卡遗失,应当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就近经办机构办理书面挂失手续,委托他人代办的须同时提供代办人的有效身份证件;不能办理书面挂失的可以通过电话方式

申请挂失。通过电话方式申请挂失时,应当提供持卡人姓名、公民身份证号、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

社保卡挂失前的个人损失,由申请人承担。

第十六条 社保卡挂失期间,申请人尚未办理重制卡手续并找回原卡的,可以持有效身份证件和原卡到经办机构办理解除挂失手续。

第十七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办理社保卡注销手续:

(一)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到本市统筹区域外;

(二)出国定居;

(三)死亡。

上述情况发生后,持卡人或直系亲属应在一个月内先行申请办理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和个人金融帐户结算手续,再由经办机构审核相关证明,申请人签字,方可收回原卡并做注销处理。 社保卡应注销而未申请注销的,由经办机构作注销处理。

第十八条 社保卡的有效使用期限为 10 年,有效使用期限届满需按规定重制。

第十九条 申请人应妥善保管社保卡密码。需要变更密码的,可到经办机构或者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变更手续;密码遗忘或密码被锁定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经办机构办理密码的重新设置或解锁手续。因社保卡密码泄露而造成损失的,由其本人承担。 第三章 社会保障卡的应用

第二十条 持卡人可以凭社保卡办理以下事务:

(一) 社会保险登记;

(二) 劳动就业登记;

(三) 申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项社会保险待遇金;

(四) 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和定点零售药店购药;

(五) 通过专用读卡设备,查询有关本人的社保卡卡内信息和业务部门提供的社会保障信息。

(六) 其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规定可使用的项目。

第二十一条 经办机构在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时,应要求持卡人使用社保卡。

第二十二条 经办机构和相关业务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法使用与社保卡有关的信息,保护持卡人的个人隐私,未经持卡人同意,不得用于规定之外的其他用途,确保社保卡的使用安全。

第二十三条 经办机构应在办公场所、服务大厅公示社保卡的办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十四条 社保卡仅限持卡人本人使用。社保经办机构有权对非本人持卡的应用予以拒绝。 第四章 相关责任

第二十五条 因社保卡的申请、制发和使用发生的争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 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不履行社保卡发放职责、违法使用社保卡相关个人信息、违法收取费用以及未将社保卡工本费存入指定帐户、未采取安全措施造成持卡人利益受损害的,由所在单位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在社保卡的发放和管理过程中,给申请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凡冒领、冒用、盗用他人社保卡牟取非法利益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现或查实后,移送司法机关或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伪造、变造或非法买卖社保卡,以及使用或买卖伪造、变造社保卡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社保卡的管理工作统一由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负责指导,其社保卡的应用、制发和管理由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相关管理制度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从 2011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第四篇:服务器—服务器租用—武汉机房

70G光纤直连ChinaNet骨干网 , 高速、稳定接入 , 电信大楼高品质机房环境及设备 7*24*365小时全天候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技术支持,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特点:机架独享100M带宽,价格优惠,速度快

标准的机房环境和完善的网络监控手段,可提供多种IDC基础服务和高级服务,满足客户网站建设、互联网接入、电子营销、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互联网业务需求。

第五篇: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和《湖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228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依照本办法予以保障。

第三条 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落实和管理使用情况的督查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和初审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受区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服务工作。

第二章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对象

第四条 市民政部门应会同市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根据当地维持城市居民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和承担未成年人义务教育费用,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40%至55%的幅度内拟订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需要提高时,依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五条 持有本市常住非农业户口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可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其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经批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有一定收入的,经批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额享受。

第六条 城市居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虽然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实际生活水平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二)非因拆迁购买商品房或现已有住房而又新建(购)住房的;

(三)1年内购买价值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倍以上(含5倍)非生活必需品的;

(四)家庭有机动车辆(不含残疾人代步车)的;

(五)有高价值收藏或投资股票、商业保险或其他投资行为的;

(六)有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馈赠、礼金支出的;

(七)安排子女择校就读、出国留学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进入收费学校就读的;

(八)年内因赌博、嫖娼被行政处罚过的;因吸毒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违法结婚、收养和计划外生育的;

