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发展的问题

2022-08-13

第一篇:工业园区发展的问题

西安工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西安市市委办公厅刘建

在世界经济热点逐步分散、东南亚新兴加工业基地涌现、中国以沿海加工业为代表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挑战、产业规模化转移频现的情势下,我国中西部这一有着相对丰富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储备的后发地区,如何树立新工业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超越制造环节的中国工业新聚集地,发挥我国中西部“地大物博”的优势,加强中国工业的战略纵深,是我市制订工业发展规划时必须正视的前提。

西安市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并逐步形成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五大优势主导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在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飞机及航空发动机、重型载重货车、工业缝纫机及大型工业风机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强势企业,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从我市目前的工业结构和发展规划看,尚存在一些值得慎重思考的问题:

1. 工业在产业链中的分工格局有待完善,发展思路有待开阔。我市工业发展产业大多属于“加工制造”行业,形成了产业链价值低端强势的形态。而在整个产业链前端的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后端的品牌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工业增长主要依赖投资的拉动而不是效率的提高。这样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简单地把“发展工业”与“提高产能”等同起来,常局限于着眼加工制造环节考虑问题:一是有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追求发展我市较为薄弱的制造业(如服装、家电等)的冲动;二是在做长强势工业产业链发展规划方面也是以追求上下游产品加工能力的引进和扩大为主。如此下去难以抵御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正常化带来的冲击,从而陷入持续的“引进—转移”怪圈,形成新的不良资产。不符合我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紧缺、资本资源紧俏、生态环境脆弱”的资源状况,难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2.对如何促进工业发展的认识还略显肤浅,相应的政策、制度导向未能全面优化。对浅层的比较优势认识较为清晰,对其利用和相应的激励制度也比较完备;对深层次问题缺乏分析,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制度去引导解决,难以全面提升比较优势。如推进信息化在工业中的应用,主要还是着眼于信息化对制造加工手段的改造提升,而在信息化对产业链全程的改善、整体效率的提高方面则少有举措。面对承接东部工业转移,首先考虑到作为西部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而对内陆省份造成的商业信息和市场渠道不畅、技术和更新滞后等问题则少有分析和改善举措。欲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但缺乏施之有效和可操作性强的引导激励措

施,从而导致软环境、相关服务业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3. 对综合利用我市优势、提升经济总量、各行业协调发展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布局的引导。我市是国家重要的教育产业、科研院所集聚地,创新型、技术型人才的培育机构众多,高素质人口比例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最大的高端劳动力输出地、是人口红利理论值相对较高的区域。然而,我市相应的高端劳动力就业岗位稀缺,导致大量优秀人才难以在本市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在政策层面加以引导,扩大高端劳动力就业岗位,通过吸引高端劳动力在我市就业,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前后端产业;同时促进我市教育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总量,超越工业、教育、科研甚至城建规划、公安、环保等相关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从整体发展角度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加以引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对城市定位不够清晰,对新形势下资本的运作方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有待完善。如何利用西部东大门的区位优势,通过资本运作使“西安”从单纯的地方概念上升为区域概念、从地理概念升华为经济概念,树立坚定的“只求所有、不求所在”的区域经济新理念:追求经济贡献为我市所有,但不追求全部为我市所独有;不追求产业链整体全部在我市实施,但追求发挥区域经济中心作用,追求产业链核心在我市实施、产业链掌控在我市实现,通过资本运作手段形成总部经济和飞地经济,在产业链规划布局方面,进一步提高境界、开阔眼界、拓展疆界,以“大西北、大西安”观念为立足点,将“大西北”作为背景、作为基础,以“大西安”为龙头、为入手点,跳出西安看西安,争做大区域经济的发动机,通过带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求,得自身永续发展,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以上问题存在的症结,既有对产业链价值分布认识程度不足的原因,也有畏难情绪的影响,更不乏急功近利的追求使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从发展战略上去创新,以抓住本世纪的新机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促使我市工业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不断开创工业发展的新局面,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尤为重大。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积极争取和承接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西安增强经济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战略重点。

