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23-06-16

第一篇:xx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镇“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

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获国务院通过,将给县现代农业带来了跨跃式发展,县根据本县的实际,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三大产业带,即沿海地区重点打造高效渔业、设施渔业,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带;204国道以西平原地区重点打造设施蔬菜、花卉苗木、出口创汇蔬菜基地以及沿历大公路、塔海线沿线优质粮产业带;西部丘陵重点打造经济林果、农业旅游产业带。

在这种情况下,镇根据本镇的农业发展特色,规划了本镇“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

二、规划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已通过。

县现代农业发展“三大产业带“的构想。

三、规划期限

(一)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

(二)实施阶段:

1.全面启动阶段:2011年;

2.重点建设阶段:2012年;

3.全面铺开阶段:2013年;

4.整体推进阶段:2014年;

5.全面提升和基本实现阶段:2015年。

第一章镇现代农业态势分析

一、镇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镇农业总产值3.3亿元,其中,畜禽业产值0.36亿元,林业产值1.38亿元,种植业产值0.92亿元,渔业产值0.64亿元,分别占总产值10.1%、41.8%、27.9%、19.4%。林业产值比重最大。

二、镇农业规模分析

1、种植业

1.1粮食生产

镇是县重要的粮食产区,主作物是稻麦,种植面积60838亩,总产量2.6万吨,总产值0.92亿元,全镇21个行政村都有种植,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1.2花卉生产

镇是省命名的“花卉之乡”,花卉种植历史悠久,1982年大棚种植花卉,1998年日光温室种植花卉,高科技设施种植鲜切花,生产技术、设施条件、产量、效益较高。全镇发展鲜切花面积500亩,主要以马蹄莲、玫瑰、百合种植为主,非洲菊、勿忘我等配花为辅,总产值2400万元。花卉生产以店子村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1.3苗木生产

镇是周边县市绿化苗木生产基地。1985年镇开始发展苗木花卉种植,迄今已有20多年的种植发展历史,目前全镇已发展花卉苗木3300亩,现有苗木花卉25个系列100多个品种,主要品种有中山杉、广玉兰、梅花、紫叶李、雪松、女贞、紫薇等。苗木年产值达1.2亿元。

2、畜禽养殖业

镇畜禽业主要是生猪养殖和貂狐养殖。生猪年出栏量在350万头,三禽128万羽,年产值0.36亿元,主要分布于马朱孟、仙丘铺、腾庄、寺后等村。

3、林业

镇林业品种丰富,以绿化苗木为主,品种达150余种,景观树效益可观,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

4、渔业

渔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计划凭借县郊的区位优势发展休闲垂钓,现在寺后村已进行了有效探索。

5、农产品加工业

镇农产品加工以肉制品加工为主,境内的昌泰食品年可生产肉制品256万吨,粉丝、酱醋、甜闷瓜生产企业发展迅猛。

三、镇农业产业需求分析

1、苗木市场极具竞争力

镇年产各类绿化苗木300余万株,有多支集种、养、销、护于一体的苗木专业队伍,是县内绿化工程的一支主力军,目前市场已逐步向周边县市拓展。随着苗木基地的进一步壮大,下一步集种植、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效生态园将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花卉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花卉生产、消费和贸易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亚洲已成为世界花卉主产区,占全球花卉总产值的53%。鲜切花亩效益达5万元,“一亩花百亩田”带动更多的群众从事花卉的种植和销售。我镇花卉种植历史悠久,花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十分丰富,当地群众有养花赏花爱花的优良传统。今天,花卉已经成为镇的一大产业。从当前形势看,花卉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到,我镇有望基本实现花卉产业现代化,使我镇成为省内闻名的花卉生产镇。现正在积极招引种养客商,以外商促外销。

四、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

1、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镇位于县郊,南连沙河镇,西邻门河镇,北与城头镇和赣马镇交界。总面积45.3平方公里,耕

第二篇:xx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经验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农业增效,群众增收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提出了“两重多特”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以牛羊、柑橘两大产业为重点,西瓜、花生、南瓜、冬瓜、生姜、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共同发展,切实增加群众收入,优化了农业结构。

