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概述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生物农药概述范文

生物选修3 细胞工程概述教案

2.1 细胞工程概述教案

二年级生物组:张雪林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生物选修3第二章第一节,是本章的一个概述。本节的内容包括细胞工程的发展、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以及细胞工程的应用三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染色体工程等。

2、了解细胞融合的方法。

3、举例说出细胞工程在遗传育种、生产药品、食品等方面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简述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举例说出细胞工程的应用

2、难点 难点

简述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突破方法:以问题作为引导,使学生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小知识点的分解,加强理解与记忆。同时配以相关的练习,做到讲练结合,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法、学法

在本节的学习中仍遵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 教法

1.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列出预习提纲,布置预习作业。 2.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根据预习情况提出问题,在教师的诱导下,分析问题,最终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掌握善于思考的方法。

●教学建议

2.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提纲的形式出现,由学生阅读、讨论后解答,最后教师总结,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法

通过必修1到必修3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细胞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的比较、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克隆及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学习的时间较长,学生遗忘严重,教师应当在课前提醒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另外,学生在阅读时要对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目的的去分析,将教材内容细化。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回眸历史、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第二课时:细胞工程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一】

2分钟阅读课本39页回眸历史——细胞工程的发展,结合课本图文信息用1分钟时间填写《名师伴你行》17页预习新起点 一 细胞工程的发展。

【当堂训练一】名师18页例

1、即讲即练1(这一知识点较简单,学生阅读完后即可掌握,且课本中每个例子配有相应图片,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自学指导二】

阅读教材P40第1-2段内容3分钟,尝试理解并识记细胞工程的概念和分类。 并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与讨论:

1、操作水平:细胞水平和细胞器水平

2、操作条件(环境):体外无菌条件

3、操作技术: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染色体工程等

4、目的:按照人们的意愿改造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5、结果:改良生物品种、创造新品种和加速繁育生物个体,获得某些有用的细胞代谢产物

6、分类:

(此处均为课本知识点,解答难度较低,可由学生回答并进行相应的补充。) 【自学指导语三】

阅读教材P40第3-4段及知识海洋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

2、说出细胞融合技术的概念。

3、常用的促融合方法有哪些?促融合因子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4、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细胞融合有什么差异?

为什么? 后教环节:

1、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 (1) 依据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全能性的概念学生在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已经学习过,且在第二节中也有介绍,此处可简单回忆)

(2) 培养对象: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

(3) 培养条件:体外无菌条件和必要的生长条件 (4) 培养目的:使离体植物细胞或组织生长、增值、分化,形成新的组织、器官和个体的技术

2、细胞融合技术

(1) 融合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特性) (2) 融合对象:2个或多个不同细胞

(3) 促融合方法:生物法(病毒诱导融合法);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融合法、高浓度钙离子等);物理法(电场诱导融合法)

(4) 融合结果:形成杂种细胞

(5) 融合过程:2个或多个不同细胞的质膜发生粘连、破裂→细胞质发生融合→发生核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拓展:融合后的细胞为异源多倍体,具有原融合细胞的全部遗传物质,其染色体数目为原融合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且原融合细胞的性状在杂交细胞培育的后代中均可显现) 【自学指导语四】

阅读教材P41

3分钟,说出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概念和染色体工程的概念。

3、细胞核移植技术 (1) 概念: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另一个去除细胞

核的细胞中去,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信息,产生新的生命现象的技术。

(2) 处理方法:用微吸管把一个细胞中的细胞核吸出后直接转移到另一个去除细胞核的细胞中

(3) 供体细胞:提供细胞核(常用体细胞) (4) 受体细胞:提供细胞质 (5) 操作仪器:显微操作仪 (拓展:移植后的细胞发育成的个体的基因型与表现型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一致,但也可能受到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及细胞质遗传的影响)

4、染色体工程

(1) 处理方法:消减、添加或替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 (2) 目的:定向改变遗传性状和选育新品种

(3) 应用:用于培育抗病新品种(如多倍体育种);也是基因定位和染色体转移等基础研究的有效手段

【当堂训练二】

名师伴你行18页例

2、即讲即练2

20页

1、

2、

3、4 【课后作业】课时作业1-9

七、板书设计

第二篇: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概述

近20 a来,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及精细密集农业的发展,世界上农药的使用量显著增加。农药的大量使用已经在各种环境基质中产生了农药残留。目前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多数河流和湖泊中都有农药残留物的存在。因此,农药对地表水的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农药在田间使用后,只有少量停留在作物上发生效用,大部分则残留在土壤或漂浮于大气中,通过降雨、淋溶等途径进入水体环境。农药主要随地表径流由农田向地表水迁移,其流失量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土壤性质、地形、气候、农业措施和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 。目前这些因素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对农药浓度及农药在整个流域中的综合效应影响尚不明确。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农药对地表水污染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其中美国在农药对地表水的污染水平、特点和规律及预测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于1991年开始实施国家水质评价计划(National Water-Quality Assessment Program,NAWQA)。该计划提供了一个有关河流、地下水、水生生态系统水质的长期的国家范围内的信息源,旨在在河流、地下水和水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建立长期、持久且能对比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支持国家在水质管理方面的决策。所选择的检测物质主要包括农药、营养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金属物质等。最终将NAWQA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水质在区域和国家范围内如何变化及其变化原因作出解释。USGS指出,NAWQA对美国河流和地下水中农药品种与浓度进行了最全面的评估。NAWQA执行者在1992—2001年间对美国50个州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中农药污染状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此后,针对前面的调查结果,USGS分别于200

1、2004和2007年对农药重点污染区域开展了高密度检测。该项工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美国水体中农药的污染状况。

中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的环境问题异常突出,但目前中国在农药对地表水污染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因此,笔者主要介绍了美国地表水中农药污染水平的调查结果,以及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方法,旨在在为我国地表水中农药污染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借鉴的同时,为建立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和实施有效的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美国农药的使用量及主要品种

在1992-2001年NAWQA执行者实施普查期间,美国常规农药使用量年均约4.54亿kg。1964-2001年间,农业用途的农药使用量稳定增长,1964-1980年从<18.14亿增至>36.29亿kg,1980-2001年基本维持在31.75~36.29亿kg之间。1980-2001年,农业用途的除草剂和杀菌剂使用量比以前略有降低,杀虫剂使用量降至原来的一半[卜 。1964-2001年间,非农业用途的农药使用量保持相对恒定,1964-1980年基本维持在11.34~13.61亿kg之间,到1998年降至约8.62亿kg,而1998-2001年又有所增加,其中主要原因是用于家庭或花园的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使用量有所增长。

目前,在美国主要使用的农药品种可归为4类:有机磷类、三嗪类、酰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 。美国主要使用的25种除草剂和25种杀虫剂及其用量见.图1

由图1可知,主要的除草剂品种包括莠去津、异丙甲草胺、2,4一D、草甘膦、乙草胺等,主要的杀虫剂品种包括毒死蜱、特丁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西维因等。这些使用量较高的品种基本包含在上述4类中。NAWQA选择检测的农药品种包括广泛使用的20种除草剂和16种杀虫剂,而杀菌剂和其他类型的农药很少分析。另外,在有机氯类农药被禁用之前,DDT、狄氏剂、艾氏剂、七氯等曾在美国大量使用,并且造成水体环境的持久性污染。因此,NAWQA对32种有机氯农药及其降解产物在河底沉积物和鱼体组织中的含量进行了监测。部分使用较普遍的农药品种(如:草甘膦、氟铝酸钠)由于受当时分析方法或预算的限制而未被选择 。

NAWQA在进行水样分析时共选择了75种农药和8种农药降解产物,这些品种使用量占美国农业用途农药使用总量的78% ,调查结果显示了农药及其降解产物在大部分水系中的总体分布情况,但并不代表地表水中残留农药的准确浓度。

2 地表水中农药的残留情况及分布特征 2.1 地表水中农药残留情况

1992-2001年,USGS对186条河流的水样、1 052条河流的沉积物样品及700个不同河流的鱼类样品进行检测,在水样中检出21种杀虫剂、52种除草剂、8种代谢产物、1种杀菌剂和1种杀螨剂,在沉积物和鱼类样品中检出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产物共32种。在所采取的90% 的水样中至少有1种农药或降解产物检出,对鱼类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在发达地区超过90%的样品检出有机氯农药,同时对沉积物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农业区有57% 的样品检出有机氯,而城市区有80% 的样品检出有机氯,表明在地表水环境系统中普遍存在农药残留。

在绝大部分河流的水样中检出除草剂共18种(注册为农业用途的11种,非农业用途的7种),主要包括莠去津及其降解产物脱乙基莠去津、异丙甲草胺、氰草津、甲草胺、乙草胺、西玛津、扑灭通、丁噻隆、2,4一D、敌草隆等(图2)。调查结果表明,河流中除草剂残留总量范围为0.2~9.3 Ixg·L ,变动幅度很大,显现出较大的离散性。在农业地区河流中检出率和检出浓度较高的除草剂均是在农田,尤其是玉米田使用量较大的莠去津、异丙甲草胺、氰草津。在城市地区河流中检出率较高的除草剂包括扑草通、莠去津、2,4一D和西玛津 。

在调查期间,水样中检出率较高的杀虫剂共6种,主要包括二嗪农、西维因、毒死蜱等。杀虫剂残留总量范围为0.O1~3.3 Ixg·L~。农业用途使用量最多的杀虫剂为毒死蜱,但其年用量仅为除草剂莠去津的20%,其他主要杀虫剂(二嗪农、呋喃丹、西维因、马拉硫磷)的用量总和不及毒死蜱的一半。

在农业地区和城市地区河流中毒死蜱的检出浓度(<0.1 Ixg·L )和检出率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毒死蜱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弱,不容易由农田向地表水迁移。在城市地区,杀虫剂二嗪农、西维因检出率较高(图2)。调查检出的杀虫剂品种数是除草剂的1/3,主要是因为农田中除草剂的施用量远远高于杀虫剂。

USGS强调,在对8个农业区(占农业区总数的9.6%)和2个城市区(占城市区总数的6.7%)河流水样的检测中发现农药的年均浓度超过了人类健康基准。农业区超标物为除草剂莠去津和氰草津以及杀虫剂狄氏剂,而城市区超标物主要是杀虫剂二嗪农和狄氏剂[13 3。57% 的农业区河流水样中农药浓度超出水栖生物标准,超标物主要是除草剂莠去津和甲草胺、杀虫剂毒死蜱和谷硫磷;83%的城市区河流水样中农药浓度超出水栖生物标准,超标物主要是杀虫剂毒死蜱、二嗪农和马拉硫磷。 瑞典地表水中农药的检出品种与美国相似,而印度地表水中检出浓度较高的农药品种增加了除草剂敌稗和杀虫剂克百威,这与当地农药的使用品种和使用量有关。数据显示,国外地表水中检出率和检出浓度较高的品种基本上是除草剂,这是因为除草剂使用量比杀虫剂大。在中国使用量较大的是杀虫剂,冈此目前监测到的数据基本是有机氯和有机磷类乐虫剂的。

