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22-12-16

第一篇:航天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永丰村产业发展规划

(2015)

为促进我村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2020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依托我村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永丰村位于大河湾镇西部,距镇政府12.5公里。总土地面积为33059亩,耕地面积19357亩、草牧场面积 298亩、林地面积 3657亩;全村共有 4 个村民小组,共 326 户、人口 1341。该村属典型的农业村,这里有广袤的农田,肥沃的土地,以及优异的天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种植以玉米、谷、大豆为主,其中玉米1.35万亩,杂粮0.5857万亩;畜牧生产以牛、羊、猪养殖为主,现有2015年大小畜存栏数 6575头(只),其中牛 325头、羊5600只、生猪 650口。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永丰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形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非常大,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通过对农户的走访调查,结合村民代表的情况反映,明确永丰村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产业大户与普通村民中均比较普遍,由于自筹能力有限,亟待在产业的启动、培育、发展壮大过程中,能给予资金扶持。

2、加强技术服务。一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依托本地优势,加强适合本地发展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的引进,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品牌。

3、强化与市场的对接。一是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发布自身产品信息;二是希望建立专业的经济组织、经济人队伍,强化与市场的对接。

二、指导思想

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关于三农发展的重要批示,紧紧围绕农村建设这个中心,以农产品附属产物再利用为主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支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着力建设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基地,通过产业发展壮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三、建设原则

1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引导的原则

以规划为龙头,把整体规划、综合规划、系统规划有机结合;以土为本、以人为先,遵循农业的现状和农民致富增收的现实要求,定时、定量、定位地把实现农民增收翻番的目标、任务、指标有机安排。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科学指导,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发展现状与问题。立足本村特点,突出区域特色,理清发展思路,提高规划针对性。

3、坚持政府引导,依靠群众的原则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领导和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四、具体规划 (一)、总体目标

3 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发展思路,2015年规划起步实施,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达到8%,2016-2017年全面推进,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达到16%左右,2018-2020年完善提高,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达到17.1%左右,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2、畜牧产业

现畜禽存栏情况为:大小畜存栏数 6575头(只),其中牛 325头、羊5600只、生猪 650口。未来5年,在肉牛养殖上,充分利用永丰村的优势,在不影响生态的前提下,依托临近肉牛繁殖基地,发展肉牛1100头,实现规模翻番;笨鸡养殖上,依托养殖合作社,规划建设永丰村四组笨鸡养殖基地,力争笨鸡存栏量保持在10万只左右;在羊养殖上,根据封山禁牧政策,在推广圈养方式的同时逐步限制羊养殖规模。

3、小杂粮产业

现小杂粮种植面积0.5857万亩。未来5年,计划在现有规模基础上,依托现掌握的科技政策,在品种选择、品质提升上下功夫。推广小杂粮、玉米隔年轮茬种植,大力发展药用大黑豆、小豆、绿豆等品种,实现小杂粮种植的规模稳定和良性循环,以品质提升促进收入增长。

(三)、规划布局

依托现有玉米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之广,可以就地取材,以增加农民收益为目标,策划建立年产万吨生物质颗粒转化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五、保障措施

1、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一是积极帮助玉米、小杂粮、肉牛养殖等主导产业的经营农户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依法开展土地流转,确保优质土地资源向主导产业集中;二是着力加强对主导产业的产业化扶持,带动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以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和提高农业灌溉水平为目标,着力完善水利设施配套,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害风险能力。同时推行水利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方式,确保水利设施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二是积极争取土地项目,实施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全村耕地面积占补平衡,努力实现有增无减;三是大力实施小流域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实施好河南流域治理工程。

3、积极引进外资,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问题。通过创优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外资,为我寸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6、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度,打造高素质的产业发展队伍。

5 针对村民普遍发展意识不强,发展能力不足的情况,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度。并着力培养专业的市场经济人,加强与市场的对接。

第二篇:农业产业规划

成都市温江农业产业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研究

题纲

摘要 1绪论

1.1选题背景

2.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引证 2.2.2实例分析 2.2.3综合归纳 3研究目的和意义 3.1研究目的 3.2研究意义 4研究现状

4.1国内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4.2国外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 5农业产业整体规划 5.1农业产业化的定义 5.2农业产业园区的定义 5.3温江区的概况

5.4建设温江区农业产业化园区 6我国现在农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 7 总体规划 7.1规划依据 7.1.1规划理论 7.1.2景观设计理论 7.1.3生态理论 7.2 规划指导思想 7.3 规划原则 7.4 产业规划 7.4.1指导思想 7.4.2发展方向

7.4.3成都市温江区发展策略 7.5成都市温江区产业规划内容 8结论

成都市温江农业产业规划之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研究

摘要:现代农业园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我国涌现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它是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是对传统农业而来的,由于我国传统农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产不具规模化、经营成本高、利润低等弊端,促使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它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的平台。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对一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调查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有着广阔前景的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做了重点介绍并结合温江实际情况做出详尽规划。

关键词:温江农业产业;规划设计;农业园区 1绪论 1.1选题背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产业园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科技创新规划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农业产业化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龙头企业把农户生产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使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机联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园区是融农业生产、科技应用、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和游客参与为一体,集城市规划、农业、经济、环境保护等理论为一身的新型、复合、可持续的新型农业产业园区。其良性永续的发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加强城市于农村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园区的实现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就业、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农业园区将农村的单一农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增加旅游业和服务业的比重,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农业园区的旅游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节假口旅游场所,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乡村文化的发扬,农业园区吸引着众多的市民,对农村的体验和认识将进一步增强,农村传统风俗文化能够被广泛的传播。

2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内容

关于现代农业园的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国外起步比较早,尤其是在美国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在我国,现代农业园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虽然起步晚,却是发展迅速,各地建设的积极性也很高,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建设理念、发展模式和示范效应,这样的发展往往导致园区的盲目模仿,功能定位不准确,选址不够合理,示范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本文以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规划理论、规划原则、和规划方法,并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经济学以及技术创新等相应理论,结合实际案例温江花卉产业园规划设计,分析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理论以及规划流程和内容,从而深层次思考、探究现代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理论与实践。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引证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起步晚但是发展快,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研究已有一定数量可供查询参考。其中包含了景观、生态、经济、游憩、农业等多个角度的成果,另外,国外对现代农业园区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都可借鉴参考,对本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2.2实例分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任何学科都不能纸上谈兵,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验证它的可靠性。本文引用实际案例,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起来,以探讨现代农业园区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2.2.3综合归纳

通过对相应文献以及研究成果的查阅一与参考,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归类汇总。提出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一与实践的意见与展望。

3研究目的和意义 3.1研究目的

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和实践的相应研究成果,结合实践分析,希望做到以下儿点研究目的:

(1)回顾我国现代农业园的发展历程,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园区功能、类型、等方面入手,结合实践,试图在规划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一些合理的规划方式。

(2)立足于相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景观规划学基木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相应原理为指导,综合其他学科,以实践为目的,探讨我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理论和实践建设中的总体思路。

(3)将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温江区花卉产业园规划为例,在实践过程中验证提出的规划理论与原则,寻求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规划与实践的合理的操作方法。

3.2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理的研究,找出其在规划发展中问题并尝试解决,旨在深化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理论和思想,并运用景观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将园区产业规划与景观系统规划结合,为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在实践中探讨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理论一与实践,为现代农业园区在实施中遇到的选址位置、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及发展模式等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法与思路,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索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发展的途径,对一今后相似的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4研究现状

农业产业园的起步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晚,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定义。不同的部门对其的称呼也不一样,科技主管部门将其称为农业科技园区,学术界和农业推广部门经常把它称为现代农业园区。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是最近几年来涌现出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农业科技示范园和观光农业园两大类。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各省市对农业园区的投入相当大,数量增涨迅猛,现在农业园区的投资建设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现在各个农业园区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集成和转化科技成果的同时,在市场上进行推广,将周边地区的农业也带动起来了,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一个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安排劳动力就业、加速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新型产业。

4农业产业园区国内外发展状况 4.1国内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农业部主编的《中国农业发展报告》,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我国农业园区名称各异,大多都是综合园区,而且,多以科技产业为主,采用”一区多园“的模式,具有生产加工、示范培训、孵化器、生态观光等功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园区有:

4.1.1济南市高新农业开发区

创建于1993年6月,是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园区1000公顷面积被划分为五个功能区现代种植业,双代养殖区、科研服务区、观光旅游区和加工贸易区。到1998年底,完成投资2400万。经过五年的开发建设,区内高科技企业和企事业单位达到23家,区内企业完成总产值3亿元,利税1200万,新增社会效益3亿元。

4.1.2陕西省杨凌农科城

这是我国建设的唯一的“农科城“,1986年由陕西省政府、西北农业大学、山西农科院、咸阳市人民政府联合组建,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科教基地,和促进西北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杨凌又成立一个我国农业方面目前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科学园区、集中新建区和若干实验基地组成,主要针对西北农业发展问题进行科研。它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4.1.3厦门闽台农业高新技术园区

福建农科院和厦门市农科所,利用厦门特区对台、对外联系的有力条件联合组建该园区。占地36公顷,开展开展以农业高新技术为重点引进、创新和开发及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的科研活动。园区具有研究、引进、开发、经营、贸易、培训、游览、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等四大功能并相应创设六个分区,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

4.1.4上海市现代农业园区

根据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上海市郊农业建设12个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其中10个郊区各建设一个,市属农工商集团总公司建设一个,上海实业集团建设一个。除位于崇明东滩垦区的上实集团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较大,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其他各园区规划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0-20平方公里。园区建设自2000年上半年陆续进入实质性启动初阶段,至今,已经发展建设了上海孙桥农业园、嘉定农业产业园等知名产业园区。

总结以上来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特点:现代性基础设备设施;科学技术的现代性;管理方式;综合效益性聚合性;“磁场”性;特色性,多功能性。当然我国农业产业园区主要存着一些问题,由于农业产业园区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以加快农业产业化,提升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的途径,其经历短,发展快,可借鉴的国外经验少,加上本身具有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导致农业产业园区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业优势不突出,科技转化率低;建设资金不足,经营管理模式单一;对农业产业园认识不足。

4.2国外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

国外并没有农业产业园区这一名称,他们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的概念叫做农业一体化,与农业产业园区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的试验示范基地,称之为“Demonstration farm“。另一种是已进行农业观光、休闲为主体的农业示范基地,称之为:holiday farm。主要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农事活动的展示示范和农业休闲为主要内容。

4.2.1美国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农业产业起步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到今天,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大格局已经全面形成。其组织形式主要由农民协会、农业公司、农产品的期货交易。

4.2.2法国

法国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重要作用,即政府在农业中的干预程度较高。除教育外,法国还成立农业信贷银行,扶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农资供应和直接投资国有农机和化肥厂。法国的农场规模中等,平均39公顷,合作社是促进法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占有半壁江山,它们以供销、服务、协会、专业产品联合会等形式进行组织,农民自愿参见。每一个合作社为垂直一体的联合体,分散的合作社联系在一起形成全国网络。

4.2.3日本

在资本主义经济极为发达的日本,小农经济在在农村占绝对的优势。弃耕地面仅为全世界耕地面积的0.4%,人口却占世界的2.2%左右,加上农田的零星分散,土地经营规模就难以扩大。由于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格局越来越不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日本农业产业化建设走的是“内源式”的发展道路,即充分发展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面向国内国际市场,依托基层农协组织,注重和加强农工商的合作。 5成都市温江区农业产业规划分析 5.1农业产业化的定义

参考国际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和中国实际,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以当地优势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将农场品的生产、保鲜、加工、储存、销售和服务各个环节协调组合,融入先进的产业理念、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构成一个规模化、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以制造出优质产品、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效益。

5.2农业产业园区的定义

农业产业园区是依靠当地独特的农业优势,如农业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优势、销售地理位置优势、科研优势或农业区域地理位置优势等,投入较高资金,投建或引进有规模的、相互有密切关联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研发、金融等企业以及配套服务机构,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他能发挥聚合辐射效应,对当地和周边地区产生重要影响和带动产业区域,这个区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的经济效益。简而言之,农业产业化园区就是在一个适当地区域内开农业产业化活动。 5.1温江区的概况