宏基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对我们的思考极具启发意义,微笑曲线理论指出产业价值链犹如微笑时的口形,为两端上翘的弧形,两端附加值高、中间附加值低,而且随时间推移此曲线翘曲度增大,其中间低端是加工即传统的制造业,前端是研发、原材料采购、设计,后端是品牌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包括各种各样的服务。“微笑曲线”对产业链的价值分布做了形象、清晰的描述。

美国经济界首先提出的新工业(New Industry)理论,则从产业概念的扩张角度,为微笑曲线理论的实施做了最好的诠释,是应对制造业转移后经济发展道路的优化选择。新工业指以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为核心,以高科技产品及服务体现创新价值,集设备先进、节能环保、管理高效、信息畅通为特征的企业。新工业的发展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基础,以信息为先导,以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核心价值,新工业追求个性化产品、个性化服务、强调零库存,新工业注重人的创造力、以保护资源和永续利用为己任。

新工业发展的核心价值是知识创新,是区别于传统工业和大农业的新产业,它不以制造业为基本要素,其产品也许只是“图纸”“数据库”“物流设计”“市场方案”,等等。

新工业理论的核心就是升华“产品”概念:从实物型产品,提升出“满足一定需求的事物”这一产品的本质属性,将满足“为实物型产品实现奠定基础”这一需求的非实物形态的思想性成果纳入“产品”范畴,从而对工业整体产业链中思维型产品的创造、生产予以强化,甚至独立出来,加以研究,扩展了传统工业的范畴,为工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选择。以我市工业整体在产业链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入手,清理改善有关管理、激励政策制度,加大对“微笑曲线”前后端的投入,如设立必要的机构,促成前后端的集聚整合,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行业,在服务区域经济全局的方针指导下,引导我市工业成为具有众多两端业务的先进制造业,最终确立我市西部经济发动机的龙头地位,成为我国新工业发展的基地。

第二篇:厦门市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厦门民盟 时间:2010年5月12日9:6

李春福

从2004年开始,我市在市委市政府跨越式发展浪潮的推动下,陆续启动了一批工业区、科技园、加工区、产业基地等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环东海域工业园区、海沧区台商创业园和中沧工业园、湖里高新技术园、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总规划用地约60平方公里,总规划建筑面积达到2000多万平方米,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

从总体上看,工业园区的建设对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城市规模向岛外的扩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特别是受到2007年底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范围经济衰退的影响,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1、严重供过于求,导致标准厂房空置率高

除了火炬(翔安)产业区一期通用厂房企业入住率在80%以上外,其他工业集中区的入住使用率都不高,有些厂房甚至整栋空置。例如:海沧投资区已建成通用厂房约50万平方米,采用出让、出租方式进行招商。目前已出售7万多平方米,出租约15万平方米,尚余约28万平方米空置,空置率达56%。再如:同安工业集中区通用厂房、自建厂房达490万平方米,2008年进驻投产企业456家,而总工业产值只有8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产出非常低,其主要原因是厂房大量空置、闲置。

造成厂房高空置率的主要原因有:

(1)厂房投放规模过大

厦门市从2006年开始投入可供使用的通用厂房规模过大,到目前已有超过1000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存量,几乎超过了前20年标通用房建设的总和。这么大容量的通用厂房在短短几年间爆发出来,远远超出了期间厦门工业企业平均发展速度和我市引进工业项目的招商能力。

(2)企业远期需求的提前释放

购买通用厂房的企业,70%以上是厦门本地发展起来的企业,只有不足30%企业是外地的,且其中绝大部分也是本省企业。很多企业在购买通用厂房时留有相当数量的发展空间,也就是其实际需求大大小于所购买的厂房数量,从而导致大量厂房空置,需要进行二次招商。此外,还有一些分企业在比较原有生产场地和所购厂房的交通、配套设施、运行成本和员工变动情况后,宁愿暂时留在原有场地继续生产,延缓了进驻新厂房的计划。

(3)金融危机的冲击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陷入萎缩和衰退,国内大量的制造业企业相继陷入困境。企业更多地是考虑如何安全渡过危机,而不是购买新厂房和增加新生产线进行扩张,因此增加了招商引资的困难。 (4)招商部门决策有失稳妥