瑞典OLLERS等¨ 报道了当地湖、河水以及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农药的浓度范围。许多农药如西玛津、莠去津、特丁津、异丙甲草胺和2,4一D在检测限(ng·L )范围内均有检出。印度IOANNIS等¨ 报道了该国对地表水的长期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检出率较高的农药包括莠去津、西玛津、甲草胺、异丙甲草胺、扑草净、二嗪农,在河流中检出浓度最高的除草剂是于1993-1994年在阿克西欧河中检出的敌稗,达20 600 ng·L~,检出浓度最高的杀虫剂是2003年在阿克西欧河中检出的克百威,达7 300 ng·L~。张祖麟等¨刮在对厦门港表层水中有机氯农药的调查中,检出了一定含量的l6种有机氯农药,仅环氧七氯和硫丹低于检测限而未检出。

据报道,在杭州市各大水系中仍然存在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农药的代谢物DDE,总DDT、总六六六质量浓度分别为0~0.270、0~0.006 25 Ixg·L~;有机磷农药主要污染物为对硫磷,其检出质量浓度在0-0.445 g·L-1之间,远低于标准限值,这与有机磷农药半衰期短、较易降解有关]。

综上所述,在地表水中检出率较高的农药均具有较低的土壤有机碳吸附常数。 值和较高的环境持久性,同时也与当地农药的使用品种和使用量有关。

2.2 检出农药的地理分布特征 在地表水中检出的农药品种和浓度表明农药的地理分布与使用强度间关系密切,同时也受气候、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当地的水文系统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和使用情况,NAWQA描述了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对农药分布的影响,并以检出率较高的农药品种莠去津、异丙甲草胺、西玛津、扑灭通、毒死蜱、二嗪农为例分析影响农药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J。其中,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是20世纪90年代曾在美国广泛使用的2种除草剂,年消耗量分别约为3 402和3 039万kg。这2种除草剂主要用于玉米田,大约85%的莠去津和75% 的异丙甲草胺用于玉米田,少量为非农业用途。莠去津还用于针叶林、草坪、圣诞树种植场、高尔夫球场和宅院草坪(尤其在美国南部地区),异丙甲草胺还用于草场、篱笆、苗圃和园林。

两者在水中均有较大的溶解度和较强的移动性,但莠去津比异丙甲草胺的环境持久性更强。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半衰期为146 d,而异丙甲草胺只有26 d(表1)。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在农业地区河流中的检出浓度分布与玉米种植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在农业地区河流中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的检出浓度(>0.5 Ixg·L。。)普遍较高,且这些高浓度点基本集中在美国的玉米种植带。在城市地区河流中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也有检出,但比农业地区的检出浓度低,浓度水平基本为0.05~0.5 g·L~,并且检出浓度分布比农业地区更为分散,这与2种农药的使用情况是一致的。在美国南部城市地区河流中莠去津的检出浓度(>0.5 g·L )较高,这是因为在南部地区城市草坪中广泛使用莠去津 川。在城市地区莠去津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均高于异丙甲草胺,这与2种农药的环境持久性及使用强度有关。 西玛津和扑灭通是美国常用的2种除草剂。两者总的使用量均较低,但是作为非农业用途的使用比例较高。与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相比,可使用西玛津的作物种类更多。约40% 的西玛津用于玉米田,35% 用于柑橘园,20%用于葡萄园和其他种类果园,作为非农业用途的西玛津还用于草坪、公路边和苗圃。西玛津和扑灭通在水中均有较大的溶解度和较强的移动性。扑灭通在环境中的持久性更强,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932 d,而西玛滓为91d 。西玛津在农业地区河流中的检出浓度分布与玉米种植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西玛津的检出浓度

比莠去津低,质量浓度为0.05~0.5 g·L~,这表明西玛津在玉米田中的使用量较低。西玛津在城市地区地表水中的检出浓度和检出率与莠去津基本持平,表明西玛津和莠去津在非农业用途中的使用情况相似。扑灭通在农业地区地表水中的检出浓度和检出率均低于西玛津,并且扑灭通在地表水中的检出情况与使用扑灭通的作物的地理分布不具相关性。在农业地区检出的扑灭通可能来自于这些地区非农业用途的使用。在城市地区河流中扑灭通的检出率与西玛津和莠去津相似,可能是扑灭通更高的环境持久性使其在水域中的残留时间更长。

Koc为土壤有机碳吸附常数,S 为水中溶解度。

毒死蜱和二嗪农是美国农业和城市地区普遍使用的杀虫剂。1997年约有589.68万kg毒死蜱用于农作物,其中约50%用于玉米和棉花田,其余用于苜蓿、花生、小麦、烟草田和果园。二嗪农的农业用途使用量较少,主要用于水果、坚果和蔬菜。二嗪农非农业用途的使用量大约是农业用途使用量的4倍。毒死蜱和二嗪农的移动性均比上述4种除草剂差。毒死蜱在水中的溶解度和移动性比二嗪农差,但其在土壤颗粒和有机质中的吸附性比二嗪农更强(表1),两者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比较接近。农业和城市地区地表水中杀虫剂的地理分布与它们的使用情况相一致。在农业地区,毒死蜱检出(<0.05 Ixg·L )点分布于美国中部玉米种植区域的河流、玉米和棉花种植地的密西西比河下游以及美国西部地区果树种植地的河流,二嗪农检出点分布于美国西部水果和蔬菜集中种植区的河流。两者在大部分城市地区河流中的检出浓度均高于其在农业地区河流中的浓度,但是在城市地区河流中的检出率远低于农业地区河流。尽管毒死蜱和二嗪农的非农业用途的使用情况基本相同,但是在城市河流中,二嗪农的检出率为75% ,毒死蜱为30% ,在23条河流中二嗪农检出质量浓度>0.05 Ixg·L ,而只有3条河流中毒死蜱检出质量浓度>0.05 g·L 。在农业地区河流中两者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基本相似。总体来看,二嗪农比毒死蜱更容易检出,其原因可能是二嗪农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移动性,而毒死蜱对土壤颗粒和有机质的吸附性较强,所以毒死蜱更容易吸附在河流沉积物中。

研究表明,每种农药在地表水中的分布都有它们特定的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农药在特定作物上的使用及其在环境中的移动性和持久性。

总之,农药对地表水的污染程度主要通过土地利用方式、作物种类及相关化学农药使用的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其他因素对河流中农药检出浓度的影响并不大,但在评估农药对地表水的潜在污染风险时还需要考虑整个水文系统的复杂性。

3 美国地表水中农药污染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调查结果显示,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问检测到的河流中农药浓度遵循明显的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种规律通常表现为某种农药的浓度长期处于低水平,但某星期或某月会突然增高。影响季节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包括农药用量、使用时间和影响农药向地表水迁移的水文因素(降水和灌溉的量及时间、排水系统、地表水和地下水间的作用)。 NAWQA的调查结果(图3)表明,河流中农药浓度在作物生长季节最高,在冬季最低。除草剂高浓度持续时问在4_7月,且农业区高于城市。杀虫剂浓度则是城市高于农业区,高浓度持续时间较长,在3__9月。由于农药一般在夏季施用,因此检出的高浓度农药出现时问基本在夏季(5—8月)。在干旱夏季过后,由于降雨的稀释,农药浓度在9—10月有所降低。更低浓度农药出现时间在冬季,这是由施药后高降雨量的稀释作用和农药的进一步降解所造成。因此,总体上河流中检出的农药浓度变化趋势呈现为在晚春到夏季最高,在冬季最低J。

3.1 农药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在地域上的差异性

尽管河流中农药浓度变化总体上呈现季节性变化规律,但由于各地区农药施用时间、用量、气候、降水和灌溉次数不同,故会出现地域性差异。但在相同区域(例如玉米种植带),季节变化规律是非常一致的。以莠去津、扑灭通和二嗪农为例,说明农药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地域差异。

在主要的农业地区(玉米种植带)河流,爱荷华州、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境内的河流和密西西比河排水中检出的玉米田主要使用的除草剂品种莠去津的浓度均在春季使用后出现峰值1 。由于莠去津的年使用量比较恒定,因此观察到的莠去津检出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比较明显。但是扑灭通在这些河流中的检出浓度却较低,基本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其原因是扑灭通在很多非农业用途中的使用量都较小。大部分年份农业地区(玉米种植带)河流中二嗪农检出浓度很低或未检出,但是在莫米河中二嗪农检出浓度相对较高,其原因是在莫米河沿岸有较多的城市用地,因此更容易受非农业用途二嗪农的影响。

与农业地区河流相比,在典型的城市地区河流,即弗吉尼亚州、乔治亚州和内华达州境内的3条河流中检测到的农药浓度所呈现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不显著。这是由于住宅和商业区的农药施用在时问和地点上较为分散,不具有规律性。在拉斯维加斯湾水域扑灭通和二嗪农的检出浓度比莠去津高,尤其在春季和夏季扑灭通和二嗪农的检出浓度达到最高点。在华盛顿的波托马克河检出的莠去津和扑灭通的最高浓度出现在冬季和春季,但是总体上还是比农业地区河流中的检出浓度低。这是由于波托马克河的排水主要灌溉旱地农田,而小麦和一些谷类作物为该区域的主要农作物,因此农药使用量相对较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Orestimba溪中检出二嗪农的浓度峰值出现在初冬和仲夏。Orestimba溪主要灌溉以种植果树、蔬菜和苜蓿为主的农业区域,而在1—2月和夏季该地区的果树和蔬菜种植中广泛使用二嗪农 。

上述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地区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问不同,故检测到的同一种农药的最高浓度出现时间不同,即季节性变化规律不同。

3.2 农药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农药检出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地域上具有可变性,但是在相同地域的不同年份检出的农药浓度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图4所示,白河中莠去津浓度在1992-2001年问季节性变化规律大致相同,这是因为该地区主要作物是玉米,种植时间在4月中旬到5月底,每年莠去津的施用基本集中在这一时期。5 月的降水使莠去津从农田向地表水中迁移,因此每年莠去津的高浓度均出现在这一时期。与之相反,每年白河中检出毒死蜱的浓度变化的规律性较差,这是因为毒死蜱每年的施用时间不固定,一般是在玉米根部出现蠕虫爆发时才会施用。

由此可见,对于使用量较大以及使用时间较为集中的农药,其检出浓度呈现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较为明显。与城市地区河流相比,农业地区河流中农药浓度呈现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较为明显。 3.3 研究农药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的重要意义

掌握地表水中农药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管理和水生生物农药暴露I临界值的确定。尽管NAWQA并未涉及饮用水水系中农药浓度的监测,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农药高浓度的季节性脉冲式变化也可能发生在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河流中。因此,掌握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对于季节性监测饮用水源地的河流以进一步制订水质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农药高浓度出现时期,可避免将该河流作为饮用水,或者加大对该河流水质的净化处理力度等。

农药对地表水中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是由高浓度农药出现的时间和水生生物的生长期及繁殖期共同决定的。USEPA对水生生物急性暴露毒性的评价是基于农药浓度的峰值,而对无脊椎动物和鱼的慢性毒性评价则是分别基于21 d和60 d内农药浓度的平均值。只有掌握每种农药最高浓度发生的季节和水生生物在每个季节所处的生长阶段,并实施可行的监测方案,才能获得风险评价所需的准确统计资料。