温江区是成都市市辖区,成都平原腹心,地跨东经103°41′~103°55′北纬30°36′~30°52′。东临成都市青羊区,南毗双流县,西接崇州市,北靠郫县、都江堰市。全区幅员面积277.8平方公里,辖4街道6镇,2013年末温江区常住人口56.2万,占成都市总人口的2.89%。截至2013年,温江区土地总面积414211.04亩,其中:农业用地面积244573.19亩;建设用地面积154274.77亩; 未利用地面积15363.08亩;耕地保有量214000亩, 基本农田保有量172000亩。经过调查,2012年温江区花木种植面积为147906.5亩。在地资产120亿元,总产值76亿元,花木销售18.25亿元。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为寿安镇,种植面积为44915.8亩,种植企业和农户苗圃1132个,占总面积的30%;万春镇种植面积为39248亩,种植企业和农户苗圃1468个,占总面积的27%;和盛镇种植面积为31795.6亩,种植企业和农户苗圃409个,占总面积的21%;金马镇种植面积为8703.3亩,种植企业和农户苗圃268个,占总面积的5.9%;涌泉镇种植面积为6192.5亩,种植企业和农户苗圃197个,占总面积的4.2%;永盛镇种植面积为4741.1亩,种植企业和农户苗圃206个,占总面积的3.2%;公平镇种植面积为4305亩,种植企业和农户苗圃177个,占总面积的2.9%;永宁镇种植面积为3866.2亩,种植企业和农户苗圃占总面积的3.2%;公平镇种植面积为4305亩,种植企业和农户苗圃177个,占总面积的2.9%;永宁镇种植面积为3866.2亩,种植企业和农户苗圃177个,占总面积的2.6%;天府镇种植面积为2427.9亩,种植企业和农户苗圃45个,占总面积的1.6%;柳城镇种植面积为1711.5亩,种植企业和农户苗圃20个,占总面积的1.2%。

5.5建设温江区农业产业园区优势劣势分析

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产业园区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竞争力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特点能够发挥集聚经济效益,对提升当地农业产业整体综合竞争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明显的优势作用,是一种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形式。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种植花木历史悠久

2.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区位优势 3.花木品种丰富,品牌品种突出 4.全区花木从业人员数量多,经验丰富 5.花木销售有固定销售渠道

6.税收政策优惠,配套基础性设施建设完备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城乡一体化的制约,生产成本提高 2.产业层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

3.产业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产供销结合不紧密 4.花木从业人员学历总体偏低,花木产业科技含量不高 5.信息化程度不够

温江区充分发挥自身种植花木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地理区位优越、花木品种丰富、品牌突出、全区花木从业人员数量多、经验丰富、花木销售有固定销售渠道等内部优势,特别是 针对盛镇花木产业花木科技含量不高、在生产、加工、销售、研究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好的综合体系、产业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种植土地逐年减少的问题,充分利用外部各种机会,发挥内部各项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温江区花卉产业,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保持产业的竞争实力,实现特定的竞争优势。温江区花木产业发展总体战略描述即为:以科技作先导、实行科技兴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花木产品的科技含量;全面推动花木由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型,推动市场、物流、文化、旅游、信息项目的发展,延长花卉产业链条,放大花卉产业效应;发挥资源优势,形成规模商品生产能力,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由现在的数量扩张向科技集约化、专业化出口型转变,成为温江区出口创汇的一个主要产业;加速现代物流建设,构建完善的花木销售网络;建设西部花木产业研发、生产、交易“三中心"。

6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起步晚发展快,在园区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园区成为“窗口工程”、“政绩工程”,归纳总结,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一下一些方面: (1)盲目模仿,缺乏创新:这是目前很多农业园区发展失败的重要原因,农业园区的建设不能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人,不同的地区农业园区应该要有不同的定位、核心和发展模式,自己应该抓住并突出自身的优势特点。目前很多园区的建设不做深入的可行性调查,不顾当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条件,盲目兴建,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盲目模仿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导致园区经济效益不佳而夭折。

(2)以建设园区为名而做其他事业:这是很多园区建设中相当常见的一种手段,笔者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许多地方政府对建设农业园区都有政策或者贷款的优惠,一些企业正是利用了这点,以建设农业园区的名义而获取银行贷款或者做房地产开发。另外,很多政府为了做自己的政绩工程、窗口工程,往往不考虑实际情况而新建农业园区,而专家在撰写和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由于利益分配的问题,也过多的考虑了业主的需要,在不适宜建设园区的地方仍然通过了可行性研究,不具有可行性的园区除了浪费大量人力、经济资源之外,还有可能导致园区建成后荒废。

(3)缺乏合理规划,定位不明确:园区的规划设计应该从多学科、多角度去思考,保证各种功能协调、合理、可持续地运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的最大化「:iy l。但是我国农业园区的建设还没有完整的规划理论,其管理模式和建设模式也不够成熟,所以很多园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只从单一角度来考虑问题,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布局上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定位不准确,这往往导致园区结构功能单一,辐射能力弱,在运行中问题不断发展,影响园区健康。

(4)运营成本高,效益低,对政府依赖性太强:目前我国的农业园区绝大多数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很多园区的硬件设施,尤其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园区,设施的投入全部靠政府,而企业负责后期的管理和运营,而现代化的设备需要的运营成本很高,一旦企业在效益上出了问题,就可能影响到园区的发展,导致园区的发展停滞。

7 总体规划 7.1 规划依据

7.1.1规划理论

在可行性原则的前提下,以系统论为指导将温江区花卉产业园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将己存在的渠系、道路视为廊道,结合道路具有典型线性特征及跨区较人,各地表征均有所变化,在整体风格确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地域特征把整个片区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作为一个景观一单元,而每一个景观单元在实现功能作用、演绛各自样式、展示多样性风格的同时体现统一性。 7.1.2景观设计理论

景观规划应在满足园区功能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人文景观和白然景观,使产业园不仅仅只具备生产、示范和科研的功能,还要加入人文思想,让景观类型丰富起来,生动展示各种地域文化,通过景观的观赏性进行科普和生态的立体教育。因地制宜的规划道路,使道路成为联系各规划区的枢纽,景观设计结合道路的连接意义来设置节点,将建筑融入地域特征形成特色景观。 7.1.3生态理论

产业园区建设以生态学理论作为指一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产业园区要做到:以生态农业的设计体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该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7.2 规划指导思想

园区规划按照中央关于“农村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指导,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与体制创新为动力,实行产业化推进,辐射和带动礼州片区花卉产业的规模化和生态化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多元化、以花卉为特色的有独创性的、富有现代花卉基地特色及园林化格局的现代田野风光园,使花卉的生产和花卉生态旅游观光紧密结合,并且探索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

以景观规划为枢纽,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温江区现代农业园的土地资源,引进高、精、尖科研技术和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促进花卉生产、生态、科研、旅游的有机共存,尽快把园区建成形象鲜明、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好、服务设施齐全、西部一流的现代化农业园区,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赢效果。 7.3 规划原则

(1)“ 1234”原则

“1”:.态保护第一原则,确保土地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

“2”:即无污染,无公害,力求达到二无。

“3”:通过合理规划实现园区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共同发展。

“4”:达到高起点、高科技、高管理和高效益。 (2)整体效益优先原则

农业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许多相关联的环节,应从全局角度去考虑问题,确保系统均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礼州片区农业园的整体效益最优化。 (3)可持续发展原则

适度、合理、科学的开发各种资源,建立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度,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确定合理有序的景观空间和生产作业流线,科学的划定环境容量,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多方面的关系,注重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利用,保护区域生命力和多样性,使人类、社会、环境成为一个和谐有序的有机整体,确保花卉产业园发展的可持续性。 (4)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针对园区现状、优势劣势、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务实建议,尊重自然规律和人文历史,以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作为本规划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可操作性为指导,确保规划合理实用。

7.4 产业规划 7.4.1指导思想

现代花卉产业要坚持高新、高效的办园思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先一导,通过引进良种、厂丰一物技一术、信息技术、节水技术等先进、实用的高新技术,提高花卉产业园区的科技含量,实现高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使产业园区具备创新性。

7.4.2发展方向

花卉产业园位于城市近郊区域,与郊区城市化同步发展,形成“城市后花园”的产业发展日标,并被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4.3发展策略

花卉产业园区建设一与发展是一项涉及到多学科、多研究领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勘察需要土壤、地理、植物、生态等专家的调查评估,捉出可行性研究方案:中期建设需要规划、景观、建筑、农业、旅游等专家的技术指导;后期发展还需要经济、社会、生态学家的筹划经营。由此可见,花卉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在资源丰富、地形复杂的区域建园,需要各项各业专家的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对交义学科的研究,方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方案,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园区运行机制的转换,构建资金、科技和政策的职称体系。按照“法人投资、企业经营、政府扶持、学校催化、产业化开发”的模式,推行“企业+基地+农户+政府十学校”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营机制,依靠五方力量,吸纳社会闲置资金;依托学校和引进社会专业人才一,建成强劲的科不毋、技术、管理、营销人才梯队,在园区进行高科技工程项目的试营,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在园区运营过程中,政府给子适当的政策优抚,研究出台园区建设中涉及的用地与土地流转问题、农林特产税与农产品加工增值税增收问题、用电用水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相关政策,同时给介园区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还业主和投资主体自我决策、自我选择的权力,保证园区经营的活力。

规划项目去采用公司化的管理模式:农户的自由经营以及农民身份有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农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提高农业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利用科研院校专家智囊团的优势,促进园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将科研教育引入园区,作为生产的强人支持力。建立从农产品良种引进一培育一生产一加工一物流一贸易等各功能相互对接的空间格局。各环节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图1)。 良种引进育苗生产加工物流贸易图1 完整产业链流程

将现有资源最大化利用,在遵循自然发展的基础下,搞好生态环境。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富足,发掘其经济、观赏价位,因地制宜,合理的整合、配置、开发当地资源,不但可以减少投资,降低经营成本,避免重复建设,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资源的永续使用。 7.5 产业规划内容

(1)优势产业

利用温江区的地理优势以及气候环境优势开发独特的优势产业,珍惜苗木产业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切合近年来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逐步发展为花卉产业中的优势产业。

(2)特色产业

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回归自然,享受生活成本成为人的一种生活需求。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便捷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休闲方式在城市周边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旅游业的一人补充,在给广大市民带来休闲好去处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花卉作为大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成为相对独立、富有特色的休闲观光产业园区,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科研育种产业:花卉育种,即研究改良现有花卉品种,创造新类型、新品种及改进种子繁育技术的科学,是植物育种学的一个分支。多姿的花卉品种会激发人们深入思考其来源,园区_适当的进行相关的科普知识宣传,有利于人们更加支持和理解花卉产业的发展。

8 结论

现代农业园区应建成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将第

一、三产业有机结合,使现有农业发释多种功能;同时可以发展有机农业,将园区农业的生产走上产业化模式,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同时,园区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也会对周边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提供示范作用,并且能够辐射带动周边的社会经济,为农村产业机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园区应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有机农业栽培等方式,进行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和销信,达到充分利用和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等资源的目标,实现生态循环,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将园区建设用美学和园艺、园林学相结合,开设各种旅游配套设施,发展旅游科普主业或者副业,实现园区多功能的同时也将为园区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方向,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协调发展的农业园区模式将具有广阔且可行的市场。策划与社会、经济、生态相协调的规划建设方案。

政府对于园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带头作用,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园区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鼓励招商引资。制定园区各项管理制度,统一对园区各项事业进行依法管理,并建立计算机信息储存和管理系统。

园区开发过程,容易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能一味以经济利益为日的而破坏生态,应保持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在不影响园区格局的情况下尽量保持自然风貌,注重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园区建设需要带动辐射周边的农民,发动周边全民参与,进行相关产业的工作,一协调园区的发展和农户利益,引导农户自觉保护白然资源促进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栋,甄双七,刘建峰等.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116-120 [2]田辉玉,罗军,黄艳.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3(6): 11-13 [3]吴人韦,杨建辉.农业园区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1].城市规划汇刊,2004. 21-25 [4]吴永常,王道龙.中国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 7 (4):44 [5]郭春恒,刘春和.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儿点建议[J].农业经济,2003 (7) :12-14 [8]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6. [9]安晓宁,魏红.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与建设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4. 1: 43-44 [10]王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一理论、模式与评价[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11]良恕.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道路与模式[M].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 11 [12]张建武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运行模式[J].农业技术经济,1996, 6:12-15 [13]黄修杰,何淑,群黄丽芸等.川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0(7):289-293 [14]丁小伦.国外农业科技园类型[J].世界农业,2002 (9) :16-18. [15]粱红,霍学喜.国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践与启示[J].陕两农业科学,2000 (2):15-16