某些工业园区招商部门急于求成,对某些项目内容审查流于形式化,导致决策有失稳妥。一些炒房者趁此进行投机购房,导致不少厂房没有实际进驻项目。即使是有实际生产项目的购房企业,也不乏存在炒房意识,倾家荡产都想多购一些厂房,导致相当一部分空置厂房需要出租,甚至进行幕后交易。

2、园区配套不齐,企业综合成本上升

配套不齐几乎是所有新建工业园区的普遍问题,虽然各园区主管部门相继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是离现代工业企业发展所需配套预期还有相当距离。园区配套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吃、住、行等基本生活配套;教育、培训、娱乐等社会生活配套设施;还包括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所需的材料、物流、金融、酒店等商务配套设施。大规模工业园区选址一般说来就是原来的欠发达区域,整个配套体系都需要重新规划建设。园区配套不齐,导致企业综合成本上升,是目前制约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的一大瓶颈。分析我市工业园区配套不完善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1)建设项目启动前研究论证不够充分

比如,火炬一期95栋通用厂房,从酝酿到决策再到动工,整个过程只用了

3、4个月,不要说对区域的规划作深入的调研和论证,即便是赶制设计图纸都非常难。为了赶进度,设计图纸基本上是设计单位从多年前的旧图纸中直接调过来稍加修改就用的,并没有与现代工业企业的普遍需要相对接。甚至有些设计单位之前没有做过工业厂房的设计,建设开发单位也没有时间认真审核设计图纸,以致于厂房建完后发现问题重重。

(2)配套设施建设没有同步实施

主要表现在标准厂房建成几年了,企业也应政府的要求进驻了,但是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员工无法在周边找到适当的居所,员工从居住地到工厂间缺少应有的公共交通工具,导致交通成本过高。通用厂房建设启动时,若能同时启动周边商品房及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大部分企业员工就能就地解决吃饭、住宿等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疑也适用工业园区建设。

(3)岛内外发展的不均衡

厦门市历年来集中了绝大部分资金、资源用于厦门岛内发展,岛内外社会发展水平严重失衡,无论是日常生活设施,还是购物、文化娱乐、教育、医疗卫生设施等各个方面,差距都非常显著。本市居民都设法将户口转移到岛内,把家安在岛内,相当多外来务工人员也不愿选择在岛外上班。这种状况对工业园区发展非常不利。

3、厂房销售模式不利于招商和企业发展

近年建成的标准厂房基本上是以优惠价格出售给项目企业,由此也形成了厦门市独特的招商引资模式。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销售厂房,无形中抬高了企业进驻工业园区的门槛,不利于招商引资。这种做法对资金实力雄厚且符合进驻条件的企业来说非常有利,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或创新研发型企业无疑会望门止步。课题组通过调研了解到,的确有不少真正需要生产和办公场所的中小企业,因为缺乏资金而放弃入驻工业园区。

由于各区政府所属开发单位可做政策性担保,90%以上购房企业都从银行取得了购房贷款,但30%的首付款和一定期限贷款本息严重占用了生产企业所需流动资金,尤其是制造型中小企业在购房后普遍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有些甚至陷入生存危机。同时,厂房出让合同中都带有对再转让的限制性条款,限制了标准厂房在市场上的流转,购房企业在已还大部分贷款后,无法利用厂房净值进行二次抵押贷款,实际上降低了厂房价值及对厂房价值的融资利用。

此外,购房企业也无法因厂房土地的增值而获得融资。比如火炬(翔安)产业区,2004年工业土地每平方米150元,2007年起执行底价是每平方米288元,土地增值了应该说企业贷款抵押物增值,但银行不予认可。最近区内一家企业破产,其厂房被法院强制拍卖时屡屡流拍,原因就在于厂房出让合同带有限制性条款。

4、招商模式过于单调

各工业园区在引进工业项目时,基本都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主要体现在优惠的土地价格、厂房销售价格上,以及个案性质的资金扶持上,而在配套服务体系、人才环境、产业链、区域优势发挥等方面,招商力度显得乏力,与国内同等城市如苏州、杭州、青岛、大连相比差距较大。即使在政策优惠方面,也很难有突出的亮点和特色,何况有些政策还存在可操作性问题。

