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

2023-05-31

第一篇: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今人错解】知道满足总是快乐的。最大的特点是安于现状。

这种错解,纠其根源是对《道德经》的错误理解,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没有必要刻意地去纠正它,但必须了解它的真正意思,让人们不在拿着这句话作为消极的理由。首先看孔子的《大学》章句,“知止而后有定”,这里的“知止”意思是“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止”就是“止境”,“足”就是“充足”,都是对学识进步的里程中的境界描述。再看“知足而后常乐”与“知止而后有定”在句型上的一致性,谁能说“知足”不是“知识充足”呢?再看排比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不是更能说明解为“满足”的错误所在吗?在《道德经》中,老子所讲之“道”都是教人不要“自满”,杯子里的水满了就装不进去水了,“满招损谦受益”吗,为什么在这句里反教人“知道满足”呢,可见后人之误,害人害已,阿Q极了。也是后人不理解《道德经》而批判《道德经》的理由。

【正解】知识充足总是快乐的。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的译文:“天下有道,退马还田以耕种。天下无道,兵马驰骋于郊。祸患没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过失没比中敌人利诱之计更大的了。所以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恒常之足”。孙子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是其印证。

我时常向人询问一个问题:人一生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很坦白地说,人生就是追求自由和快乐。或许,你认为她的追求不够崇高,可你却无法否认人对快乐的渴望与追求。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快乐的,没有人希望自己生活在叹息和泪水中。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古人告诉我们:“知足常乐”。

首先,知足常乐并不等于不思进取。知足常乐是说要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宠辱得失。它强调的是一种心态。长途跋涉时,让你痛苦的往往不是漫漫长路而是你鞋子里的那一粒细沙。人生也是这样,打败你的或许不是外部恶劣的条件而是你内心的恐惧与忧虑。四面楚歌,让西楚霸王溃不成军;空城楼上古琴一曲,令司马懿自动退兵;这些何尝不是利用了心理战术,所以心态对一个人行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知足常乐无疑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帮助我们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外部的风云变化泰然处之。同时知足常乐也并非夜郎自大、裹足不前。知足,知现在所得已经足矣,但对将来所求还是不足的。这样,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现在的处境,而用进取的心去开创未来。因为知足,便没有了患得患失,没有了负担,轻装上阵自然如鱼得水。所以知今日已有之足不是放弃追求,相反,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肯定,为下一次的努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次,常人是不可避免有贪念的,“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简简单单的一个贪字,留下了多少心酸旧事。因为贪,为官者不顾人民疾苦;因为贪,为商者见利忘义;因为贪,夫妻可以反目成仇。可悲的是欲望没有尽头,因为不知足,所以永远没有尽头,无穷无尽的欲望,无穷无尽的追求,也许可以带给你物质的丰裕,却无法带给你精神上的平静。没有了心灵的平静,纵使能享受一时的欢愉,又怎么能获得长久的快乐呢?另一方面,人力是有限的,“火可灭,不可使之寒;冰可消,不可使之热。”对很多事,人是无能为力的。若一再苦苦追求,苦苦执着,于事是过犹不及,于己是徒添烦劳。岂能尽如人1 愿,但求无愧吾心!求过程,不求结果,成败何需烦心。事已过,知足。知足心就静,心静自然乐在其中!“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良田万倾,日食仅为升斗”人生最终的目的在于以生为乐,知生存之足,知已有之足,常怀一颗知足之心,无非分之念,无奢求之意,人生便处处时时欢乐不断。

同时,知足常乐让我们懂得立足现在,珍惜眼前。我很喜欢看《大话西游》,每每听到至尊宝的那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总忍不住黯然神伤。拥有的时候不懂珍惜,偏偏要到失去才后悔末及。拥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醉心于贪念,求快乐只是缘木求鱼而已。

刘若英有一首歌唱道:“后来,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是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我终于在泪光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希望大家珍惜眼前所拥有的,知足常乐