(九)家庭成员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并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1年内经两次介绍就业而拒不就业的;

(十)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或拒绝核查的;

(十一)其他经民政部门按规定认定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第七条 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以下称保障对象),无正当理由1年内有3个月不按时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或1年内有3个月未进行续保申请登记,或1个月内有两次拒绝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停发其保障金。

第八条 保障对象应每季度向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报告1次家庭人口增减和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接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的复查。

保障对象符合法定劳动就业年龄且有劳动能力的,应主动到社区或相关部门进行求职登记,每季度向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1次求职证明或就业状况证明,说明就业情况。

第三章 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与审批

第九条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二)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初审,将结果在申请人居住地张榜公示;公示5日后,将申请材料连同公示意见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三)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5日内进行复审,并委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将复审结果在申请人居住地再次张榜公示;公示5日后,将申请材料连同公示意见上报区民政部门。

(四)区民政部门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5日内,完成对复审结果的审批。对符合条件的,通过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申请人居住地第3次张榜公示;公示后5日内无异议的,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存折;对不符合条件的,出具不予批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通知书。

申请人的书面申请和有关证明材料由其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存档备案。

第十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应成立由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居民小组组长和居民代表组成的居民评议小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应成立由主管领导和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组成的最低生活保障评审委员会,分别负责对初审、审核中疑难问题的评定。

第十一条 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申请事项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同一辖区内户口分离的,应将户口并入一处后,向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房屋拆迁还建造成户口空挂、人户分离,而在现居住地居住1年以上的,向现居住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但须提供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证明。

(二)户口和现居住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向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批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批准机关应告知现居住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

(三)户口迁入尚未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新建居民小区的,向户口迁入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四)户口属水上公安机关管理的,向现居住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直系亲属为农业户口且在现居住地居住1年以上的,可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四章 家庭成员和家庭收入的核实与计算

第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

(一)夫妻;

(二)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

(三)父母双亡,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生活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兄、姐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弟、妹;

(四)民政部门依法确认的其他人员。

原系本市非农业户口,现在外地就读的学生,视为家庭成员。

第十三条 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

货币收入包括:

(一)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二)以现金发放的劳保福利、医疗费;

(三)一次性安置费、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

(四)离退休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职工遗属生活补助费;

(五)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

(六)保险给付金收入、租赁收入、接受馈赠和继承收入;

(七)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

(八)自谋职业收入;

(九)其他应当计入的家庭收入。

实物收入按市场价折款计入家庭收入。

第十四条 优抚对象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金,义务兵获得的优待金、退伍费,政府颁发的奖金,市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工伤和因公致残人员的护理费、补助金,因公死亡人员及其家属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生活补助费,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统筹费,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十五条 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其领取的一次性补偿金在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后的结余部分计入家庭收入。该职工家庭收入的计算方法为:从领取的经济补偿金中扣除该职工从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至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结余部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家庭人口计算可分摊的月数,在可分摊的月数,即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间内,该家庭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不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其领取的一次性补偿金应据实全部计入其家庭收入。

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数额以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有效凭据为准。

第十六条 因建设征地转为非农业户口并领取一次性安置补助费且退出承包地的人员,其安置补助费计入家庭收入的办法,比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执行;尚未退出承包地的,农业收入计入家庭收入。

第十七条 因房屋拆迁一次性领取拆迁补偿费的人员,其拆迁补偿费用于购房后的结余部分,比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计算家庭收入。

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中赡养、扶养或抚养费计算办法:

(一)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数额计算。

(二)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0%以下的,视为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在150%以上(含150%)的,视为有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其家庭收入在扣除自留生活费后的剩余部分用于支付赡养、扶养或抚养费。家庭自留生活费的计算方法为: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0%×家庭人口。

第十九条 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消费测算、居民代表评议、张榜征求意见等方式,对申请人和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收入进行核实。

第五章 保障方式

第二十条 最低生活保障为现金保障。

第二十一条 保障金按下列规定发放:

(一)区民政部门将当月核定的保障对象名册和提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数额送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后,由财政部门委托银行或邮政部门代发。