兴办工业园区,应该依据企业发展的经济规律,来建设、完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完整体系,其中就包括招商模式。但由于体制方面原因,我们一直难以摆脱政府发展经济的房地产模式,最终也使工业区建设陷入了房地产销售的窘境,既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成长,也给招商引资增加了很多困难。

5、园区管理服务机制不完善

厦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具有自身特色,如同安工业集中区、环东海域工业片区及软件园二期,都是火炬高新区、湖里区、思明区等政府机构共同招商引资并提供管理服务的。出于发挥各区招商经验和政策优势的初衷,市政府鼓励各区共同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但后来也因此使园区成了利益分割体,不论在优惠政策上还是在管理服务上,都无法发挥园区的整体优势。如厦门软件园二期,各区只为自己招商的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扶持,各自的优势无法得到有效整合,从而使整个园区的企业服务与管理失去了平衡。到目前为止,软件园二期的整体服务还仅仅限于物业和商务方面,而在政策、融资、人才、技术以及国家对口管理方面,还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服务机制,影响了软件园快速发展。

为此建议:

1、以廉价出租厂房为主导,提高厂房使用率

为了缓解目前厂房供过于求的局面,未来几年应暂停上马新的通用厂房建设项目,同时改变招商引资思路,出台一定鼓励性政策,及时调整空置厂房的产权关系,提高厂房利用价值。同时,要采取廉价出租的方式引进中小企业,提高厂房使用率:一是可将未售完的厂房部分或全部划拨给基层政府组织,以廉价出租给中小企业;二是允许国有服务机构或民营企业批量购入厂房,用做科技创业中心、专业孵化器、现代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此外,对企业已购厂房进行实际使用情况摸底,对其短期内不能自用的厂房,可通过政策性回购或统一的二次招商尽快消化。

2、进一步重视产业配套体系建设

市政府应将投资开发向岛外倾斜,特别是政府公共财政投资重点应当向岛外转移,同时加大力度引导社会资金重点开发岛外,尤其是已建成工业园区的附近区域。还可以考虑就将市政府及其机构迁往岛外(如环东海域),真正形成大厦门的新格局,带动岛外几个区的快速发展。

应重新审视已有的工业园区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现代工业发展规律进行必要调整:以建成的工业集中区为中心,集中力量和资源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功能;加大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环境、商品房等开发建设;鼓励生产服务性机构及商业娱乐等生活服务性机构进驻,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3、整合资源,提高整体招商能力

应当改变传统的优惠政策招商模式,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整体投资环境,通过产业链优势和服务优势吸引客商。建议市政府统筹整合我市的招商资源,杜绝各部门、各区之间的恶性竞争,避免盲目无序和守株待兔的被动招商方式,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思路,提高全市整体招商能力。

市政府曾经疏理了厦门今后着力发展的18个产业链,并提出了重点发展的几个百亿产业链,同时,以市政府领导牵头各负责一块或几个产业链的招商引资工作,轰轰烈烈招商势头跃然纸上,但实际效果并不如意。事实上,很多部门的领导对招商引资并不在行,缺乏全市大局观和长远布局,对有关招商引资政策、投资环境等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也缺乏与投资商谈判的策略。对此,我们建议针对重点产业链,组织业内专家、企业家进行认真深入的调研、分析,真正弄清我市在这些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势和劣势,并收集与产业链相关的国际信息,掌握潜在客商资源,分析他们来我市发展的可能性。对我市产业链中尚缺的关键环节,可以采取政府牵头,由国有投资公司联合科研机构、国内外拥有该环节技术领先企业及机构发起的方式,进行必要的布局以完善产业链。

4、整合优势资源,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厦门市“飞地”工业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同一工业园区不同企业因利益所属不同,享受政策和管理服务也不同的现象,造成了不良影响。建议市政府协调、整合“飞地”工业园区招商和管理、服务资源,建立统一的政策体系、管理和服务机构,并形成统一的企业服务体系,为入住企业发展提供满意的服务。之前的各种利益关系可由市政府协调在一定年限内保留,而各利益主体应逐步退出管理舞台。