正方一辩姚远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希望我们的辩论能给大家带来感官和心灵的满足,并使大家得到真正的快乐。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第一,从概念内涵方面,今天正反方的不同点在于知足与不知足。相同点在于乐。快乐,乐趣,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何为快乐呢?自然是满意已经得到的生活或愿望等。这又构成了知足的概念。然而知足又绝不等于自满。古人将睿智的人生哲理浓缩在短小的成语中可谓经典之作。《汉语成语词典》解释“知足常乐”意为知道满足就会经常快乐。还常用以劝人勿追求宝贵、享乐等。《老子》第四十六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而不知足的人通常会陷于贪欲不能自拔。欲望的泥污会搅得大脑中根本不会有幸福和满意的感觉,自然也就不会觉得快乐。所以,古人用知足常乐以育后人,若是留下“不知足常乐”的成语,恐怕要误人子弟了吧。

第二,从知足的外延来看,我们这里说的知足,是一种明智的知足。是在对自己能力正确估价后的目标线。是对既得的人生结果的积极看待。既然已经达到了目标,实现了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价值。我们有理由不快乐吗?知足还是一种处世艺术。是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富足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后的必然选择。“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无处下金钩。”人满足于既有事物,能使人更好地发现和利用周围的一切来丰富生活的情趣。正所谓笑口常开天地宽,知足者心底坦然。

第三,从现实意义上看,我们常听到多少人抱怨生活不如意,但我们若是看到自己已经比很多人生活得更好时,我们是不是会快乐很多,幸福不少呢?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知足。所以不知足的人得到的是烦恼和忧虑,而知足的人满足于自己既得的,进而享受生活,品味快乐。这才是聪明的生活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我们有理由坚信,知足者常乐。

正方四辩鲍天聪总结陈词: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方观点做以下总结。

奢者富而不知足,而俭者贫而有余。奢侈的人即使富甲天下,仍不知足。怎能比得上知足节俭的人。尽管一贫如洗,却快乐美满。不知足的人要的东西太多,因为始终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去追求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怎么会快乐呢?知足的人们不会把心挂在追求上,欲望是无法满足的。真正的快乐从心里开始。一颗喜悦的心随遇而安不因为别人拥有而羡慕,因为自己早已经拥有。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知足者对于自己的处境和遭遇,能感到满足。就像有仙境不知足的人怨天尤人,叹息自己命苦,就会失去太多机缘而多灾多难。把握快乐的分寸,能决定一个人思想的纯度。人世间的快乐,总是不经意的翩然而至。快乐不是强求而来的,愈强求,愈不知足,就愈让自己陷于痛苦之中,既便你用尽了各种手段去得到,但你也会发现你因此而失去更多。甚至从来没有得到过。

平生修得随缘,粗茶淡饭也知足。简简单单,牧野春笛,院落秋箫。便能将你的快乐吹得哪里都是。如果我们不知足,硬要死拼活赚足够的钱,去听昂贵的音乐会。就算有听到的哪一天,也觉得不过如此。贪得无厌的人有了金子还嫌没有宝玉。作了宰相还嫌没有被封为王侯。本是权贵高门,偏要要可怜巴巴像个乞2 丐。知道满足的人,吃菜汤也比山珍海味鲜美,穿布衣也比毛大衣暖和。何尝没有王公贵族快乐。游子梦想有一天,能与家长团聚。病危者梦想有一天能快乐恢复健康。聋子们梦想有一天,能听到声音。跛脚者梦想有一天,能走得好。瞎子们梦想有一天能看见。我们原本以为自己平凡,竟是许多人的梦想。我们应该知足了呀。一道电光劈开天幕,苍穹间我们疾呼知足常乐。谢谢大家。

反方一辩王旋开篇陈词:

人类的发展史证明,当人们看到天空,最初想到用望远镜遥望天际,进而用宇宙飞船在太空游,用无线电信号进行星球对话。当人们看到足下的土地,建立茅棚小屋,进而创造出无数雄伟壮观的建筑。创造了金字塔、万里长城这样的世间伟迹。正是由于人类的不知足才使世界变得如此包罗万象,美丽斑斓。

当今世界行进步伐如此之快,人类不可能一劳永逸,这就更需要我们有不知足的精神。

不知足之所以常乐还缘于以下两点。

一是修身之道和生活之道。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同样的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却奋起,因为立志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立志就是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一个有坚定信念的和远大志向的人,会认为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为自己的理想做出不懈的努力。志不立天下则无可成之事。常乐更是无从谈起。