一、多措并举,“两重多特”产业布局全面形成

(一)提早规划,产业布局合理

镇党委、政府进过多方调研,提出今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再根据各村实际,根据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制定各村农业发展规划,不搞一刀切,不搞政绩工程。各村结合群众意愿发展特色农业亮点,村干部说:西瓜、花生、南瓜、冬瓜,发展什么大伙说了算。群众都说:萝卜、生姜等各种蔬菜,想搞什么,自己说了算。

(二)做好示范,产业龙头带动

一是抓好种养殖大户的培育。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协助解决资金、免费提供技术等方面予以种养殖大户倾斜,鼓励发展壮大规模,通过大的示范作用增强其他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信心。二是加大专业合作社打造力度。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引导群众规模经营、便于加强资源协调和管理等方面有点,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引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截止目前,全镇共建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4个,

涉及牛羊、柑桔、西瓜、花生等多个特色产业。2011年,红河村富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40余户群众种植生姜200余亩,实现销售收入近300万元,农户户均纯收入2—3万元,2012年,尝到“甜头”的农户又带动周围30余户群众种植生姜300余亩,群众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强化培训,依靠科学致富

一是按季节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到各村召开培训会,免费为群众提供西瓜种植、柑橘管护等方面技术培训;组织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与农户交流为农民答疑解惑。二是加强对外协作,建立起农民田间学校,实时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三是依托农家书屋,丰富特色种养殖类书籍,面向群众免费借阅。

(四)落实奖补,提高群众积极性

一是免费发放西瓜、南瓜、萝卜种子。每年初由各村对全村西瓜种植户进行摸底,向镇农业服务中心上报西瓜计划种植面积,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汇总后统一购买种子,然后免费发放给群众。二是以奖代补。对种养殖积极性高的农户,镇党委、政府挤出资金,在肥料、农药、药具等方面进行补贴。从根本上提高群众自主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五)面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一是引进“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式农业,降低农户的风险,让农户无后顾之忧。二是发动机关职工,辖区成功人士,当起义务“经纪人”,在农产品销售季节,利用节假日,免费为群众联系销路。三是充分发挥专业

合作社的作用,以专业合作社为支撑,对合作社内的农产品实行统一定价销售。

2010年、2011年渠富党支部书记徐尚全,将渠富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的柑橘进行统一分类、分级包装,并贴上了“渠富柑橘”商标,到重庆、万州、开县等地联系销售,拓展市场。当其他村还在担心销路的时候,渠富村的柑橘早已销售一空,价格上每公斤还能比同等条件下的其他柑橘多卖0.2-0.5元。

截止目前,全镇肉牛10头以上大户达22户,山羊30只以上大户达30户,1-4月份出栏肉牛510头、出栏山羊3510只。下种西瓜5000亩、花生5000亩、南瓜500亩、冬瓜300亩、生姜300亩。

二、科学套种,突破柑橘前三年农户增收瓶颈

2012年,渠马镇计划种植晚熟柑橘6000亩,加上现有的中熟柑橘7000亩,到2012年年底全镇柑橘种植规模将达到13000亩,覆盖全镇8个行政村,近80%的农户将走上依靠柑橘产业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之路。

但是,种植柑橘前三年如何保障群众收入成为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难题。如何既要不妨碍柑橘的生长,又能保障群众的收入?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调研,总结近几年的经验,2012年初,优先在渠富村试点发展林下经济。在柑橘林里套种以西瓜、花生、南瓜、蔬菜等为主的矮杆作物,确保群众在种植柑橘的前三年里能继续稳定增收。

通过测算:以渠富村现有的1300亩柑橘(800亩中熟柑

橘,500亩晚熟柑橘)为例,在林间套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西瓜、南瓜、花生、蔬菜等特色种农作物的收入,是同等条件下将土地用于种植水稻、玉米、红苕、洋芋等传统作物收入的2.26倍。

三、做亮品牌,特色农业成效显著

一是依托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渠富柑橘”、“岩风西瓜”、“岩风花生”等5件商标,并制作了相应包装。二是逐步树立商业品牌。2011年,“渠富柑橘”在县柑橘展销会上,在外形、品质等多方面脱颖而出获得“银奖”。三是强化宣传。定期邀请县内外媒体、摄影家协会到镇报道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为农产品宣传“造势”。