同时,健全企业服务体系不应局限于政策性服务和商务服务,还要重点发展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层次服务,包括技术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增值服务、市场服务、管理咨询与顾问等,这一部分的建设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转化成盟市委提交2010年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书面发言和提案。)

第三篇:当前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低、小、散,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我县大多数企业以家庭作坊起家,且部分企业是沿海地区的梯度转移,产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低、结构差。

二是总量小,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xx亿元,仅xxx亿元的3.68%。

三是受限于我县土地资源及规划的制约,全县中小微型企业分散。近年来,随着工业园区的建设,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聚集发展,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散布在县城周边等地。

(二)行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发展能力弱

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以xx加工为主的资源型产业所占比重依然很大,占到规模工业总量的xx%。

二是行业自主发展能力弱。截止于目前,我县仍然没有正规的企业研发机构,受制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及土地资源限制,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低。

(三)产业短、矮、粗,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一是产业链条短且单调,发展呈“小散弱”、“有企业无产业”状态,现有企业多数集中于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中下游基础薄弱,产业配套水平较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产业。

二是资本、技术、人才等产业要素保障能力不足,xx县工业发展在区位优势、交通运输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人力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是明显的,劳动者素质偏低,人员外流严重,高层次人才又难以引进。

三是企业经营粗放,技术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纵观各个产业,其经营方式大多停留在家族式的手工作坊式的管理,企业管理效益不高,缺乏“高精尖”技术支撑。

(四)园区建设缓慢,土地效益发挥不明显

一是由于县级财力资金困难,对园区建设投入不足,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仍未跟进,园区投入产出效益仍然偏低。

二是项目用地待整合,部分土地出让后迟迟未开工,部分虽然开工但迟迟不竣工,部分竣工的企业也达不到约定的投资强度,有的是使用一部分,闲置一部分,发挥效益不明显。

第四篇: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南通市环境污染及解决方法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到来,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 关键词: 南通市 大气污染 原因分析 政府行为对策

正文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 (1)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2)发展要有限度,他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南通市市我国华东地区新型的一座现代化城市,是长三角北部动力核心。总面积8001平方千米,总人口789万。其水路、陆路交通发达,长江、黄海、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运输。近年来,南通市工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他一跃成为全国环境污染城市。 1 .南通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南通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环境监测站对南通地区进行监测,监测表明南通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 1.2 南通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1.2.1 地形和气候因素

南通位于江苏省中东南部,三面环海一面临水的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而与此同时,南通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季湿冷少雪,春季多雨,夏季炎热,秋季晴朗凉爽等特征。这些特定的地理和气候因素,是南通的大气污染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东北风的作用,南通上空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质随风西移,当遇长江水汽阻挡后,又转向东移,部分污染物返回原地。而与此类似,当刮西北风的时候,由于黄海海域的屏障,使西北风被黄海水汽阻拦,一些污染物质也无法被刮走,而只能继续停留在南通的上空。

1.2.2 城市建设因素

根据对南通城市以及主干路的观察,其大气污染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燃料燃烧

(2)工业生产过程 (3)交通运输等。

根据统计资料,以上三方面产生的大气污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20%和10%。在直接燃料的燃烧中,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数量约占燃料燃烧排放总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烟尘、SO

2、NOX和CO的数量占燃料燃烧排放比例分别为99%、93%、81%和97%。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机动车等流动源在交通比较繁忙的街道,如人民路、青年路、工农路等,可能造成CO、NOX和HC的严重污染。

1 1.2.3 市场机制因素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存在不完整性(例如:垄断实力的存在,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巨大外部型的存在,缺乏知识和信息等)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也就是使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其理论上的好处的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外部性是指个人或一个经济单位所承受的收益和成本是另外的个人和经济单位行为的直接结果,而没有得到任何补偿的情况。如一个化肥厂对大气造成污染但老百姓去被迫承受大气污染所造成的损害。由此可见,市场失灵也导致了大气污染。 1.2.4 全民环境认识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如对环境问题的潜伏性、长期性、紧迫性和艰难性认识不足,对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不理解,由于市民认识上的不足和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他们行为上的不够积极,不够配合。