二是成才之道和求知之道。博学多闻总让人敬慕。韦编三绝的孔子,读书破万卷的杜甫,马背书馆的顾炎武,正是由于他们对知识的不知足,才有了成就,才会有爱因斯坦对科学永不停歇。

我对生活常抱乐趣。难道不知足者不应该常乐吗?所以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这句俗话是人所皆知的。它是说:在生活上人们满足于已经得到的,常常能够自得其乐。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能给人以自慰,是足取的,然而,对待事业呢?就不能“知足常乐”,而应“不知足常乐”了。

在事业的追求上,只有“不知足”,才能“常乐”。梁晓声爱好文学,几经奋战,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长厂老耿》,他享受到了奋斗的欢乐,初步成功的喜悦,以后,他写出象《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样有影响的作品,并连获中短篇小说奖。现在,他又马不停蹄地创作长篇小说《城市之光》和一组反映中苏关系的短篇。对此,采访梁晓声的作家发出议论说:“对于他的创作,虽然今年连获中短篇双奖,他依然不满足。”由此可见,“不知足”是事业成功的推进器,可以设想,倘若梁晓声在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便“知足”而止步,就不可能体会作品获奖的欢欣。

知足常乐 辩论稿

正方一辩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希望我们的辩论能给大家带来感官和心灵的满足,并使大家得到真正的快乐。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第一,从概念内涵方面,今天正反方的不同点在于知足与不知足。相同点在于乐。快乐,乐趣,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何为快乐呢?自然是满意已经得到的生活或愿望等。这又构成了知足的概念。然而知足又绝不等于自满。古人将睿智的人生哲理浓缩在短小的成语中可谓经典之作。《汉语成语词典》解释“知足常乐”意为知道满足就会经常快乐。还常用以劝人勿追求宝贵、享乐等。《老子》第四十六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而不知足的人通常会陷于贪欲不能自拔。欲望的泥污会搅得大脑中根本不会有幸福和满意的感觉,自然也就不会觉得快乐。所以,古人用知足常乐以育后人,若是留下“不知足常乐”的成语,恐怕要误人子弟了吧。

第二,从知足的外延来看,我们这里说的知足,是一种明智的知足。是在对自己能力正确估价后的目标线。是对既得的人生结果的积极看待。既然已经达到了目标,实现了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价值。我们有理由不快乐吗?知足还是一种处世艺术。是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富足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后的必然选择。“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无处下金钩。”人满足于既有事物,能使人更好3 地发现和利用周围的一切来丰富生活的情趣。正所谓笑口常开天地宽,知足者心底坦然。

第三,从现实意义上看,我们常听到多少人抱怨生活不如意,但我们若是看到自己已经比很多人生活得更好时,我们是不是会快乐很多,幸福不少呢?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知足。所以不知足的人得到的是烦恼和忧虑,而知足的人满足于自己既得的,进而享受生活,品味快乐。这才是聪明的生活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我们有理由坚信,知足者常乐。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方观点做以下总结。

奢者富而不知足,而俭者贫而有余。奢侈的人即使富甲天下,仍不知足。怎能比得上知足节俭的人。尽管一贫如洗,却快乐美满。不知足的人要的东西太多,因为始终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去追求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怎么会快乐呢?知足的人们不会把心挂在追求上,欲望是无法满足的。真正的快乐从心里开始。一颗喜悦的心随遇而安不因为别人拥有而羡慕,因为自己早已经拥有。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知足者对于自己的处境和遭遇,能感到满足。就像有仙境不知足的人怨天尤人,叹息自己命苦,就会失去太多机缘而多灾多难。把握快乐的分寸,能决定一个人思想的纯度。人世间的快乐,总是不经意的翩然而至。快乐不是强求而来的,愈强求,愈不知足,就愈让自己陷于痛苦之中,既便你用尽了各种手段去得到,但你也会发现你因此而失去更多。甚至从来没有得到过。

