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概述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清朝历史概述范文

清朝历史年表范文

清朝历史年表

清 ﹙女真●满﹚﹙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 太祖努尔哈赤

在位时间:公元1616年—公元1626年 公元1559年,出生

公元1577年,开始了他六年的游历生涯

公元1584年,祖父与父亲被明军杀害, 努尔哈赤继建州左卫都指挥史 公元1586年,击败叶赫等九部联军。 公元1587年,建赫图阿拉城

公元1593年,统一了建州女真,又把目标盯向海西女真

公元1601年,以黄,白,红,蓝四色旗为标志,从而建立八旗 公元1607年,灭辉发 公元1611年,灭扈伦

公元1616年,称帝,建国,国号金,年号天命

公元1618年,宣读告天“七大恨”,誓师伐明,并在萨尔浒大败明军

公元1619年,灭叶赫,统一海西女真,在此期间内也统一了东海女真,完成了统一所有女真部落的大业. 公元1621年,发动辽沈之战

公元1625年,迁都沈阳,推行“计丁授天,按丁编庄”制度, 公元1626年,兵败宁远,不久伤重而亡,庙号太祖,葬福陵

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太宗皇太极

在位时间:公元1626年—公元1643年 公元1592年,出生

公元1612年,第一次出征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后,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一同成为辅政四大贝勒 公元1626年,被推举为后金大汗,年号天聪

公元1627年,出兵剿灭朝鲜,使其成为后金的咐属国 公元1631年,颁布《离主条例》,得到汉人的拥护 公元1635年,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

公元1638年,下令解放农奴,大大增加了劳动力

公元1639年,发动松锦大战,歼明军13万,俘洪承畴,并劝降. 公元1643年,因操劳过度,于清入关前一年驾崩, 庙号太宗,葬清东陵 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世祖福临

在位时间:公元1643年—公元1661年 18年 公元1638年,出生 23年 公元1643年,即位,年号顺治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统一全国. 公元1645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姓死亡人数过百万. 公元1650年,亲政

公元1661年, 驾崩, 庙号世祖,葬清东陵﹙此乃一家之言﹚ 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圣祖玄烨

在位时间: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 61年 公元1654年,出生 68年 公元1661年,即位,年号康熙 公元1667年,亲政

公元1669年,软禁鳌拜,下诏停止满州贵族圈地 公元1673年,开始裁撤三藩 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 公元1683年,收复台湾

公元1685年,进兵沙俄的雅克萨城

公元1689年,与沙俄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了两国疆界 公元1690年,亲征准葛尔 公元1696年,再次亲征准葛尔

公元1697年,第三次亲征准葛尔,并消灭首领葛尔丹

公元1712年,宣布全国赋税以康熙五十年为准.以后多增人口不再征税,称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公元1722年, 驾崩, 庙号圣祖,葬清东陵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胤禛

在位时间:公元1722年—公元1735年 13年 公元1678年,出生 57年 公元1722年,即位,年号雍正

公元1725年,实行“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国策. 公元1728年,平定阿尔布巴叛乱

公元1729年,设立军机处,权力逐渐取代内阁 公元1735年, 驾崩, 庙号世宗,葬泰陵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高宗弘历

在位时间:公元1735年—公元1795年 60年 公元1711年,出生 88年 公元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