1.3 政府行为对策

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经济发展靠市场,环境保护靠政府”的说法已被广为接受。环境资源配置的失灵,要求政府加大环境保护行政监督力度,采取有效的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等手段,发挥其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入世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环境管理方式将会受到冲击,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适应新的形势和环境。

搞好监督调查工作,统一布局,分类管理。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 .针对大气污染采取的措施及管理

2.1 经济手段治理方法

政府应利用经济手段来治理纺织化工企业。企业是各种污染物的主要产生者和排放者,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以削减排污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企业改变观念,拚弃环境保护部经济的成见,树立起重视环境更益于经济的观念。 2.2 控制机动车污染

利用行政手段削减机动车污染。政府应执行严格的地方规章制度,禁止销售未达国家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淘汰尾气超标车;安装电喷和三元催化装置;加快机动车燃料改造,使用天然及电力等清洁能源;同时,可以开设电车等无污染车辆。对一些新增公共汽车要购置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清洁型车型,建设天然气加油站。禁止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及非市区牌号的摩托车进入市区。

2.3调整工业布局

调整工业布局实现工业布局园区化。政府要加大力度,逐步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实施“优二兴三”的产业政策,把工业重心移向开发区,通州区区,严格执行产业发展导向政策和“三同时”规定。限制一些敏感区域兴办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对一些重污染企业要实行搬迁、停产、转产或限期整改等政策。扩大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区的规模。

3 .建立绿化体系

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建立城市立体绿化体系。在南通范围内大规模植树种草,在搞好垂直绿化的基础上,实行立体绿化。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使内绿化已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许多新建住宅和办公楼都有很多污染物质,其中有些会释放有害气体或尘粒污染空气,它们包括许多种燃料、木材、建材、办公设备、家具、地毯及化工清洗剂

2 等。另外,植物、宠物或房间空调系统也会带有细菌,这些细菌会破坏室内的空气质量。立体绿化就是事室内、地面、楼顶、墙体形成一个立体的绿化网,以阻止细菌霉菌的生长。此外,化学制品应受到限制,如油漆燃料及杀虫剂等。 4 .增强公民环保意识

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系到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1)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作为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各级政府应把环保业绩作为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让各级政府把环保提上日程。 (2)大中小学要积极开展环境教育。

(3)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5.大力发展环保科技,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5.1 积极发展科技型环保企业

我国已经加入WTO多年,国内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考验,那种仅凭人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去打开国际市场的办法是缺乏远见的,以民众的低收入额为代价的竞争,其出发点就不对,其可持续性等更值得怀疑。大量增强企业的科技内涵才是做根本的出路。面对环保领域企业数量小多、规模小的特性,大力发展科技型环保企业更是当务之急。政府应加强对环保企业科技化的支持和政策引导。

(1)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向企业的科技开发行为倾斜,如果通过相应的监督监察机制确证企业投资与技术开发,那么这种投资的税收可以减免;如果经过相应的论证,企业投资与某项技术研究可以促进整个地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那么可以取得政府的优惠贷款甚至贴息贷款。

(2)在环境领域,面向环保企业设立技术研发课题,并有配套的资金保障。

(3)选择有规模、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技术研究基础的环保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有的放矢发挥最佳作用。

总之,建立城市环保体制环,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见效慢的

过程。在当前,我们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保护,如果如此我们等于是用儿孙的福

利来享受我们今天的生活。

通过全球最大的医疗组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of Health,NIH)的资料可以看出,全球每年新生儿的过敏体质逐年递增,带来的后果是小儿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不仅严重干扰这些儿童的生长严重可能致命,此项数据仅是全球污染导致的众多结果之一。所以,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质量,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 参 考 文 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225.htm [2]苏省环保厅江苏省环境监测站,http:///jshbw/ [3] 人居环境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者:联合国人民署北京信息办公室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编著,2008年04月,P20-30 [4] 汤博澌.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J]. 环境教育 , 2005,(2) [5] 刘世昕. 生态文明与环境能用报到扩充[J]. 中国记者, 2008