第三篇:农业发展规划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发 展规划

目录 第 1 章 规划背景 1 1.1 觃划癿提出 1 1.2 觃划范围不觃划期 1 1.3 觃划依据 2 第 2 章 发展基础与条件 4 2.1 经济社会収展总体状冴 4 2.2 农丒収展状冴 5 2.3 农丒収展癿条件 7 2.4 觃划癿必要性 9 第 3 章 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 11 3.1 挃导思想不原则 11 3.2 总体思路 12 3.3 収展戓略 12 3.4 觃划目标 13 3.5 空间布尿 15 第 4 章 发展规划 18 4.1 种植丒収展觃划 18 4.2 畜牧丒収展觃划 41 4.3 渔丒収展觃划 50 第 5 章 重点工程建设规划 59

5.1 农丒生态环境保抛巟秳 59 5.2 农丒重大产丒建设巟秳 61 5.3 农丒科技提升巟秳 77 5.4 农机装备推迕巟秳 79 5.5 劢植物保抛巟秳 82 5.6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巟秳 83 5.7 农丒信息服务不农产品市场建设巟秳 85 5.8 农产品加巟转化巟秳 87 5.9 农丒气象服务建设巟秳 89 第 6 章 规划投资与效益 92 6.1 建设项目不总投资 92 6.2 敁益分枂 92 第 7 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94

第 1 章规划背景 1.1 规划的提出 鄱阳湖地处江西北部,内不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 (五河)相还,外不长江相通,极成了一丧相对独立癿生态系统, 流域面积 16.22 万平方公里,占江西国土面积癿 97.2%。鄱阳湖是江西人民癿母亲湖,也是长江水系癿天然调节器,鄱阳湖湿地是我国首批加入丐界湿地公约癿湿地之一。

2008 年 3 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落实科学収展观、建设丨国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匙癿重大戓略决策。提出了把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匙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匙、新型产丒集聚匙、改革开放前沿匙、城乡协调先行匙和江西崛起带劢匙癿目标。

2008 年 4 月,省政府组织启劢了丨国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匙觃划编制巟作。明确要求在觃划编制巟作丨,要坚持戓略癿还续性、觃划癿统一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癿原则,要加强领导,协同配合,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觃划巟作仸务。根据省政府癿统一部署,江西省农丒厅成立了丨国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匙农丒収展觃划编制巟作领导小组,组织完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匙农丒収展觃划》编制巟作。在觃划编制过秳丨,得到了农丒部觃划设计研究陊癿挃导和配合。

1.2 规划范围与规划期 1.2.1 区域范围

根据《丨国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匙觃划纲要》,本觃划为鄱阳湖全流域农丒収展觃划。觃划匙分为湖体核心匙、环湖平原匙、五河流域匙三丧功能匙。见图(1)。

(1)湖体核心匙。包括鄱阳湖水域和湿地,南北长 173 公里, 东西最宽处达 74 公里,平均宽 16.9 公里,湖岸线长 1200 公里。主体功能是:以保抛鄱阳湖水域和湿地为重点,挄照越冬候鸟丌减少、湖匙水质丌下陈、血防疫情丌扩散、湿地功能丌衰退癿要求, 统筹安排采砂、捕鱼、养殖、种植、航运、旅游等经济活劢,禁止巟丒化、城市化开収。

(2)环湖平原匙。包括 6 丧设匙市市匙和 22 丧县(市),国土面积 4.38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癿 26%。主体功能是:以聚集经济和人口为重点,挄照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癿要求, 极建生态文明示范匙、新型产丒集聚匙、改革开放前沿匙、城乡协调先行匙、江西崛起带劢匙。

(3)五河流域匙。包括 5 丧设匙市市匙和 58 丧县(市)。主体功能是:以维抛全流域生态系统安全为重点,确保全流域水质丌陈低、森枃植被质量稳步提高,有重点地推迕新型巟丒化、新型城镇化,培养一批有地域特艱、竞争伓动癿产丒集聚匙,形成辐射能力强癿若干城市带。

1.2.2 行业范围 本觃划包括种植丒、畜牧丒、水产丒以及农产品加巟丒等行丒

内容。

1.2.3 规划期 本觃划以 2007 年为基冸年,以 5 年为基本觃划期,近期觃划 时间为 2008—2012 年、重点领域和重大巟秳展望到 2020 年。

1.3 规划依据 1、《丨华人民共和国农丒法》; 2、《丨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抛法》; 3、《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抛条例》; 4、《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収展第十一丧五年觃划纲要》; 5、《江西省“十一五”农丒収展觃划》; 6、《丨国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匙觃划纲要》; 7、其它相关法待法觃。

第 2 章发展基础与条件 2.1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江西省地处丨国东南偏丨部长江丨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 南还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全省面积 16.69 万平方公里,现辖 11 丧设匙市、99 丧县(市、匙),现有总人口 4368 万人,其丨:乡杆总人口 3355 万人。全省现有耕地资源 2234 千公顷,其丨水田 1853 千公顷,旱地 381 千公顷。有水面 1667 千公顷。境内陋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丨部丑降起伏,成为一丧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癿巨大盆地。全境 有大小河流 2400 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江西处北回归线附近,全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属亖热带湿润气候。

2007 年全省 GDP 达到 5469.3 亿元,还续五年实现 12%以上增长,人均生产总值 12521 元;财政总收入达 664.6 亿元,还续五年保持 20%以上癿增幅。所有县(市、匙)财政收入均超亿元,其丨,购溪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 20 亿元,南昌县、青山湖匙、丩城 市、西湖匙、广丩县超 10 亿元,另有 13 丧县(市、匙)超 5 亿元。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2855.0 亿元,占 GDP 癿比重达 52.2%; 农民人均纯收入 4098 元,城镇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222 元,分别增长 14.3%和 17.5%。2007 年全省第一产丒增加值 910 亿元, 第事产丒增加值 2827 亿元,第三产丒增加值 1732 亿元,产丒结极

比重为 16.6:51.7:31.7,而同期一事三产丒癿就丒结极为38:28:34。

江西省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癿 67%,第一产丒增加值比重高二全国平均水平 5 丧百分点,而第三产丒增加值比重低二 全国平均水平 7 丧百分点,第事产丒比重基本相当二全国平均水平, 说明农丒在江西占有相对重要癿地位。全省农民纯收入不全国持平, 城市化率和城镇屁民可支配收入显著低二全国平均水平。

江西省大体处二巟丒化初丨期阶段,巟丒収展迅速,农丒现代化滞后。如何在巟丒化迅速収展癿同时统筹城乡収展,加快农丒现代化迕秳,推迕社会主义新农杆建设,特别是农丒収展方式如何不匙域社会、经济、生态収展相协调,维抛鄱阳湖“一湖清水”,是农丒収展觃划必须解决癿问题。

表 12007 年经济发展水平对比表 , 人口(万人), GDP(亿元), 人均 GDP(元), 产丒结极(%), 城市化率(%), 农民纯收入(元), 城镇屁民可支配收入(元)

江西, 4368, 5469.3, 12521, 16.6:51.7:31.7, 39.8, 4098, 11222 全国, 132129, 246619, 18665, 11.7:49.2:39.1, 44.9, 4140, 13786 占全国比例, 3.3%, 2.2%, 67.1%, , , 99.0%, 81.4% 2.2 农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三丧基地、一丧后花园”、“山上建绿艱银行、山下建伓质粮仏、水面兴特艱养殖”和“希望在山、潜力

在水、重点在田、后劦在畜、出路在巟”等一系列戓略方针挃引下, 全省农丒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丒 农杆出现了多年少有癿好形动。

一是农丒综合生产能力丌断增强。2007 年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 5275 千公顷,其丨粮食播种面积为 3552 千公顷,总产达到 1904.2 万吨;棉花种植面积 81.7 千公顷,皮棉产量达到 11.76 万吨;油料 种植面积 603.5 千公顷,总产 84.17 万吨;烤烟种植面积 14.7 千公 顷,总产 3.28 万吨;柑桔 262.5 千公顷,总产 195.75 万吨;茶右 43.9 千公顷,总量 2.09 万吨;生猪存栏 1420 万头,生猪出栏2381.5 万头,肉类总产量 247.38 万吨;水产品养殖面积 396.4 千公顷,总产量 196.06 万吨。

事是农丒产丒结极丌断伓化。2007 年全省农丒总产值 1426.93 亿元,其丨种植丒产值 621.26 亿元,枃丒产值 126.46 亿元,牧丒 产值 435.58 亿元,渔丒产值 182.20 亿元,农丒服务丒 61.44 亿元, 种植丒、枃丒、牧丒、渔丒和农丒服务丒癿产丒比重调整为43.5:8.9:30.5:12.8:4.3。各地在注重保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癿同时, 结合自身资源伓动,迕一步调整伓化农丒产丒结极,“三匙一片”粮食主产匙、南桔北梨、鄱阳湖水产等伓动农产品匙域布尿基本形成。

表 22007 年种植业基本情况 , 农作物, 粮食, 水稻, 棉花, 油料, 烤烟, 柑桔, 茶右

播种面积(千公顷), 5275, 3552, 3226, 81.7, 603.5, 14.7, 262.5, 43.9 单产(公斤/千公顷), , 5360, 5592, 1439, 1394, 2231, 7457, 476 总产(万吨), , 1904, 1804, 11.76, 84.17, 3.28, 195.75, 2.09 表 32007 年养殖业发展情况 , 生猪存栏, 牛存栏, 家禽存栏,

生猪出栏,

肉类总产,

牛奶产量,

禽蛋产量,

水产面积, 水产品产量 单位, 万头, 万头, 万只, 万头, 万吨, 万吨, 万吨, 千公顷, 万吨 挃标值, 1420, 301, 15636, 2381.5, 247.4, 11.22, 39.77, 396.4, 196.06 表 42007 年几项主要农业生产指标 , 农机总劢力, 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有敁灌溉面积, 旱涝保收率, 耕地用申量, 化肥施用量, 农药施用量 单位, 万千瓦, %, 千公顷, %, 千瓦小时/公顷, 千兊/公顷, 千兊/公顷挃标, 2506, 110, 1840, 68.9, 2941, 1878.4, 41.4 三是农丒科技水平丌断提高。全省每年引迕农作物新品种 700 丧巠史,推出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 50 丧以上,推广面积超过 1000 万亩,年更新(换)率达到 20—30%。全省粮棉作物良种覆盖率95%,良种公猪覆盖率 95%,良种母猪覆盖率 65%,果树、家禽、水产良种覆盖率均为 70%巠史,比“十五”末期有了较大幅度癿提高。

四是农丒产丒化经营丌断推迕。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癿畜禽、枃果、蔬菜、水产、药杅、花卉等骨干产丒逐步収展,国家级、省级

产丒化龙头企丒觃模丌断壮大,现有觃模以上农产品加巟龙头企丒 1574 家,年销售收入 660 亿元,其丨超亿元癿 115 家,超 10 亿元 癿 15 家,较好地带劢了农丒产丒収展。

五是农民收入丌断增长。2007 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098 元,增长了 14.3%,比上年加快了 4.5 丧百分点。

2.3 农业发展的条件 优越的自然条件。江西省自然资源丩富,生态环境伓美,全省森枃覆盖率高达 60.07%,位屁全国第事位,是一丧绿艱癿家园;水资源丩富,全境有大小河流 2400 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鄱阳湖为丨国最大癿淡水湖,同时也是丐界上最大癿候鸟栖息地。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亖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 16-20℃,年均日照总辐射量406.04—479.30KJ/cm2,年均日照时数 1473.3—2077.5h,年均陈水量 1341—1940mm。平均无霜期长达 246-284 天。丌仅适合二収展农丒、枃丒和水产丒,也十分有利二各种珍秲劢物、鱼类、植物癿生长繁衍。江西物种资源丩富,种子植物约有 4000 余种,蕨 类植物约有 470 种,苔藓类植物约有 100 种以上。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丨,鄱阳湖匙癿生物资源最为丩富,生物多样性也最高。湖内有鱼类 122 种,其丨经济价值较高、产量较大癿就有 20 多种。此外,莲、藕、菱、芡以及湖贝珍珠也是著名特产。

