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素法实验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三要素法实验范文

实验三各种其它园林要素的植物配置设计

作图要求:

A2图纸一张或多张;

CAD和手绘作图任选其一;

马克笔或彩铅上色。

作图内容:

假山或置石周围的植物配置(二选一);

亭、廊、花架周围的植物配置(三选一);

雕塑周围的基础种植;

水体环境的植物配置(包括池内和池外)。

基址范围:

要求对杨凌区示范区范围内(包括校园)的绿地进行调查,针对以上内容各选一处实地环境,进行步测和目测,绘制环境平面图并进行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配置表:

每个场地旁边均要有植物配置表,标明图例和植物名称。 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简要说明你所做的图当中的植物选择和配置目的;第二部分列举几种该场地环境下可以替代的植物。

第二篇:小说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其作用,熟悉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与特点。 2. 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总结小说三要素及其作用,掌握解题思路。

一、小说三要素,分析归纳小说三要素的作用

(一)情节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据,人物的性格是在情节的推进和变化中完成并得到体现的,而作品的主题也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出来的。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1. 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来看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一定的情节能够表现一定的人物形象。如《祝福》中祥林嫂再嫁时又是哭又是骂,后来听了柳妈的话后到土地庙里捐了一条门槛等情节,都充分说明了她是一个受封建迫害很深深的农村妇女形象。

2. 从对其它情节、构思上来看

在开头的故事情节可以起到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中间可能有过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在结尾有可能交待故事的结局、照应上文、构思精巧(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等作用。

3. 从对文章的主旨方面来考查,情节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 4. 起线索作用

有时候,故事情节可起到全文的线索作用。如《项链》就是以“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谈项链”为线索的;鲁迅的《药》就是以“买药、吃药、谈药、药效”为线索的。

(二)环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1.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2)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4)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5)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3. 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

(1)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3)衬托人物心理。(4)象征和暗示。(5)交代人物活动场所。 (6)展开、推动故事情节。(7)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

(三)人物

1.关于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命运变迁等。

2.关于人物塑造的写作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直接刻画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衣着)、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直接描写以表现人物特征;间接刻画更多的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

3.关于小说塑造人物的作用:整体上说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的不公;三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4.关于人物形象地两个角度:一是从分析环境入手,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往往会烘托人物性格和暗示人物命运,社会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是人物性格、命运及其变化的载体,也是其具体的体现。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以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第三篇:优化教学三要素

优化教学三要素,把创新教学落到实处

大板桥中心学校

王朝润

创新是一个民族最优秀的品质,有了创新才会有发展。在一个人的能力素养中,创新能力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但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逐步培养积累而获得提升的。

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创新教学已是人们茶余饭后、课堂内外耳熟能详的事。走进课堂,我们发现创新教学还存在“昙花一现”、“灵光一闪”突出“一招半式”的现象,甚至一些老师认为创新教学不过是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而已。那么,怎样做创新教学才能恒久弥新获得深层次的发展呢?我想最根本的办法是:优化教学三要素,把创新教学落到实处。

教师、教材、学生是构成学习活动的三要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紧扣三者,创新教学才有其可能,成其必然。

首先,要当好创新教学的缔造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践者,要发挥引领创新实践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要增强创新意识。一位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思辩,以旺盛的精力投身创新实践,以独到的眼光肯定学生的创新之举,对学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看到自身的创造潜力是增强创新意识迈出的关键一步。有的老师善于语

言描述,有的老师精于书画,有的老师擅长动手制作,还有的老师长于逻辑推导……在教学活动的预设环节中就应该考虑运用这种优势潜力。例如,我校赵老师是一位画画高手,一次在上“多种多样的花”一节内容时,教学过程中他不时在黑板上几笔勾勒,各种各样的花就惟妙惟肖地展现在黑板上了。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个个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很快掌握了各种花的特征。同样,在“可能性”一节教学中,李老师制作了大量图文并茂的练习题卡片,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两堂课,教学的氛围和效果都挺好。

另一方面,要具备创新教学的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思考,教师应具备五方面的素养:

1、设计水平

2、引导水平

3、情绪状态

4、认识水平

5、思维水平。深入研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教师应必备的素养。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强调启发,反对注入。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中美教育时曾明确指出:"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这个名词也许不太好,不过实际是这样的。"此评价可谓一语中的。自古至今,我们的教育都是重灌输的教育,死记硬背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的学者提倡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他们认为,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

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反之亦然。倘若能利用多种方法之间的这种互补性,并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配合使用,一定能取得开发智力的良好结果。要着眼于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形成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偏重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体现21世纪教育理念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为学生具有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打基础,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为学生具有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打基础。