第三篇:安峰镇农业基本概况及发展规划

安峰镇地处东海县城南部,因境内的安峰山而得名。位于连云港、徐州、宿迁三市交界处,距东海县城15公里,距民航机场25公里,连云港港口90公里,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连续十二年跻身全国亿斤粮镇的行列,享有“旅游名镇”、“经济大镇”的美誉。

一、发展现状

全镇总面积134.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8万亩(其中水田6.9万亩,旱田4.38万亩),近6.9万人口,26个行政村,228个村民小组。农业总产值4.7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6亿元,林业总产值0.04亿元,牧业总产值1.27亿元,渔业总产值0.6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13亿元。

1、种植业方面

(1)、东部为湖荡稻麦连作区,中部为半湖半岭,西部为岭地。可种植各类农作物(常年种植水稻6.9万亩,小麦8.8万亩,玉米2万亩,花生0.5万亩,大豆0.2万亩,山芋0.2万亩,蔬菜0.8万亩,瓜类0.3万亩)。各大农作物产量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安峰山水库及自然降雨,全镇多个泵站由于年久失修老化,均是超负荷运作。西部岭地只能人种天收,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东部稻区情况稍好。前两年利用开发项目资金修建了一些桥、涵、闸、渠、路等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一些生产条件。但是对全镇农业生产而言,离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差距甚远。

(2)、马圩、马湖稻米规模很大,但是品质要改良,品牌要打响。三村、毛北、库西的地膜花生,规模亟待进一步扩大。

(3)、设施农业,目前仅有山东农业示范园300亩,安北农业示范园500亩,大稠西甜瓜基地2000亩,石埠、毛北西红柿基地100亩。发展相对薄弱,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

(4)、农业加工企业,目前全镇有陈东米厂、三湖米厂、中源米厂、大放面粉厂四家农业加工企业,都是粗加工。对比全县其它大的农业加工企业,安峰的农业加工企业还有很大差距。

(5)、农业品牌产品,目前有圣猴牌无公害大米、大稠无公害西甜瓜。山东无公害茄子正在申报阶段。

2、养殖业方面

(1)、全镇畜禽饲养量排在全县前列,生猪饲养量7万头,三禽饲养量92万羽,兔饲养量3.6万只,羊饲养量3.4万只。大牲畜饲养量0.6万头。

(2)、规模养殖户150余户,目前有安北七彩山鸡、石埠生猪养殖小区、山南肉牛场、峰西兔场等。近两年广东温氏集团的生猪养殖户发展比较多,毛北、阜塘、库西等村有近30户。但是我们养殖规模,抗风险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小。

(3)、畜牧品牌,目前有七彩山鸡、安峰山松籽鸡等。

3、林业方面

全镇森林覆盖率25%,林木覆盖率27%,现有林地面积5.2万亩,活林木蓄积量18万m³,活林木年生长量1.3万m³,全镇经济林果面积350亩,年产优质果品102.8吨,出圃各类苗木15万株,苗木花卉企业两家,木材加工企业46家。仍缺乏龙头加工企业。

4、农业机械化方面

全镇农机保有量5000余台,联合收割机140台,手扶拖拉机4000余台,大型拖拉机50余台,水稻插秧机60余台,植保机械100余台。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这也制约了我镇农业生产的发展。

5、渔业方面

渔业是安峰镇开发滨湖战略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本镇从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传统产业。水库周边的安北、山西、陈集、库西等村已有400多户渔民拥有渔船500多艘,(其中养殖用船300余艘、捕捞用船200余艘)。目前水库南大堤、西大堤水域已形成万亩成片的具有规模化养殖的网箱养殖区,东大堤水域的围网养殖区。共发展网箱5000多个,围网5000多亩。养殖的品种主要有花鲢、白鲢、鲫鱼、黑鱼、桂鱼等。投放各类鱼苗150万尾,其中桂鱼、黑鱼的鱼苗投放量比往年加大一倍。改变了过去鱼种单一,养殖风险高的局面。

二、我镇农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主要原因:

1、大规模劳务输出,剩余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妇女多,文化程度低,新的种养模式接受慢。所以种植业沿袭传统的“一稻一麦”模式,畜牧业以散养畜禽为主体。

2、无大的蔬菜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受到制约。

3、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少,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4、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滞后,风险大。