平生修得随缘,粗茶淡饭也知足。简简单单,牧野春笛,院落秋箫。便能将你的快乐吹得哪里都是。如果我们不知足,硬要死拼活赚足够的钱,去听昂贵的音乐会。就算有听到的哪一天,也觉得不过如此。贪得无厌的人有了金子还嫌没有宝玉。作了宰相还嫌没有被封为王侯。本是权贵高门,偏要要可怜巴巴像个乞丐。知道满足的人,吃菜汤也比山珍海味鲜美,穿布衣也比毛大衣暖和。何尝没有王公贵族快乐。游子梦想有一天,能与家长团聚。病危者梦想有一天能快乐恢复健康。聋子们梦想有一天,能听到声音。跛脚者梦想有一天,能走得好。瞎子们梦想有一天能看见。我们原本以为自己平凡,竟是许多人的梦想。我们应该知足了呀。一道电光劈开天幕,苍穹间我们疾呼知足常乐。谢谢大家。

知足常乐,是一种愉悦,一种默契,一种品德。因为知足常乐,我们在阴暗中可以感受阳光,在野外的雪地上可以读出暖意,在燥热里可以体悟清凉。 知足常乐,是一种恬淡雅致,是一种淡泊明志,是一种超然脱俗,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魅力。 因为知足常乐,我们才可以让丑貌吟出温柔,让寂寞绽放成鲜花,把郁闷当成力量,甚至把平凡化作伟大。知足常乐,就如淙淙流水,隽永而长久,如盈盈春光,明丽而照人,如硕果累累,沉重而丰富,如绵绵秋雨,平静而执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那种欲望而已。然而,又有几个人能顺利的达到那令人梦寐以求的欲望彼岸呢.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实在是太多了人想要的东西也实在太多了,就像普希金童话中的那个老太婆,当了女皇后还想做教皇,要天下所有的国王都臣服于她的魔杖之下;就像神话中的年轻人,获得了黄灿灿的金子,却还要那仙人点石成金的手指,最后只能一无所有。正是那颗永不知足的心才演绎出同样残酷的恶果,才刻意追求物质上的丰盈,才一再抱怨自己的命运如何悲惨,那种欲望就会像喝海水一样,总是越喝越渴。太多的追求,只能让自己活得太累,太多的牵涉和羁绊只会让自己日渐憔悴。好高务远,食幕虚荣,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得到的只是无尽的遗憾和怨恨。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可以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毕竟,世上每个人的际遇,环境等因素不同,生活也有差异。但是,这也无须抱怨,不必愤懑,因为你已经拥有了纯真的友谊和神圣的爱情。其实,知足常乐,就是一种心态,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知足常乐,不是一种生活的停滞,心灵不闭塞,更不是生命的自我践踏,它是一种物质上的贫乏,精神上的富有:它是一种自我设计和自我调整,它与我们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没有冲突,没有矛盾。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雄壮,可以有小溪的潺缓;没有鲜花的芬芳,可有小草的翠绿。请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吧,这样你的人生花朵就会从容的绽放,你的前程将充满阳光。

4 “知足常乐”是人们常挂在嘴边不时提及的一句老话,却包含着无数的人生生真谛。那么,到底是“知足常乐”?还是不“知足常乐”?人各有其辩。但“知足常乐”有时却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收获。

“知足常乐”者能永享健康长寿。从人皆知,凡年过半百的老人们,总有一条延年益寿的秘方,就是知足常乐。知足常乐自然身心舒服,少忧虑,少烦心,不用为那些得不到,而又想得到的东西有所希翼,知足只须安份守己,开心快乐的过自己的一生。医学上指出,知足者不容易得胃肠方面的疾病,而且身心健康,自然长寿。可见,知足常乐乃人生难得的一副药方,凡拥有此方,则可少病多福,则有一份永远的快乐伴随,这样的人生不好吗?

“知足常乐”能减少人的违法行为。有人总是无法做到知足常乐,而作出一些不益之事。于是,这个世界上就多出几个以“小偷”为职业的人。大凡以此为职的人,总是无法知足,他们并不满足现状,有的人以是小康了,但仍然想要得到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是就想方设法弄到,结果自各儿却进了派出所。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前途,而且还给他人造成了损失。这不是没有做到“知足常乐”,而损人不利己吗?

某些高官们有时也没有知足常乐。震撼一时的许多案件,有时总免不了几个授受不益之财的高官,他们如果能知足,又怎会受到金钱的诱惑呢?