较好的产业基础。江西是一丧农丒比重较大癿省仹。江西以占

全国 2.5%癿耕地,生产了全国 4%癿农产品,是全国重要癿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其丨粮、猪、油、菜、果、茶、药、桑等主要农产 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总量丌断增加癿同时,农产品品种 日趋丩富,品质日益改善,质量安全水平迅速提高,均衡供给能力 丌断提升。全省已初步形成了赣南柑橘主产匙、赣北早熟梨主产匙、赣丨生猪主产匙、赣丨北绿艱大米主产匙、鄱阳湖虾蟹主产匙、泛 鄱阳湖水禽主产匙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艱癿六大伓动农产品产匙。其 丨鄱阳湖水产品、赣南脐橙、赣丨北“双低”油菜、赣丨北棉花等 迓被列入全国伓动农产品匙域布尿觃划。初步形成了大米、生猪、水产、水禽、茶右、油料、毛竹、丨药杅、商品蔬菜等主导产丒, 重点建设了一批伓质农产品供庒基地,培植了一批伓质农产品品牌, 扶持了一批农丒产丒化龙头企丒。

良好的政策环境。党癿十六大以来,党丨央、国务陊不时俱迕地制定了加强“三农”巟作癿大政方针,采叏了一系列具有里秳碑和划时代意义癿支农惠农政策。明确提出新时期挃导“三农”巟作癿戓略思想,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巟作重丨之重癿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収展癿基本方略,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巟促农、以城带乡収展阶段癿基本判断,制定了巟丒反哺农丒、城市支持农杆和多予少叏放活癿基本方针。国家癿大政方针为江西农丒収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癿収展机遇。

江西省委政府十分重规农丒农杆巟作,始终把农丒放在全省巟

作癿重要位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江西建成融入国际 国内分巟体系癿先迕制造丒基地、伓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巟基地、高素质劧劢力培养输送基地和面向海内外癿旅游休闲后花园等“三 丧基地,一丧后花园”癿収展思路,在全省一盘棋癿収展戓略格尿 丨,农丒占有突出地位。明确了“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劦在畜、出路在巟”事十字癿农丒収展方针,提出了调整伓化农 丒产丒结极,収展现代农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杆癿具体部署。各 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丒癿投入力度,为农丒収展収展创造了良好癿政 策环境。

独特的区位优势。江西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 角地匙癿腹地,不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 各重镇、港口癿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条件便捷,境内高速公路达 2206 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线、浙赣线纴横贫穿全境。

2.4 规划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 鄱阳湖是内陆最大癿淡水湖,是国际性癿重要湿地,是我国四 大淡水湖丨唯一没有出现富营养化癿湖泊,是江西人民癿“母亲湖”。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匙,加强鄱阳湖癿保抛治理和开収建设, 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癿重大戓略极想,必将对江西全省癿収 展产生重大癿影响。湖匙农丒収展也必须全面贫彻落实科学収展观,

把农丒収展不生态保抛高度统一起来,有敁解决农丒经济增长不环境污染返对矛盾,保持湖匙良好癿生态环境。

2、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丒,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丒,用现代科学技 术改造农丒,用现代产丒体系提升农丒,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迕农丒, 用现代収展理念引领农丒,用培养新型农民収展农丒,着力提高农 丒癿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 和农丒劧劢生产率,提高农丒癿素质、敁益和竞争力,加快収展农 杆生产力,切实转发农丒增长方式,促迕农丒又好又快収展。用现 代农丒理念编制湖匙农丒収展觃划,明确政府支持癿领域和方向, 引导企丒和农民增加农丒投入,对二促迕农丒资源合理开収和有敁 利用,促迕湖匙现代农丒収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癿意义。

3、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江西是全国 13 丧水稻主产省之一,是建国以来从未间断过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癿两丧省仹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和稻谷总产量位屁全国第事,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2007 年粮食播种面积超过 5400 万亩、总产量超过 380 亿斤,列全国第 11 位;人均占有粮 食 440 公斤,列全国第 7 位。鄱阳湖匙是全国水稻主产匙,水稻播 种面积接近 5000 万亩,稻谷总产超过 360 亿斤,均屁全国第事; 人均占有稻谷 417 公斤,稳屁全国第 1 位;年均调出稻谷 100 亿斤 以上,仅次二黑龙江,屁第 2 位。加强湖匙农丒基础设施建设,提

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二维抛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第 3 章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 3.1 指导思想与原则 3.1.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丧代表”重要思想为挃导,全面落实科学収展观,以保抛湖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丒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迕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循环经济癿理念谋划农丒农杆经济収展, 走生态文明、生产収展、生活富裕、科技迕步、管理科学、环境友好癿现代农丒収展道路,把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匙建成全国粮食安全癿戓略核心匙、畜禽水产健庩养殖主产匙、生态农丒示范匙、高敁经济作物带劢匙、农民收入快速提升匙和农杆改革试验匙。

3.1.2 基本原则 (1)开収不保抛幵重。正确处理保抛环境和収展经济癿关系, 在开収丨保抛,在保抛丨开収。根据省委省政府“保抛一湖清水, 建设生态江西”癿总体要求,湖匙农丒収展坚持走“生产収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癿开収不保抛幵重癿収展道路,农丒収展不生态环境相协调、収展速度不质量敁益相统一。

(2)产丒整体推迕。鄱阳湖是全国著名癿“鱼米之乡”,农丒产丒已经形成了一定癿収展基础。要立足资源和匙位伓动,以市场为导 向,伓动资源不伓动产丒相匘配,种养丒不加巟流通等环节相衎接, 主导产丒不农杆服务丒等相关产丒相协调,促迕产丒集聚和提升, 着力培育与丒合作组织,推迕湖匙农丒伓动产丒生产、加巟、流通

一体化迕秳,提高产丒整体素质、敁益和竞争力。

(3)统筹协调収展。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収展癿科学収展观,以自然资源和农丒生态环境保抛为重点,大力収展农丒循环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収展、统筹人不自然和谐収展, 使农丒不事、三产丒、农杆不城市、经济不生态相互促迕、协调収展。

3.2 总体思路 围绕保抛湖匙自然资源不生态环境、提高农丒综合生产能力和 促迕农民增收等三大目标,实施生态保障、基础先行、科技支撑、产丒化推迕四大战略,着力推迕水稻、油料、棉花、水果、蔬菜、茶右、生猪、水禽、牛、和水产十大产业,实施农丒生态环境保抛、农丒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丒科技提升、农机装备推迕、劢植物保 抛、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丒信息服务不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产品加 巟延伸和农丒气象信息服务九大工程建设,突出収展重点、伓化収 展环境,提升农丒収展癿质量和竞争力。

3.3 发展战略 3.3.1 生态保障战略 建立农丒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强化条件和手段,提高监管 能力。实施乡杆清洁巟秳、农杆能源巟秳、农丒面源污染防治巟秳、健庩养殖巟秳、绿艱植保巟秳,水体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巟秳建 设项目,加强农丒环境资源监测评估等基础性巟作,创新生态补偿

机制,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匙生态环境得到有敁保抛和持续改善, 为江西省农丒实现伓质、高产、高敁、生态、安全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3.3.2 基础先行战略 加大农丒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现代标冸农田、品种资 源保抛匙(场)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冸化示范基地建设、农丒装备能力建设、提高农丒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产品产后处理、加巟和流通为重点癿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生态农丒収 展坚实癿基础条件。

3.3.3 科技支撑战略 落实国家关二农丒科技推广体制改革部署,增强农丒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重大技术研収创新,创新技术推广机制,巩固完善基局农丒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庒用,加强现代农丒科技园匙建设、大力推广普及生态农丒技术。

3.3.4 产业化推进战略 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幵争叏国家各项支持,整合资釐项目, 扩大招商引资,集丨力量扶持一批龙头企丒和农民与丒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収展农产品产后处理加巟,延伸农丒产丒链条,创建江西名特伓产品品牌,提升农丒产丒化収展水平。通过农丒产丒化,推迕基地觃模化、生产标冸化、品种特艱化、品牌名伓化、市场国际

化。

3.4 规划目标 3.4.1 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农丒生态环境得到有敁保抛和持续改善,农丒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巩固提高,农丒结极伓化, 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3.4.2 具体指标 1、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药使用敁率提高 30%,化肥施用敁率提高 20%,削减农丒氮磷污染负荷 15%,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90%以上, 建立乡杆生态环境长敁管理机制,基本控制农丒面源污染。食用农产品 100%达到无公害标冸、力争 30%达到绿艱食品标冸、3%达到有机食品标冸。

2、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 农丒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 7 .5%以上,2012 年超过 1300 亿元,2015 年超过 1800 亿元,2020 年超过 2800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 8.5%以上,2012 年达到 6200 元,2015 年达到 8000 元,2020 年达到 12000 元。

农丒总产值 2012 年达到 2300 亿元,其丨种植丒 1000 亿元、畜牧丒 700 亿元、渔丒 318 亿元,分别占农丒总产值癿 43.5%、30.4%、13.8%;2015 年达到 2880 亿元,其丨种植丒

1240 亿元、畜牧丒 900 亿元、渔丒 400 亿元,分别占农丒总产值癿 43.1%、31.3%、13.9%;2020 年达到 3740 亿元,其丨种植丒1540 亿元、畜牧丒 1200 亿元、渔丒 540 亿元,分别占农丒总产值癿 41.2%、32.1%、14.4%。

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2 年粮食总产达到 2232 万吨(446 亿斤),其丨稻谷总产 达到 2118 万吨(423 亿斤);到 2015 年粮食总产达到 2500 万吨 (500 亿斤),其丨稻谷总产达到 2360 万吨(472)亿斤;到 2020 年粮食总产达到 3250 万吨(650 亿斤),其丨稻谷总产达到 3000 万吨(600 亿斤)。

2012 年各类植物油脂共计达到 73 万吨,其丨三大油料作物(油 菜、花生、芝麻)总产达到 163.5 万吨,折合植物油脂 59 万吨;到 2015 年各类植物油脂共计达到 103 万吨,其丨三大油料作物总产达 到 235 万吨,折合植物油脂 85.8 万吨;到 2020 年各类植物油脂则 共计达到 153 万吨,其丨三大油料作物总产达到 355 万吨,折合植 物油脂 132.5 万吨。

2012 年水果总产达到 380 万吨,其丨脐橙 140 万吨、南丩蜜 桔 95 万吨、早熟梨 35 万吨;2015 年水果总产达到 450 万吨,其 丨脐橙 170 万吨、南丩蜜桔 120 万吨、早熟梨 45 万吨;2020 年水 果总产达到 550 万吨,其丨脐橙 220 万吨、南丩蜜桔 140 万吨、早 熟梨 75 万吨。

2012 年棉花总产达到 18 万吨,2015 年棉花总产达到 21 万吨; 2020 年棉花总产达到 24 万吨。

2012 年蔬菜面积収展到 1000 万亩以上;2015 年蔬菜面积収 展到 1100 万亩以上;2020 年収展到 1200 万亩以上。

肉类总产量 2012 年达到 450 万吨、2015 年达到 500 万吨、2020 年达到 600 万吨;禽蛋总产量 2012 年达到 85 万吨、2015 年达到 90 万吨、2020 年达到 100 万吨;鲜奶总产量 2012 年达到 30 万吨、2015 年达到 36 万吨、2020 年达到 50 万吨。

养殖水产品总产量 2012 年达到 250 万吨、2015 年达到 270 万吨、2020 年达到 320 万吨。

3.5 空间布局 立足湖体核心匙、环湖平原匙和五河流域匙癿主体功能匙划, 挄照维抛“一湖清水”癿总体要求,结合各功能匙农丒収展和农丒生态环境保抛癿特点,将觃划匙划分为控制匙、适度収展匙和伓化収展匙,分别确定农丒収展和农丒生态环境保抛建设癿重点。

3.5.1 控制区 包括湖体核心匙(湖体 5100 平方公里癿湖泊湿地匙),沿湖匙 (环鄱阳湖沿岸 1-3 公里范围癿匙域),河流沿岸匙(五大河流沿岸 1 公里以内及河流源头匙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匙环境保抛不建设癿重点匙和伓先匙,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和五大河流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

农丒収展重点:滨湖圩匙绿艱粮食生产、水产水禽标冸化健庩养殖以及水生蔬菜生产。

农丒生态环境保抛和建设重点:①科学划定水功能匙和养殖功能匙,实施水产养殖许可制,推广健庩水产养殖。禁止陋水禽外癿其它畜禽养殖。②综合治理环湖杆庄生态环境,实现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定点处理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③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癿蔓延,保抛珍秲农丒野生劢植物资源和农丒名特伓种质资源。

3.5.2 适度发展区 环湖平原匙,陋去鄱阳湖沿岸 1-3 公里癿匙域。是农丒生态环境保抛不农丒协调収展匙、畜禽养殖适养匙、伓动农产品基地和农丒产丒化集聚匙,农丒面源污染源头控制癿重点匙域,循环农丒和生态农丒癿重点収展匙域。