4 欧洲国家地表水中农药污染状况

包括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和德国在内的大部分欧洲国家对地表水中农药的浓度均有报道:欧洲国家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莠去津、西玛津、异丙甲草胺、甲草胺、禾草特和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检出率较高。与美国相比,特丁津和异丙甲草胺在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河流中检出浓度较高,这与意大利等国禁用莠去津而以特丁津和异丙甲草胺取代莠去津使用有关。在欧洲国家检测到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氯和有机磷类:二嗪农在西班牙斯海尔德河的检出质量浓度高达530 ng·L ;甲基对硫磷在德国易北河和莱茵河的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270和332ng·L ;杀螟硫磷在流经英国的亨伯河中的检出质量浓度为270 ng·L _2 ;马拉硫磷在意大利阿尔诺河中也有检出 ;乐果在德国易北河和莱茵河的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3 210和50 ng·L ;有机氯农药林丹是检出率最高的品种,杀菌剂的检出浓度均低于检出限而未被检出。欧洲国家地表水中农药的总体检出情况与美国相似,但是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检出品种多于美国,检出浓度高于美国,这与欧洲国家使用的农药品种与使用量有关。总之,欧洲国家地表水中检出率较高的农药为除草剂莠去津、西玛津、异丙甲草胺、甲草胺,杀虫剂二嗪农和马拉硫磷,它们均具有较低的。 值和较高的环境持久性。

欧洲国家的调查数据表明,1 a内地表水中农药浓度也不同程度地显示出季节性变化规律。西班牙地表水中农药检出率在

4、

5、

6、7月分别为55% 、33%、44% 、33% ,而在11—12月农药检出率较低¨ 。意大利在1992-1995年间观察到阿尔诺河中农药的较高浓度出现在5_7月_l 。这种季节性变化趋势与美国的调查结果相似,即在夏季5—8月期间农药浓度较高,在冬季较低。总之,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因受流域地区作物种植类型的显著影响而导致河流中农药浓度分布的时空变化。

5 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的水质评价基准及风险评估

5.1 水质基准的制定和标准的选择及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

美国水质评价基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发表了《绿皮书》 、《蓝皮书》 和《红皮书》l2 等水质评价基准文献。目前,USEPA共提出了165种污染物的水质评价基准,包括保护水生生物的水质评价基准,保护人体健康的水质评价基准和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评价基准、生物评价基准等,涉及合成有机物(106项)、农药(30项)、金属(17项)、无机物(7项)、基本物理化学特性(4项)和细菌(1项)等。其中,保护人体健康的评价基准用以毒理学评估和暴露试验为基础的污染物浓度表示,是分别根据单独摄入水生生物,以及同时摄入水和水生生物2种情形计算得到的。

人体健康评价基准的核心是对污染物剂量一效应(对象)关系的认识。保护水生生物的评价基准包括暴露浓度、时间和频次等,是针对淡水水生生物和海水水生生物2种情形计算得到的。

美国的水质标准是一个广义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它由水体化学物质标准、营养物标准、沉积物标准以及水生生物标准组成,反映了水生态系统所有组分的质量状况。在美国,关于水生生物、人体健康和营养物的水质评价基准由USEPA负责公布,水质标准则由各州根据水质评价基准和该州水体功能负责制定。各州和授权部门可在直接采用、调整和修改水质评价基准的基础上制定水质标准,但这些标准必须报经USEPA批准后才能生效 。

NAWQA将不同地点农药暴露水平(来源于NAWQA样品测定浓度的统计值)与USEPA制定的水质基准和农药风险评价的毒性值进行比较,于2009年5月在USGS网站发布了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的水质评价标准,包括人类健康标准、水生生物标准或野生生物标准。该标准和准则可以用来评价正在研究中的农药品种对水质的潜在影响。

NAWQA依据水质评价标准,在对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后提出了地表水中农药的风险评估方法—— 筛选水平评价(screening—level assessment)。该项评价可分为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HHRA)和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筛选水平评价可用来判断某水域是否为需要进一步关注和优先监测的水域,也就是说,农药残留测定浓度即使超过基准,也并不代表已经产生危害作用,而是表明可能产生危害作用,并且需要进一步优先监测农药残留水平超出基准的采样区域。

筛选水平评价可以有效评估目前河流中残留农药的浓度对人体健康及水生生物的危害,但是它也具有局限性。例如,农药的水质评价基准通常由单独某种农药的毒性信息得到,然而河流中检测到的往往是多种农药的混合物。目前,低浓度的多种农药对人体健康长期的累积危害作用尚不明确,因此基准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更新,同时筛选水平评价范围应得到进一步扩大。

5.2 中国水质标准制定情况

中国的水质标准以水化学和物理标准为主,体系尚不完整,不能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价。现行的水质标准是根据不同水域及其使用功能分别制定的。其中,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由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分别给出了I—V类的水质标准。标准值主要是参考美国的水质基准数据以及日本、前苏联、欧州等国家及地区的水质标准值确定的。与美国相比,中国水体核心功能的确立并不是以人体健康、水生态系统安全为目标,而是更偏重于对水体资源用途的保护。中国水质评价基准研究相对滞后,目前尚未建立适合于中国水生态系统保护的水质评价基准体系,对评价基准在标准体系中的作用也缺乏足够重视。由于水生生物区系具有地域性,代表性物种不同,其他国家的水质评价基准不能够完全反映中国水生生物的实际情况,所以如果参考其他国家的水质评价基准来制定中国的水质标准,将会降低科学性,导致保护不够或过分保护的可能性。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水质标准体系相对不够完整,缺乏水质评价基准的内容,而一般是在借鉴国外基准的基础上,由国家统一制定,由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和应用。因此,中国水质标准兼有评价基准和标准的一些内容和作用,没有形成清晰的体系结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与国外相比,其在标准制定原理、分类、污染物项目选择和水体功能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未来面向水生态系统保护的总量控制策略方面的要求。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水质标准体系及其制订方法,通过水质标准的创新推动水环境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

6 结语

USGS对美国地表水(河流和湖泊)中农药的污染状况做了全面调查和研究。在研究这些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美国总结出地表水中检出农药的品种和浓度及其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认为这些规律主要与其使用强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受气候、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当地的水文系统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农药在不同时空的分布特点是由季节性变化规律和流域地区的作物种植类型以及农药的使用强度所共同决定的。根据美国制定的水质评价基准,NAWQA提出了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方法。

长期以来中国对水质的监测工作主要集中于无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方面,对地表水中农药污染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根据中国农药的主要使用品种进行有选择的监测,依据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作物种植类型总结出中国地表水中农药的时空分布特点,并逐步推进中国的水质评价基准制订工作,建立中国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方法,以便对中国水体中农药污染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保护人体健康。

第三篇:生物质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概述(本站推荐)

应用技术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3年第4期(总第346期)

八^60^^010^7 & 1)6^610^11161^ 1^0.4, 2013〔(:!!!!!;!^丄化^ ^0.346^

生物质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技术管理探讨

谭振云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为更好、更快地推进生物盾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文章对生物盾发电的主要产业政策作了简要介绍,并对

其前期工作技术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生物盾发电;前期工作技术管理;可再生能源政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核准 【中图分类号】? 416.2 【文献标识码】八 【文章编号】1674-0688(2013)04-0014-03

^686& 01 1601110^1 IVII61116111:

11 ? 1611^11^17 ^1 6 0『010111 &88 ?0^61

10^601

X21161171111 ((^^!^! 1^1601110 ?0961 111^118^ 1^681/^3^013 1)681^1 311(1

1& 1101 ?

?&5630^1 1^51^1^6, ^31111111^ 0^1311^1 530023^ 01 11(^51^7

138【八13811*301:】入1111111^ :0 3^^31106 口『6口3X3^011 0【^10^&88 ^0^61 ^6161 101 ^10^60:, :118 口3^6『!^&!^ 11:101^065 ^0110165 011 18^^^68:, 311(1 16^616106 0301116

:60111031 ^313^6^61: 11 ^^611^113^7 8:3^6^ :, 1: ^^11^8 &,31x1 86^6X^1 3(^106 311(1 :1018, ^01 【^6618^ 【1^67 ^0^^8】13101113^ ^0^61 ^61613:101 :60^1010^7; :60111031 ^313^6^61: 11 ^1611^11317 8:3^6; 1616^3^16 6161^7 80^106; ^6381^111:7 ^:^!^ 16^01:; ^10^)60: 3口口 1X^31 生物质直燃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主要利用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发电。发展和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是国家大力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 越来越多的大型国有企业、省级(或自治区)能源投资企业及实力型民营企业,参与到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投资与开发。

构。④一般不需要编制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2主要产业政策

与法规分析

为鼓励和规范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发展,我国从

2005年起陆续推出

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与法规。①2005年,国家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提出: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1项目前期工作主要任务和内容

生物质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是指从项目策划到项目核准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项目核准建设工作,推进项目顺利开工,使投资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生物质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签订投资框架协议、立项申请书编制、获取"路条"、注册项目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估、技术专题论证报告编制及评估、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及评估等。其核准流程与火力发电厂基本一致,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生物质发电项目必须符合地方能源发展规划,以及生物质项目建设布局规划。②必须落实生物质资源条件和保障措施。项目投资企业必须委托相关有资质的咨询单位,编制《生物质燃料调查与评价报告》,全面掌握各类生物质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并建立切实可行的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体系。③核准的机构为各省(或自治区)级发改委;技术专题报告的批复单位为相应各厅级政府主管部门机

②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考核指标。③2010年

7月,国

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④2010年

10月

,国家发改委出台了

《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 电项目 的建设管理。

3项目前期工作技术管理

投资企业必须在国家以及项目所在地地方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技术管理,必须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并且还需加强与项目所在地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工作。3.1签订投资框架协议

投资企业最终确定投资开发具体某个或多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后,一般需先取得项目所在地投资主管部门的同意,并与当 地政府签订项目 投资框架协议。

【作者简介】谭振云0980—),男,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火电管理部专职设计总工程师,工程师,研究方向:火力发电厂设计及技术管理。

1 在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前,需与项目所在地国土局、规划局核实拟建项目用地的土地性质(一般要求为非基本农田〉。 3.2立项申请书编制及获取"路条" 立项申请书一般由投资企业向项目所在地投资主管部门提交申请。

对生物质发电项目而言,"路条"是省级发改委办公厅同意开展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一般形式为省级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同意XX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一般由投资企业依据立项申请书,向项目所在地县发改局提交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申请报告,然后依次由县发改局向市级发改委,市级发改委再向省级发改委提交申请,最后由省级发改委批复意见。

投资企业拿到"路条"后,即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相关技术专题报告编制工作。3.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3.3.1 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步骤

①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②现场踏勘了解厂址的自然条件;③取得可靠的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比较、方案论证,并提出建议;④研究重大的技术经济原则,落实各项必要条件;⑤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文气象报告及工程测量报告;⑥委托有关单位编制各项 专题报告。

3.3.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①研究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②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范围、主要设计原则;③电力负荷需求情况预测和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④落实电厂建设外部条件,如燃料供应、取水、接人系统等;⑤拟定厂区平面规划布置方案并根据用地需求拟定厂区用地范围;⑥论证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并落实主要设备的技术条件;⑦拟定厂内各工艺系统的方案;⑧ 工程的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评价。3.3.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

一般由省(或自治区)级发改委工程评估中心或者中国国际咨询工程公司组织审查,并出具审查纪要。项目咨询单位应根据审查纪要完善、修改可行性研究报告。3.4技术专题论证报告编制

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已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技术专题论证报告列人基建程序,在项目申报和核准时,都必须有专题报 告的审查和批复意见。

生物质发电项目技术专题论证报告书主要包括生物质燃料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水土保持论证报告、接人系统报告、地质灾害论证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土地预审报告等内容,一般由投资企业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并且由各对应的政府主管部门〔一般为厅级)组织审查及批复意见。3.5项目核准申请