可见,“知足常乐”是人生真谛。如果说那些犯法的行为是一颗恶毒的种子,那么知足常乐便是除掉这些种子的斧头。

所以,知足常乐对人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在人生这条长路上左右相拌,时时为人们提供愉快的心情,给人们健康的身体,又在内心深处告戒人们,要知足,不要为不益之财所诱惑。人如果作到知足常乐,就会有所收获,这是不辩的真理。所以,作为当今的人们,应该知足常乐。“武皇开边意未已。“这是不知足给人们带来的痛苦,造成了“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洲,千村万落生荆棘。“造成了“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同样是帝王的不知足,造成了木兰的“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古来帝王的不知足就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那么今天的我们就应该吸取教训。

“知足常乐”和“没有上进心”矛盾吗?

问:知足常乐,就是满足了就会快乐,意思是叫人不要太贪心,要懂得满足,于是我也这样做了,也很开心,因为我的薪水已经够我花了,而且还有得剩。不过我的同事却鼓励我说,我还年轻,要多干点,必要时拍拍马屁,当个小官,然后再慢慢当大官,别那么容易就满足,我不知道我现在的快乐是不是等于没有上进心,消极呢?赵丽蓉奶妈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乡下人,吃饱了,穿暖了,还图啥。” 答:两者当然不是矛盾的啊。世界上的事情,你要学会有原则的做啊,有所为,有所不为。知足常乐就是要你有所不为啊,重点在乐字上,不要太贪心,什么都想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这种情况得时候你就要知足!会取舍,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不要因为没有得到而不快乐!有上进心是不同得,那是人生得积极态度问题。你不思进取,你得前途。你得生活也许就不如人意。你也就不会对自己满意。如果生活得不好,你依然对自己现状很满意,那就是没有上进心得表现。你什么都不要求,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还有一句话,对自己要严格,对别人要宽容!,一样的矛盾,一样的不矛盾!!慢慢去体会吧。知足也有度的,适度原则是最难掌握的,你掌握了,就什么都解决了!!

5 评论:知足常乐乃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真正掌握了其中深义并认真实行,反而对上进心有一个促进的后劲。先哲说厚德载物,心灵上有至高至善的境界,将来的生活事业就能源远流长。放心努力积极的去生活吧!

知足常乐与知不足然后知进步?

答:不矛盾。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不需要做非此即彼的选择。 生活上选择知足长乐;

事业上选择知不足然后知进步。

“知足”就能够“常乐”吗?

问:怎样理解“知足常乐”与“知不足而后奋进”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取诀于他此时的幸福底线是什么了。有些人觉得生命是一种过程,只有不停的追求并为自己的追求而奋斗不止,才能在生命的过程中品尝到幸福快乐。而另一些人则固守生命中最为纯粹的那一部分,杯水一羹即可,他也许追求的是一种宁静,一种灵魂的幸福快乐。大多数人都是这两种意识兼而有之,只是不同的阶段追求不同的快乐而已,正如罗素所说“生命是一条江,发源于远处,蜿唌于大地,上游是青年时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明净而婉转,中游狭而湍急,下游宽阔而平静”,如此说来,“知不足而后奋进”是我们的中青少年的追求,而“知足常乐”是老年时的追求了。

2、知足长乐:主要为力所不能及的目标而怨恨。比如,两个人同年毕业,一起从政,成绩平平之人,春风得意,而成绩优秀者仕途坎坷,此时,坎坷者需知足长乐。因仕途成就并不全取决于个人的优秀与否与努力程度,殆天数,非人力。

知不足而后奋进:主要为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凭个人努力可改变的事情。比如,在学业上,个人修为上等。采取这种生活态度,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并对社会多做贡献。

为什么人总是不知足常乐呢?

答:每个人都有他们的追求,每当到了一个阶段就会上更高的一个阶段迈进,人的欲望总是不止的,但是在通往欲望之门的过程中,会因此而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因为失去了所以就更不能满足,就只能获得然后失去,失去然后获得.不断地循环着,他们并不能意识到自已越得到越多但是失去的也多,他们在某些地方有他们的成就,但是他们是不快乐的一群.当人能怀着感恩对着这个世界事和物的时候,他们就会知足常乐了.不过要学会这个一定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一些挫折.解决一些问题.一个人学习满足最大的是给自已的目标是:每天都要快乐地活着.在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你也要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来看,想着好的一面总是比坏的一面要好一点点,那么你自然会快乐一点了.只要快乐了,那么只有那么的一点点成功,你都有满足的感觉.就是人们说的知足者常乐!