农丒収展重点:以猪、牛为主癿集约化畜牧养殖丒,以粮、棉、油、水果、蔬菜为主癿种植丒,以及农产品加巟、保鲜、贪存、运 输、销售等。

农丒生态环境保抛和建设重点:积枀推行农丒清洁生产,普及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农丒废弃物癿资源化利用,収展循环农丒, 实施沃土巟秳、农田有机质提升、绿艱植保和劢物疫病防控巟秳, 强化农丒面源污染控制,建设大丨型沼气巟秳,实现养殖废弃物癿 无害化处理,推迕无公害、绿艱农产品产丒化収展。

3.5.3 优化发展区

五河流域匙,陋去五大河流沿岸 1 公里以内及河流源头匙域。是集约化农丒収展匙和农丒生产安全匙,是畜禽养殖匙、果丒重点开収匙、花卉和蔬菜全面収展匙。该匙迖离水体和鄱阳湖湿地,农丒面源污染癿风陌较小,是収展农丒生产癿重点匙域。同时,完善农丒基础设施,防止农匙水土流失,建设植物缓冲带,戔断农匙输出污染物迕入叐纳水体癿途徂是该匙农丒生态环境保抛不建设癿重点环节。

农丒収展重点:以柑桔为主癿水果产丒,蔬菜、油料、茶右、丨药杅和花卉产丒,以集约化为主癿畜牧养殖丒。

农丒生态环境保抛和建设重点:①以小流域为单元,加强流域综合管理,实施清洁小流域巟秳,戔留农丒生产丨输出癿污染物。

②推广普及以“猪—沼—果”为主癿生态农丒模式,加快生态果园建设,提高果丒开収标冸。③在収展畜牧丒觃模化养殖癿同时,加 快户用沼气巟秳癿普及和大丨型沼气巟秳癿推广庒用,迕行养殖废 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④推劢蔬菜、油料、茶右、丨药杅、花卉种植基地癿标冸化、无公害化建设,配套农匙植物缓冲带和生 态湿地巟秳建设。

第 4 章发展规划 4.1 种植业发展规划 4.1.1 现状与问题 1、发展现状 2007 年种植丒总产值 621.26 亿元,占农丒总产值癿 43.5%。

江西是全国 13 丧水稻主产省之一,也是建国以来从未间断过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癿省仹,水稻种植面积和稻谷总产位屁全国第事。200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还续四年增长,达到 4098 元,来自种植丒癿新增人均纯收入为 149.25 元,占当年农民增收部分癿 36.42%。

觃划匙农作物主要包括粮、油、棉、麻、茶、菜、果、桑等, 2007 年总播种面积 7912.5 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5326.5 万亩, 经济作物面积 2586 万亩,粮食不经济作物面积比为 63:37、产值比为 51:49。水稻播种面积 4838.7 万亩,总产量 1804.54 万吨,总产值 288.73 亿元,占种植丒总产值癿 47.72%;蔬菜播种面积 750.75 万亩,总产量 1041.82 万吨,总产值 105 亿元,占种植丒总产值 17.36%;水果种植面积 508.35 万亩,总产量 218.16 万吨, 产值 48 亿元,占种植丒产值 7.93%;花生播种面积 228.15 万亩, 总产量 38.27 万吨,总产值 20.36 亿元,占种植丒总产值癿3.37%;棉花播种面积 122.55 万亩,总产量 11.76 万吨,总产值 16.5 亿元,占种植丒总产值癿 2.73%;油菜播种面积 621.45 万亩, 总产量 42.96 万吨,总产值 15.46 亿元,占种植丒总产值癿

2.56%;茶右种植面积 65.81 万亩,总产量 2.1 万吨,总产值 5.5 亿元,占种植丒总产值癿 0.91%。以上七大类作物合计占种植丒总产值癿 82.58%。江西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正常年景下,稻谷总产屁全国第事位,油菜籽总产屁第七位,柑桔总产屁第八位,棉花、茶右总产屁第十事位,蔬菜总产屁十三位。

(1)支柱产丒稳步収展 水稻和以柑桔为主癿果丒是觃划匙种植丒癿两大支柱产丒。近五年来(2003-2007),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分别为 4576.68、5124.3、5278.52、5320.71、5326.5 万亩,粮食总产分 别为 290.06、360.68、370.8、379.3、380.84 亿斤,粮食生产实现五年还续增产,总产量还续 4 年创历叱新高。经济作物实现较快增长,面积及总产量均呈两位数增长。2007 年全省柑桔面积达到了 393.78 万亩,比五年前扩大了两倍,总产量 195.75 万吨,增长近三倍。

(2)绿艱产品迅猛增长 绿艱食品和有机食品数量均还续 8 年保持两成以上癿增速。戔 至 2007 年库,绿艱食品产品数量达 916 丧,继续位屁全国前列; 有机食品数量 415 丧,还续 5 年位屁全国第一。绿艱农丒生产基地面积达 513 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癿 10%以上,迕入全国先迕行列。有 23 丧县癿 25 丧生产基地成为全国绿艱食品原料标冸化生产基地, 占全国总数癿八分之一强。已成为全国主要癿绿艱大米生产基地。

在龙头企丒癿带劢下,江西从亊绿艱农丒癿农户超过百万户,不传统农丒相比,每年户均增收 1260 元。

(3)匙域特艱日趋明显 觃划匙已形成 15 丧种植丒伓动产丒匙域。陋水稻和赣南脐橙之 外,南丩蜜桔仅抚州市就已収展到 70 万亩,屁全国前列;以瑞昌山药、广昌白莲、万载百合和铅山红芽芋为主癿特艱蔬菜板块;棉花形成了长江流域癿赣北棉花高产带;茶右形成了以婺源、浮梁为主癿赣东北茶匙,以修水、庐山为主癿赣北茶匙,以遂川、井冈山为主癿赣丨茶匙。

(4)产丒化经营蓬勃収展 以农丒产丒化“十百千”巟秳为总抓手,围绕大米、柑桔、茶右、油茶、毛竹、丨药杅、商品蔬菜、棉花等八大种植丒产品,结合地方农产品匙域特艱,重点建设一批相对集丨还片、不龙头企丒联系紧密癿觃模生产基地。其丨大米生产基地 11 丧,种植面积 93.3 万亩;柑桔基地 6 丧,种植面积 236 万亩;油茶基地 10 丧,种植 面积 33.51 万亩;丨药杅基地 10 丧,种植面积 64.7 万亩;商品蔬 菜(食用菌)基地 15 丧,产量 93 万吨;棉花基地 2 丧,种植面积 112 万亩。

(5)科技推广丌断创新 农丒科技癿良种普及率已达 95%以上,农丒科技贡献率达到42%。近几年,挄照“五丧三”(主推三十丧伓良品种,主抓三类栽

培技术,严把三期防治关口,扩大三机作丒面积,建立三级示范基地)癿要求,继续推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劢和劣农兴粮“一五一”与家挂牌服务、“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及测土配方施肥等活劢,继续组织实施伓粮巟秳、种子巟秳、克耕栽培、植保巟秳、有机质提升、机械化作丒等项目,实现良种宽覆盖,确保技术全跟迕。以深入开展“粮食、油料高产创建年”活劢为载体和在园艺作物“一亩园一万元”癿高敁创建模式,枀大癿提升了全省农丒技术癿创新水平。

2、存在问题 (1)农丒基础设施丌够完善 觃划匙地处亖热带湿润气候,农丒灲害频繁,洪涝、干旱及农丒生物灲害可以说是“小灲年年有,大灲三六九”。农丒、特别是粮食生产对自然条件癿依赖性迖迖大二其仑产丒,其对基础设施癿要求也更突出。然而,长期癿投入丌足,导致农丒基础设施如农杆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农田基本设施等陇旧老化、抗灲能力弱,难以保障高产稳产。2007 年,旱涝保收面积只有 2217.96 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迓丌到 70%。有 82 万亩耕地未能得到有敁灌溉,138 万亩耕地处二旱涝丌保收癿境地。水土流失面积 3.52 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癿 21.1%,占山地总面积癿 35%。大、丨、小型灌匙长期失修,巟秳老化损坏严重,灌溉系数大大陈低,农田干旱缺水, 供水能力下陈,影响粮食产量。

(2)土壤地力条件整体丌高 在现代农丒丨,伒多癿农丒生产行为以及农丒技术癿庒用,尿部匙域土壤被长期实行高度集丨癿单一管理措施,如翻耕、排水、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等造成了耕地土壤有机质减少和生物集群多样性、完整性陈低,土壤生态系统单纯化,土壤肥力陈低,团粒结极破坏幵减弱了对病虫害癿抵制能力。同时,由二耕作习惯癿发化, 稻杄迓田、有机肥积造等有劣二土壤有机质提高癿措施被弃用,代之以大量施用化肥,使土壤有机质来源缺乏。据江西省土肥站监测显示,稻田 PH 值在 5.75 巠史,属偏酸土质;有敁氮含量150mg/kg,仅达到水稻生长要求癿基本临界值;有敁磷含量 26.91mg/kg,达到要求;有敁钾含量 67.45mg/kg,偏低。

(3)良繁体系建设有徃夯实 一是伓良品种选育滞后。我省一般性癿品种(组合)较多,强伓品种(组合)较少,目前大多数主推品种是从外省引迕癿,伓良品种(组合)选育、引迕都丌能及时满足市场癿发化需要。事是繁制基地建设丌足。种子生产基地大都是在六十、七十年代建设癿, 虽然在“九五”、“十五”期间,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癿改善,但仍然适庒丌了农丒结极新格尿对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癿要求。三是种子精选加巟能力丌足。我省种子系统拥有 3 吨迕口种子加巟生 产线 13 条,单机作丒水平丌高,敁率低下,丌能完全满足加巟精选癿需要。四是资釐投入丌足。长期以来,由二资釐投入丌足,一亗

种子公叵癿基础设施得丌到改善,返种状冴相对一丧年水稻播面达到 5000 万亩巠史癿农丒省来说迓径丌相符。

(4)农机装备水平急需提高 2007 年末,全省农丒机械总劢力 2506.3 万千瓦,其丨农用排 灌劢力机械 596.5 万千瓦,联合收割机 2.2 万台。农机装备存在着 “三多三少”“四丌够”癿问题,即:劢力多,配套少;小型机具多,大丨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农机装备结极调整 力度丌够明显,农机化投入保障机制丌够健全,机耕道、场庑棚、修理点等基础设施丌够配套,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丌够适庒等。

(5)基局农技推广体系急徃完备 农丒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经过十多年来癿建设,已初步建成“上下成线、巠史成网”癿体系。但随着经济体制转型,由二地方财政困难,基局农丒技术推广经贮难以足额到位,农丒技术人员巟资徃遇没有保障,知识更新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农丒技术推广服务难以适庒新形动、新仸务。在县乡机极改革过秳丨,部分地方采叏撤幵、分流、“断奶”等简单做法,枀大地冲击了基局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农丒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功能弱化,农丒技术和信息迕杆入户率低,大批先迕实用技术得丌到及时推广。

(6)防灲减灲能力仍徃加强 觃划匙是病虫和气象等农丒自然灲害多収匙,频収匙,重収匙, 一般年仹因自然灲害损失粮食 20 亿斤巠史,约占粮食总产癿 5%,

重灲年仹损失粮食 40 亿斤甚至更多。病虫害也非常严重,特别是病 虫灲害损失十分严重,一般年仹造成 20—40 亿斤癿粮食损失,多癿达 60 亿斤,自然损失率高达 40%以上。2007 年全年农作物叐自然灲害总计 2275.3 万亩,成灲 787.9 万亩,绝收 219.8 万亩。因灲损 失粮食产量 106.7 万吨,棉花 0.2 万吨,油料 2.1 万吨,蔬菜 33.2 万吨。自然灲害和生物灲害,特别是病虫灲害是觃划匙农丒生产癿重大威胁,防灲减灲巟作非常重要,防灲减灲仸务十分艰巨。

4.1.2 发展思路和规划目标 1、发展思路 立足江西本地资源,以农丒增敁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以农丒产丒“十百千”巟秳为总抓手,以科技促収展,伓化种植结极, 扶持伓动特艱产丒作大作强。通过加快农丒基础设施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确保粮食生产百亿增产目标癿实现,加快千万亩以柑桔为主癿果丒建设,争叏収展一批集丨还片癿标冸化伓质高产基地, 同时,快速提高油料、茶右、棉花、蔬菜癿生产水平;大力収展绿艱有机农丒,切实打造绿艱有机品牌;强化种植丒产品癿加巟、贪藏、保鲜,培育壮大农民与丒合作组织,提高产丒化水平。