公元1747年与1766年,两次平定大小金川 公元1755年,平定准葛尔叛乱

公元1757年,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 公元1791年,清军入藏

公元1792年,亲自撰写《十全武功记》,并花费15年时间完成《四库全书》 公元1795年,退位,传位嘉庆

公元1799年, 驾崩, 庙号高宗,葬裕陵 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 圣纯皇帝

仁宗顒琰

在位时间:公元1796年—公元1820年 24年 公元1760年,出生 60年 公元1795年,即位,年号嘉庆 公元1799年,赐死和珅

公元1804年,镇压白莲教起义

公元1813年,天理教起义,闯入紫禁城,史称“葵酉之变” 公元1820年, 驾崩, 庙号仁宗,葬清西陵

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宣宗旻宁

在位时间:公元1820年—公元1850年 30年 公元1782年,出生 68年 公元1820年,即位,年号道光

公元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暴发

公元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公元1850年, 驾崩, 庙号宣宗,葬慕陵

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文宗奕泞

在位时间:公元1850年—公元1861年 11年 公元1831年,出生 30年 公元1850年,即位,年号咸丰 公元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暴发 公元1858年,与英法签订《天津天约》 公元1861年, 驾崩, 庙号文宗. 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穆宗载淳

在位时间:公元1861年—公元1874年 13年 公元1856年,出生 18年 公元1861年,即位,年号同治

公元1874年, 驾崩, 庙号穆宗,葬惠陵。

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德宗载湉

在位时间:公元1874年—公元1908年 34年 公元1871年,出生 37年 公元1874年,即位,年号光绪 公元1908年, 驾崩, 庙号德宗. 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末帝溥仪

在位时间:公元1908年—公元1911年 3年 公元1906年,出生 61年 公元1908年,即位,年号宣统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溥仪退位,历时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灭亡了 公元1931年,在日本人的保护下前往东北

公元1950年,回到中国,被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 公元1959年,被特赦

公元1967年,去世,葬八宝山革命公墓 太祖(1616-1626) 太宗(1627-1643) 世祖顺治福临(1644-1661) 圣祖康熙玄烨(1662-1722) 世宗雍正胤 (1723-1735) 高宗乾隆弘历(1736-1795) 仁宗嘉庆 琰(1796-1820) 宣宗道光 宁(1821-1850) 文宗咸丰奕 (1851-1861) 穆宗同治载淳(1862-1874) 德宗光绪载 (1875-1908) 宣统溥仪(1909-1911

第二篇: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清朝是满洲贵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皇朝。当政者继承前代的统治政策,总结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的统治经验,继续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拉拢汉族和其他民族上层建立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政权。清代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广泛深入,民族融合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康熙末年起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将人口税全部摊入田亩,农民对国家的封建依附关系大大减弱,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明中叶以后,西欧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在对外关系方面,由汉唐的开放政策变为“闭关锁国”,清前期由于国力强盛,尚能有效抗击列强入侵,随着国势的衰落,逐渐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完封建社会的漫漫长路,坠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清朝 1644—1911年 (包括后金1616—1644年计28年)【爱新觉罗氏】 首都北京

第1任 天命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1627年 在位11年

第2任 天聪 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1643年 在位17年

第3任 顺治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1643—1661年 在位18年

第4任 康熙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1661—1722年 在位61年

郑成功:1661年,抗清将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将施琅攻占台湾。次年设立一府三县进行管理。

康熙帝智除鳌拜:玄烨即位时年仅8岁,其祖母孝庄以顺治遗诏的名义,宣布由四大臣辅政,但索尼不久病死,苏克萨哈、遏必隆软弱迁就,造成鳌拜专权。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召鳌拜进宫,侍卫将其擒住,冠以“欺君罔上”等三十余罪名,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平定三藩: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后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子)、陕西提督王辅臣纷纷响应。8年后,三藩之乱被平定。

雅克萨抗俄之战:早在顺治元年(1644年),沙俄殖民者势力便到达贝加尔湖,之后便向黑龙江以北地区进犯。康熙即位后,交涉无果,先后在1685年,1686年击败沙俄军队。1689年,双方同意签订条约,是为《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1689年,双方签订条约。条约规定:整个黑龙江流域(含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俄人撤出雅克萨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平等条约。此后的近二百年时间里,这段边界一直比较平静。

平定葛尔丹:1690年,葛尔丹进犯蒙古。康熙帝第一次亲征,清军大败葛尔丹。此后,康熙帝又两次亲征,平定葛尔丹叛乱。

1713年,清政府封西藏**呼图克图为“**额尔德尼”。

第5任 雍正 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音真) 1722—1735年 在位13年

1723年,开始推行“地丁合一”“摊丁入亩”。

1732年,雍正改军机房为军机处,后权力日益增大,成为总理军国要务的机构,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

