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分子生物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生物学科中基础的重要学科,本文主要针对分子生物学的内容特殊性对我们现有教学方法上的弊端做一个分析,同时对教学方法提出了若干赶紧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以及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此让我们的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培养生命学科中的优秀人才来适应现代生命学科的发展。

第一篇:分子生物学论文范文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针对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复杂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从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和微课建设、探究式、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微课;教学改革

Key words Molecular biology; Network course; Microlecture; Teaching reform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来,分子生物学迅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有力地推动了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成为引领全世界生命科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发展的主流学科。只有应用分子手段才能真正研究和解答生命科学每一个分支中的根本性问题[1]。

分子生物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学习枯燥乏味,兴趣不高。因此,对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从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和微课建设、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生物学人才。

1 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是以网络的形式来表现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网上的学习资源,构建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手段。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应具备精炼的教学内容,以核酸的生物学为主线,突出重点,为学生建立一个系统性强、内容精炼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同时,应充分利用动画、视频、网络链接等,提供生动有趣、界面优美的网络教学平台。此外,还应具有完备的教学环节,通过设置丰富的习题、测验和试题集等,使學生在学完某个章节后能进行练习和测验,从而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在网络课程的应用上,应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除对学生的提问和邮件及时进行回复和处理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如“转基因的安全性”、“冬天下霜后蔬菜为什么会变甜”等,供大家交流讨论,深化对课堂教学中基因工程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内容的认识。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由教师给出结论性的意见,学生不仅学习了相关知识,也培养了学习兴趣。在对授课班级的调查问卷中,80%的学生认为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

2 分子生物学微课建设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随时随地学习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以录制微课的形式,在短时间内讲清某个知识点,并发布到网上,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电脑学习,对教学无疑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微课制作时,首先,应选择好待讲授的知识点,并设计完备的教学环节,特别注意开场的2 min能否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微课视频录制的形式有课堂实录式、PPT播放式、讨论式、讲坛式、画中画式、二维动画式等,应根据所讲授的知识点选择使用。如在讲解“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时可采用二维动画式等。

3 教学方法改革

3.1 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是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科学原理的形成过程,从而主动获得科学知识并掌握探究技能的教学方式[3]。该方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分子生物学理论性强,通过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带领学生探究基本理论形成的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而且促进了思考,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讲解DNA半保留复制时,探究15N标记的大肠杆菌DNA复制实验;讲解三联子密码破译时,探究如何利用核糖体结合技术破解遗传密码;讲解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时,探究乳糖操纵子和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机制等。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时,学生不仅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而且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多地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3.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一词最早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法是指依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认知结构,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联想和判断,从而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方法[4]。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可以综合运用直观启发、比较启发、设疑启发、实例及比喻启发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

在直观启发方面,首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的引导和启发。如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为主线来讲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在讲解重要的理论时注重介绍这些理论发现背后的人物故事等,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其次,在帮助学生理解DNA高级结构的形成、核糖体的结构特点等内容时,可先以图片、模型等进行直观的展示或演示,带领学生观察其结构特点,获得感性认识。

在比较启发方面,应注重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的结合。分子生物学课程中染色体与DNA、生物信息的传递、基因表达的调控等内容均是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方面论述的。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横向比较法,对原核和真核生物进行对比分析,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对DNA和RNA聚合酶的种类、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不同操纵子的调控机制等内容的教学可以采取纵向比较法,以达到加强记忆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启发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思考。对一些难懂的理论可以通过比喻或举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把启动子比喻为基因的“开关”,把σ因子比喻为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眼睛”等。在讲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时,可以把原核生物比喻为很“穷”,基因组小,所以结构简练,存在转录单元,有重叠基因等;真核生物比较“富有”,基因组庞大,所以存在大量重复序列,基因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等。