根据国家颁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生物质发电项目属核准制,应按国家相关要求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报送省(或自治区)级发改委进行项目核准。3.5.1 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

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②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人分析;③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④节能方案分析;⑤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⑥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⑦ 经济影响分析;⑧社会影响分析。3.5.2 项目申请报告附件

投资单位在向项目核准机关报送申请报告时,需根据项目核准的有关要求,附送以下相关文件及批文(一般为省或自治区级单位的批文):①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意见;② 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批复意见;④水利主管部门出具的水资源论证报告批复意见;⑤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

响评价报告批复意见; ⑥水利主管部门出具的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意见; ⑦电力主管部门出具的接人系统方案的批复意见; ⑧ 项目业主出资及金融机构出具的贷款承诺函;⑨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地质灾害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批复意见;⑩文物主管部门出具的无文物保护的证明文件;@矿产主管部门出具无压矿的证明文件;@地震主管部门出具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批文件;⑩其他 有关协议及同意文件。

项目核准文件的有效期为

2年。项目申报单位需依据项目核准

文件进行项目开工建设,按期达标投产。 4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生物质发电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部分项目投资企业对生物质发电缺乏认识和运营经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投资目的,影响了生物质发电的推广。为促进生物质发电的健康发展,以及投资企业实现良好效益,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4.1落实生物质资源条件和保障措施

项目投资企业必须把落实生物质资源作为生物质电站建设的前提条件。项目前期应开展详细的资源分析评价,全面掌握各类生物质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并建立切实可行的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体系和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4.2严格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核准管

政府必须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核准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项目核准条件,防止盲目建设,对未纳人地方生物质发电项目规划、未落实生物质资源的项目,不予核准。4.3加强组织引导,有序推

进项目

政府应加强规范指导,切实落实国家规定的价格、税收、强制市场配额和并网方面的鼓励政策,引导商业性机构加大对项目建设方的信贷支持力度,并鼓励大型国有企业、省级能源投资企业和实力型民营企业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生物质项目的 开发。 5结语

重视和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技术管理,能够避免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完成项目核准工作,推进项目顺利开工,使投资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门0^ 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幻. 〔2〕雍福奎.火电基本建设技术管理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于永合.生物质能电厂开发、建设及运营[茴],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4〕赵宗峰.生物质发电实用培训教材[茴]^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设计,2012(3〉: 70-74, [了]李宗瑞.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工程设计的若干问题[",电网技

术,2008(2〉: 268-271.

[^]彭永军,谢东升.生物质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热电技术,

2009(4〉: 8-10. 【5〕杨勇平.生物质发电技术[^^!].北京:中国氷利氷电出版社,

2007,

刘晓.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问题探讨[!].氷电能源科学,2011 [^]马龙海,邓宇昆.我国生物质发电现状分析及研究[力.电力勘测

01〉: 202-204^

[责任编辑:陈泽琦]

(上接第13页)

针的比较分析,而没有考虑套接位置钢管之间的复杂受力形式对结构整体的影响,因此难免有不足之处,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 者丈

[门刘守斌,孙俊,王迎春.茴10八5/0611和5丁八85在高层结构设计中的比较[力.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 34(4〉: 181 — 183. 伍斯,吴斌方.基于八的六棱锥避雷针结构设计[!].软件导刊,2011, 10(4〉: 51—52. 陶春,吴必华.浅谈单杆式钢管避雷针的设计[力.电力建设, 2004,

25(10〉: 28—29,

5加"置^!。^—(^!!画丁^85, 5八?2000,滅0八5/^11

31(1 5八丁 ? 1006^13 51^1166111^, 2012(3〉: 474^480^ 【5〕章卫松,黄友强.5 丁^0在火力发电厂主烟道设计中的应用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 44(51〉: 158—161. [^]杨明,王尉,王磊,等.1 000 1^全联合变电构架风荷载效应研

究[^].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 43(8〉: 100-104. 【7〕邓志恒,罗延明,覃春跃.巨型框筒-钢子框架结构动力特性的

参数影响分析[!].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3(1〉:

5 - 9,

【8〕

丁晓敏,张季超,朱超,等.基于八5/0611的地下结构抗震

设计分析[!].建筑结构,2010, 40(52〉: 21—24. 【9〕

017丁5457—2012,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5〕,

[责任编辑:陈泽琦] 3 生物质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技术管理探讨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干0名: 年,卷(期〉: 谭振云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3 企业科技与发展

5^16^^^186 8016^06八11(1 160^^010^7 & 06^610^^6^! 2013(4〉

巧巧笾抿

第四篇:银行概述概述

交行概述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交通银行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在交通银行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要求,1986年7月24日,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

作为中国首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自重新组建以来,交通银行就身肩双重历史使命,它既是百年民族金融品牌的继承者,又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交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中实现了六个“第一”,即第一家资本来源和产权形式实行股份制;第一家按市场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设置机构;第一家打破金融行业业务范围垄断,将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第一家引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以此规范业务运作,防范经营风险;第一家建立双向选择的新型银企关系;第一家可以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的综合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为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金融改革起到了催化、推动和示范作用。

2004年6月,在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方案,其目标是要把交通银行办成一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金融企业。在深化股份制改革中,交通银行完成了财务重组,成功引进了汇丰银行、社保基金、中央汇金公司等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并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的良性转变。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2007年5月15日,交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机构网络健全、经营管理先进、金融服务优质、财务状况良好”的具有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明确的发展战略。面对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刚性的资本约束和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于深化股份制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历史台阶,交通银行从2005年开始实施管理和发展的战略转型。2008年,我们经过全面分析讨论,在承继交行既有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转型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目标,充分考虑了交行在国际业务领域和综合金融领域多年经营的先发优势,延续了交行不断推进战略转型、强化财富管理业务导向的一贯方针,保证了战略的协调性和延续性,为交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更加清晰的路径。

完善的公司治理。在成功引进汇丰银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中央汇金公司等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后,交通银行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同时,完善公司治理的基本制度已经确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基本建成,董事会的战略决策作用、高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职责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责都得到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各自发挥良好效能、又相互制衡的机制基本形成。

健全的机构网络。交通银行拥有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机构体系和业务网络。分支机构布局覆盖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交通银行在内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有省级分行30家,在全国215个地级以上城市、159个县或县级市设立了营业网点2690个。另设有12家境外分支机构,包括香港、纽约、东京、新加坡、首尔、法兰克福、澳门、胡志明市、悉尼、旧金山和台北分行、交通银行(英国)有限公司。与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全行员工近10万人。

先进的经营管理。交通银行秉承“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质量是硬约束,是第一责任;效益是硬任务,是第一目标”的经营理念,始终坚持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并重,实施了以经济资本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管理体制;推进了组织架构再造和业务管理的垂直化改造;建设了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同时,按照“互谅互让、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要求,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的合作紧密而富有成效,先进的理念、技术、产品不断引进,对提升交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优质的金融服务。交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产品覆盖全面,科技手段先进的业务体系,通过传统网点“一对一”服务和全方位的现代化电子服务渠道相结合,为客户在公司金融、私人金融、国际金融和中间业务等领域提供全面周到的专业化服务。交通银行专注于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以“私人银行”、“沃德财富”和“交银理财”品牌分别为高端和中端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和产品。拥有以“外汇宝”、“得利宝”、“沃德财富账户”、“交银理财账户”、“蕴通财富”、“太平洋卡”、“全国通”、 “展业通”、“基金超市”、“手机银行”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牌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享有盛誉。与战略合作伙伴汇丰银行合作推出的“中国人的环球卡”――太平洋双币信用卡,在册发卡量已达到3020万张。综合经营方面,交通银行2005年8月与全球顶尖资产管理公司施罗德集团合资设立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是国内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之一;2007年,交通银行并购重组了湖北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经监管机构批准发起设立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并在香港成立了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交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交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交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综合经营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8年,交通银行成功入股常熟农商行,发起设立了四川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2009年,交通银行获批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境内保险牌照的商业银行,由其控股的保险公司--交银康联于2010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浙江安吉交银村镇银行、新疆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青岛崂山交银村镇银行分别于2010年4月、2011年5月、2012年9月正式开业。

良好的财务状况。抓住境内外成功上市后品牌和市场形象提升的有利时机,交通银行加快业务拓展步伐,经营活力充分显现,各项业务实现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财务状况居于国内同业领先水平。截至2013年12月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达5.96万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2.0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76%;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为1.11%;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为15.58%;减值贷款率为1.05%。集团连续五年跻身《财富》(FORTUNE)世界500强,营业收入排名第243位,较上年提升83位;列《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全球千家最大银行一级资本排名第23位,较上年提升7位。

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交行百年的辉煌,百年交行已启动新的航程。交通银行正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朝着创办一流公众持股银行和最佳财富管理银行的目标迈进!“交流融通,诚信永恒”是交通银行与您的共同心声,交通银行将为此不懈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提供更优金融方案 持续创造共同价值 企业愿景。建设价值卓越的一流国际金融集团 核心价值观。责任立业 创新超越 经营理念。诚心永恒 稳健致远 CSR战略宣言。以和谐诚心为基石 不断追求自身的超越 与社会共同发展

服务宗旨。以您为先 灵活稳健

浦发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发银行)是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1993年1月9日开业、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600000)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目前,注册资本金186.53亿元。良好的业绩、诚信的声誉,使浦发银行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中备受关注和尊敬的上市公司。

秉承"笃守诚信,创造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浦发银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经营实力不断增强。至2014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39,5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71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6,886亿元,2014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7.99亿元。目前,浦发银行已在全国设立了40家一级分行、逾991家营业机构,拥有超过3.9万名员工,架构起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经营服务格局。近年来,浦发银行加快国际化、综合化经营发展,以香港分行开业、伦敦代表处成立为标志,迈出国际化经营的实质性步伐,以投资设立浦发村镇银行、浦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浦发硅谷银行等机构为标志,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

上市以来,浦发银行连续多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上市公司100强"。 2012年8月,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穆迪)发布浦发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本外币长期银行存款评级为Baa3,本外币短期银行存款评级为Prime-3,财务实力评级维持在D(对应的基础信用评估为Ba2),所有评级的展望均为稳定。2013年4月,《福布斯》杂志发布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浦发银行居榜单第125位,居上榜中资企业第13位,上榜中资银行第8位;同年10月,浦发银行以147.91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位列"2013最佳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第15位,以及同类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第2位。2014年6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世界银行1000强排名,根据核心资本,浦发银行排名全球第44位,位居上榜中资银行第8位;同时,浦发银行标普评级:长期信用评级"BBB+"、短期信用评级"A-2"、长期大中华区信用体系评级"cnA+"、以及短期大中华区信用体系评级"cnA-1";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布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浦发银行位列第383位,居上榜中资企业第81位和上榜中资银行第9位,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竞争优势。

深耕金融服务的同时,浦发银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致力于打造优秀企业公民。2012年7月,RepuTex(崇德)发布"恒生内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指数十强",浦发银行位居第3位,可持续发展评级A;2014年3月,润灵环球责任评级与安永联合发布"第五届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浦发银行作为AA级企业入选排名第7位,居同类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第1位;2014年6月浦发银行获评中国银行业协会"2013最佳绿色金融奖"。

浦发银行将继续推进金融创新,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新思维,心服务"为指引,努力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