三、下一步规划

(一)种植业方面

1、打造两大优质稻米基地,马圩、马湖万亩稻米基地和陈东、陈集、阜塘万亩稻米基地。做大做强圣猴牌大米,打响安峰农业品牌。

2、农业示范园及产业基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打造蔬菜、特色瓜果两大产业。2015年蔬菜年产值2.5亿元,特色瓜果年产值3.5亿元,年总产值达6亿元。2015年全镇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2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25万亩,特色瓜果1万亩。2015年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设施西甜瓜基地1个。(1)、以山东、安北农业示范园为核心,依托道年、红旗蔬菜专业合作社,辐射前放、大放、后放等村,每年新增设施茄子、西红柿1800亩,到2015年两个园区面积达到10000亩。建设各占地30亩的蔬菜交易市场,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以大稠村为核心,依托大稠西甜瓜专业合作社,辐射小稠、蒋河、峰西、山西、陈东、陈集、阜塘等村,每年新增设施西甜瓜2000亩,2015年基地面积达到10000亩。

3、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2015年创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达到10个,绿色食品1个,市级名牌产品1个。

(二)林业方面。

到2015年全镇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5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2%,林木覆盖率33%,活林木蓄积量达25万立方米以上,林木优良树种达90%以上。全镇经济林果面积发展到2000亩,年产优质果品750吨,实现林产品和木材加工年产值过亿元。

林业重点工程。为实现林业发展,林业上重点建设“五四三”工程。五大生态林工程即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花木花卉基地建设工程、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工程,镇区绿化美化工程和新农村绿化示范村建设工程。一是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至2015年将建成5000亩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乡土树种和杨树适当比例的防护林体系。二是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工程,依托我镇安北高效农业园

区的规划设计,引进优良种苗和先进技术,构建安北苗木盆景园区,使花木花卉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三是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我镇将按照高标准,缩小网格,提升防护效能的总体要求,结合土地复垦和农田水利工程,至2015年在陈东、陈集、库西、毛南、付塘等村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3.5万亩,确保我镇

一、二级林网在90%以上,农田林网化率达95%以上。四是镇区绿化美化工程,围绕安峰山和安峰山水库开发及镇区环境建设,我镇将建成安峰山、安峰山水库、文化路、牛安路等诸多绿化景观带,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形成绿色滨湖城镇新格局,五是新农村绿化示范村建设,至2015年我镇将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按照围村林、街道林、庭院经济林、农民公园四位一体的模式,每年重点建设一个绿化示范村,将使山东 、山庄、大放、后放、安北等村村庄森林覆盖率达到42%。

四大林业体系建设。包括林政管理体系建设、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和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到2015年把安峰山水库建成市级湿地保护区。

林业三大产业化建设。一是苗木花卉产业化,重点培育安北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二是森林旅游产业化,重点建设安峰山森林公园。三是木材加工产业化,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木材加工企业拉动安峰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以峰南、石埠为核心的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区,壮大产业规模。

(三)畜牧方面

到2015年,全镇生猪饲养量达10万头,年均增加6000头,年出栏 7万头,三禽饲养量达150万只,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20个,规模养殖比重年增6个以上百分点。生猪、肉禽、蛋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95%、99%、98%,生猪、肉禽、蛋禽年销售过亿元。

畜牧业重点工程。

1、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努力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与温氏集团合作,大力发展生猪、三禽规模化生产,使规模化养殖场达到200家。与江苏马陵山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合作,改良母猪品种,使生猪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养殖基

地建设工程。根据我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进畜牧产业的发展,重点打造四个基地,(1)肉鸡养殖基地。以山南、钟何为核心,辐射周边村,到2015年基地实现年出栏肉鸡50万只以上。(2)水禽养殖基地。以安峰山水库为核心,辐射库西、山庄、安北、山西峰西等村,2015年基地实现蛋鸭存栏5万只,年出栏肉鸭30万只。(3)特色养殖基地。以安北为核心,扩大发展七彩山鸡养殖,至2015年年出栏达10万只。扩大发展貉貂养殖,至2015年存栏达1万只。(4)生猪养殖基地。东南片以石埠、峰南为核心,西片以毛南为核心,辐射周边村,至2015年生猪年饲养量达10万头,年出栏7万头。