第五篇:博湖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博湖县统计局

[调研报告]

第五十七期 (总第304期)

2008年10月24日

博湖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自改革开放以来,博湖县工业经济在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工业强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全县工业经济建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挺进,我县的工业经济发展也暴露了部分问题。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本人针对近年工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博湖县2007年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我县自建县以来,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在农副产品加工、电线电缆和人造板制造等产业领域,为县域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生产增速较快,工业总产值跃过3亿元大关,达到30363万元,同比增长25.2%,工业增加值793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8.0%。全县共27家工业企业和211家个体工业生产单位,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GDP)81034万元的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 1 业产值23236万元、增加值5676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76.5%、71.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产业活动单位完成工业产值4085万元、增加值1189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13.5%、15.0%;个体工业完成工业产值3042万元、增加值1065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10.0%、13.4%。近五年工业增加值变化及2007年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见下三图所示: 2002-2007年工业增加值变化图 单位:万元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37.528.6479410.2483146.270107724611926.77930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增减相对%60.050.040.029.630.020.010.00.0-10.0-20.0-30.0-40.0-50.02007年博湖县工业产值图2007年博湖县工业增加值图个体工业 1065万元,占 13.4%规下及产业单位1189万元, 占15.0%规下及产业单位4085万元,占13.5%个体工业3042万元,占10.0%规上企业23236万元占76.5% 规上企业 5676万元,占 71.6%工业产销衔接较好,2007年完成销售产值28836万元,同比增长20.4%,产销率为95.0%。产品出口为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增添活力,全年出口交货值15080万元,同比增长3.6%,占销售产 2 值的52.3%。从主要企业统计的产品来看,近八成产品实现增产,番茄酱43387吨、钢芯铝绞线854吨、人造板33357立方米、辣椒酱3340吨、铜材(杆) 155吨、白酒(折65度商品量)231千升,分别同比增长17.6%、63.3%、0.6%、3.2%、100%、30.5%。

二、2008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运行的特点及全年工业预计 因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近八成,在全县工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08年前三季度,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下降、销售上升、企业利润整体实现扭亏增盈,规上工业经济运行忧喜参半,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一)工业生产总量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8475万元,同比下降9.7%,工业增加值484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15.5%。累计生产主要产品铜材(杆)417吨、人造板21500立方米、分别同比增长541.5%、3.9%,番茄酱27930吨(部分产品未入库)、钢芯铝绞线360吨,分别同比下降27.8%、34.9%,因我县工业经济受后两种产品影响较大,从而引起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量呈现下降态势。

(二)工业销售产值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4010万元,同比增长20.1%,其中:重工业销售产值5554万元,同比增长75.3%,轻工业销售产值8456万元,同比下降0.5%,重工业销售增速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产销率为75.8%,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盈亏相抵后实现了扭亏增盈。由于番茄加工行业利润拉动作用明显,番茄酱销售价格看涨,番茄加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351万元(同期亏损278万元),前三季度利润增幅较大,成为拉动我县规上工业整体扭亏增盈的主要动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079万元,同比增长 3 41.0%,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7785万元,同比增长23.0%,利润总额904万元(同期亏损809万元),实现了扭亏增盈。

(四)原料紧缺,番茄加工行业发展暂遇挫折。因今年天气影响,番茄原料单产减少近5%,种植面积也下降近6%,番茄原料总产量同比下降约25%,加之周边县市番茄加工企业不断增多并抢购番茄原料,使得原料收购竞争激烈,原料紧缺成为制约我县番茄加工企业生产发展的“瓶颈”,设备不能满负荷运转,大部分番茄加工企业已于9月20日前陆续停产。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番茄酱27930吨,完成工业产值14481万元,分别同比下降27.8%、20.9%。从整体看,番茄加工行业运行欠佳,发展暂遇挫折。