第6任 乾隆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1735—1795年 在位60年

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马噶尔尼使团来华:乾隆58年(1793年),英国派马噶尔尼使团来华,清政府要求其行三跪九叩之礼,马噶尔尼被迫同意。虽与清政府建立外交通商的要求未能达到,但却收集到了大量情报,为英国的侵华战争做了准备。

和珅:和珅主要活动于乾隆年间,他博学多才,又善于逢迎拍马、纳贿行贿、敛财聚财,故家产颇丰,且深受乾隆宠幸,遭到嘉庆忌恨。1799年,乾隆帝驾崩,嘉庆立即处死和珅,抄其家产,共8亿多两,相当于和珅当权20年中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嘉庆解除了自己的心头之恨,得到了大量财产,且落了个惩治贪污的美名。故有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内禅:1796年,乾隆在太和殿举行内禅大典,亲授太子御玺。嘉庆即皇帝位,尊乾隆帝为太上皇。但乾隆仍操纵朝政。

第7任 嘉庆 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音拥演) 1796—1820年 在位25年

阿美士德使团来华:嘉庆21年(1816年),英国政府再次派遣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以敦请中国政府多开商埠,与之进行自由贸易。在礼仪方面,阿美士德表示可以脱帽三次或点头九次点头致意,中国官员则坚持要行跪礼,后谈判无果。阿美士德使团被驱逐出中国。

第8任 道光 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1820—1850年 在位30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收缴的鸦片销毁,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的光辉篇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军舰北犯至天津,道光皇帝派琦善赴广州求和。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之后道光又转向主战,派奕山赴广州,对英宣战。后奕山恐慌,遂与英方签订《广州条约》。1842年,英方再度调起战争,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清政府与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广夏福宁上对外通商;英国享有关税协定权。随后英国又通过补充协议《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1844年,美国逼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法国逼迫清政府签订《黄埔条约》。中国自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9任 咸丰 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音主) 1850—1861年 在位11年

太平天国起义:鸦片战争后,大量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社会矛盾激化。 1851年,洪秀全率“拜上帝会”信徒在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1853年攻克南京,以此为都城,称天京。随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制定出一个带有浓厚空想色彩的平均主义分配方案,以解决土地内容为中心,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并分兵北伐和西政。三年后,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此后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北王韦昌辉杀南王杨秀清,两万多将士死于非命,后韦昌辉又被洪秀全所杀。翼王石达开率精兵负气出走,在大渡河全军覆没。太平天国开始转衰。后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1860年一度出现振兴的局面。但之后1861年安庆被曾国藩所迫,太平军损失惨重。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势力扩展至17个省,坚持斗争达14年,有效地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延缓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美等西方列强不满意在中国获得的政治利益及经济特权,提出修改条约的请求,遭到拒绝后,便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856年,英军舰炮轰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俄、美除赔款外也获得了与之相同的利益。后来英法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60年,先后攻陷塘沽、天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留下恭亲王奕等人与英法议和。不久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英法获得了更多特权和利益。俄国因调停有功,也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西方侵略有个别口岸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10任 同治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1861—1874年 在位13年

慈禧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遗诏令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同时任命8位“赞襄政务大臣”辅政,慈禧及奕被排除在外。慈禧遂拉拢奕、东太后钮钴禄氏、在北京握有兵权的胜保等人,发动政变,逮捕8位大臣,大权落入慈禧之手。随后她又削弱奕的权力,先后在同治、光绪年间垂帘听政,且全盘接受列强的要求,“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大花银两,建造颐和园,为其六十大寿献礼,使北洋舰队无力购买战舰。1908年慈禧死去,其统治长达47年。