(四)农业机械化方面

至2015年全镇农机保有量7300台,联合收割机300台,手扶拖拉机6000台,大型拖拉机200台,水稻插秧机300余台,植保机械500余台。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五)渔业方面

至2015年发展网箱10000个,围网1000多亩。养殖的品种主要有花鲢、白鲢、鲫鱼、黑鱼、桂鱼等。投放各类鱼苗300万尾,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将高效农业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镇政府成立高效农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镇长担任,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完备的高效农业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强化目标责任,对各村目标责任人实行重奖,对建设主体和涉及村进行政策、项目、物质、资金等倾斜,建立逐年提升的长效激励机制,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与村主职干部考评相结合,培育高效农业发展领头人。

3、整合、利用资源

镇政府做好土地流转协调工作之后,在规划高效农业开发用地范围内,首先由本村农户优先承包、建造蔬菜温室、养殖圈舍。然

后协调农业综合开发、银行、水利、农机、交通、电业等部门涉农项目、涉农资金,采取资金跟着项目走,对生产农业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投放,保障高效农业综合开发顺利进行。

4、重点做好农业示范园区、养殖基地建设

按照功能完善、政策优惠、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管理高效、服务优质的要求,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产业集聚为支撑,广泛开展技术、品种的引进,依托具有高科技水平和较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项目载体,发展“超市+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5、做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打造品牌

积极引导、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及农民按标准化要求生产、管理与加工,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将农业园区、基地的农户、技术服务部门、销售企业等紧密联系起来,快速推进农业园区、基地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我镇农产品质量,打响安峰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全镇高效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6、做好市场营销网络建设

建设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形成本地知名农产品交易平台。在全省及周边省市主要城市建立销售网点。生产基地农产品基本实现订单生产,统一销售。

7、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农民培训及技术服务

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在我镇建立种养殖试验示范基地,选择适应我镇发展的品种。不断引进、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观念,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聘请有关农业科研院所专家担任技术指导,安排镇农技人员跟从学习,便于以后为农民提供服务,提高全镇高效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2010年4月25日

第四篇: 抛沙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抛沙镇位于成县县城以西5公里处,国家级森林公园鸡峰山脚下。全镇辖15个村、100个村民小组、5569户24000多人,有耕地3.1万亩。为全面落实我镇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在全镇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抛沙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精心实施“258”工程(2个示范带、5个示范展示区、8个特色产业专业村),努力提升我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二、基本原则

1、优化结构原则。大力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发展优质粮生产,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瞄准现代农业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现有的优势与潜在的发展优势,因地制宜选择有发展前途的项目,以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大力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经营一体化,在做大做强做优上下功夫。

3、集约经营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同时与县镇村三级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种植养殖的优势项目、优势产品、特色产业相对集中,形成集约经营和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4、政府引导原则。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服务指导工作,鼓励多元化投资现代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城乡统筹原则。进一步加强农业与其它产业的联结,把现代农业融入

二、三产业和观光旅游等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发展目标

1、主要目标。到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0.78万元;农业总产值达3200万元,特色农业面积达1.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

2、发展重点。着力实施“258”工程

------以我镇南山环形村道为轴心,通过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核桃产业开发,逐步建设成南山流域优质核桃产业示范带。一是以抛沙核桃产业大户马**200亩核桃嫁接采穗圃为支点,向全镇核桃种植户提供优质接穗,开展高接换优,使全镇1.4万亩核桃树进行综合管护。二是以东营村1200亩核桃树综合管护示范点和胡家岭500亩核桃树集中栽植示范园为载体,进一步发展核桃种植规模,延伸至赵山、小湾、坪岛、唐坪、任湾、东营六村1800户,面积达到4500亩。三是以我镇新修南山环形村道为基础,在铺沙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硬化路面工作,将大力改善南山流域村容村貌,做到“三通一平一改”,从而为引进核桃龙头企业打好基础,力争2013年在南山流域落户1家农业企业,解决当地就业人员150人左右。形成以我镇南山环形村道为轴心,东至赵山村区域,西至东营村区域的南山流域优质核桃产业示范带。 ——--以江武公路省道为轴心,精心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一是以广华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广化村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设施栽培业,在该村现有设施栽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规模,高效设施栽培面积达0.38万亩以上。二是以乐楼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将乐楼村建成面积达5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示范点。扩建200亩大、中、小拱棚的生产,大力发展以棚室生产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三是以山区蔬菜示范点为载体,进一步探索和总结经验,着力发展山区蔬菜,严格按照《成县山区蔬菜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坪岛村通过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要求和指导示范户分散栽培管理等形式在早春示范推广地膜甘蓝、莴苣、西葫芦、黄瓜等其它蔬菜;秋冬季示范推广甘蓝,示范种植西芹、秋豆、茄子、萝卜、辣椒、大白菜、娃娃菜等蔬菜。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力争2011年示范点亩增收2000 元,2013年发展100亩,农民增收达到2O万元。形成以江武公路为主线,东接乐楼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西接广丰园区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