知足常乐和不思进取的区别

问:一个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在什么时候才是知足常乐,什么时候才是不思进取. 比如一个人口袋中有了10万元,他对待金钱的欲望不像刚工作时那么强烈了,那么应该称为知足常乐还是不思进取?如果他有一百万后是这样呢? 6 问题补充:曾看到这样的报道,说某地的很多个体老板赚到了1000万左右就变得保守了,不再扩大生产规模,(可能觉得这钱够花一辈子了)称为小富则安.您说这些个体老板是知足常乐吗? 我的问题题目表达得不好,我用这两个词主要是形容这两种情况,不是为了对比这两个词的含意. 答1:

一、区别: 知足常乐:你有奋斗目标,也奋斗了,但是离你的目标还是有段差距,这时候你不应该气馁,应该用平和心态对待,要继续努力。

不思进取:根本就没有什么目标,也谈不上什么奋斗。或达到一个目标后就停滞不前了.

二、实例

例如:一个人有10万,本打算赚到100万,可是只赚到了50万,就应该知足常乐。有了100万后,打算赚到200万,可是只赚到了150万,也应该知足常乐,依此类推。

例如:一个人有了10万,可是没打算继续赚到100万,或赚到了100万以后,就不打算继续赚到200万了,那就叫不思进取。

三、如果得了“250”分,纯属娱乐搞笑

在例如:你不把200分给我,我照样继续乐观的为其他人认真回答问题,就叫知足常乐. 在例如:你给了我200分,我就觉得满足了,以后200分以下的问题都懒得回答了,那叫不思进取

答2: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发展的心情,不是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的追求态度。《大学》曰:“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而达到最理想的境地和懂得自已该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知足常乐,知前乐后,也是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弄得心力交瘁。

知足是一种处事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可以从纷纭世事中解放出来,独享个人妙趣融融的空间,对内发现自已内心的快乐因素,对外发现人间真爱与秀美自然,把烦恼与压力抛在九宵云外,感染自身及周围的人群,促进人际关系的逐步亲近平和,进一步拥抱浅景淡色与花鸟虫鱼。知足常乐,对事,坦然面对,欣然接受;对情,琴瑟各鸣,相濡以沫;对物,能透过下里巴人的作品,品出阳春白雪的高雅。做到知足常乐,良好心态就会和待人处事并驾齐驱,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这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着北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体憩整理后,毅然前行,来源于自身平和的不竭动力。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然而过分优越的条件会让人不思进取,过分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会让人忘记自己主要的奋斗目标。

7

第二篇:知足常乐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要怎么拥有一道彩虹/要怎么拥抱一夏天的风/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总是不能懂不能知道足够/„„

一首五月天的《知足》,唱出了现如今人们最真实的感受。知足常乐,才是对幸福定义最完美的诠释。

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成为世界的焦点。“我的运动生涯才刚刚开始,以后还有无数辉煌要等待着我去创造。”这句话,让世界人民记录了这个中国田径史乃至亚洲田径史上的奇迹。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人们坐在那“黄牛票”已经炒至100倍的110米栏比赛场地,看着他痛苦地撕下2号号码牌转身离开的时候,万民落泪。他说,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是不会退赛的。可见当时的他的跟踺是多么剧痛。这,也许就是一种知足吧!不会为了一次的比赛而牺牲自己的健康,牺牲自己的运动生涯,这不是懦弱,不是胆怯,而是以一种知足的方式去面对生活,看待生命!知足常乐,刘翔的放弃是一种超越,是失败的英雄!同样,中国人民从20年前对本片失利的奇刻,到如今对刘翔退赛的理解,也正是一种对他人知足的思想态度的转变。

而在1908年英国伦敦的奥运会上,在马拉松的比赛中,瘦小的意大利运动员第一个跑进了赛场。途中他多次摔倒,在最后的15m扑倒在地。两名医护人员将他搀扶着中过了冲刺线。最后,这句运动员的金牌被取消了,因为裁判认为他不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到达终结的。英国的彼得太主教在颁奖典礼上说:“参赛比金牌重要”。而这名运动员也很释然,虽然没有得到金牌,却让所有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这,就是知足。

因为知足,所以常乐。

李娜在前日比赛中,未能进入澳网8强。她满脸笑容的接受了访问;王楠在奥运会上不敌张怡宁获得亚军,却微笑着与家人拥抱,为自己的运动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只有人心知足了,灵魂富裕了,丰盈的芳香才会从心底溢出,弥漫幸福!