3.3 多媒体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形式,根据教学目标有机地组织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呈现和展示,以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具有教学信息量大、教学效果好等诸多优点[5]。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上的各种教学资源,并且使教师在短时间内能够讲授更多知识,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此外,将原本枯燥的知识点以多媒体形式展现,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逼真、绘声绘色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转而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开展多媒体教学首先应精心制作、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室是教师的“战场”,课件是教学的主要“武器”,制作应尽可能精良。课件内容应精简,能让学生课后阅读的,课上就尽量不讲,避免冗余累赘。内容编排上要注意逻辑性,严格按照时间、空间顺序、分子生物学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来组织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梳理这种次序,避免学生抓不住重点,感觉内容混乱,一头雾水。课件制作应该精美,做到图文并茂,文字尽可能少,主要内容通过教师讲出来,让学生是在“听”课,而不是阅读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还要尽可能多的搜集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减少文字介绍。比如讲解内含子剪接过程、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原理时均可以采用动画进行演示;讲解人类基因组计划、重组DNA技术时可以利用视频进行介绍等。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件制作粗糙、千篇一律;教师照着屏幕宣读,缺少师生互动;多媒体技术保障不到位,设备老化,系统陈旧,故障频发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克服解决。

4 分子生物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考试是学习的指挥棒,要改革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一定要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6]。分子生物学课程通常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主要表现在:①考核缺乏过程性,内容以记忆性为主,学生死记硬背现象严重。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或者不学,到临考前采用突击方式对教材内容死记硬背,不但考试结果不理想,也不利于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掌握。②考核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考核主要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很少采用汇报交流、调查研究等形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也不利于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笔者将分子生物学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和单元测验3个部分,总成绩构成比例为:课堂表现和作业各占10%,单元测验占30%,期末考试占50%。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性等情况,由教师综合评价后给出得分。课程作业为已讲授章节的重、难点内容,共布置3次。单元测验以开卷考试、课程汇报等形式进行。其中,第1次和第2次单元测验为开卷考试,分别在RNA转录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法讲授完毕后进行。第3次单元测验针对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内容进行。该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在讲授完毕后,由学生复习消化,并分小组准备PPT,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负责点评和评分。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题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分析题等,减少识记性内容比例,增加综合性、理解性内容。如给出一段DNA序列,请学生判断哪条是有意义链、mRNA的序列是什么、翻译从哪里开始以及该DNA片段是从原核还是真核细胞中分离出来等。

该考核方案以单元测验的形式进行全程化考核,起到了督促学生学习、加强平时积累的作用。以课程汇报的形式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了学生思考,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降低了期末考试所占的比例、加大了平时考核比例,能够更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实施该考核方案的班级取得良好以上成绩的比例达到51.2%,学生普遍反映知识掌握扎实,并且缓解了期末考试的巨大压力。

5 结语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分子生物学内容复杂,知识动态抽象,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上应进行分类,对“中心法则”相关内容尤其是基因表达的调控要精讲,对“疾病与人类健康”、“基因与发育”等内容可略讲或不讲。在教学方法上应综合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方法,结合网络课程、微课等教学手段,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根本,以掌握核心知识为目标,以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为外延,把分子生物学课堂变成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还应及时補充国内外最新的科研进展,使静态的理论与动态的实例结合起来,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使理论不再深不可测或遥不可及。此外,授课教师应坚持活跃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学习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现身说法”是对学生最好的引导和启发。

参考文献

[1] 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等.现代分子生物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12.

[2]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3] 赵文亚,史彬茹.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7):117-118.

[4] 黎志东,徐志凯,李元,等.启发式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1,4(4):312-313.

[5] 朱红威,邵菊芳,冷云伟.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88-16489.

[6] 王袆玲,秦永燕.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8(4):99-100.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5,43(26):386-387

作者:高清松 纪剑辉 周颖君

第二篇:分子生物学教学技巧与策略分析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生物学科中基础的重要学科,本文主要针对分子生物学的内容特殊性对我们现有教学方法上的弊端做一个分析,同时对教学方法提出了若干赶紧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以及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此让我们的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培养生命学科中的优秀人才来适应现代生命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授;应用性

引言:

我国的生命学科建立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探索,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就。同时,分子生物学科也成为我国比较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为我国的生命学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生物学科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么学科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后续的其他学科学习也有着很大帮助。作为很多专业的必修科目,学生在学习分子生物学时一定程度上会感觉到这门学科的困难性。所以在教学技巧上我们要讨论如何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同时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这么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1.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属于生物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比较难理解的一门课程,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以及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中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认识:很多学生对于分子生物学科的认识度不高,认为这门课程比较难懂,而不去学习,没有认识到这是一门作为后续学科的基础学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 教学内容:现在很多国内开设分子生物学的院校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主线的确定上都没有达成一致,存在很多种类型的主线编排模式,层次不齐。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主要都是采取填鸭式教育方式,没有给学生更生动、形象地描述出这门课程的精彩所在,让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教学方法也显得很单调,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4) 其他问题:还有诸如实验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师资水平有限以及给予学生的实训机会较少等诸多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果。

