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2022-07-02

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古人曰"左图右史",足见对历史地图的重视。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疆域、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作为历史老师,在实际历史教学当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多运用历史地图这种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加强他们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求事半功倍。以下是笔者对教学中如何运用历史地图所作的一些思考。

一、据史读图

即把教材文字叙述中涉及地理分布的内容落实到地图上,能准确地再认再现其空间位置。例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开辟了10个通商口岸。这10个地名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枯燥无味,而且不容易记牢。对此,我们可以借助教材所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形势示意图》来记忆:首先把这10个地名分为3类,长江沿岸的从东往西依次为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沿海的从北到南依次为营口、烟台、汕头,位于岛屿的有琼州、台湾、淡水。然后把这10个地名编成口诀:长江镇南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琼台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弄清它们的方位,记住它们的名字,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史读图有两点应予注意:

1.中国古代史教材上历史地图下面的古今地名对照,必须作为重要知识掌握。这个在高考试卷中多有考查。

2.教材文字叙述涉及到地理分布状况,但教材相应章节没有历史地图,这种情况有三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借助与材料配套使用的中学历史地图册进行落实。二是利用材料其他章节的地图落实。三是借助地理知识的学习来落实。一般来讲,中国首级行政区及其简称、省会及重要城市、重要山脉及河流的分布;世界政区、大洲大洋的位置、重要山脉及河流的分布、各国首都及重要城市位置的掌握,对于历史学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准确的历史空间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历史知识的掌握。

二、据图说史

即根据历史地图复述材料内容,借此检查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和巩固记忆。其方法有:

1.根据地图,按照历史概念的结构要素全面回顾材料内容。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为例,即可据图复述协约国阵营、同盟国阵营的国家组成、参战时间及意图,复述欧洲战场态势(战线位置及对阵国家,分析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对德国的影响)和战争进程,又可由此回顾一战爆发的原因,分析一战的性质和影响。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邻土的变化》图还可着重分析一战对欧洲、中东及非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2.根据地图,把历史知识系统化。例如,通过对中国近现史下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示意图》四幅图的对比分析,学生就能掌握各个时期建设的主要特征,把散乱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三、据图分析

例如,在《第一个一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一五计划建设的一些大型重工业项目主要集中于东北三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得益于苏联的帮助)?反映了什么问题(说明50年代中期以前中苏关系非常友好)?。再如,在《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中,建设成就明显比此前时期减少了,说明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

四、以图释文

即利用地图,对教材文字内容进行诠释和说明。例如,教材正文在讲百团大战时只提到作战区域在华北,具体涉及哪些抗日根据地并未说明,借助《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即知是指晋察冀、晋绥、晋冀豫三个抗日根据地。

五、以图补文

就是利用教材地图中隐含的知识点,补充教材正文内容。例如教材中讲锦州战役是整个辽沈战役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战,是东北解放和平津解放关键性的战役。然而具体的原因教材却并未提及。但通过《三大战役作战形势》图就不难理解。锦州地处关内外交通要冲,辽宁省西南部是丘陵地,在渤海湾沿岸有一条狭长的平原,宽度从一两公里到十几公里不等,最狭处正是位于"山海关"这个点。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这条"辽西走廊"背山面海,形势险要。锦州位于"走廊"的东北端,人民解放军夺取了锦州就是握住了东北地区的咽喉,拦住了东北敌军向关内撤退的通道,锦州及其外围的地理形势是理解这一战役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旦锦州战役胜利结束,入关的通道打通,平津战役的胜利便已成为军事上必然的结论。这一形势发展在地图上表现得很清楚。但如没有地形图的帮助,仍然是不容易理解的。

总之,尺水可以兴波,三尺讲台就是创造的天地。我们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应多做教研、教改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第二篇:益智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的综合素养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通过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智力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益智课堂的形式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我们可以通过益智课堂的构建和优化来促进学生生物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益智课堂;生物教学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基础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综合素养,借助生物教学这样一个平台,借助益智课堂的构建,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点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有明确要求。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对于强调习惯养成灌输知识、强化记忆、机械训练的现状,应力求突破,倡导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探索、主动协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策划者与实施者的教师,必须面对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与展示机会,让面对大多数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实施高效课堂。通过益智课堂的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益智课堂围绕生物学这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和主动研究等活动,开阔学生的思路。

一、在高中生物益智课堂上可以确定学习的目标用学习任务来驱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在高中生物益智课堂上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关的生物学课题的探索研究活动,通过探索研究的过程,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生物学综合素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习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时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种子萌发外部条件的探究,指出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中的三个要素,能用合理的方法来证明各要素对种子萌发的必要性;能对萌发条件各要素的作用做出合理推断。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