奕创立同文馆:1862年,奕奏请设立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学堂名称为“同文馆”,慈禧为博得列强的好感,便于与列强交往故同意设立。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官僚们开展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是一场清朝为挽救其统治危机而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并没有达到使中国富强的目的,但是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

第11任 光绪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1874—1908年 在位34年

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81年,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俄国强占了伊犁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整个南疆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冯子材大败法军:1883年,法国军队向驻中越边境发起攻击,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冯子材在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军。但清政府却乘胜向法国求和,签订《中法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被保护国,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故有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此条约助长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此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场在黄海海面和朝鲜境内,主要有丰岛海战、牙山的成欢之战、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在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无炮弹且船负重伤的情况下,下令全速前进,企图撞沉日本“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军覆没。光绪为之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日军占领朝鲜后,李鸿章避战保船,舰队躲进威海卫,日军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

第二阶段,主要有辽东之战和威海卫之战,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等。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损害中国利权最严重的条约,它不仅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而且使远东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迅速成为东方强国,走上了侵略的道路。

公车上书:1895年,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后,个个义愤填膺。康有为连夜书写上万字的“上皇帝书”,痛陈形势的危机和变法的迫切,在京的举人纷纷签名,结果都察院拒绝接收,皇帝也没有见到这篇上书。汉代以公家的车马迎送地方向中央举荐的人才,后用“公车”代指参加科举者。

光绪帝变法维新: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家。他们主张维新变法,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维新,但新法触犯了各腐朽阶层的利益,保守派代表慈禧解除了光绪老师翁同龢的职务,杀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等维新派人士,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各项措施全部取消。维新变法在实行103天后失败。

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面对中国将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危机而发动的爱国救亡运动,是维新派学习西方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改革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

义和团运动:1898年,义和团运动拉开序幕。由于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持续激化,对义和团的政策由以前的坚决反对转变为默许乃至支持,故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在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义和团在大沽、天津、廊坊、北京等地奋起抵抗,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最终在列强及清政府的联合破坏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的抗争力量,打乱了帝国主义迅速瓜分中国的计划,加速了清朝的瓦解。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慈禧携光绪帝逃往西安。1901年,清政府与11国(包括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同时列强取得了在北京城内设立使馆区及北京附近军事要地驻军等权力,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第12任 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 1908—1912年2月11日 在位3年

辛亥革命: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发起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把它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1908年,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危机,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预备立宪”,但此举仍未能改变清政府的腐朽统治,遭到众人唾骂,反而激化了矛盾。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领导广州起义,革命者战死甚多,后有72人埋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5月,清政府出卖国家路权给列强,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运动,革命党人决定趁机再次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12月,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政体,在东方建立起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清朝共12帝立国268年

1912年2月12日清晨,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时代。

第三篇:隋朝至清朝历史读后感

在短短三十几年中,隋王朝恢复了几个世纪以来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会稽)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与秦朝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隋与秦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分裂多年的中国,而紧接着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又对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终于使政权毁于一旦,短命而亡。然而,也正是凭借此时国家对物资财富丰盈的积累,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带来了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文化。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

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清朝(1616年——1912年)是由女真族(今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12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自隋唐时期以来,历朝历代繁荣衰落,无不推动了历史。了解历史是可以提高见解能力的,我们通过分析历史,可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并以此来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做人的本质,我们应该通过看历史读历史,学习对我们有用的一切。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清朝皇帝史迹歌

清朝皇帝史迹歌

清朝自1636年建立,至1912年灭亡,共276年。其间,有封建统治盛极而衰的奏鸣曲,也有多民族统一国家巩固加强的大合唱,有西方列强的巧取豪夺、瓜分豆剖,也有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学习抗争、不屈探索,既有民族国家的沉沦屈辱,也有近代化历程的艰难曲折。为形象、全面的概括清朝历史,总结兴亡得失,我写了《清朝皇帝史迹歌》,并作简要阐述,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努尔哈赤创八旗,统一女真建后金。

皇太极,改号清,顺治迁都北京城。

康雍乾,祖孙三,退外寇,平内乱,

行改革,统台湾,百年盛世美名传。

文字狱,逞凶残,海关闭,交流难,

一家一户自给足,资本萌芽发展慢。

歌舞升平天朝国,纸醉金迷危机见。

嘉庆朝,闹白莲,大清国,势急转。

鸦片战,和约签,封建一统道光完。

拜上帝,洪秀全;鸦片战,火重燃,

内忧外患咸丰,洋务运动风行,

中外权利冲突,同治中兴岂能?