当来自地中海岸边,圣火点燃华夏地火红的热,当绵延不断的热情渲染了五千年璀璨耀眼的天空,让圣火,去传递那知足常乐的幸福,让世界充满灵魂的香味,知足,常乐!

第三篇:知足常乐

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它来源于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移,可以长久"。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知道满足就永远快乐,它是用来教育那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人,但如果用这句话来,作为我们今天的指南。那就值得商讨了。因为在当今社会,什么都在快速发展,只有不断进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够轻易满足。所以说"知足并非常乐"。

雷锋同志曾说过:"在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看齐"。这就是说人们应该在工作上永不知足。众所周知,英国大科学家牛顿青年时代可谓才华横溢,前半生创造了牛顿力学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到了晚年,他自我满足了,不在深入研究信了神学,徘徊不前。因此,他的后半生显得黯然失色了。与他相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为了测定热量和功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热量器,经过多次实验,他的实验结果本来已经相当精确了,但他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就,在四十年当中,一共进行了四百多次实验。他得到的数值,保持了三十多年没有变化。这在物理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契诃夫曾有句格言: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

另外,我们在学习上也应不知足。时刻和别人相比,通过比较,既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同时也增添对个人的自信心。

“知足常乐”不是要求我们像古人那样过着箪食瓢饮的生活,而是要我们分清“需要”和“贪婪”,生活中太重奢靡享受,也许就会为追求物质丰厚而付出了自己。其实我们应该多想想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尽可能多地为学校、为社会创造财富,这难道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第四篇:论知足常乐

文 / 倚马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我看未必,从两方面来说:

一是知足什么。鉴于人的自然属性,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获取的过程。知足,应该是得到了什么。如果是精神性的东西,比如说是荣誉,是会乐的,但反过来想一想,你因为得到荣誉,知足了,从此骄傲自满,不思进取会是种什么情况。如果是物质的东西,先说金钱吧,你有了钱,知足了,从此开始玩乐,虽然说增加了消费,但你的钱不用于投资,对国家来说,毕竟是种浪费,而且在经济建设中好象也少了一个人,如果继续投资,于国于民于己都是有益的,看来还是不乐为好。如果是学业,拥有一些知识后,就知足了,那就更不对了。想想假如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后知足了,现在的科学会是怎样。有人会说,知足是指生活水平,生活水平是与收入紧密联系的,如果收入少一点,当然要计划用钱,乐不乐就不说了,知足是肯定不会的,如果收入可以,那生活水平就会相应提高,想也不会守着钱袋而舍不得买二两香油吧,但他会不会知足呢?毕竟,人的本性是贪婪的。

二是会不会常乐,从前面分析知道,要么是不该知足,要么是不会知足,总之是乐不起来的,更别说经常了。然则何时而乐焉?我说是进取常乐。由于人的自然性,得到时人们总是快乐的。当你获得成功时,那种自豪感才是发自内心的乐啊。现在的社会步伐越来越快,追逐个人成功,追逐财富,追逐名利并没有什么不对,而且还会对社会起到促进作用。知足其实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惰性,也许是一种借口,裹足不前,必然后退,如果一个16岁的少年说,道理我都懂了,我对现状很满意,我知足常乐了,你们不要再让我去读书了,我想做家长的肯定会狠狠教训他一顿,这个16岁的少年与60岁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时代不同了,我们的观念也要改变,与时俱进。如果有人说知足常乐是成语就对的话,那么我们也要倡导焚书坑儒了。个人在积极进取时,必然会对社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说到底,知足常乐和进取常乐本就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态度。我们进取,我们追求成功,我们会乐,但不会知足。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愿大家都能有自己的目标,去拼搏,进取并快乐着吧

第五篇:人生脆弱,知足常乐

——写在大舅“一七”的日子里

一个星期前的今天晚上七点左右,在老家饶武路边一辆厢式货车把大舅迎面撞飞。我八点四十三分被通知,十点零五分到达百里之外的医院,但人已西去,无力回天了。接下来,就是无边的悲伤,间或撕心裂肺的哭声。而我,坚持了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本色,倔强的没有哭出声来。

