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理解中动体和界标的认知阐释

2022-09-10

语言通过视觉和听觉向他人传递信息, 语言的这种传递是单向线性的, 这就使得信息元按照一定的逻辑先后到达受话人, 受话人不断地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准备信息的接收, 这些信息依据受话人的自身经验临时组成一个事件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存在着信息元的消隐和突显交替。听力理解更是一种单向线性的, 听者没有机会再回顾原文, 对于信息的理解和处理只能是依靠听者的事件框架。本文试图从“动体—界标”认知机制来分析听力的信息处理过程, 以促进听力教学。

1 动体-界标认知机制

“动体 (Trajector) ——界标 (Landmark) ”理论是Langacker (1987) 提出来用以分析语法句子的 (王寅, 2006) 。这个理论类似于Talmy (1972) 提出的图形 (Figure) ——背景 (Ground) 理论。指的是一事物的认知往往借助于另一事物为背景, 例如:A bird flies in the sky。“bird”成为认知焦点 (focus) , 但这个焦点必须以“sky”作为背景。前者成为了“动体” (另一说“射体”) 或者“图形”, 而后者称为了“界标” (另一说“陆标”) 或者“背景”。反过来, “the sky with a bird”中两个实体便颠倒过来, 由此可以看出, 人们认知一个物体或者获得一个概念信息往往参照另一概念, 这个概念可能属于同一范畴, 也可以是不同范畴, 背景所承载的概念范围可能比突显 (Salience) 的概念范围小, 尽管Talmy (2000) 对“图形”和“背景”作出了相应的对比和描述, 认为“背景”比“图形”范围要更大。上述理论是人们在处理话语信息中的认知机制, 这一机制能够帮助人们更轻快地处理信息。

2 听力理解的篇章特点

听力理解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信息接收和信息还原两个阶段, 前者是听者对语音的的判断和处理, 后者是听者对所接收到的语言表征进行推理运作, 完成对信息的解读 (刘悦明, 2007) 。在篇章层面解读好的信息必须有一个“容器”储存好这些信息, 这个“容器”就是由一个个“动体”、“界标”组成。听力篇章材料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各个信息之间有相应的语篇连接词作为信息节点 (node) , 例如, howerver, and, but, moreover, in addition to, well, on等等表示逻辑、方位或者语气等功能连接词。这些节点一方面将各个信息连接起来组成信息集合, 同时又为信息拆分作准备。例如:“美国国会就财政部提出的2008救市方案投票”的新闻中有一段“U.S.lawmakers were set to vote Monday on the biggest propos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U.S.economy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1929 after government officials, Treasury chiefs and political leaders agreed details of a$700billion rescue plan to prop up the nation's ailing financial system.”。材料中的5个功能词使得整个一句话的信息分解成6个分信息。听力篇章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往往听着从第一个信息开始追加调整借助自身的认知机制编织整个信息网, 所以听力篇章教学中教师往往提醒学生注意第一句。上文就从“lawmakers”开始形成信息的背景。

3 听力理解中的动体界标转换

Langacker所论述的“动体”和“界标”往往是用一句话来分析, 例如, The bird flies in the sky。将“bird”这个动体放在“sky”这个界标中解释分析。我们认为如果对于一个语篇来说, 也存在一个宏观的“动体”和“界标”, 即听力材料所形成的事件框架 (Event Frame) (Fillmore, 1982) 。听者首先是依据第一句话建立一个初步框架, 而后不断对框架进行调整, 突显当下的信息。例如在下面的材料中:

When couples get married, they usually plan to have children.Sometimes, however, a couple can not have a child of their own.In this case, they may decide to adopt a child.In fact, adoption is very commen today.There are about60, 000 adoptions each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alone.Some people prefer to adopt infants.Others adopt older children.Some couples adopt children from their own countries.Others adopt children from foreign countries.In any case, they all adopt children for the same reason.They care about children and want to give their adopted child a happy life.

2007年6月CET-4试题。

在这篇材料中, 听者首先依据“couples”和“married”构架出一个背景, 即界标, 这个界标似乎是信息场景中的一个舞台, 当“children”出现, couples和married构建的背景暂时虚化, 突显着“children”这个射体, 犹如舞台当中的追影灯, 当“however”出现, “children”有被虚化, 突显信息转移到“not have children”上。如此追加, 调整循环下去, 到“some couples”的信息时最初构建的信息界标 (背景) 再一次得到突显。整个听力材料的信息随着材料的朗读按此模式突显和虚化下去, 等待听者的处理。当然这里的虚化并不是消失, 而是暂时处于非焦点位置, 仍然在辅助建构新的信息。

4 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听力理解中这种信息处理模式源自于人类的认知一般规律, 由于听力的易逝特点, 对这一模式的成功率因该更高一些以确保材料的准确理解和长效记忆。本模式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训练过程中侧重于让学生学会构建信息背景框架, 学会分析承载信息的重要单词, 一般说来, 实词承载的信息量较多。在听力教学中还要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因为信息的构建需要听者主观知识的参与,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累相应的知识概念, 并熟悉这些知识框架中的有关词汇和表达法, 以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出一些背景信息以帮助学生培养潜意识的信息处理模式。

5 结语

听力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这种信息处理能力一般遵循人的一般认知规律, 即射体和界标的信息处理模式。这种模式一旦达到潜意识的状态, 听力教学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摘要:听力理解是一种结合语境的篇章理解, 涉及对旧信息的加固和新信息的接受, 从认知角度上说是动体和界标的动态交替和转换过程。成功的信息接受者能够妥善地利用这一机制完成对信息的解码和编码。本论文试用认知过程的动体和界标关系来解读英语听力篇章理解的模式。

关键词:听力理解,动体,界标,认知

参考文献

[1] Fillmore, C.Frame Semantics.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 ed[J].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Seoul:Hanshin, 1982.

[2] Langacker, Ronald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ume I[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 Talmy, L.Semantic Structures in En-glish and Atsugewi.Ph.D.dissertation.1972.Talmy, 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1: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M].Mass:MIT Press, 2000.

[4] William Croft&D.Alan 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5] 刘悦明.英语听力中的语用推理模式[J].牡丹江示范学院学报, 2007 (5) :47~49.

[6] 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7]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纪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