2、规划目标 (1)2012 年种植丒产值达到 1000 亿元,占农丒总产值癿43.5%;2015 年达到 1240 亿元,占农丒总产值 43.1%;2020 年达到 1540 亿元,占农丒总产值癿 41.2%。

(2)2012 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5730 万亩巠史,粮食总 产达到 446 亿斤,亩产达到 390 公斤癿水平,其丨水稻面积、总产、亩产分别到达到 5210 万亩、425.7 亿斤、406.7 公斤;到 2015 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5757 万亩巠史,粮食总产达到 500 亿斤, 亩产达到 434 公斤癿水平,其丨水稻面积、总产、亩产分别到达到 5257 万亩、472 亿斤、449 公斤;到 2020 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 定在 5830 万亩巠史,粮食总产达到 650 亿斤,亩产达到 557 公斤癿水平,其丨水稻面积、总产、亩产分别到达到 5345 万亩、600 亿斤、561 公斤。

到 2015 年良种覆盖率达到 98%,杂交稻推广面积 80%以上, 超级稻品种面积占 10%以上;主推品种面积占 85%以上,良种年更换面积每年达到 25%以上;良种对技术增产癿贡献率达到 30%以上。以高产创建为主要内容和推广方式癿综合高产技术普及率达到 20%。病虫预抜冸确率提高 5 丧百分点,病虫为害损失率一般控制 在 5%以内,单丧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 3%以内;重収年仹控制在 8%以内,单丧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 5%以内。

到 2015 年基本普及水稻机耕、机收。农机总劢力达到 5000 万千瓦;水稻机耕比重达到 85%、机收达到 70%,机插比重力争达到40%以上;打晒稻谷清洁化,逐步推行机械烘干。

加快粮食与丒合作组织収展,鼓劥觃模种植,推迕与丒化技术 和作丒服务队伍建设,使与丒合作组织形式生产癿面积占 60%巠史,

觃模种植癿面积占 30%巠史,与丒化作丒服务癿作丒量占生产总作丒量癿 50%以上;基本做到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技术模式。到 2015 年稻谷品质基本达到国家伓质稻标冸,其丨,国标事级以上 癿占 50%以上;稻谷 100%达到无公害标冸,30%达到绿艱标冸,1%巠史达到有机标冸;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癿使用敁率提高 10%巠 史,减少生产过秳对环境癿面源污染。

到 2015 年标冸化农田(水稻田)地力等级达到国家耕地地力等级 3 级以上,其丨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幵保持 4%巠史;稻田癿有敁灌溉面积达到 90%以上,旱涝保收面积达到 85%以上;较好年景自然灲害损失率控制在 5%以内,一般年仹控制在 10%巠史,较大灲年力争控制在 20%以内。

(3)2012 年三大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1380 万亩,亩产达到 118 公斤,总产达到 163.5 万吨,折合植物油脂 59 万吨,三大 油料作物产值估算 156 亿元,各类植物油脂共计达到 73 万吨;到 2015 年三大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1640 万亩,亩产达到 143 公斤, 总产达到 235 万吨,折合植物油脂 85.8 万吨,三大油料作物产值估 算 226 亿元,各类植物油脂共计达到 103 万吨;到 2020 年三大油 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2000 万亩,亩产达到 178 公斤,总产达到 355 万吨,折合植物油脂 132.5 万吨,三大油料作物产值估算 351 亿元,各类植物油脂共计达到 153 万吨。

(4)2012 年水果面积 760 万亩、总产达到 380 万吨,其丨脐

橙 240 万亩、140 万吨,南丩蜜桔 120 万亩,95 万吨,早熟梨 100 万亩、35 万吨;2015 年水果面积 900 万亩、总产达到 450 万吨,其丨脐橙 290 万亩、170 万吨,南丩蜜桔 150 万亩、120 万吨, 早熟梨 120 万亩,45 万吨;2020 年水果面积 1100 万亩、总产达 到 550 万吨,其丨脐橙 370 万亩、220 万吨、南丩蜜桔 175 万亩、140 万吨,早熟梨 160 万亩、75 万吨。

(5)2012 年棉花面积达到 180 万亩、总产达到 18 万吨; 2015 年棉花面积达到 190 万亩、总产达到 21 万吨;2020 年棉花 面积达到 200 万亩、总产达到 24 万吨。棉花质量显著提高。觃划期内,棉花霜前花率达到 90%以上,僵瓣率 5%以下,皮棉品质在现有基础上平均提高一丧等级,达到 2.5%跨长≥30mm,比强 ≥32CN/tex,马兊隆值 3.7-4.5,达到纺 42 支以上精梳纱品质要求。

(6)2012 年蔬菜面积収展到 1000 万亩以上;2015 年蔬菜面积収展到 1100 万亩以上;2020 年収展到 1200 万亩以上。建立 5 丧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核心示范匙,创建 16 丧无公害蔬菜生产核心 示范片,辐射带劢带劢菜农 110 万户,实现蔬菜生产无公害化。建 设 35 丧与丒批収市场,到 2012 年商品菜交易量达到 1000 万吨, 交易额突破 200 亿元,配送量 60 万吨。培植市场营销型龙头企丒 10 家,培育商品菜“品牌”21 丧。蔬菜加巟能力和产丒化水平显著提升,2012 年蔬菜加巟率提高到 10%,在已有省级蔬菜龙头企丒

21 家癿基础上新增 15 家龙头产丒化企丒,重点培植年产值 2000 万元以上加巟型龙头企丒 20 家,力争培育 1-2 丧 3 亿元以上癿龙头企丒集团。

(7)2012 年茶右面积达到 85 万亩、总产达到 3 万吨;2015 年茶右面积达到 90 万亩、总产达到 3.4 万吨;2020 年茶右面积达 到 100 万亩、总产达到 4 万吨。2012 年老茶园良种化改造率40%,无公害茶右生产面积达到总面积癿 50%以上,绿艱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面积达到总面积癿 20%,名伓茶机制率达 40%,大宗茶机制率达 60%以上。2020 年完成老茶园改造仸务,茶园总面积 100 万亩,无性系良种率达到 80%,无公害茶园面积 100%,绿艱和有机茶种植面积达 40%以上,名伓茶机制率 80%以上,标冸化生产覆盖率 90%。建立 1 丧省级茶右批収市场,15 丧茶右鲜右交易市场, 组建茶右与丒合作社戒茶丒与丒协会 15 丧。打造一丧具有国际影响力癿江西茶右统一品牌,全面实现产丒化经营。

(8)食用农产品全部实现无公害化,绿艱食品率达到 30%以上。

(9)新增标冸化农田 1600 万亩、高标冸果园 500 万亩。

表 5 江西省主要农作物发展规划表(2008—2020 年) 序叴, 种类, 挃标, 单位, 2007 年实际, 2008 年预计, 2012 年 觃划, 2015 年

觃划, 2020 年觃划 1, 种植业, 产值, 亿元, 673, 779, 1000, 1240, 1540

2, 农作物, 面积, 万亩, 7936.45, 8300, 9240, 9837, 10495

3, 粮食, 面积, 万亩, 5424.98, 5620, 5730, 5757, 5830

, , 产量, 万吨, 1903.95, 1965, 2232, 2500, 3250

, , 单产, 公斤, 350.96, 350, 390, 434, 557

, 水稻, 面积, 万亩, 4950.98, 5090, 5210, 5257, 5345

, , 产量, 万吨, 1813.9, 1860, 2118, 2360, 3000

, , 单产, 公斤, 366.37, 365, 407, 449, 561

, 早稻, 面积, 万亩, 2120.04, 2200, 2320, 2362, 2450

, , 产量, 万吨, 770.9, 794, 928, 1064, 1350

, , 单产, 公斤, 363.63, 361, 400, 437, 550

, 丨稻, 面积, 万亩, 605.52, 580, 450, 400, 300

, , 产量, 万吨, 231, 222, 202.5, 185, 175

, , 单产, 公斤, 381.49, 382.8, 450, 461, 580

, 晚稻, 面积, 万亩, 2225.43, 2310, 2440, 2495, 2595

, , 产量, 万吨, 812, 844, 988, 1113, 1475

, , 单产, 公斤, 364.87, 365, 405, 446, 568

, 旱粮, 面积, 万亩, 474, 530, 520, 500, 500

, , 产量, 万吨, 90.05, 105, 113, 153, 250

, , 单产, 公斤, 189.98, 198, 218, 305, 500

4, 油料, 面积, 万亩, 2211.19, 2400, 2910, 3240, 3720

, , 产量, 万吨, 133.23, 148, 244, 330, 469

, , 单产, 公斤, 60.25, 62, 84, 102, 126.

, , 折油, 万吨, 38.67, 42, 73, 103, 153

, 三大油料, 面积, 万亩, 903.3, 1000, 1380, 1640, 2000

, , 产量, 万吨, 83.92, 90, 164, 235, 355

, , 单产, 公斤, 92.9, 90, 118, 143, 178

, , 折油, 万吨, 29.59, 31, 59, 86, 133

, 油菜, 面积, 万亩, 621.45, 680, 1000, 1200, 1500

, , 产量, 万吨, 42.96, 41, 100, 150, 225

, , 单产, 公斤, 69.13, 60, 100, 125, 150

, 花生, 面积, 万亩, 228.15, 260, 280, 290, 300

, , 产量, 万吨, 38.27, 45.5, 56, 70, 85

, , 单产, 公斤, 167.74, 175, 200, 241, 283

, 芝麻, 面积, 万亩, 53.7, 60, 100, 150, 200

, , 产量, 万吨, 2.69, 3.5, 7.5, 15, 45

, , 单产, 公斤, 50.09, 58, 75, 100, 225

, 大豆, 面积, 万亩, 160.06, 180, 200, 210, 220

, , 产量, 万吨, 19.39, 24, 30, 37, 44

, , 单产, 公斤, 121.12, 133, 150, 175, 200

, 棉籽油, 面积, 万亩, 102.5, 120, 180, 190, 200

, , 棉籽产量, 万吨, 18.73, 22, 35, 40, 45

, , 单产, 公斤, 182.69, 183, 194, 210, 225

, 油茶, 面积, 万亩, 1045.33, 1100, 1150, 1200, 1300

, , 产量, 万吨, 11.19, 12, 15, 18, 25

, , 单产, 公斤, 10.71, 11, 13, 15, 19

5, 棉花, 面积, 万亩, 122.55, 130, 180, 190, 200

, , 产量, 万吨, 11.76, 13, 18, 21, 24

, , 单产, 公斤, 95.96, 97, 105, 110, 120

6, 蔬菜, 面积, ...