招商

招商银行(以下简称"招行")于1987 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

成立27年来,招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当初只有1亿元资本金、1家营业网点、30余名员工的小银行,发展成为了资本净额超过2900亿、资产总额超过4.4万亿、全国设有超过800家网点、员工超过5万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并跻身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之列。凭借持续的金融创新、优质的客户服务、稳健的经营风格和良好的经营业绩,招行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境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在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评级中,招行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同时荣膺英国《金融时报》、《欧洲货币》、《亚洲银行家》、《财资》(The Asset)等权威媒体授予的"最佳商业银行"、"最佳零售银行""中国区最佳私人银行"、"中国最佳托管专业银行"多项殊荣。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1 年公布的世界千强银行榜单上位列第56名,在美国《财富》杂志2013年发布的"世界500 强企业"排行榜上列第412位。本公司以品牌价值68 亿美元位居Millward Brown 发布的2012 BrandZ 最具价值中国品牌榜第14位。

目前,招行在中国大陆的110 余个城市设有113家分行及943家支行,1 家分行级专营机构(信用卡中心),1 家代表处,2,330家自助银行,在香港拥有一家分行(香港分行);在美国设有纽约分行和代表处;在新加坡设有新加坡分行;在伦敦和台北设有代表处。此外,招行还在中国大陆全资拥有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控股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在香港全资拥有永隆银行有限公司和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招行已成为一家拥有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人寿保险、境外投行等金融牌照的银行集团。截止2013年末,本集团实现净利润517.43亿元,同比增长14.30%。

招行将"服务、创新、稳健"作为核心价值观,坚持效益、质量、规模、结构协调发展,在国内同业中逐渐脱颖而出。在公司治理上,一开始就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较早地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在人员管理上,率先打破当时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三铁"制度,实行"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了"六能"机制。在信息化上,领先同业构建了全行统一的IT平台,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电话银行,较早实现了客户资金的通存通兑和零在途汇划。在产品开发上,招行不少创新业务产品具有比较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一卡通是是国内第一张基于客户号管理的银行借记卡,目前累计发卡超过6400万张,卡均存款1.22万元,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被誉为客户最喜爱的银行卡之一;2013 年,招行个人手机银行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荣膺《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手机银行产品"大奖,推出国内首家全新概念的"微信银行",把移动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延伸至客户黏度更高的日常通讯应用,建立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智能客服模式,提供了轻便易用的业务办理渠道,推动国内银行业微信银行的创新热潮和快速发展。2013年,招行零售电子渠道综合柜面替代率达92.50%,公司电子渠道综合柜面替代率达到54.65%,网上企业银行交易结算替代率达到92.42%;信用卡是国内第一张符合国际标准的双币信用卡,目前发卡量超过5100万张,被哈佛大学编写成MBA教学案例;金葵花理财是国内首个面向高端客户的理财产品,在高端客户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度;私人银行服务在国内股份制银行中率先推出,被国内外权威媒体多次评为"中国最佳私人银行";跨银行现金管理在国内同业首开先河,成为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首选。此外,个人储蓄存款、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离岸金融等业务,在股份制银行中居于领先地位。招行的风险管理也一直为业界称道,资产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截至2014年3月末,本公司不良贷款率为0.92%,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率262.79%。

步入世纪之交,招商银行在妥善处理了离岸资产业务被叫停、个别分行发生挤提的严重流动性风险,以及前期快速发展中累计的不良资产风险的基础上,抓住信息化、全球化的机遇,前瞻性地制定并成功地实施了科学的战略。首先是利用在互联网面前大小、新老银行都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渠道,有效地弥补了物理网点不及大型银行的明显劣势,并锁定了大量高素质、高价值客户。其次是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在上海、香港上市,不仅满足了快速发展的资本需求,而且推动了内部管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再次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际化发展,在我国政府的有力促进下,经过艰苦努力,打破了美国17年来对中资银行市场准入的封锁,率先在纽约设立了分行并在此次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10月正式开业,被纽约市长彭博先生比喻为"华尔街冬天里的春风";同年,还斥资300余亿港币收购了具有75年历史的香港本土第四大银行永隆银行,整合后开始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述为"不可复制的案例"。

2004年,招行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实施经营战略调整,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逐步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同业的业务结构与经营特色。当前,招行正迈入新的战略发展阶段。为有效应对来自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各种变化,持续增强竞争优势,招行将在深入推进经营战略调整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以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财务成本、增加价值客户、确保风险可控为主要目标的二次转型,着力推进经营方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真正走上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招商银行,因您而变。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愿为广大客户和各界朋友提供更新更好的金融服务,为将招行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最好的商业银行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金融系统概述--银行业务概述

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

本文的目标读者是准备从事银行核心系统开发、维护的从业人员。请注意,是“准备”,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一份对科技人员,尤其是对新入门的科技人员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手册,旨在让诸位从业务方面迅速上手(从技术角度上手的手册我已经贴过一份了,所以如果是用400的同行,可以结合本手册双剑合璧,效力倍增)。这里的着重点将会主要在于简单的银行会计原理,以及银行整体的业务流程,还有相应的模块实现手法和注意事项,对金融的会计知识方面应该可能会比较粗浅,这一点与金融系统常见的业务培训手册有所不同,注意体会。

基于此,本文将会假设读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具备少量银行方面的业务知识,所以如果有从事非IT部门的读者(比如财务信贷的同事们),就请不要太计较里面的表述。当然如果有错误,还是非常欢迎指出的。

对于已具备了若干开发、维护知识,或者是即将采用国外系统来建设的同行们而言,本文的内容可能就过于浅显了,看得不爽不要怪我没有事先提醒。

考虑到某方面的问题,这里的系统简介将尽可能的脱离某个具体的系统,仅就银行业务核心系统的共性,进行介绍以及探讨。

最后再说一下,没有什么手册、心得是万能的,个人的LEVEL UP始终是要靠自己的领悟,这里只是希望能让诸位新人不用象很多人当年一样,独自摸索与徘徊。

1 科目常识

基本法则之一: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比如说,我们手头上有40万,买了一个100万的房子,找银行贷款了60万,那么资产就是100万,负债是60万,所有者权益是40万。可以简单的把所有者权益就理解成为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钱。再引申一下,早些年乃至现在,香港人所谓的“负资产”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负资产”实际上是指房子的市值比向银行贷的钱还要小,也就是负债大于资产,所以严格的来说,应该称之为“负所有者权益”才对。资产,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为负的,最多也就是零 。一个号称是金融中心的地方,实在是不应该出现这种失误,不过算了,不要和他们计较。

就银行业务而言,会使用会计科目号来对账务进行标识,会计科目号最长为5位,国家标准,通常分为下面六种,这里只做简单介绍,详细科目可结合著名的的“业务状况表”来进行理解。

再次重申,下面的说法绝对不严谨,仅仅只是为了便于IT人员理解银行的会计原理、业务知识。

1.1 资产

资产类的科目,用“1” 作为首位科目号,如“1011”,表示现金。 所谓资产,也就是说“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 比如说现金,贷款等。比如说某家分行,有100万现金,然后把这100万都贷出去了,那么资产仍是100万,只不过归属(科目)由现金变成了贷款。至于这笔贷款能不能收回,这个不归我们管,就算不能回收,只要没被核销(核销,术语之一,可以理解为银行不要这笔贷款了),那么就仍然属于资产,所以我们称之为“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

资产类科目都是借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增加,贷记时余额减少。

1.2 负债

负债类的科目,用“2”作为首位科目号,如“2011”,表示对公存款。 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就称之为“负债”。比如说我们存在银行的钱,虽然银行可以使用这笔钱,比如说把它贷款贷出去啊,比如说打新股啊,买QDII啊,但是这笔钱只要我们去取,原则上银行就应该给我们,也即是大家常常在营业大厅里看到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之类的意思。这类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也就银行欠我们的钱。

负债,很有趣的东西喔,银行是负债经营的,比如说一家银行贷款有100亿,其实它本身是没有那么多钱的,这些钱都是来自于我们存在它那的钱。如果大家一起都去银行的钱取出来,那它就经营不下去了,这种恶劣的行为,称之为“挤提”,是很不友善的,是要负责任的,我们不要去做。

负债类科目都是贷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减少,贷记时余额增加。

1.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用“3”作为首位科目号,如“3121”,表示利润分配。 上面说过了 ,所有者权益,也就是真正属于银行的钱,即是所谓的“核心资本”。原则上,它包括了一家银行注册时的资金,历年来的盈利(假设有盈利的话,当然还要扣除各类成本开销),如果是股份制银行的话,还包括股本金之类的吧。

这类科目相对数量较小,金额较大。 科目属性忘了。

1.4 资产负债共同类(往来类)

资产负债共同类,通常表示往来账户,用“4”作为首位科目号,如“46411”,表示通存通兑。

这类科目,通常是指一些往来类账户,所谓往来类账户,嗯,就是金融往来的账户喽。 这个科目有点麻烦,可能要结合具体业务来解释一下:

比如说我们在招行有个账户,然后跑到工行的ATM上去取钱(招行也是,中山这种伟人的故乡居然都不开个点,严重BS一下),那么取款成功之后,我们的招行上的账户的钱就少了,工行ATM里面的现金也少了。这笔钱是工行替招行先支付的,要找招行要的。所以工行一定会有一个科目,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找招行要;而招行也要有一个科目,也是要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给工行。(怎么要,那在后面清算一节里面会提到。至于跨行ATM的取款原理,就不用再细说了吧。)这个用来标记应付,应收的科目,就是往来类科目,对于工行方而言,当时使用到的就是一个类似于资产类的科目(有点类似于应收账款的意思,或者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短期的贷款,总之就是工行先付出的资金);招行当时使用的就是类似于负债类的科目。

上面提到的,因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所以用来标识资产与负债的科目会有分别,如果是行内之间的往来,那么不会搞得那么复杂(或者也可以说搞得更复杂),就会用一个科目来搞定,这个科目根据具体需要,临时用的,有时表示资产,有时表示负债(其实也就是科目上的余额有时是借方,有时是贷方。因为这个科目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只是临时用来表示营业往来的,通常每天会清零,也就是所谓的清算。

一般而言,城市级别的商业银行因为是一级法人,所以清算之后,行内往来账户上余额为不为零都没什么关系,反正都是自已家的钱;而信用社会比较麻烦一点,因为通常一个联社都是由多个信用社组成,每个信用社都是一个法人,所以联社内部的往来类账户原则上每天应该都清零,否则账务上就不好看了。(注意,这里指的只是行内的往来账,如果是银行与银行间的,那每天一定是要清零的,否则就是属于错误的情况了)

这类科目在我们做过的项目里,基本上都简化了,只有一个轧差类型的。也就是把当天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一减,哪个大就谁记在哪边。

我记得以前还有一种双方类的科目,那真是玩死人。双方类的科目是指这个科目既有贷方余额,又有借方余额;对应贷方余额,既有借方发生额,又有贷方发生额,同理,对应借方余额,也是既有借方发生,又有贷方发生,如果只有上期的借贷方余额,以及当期的借贷方发生额,那是无论如何也推算不出当期的借贷方余额各是多少的。(必须根据发生账务时,是借方余额,还是贷方余额来判断),不知道这类科目的起因为何,总之如果有的而且可能的话,最好能拆分之几个性质单纯一点的子目来处理。