二、在高中生物益智课堂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

构建高中生物的益智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首先重视学生之间水平的差异,给学生平等的发展机会,要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以每一位学生均等的机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给予均等的机会,有时意味着给予弱者更多的关爱与机会。例如笔者在课堂提问时是随机的,对那些学习差一些、长相一般的、身材瘦小的性格内向的等,更注意认真聆听、仔细分析,不敢懈怠,让他(她)感受到自己同样是课堂活动中的一员,是一个主体,是不可忽视的。在课堂上目光的注视,要照顾到第一排最左右两侧的、后排及角落座位的学生,不应由于座位编排的缘故而漠视他们的存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在益智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出探究式的学习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设情景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通过精心设计,人为设置和创造的有利于学生感知和体验某种物质环境或心理氛围,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了更好的引出学生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打造教学情境的时候,可以结合丰富的资源来进行,例如,通过讲相关生物科学家的故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事件,通过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演示实验的手段,都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促进高中生物益智课堂的生成

要让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要给学生创设小组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之内,通过相互的协作来完成相应的探究活动。

在学习“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时,先让学生描述自己培养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将种子放于疏松的土壤中,置于温暖处,每天浇水……”然后请学生思考并提出:“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参照课本提供的资料作出假设,提出:“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进而学生提出水分、温度和空气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外部条件,哪么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检验。虽然学生已在课外提前做了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探究,但是不一定科学,此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完善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有利于学生课外进一步进行科学的实验探究。他们此时可能会想到很多的生物学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并且会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资源和方法。

总之,在高中生物益智课堂的构建和发展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为学生生物学综合素质的发展搭建优质的平台。高中生物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要能够接受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教育的基本技能。要为学生生物学综合素养的提高,做出自己切实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金宁.益智课堂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民营科技,2017,(06)

[2]戴小军.益智游戏如何走进数学课堂――以“四色俱全”游戏为例[J].小?W教学参考,2016,(30)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中学 331200)

第三篇:学案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教学新课改已经过了二年多,课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课堂教学中关注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和谐统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知情和谐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学案导学式”教学做为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引起学界和教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教”的作用。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

一、学案的编写

(一)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应是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是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的。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二)学案内容的编写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如在学习遗传定律的有关计算时,我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它所需运用的基本理论:有关概率的基本定理。

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三、学案教学的评价

(一)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表”。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二)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教得是否轻松是评价“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三)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着进行,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强调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学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学生透过学案,就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给学生了一份学习活动提纲。

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学案导学”的研究前景还很广阔,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真细致的研究,挖掘出“学案导学”的巨大潜力,使“学案导学”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

作者:柴茂勤

摘要:当下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个人主义,而是需要懂得团队配合的集体主义,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仅能大幅度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从而培养出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新课改的要求也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合作学习的开展就更加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及效果分析做出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合作学习;策略应用

引言: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学校要培养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携带者、运输者,而是在老师引导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已经成为了就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面对着高考这座大山,让很多学生都有一种喘不上气的感觉,使得学生每天都埋头在书山题海当中,觉得只要将书本上的公式和知识点完全背诵下来,做足够多的习题就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从而使得学生没有时间来真正的探索知识的真谛,这种现象的发生完全使得教育的目的本末倒置,这种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会是一群只会做题的书呆子,即便成绩提高了,将来步入社会也不会适应[1]。高中生物是在高中分文理时理科生所学习的科目,根据其分类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是和数学物理一样的理学科目,虽然是理学科目,但是生物却有着和其他理学科目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生物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需要记忆的东西,这对于理科生的学习是一大难题。而且生物的学习还需要学生对书本里面的内有有着非常直观的认识才会掌握,所以高中生物的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或者埋头做题就能够学好的,而是需要一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掌握这门课程。合作学习的方法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无疑使非常适合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且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找不到老师的话还可以在小组内询问其他同学,让学生的问题第一时间得以解答,不会影响以后知识的学习。而且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从小到大学生都在老师的管理下学习,使得学生在心中会生出一些叛逆的情绪,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存在着隔阂,但是学生之间就没有这些问题,学生之间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会有任何的顾忌,这也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的融洽。

二、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小组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但是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在高中生物学习的时候,将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有利于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在分组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平时就要好的同学分到一组,但是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5~7人为最佳,每个学习小组内必须有一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做组长,这样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即便遇到困难也会有人可以问,互相学习,取长补短[2]。而且小组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们养成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团队力量是巨大的这一点。