———以“5大示范展示区”为契机,着力建设农业特色产业样板区。一是千亩日本西洋樱桃展示区。目前引进12个品种的甜樱桃18000株。二是千亩精品蔬菜区。在广化、乐楼建成设施蔬菜1010亩,露地蔬菜650亩。三是百亩花卉展示区。在广华果蔬园建成150亩花卉苗木示范区,坚持示范推广同步进行。四是十亩水产展示区。依托广华果蔬园建设15亩水产养殖区。五是核桃密植展示区。在东营村建成100亩核桃密植区,开展高接换优、全程核桃周年综合管理。通过目前已经建成的“五大示范展示区”扎实开展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模范带动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提供了培育和创新新一代特色农业提供了优良的平台。 ——--以“西狭颂”省级风景区为依托,精心谋划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一是着力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强环境设施建设,健全自然保护网络,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水生作物,大力招商引资,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绿色长廊、观赏台楼、垂钓中心、特色农家乐、休闲餐厅等,栽植四季常绿的景观苗木,建成绿水青荡、水景一体、闻名遐迩的休闲农业观光区。二是着力提升广化高效农业园区。按照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标准,进一步拓展园区规模,面积扩大到800亩;提升园区层次,加快高档苗木、珍稀植物、瓜果采摘等基地建设,以此建成全县景观苗木花卉基地,发展循环生态养殖、农耕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园。四是着力提升丰泉村、广化村文化长廊建设档次源。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优化外部环境和内部设施建设,配套好绿化、亮化、美化设施,突出汉代风格使之与“西狭颂”省级风景区连线成片。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沿西狭公路东接广化高效农业园区、西接省级名胜风景区“西狭颂”丰泉村的集花卉苗木、休闲餐饮、汉韵风景、垂钓游玩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

——--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精心打造8大优势特色产业专业村。一是千亩优质商品粮油生产基地村。充分发挥我镇自然环境优越、小麦、油菜生产水平高、品质好的优势,以转湾东北部和强坝村区域等村为主产区,通过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实施无公害栽培,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5000亩优质商品粮油产业化生产基地。二是能繁母猪繁育基地村。发挥坪岛等村的繁育技术优势,进一步做大能繁母猪产业,到2013年,达到 1万头以上,出仔猪20万头以上。三是食用菌生产基地村。以丰泉村为龙头,精心打造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平菇、香菇、金针菇等菌类作物,到2013年,全村蘑菇大棚达到120座。四是观光农业休闲展示村。依托广化高效农业园区,与建设中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相结合,着力将广化村打造成观光农业休闲展示村。进一步开拓创新,尝试拓展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到2013年初步建成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文明传承载体,形成热爱农业、 关心农业,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五是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依现有基础,逐步在乐楼村建成5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示范村。扩建200亩大、中、小拱棚的生产,大力发展以棚室生产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积极引进示范推广优质抗病虫蔬莱新品种;强化技术培训,到2013年,培训农民达到1650人次,考取蔬菜生产工资格证1400人。六是精品鲜果基地村。着力建设小湾村水果、鲜果600亩。七是草鸡生产基地村。胡寨以养鸡大户陆**为载体,在韩坡、贾山等社发展草鸡生产,到2013年建成草鸡生产基地村,发展规模养殖大户15户,年饲养草鸡量达50万羽以上。八是优质核桃生产基地村。以胡家梁、庄子、堆子、刘坪等区域为主体,依据东营村优势,大力发展核桃生产,建设核桃基地0.7万亩以上,到2013年达1.1万亩。