不好意思,因为对这类科目感触颇深,也被玩过很多次,被玩很久,一时激动,就多说了几句。

1.5 损益类

损益类的科目,用“5”作为首位科目号,如“5011”,表示利息收入。

损益类科目,理解起来应该不难,就是指银行在一年的业务里面的收支科目。比如的存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支出;贷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收入。这两个科目就都属于损益类科目。

一般来说:

收入类科目属贷方科目,借记时减少,贷记时增加; 支付类科目属借方科目,贷记时减少,借记时增加。

在理解上,可能与资产、负债类的科目有些相反:

资产是指属于银行自己的钱,是借方科目;对应于这里,收到的钱是银行自己的,却又是贷方科目。

这里,按会计原理来理解可能会更简单一点,下面一章会讲到。

1.6 或有资产负债类

或有资产负债类的科目,用“6”作为首位科目号,如“6011”,表示承兑汇票。

闻歌知雅意,顾名思义,“或有”,那自然就是“或者有”,也就是可能没有了,所以如果没见过也不奇怪。

这类科目见得少,一般可以忽视它的存在。 1.7 其它

这里再罗嗦一下,在科目下面呢,一般为了便于分类统计,所有的银行都会再设子目(一个子目一般又会对应多个小子目,或者说是说是多个账户),这个子目,有的地方叫“业务代号”,有的地方叫“结算码”,总之都是一个意思。

要注意一下,科目号是国标,子目通常是自己内定的,对应于信用联社,就有可能是省里统一定的。也就是说科目这个东西走遍全国大致上都是一样,子目这个东西可能出省,出了城市,或者说一个市里不同的银行,可能都不一样。

2 简单会计原理

2.1 内部账户

这个问题,我在刚学的时候,曾经颇疑惑了一段时间,所以虽然很简单,但还是单独拿出来说一下。

所谓内部账户,是与客户账户相对应的。也就是说这些账户不是用来登记、反应客户的账户信息,而是反应行内的账务情况,比如说损益类科目的账户,就都是内部账户。

客户的账户,一般是客户来银行开户的时候,才建立的用来登记账务的账户; 内部账户,一般是分行成立之初,统一生成的。(一般都一个专门的程序,由操作人员来调用的吧)

其实对于内部账,在会计原则上,登记个科目发生可以。至于增加子目,乃至内部账户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后续的分类统计以及相应的分析。

说到这个账户,就顺便想起了表内表外的问题。表内账,都是正正式式,真金白银的钱;比如我们的存款什么之类的。而表外账,通常是一些统计之类的东西,比如说现在分行里有多少本存折啦,还有已经核销的贷款之类的。

表内账的单位,都是“元”;

表外账的单位,就百花齐放了,有的是“元”(比如说已核销贷款),有的是“本”或者是“张”,比如说存折或者说什么有价单证。而最后,表外账在汇总统计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单位,就是统统一加了事,对于不是财会专业的,尤其是我们搞计算机的人来说,这种加法简直有些不可理喻,总之银行会计上就是这样处理。

所以说,一般报表里面,大家会对表内账比较关注,对表外账的要求不是太严格(我是这样偷偷的说,各位怎么处理是大家自己的事)。

2.2 复式记账法

只要是与会计有关的书,就一定会提到复式记账法,也称为借贷记账法,这里就不多解释,简单说一下。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两句经典的话,是针对表内账的。对于表外账,用的其实是单式记账法,有的叫“收”、“付”,也的也还是用“借”,“贷”,要结合具体的业务来理解,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下面的描述都是针对表内账的。 对于银行业务来说,最简单的是一借一贷,此外,还有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在银行业务里中不允许的,因为这样无法精确的体现账务的起始与流向。不过在企业会计中,多借多贷又是允许的,所以说凡事无绝对。

有些时候,基于某些特殊的的原因(常见的主要是频繁的锁表问题),可能会临时采用单边记账,但是最后一定会汇总补齐,否则就会出现“借贷不平”这样的严重问题。

2.3 冲账

做错了账,要改正它,就可以理解为冲账。

冲账有两种,一种是蓝字冲账,一种是红字冲账。

所谓的蓝字冲账,是指与原账务方向相反,金额为正的一种记账方式。 而红字冲账,就是指与原账务方向相同,金额为负的一种记账方式。 蓝字冲账,本质上是做一笔新的业务,仅仅只是实现了最终的余额正确,发生额会虚增,所以一般的明显有错的账务,会要求使用红字冲正。

红字冲账因为是负数发生,所以在统计的时候,发生额将会与原来的交易抵销,这样的话发生额就很严谨了。

实际上,对于一个系统而言,通常一笔业务的发生,并不仅仅只包括账务的登记,还会更改许多表中的数据。比如说一笔简单的取款交易,除了登记账务之外,客户的账户上的余额还会减少,这个很好理解吧。那么在冲账的时候,还需要将客户上的钱给它加回去。所以,关于冲账业务的设计,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这一点,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探讨。

3 业务流程描述

对于一个没有在柜面实习过的人,描述一下银行的业务流程,可能是有助于理解系统架构的。

银行的业务,大致上可以分为财务类的业务,以及非财务类的业务。 非财务类的业务这里不做讨论。

财务类的业务,又可分为自动业务,以及非自动业务。

非自动业务,就是那些必须在柜台办理的业务,比如说一些转账业务,或者金额较大的存取款业务之类的。这类业务,因为是由柜员发起的,所以会有一些单据打印留底,以做传票使用。

而自动类业务,就是由系统自动处理的,比如说我们在A分行有个账户,然后非要跑到B分行去取钱,那么B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B分行而言就是非自动业务;而A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A分行而言就是自动业务。

自动业务因为是自动发生,所以需要业务人员打印报表的时候,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业务。

柜员日间做各种各样的业务,然后到了下午关门以后,打印一份“科目日结单”,然后用柜员手头留存的传票,按科目逐一汇总累计,与打印出的科目日结单上的金额进行比对。有错一定要一查到底。所以原则上,这时打印的科目日结单,应该不包括自动业务,否则就会对应不上。

业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还会进行一些自动的账务处理,然后最后系统还应该会再打印一份完整的科目日结单,以及日计表(可以理解为业务状况表的简洁版)。至于那些自动业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或者是柜员主动查也行,总之就是会有一份“他代本”的传票(对应于上面提到的业务,A分行的自动业务就应该属于A分行的“他代本”传票。而B分行的传票因为是非自动业务,所以在交易当时就会有相应传票产生并打印了)

到了第二天,分行开门后开始营业前,业务人员需要下载打印各类报表,不过主要的就是前面说的那两份,然后再看看,如果借贷发生、余额都相等,所有的非自动业务都有传票,而且和整个科目日结单都可以对应上,那么就表示昨天的账务完整无误,然后大家就可以欢天喜地的开始新一天的业务了。

4 常见规范及检测

4.1 传票以及日志

从最基本的说起,通常来说,所有的账务程序都需要打印传票, 传票格式通常都是统一的,找份以前看看就可以了。

对应于转账业务,需要打印转账借、贷方双方的传票。

而对于现金业务,则只打印一张传票就可以了,借贷方向采用非现金科目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标识了现金传票,所以对方科目就自然是现金,于是就不需要再打印了,猜的)

所以我们在开发程序的时候,打印传票这一步,一般不会特别强调,都是默认要做的。如果不太清楚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向需求设计人员询向,千万不要嫌麻烦,抱有侥幸心理。这种东西如果测试的时候漏掉了,是一定会有人要求补上的。(我在N多项目里都见过漏写传票,然后在程序上线前夕被人要求赶紧加班补制的,所以千万不要嫌麻烦)

在日终批处理的时候,可能有些数量庞大的业务,比如说代收付,结息什么之类的,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笔,一张张生成、打印太不经济,通常会考虑采用打印一张汇总传票,然后加上一份明细清单的方式。还有的时候,如果上百万的话,可能明细清单都省掉,想办法导成电子数据都是有可能的。

上面说的是账务相关的业务。而非账务类的业务,如果涉及到修改类的业务的话,比如说修改密码,修改客户名之类的,通常需要登记日志(LOG),用来记录,以便查询。

有的时候,为了统计业务量,或者是为了分析排障,还有可能要求对每一笔发送到主机的业务数据都登记下来,这时候最好采用一种统一的方式来进行登记,以及数据的定期清除,因为这类数据量应该比较大。

4.2 常见检测内容

发生一笔业务的时候,是一定需要进行若干检查的。比如最起码,我们去取钱的时候,就一定会检查密码。这里对一些经常见到的,较为普遍的检查简单介绍如下,套用一句合同上流行的话,叫做 --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条款:

1、 账号/卡号是否存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2、 账号与客户所提供的凭证(通常这是指存折客户,对于卡用户而言,账号就是卡号,或者是可以根据卡号查询出相应的账号)是否匹配。

3、 密码、证件号码(如果需要检查的话)是否与主机数据一致(印鉴什么的需要业务人员肉眼核对。现在又出了一种加密机,如果采用了这种先进技术,那当然还需要检查这种加密后的信息是否一致了)

4、 在转账的时候,一定要检查转出转入方的户名与账号/卡号中的户名是否一致。(对私客户还好办一点,如果是对公客户的话,名字又长,括号什么的再一加,经常会出现问题,总之是一定要检查)

5、 如果是取款类业务(比如转账业务的转出方也算),一定要检查账户的可用余额是否足够。

6、 大家一起来。

5 系统架构及部分模块常见设计方案

5.1 常见总体架构

这里如果用图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我不会用VISIO,所以就算了。 一般硬件架构,都是一个主机,一个前置机(大前置),前置机就对外了,比如业务人员用来作业务的终端啦,ATM,网银,电话银行什么之类的可能就都对应这个大前置了。大前置,或者是中间业务平台,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做得很大,比如建行的大前置,又比如X天的中间业务平台其实也不错,这里不做深究。

就软件架构而言,核心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业务模块,账务模块,和总账模块。 总账模块通常记录了一些账务的汇总信息,比如说科目总账的日、月、年的发生、余额。银行中大部分的报表都需要通过取总账模块中的数据来生成。总账模块的数据一般是取自账务模块中,当天的账务数据。(当然,也有很多报表,需要整合业务模块与总账模块两部分的数据一起来出)

账务模块,就是用来登记账务的,这部分一般会做得比较通用化,方便各个业务模块来调用。

业务模块,当然就是实现各个业务的子模块了,通常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如果是账务类业务,当然就要调用账务模块中的程序。如果是非账务类的业务,那可能业务模块内部处理一下就可以了吧。

一般业务模块的数据会对实时性要求较高,而总账模块没有什么实时性的要求,不过总账模块重在统计分析,所以数据量一般会比较大。

5.2 计息

有的系统可能没有把计息单独列为一个模块,而是直接嵌套在各个业务模块之间了,不过设计成一个模块,个人认为可能会显得比较专业一点,至于到底好不好用那就见仁见智了。

刚接触银行业务的时候,曾经很执着,很傻很天真的想过活期账户到底是怎样计息的,因为定期账户的计息方式相对简单,余额乘天数就对了,但是活期账户的余额是常常在发生变动的,所以前20多年我一直都不知道银行每年给我算的活期利息到底对不对。

银行会计上,通常都会通过“积数”这个东西来计息。何谓积数?就是余额*天数,所以积数的单位应该是“元 天”