(二)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有竞争就有进步,安逸只会使人落后。在社会上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竞争是少不了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会让学生在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小组学习时,由于有一名学习好的学生,其他学生在学习和问题的时候对学生的本身也是一种激励,为什么我的学习不如他,我到底还差在哪里,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不断地反思自己,进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比如体现生物生长的现象是什么?生命本质的三大分子是什么?向日葵为什么会向着太阳生长?提出一些问题让各个小组来回答,看谁回答的更快更准确,在学习中慢慢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面对失败或者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有的人面对挫折时就垮了,有的人面对挫折时却挫越勇,但是当遇到这些挫折时如何正确的面对,不被挫折打垮,这种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也能够得到锻炼。比如在举办人类遗传基因图谱的小组竞赛的时候,组织学生们公平竞争,在活动结束结束之后,老师要耐心的教导学生,不要太在乎竞赛的输赢,要从失败中寻找自身的问题,为什会做的不如别人,自身欠缺什么,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为下次的竞赛做准备。

(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进步的不竭动力,只有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不断学习进步,而且创新精神也是当下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要求,学生在学好应有的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基因和载体的时候,老师可以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自己重组,看看会让不同的生物出现什么样新的性状,大胆的发挥想象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充分的提升。

结语: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高中生物的教学生中使用合作教学的方法,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面对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时成为一名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第五篇: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作为整体的教学内容分成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的教学。化学是高中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与初中化学相比,它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也显著增加,学生短时间内难以从初中化学过渡到高中化学。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为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学好化学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无限乐趣。本文主要探究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导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基础上,化学成绩得到明显的进步与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中化学 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20-01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的知识面有宽有窄,知识水平有高有低,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同样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同,有的学生掌握得又快又好,有的学生老师讲过很多次还不会,教师这时候应对学生提供恰当的帮助,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分层教学以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的学习理论为依据,强调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根据布卢姆的学习理论特点,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学习方式,明确分层教学的基本环节,真正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1 分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

1.1 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这里的分层次不是指将学生分等级区别对待,而是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让每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将学习成绩好,理解能力强的定义为高层次学生,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一般的定义为中层次学生,将学习成绩差,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定义为低层次学生,并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按1:2:1的比例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教师引导小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1.2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同,教师在将学生分类后也要将教学目标分类,高层次学生教学目标高,低层次学生教学目标相对较低。

1.3 教学内容分层

高中化学相对于初中较抽象,初中化学只是单纯的介绍某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只需要学生了解该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而高中化学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还要研究各元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知识点难以掌握和记忆。整个化学教材针对全体学生,没有明显的分层,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教材分层,举一反三,适可而止,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1.4 作业分层

如果教师对学生都布置同一难度的作业,就可能会出现高层次学生“吃不饱”,低层次学生无从下手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高层次学生难度大,中层次学生难度适中,低层次学生难度较小,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业过程中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 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过程

2.1 课前备课考虑分层教学

备课是每个教师课前的必备环节,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层,仔细创设课堂情境,构思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制定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在学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这一章节时,教学目标如下:(1)够理解熵的概念与自发反应。(2)能初步利用ΔH、ΔS及ΔG来说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3)通过联系生活及自然界的普遍变化规律来理解影响反应自发性的两个因素。高层次和中层次学生要求达到以上三个教学目标,低?哟窝?生要求较低,只需达到前两个即可。

2.2 上课运用分层教学

教师的分层教学还应体现在课堂上,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好的课堂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很大的进步。在需要学生实验或探究的章节中,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师将三个层次的学生按1:2:1的比例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高层次学生扶持中、低层次学生共同探究实验,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各层次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3 课后练习体现分层教学

教师在设计与批改课后练习时应体现分层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逻辑能力等制定相应的课后练习。教师设计的课后练习应难易不

一、梯度不一,并且要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在学习《化学平衡》这一章节中,教师要为低层次学生考虑,为了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设计一些概念填空题:(1)正反应:_____,逆反应:_____。(2)可逆反应:_____下,既能向_____又能向_____方向进行。再如,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反应里,_____和_____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它的建立与反应途径_____,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前提:_____。

2.4 课外活动实现分层教学

课外活动既独立于课堂教学,又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依旧是主体,教师要建立不同类型的化学兴趣小组,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参加,对高层次学生延伸拓展,低层次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也实现分层。

分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优生吃饱,让差生跟上,是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高层次学生继续进步,增强中层次和低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作为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邹巍巍.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徐妮.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上一篇:高中生宣誓词原创下一篇:高中校运会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