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道德观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道德观不仅有社会本位内涵,而且有深厚的人民主体性意蕴。以往我们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理解过于强调前者,人民主体性内涵没有很好地得以彰显。在践行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长期坚持自上而下的集中制原则,没能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合理的机制把公民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从公民角度重新审视社会主义核心道德观的深刻内涵,有助于我们转变传统思维理念,从根本上把握道德建设的难点与痛点,从而解决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难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社会的道德观日趋呈现多元化、世俗化发展态势,公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计划经济时代倡导的重国家、重集体的道德观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那些具有鲜明革命性、阶级性的道德宣传教育内容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原有的强制性灌输手段也越来越难以奏效了。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下,公民在获得道德选择自主权的同时,引发了社会道德失范问题,阻碍了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进程。基于此,如何发挥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公民道德践行领域的统领、协调作用,如何规范、引导、满足公民个人的日常道德生活需求,已经成为公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议题。以往,我们习惯于从社会规范的角度来理解道德,忽视了从个体需求角度来理解道德,导致我们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体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一方面,过于强调国家和集体,把党和政府作为主体;另一方面,虽然强调人民的主体性但却被抽象地理解了,忽视了人民主体的多元性和个体性,导致社会主义道德观建设的主体是政府或者政府代替人民行使道德主体权利。因此,在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过程中,公民个体参与建构的地位和作用被边缘化了,难以真正反映普通公民的道德生活需求。实际上,道德既是一种社会精神生活需求,也是个体利益需求,我们不能完全把道德和利益割裂开来。当前推行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较强的自上而下性和抽象性,同公民的日常道德生活和利益需求满足存在一定脱节,其实效性和长效性难以获得保障。为了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群众原则,走群众路线,探索共建共享机制。本文尝试从公民视角重新理解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主体性、认同感、运行机制及具体路径等问题,激活公民在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中的共建共享作用,尝试建构以政府为引导主体、公民为参与主体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运行机制。为此,本文以“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为题,尝试跳出以往“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观”在思维上的局限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采用综合分析、比较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在系统梳理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基本概述基础上,总结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演变的历程,探索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体系,在分析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路径,以实现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应然目的。本文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对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论文创新及不足,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点明本文的主旨和研究思路。第二章,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概述。主要对公民、道德、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等基本概念做出界定,同时阐述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作用及理论基础。通过阐述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主体内涵与践行方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为文章后续内容展开分析和批判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演变。通过梳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演变历程,总结以往中国社会主义道德观演变的动力和趋势,为构建以公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及践行路径提供了历史经验。第四章,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体系。本章从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目标、原则及内容提出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公民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提供目标参考、基本原则和内容框架。第五章,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制约因素。本章详细分析了制约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因素,比如,组织宣传教育不到位、社会舆论环境不和谐、个体自我道德内化不足等,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做了深入细致的诊断。第六章,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的践行路径。本章是在综合上述章节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推进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路径,力求真正体现公民主体地位和道德需求。总之,参与道德建设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升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实效性、长效性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全社会力量构筑时代道德风尚。

关键词:公民主体;社会主义道德观;实践路径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及不足

1.4.1 论文创新

1.4.2 论文不足

第2章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概述

2.1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涵义

2.1.1 公民

2.1.2 道德观

2.1.3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

2.2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作用

2.2.1 规范个人道德行为

2.2.2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2.3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3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理论支撑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道德观理论

2.3.2 西方道德观理论

2.3.3 中国传统道德观理论

第3章 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演变

3.1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演变的历程

3.1.1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探索时期(1949-1977)

3.1.2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时期(1978-1992)

3.1.3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完善时期(1992-2001)

3.1.4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发展时期(2001-至今)

3.2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演变的动力

3.2.1 经济关系变化的需要

3.2.2 文化思潮影响的要求

3.2.3 社会和谐建构的要求

3.2.4 公民道德素质的需求

3.3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演变的趋势

3.3.1 从工具性到目的性

3.3.2 从一元化到多元化

3.3.3 从重集体到重个体性群体

第4章 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体系

4.1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目标

4.1.1 理想信念共同体认

4.1.2 公民个体人格完整

4.1.3 社会主义道德文明

4.2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原则

4.2.1 集体高于个体

4.2.2 集体兼顾个体

4.2.3 个体服从集体

4.3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内容

4.3.1 爱国情怀

4.3.2 敬业精神

4.3.3 诚信品格

4.3.4 友善心态

第5章 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制约因素

5.1 组织宣传教育不到位

5.1.1 宣传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5.1.2 宣传教育方法简单平乏

5.1.3 宣传教育效果缺乏监督

5.2 社会舆论环境不和谐

5.2.1 官方舆论场固守主导方式

5.2.2 公众舆论场缺乏理性判断

5.2.3 媒介舆论场呈现价值多元

5.3 个体自我道德内化不足

5.3.1 认知存在偏差

5.3.2 情感体验缺乏

5.3.3 意志能力薄弱

第6章 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路径优化

6.1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生活化

6.1.1 推进公民日常道德规范整合与重构

6.1.2 推动宣传教育内容通俗化建设进程

6.1.3 加强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多样化探索

6.2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群众化

6.2.1 推进公民参与道德观共建

6.2.2 落实公民共享道德建设成果

6.2.3 发挥公民道德建设监督作用

6.3 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践行的常态化

6.3.1 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浓厚氛围

6.3.2 发挥制度在德治社会化中的规范作用

6.3.3 完善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实践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员工隐性知识管理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管理企业会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