再一方面,要形成创新的风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有一种风格是大家应该共同拥有的——那就是不断创新的风格。一位教师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局限于教材模式和现有的教学条件手段,而是多种渠道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新形式,带给学生一堂堂新颖而富有创新趣味的学习课程,本身就是对教学的传统意义,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理念的超越。学生是极富好奇心的,受此影响,可能不经意间已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创造智慧的种子,会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开出灿烂的创新之花。

其次,把教材用活。教材是学习活动的依据和影子,“吃”

透教材、用好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如语文课堂上还存在着缺乏思维层次的以读代讲;数学课堂上刻板地执行教材,缺乏根据学情重组教材的改革大气;英语课堂还有运用一成不变的游戏机械操练的现象。在这样教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机械单调,缺乏个性,长此以往其思维形成了一定的定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削减了。创新素养课程的教学重在参与,重在实践。教学结果不能满足和局限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的标准答案,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

这里讲的“吃透教材”有些特别,一是指在明确了教学内容、目的、重难点、思路方法等的基础上理清教学需要,从而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准备教学用具,并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具的收集和制作,甚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参与运用。

二是梳理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价值。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思维是教学的主线。创新性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应围绕着问题展开,创造性的参与强调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觉察、问题的系统提出和共同的理解。

创新性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一切知识就都成了令人生厌的无病呻吟,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欲望和要求,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任何真正的实效。问题不

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而且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创造动机和创造思维,并提供创造的可能目标和突破口,进而促使学生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比如“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时,可引导学生提出这样问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否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新启发思维的问题情境,这时学生的想象力最丰富,创新思维最活跃,求知欲望最强烈。在这种状态下去掌握知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创新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是一种推

陈出新的能力,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创新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素质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

再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创新教学理念的体现者和实践者,强化教学主体的参与意识极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学生主体参与是在教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特殊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效地参与是以个体对正直和尊严的渴望,以采取主动的能力为先决条件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关键在于教师。创新活动是一种需要高度自主探索精神的活动,而这种精神萌芽于主动学习。学成于思,思成于疑。现代心理学表明:激起学生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因学生学的是代表科学和真理的教科书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产生的后果是学生的创新、好奇和探索的内在动力减退直至消失“新基础教育”理论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作为提高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策略来研究,课堂的主动权不能垄断在教师的手中。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把平行四边形沿底边上的高分割成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这时,有个同学提出了疑问: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能否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而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呢?我没有给出结论,而是让这位学生到讲台前说出道理,并让他带领同学动手操作。最后发现,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侧边作为底,沿这条底边上的高分割拼凑后,得到的结论与这位同学所想的是一样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进一步激励了创新意识。近言之,一题多思,精益求精;远言之,培养了学生敢于越出常规,探索新的方法,善于创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于继承,必须勇于创新与突破。

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层关系:①教师讲授与学生接受的关系;②整体推进与个别化的关系,既要保证班级整体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又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分类地推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③学生参与过程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上述关系处理好以后,关键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果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那么将会对增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供很好的动力。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前台。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习的任务与学生学习的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用一种平等合

作的态度和语气与学生共同商讨某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形式,使学生体验到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②要注意个别差异,尤其是对那些主动参与意识差的学生,应热情鼓励他们,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帮助他们改正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方法,使他们及时走出学习和发展的困境,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③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表现在很多方面:好奇心强,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勇于探讨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不固执己见;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低头等。

从“教的行为、学的行为、互动行为、教材的优化利用”去分析课堂教学能否在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造。教师是否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科知识互相渗透和多边互动的思想;是否树立基础教育为人生打基础、为创新奠定根基的思想;是否有创造性,是否有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而实现优化教学三要素,把创新教学落到实处。

第四篇:企业文化三要素

一、使命使命,解决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为什么如此短,因为没有找到企业存在的理由。1975年,微软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随时随地帮助人们自由地交流。韩国三星提出“事业报国”,海尔提出“创造世界名牌”。企业的使命从市场及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就是客户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是企业使命的基础。赢利不是企业的终极追求目标。赢利是企业的基础需求,就好比人呼吸一样重要。但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呼吸,还应该满足社会的某种需求,如果一味的追求赢利,便会动摇企业生存的基础。 使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是在更广大的领域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寻找自己的灵魂。也就是让使命来拯救我们散乱的能量,使我们有一种为他人工作的神圣感。我们都是普通人,一旦我们的命运与一个伟大的使命联系起来,我们便可以创造出历史的辉煌。许多企业没有思考为什么要办企业,这是导致其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愿景愿景是发展的方向,是由多个目标形成的。微软的愿景是每一家、每一张桌子都有一台电脑。这一愿景当初提出来的时候,大部分人持怀疑态度。愿景愈大,带来的冲突愈大。因为大部分人看见了才相信,只有少部分人没有看见就相信。现在微软的梦想基本实现,人们才相信其愿景的威力。 愿景给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凝聚人才,创造一个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的沟通平台,从而产生了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相结合的契机。企业不再是由一群普通人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共同理想、共同使命的生命联合体。每一个人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服从者,而是为了共同目标进行创新学习的开拓者。共同的愿景从DNA的角度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组织就如原子弹爆发一样,释放出每一个人的巨大潜力。同样是碳元素,结构的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是金刚石,另一个是石墨。