比如说

利息 = (账户余额*天数*利率)/ 360,在这个公式里,账户余额*天数就等于积数,于是这条公式也可以写为 利息 = (积数 * 利率) / 360。

定期账户因为账户余额通常不发生变化,所以一般不会涉及到积数。 活期账户采用动户累计积数的方式来计息。也就是说账户余额没有发生变动,就什么事都不干;当账户余额需要发生了变动时(比如说取款),那么业务模块里就将上次账户变动日,到当前日期的天数计算一算,然后用变动之前的账户余额乘以这个天数,然后把这个积数累加到之前的积数上。最后计息的时候,就使用这个积数乘以利率再除360。

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把每次账户变动的日期都登记下来,还需要有地方记录账户的当前积数。

对公计息,或者是一些需要计息内部账,有可能是每天计积数,也就是每天把账户余额累加到积数中。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对公以及内部账户的数量远小于对私账户,每天把每个账户都过一遍,花不了太多时间;而要是每天把储蓄账户都过一遍,就有点类似于结息了。(对私账户多的银行,有可能达到上千万户,尤其是些代理了社保,医保的银行,不可小看)不过现在有些很好很强大的国外系统,对于利息的处理,是每日计提,当然,这样设计也应该会有它的独到之处。

刚才这里提到的了需要计息的内部账,那么一般而言,什么样的内部账需要计息呢,我想,应该是不同法人之间上存下放的款项需要计息。对应于一般的商业银行以及统一了法人的信用联社,因为全市是一级法人,可能就没有需要计息的内部账了。而对于没有统一法人的联社,因为每个信用社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那么信用社存放在联社的用来做往来清算用的资金,就是需要计算利息的。还有的银行,对于贷款的处理,也会有资金池的概念,这时总行下拨分行的用于贷款钱,也是要计息的。

这里可以看到,对于计息模块而言,积数是一个很好用的东西。积数除了计息,还有很多其它的用途。比如说招行的金卡,说的是“日均存款5万元以上不收取账户管理费”,那么,这个日均存款5万是如何判断呢,我很久以前曾经问过一个大堂里的MM(跟我同姓喔,惜乎已经有BF了),她说是根据积数来判断的,也就是每个月需要增加150万的积数,这样听起来就很合理了吧。

对于某些业务来说,可能需要登记利息的明细。比如说贷款的复利的计算,就是根据利息来的。无论是正常贷款,还是逾期贷款,都会生成利息。生成的利息如果未及时归还,则会再根据这笔利息生成相应的复利。复利的复利,喔,太可怕了,也还是视为复利吧。总之,我的意思就是说,储蓄、对公账户这样的结息,在计息模块中可以不用登记利息的明细,因为最后结息的时候根据积数一次搞定;而对于贷款(或者是其它有需要的模块),可能需要在每一笔利息产生之后,都把它登记下来,已保留行使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除了贷款之外,还有一些定期账户,也最好采用明细的方式进行处理,越细越好,比如什么零存整取,教育储蓄之类的,要是没有详细的每期存款登记,漏存登记等等,是很容易就被它玩死的。

通知存款以前觉得它很可怕,现在想想,突然又觉得没那么可怕,无非就是通知取款,通知期限内的积数登记,然后取款又或者取消通知。可能最主要的,就在于通知期限内的积数计算。总之提取一个计息模块,为这类业务特别定制一些明细文件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提到计息,也就顺便说一下利息税。国家在这十年来,调整了两次利息税税率,一次是涨成两分,一次是降成五厘,就那么一点钱,调来调去累不累,要收就收,不收拉倒,还搞什么分段计税,烦死个人。在这里,不知道有没有人是负责搞利息税这部分程序的,也不知道去年改这部分程序的时候,有没有很不爽过。其实要是早考虑到这种情况,倒是可以一开始就通过设置利息税参数表,然后修改计息程序,读取利息税参数表,最后根据不同阶段的参数,分段计息算税。这个方法倒是可行的,也实现过,对于整存整取的定期来说,算得上是一劳永逸,不过对于活期而言,每次调整利息税税率的时候可能就要搞一次类似于结息的东西了,好象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

在国外的先进系统中,还有一种精采的倒起息可以让人一筹莫展。这种玩法的意思,就是说当客户来柜台前做个什么交易的时候,允许账户的起息日期在业务发生日之前。比如说有人7月14号来到柜台前还一笔贷款的款,然后说我这笔钱明明7月7号就到账上了啊,为什么银行不给我扣,非得让我贷款逾期之类的话。然后核查,如果属实,那就倒起息一把,现在虽然是7月14号,但还是当它是7月7号还的。(好象是这样,也可能是我说错了,大家对这段解释千万不要太放在心上)总之,如果有倒起息的需求,那必须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与其它计息,以及业务流程整合在一起来考虑,如果中途加入这个需求,那改起设计来会比较费劲,改起代码来更是难上加难。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计提,这个也和利息有关。计提常用于利息支出,比如说利息支出是5211,5字头,即是一个用于营业收支的损益类的科目。计提的会计分录中,对应的科目是应付利息2611, 2字头,是一个负债类的科目。所以说,计提的含义就在于,虽然当前客户利息并未产生(是结息的时候才产生),但是这笔利息(尤其是整存整取的定期利息)迟早是会产生的,所以这里预先计算,或者说估算出营业支出,计到负债的科目上(负债嘛,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迟早是要被取走的钱),然后到这类账户结息的时候,就直接从应付利息中支出,计到客户账户上,而不走利息支出这个科目了。看懂了吧,这里其实也就包含了管理会计中的概念,实际上是产生一个提前测算成本的动作。诸位搞IT的朋友们,你们看过《会计学原理》吗?

5.3 储蓄/对公

这部分模块一般没太多可讲的,通常的设计,都是搞个主文件,保存针对每个账户的信息(比如说账号,账户余额,当前积数什么之类的,总之就是与账户有关的信息),然后再搞个账户明细,用来记录每个账户发生过的业务。听闻有的系统设计,不知道是不是考虑到锁表的问题,计划取消主文件,直接上明细,愕然之余只能感叹自己见识浅薄,因为我总觉得明细要考虑冲账的问题,在读取上不如主文件一下搞定那么畅快。而且主文件可以有锁表保护,可以更好的保障数据的正确性。

所以私底下,我还是很推崇这种“主+明细”的设计方式。以前曾经很无奈地见过有人在新增业务模块时,把主文件和明细混在一起来搞,于是整个业务流向怅然若失,需求有变动时改动几乎无从下手,若非我多年功力,是断断不可能在加两天班后就理顺通过测试的。

说起储蓄呢,又忍不住再提一下招行,不可否认,它的一卡通做得真的挺好,本外币,定活期,一张卡全部搞定。我以前就经常把活期转成三个月定期。根据我本人看法,三个月定期从利率差与时间存放差上来说,性价比是最高的,也就是说一年期利率虽然高,但很难保障这点钱在一年内不用。所以推荐大家把5K以上的存款转成三个月定期,一般忍忍也就可以拿到利息了,当然了货币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有一次自做聪明搞了个一年期的零存整取,性价比不高,而且还得到柜台去办取款手续,把自己麻烦死了,不推荐使用。

扯远了,其实本来是想说,活期、定期、外币账户,这些都是一个又一个的账户,而在招行的设计之中,这些账户,都会与我们的那一张小小的卡片关联起来。换句话说,人家的卡号,应该只含具体的卡的信息,比如说卡的有效期,密码,磁道信息什么之类的,不直接对应某个具体账户的;而各个具体账户则应该会有一个与卡号的对应关系。然后到寄对账单的时候啊,打电话介绍买保险等等附加服务的时候,就还是根据卡号来提供服务。不过还是要根据账户的资金流动来分析消费习惯,以及贡献度的高低等等。

至于怎么实现,就根据各位自己的核心系统慢慢体会,不过这么多年了,也可能大部分银行都实现了这种功能或者是类似的一卡通,那就当我这段没有讲过吧,总之我觉得这种理念很好很强大,让我用得觉得很方便。

至于对公,好象就更加没什么可说的了。

5.4 客户信息

客户信息,卡号,账户号,这三者是层层细化的关系。所以说,整合好三者的关系也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

在我见过的几套系统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同一个客户对应多个客户信息。这通常又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在手工或单机年代,开户时对于身份证明证件要求不是很严格,一个人可能开了很多账户,还可能是用化名开的账户。在移植上线的时候,常常由于重要信息不齐,又要考虑客户层面的因素,很少能强制性补齐客户资料,通常只能在移植时自动生成一些客户信息,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冗余,而且也不好再做深层的数据挖掘和客户分析。相比较而言,新开立的分行可能这种情况会好一点,而且面对的客户高端一点的,又会更好一点。

在新系统上线,做数据移植的阶段,一般客户信息的问题是最先体现出来的,通常新系统会要求得比较理想化,而实际情况千奇百怪。这里说说常见的,比如说新系统一般会要求证件号码唯一,但是因为很多客户的证件信息缺失,所以这个号码唯一可能会有困难;再比如说有时可能会出现证件号码重复,而且还真的不是同一个人。

总之这些问题,它不是新系统的错,也不能完全说是旧系统的错,最关键的是在移植的时候如何处理利用好这部分客户信息。

再一个问题,就是客户信息的更新。个人认为最好能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来更新客户信息,尤其是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对于很多流动人员来说,经常会变换。如果每次都要来柜台更新,我想那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它是形同虚设了。

可以说,随着现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概念的提出以及越来越多的实现,客户信息这个模块也应该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前设计的表结构应该会有些不够用了。目前如果没有新系统要上的同行们,恐怕是要等着改结构加字段了,保重。 5.5 贷款

很多地方都会把一般的商业贷款与按揭贷款和消费贷款(比如车贷、分期付款之类的,总之有点类似于按揭贷款的)区分开来,这样自然有它的道理。我在这里只谈我个人的设计方案。

现在的商业贷款常常采用一笔发放,一笔回收的概念(当然有时会有提前还款,但不象按揭贷款这样有个具体还款计划),然后用合同号,或是借据号做为贷款的一个类似于唯一关键字这样的东西。但是有时公司的商业行为中,一个大项目里会包含多个子项目,然后对应不同的子合同,这些合同对应的贷款之前其实都是有关联的,尤其是在算逾期什么之类的时候,有的是一逾全逾,有的又不是。所以我个人觉得,贷款最好做成多笔发放,多笔回收的形式,发放与回收不必一一关联。但最好在贷款录入时(这时不一定已放款),就录入相应的还款计划。

贷款的账号,最好与具体的业务信息剥离,类似于储蓄里面“一卡通”的概念一样,每个贷款,有它自己独立的贷款号,然后正常、逾期、两呆,以及相应的利息账号都与这个贷款号关联起来,便于以后的跟踪追查。

而对于按揭贷款来说,因为期限长(常常是二三十年),而且比较具有规律性,所以一般就不用列出还款计划的明细了。不过要注意,一般按揭贷款的首月还款是按天算息的,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最后,特别强调提出一点,见过两家行,都推出过“等本等息”这种经典的业务产品,也就是客户每月按等额法算出的金额还款,但本金的计算则按等本的方式来算。