——以陇南西城经济开发工业园区为载体,精心打造农产品加工贸易区。根据我镇现有产业状况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区的主要功能区规划为生产服务与管理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粮食加工区、畜牧水产加工区、蔬菜包装加工区、农业生物制品加工区、综合加工区。到2013年,确保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区建成雏形,2015年,抓完善、抓规范、抓提升,到2020年,真正使我镇的农产品加工贸易区成为强有力的流通载体,使农产品货畅其流,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提供重要保障,促进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促进资本等要素向农业集聚,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推进措施

1、坚持用强劲的组织力量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由政府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牵头、各涉农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明确阶段性推进措施,使全镇特色农业的发展始终在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下健康发展。二是层层落实责任。认真落实村及镇有关部门发展特色农业的责任制,建立各片片长为特色农业发展负总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同时,建立各涉农站所帮扶制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持特色农业发展。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实行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实施责任化。由镇“两办”牵头,组成专门督查组,定期进行督查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列入整体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以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手段加以推进。

2、坚持以农业项目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紧紧围绕我县产业特色和重点招商项目,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业招商小分队,组织农业招商大会战,面向知名度高的农业发达地区登门招商和驻点招商,寻求农业项目。积极到县内外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带市场、带资金、带技术来我镇创办特色农业项目。

3、坚持用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强化农技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根据本镇实际,充实和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调动和发挥他们为特色农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的实施力度。推进高产、优质、生态技术普及化。三是认真实施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工程。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业企业、基地、农户、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到2013年,推广优良品种20个,先进适用技术15项。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以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到2013年,全镇无公害农产品达到5个。

4、坚持把加大投入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所有涉农项目资金,向规模大、层次高、带动力强的农业项目倾斜,大力扶持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积极协调银行等部门,采取直接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扶持形式,支持特色农业的基地建设、规模养殖、龙头企业建设和品牌创建。同时与县委、政府,各涉农有关部门紧密联系,为特色农业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5、坚持把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前提。继续强化土地流转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注重将土地流转与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流转土地尽量相对集中连片。将广化村已流转给广华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400亩土地,取得的良好效益树立成全镇土地流转的榜样,积极鼓励开辟现代农业创业园,鼓励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养能手进园创办现代农业项目。

6、坚持把强化服务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立足全镇特色农业发展的大局,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克服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现象,积极营造上下联动、全力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着力做好各环节的服务工作,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合力。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日

第五篇:xx村农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大南峪乡花庙村农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花庙村位于窑坪河畔,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4个合作社130户576 人,现有耕地 亩(其中水浇地 亩)劳动力人。该村有优越的光热水土资源,是我乡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和全县唯一的稻油种植基地,2010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2450元。

二、目标及任务

2011年规划起步实施,2012年全面推进建设,2013年完善提高,力争经过3年努力,将优质水稻和冬播洋芋种植发展成为花庙村的主导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到2013年,全村农业特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均递增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达到2800元,其它收入180元。

二、建设重点

(一)继续发展核桃产业

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 际,因地制宜,以栽植核桃促增收的良性循环生态路子,积极发展乡村农家乐,形成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强化特色产 业支撑。以建设绿色无公害核桃生产基地为目标,大力推广 核桃栽植技术的力度,确保核桃生产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实施 到位。不断提高核桃树综合管理水平,精心打造核桃产业专 业村。到2013年,建成示范300亩,亩产值达到4500元以

上。大力开发核桃深加工项目,以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产 业特色,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在做大 做强上下功夫。

(二)大力促进养殖业发展

目前,该村已有6户专业养殖大户,均已成规模,基于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势头,经村委班子商讨决定大力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在政策和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植,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在2013年达到出栏仔猪1000头,土鸡年存栏达20000只,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培养新型农民,推动产业开发

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工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提升农业技术培训水平。按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李家庄村农林、养殖两大产业和休闲经济发展要求,针对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与繁殖场和农技部门合作,聘请技术人员争取每年举办1-2期农业技术培训班,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专业技术。开展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培训、配方施肥、沼液沼渣沼气综合利用、畜禽科学饲养及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等。到2013年,使关键技术得到全面普及。

2、做好政策、法律、道德培训。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做到学法懂法、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开展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讲法律和改陋习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坚决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

上一篇:突发群体性上访事件下一篇:违约赔偿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