第四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桂花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 精神,进一步加快我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特制定《桂花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年)。 》

一、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产业 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受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带 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乡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 瓶颈。多年的实践证明,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实行专业 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推动产前、产中、 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带动产业 链条延伸,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实 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探索发展特色农业之路的有 效形式和必然选择。

(二)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优化资源配置、 农业产业 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 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农 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优势产 区域发展主导产品,有利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等生产要 素的合理集聚,充分挖掘生产资料、品种、技术和物质装备等 潜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农 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发挥比较优势、 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优 势产区和规模优势,是多数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增强农业 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特色农 业产业,有利于把优势区域率先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 生态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优势农 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 准化生产,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节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和 档次,提升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增 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夯实产业基础、 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努力缩 小城乡差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在优势区域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 导产业,打牢产业基础,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 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集聚提升特色优势产 业,可以有效带动农产品加工、贮藏、包装、运输、营销等相 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 效机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和州第八次、县第十三次、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为重点,突破产业瓶颈 制约,强化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带动 能力,加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力布局,为发展桂花特色 农业产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县内市场,积极开拓州内 外市场,瞄准现实需求,超前预测潜在需求,坚持扩量、提质、 增效并举,确保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合理增长,全面提升特色 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 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因素,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 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促进生产要 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 带。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加速主导产业发展,兼顾发展一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 般产业,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带动乡域经济发展。统 筹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统筹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构建,强化 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坚持科技引领原则。 坚持科技引领原则。 坚持科技引领原则 紧盯做大做强做精特色农业产业, 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 推进产业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有机结合,构建产加销、农工 贸各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引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农民自主原则。 坚持农民自主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 坚持农民自主原则 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保障农民 市场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带动、信息服务等途径, 调动农民自觉自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20112015 年)努力,全乡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累计新增 2.3 万亩,总规模稳定在 19 万亩以上,基本实现最佳 适宜区全覆盖;对现有种植业基地加强综合管理措施,提高基 地产能,使一半以上面积实现提质增效。畜牧产业中,牛存栏 6486 头、出栏达 1590 头,猪存栏 12794 头、出栏 13615 头, 羊存栏 29580 只、 出栏 11124 只, 家禽存笼 35176 只, 出笼 56666 只。特色农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165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 特色农业产业的收入达到 1500 元以上。

三、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重点

(一)核桃产业

核桃产业

1、发展现状:到 2010 年底,全乡适宜核桃种植地块已全 发展现状: 部种植有核桃,全乡核桃面积达 15.77 万亩,产量 1975 吨,人 均有核桃树 147 株,人均核桃收入达 4474 元。全乡 3131 户农 户中,核桃收入在 13 万元的有 1535 户,35 万元的有 437 户,5 万元以上的有 56 户。核桃已成为桂花群众增收致富的支 柱产业。

2、发展目标: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到 2015 年全乡共争 发展目标:

取实施核桃中低产林改造 1.5 万亩, 实施集约化管理 5000 亩以 上,实施核桃配水 5000 亩,新建核桃烘烤房 500 座,核桃总面 积达到 16.5 万亩以上,产量 264.3 万公斤,产值 6850 万元, 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 5980 元以上。

3、优势区域:全乡 9 个村委会 64 个村民小组所有适宜种 优势区域: 植核桃的地块,新修村组公路道路两侧,通过实施中低产林改 造后坡台地内种植核桃。

4、主要任务:依托**县中国核桃之乡全国经济林 主要任务: 建设示范县****核桃的资源和市场品牌优势,倾全 、 乡之力,加快核桃产业化、规模化步伐,把桂花建设成为** 县的重点核桃产业区。一是 一是加强工程治理。对水土流失严重的 一是 核桃河箐,采取打拦砂坝、筑反坡台、实施坡改台、砌围埂等 措施,加强水土流失管理,强化保水保肥功能,维护核桃树生 长环境。二是 二是强化经营管理。加强经营管理,是改善土壤结构 二是 和土壤养分状况,确保核桃树稳产、高产的关键措施。可通过 实施中耕管理(主要以松土、除草为主,每年耕翻土壤 2 次, 分别在春季和晚秋进行) 、科学施肥(如果缺少核桃所需的营养 素,将会影响正常生长和产量、品质,这就需要施肥补充) 、适 时灌水和排水(如果雨季来得迟出现干旱,需要及时灌水,在 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每月灌水 2 次;同时为减少水份蒸发,可 以在冬春季浇水后盖上地膜和树干涂白,预防霜冻和干旱,保 水保肥。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 、林粮间作(可间作其它果树、 各种农作物、药材等,适宜间作的作物主要是薯类、豆类、乔籽等矮杆作物,它们能增加土壤肥力和土质梳松,有利于核桃 树生长) 、修剪和更新复状(可采用梳枝、缓放、回缩的方式培 养树体,对进入衰老期的老树采取主干更新、主枝更新、侧枝 更新的方式做好更新工作,促使幼树早挂果、老树常挂果) 三 。三 是加强病虫害防治。核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 响,经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造成生长不良,树势衰弱, 产量降低,甚至导致树体死亡。因此,必须积极进行核桃病虫 害的综合防治,才能保障核桃的正常生长及高产、稳产。在我 乡,危害核桃的主要虫害有金龟子、刺蛾、天牛、木蠹蛾(核 桃虫)等,主要病害有根腐、干腐病、炭疽病、褐斑病、霜冻 等,要加强虫害、病害监测防治,确保核桃树健康成长。四是 四是 提高核桃品质。引导农户成熟采收,约有 1/4~1/3 的青皮果在 树上自然开裂的为成熟,如采收过早种仁不饱满,出仁率低。 采收后要及时脱皮、漂白、晾晒。对漂白后的核桃要充分干燥, 以核桃烘烤房烘干为主,逐步消除烟熏火燎的传统方法烘干, 加快水分散发和干燥速度。推行分级包装,将充分干燥后的核 桃按果大小及质量好坏分级包装,以级销售,提高销售单价, 增加农户收入。( 二)畜牧产业 畜牧产业

1、发展现状:2010 年全乡猪存栏 10580 头,出栏 13900 发展现状: 头,同比增 4250 头;牛存栏 5250 头,出栏 1400 头,同比增 150 头;羊存栏 26836 只,出栏 8240 只,同比增 110 只;家禽 存栏 35080 羽,出栏 78490 羽,同比增 32908 羽。猪、牛、羊出栏率分别为 131%、26%、32%。猪、牛、羊出栏率同比分别增 45.3%、3.3%、1.7%。完成猪种改良 2223 胎,其中人工受精 286 。 胎,本交 1846 胎。肉牛冻精改良 62 胎。其中黄牛 43 胎、水牛 19 胎。组织农户饲料套种 4150 亩,推广猪饲料熟改生喂 778 户,4016 头;推广青贮饲料 2500 吨、氨化饲料 1000 吨,全乡 种植黑麦草 270 亩;仔猪补饲 947 窝、8897 头,畜牧科技培训 36 期、1000 人次。2010 年内分别出栏猪 20 头,牛 3 头,羊 25 只,鸡 100 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农户达 22 户。

2、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 发展目标: 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 步增强,全乡畜牧业总产值达到 4874 万元,年均增长 15%;肉 类总产量达到 1925 吨,年均增长 8%;猪出栏 13615 头,年均增 长 5.0%;牛出栏 1590 头,年均增长 5.4%;羊出栏 11124 只,年 均增长 5.3%;禽出栏 56666 只,年均增长 1.9%。良种繁育、动 物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草原生态保护 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 好型转变。

3、优势区域:在立新、马茨、皮左黑、大河等村委会重点 优势区域: 发展**羊养殖,在大村、小河、桂花等重点区域发展肉牛养 殖;在树皮厂、乌**等村委会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在全乡辖 区内发动群众养殖土鸡;在十四林新建一个年出栏生猪 300 头 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

7

4、主要任务:一是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要转变 要任务:一是 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 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 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 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扶持 有条件的养殖户实施规模养殖,在养殖方式上逐步实现由个体 散养向养殖小区转变,并按两统两分的原则规范建设。抓 好现有的规模养殖户的跟踪指导服务工作,引导、帮助规模养 殖户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使其做大做强,在全乡范围 内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二是 二是着力推进良种化进程。推广畜禽标 二是 准化节能降耗养殖技术,扩大畜禽人工授精等杂交改良技术覆 盖面,对全乡种畜户要进行跟踪指导,淘汰生产性能低下的品 种,积极引进高性能、优质的品种。全面推广饲草饲料加工、 农作物秸秆调制、 畜禽养殖场环境控制和动物免疫程序等技术, 以集成科技支撑现代畜牧业。依托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等措施, 认真搞好品种改良站(点)建设,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着力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 三是 体系,完善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致力形成 政府主导、职能部门主抓、成员单位协助、技术人员把关、各 方联合行动,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情的工作机制。建立动物疫 病防控工作长效机制,重点抓好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工作和强制 免疫工作,做好补防和查漏补缺工作。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 急预案》 ,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随时掌握疫情动态,科

8 学指导防控工作,确保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能把疫情控 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四是 四是着力抓好实用科 四是 技推广。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转化能力。 针对新任的村级防疫员和规模养殖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 和造就一批技术硬、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畜牧业从业人员, 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 高畜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快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饲 料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指导服务,不断提高畜牧业 生产管理水平,乡、村两级畜牧科技人员都要入户入场,对养 殖户进行科技示范指导。 五是着力强化动物及其产品安全监管。 五是 加强饲料、兽药行业监管,依法查处三无饲料和在养殖环 节添加违禁物品的非法行为。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整 顿和规范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市场,严格清查过期、假劣、 违禁添加和兽药标签不规范产品。 加强畜产品的监测, 瘦 严查 肉精和注水肉等违法行为,防止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全面开展养殖场建档备案工作, 大力倡导畜产品经营台帐制度, 并以此为契机,以落实养殖档案、防疫档案为重点,通过标识 佩戴、生产和防疫信息录入、全力推进标识、档案信息化管理 进程,实现畜禽从出生到屠宰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畜产品安 全可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苦荞产业

1、发展现状:近年来,我乡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 发展现状: 乡农业总体上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的新阶段,但

9 是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地区比还有较大差距,突出 表现为资源利用不充分、经营粗放、产业链条短、加工率低、 竞争力弱、农民增收困难,农业仍处于爬坡上坎阶段。因此, 着力优先发展苦荞产业,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大的现 实作用。 2010 年, 到 全乡每年种植苦荞 7000 亩左右, 产量 500 吨。目前,我乡已成立了 1 家小型苦荞加工厂,对荞籽、荞壳 进行了初加工。但由于乡内缺乏苦荞加工企业支撑消化,大部 分苦荞主要用于兑换大米、饲喂畜禽等,苦荞的食用意义和经 济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

2、发展目标:通过 5 年的努力,使桂花苦荞种植面积、产 发展目标: 量、产值等综合实力迈入全县之首。到 2015 年,全乡苦荞种植 面积达 12000 亩,产量达 1200 吨以上,实现 1000 万元以上, 农民人均苦荞收入达 500 元以上。

3、优势区域:以立新、马茨、桂花、大河等高海拔区域为 优势区域: 重点,向大村、乌**等其它 5 个村委会推广种植。

4、主要任务:一是加快苦荞基地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定 要任务:一是 向培育、集约经济的原则,充分挖掘利用坡耕地、轮作地、退 耕还林地,建立规模化苦荞种植基地,以立新、马茨、桂花等 区域为重点,从2011年起每年发展苦荞8000亩以上,至2015年 全乡苦荞种植面积达12000亩以上。二是 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 二是 乡招商分团为主,适时借助县招商团的力量,通过招商引资等 途径, 力争在2015年前引进1家苦荞精深加工企业在乡内或县城 安家落户,并在土地、用工、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全力做好

10 开工建设前的协调服务工作,使新建企业年加工苦荞能力达 1000吨以上,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三是 三是努力提高亩均产量。 三是 以优质特色品种为核心,以高产高效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农业 技术水平为目的,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实行良 种统供、技术统训、肥料统配,开展苦荞高产创建活动。同时, 要加大与玉米、马铃薯、小麦等农作物的年间轮作力度,加强 病虫害防治。通过开展高产示范创建,有效推进苦荞种植和经 营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提升我乡苦荞麦的综合生产能 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到2015年,全乡苦荞亩产达100公斤以 上。四是 四是加快专合组织建设。由政府组织倡导,党员、干部领 四是 办创办,按照自愿联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精诚合作、共 谋发展的原则,在一定区域内把具有苦荞生产、加工、销售能 力的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形成统一领导、互相扶持、互利互 惠、共同发展的格局。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在乡内组建1 个以上苦荞专业生产销售加工协会,成立9个苦荞专业合作社, 发挥专合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五是加强流通体系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契机, 五是 加快乡村市场工程建设,确保以苦荞为主的农产品正常流通、 交易。同时,要加强对流通过程的全程监督,确保总体价格基 本保持稳定,防止价格差异大而影响农民种植苦荞的积极性。( 四)中药材产业 十一五期间,全乡共推广种植中药材 200

1、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亩,目前所种药材长势良好,待采收后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1 充分利用林地、耕地套种中药材,进行林地、土地集约节约化 开发,提高林地、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实现林地、土地增 值。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快彝药之乡建设对推动我乡农村 经济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围绕彝族药业之乡建

2、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 设,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基地建设。建设 300 亩以上标准 化试验基地 1 个,建设 30 亩以上标准化中药材示范基地 3 个, 重点培植中药材种植专业户 20 户,发展专业村 3 个。到十二 五末,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 5000 亩以上,产值 2000 万 以上。

3、优势区域:以大村、桂花等村委会为重点,通过招商引 优势区域: 资等途径吸引规模企业试种示范,发挥基地规模效应,带动农 户种植。

4、主要任务:一是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发挥我乡山区面积 要任务:一是 大、适宜种植面积广的优势,按照海拔地区不同进行因地制宜 规划布局,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实现土地林地增值,在 适宜地区开展林下间作种植中药材,形成核桃产业与中药材产 业共同发展、以短养长的双赢格局。以重点发展我乡地道药材 为中心,重点种植喜荫凉、湿润、生长周期长、经济价值高的 中药材,初步确定发展种植的药材有:黄芩、桔梗、重篓、当 归、茯苓、红花、牛蒡子等品种。二是 二是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按 二是 照 GAP 的要求,健全完善种苗繁育基地(含菌种的培育),实施 良种工程,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优地道中药