法日寻衅开战,瓜分豆剖逞凶,

戊戌变法光绪,团民联军进京。

慈禧新政无果,辛亥革命有功,

宣统退,民国兴,民主共和树新风。

- 12 -

第五篇:高一历史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第四节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

2. 难点:袁世凯能够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之后,革命的道路是否就一帆风顺了呢?革命者在继续进行革命时遇到了哪些问题、遭到了哪些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呢?结果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提到:这两次革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可见,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贯采取的是仇视和镇压政策。 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会采取什么政策呢?他们对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会采取一贯采取的仇视和镇压政策呢,还是改变了他们以往的做法呢?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 帝国主义企图阻止革命

1. 以“严守中立”为伪装扶植袁世凯为新代理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帝国主义的反应? (1)调集军队,准备干涉中国革命。

(2)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镇压中国革命。

(3)各国公使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防止落入革命党人之手。 出示图片: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汉口持枪戒严的图片资料。

但是很快,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政策开始改变。大家归纳一下,他们由公开的武装干涉变成了“严守中立”。为什么要严守中立呢?

所谓的“严守中立”,只不过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已——因为革命形势发展得太快了。他们已经来不及干涉了。

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贯采取仇视、镇压的政策,从来没有“中立”过。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是被帝国主义镇压而失败的。武昌起义胜利后,帝国主义推行的“严守中立”政策实质上是蒙蔽中国人民和革命党人的政治烟幕。

请判断这个问题:

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 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用心

爱心

专心

B. 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 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 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正确答案C项。

帝国主义推行“严守中立”政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

2. 中外反动势力压力下的“南北和谈”

帝国主义在“严守中立”政策的背后掩盖着更大更阴险的政治阴谋。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选用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通过袁世凯这个新代理人来偷梁换柱,窃取革命成果,达到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的目的,这才是帝国主义“严守中立”政策的真正目的和实质。

袁世凯掌握北京政府实权后,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操纵之下,南方革命党人同袁世凯为首的政府在上海英租界进行了谈判,史称“南北议和”。

所谓“南北议和”实际上是在帝国主义各国的监督操纵之下进行的。通过南北议和,帝国主义帮袁世凯趁乱夺权,同时,逼迫南方革命党人就范。南北议和实际上也就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

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 1.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国旗为五色旗,改用公历纪年。中华的民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诞生了。

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巨大的贡献。自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到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以及他组织和领导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已使孙中山在广大群众中尤其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的,是革命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南京临时政府的特点: 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

这主要从政府人员组成看,革命党人控制着政权;从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措施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缺陷:混入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在对外关系上,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表明革命党人在帝国主义面前又表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企图以承认不平等条约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这实际上是一种幻想。

2. 《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辛亥革命反封建的重要成果之一,约法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政治权力、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否定君权神授,体现出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一方面也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但袁氏掌权后,约法成为一纸空文,但它的反封建性、民主性是进步的。

三.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原因) 1. 帝国主义的支持

中华民国建立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权。

2. 立宪派和旧官僚

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从内部破坏革命,和帝国主义相呼应。

3. 革命党人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如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大总统。

4. 袁世凯

袁世凯的个人权术和阴谋是其能够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一项重要原因。首先,加快“逼宫”步伐,迫使清帝退位;其次,孙中山辞职,袁任临时大总统;第三,制造兵变,继续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第四,袁在北京就职,临时政府迁至北京。这样,袁世凯就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请大家思考,清政府、袁世凯、中华民国、帝国主义之间关系如何?