2. 采取的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基础之上,分别提出了应对以及改进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于我们分子生物学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

2.1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以及制定教学方式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材的选取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很多学生在接触分子生物学之前并没有太多的预备知识,所以考虑到这一点,在教材的选取中,一定要做到难易适中,教材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科学化。本门课程最开始面临的比较晦涩的问题就是教学学时和实验学时的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与越来越多的学科产生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现象,这也导致很多学科与分子生物学科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要把握两个要点就能够将教学内容合理进行安排:

其一是重点内容要突出。尽管很多学科与分子生物学科在内容上有所重合,但是在重点内容上还没有其他学科渗透进来,所以突出重点是主要应对策略,而分子生物学中很多基础问题,譬如"核酸结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等问题上在很多生物相关学科中都有涉及,在本门课程中只需要简单复习即可。

其二就是要求教师提炼出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将学科知识的重复点淡化,而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多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一部分新概念,提高课程的授课质量。

2.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尤其是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兴趣甚至堪比一把打开学科的万能钥匙。从表面形式上来看,我们只是给学生传授一门新的学科,但是从深层次来看,我们培养的其实是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只有兴趣使然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科研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2.3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授课的质量,我们就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在有限的学时中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以及学生的学習效率。多媒体教学是现在提高教学效率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应用性强的学科,在亚显微分子水平上有着很大的运用。而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可以教学起来比较抽象,单凭教师一张嘴是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点,能够让抽象复杂的内容在多媒体课件中更加具体化和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同时,建立相关的网络资源库,让学生在课后可以拓展自己对本课程知识范围的拓展,也能帮助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

2.4科研带动教学

实战是对我们所学技能最好的考验,而科研就是分子生物学科中的实战。对于学生来讲,课本的知识理解地再深刻,与实际操作都有着一定差异,而分子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定要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任务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发散思维的加工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我们教授分子生物学给学生最终的木笔是要培养出有着娴熟操作能力以及具有创新思维的科研工作者,所以分子生物学科的科研任务,教师要选择一些简单但是能够将学生所学知识运用的来让学生参与进来。同时,也可以通过拨出一定科研经费,由教师带领学生,让学生体验整个科研的过程,包括立项、试验阶段以及到最后的答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的作用。同时,科研带动教学的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5改革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分子生物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延伸,而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实验教学部分尤为重要。

在实验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只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实验过程,而实际的操作过程由学生自己去动手实现。学生在这个实验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获得成果的乐趣以及通过实验掌握一项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实验中的突发问题,教师也可以交由学生自行解决,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记忆犹新。

3. 结语

对于国内各大院校在分子生物学中表现出来的若干问题,上述办法通过在部分试点院校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明白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以及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联系上需要更加紧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还需要通过自身的经验不断去改进本门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把我国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秦新民,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13):531-532

[2]胡光忠,关于科研促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中华文化论坛,2008(08):77-78

[3]张振霞,PBL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时代教育2009(01):108-109

作者:高书颖

第三篇:药学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分子生物学对于药学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抽象、复杂。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探讨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期牢固掌握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培养独立意识和科研思维,为将来更好的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从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药学专业开展分子生物学课程,侧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从基因展开,围绕DNA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给予论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核酸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今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研究新药以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代谢规律,阐明药物作用的机理奠定基础。以上是药学专业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数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反应这门课程有两点问题:一是抽象难懂,显得枯燥无趣;二是和生物化学第一篇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第三篇章基因信息传递内容有重叠。针对以上情况谈些个人体会,以期促进药学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更好开展。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在教学内容上的更動

要删减部分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知识点,不能按照教材编写顺序死板教学,比如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DNA的复制、突变、损伤和修复,转录和转录后加工,蛋白质生物合成等内容。以专业特色为基点,侧重介绍基因工程及其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基因敲除与药学研究进展等内容。