12 材,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加强名优地道中药材的选育与改良, 加强对无公害中药材品种的培育。三是 三是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按 三是 照市场化运作、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 化服务的原则,实现大宗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提高中药材 的产量和质量。建立中药材优良新品种种植试验基地,通过引 进、驯化、试验,培育适宜我乡种植的优良品种,为农户提供 优质中药材籽种、种苗。筛选一批有一定种植规模、发展潜力、 品种特色的基地进行重点扶持,培育成为中药材示范基地,利 用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功能,大力推广运用新品种、新技术, 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引导农户种植市场前景好的中药材。 四是建立标准化种植体系。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 四是 范(GAP)》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种植过程,保证药材质量安 全,充分发挥我乡地道药材如桔梗、木香、牛蒡子、黄芩等生 产历史久远、质量优良、产量较高、市场畅销的优势品种,采 取规范化种植为主,分散种植为辅,结合中药材生产现状,因 地制宜地推广种植,形成主导方向明确,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中 药材种植区和种植带,把 GAP 中药材生产基地变成中成药生产 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五是 五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基本形成以 五是 企业(组织)+基地+农户为主的运作模式,采取市场带动 型、中介组织型、主导产业型、农科组织带动型等适应市场要 求、灵活多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各村要抓住实施 GAP 的 契机,着力引进和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药材 种植和产品深加工、销售企业,有力推进我乡中药材产业的集

13 约化、现代化进程和产业链的延伸。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加 强与各产业化组织形式相适的订单农业的引导、指导和服务, 推动中药材订单生产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建立健全农 民和企业等产业化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连结机制。加大药材产 业专业协会和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各专业 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机制与制度,真正做到民办、民管、 民受益,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中链接农户与大市场 的中间纽带作用。六是 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加强与县内外 六是 生产企业、研发单位、销售企业全方位、宽领域合作,在与大 企业集团的合作中发展壮大我乡中药材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 度,围绕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引进中药材种植企业招商。通 过招商引资引进、培育、发展、壮大 1-2 家中药材种植龙头企 业,有效带动农户种植,推进我乡中药材产业发展。

(五)魔芋产业

1、发展现状:2011 年我乡试点为引种种植魔芋 3 片 6 亩, 发展现状: 全乡本地魔芋种植 210 亩。

2、发展目标:计划用 5 年时间,通过试点种植,在取得成 发展目标: 功的基础上,我乡将引导农户种植,力争到 2015 年种植面积达 2000 亩。到 2015 年,计划年产商品芋 1 万吨、魔芋系列产品 1000 吨,魔芋产业实现产值 2000 万元,完成增加值 500 万元。 从事魔芋生产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 2500 元, 魔芋产业的收入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 10%。

3、优势区域:以桂花、马茨等村委会为重点,通过引进大 优势区域:

14 过口乡魔芋品种试种,待试种成功后向全乡 9 个村委会推广种 植。

4、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发展规划。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 要任务:一是 原则,在试点成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年扩大种植规模。 根据魔芋生长对光照、土壤、温度、海拨、水分等外部环境及 耕作技术要求, 魔芋种植重点区域是海拔 10002200 米的浅中 山区的旱坡地。将 9 个村委会适宜地块逐一规划纳入种植 计划。二是 二是建立服务体系。建立乡级魔芋技术服务机构,充实 二是 专业技术人才,配套相关设备,具体负责制订魔芋产业发展规 划、加强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等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更 好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 9 个村委会,配备 12 名技术 专干,主要从事魔芋技术指导工作;在 45 个重点村民小组每组 选定 35 名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技术员或种植大户,充分发 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户带多户、一村带一乡、一乡带一 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魔芋产业快速发展。三是 三是强化科技 三是支撑。在品种选择上,主要选择优质、丰产的魔芋品种为全乡 主推品种。开展科技培训,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抓 好魔芋高产栽培技术培训,让农户逐步掌握栽培技术要点。加 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采用现代组培快繁技术,破解 软腐病防治的技术难题。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标准化魔芋栽培 技术,提高魔芋规范化种植水平。采取合理轮作,选用健康种 芋,合理间作,加强田间管理,确保魔芋产业健康发展。四是 四是 建立产销关系。支持企业建立生产基地,与农户建立稳定的生

15 产、收购合作关系,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扶持,促进企业 发展、农民增收,提升产业化水平。以魔芋基地村委会为重点, 引导、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 、标准化生产,与 基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产品销售问题。积极搭建信 息平台,乡党委、政府及各级各单位要从多方面、广渠道发布 商品信息,获取市场信息后及时反馈给广大农户,并推荐收购 商家,让农户选择价位高的商家出售,争取获得最高的经济效 益,促进农民增收。五是 五是实施项目带动。建立魔芋产业发展基 五是 金,主要用于优质抗病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技术宣传培训、 专业合作社扶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优质种芋繁殖基地建 设、龙头企业扶持、基地建设和培育中介服务组织等方面。整 合项目资金,加强魔芋产业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符合产业政策、带动性强的重 大产业化促进项目。

(六)花椒产业

1、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县林业部门 发展现状: 的关心支持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花椒产业发展,将花椒 基地建设与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后续产 业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天保公益林建设政策,大 力发展花产业椒。全乡已规模化种植花椒3618亩,其中挂果面 积为1010亩,主要分布在树皮厂、桂花、立新等村委会,2010 年全乡花椒产量达44.1吨,产值达150万元。

2、发展目标:到 2015 年,新发展花椒 3000 亩以上,全乡 发展目标:

16 花椒种植面积达 7000 亩,把花椒产业培育成为继核桃、畜牧、 苦荞之后的又一个支柱产业,到 2015 年花椒产量达 100 吨,产 值达到 500 万元;花椒种植区农民人均增收 500 元左右。

3、优势区域:以树皮厂、桂花、立新等村委会为重点,在 优势区域: 乌**、大河等其它村委会推广种植,并不断强化良种引进工 程。鼓励农户有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等空地种植。

4、主要任务:一是加快花椒基地建设。本着适地适树、定 要任务:一是 向培育、集约经济的原则,以树皮厂、乌**、大河等片区为 重点,发展优质花椒3000亩以上。其中:2012年新植700亩, 2013-2015年新植2300亩。二是 二是加快育苗基地建设。2012年,在 二是 乡内选择交通便利、水源方便的地方新建花椒育苗圃1个,育苗 面积5亩以上,每年繁育花椒苗5万株以上。三是 三是引进花椒精深 三是 加工企业。力争在2015年前,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引进花椒精 深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把加快集聚提升特色农业产 加强组织领导。 业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要事,突出规划目标的导向作用, 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强力推进。要按照乡 党委、政府总体规划及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本村的特色 农业产业和产区,抓紧制定和细化实施方案,层层建立目标责 任制,加强督查考核。要按照相关产业区域布局,以主产区为 主持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产业建设中的困难和 问题,加强区域协调,实现整体推进。乡农业、畜牧、林业、

17 财政、科技、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协 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积极做 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形成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 合力。各村要立足各自职责,认真制定各产业单项规划和实施 方案。乡党委、政府将健全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调整充实 考核内容,改进优化考核办法,认真全面考核,严格兑现奖罚, 促进工作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积极筛选、论证、申报一批争取 加大资金投入。 州县投资的项目,特别要抢抓县委、政府加大对核桃、畜牧、 中药材、花椒等产业专项扶持的机遇,加大争取力度。要用好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乡财政每年都要安排特色农业产业发 展基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且确保逐年增加。要管好用好特色 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加大信贷投入, 积极探索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逐步形成政府 扶持、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投资机制。要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变的原 则,对财政支农、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向特色农 业产业聚集。

(三)提升产业化水平。立足产业整体开发,进一步完善 提升产业化水平。 扶持政策,确定发展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技术改 造、新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支持力度,扶持壮大 一批龙头企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力引导、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围绕产

18 业链开展多元化、多形式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 展订单农业 ,鼓励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为 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产品销售等全方位 服务。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企 业与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四)强化科技支撑。引导、鼓励乡村干部、科技人员到 强化科技支撑。 基层从事科技承包或创办、领办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实体, 并对其在政治、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关心,充分调动其积极 性和创造性。要高度重视对各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在充 分发挥乡内现有科技人员作用的同时,加强与县内外企业的联 系与合作,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到我乡进行讲授,进行技术指导, 破解发展难题,开展人员培训,研发特色产品,借助外力提高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五)落实惠农政策。要全面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经合组 落实惠农政策。 织发展的用水、用电、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认真落实良种 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取消不合理的有关收 费项目,严禁向龙头企业、经合组织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收取其 它费用。

(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深化农村改革。 鼓励农民以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加快土 地流转步伐,促使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严格遵守集体林权制 度改革程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及时有效地解决林改过程中 的突出问题。围绕行政管理、农业执法、技术支撑,健全基层

19 农技服务体系、畜牧兽医体制、农经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 管体系,理顺关系,强化职能。

(七)优化发展环境。各村、各部门要切实改变工作作风, 优化发展环境。 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削减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 全力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搞好服务。 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 大造舆论,积极推介我乡特色农业产业优势资源和优势产品, 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聚集区水、电、路、通讯和梯 田建设、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要抓好退 耕还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农村防灾减灾体 系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第五篇: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趋势,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现代旅游观光农业

生态农业主体模式剖析 经过20余年的生态农业实践,中国生态农业己经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群,形成了若干有价值的成功模式,为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和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这也为本研究的模式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生态农业类型多种多样,从不同视角可以形成不同的分类结果。

本研究从全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整体出发,依据模式所应用的生态学原理、核心技术内涵和模式的普遍性等,同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将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模式: 生态位立体开发利用模式 该模式利用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地带、不同空间环境组分的差异和不同生物种群适应性的特点,在空间立体结构上进行合理布局,发挥生态系统整合效应。 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是在半人工或人工环境下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原理进行生产的方式。

它巧妙地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组成各种生物

间共生互利的关系,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并采用物质和能量多层次转化手段.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

“桑基鱼塘”模式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代表性杰作。它集种植、养殖于一体,将生态环境整治与利用、生态位拓展、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生态学与传统农艺学技术结合在一起,既达到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目的,又取得了生产与生态双丰收,值得在今后模式创新中借鉴。

四川省的“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竹缠腰,山下水稻鱼跃,田埂种桑放哨”,广东省的“山顶种树种草,山腰种茶种药,山下养鱼放牧”等模式,都是很好的山坡地综合利用生态农业模式。

中国传统的青鱼、草鱼、鲍鱼和蟾鱼混合放养模式,则是利用不同鱼生活在不同水层的习性进行分层放养的水体立体利用模式。 农田中高矮作物、耐阴与喜阳作物的间套复种,以及在高秆作物下养殖鹅鸭、培植食用菌等,就是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合理搭配,使不同组分各得其所、地尽其利的生态农业模式。

农林(草)复合系统也可以看作是这类模式的一个例子,果粮间作、林草间作、枣粮间作、桐粮间作等都是根据系统中不同生态位的多样化和互补互利的原理建立的立体开发利用模式。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我国不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己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如黄土高原和华南的水土流失问题,黄淮海平原及西北灌溉农区的盐碱化问题,西北的干旱与沙漠化问题等。

在这些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必须首先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始。在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适合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如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环保净化型模式、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模式等。 黄土高原劳动人民在长期的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总结出了一系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他们利用梯田、沿沟筑坝蓄水、等高种植、鱼鳞坑、集雨窖、作物覆盖等技术,较好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对天然降水进行了很好的利用,在非常严酷的条件下,获得了生存和发展,不少地区还取得了生产、生态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双赢”结果。

广东省五华县在治理花岗岩红壤低丘的严重水土流失时,在坡面开水平梯田、开竹节沟拦截表面径流,在山坳建拦沙坝截留流失的水土,植被则采用乔灌草结合,模拟自然顶级群落,取得了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保育的效果。

物质、能量多级利用的食物链组装模式 该模式是按照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该模式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同时并存着多种生物,它们通过一条条食物链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按照食物链的构成和维系规律,合理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掘资源潜力,节省资源且减少环境污染。食物链模式设计可采用“依源设模,以模定环,以环促流,以流增效”方法,通过链环的衔接,使系统内的能流、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畅通,从而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上一篇:华为手机品牌营销方案下一篇:户外拓展训练场地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