清政府、袁世凯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在华扶植的代理人。帝国主义极端仇视中国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帝国主义支持清政府、袁世凯镇压、剿杀革命。由此可见,帝国主义、清政府、袁世凯同属反动势力,他们之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他们都仇视、反对革命、与中华民国之间是敌对关系,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具有软弱性、妥协性,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四.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伟大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功绩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②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并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起了重要的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④辛亥革命为亚洲民族解放斗争树立了典范。

⑤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 教训

辛亥革命最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最终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篡夺,革命失败了。请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纪律,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光复会 D. 日知会

2.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是因为( )

A.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B.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 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 D. 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领导

3. 同盟会纲领中,反映出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是(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4. 之所以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主要是因为它( )

A. 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权问题

B. 指明了革命对象和革命手段

C. 明确提出了用暴力手段

D. 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和政治要求

5. 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 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之间的矛盾

用心

爱心

专心

6. 下列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明确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 B. 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 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要求

D. 是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革命纲领

7. 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A. 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 致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

C. 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

8. 下述不属于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焦点是( )

A.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 B. 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C.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D. 要不要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

9.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主张兴民权的不同之处是( )

A. 主张给人民一些基本的民主权利 B. 主张给资产阶级以参与政权的权利

C.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 反对保留君主,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10.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上反映了( )

A. 民主政治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B. 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间的矛盾

C. 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 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的矛盾

11. 20世纪初,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保皇派代表人物大体上属于原( )

A. 清政府内部顽固派 B. 军机处的重要官员

C.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D.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12. 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是( )

A. 镇南关起义 B. 萍浏醴起义 C. 浙皖起义 D. 广州黄花岗起义

13. 被孙中山誉为“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重大起义是( )

A. 萍浏醴起义 B. 广州黄花岗起义 C. 浙皖起义 D. 金田起义

14. 把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萍浏醴起义 ②同盟会成立 ③黄花岗起义 ④兴中会成立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①②③

15. 20世纪初,同盟会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表明( )

A.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B. 革命派已具有独立的武装力量

C. 革命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中国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16. 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摇篮。其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用心

爱心

专心 A. 该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B. 反帝反封的怒潮不断高涨

C. 该地区曾是义和团运动的中心 D. 革命党人进行了长期的准备

17. 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武昌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B. 武昌地区革命党人的力量最强

C. 武昌地区群众基础较好 D. 革命党人在武昌地区进行了长期的起义准备

18. 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

A. 完全由资产阶级的革命派掌权的政府 B. 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C. 立宪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D. 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19. 武昌起义后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是( )

A. 黎元洪 B. 熊秉坤 C. 孙中山 D. 袁世凯

20. 辛亥革命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A. 帝国主义的破坏 B. 缺乏有威望的革命领袖

C. 发展过于迅速 D. 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

二. 材料解析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2: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国民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3: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4: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召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以上均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回答:

①材料1体现了什么原则? ②材料2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③材料3掩盖了什么实质问题? ④材料4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三. 问答题

22. 结合史实分析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近代一场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从哪几方面暴露出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B 2. D 3. C 4. A 5. C 6. D 7. C 8. D 9. D 10. B 11. D 12. B 13. B 14. C 15. D 16. C 17. D 18. D 19. A 20. D 二. 材料解析题 21. ①主权在民。

②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③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

④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约法成为一纸空文,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把它废除了。 三. 问答题

22. ①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②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③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进行反封建斗争,革命派通过与保皇派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把众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吸引到革命派一边。革命派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最高水平。

软弱性:

①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革命过程中没有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彻底反对封建制度,没有提出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土地纲领。

②脱离人民群众。没有认识到广大工农群众在民主革命中的巨大作用,革命宣传主要局限在知识分子中间,还夹杂着大汉族主义。

③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用心

爱心

专心

上一篇:全程客户体验范文下一篇:全国查新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