分析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经济运行的情况,展望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发展趋势,有利因素一是重工业特别是铜材(杆)线缆将加快马力生产,二是新建企业如红多多公司、江皓工贸公司、宏傅食品公司、众合源公司生产效益突显,三是农副加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不利因素主要是原料紧张。综合各种有利、不利因素,我县工业经济预计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全县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约3.14亿元,同比增长约3.5%,工业增加值约0.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左右,工业生产总量和增加值仍将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但完成工业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尚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的有:辣椒酱约3450吨,人造板约35000立方米,铜材(杆)约500吨,供热量约15万百万千焦,分别同比增长3.2%、4.9%、122.6%、19.5%;主要产品产量下降的有:番茄酱约31784吨,钢芯铝绞线约500吨,分别同比下降27.6%、41.5%。

三、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好转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县企业制度建设渐趋完善,企业综合竞争能力逐步提升,但由于 4 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县工业企业运行中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才能促进我县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深度、广度不够。有些企业、行业和部门对发展工业经济认识及信心不足,对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感和责任感不足,特别是对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缺乏了解,创新观念不强,工作力度不大,导致工业经济明显成为我县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

(二)原始投入不足,企业综合竞争力有待加强。工业经济原始积累和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突出因素。近年来,我县私营经济和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私营企业和小企业总体规模小、起步晚,一般以初级加工为主,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受原料供应制约影响较大,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偏弱。

(三)流动资金短缺,企业贷款难。企业原始积累小,流动资金十分紧张,特别是小规模贷款问题比较突出,政府和金融部门在资金方面协调困难较大,使大部分企业难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同时,贷款手续繁杂,办理时间过长,使部分季节性加工企业难以保证正常生产。

(四)部分经营者自身素质较低,创新能力差,管理跟不上。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较低,没有技术开发能力,企业技术水平差,与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难以适应。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再加上作坊式经营和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存在,导致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部分工业行业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由于缺乏对市场的科学判断,投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造成产品结构趋同,低层次恶性竞争加剧,企业规模不大, 5 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三是企业营销方式落后,生产经营不稳定,风险意识差,企业生存空间狭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四、今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及对策与建议

发展工业经济是突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弱点的重要手段。以“特色兴博湖”为主题,以“工业强县”为目标,解决生产、流通、消费方面的问题,解决培植工业税源、扩大就业等问题,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转变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促使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 今后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持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把工业经济作为博湖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力量来抓;扩大招商引资,坚持项目带动,加大工业投资,进一步拓宽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域,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坚持保护合法权益,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坚持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思路、新方法,对工业经济提供服务、监督和管理,引导其依法经营,规范管理,提高素质,健康发展。

(二)发展工业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工业经济发展氛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应当首先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做文章,认真清理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旧体制、旧观念、旧模式、旧框框中解放出来,切实摆正工业在博湖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为工业经济创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生存空间。优化工业投资环境既包括基础设施、生产条件、资源供给等硬环境,更包括观念导向、法治水平、人文心理、社会氛围等软环境。一 6 是应尽快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在工业(园)区内进行合理布局,为工业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创造载体,增加推动力,让相似或相近的产业、企业相对集中,既便于设施配套,又便于形成规模,便于自由竞争,更有利于企业形成集团,发展壮大。二是完善工业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措施,依法规范政府、部门、企业行为,减少随意性,做到依法办事、照章办事、服务企业,杜绝对企业的粗暴干预和随意处罚。

3、引进工业项目,扩大工业投资力度,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挖掘县域资源优势,兴办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策划和包装等一批工业企业项目。同时加大铜材(杆)线缆、泥炭项目投资生产,实施人造板行业的改造,加大南山矿产的开发,增强“湖泊资源”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的能力等。

4、加大引导企业的科学管理力度。引导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按照国际、国内通行的规则,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获取各种认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专业人才,增收节支,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5、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选择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竞争力强、带动面广、有发展前景的优势骨干企业,实施扶优扶强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部分企业贷款担保问题。探索多种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资金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和盘活民间资金,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企业信用观念,创造企业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6、大力推进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按照利 7 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关系,使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优势与科研机构的技术开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工业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壮大能力。

(撰稿: 周洪涛) 8

上一篇:供应员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工作服工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