(二)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良

理论联系实际,举一些目前已经在生产使用的基因工程药物例子,如人源胰岛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给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直观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在讲“基因敲除与药学”章节时,减少教师课堂讲述的时间,课前让同学自己查找资料,分组自制幻灯,课上描述基因敲除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和进展。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书籍、文献,大大提高了阅读能力和专业检索能力,同时也体会到分子生物学知识在药学领域的大量应用和发展。学生对国内外相关网站浏览,更多接近了课程发展前沿,专业视野变宽,自学能力提高,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论述过程中,一些观点可能超出普通认知,不仅扩大学生的视野,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另外,应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动态显示复杂变化的过程。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内可大大增加信息量,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的特性,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收知识。

二、实验课教学的开展

抽象难懂的理论课程,当理论遇到实践,它将不在枯燥乏味。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实验课程不可或缺。结合本教研室现有实验条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如何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课。

(一)根据学校教学安排选取教学内容

大学本科教育人数相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要多,教学面广,涉及的课程多,从课程安排上较难为某一门基础课程开设独立的教学周,一次实验课的时间安排一般在半天。然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内容一般是连续的,通常包括目的基因和载体的制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片段纯化、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重组质粒的转化、阳性克隆的筛选、表达载体在体外的表达、表达产物的纯化及鉴定等。整个实验进行需要连续的两周时间。目前我校给药学学生安排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两次,一次半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们汲取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此,我们从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中,选取相对独立而又连贯的内容开展教学。一是载体质粒的制备,二是质粒的转化和阳性克隆的筛选。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同时也让他们对理论课上抽象的DNA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结合教研室现有实验条件安排教学进程

教研室成立已有多年,现在具有独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实验器材相对齐备,如高速冷冻离心机、制冰机、37℃恒温培养箱、凝胶成像系统等等。考虑到药学专业同学人数较多,按三十人小班制,每次有五个小班同时开展实验教学,某些实验仪器数量上难以满足同时开展同一个实验的要求。为此我们将两次实验内容分班级错开教学,前三个班的学生先进行载体质粒制备,后两个班学生用事先制备好的质粒做转化和筛选。每次课都有操作和对结果的鉴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质粒转化和筛选实验中,由于筛选结果需要等到次日出来,学生们通常会利用课间休息主动来查看自己的结果。同时,在实验进行等待的过程中,教师会穿插与实验操作相关的理论和视频教学,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夯实分子生物学知识。

(三)结合教学内容编写实验教材

教材的编写关系到教学内容能否按质按量完成。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上述课程内容和时间设置基础上,结合药学与分子生物学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精心撰写教材。编写主要侧重使用方法的原理、试剂配制方法、操作过程和结果鉴定。目的使学生通过教材的阅读加深对操作原理和方法的认识,以达到牢固掌握所学实验技术。另外,根据前几届开设这门课程的经验,不断修改、完善教材编写,使其达到可参考性、可应用性的要求。确保学生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达到课程设置要求的对实验理论的理解、对操作过程的掌握。同时希望可以培养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如何应用于药学研发的能力。

(四)实验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科研思维

学生培养需着重于对其独立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鉴于此,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全程独立完成实验,从中体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要领和实际操作事项,确保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实验设计分析的方式,对实验设计的原理、各项操作的意义等进行探讨,以期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理论和操作,促进他们科研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强调实验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书写实验报告的重要性,并能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课下参与实验准备和科研活动

以往一个实验结束,学生学会的只是简单做几个实验。可借签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整个实验准备过程,包括材料的选取、试剂的配制、实验仪器的调试以及实验容器的清洗、灭菌、消毒等。由于实验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学生在准备实验时,不仅大大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完成整个实验的同时也培养了做科研的兴趣。目前高校为学生设立了科研创新基金,大多数教师也都参与科研活动,这些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平台。在教学中积极要求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对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综合能力很有帮助。

当今是生物医学研究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相应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基础上研制基因工程药物,将成为制药领域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药学专业的毕业生是从事医药研发的一线人员,在校期间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胡若磊,汪渊.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酶工程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

[2]汪渊,周青,袁凌云.开设博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探讨[J].生物学,2000(3).

[3]董琼珠,方敏,秦宜德等.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讨[J].安徽医药,2004(2).

作者:张玲 黄维琳 梁枫

上一篇:钢结构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九年级物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