星期四上午,我们赶回去,参加葬礼,出殡。大雾弥漫,短短的路程走了三个多小时,只是更加小心,不能再栽倒在车轮之下了。路上,在留贯买了三个花圈和一大抱子烧纸,奔丧的不能没有执照,犯了‚上坟不拿烧纸,让祖宗生气‛的忌讳。临到合立,给母亲打了个电话,问有没有什么礼节,母亲说没有,进门哭就行了。到了门前,鞭炮炸响,表哥迎出来,把花圈烧纸接过去,引着往里走,说‚进门就哭呀‛。

我走在前面,但跪在灵柩前,心里万分悲伤,却哭不出声来,鲁迅‚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耳边回响,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根深扎在我脑海里。在灵前守灵到下午,开始出殡,行礼,我笨拙的思想驱动我抛开俗人的眼光,虽然知道‚入乡随俗‛的道理,但还是不能让我跟随习俗那样‚过分悲伤‛。行礼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冲动,想给大舅一个悼文,总结其辉煌,盖棺定论,但总归没有克服乡俗,没有说出来、做出来。刚才,听表弟说‚今天是舅的‘一七’,亲戚们都回家烧纸了‛。我这才感觉到时间的飞快,想起了行礼时候的思想,加之现在一人在村里执勤,有时间,于是乎,写篇悼文,以纪念唯一的大舅,谨祝其一路走好!

大舅,您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辛苦的一生、潇洒的一生、洒脱的一生、窝屈的一生、压抑的一生。从我记事起您就忙碌:最先有个木匠铺,做沙发、卖沙发,做木匠活;后来,承包工程,干建筑,建了个信用社办公楼,赚些钱;后来,收废铁,场子不小;再后来,卖玻璃,给人家安装窗户等玻璃;之后,开面粉厂,磨面粉,三乡五里的百姓都到你那里换面;然后,蒸馒头,卖馒头,现在这个行当也没有失传;后来,养猪,规模不大,但是也算个生意;最后,搓炮仗筒,干了几年也有经验了,规模也上去了,但就在这当口,车祸飞来,夺走了您的性命。

您干过的行当,很多,赚的钱,不少,日子在你那里是忙碌的,时间是在操劳中度过的。但你并没有成为百万富翁,因为你乐善好施,把钱都挥洒了。你最喜欢喝酒,从小时候我记事,就觉得你经常吆五喝六的聚帮子朋友,喝酒。最夸张的时候,据说,两天喝酒吃肉,吃掉了两头猪。这样看来,您的一生是潇洒的一生、洒脱的一生。像李白说的那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忙碌与潇洒的同时,您的日子还是窝屈的、是压抑的,因为你不能如己之愿的去行事,你没有传承中华男尊女卑的优良传统,没有战胜‚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挑战,导致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夹在‚婆婆、媳妇、小姑‛的夹缝中苟延残喘,最后到了‚里外不是人‛的地步。还有,你教子无方,没有树立绝对的父权,让雌黄小子把你的名声与生活打乱,没有教导他们继承你的勤劳与睿智,没有能够为你带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希望与辉煌。因此,每每在过年的时候,记得04年,我回家过年,你是哭着哀求姥爷去‚团聚‛,这样的情景可以‚如数家珍‛;姥姥姥爷去世后,每次的祭日和扫墓上坟的日子也是你如坐针毡的日子,多想叫姐姊外甥回家围聚笑谈,但家里的‚糟糠‛却不能容,最后只能一个人站在路边望着远行的汽车在风中哭泣。故此,你是窝屈的、是压抑的!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您的死,是突然的、是猝然的、是徒劳的、是冤屈的!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人生脆弱,眨眼间就阴阳相隔,西去路上漫漫万里路,说到来也这样的迅然。我们还要继续生活,过日子。珍重我们自己,过快乐的生活。知足常乐,生如夏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抛开‚睡卧马鞍桥,渴饮刀头血‛的忙碌,多一份‚将军额头跑开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容,把世界看淡,享受‚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悠闲,快乐生活,过好每一天。

大舅,一路走好!来生再会!

草于衡郊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上一篇: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下一篇:中职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