这里要大声疾呼,这种东西从原理上来说就已经是错误的!因为同样金额,同样期限的贷款,等额法的利息是要大于等本法的利息的。等本法计算方便,理解简单;而等额法是数学家们经过精确的计算,推导出公式,最后计算出的一种还款方法。也就是每个月的还本、还息都要严格按照计算出的公式,这样才能达到等额的效果。试想想,这个月还了一定的本金之后,下个月计算出的利息就不一样了吧,这时要求下个月还的本金与还的利息加起来还是和这个月的一样多,而且还要求每个月还的本金加上利息都是一样多。所以,除非是数学学得特别好的同学,咱们一般的程序员不要妄想自己能推导出公式来,照着公式算就行了。如果强行按等额法计算出的钱来制订还款计划,又按等本法的方式还计算每期还款本金,虽然是方便了,但是在每年利率变更,重算利息时,必然会导致利息总和由等额法的利息渐渐趋近于等本法的利息,也就是总利息额将会越来越少,于是要么在本金与利息的问题上无法自圆其说,要么可能会出现利率上调还款金额反降,甚至负利息的问题,不可不查。

5.6 清算与结算

清算与结算本来是两种业务,不过因为结算中通常又会包括清算,要分成两小节,每小节又说不了太多话,所以干脆放在一起算了,而且这一节只谈流程,不讲设计,这种业务流程理顺了自然就可以设计了。

先约定一下,商业银行的级别,一般是

分行—支行两级,有的可能还会有储蓄所这种第三级。简化起见,暂时就分两级来说吧。如果对应到信用社,那就是联社营业部—信用社营业部。分社一级省略。

先从结算说起,这里的结算业务,指的就是跨行转账,至少我是打算这么说。每家商业银行,都会在当地的人民银行有一个资金账户,可以理解为结算业务用的备付金账户。然后在自己行内,也会开立一个与之对应的“上存人行款项”的账户。理论上,人行的这个账户和我们自己行内的这个账户,表达的都是“该银行存放在人民银行的钱”的这个意思,所以金额也应该相等。那么,这两个账户在不同的银行(也即不同的系统中),如何保障它的一致性?这一般就是通过日终,营业终了时的对账来保障。所以对账是很重要的,这个后面再说。

至于结算业务的流程,先从遥远的手工账/单机账年代说起吧。在那个时候,结算的途径、概念、术语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什么先直后横,先横后直,提出借方,提出贷方,提入借方,提入贷方,信汇,电汇等等等等,不把人转晕誓不罢休。现在好象大小额支付横空杀出,倒是简化了不少。当然也还有行间转账,同城支付,省金融平台,不过概念上渐渐趋向统一化,先不多说,先谈谈当时我理解中的流程:

首先如果要转账,我们要在柜台前填一份一式五联的单(一定要用力填哟,不然最后一张纸上看不到什么字迹的),然后这笔钱就从我们的账户上扣下来,划到银行内部的某个往来账户上了。

然后这些单据,再手工传递到上一级,上一级再手工传递到人行(当然,也可能上一级就是人行,这里不要太较真),每传一次,这笔资金都会在当前做业务的这一个银行的往来账户中流动,最后通过人行,流到你想转入的银行中,那个你手工填的单,也流到那家银行中。最最后,转入行的业务人员核对单据,账号,户名都没问题,这笔钱就从往来账户划到我们所填的转入账户上去了。

在这些过程中,结算的同时就已进行了清算,资金的流向是

A银行的某支行A银行的当地分行A地人行B地人行B银行当地分行B银行的某支行

也就是每一笔转账,在行间的这一步,都是通过它们在人行的资金往来账户,实现了资金的流动。

如果是上述的资金流向,就叫先直后横。如果是A地人行B银行A地分行B银行B地分行B银行某支行这种方式,就叫先横后直。

这些单据的传递,都是手工的,或者说是落地的。如果是用信件的方式传递,那就是信汇;如果是用打电报的方式传递,那就是电汇。手工的传递都是有场次的,比如一天两场,或是一天一场之类的。所以这个转账的效率有多快,我就不说了。

现在科技进步了,手段丰富了,社会于是也就和谐的。先从我个人较为欣赏的大额支付说起。我一向认为大额这个业务设计得是相当的合理,因为资金是点对点,清算行对清算行,大大缩短了流程,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是自动的。还是上述的CASE,假设转出行与转入行都开通了大额业务,那么资金的流向是:

A银行的某支行人行B银行的某支行 原则上是这样的实现,当然行内的设计怎么处理我们就不多考虑了。行内当然也可以设计成为先从A银行的支行转到上级分行然后再发出,总之人行收到一笔大额的转账信息之后,是会自动、直接发向指定的转入行(假设转入行也开通了大额业务的话)

大额系统的对账,不考虑具体的客户账户,只考虑清算行。通俗的说,人行只管A银行今天给B银行转过去多少钱,转过去了,人行就不管了。至于B银行什么时候把这笔钱入到客户账户中,那是B银行的事,人行不管。听起来责任还是很清晰的吧,而且这样也有助于减少账户锁表而造成的行间转账失败。

因为大额的这种设计,所以实际转账中,几乎是实时的。我从某地信用社转到异地招行,在柜台还没最后签字,收款短信已经来了。

因为大额业务发生的时候,是支行对支行的,所以每发生一笔业务之后,实际上这笔资金是暂时体现在该支行的某个行间往来账户上。所以每天大额业务结束后,还需要按清算的流程,将这笔资金按往、来分别清算到上一级分行(或是总行吧,总之就是当地的最高节点),然后分行与人行发下来的电子对账文件进行对账,检查汇总往、来数、金额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就可以把往来一轧差,转出多的时候就从存放在人行的账户里扣钱,转入多的时候就往那个账户里加钱。

至于这个清算的步骤,通常还是由手工发起,不过这里的手工,就不是指传递单据,而是指运行程序。当然,清算程序也可以自动运行,这个根据系统的不同,要求的不同,自行调整设计。

5.7 额度控制

和计息类似,可能有的系统没有把额度单列为一个模块来处理,而是仅仅作为业务模块之中的一个判断项。早期的业务中,的确可以这样处理。不过随着现在金融产品的不断推出,我个人认为还是把额度拿出来单独搞一下会更好处理一点。

比如说,一个账户,可能会有几次冻结,也能会有多项额度控制,每次的解冻,又或者是解除控制,都可能会对账户的额度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果夹杂在业务模块中,字段的设计,状态的控制可能都会有些问题,单独整成一个模块,或者说是一个大公函,在账务交易(或是账务模块中)的时候,用额度模块来进行一下判断,可以更方便的检测账户的可用额度是否足够。

另外,一些账户相关的透支什么的,也可以比较好的按客户来处理,而不是针对每个账户设置是否允许透支。以至于循环授信额度,这些概念都可以拿出来使用,简单的来说,有点类似于储蓄卡向贷记卡的管理方式倾斜,不过我没做过贷记卡,所以这里也提不出太多东西,只好拿个概念出来大家一起参详一下。

5.8 冲账

本着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原则,刚才突然想起冲账还没有说,那么这里就说说冲账。 冲账的概念前面已经提过,这里我们指的,就是红字冲账。因为蓝字冲账就是再做一笔别的账务,从IT人员的角度出发,其实是另一个合法的正交易,不能算是冲账。

在设计程序的时候,只要是财务类的业务,就一定要考虑冲账的问题,不能偷懒,不能妄想测试人员会遗漏。就算别人忘记了测试,如果在真实业务中发生了问题,是很麻烦的,所以要养成良好的设计、测试的习惯。(这里不谈编码,因为设计好了自然就会写代码的)

关于冲账的实现,我知道的有两种方式:

第一是正反交易的概念。也就是普通的账务交易,称之正交易。每一个正交易,都需要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反交易,如果是按交易码来管理的话,可能会有一个标准来定义反交易的交易码,比如说正交易码加上5000就是相应的反交易之类的。(这里只是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0001表示取款,那么5001就表示取款的反交易)因为冲账在账务处理上,具有一些共性,比如说都是按原来的财务的会计分录,只是金额为负发生账务即可,所以有可能会有一些公共函数来调用,不过总的来说,都是小函数的概念。这种设计的缺点很显而易见,就是交易码,代码量都要翻倍。业务人员在冲账的时候也需要稍微算算交易码,有可能会输错。好处也是很明显的,就是程序之间互相不影响,修改维护都很容易。

第二种设计思路就是大函数的概念,也就是使用一个交易来实现冲账。因为前面说过,冲账业务具有一些普遍的共性,就基本原则来说,找到这笔正交易最初的账务,就可以了。所以使用一个大交易来实现。至于各个业务模块冲账后,在财务处理完之后的业务冲账,那可能就需要不断的在这个大交易中挂上各类外挂了。这种设计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维护起来很不方便,因为相当于把业务模块的冲账都集成到一个大交易中,在版本控制,大量测试的时候可能会有较多冲突。好处就是不占用交易码,也可以减少很多代码量,对于很标准的冲账,甚至不需要特别去考虑冲账的问题。(不过怕的就是不那么标准的冲账)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不知道大家的系统中,使用的哪种方式。这里我提出一个集合两者的第三种方法,一起来参详一下:

仍然考虑以大交易为主,不过大交易按某个参数表,来决定调用业务模块中的部分程序解决业务模块的冲账问题。如果是非常标准的冲账,就不需要刻意写冲账程序。如果是不标准的冲账,就在参数表中按设计中自已定义好的各类标识符,使大交易可以判断出何时调用业务模块中的冲账子程序(这些冲账子程序可以随时新增,名字也可以自定义,总之是在参数表中来定义)。至于大交易与冲账子程序中间的程序入口参数的传递,因为各个业务模块要求都有所不同,所以可考虑使用一个大字符型字段,或是数据队列传递字符流的方式来解决。

5.9 其它

暂时先想到这么多,其实还有其它的东西。比如说日终批处理,不过做到这一块的同行们想来不是技术骨干就是业务能手,也就没必要看这份入门级的东西了。还有拆借,贴现,不过这部分在核心系统里面占的份量很小,业务理解起来也不难,抓住一个熟悉业务的人多问问就问出来了。还有代理业务,不过这种业务的设计也多半是主+明细的方式(比如说代理单位的汇总信息,以及相应代理业务的明细记录),麻烦的可能反而主要在数据的交互上,也就是什么倒盘啊,信息录入啊什么的,又或者是具体的程序运行效率上,和这个整体设计的关系倒不大。

关于批处理,我做得比较多,还是再简单说两句。一般来说,会要求维护人员按各自的业务模块,维护批处理中的相应程序。不过最后,仍然需要一个总体上能把握的人来协调调度。批处理的程序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功能:

实现各类日终自动业务。比如说到期自动扣款(用过信用卡的朋友们应该深有体会吧),贷款的形态转移,储蓄结息(居然现在变成一年四结,有些先进的国外系统还要天天计提,我只能说系统的设计出发点各有不同啊),可能还会有上面提到的日终清算。当然,还包括了各类的日初业务初始化。

实现账务模块数据向总账模块数据的转换,也就是更新总账模块的数据。严谨一点的系统,在更新了总账模块的数据之后,还会用程序来检查一下总账模块的数据与业务模块中的数据是否匹配,一致。(也就是传说中的总分核对)

生成各类报表。这部分可能主要是从总账模块中出,也可能需要综合一下业务模块中的数据。

批处理的发起,是由固定的操作人员来执行,没见过设计成按时间点自动运行的。 刚才说到批处理的三项基本功能,而其实在各类功能中,程序的运行顺序还是颇有讲究,不能随意乱放,否则可能会出现无法预知的问题。

批处理的排障,也是一个比较痛苦麻烦的事情,这里真诚的建议各位维护批处理的同行在有大模块上线前,做好心理准备,多多祈祷,实在不行还可以试试拜拜土地。

上一篇:水塔水位设计范文下一篇:数学广角搭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