(二)受委托的银行或邮政部门应建立保障对象个人资金账户,并在当月将区财政部门拨付的保障金分解存入保障对象个人存折。

(三)保障对象持保障金领取证、存折和身份证到指定的银行或邮政部门领取保障金。

第二十二条 区民政、财政部门根据每月核定的保障对象名册和向银行或邮政部门拨付保障金的凭证作为记账依据,记录保障金的发放情况。每季度末,区民政、财政部门和银行或邮政部门之间应对账结账。

第二十三条 市、区财政部门应将本级预算和上级补助的保障金全部转入保障金专户。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保障金。

第六章 保障对象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对保障对象按下列规定进行管理:

(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对属于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和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保障对象,每半年入户核查1次;属于家庭收入来源比较明确和收入比较稳定的,每季度入户核查1次;属于家庭收入不稳定或家庭成员结构易变动的,每月入户核查1次。

(二)保障对象应自每月领取保障金之日起10日内,到社区居民委员会说明保障金领取情况,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其保障金领取证上加盖查验印章;在保障对象续保申请登记表上填写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同时提出续保申请,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予以登记。

(三)当月发放保障金前,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区居务公开栏或人群集中的地方设置的公示通报栏(牌)上,公示保障对象的家庭住址、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家庭收入、保障金额等情况,以接受社会监督。

(四)保障对象新获取的劳动收入,第1个月的不计入家庭收入,第2个月的按新获得劳动收入的1/3计入家庭收入,第3个月的按新获得劳动收入的2/3计入家庭收入,从第4个月起据实全部计入家庭收入,以此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渐退,促使保障对象就业或再就业。

(五)保障对象符合法定年龄且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应参加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活动。

第二十五条 保障对象家庭人口或家庭收入状况发生变化,需要提高、降低其保障金数额或终止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原审批部门应据实记载;终止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应收回保障金领取证。

第二十六条 区民政部门应按下列要求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档案,并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

(一)保障对象个人档案。做到一户一档,档案材料包括户主申请、家庭成员户口复印件、呈报审批表、入户调查表、户主情况及家庭收入情况等。

(二)综合档案。综合档案材料包括与最低生活保障相关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相关工作请示、报告、批文,最低生活保障评审、评议记录,最低生活保障公示资料,保障金停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异动凭证,相关表格等。

(三)财务档案。财务档案材料包括核拨保障金批文、保障金发放汇总表及收支台帐等。

第二十七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参照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要求相应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档案。

受委托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档案。档案材料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登记表、保障金发放名册、保障对象续保申请登记表、保障金数额调整登记表、保障对象参加公益活动登记表、入户调查记录、最低生活保障评议记录等。

第二十八条 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委托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统一使用民政部开发的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管理系统,按该系统要求及时录入并按时逐级上报有关信息。

第二十九条 保障对象在区内迁移的,由区民政部门办理转接手续;跨区迁移的,由迁出区的民政部门收回保障金领取证,出具保障对象迁移证明,连同有关档案材料一并移送迁入区的民政部门。

保障对象迁入后,应按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手续。迁入区的民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简化审批程序。

第七章 保障资金和工作经费

第三十条 民政部门应于每年年底前提出下一保障资金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下一财政预算,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执行。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一定比例,足额安排保障资金预算,并建立保障资金预算自然增长机制。

第三十二条 建立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区财政按照上一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总额5%的比例,从当年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预算中安排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市财政按照不低于当年本级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预算5%的比例安排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特困保障对象的医疗救助。市财政建立的医疗救助专项资金还可用于对各区医疗救助资金缺口的补助。

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应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第三十三条 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市、区、街(乡镇)和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按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核定,市级可按此标准适当增加。

各级财政部门应将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保证。

第八章 监督和处罚

第三十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建立有相关部门参加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系、协调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和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落实工作措施,对各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将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办事程序,保障对象和资金发放情况向社会公开,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

第三十六条 民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对保障金的审批、发放、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对采取隐瞒、虚报收入和伪造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以及胁迫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扰乱工作秩序、拒绝或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八条 为申请人就业、家庭人口和收入、实际生活水平、劳动能力等状况出具虚假证明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各区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具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民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已开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应由市民政部门按本办法规定的原则予以规范。

上一篇: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下一篇:为福特企业战略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