三、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判断决策的依据,价值观不是随意可以改变的。强生公司1954年提出“客户第

一、员工第

二、社会第

三、股东第四”的价值观。这四条价值观实际是强生的宪法,即使董事长也不能违背。这些价值观保证了强生的可持续发展。1982年发生了泰诺中毒死亡事件,强生马上召回其产品。短时间给强生造成经济损失;但从长远来看,赢得了市场的信任,因为他们把客户放在第一位。日本的三菱汽车公司却故意掩盖其汽车的质量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生命损失,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信用。 通常是企业高层自觉不自觉的破坏其价值观,说一套做一套,在内部破坏了价值观的完整性,企业员工受到高层行为的影响,他们所产生的违背价值观

的行为又再去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安然、安达信公司的倒下,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的企业因诚信不足,每年造成的损失达5800亿人民币。我们犯的都是简单的错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简单,或者找到了简单却没有守住。建设方法

1、晨会、夕会、总结会

2、思想小结

3、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

4、树先进典型

5、权威宣讲

6、外出参观学习

7、故事

8、企业创业、发展史陈列室

9、文体活动

10、引进新人,引进新文化

企业文化四大忌讳

一忌:塑造企业文化当作买花瓶

二忌:道德标准“捏在手上

三忌:诚信法则“挂在嘴边

四忌:责任感“抛在身后

第五篇:摄影外景三要素

拍摄外景的三要素

随着人们对自然、个性化婚纱照需求的增加,影楼摄影师拍摄外景婚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很多摄影师总不能准确地找到外拍的切入点,比如选景、人物的摆位、构图等,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才能把外景婚纱拍得更加自然和多样化。(本溪婚纱摄影)

外景婚纱的拍摄一般包含以下三个要素,一是选景,二是人物站位和构图,三是画面的合理性。外景婚纱照的质量高低,从上述三点就能看出区别。因此,要想成功拍摄外景婚纱,摄影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三个要素,并不断磨练自己的拍摄技艺。(本溪婚纱照)

一、选择景点和景位

如果你选择的一个景点能够在180度范围内拍到三个不同的景位,还能将全景和近景都包含在内,那么你的选择是成功的。以这组外景图片为例,我选择的这个景点既能拍海的全景,也能拍近景,还能转角过来拍摄旷美的郊野景色。这种选景方法是拍摄外景婚纱的切入点,也是一条捷径,很实用。 (本溪艺术照)

二、人物站位和摄影构图

如果一个摄影师缺乏站位布局的经验,那他拍摄的照片形式就会很单一,也不易创造出与景结合的自然情态。如果学会了婚纱摄影的前后站位、交叉站位、双并站位及拉开站位,那所拍摄的内容和形式便会大大丰富起来,随之产生的构图变化也会大大增加,摄影师在拍摄时的调度信心也能逐步增强。这是创造外景婚纱照的画面丰富性的重要环节。(本溪写真)

三、画面的合理性

如同电影的分镜头一样,一组外景婚纱的照片之间要有连续性,要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动作、情态的组合要有合理性,一是人与景结合的合理性,即构图特色;二是双人动作组合的合理性,即男士的动作形态是否能与女士的相搭配,并且看上去要自然、贴切。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一组动作的表现丝毫看不出摆拍的痕迹,而是像在动态中抓拍的一样(本溪情侣照)。

1.在晴天加少量云彩的天空条件下拍摄外景婚纱照,有利于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2.拍摄海景婚纱的采光原理:一切海景采光都要围绕人脸部的亮度和海面亮度的一致性展开,两者稍有偏差,会造成两种可能:一是人脸亮,海景暗;二是人脸暗,海景亮。这两种可能都是我们拍摄海景时要尽量避免的。这几幅海景照片,我都采用顺光拍摄,人和景均值曝光。

3.在海边拍婚纱,一般会采取低角度拍奔跑,中高角度拍全景,并在画面中按人的比例和空间透视原理体现出海景的特点。有两种特殊的可能,一是将人做下沉式构图所形成的海景表达,二是从人与人的夹缝空间所获取的海景表达。这两种都是常用的海景婚纱照的构图方法,由于达到了人景全获的双重表达效果,客人的接受度相当高。

4.由于这组外景照片的环境色彩主要由天空的蓝色和沙滩、原野的黄色组成,所以为了避免白色服装的单调感,同时增添外景婚纱照的色彩元素和新鲜感,我选用了淡黄色、红色和黑白相间的服装与景色相搭配。

上一篇:数字情书大全范文下一篇:摄影入门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