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2024-04-14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通用8篇)

篇1: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对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修订的建议

摘要:因各地具体情况的不同,在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的编制及修订中,常出现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程度不高等问题。根据城市防洪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从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应兼具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的角度,提出了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中,在预防与预警、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关键因子时限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并就部分条款的修订提出了具体建议。关键词: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在建工程;大纲;修订

11.引言

2006年以前,防洪预案是按《防洪预案编制要点》(试行)编制的,自2006年后,《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下简称大纲)正式成为防洪预案编制的纲领性文件,但大纲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市区内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1]。就长江、钱塘江、淮河等江河沿线及其支流的河道管理部门及防汛指挥机构来说,主要是防御江河洪水为主的洪水,而且我国江河沿线及其支流所在城市所属河流或堤段中的堤防加固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景观工程、应急整险工程以及港口与航道的整治控导工程、桥梁或过江隧道工程等各类工程日益增多,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对这类在建工程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防洪减灾中,有学者从堤防溃口事故和溃口后的人员伤亡事故方面做了研究[2-4],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是防洪减灾的基础,本文拟就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大纲编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论述。2.对大纲修订的必要性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市区内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1],对于城市市区以内的在建工程、城市市区以外的堤防及所在的县、乡镇等行政区域防洪预案的编制要求,没有明确要求,导致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存在着一定的盲区和模糊化,而城市市区以内的在建工程汛期失事或者城市市区以外的堤防及所在的县、乡镇等行政区域管辖堤段出现问题,同样会影响到城市市区的安全,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的角度出发,大纲应做适当的修正、补充及完善。

3.对大纲修订的几点建议 3.1工作原则的修订

在城市防洪预案中,有的城市既有干流也有支流,既有左岸也有右岸,以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左岸是荆江大堤,右岸是长江干堤、支民堤;左岸是江汉平原,右岸是分蓄洪区;即一座城市的左右岸堤防的等级、保护对象、保护范围有时存在较大的差异,故城市防洪预案中还要考虑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的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确保重点、兼顾一般,与上下游、左右岸兼顾协调的原则;依据《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还要考虑防汛抗洪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3.2 重点防护对象的修订

大纲中以党政机关要地、电视台等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地铁、人防工程等重要地下设施,以及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设施和重要有毒害污染物生产或仓储地,城区易积水交通干道及危房稠密居民区等为重点防护对象,这是因为大纲中的城市防洪不仅仅是指江河洪水,还包括山洪、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而对江河防洪来说,一般只是单纯的防御江河洪水,其重点防护对象显然应该是防护着这些重点部门、重要设施的堤防。具体而言是堤防上的重点险工险段、沙基堤段、欠高堤段、病险涵闸等。3.3 预防与预警的修订

大纲中的预警级别由重到轻分为I、II、III、IV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表示,这是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根据其严重程度向社会发布的警示标志,江河洪水的防洪预案一般以设防水位、警戒水位、保证水位、预案水位来响应大纲中的预警级别,并就不同的预警级别制定相应的防御方案和措施。

在建工程因未能在汛前完工及验收,为其所在的河流及堤段的防洪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地方防汛机构需充分考虑在建工程对邻近堤段的影响和工程本身及施工区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市、县级的防洪预案中,对在建工程防洪预案常出现遗漏或是仅作为附件或单项预案附于本区域防洪预案之后,与该区域的城市整体防洪预案不能无缝衔接,而且编制在建工程防洪预案的中标单位(施工单位)对该区域的水文条件及在建工程邻近的堤段情况也不了解,故河道主管部门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本区域的城市防洪预案中,根据大纲和在建工程及所属河流或堤段的具体实际情况,对这些中标单位(施工单位)的在建工程防洪预案提出具体和明确的编制要求。近些年来经常发生因在建工程管理不善引起工程出险进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在建工程的防洪预案缺失或不具操作性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编制在建工程防洪预案非常重要。预防与预警中主要防御方案除了大纲中的江河洪水防御方案、突发性洪水防御方案,还应就本区域内未完工的招投标工程、应急整险工程等责成施工单位编制合乎要求的在建工程防洪预案,在建工程防洪预案的预警级别应与区域性的防洪预案的预警级别保持一致,不得低于区域性的防洪预案的预警级别,及其内容应包括标准内洪水防御方案、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突发性洪水防御方案。3.4 主要应急响应措施的修订

防汛抢险时间紧,任务急,困难多,风险大,现场抢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5],而现场抢险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则取决于险情的上报、人员及物质的到位、通讯故障的抢修、交通拥堵时的疏通等是否及时。大纲要求明确不同量级江河洪水条件下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如明确进入紧急防汛期的条件、出现前期征兆及发生险情后的紧急上报规定和应采取的处理措施、险情和灾情监控、抢护和救援的指导原则、工作程序和总体要求等,但未要求明确各预警级别下各级别险情的上报时限、各级别险情抢险方案的制定时限、防汛通讯设施的故障抢修时限、防汛抢险物质的运输时限、交通道路拥堵时的疏通时限。这就导致了各编制单位要么在其防洪预案中回避关于各关键因子时限的要求,要么尽可能的采取最大时限或者随便估计一个时限,甚至采取模糊时限。而在涉及防汛抢险的关键因子方面,没有明确、具体、科学的时限的防洪预案是不具可操作性的。这些时限的标准的确定与解释部门,不应是防洪预案的各编制部门,最好是以流域或省为单位在做相关的测定和评估后再确定,使之更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4.应急保障的响应修订 4.1技术保障措施

大纲中的应急保障关于抢险与救援保障,只要求明确抢险救援装备、技术力量、队伍(含专业与非专业队伍)、专家组在管理和启动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等,大纲中应增加技术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并不是堆砌一些套话和原则性的话,而是要让防洪预案对基层政府尤其是基层技术人员在技术上具有指导性,从而让所编制的防洪预案对本区域的防洪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2工程措施与非工程保障措施

大纲中的抢险与救援保障应补充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指对各类工程基础设施的修复加固,即在汛前对水毁工程、重点险工险段、病险闸等进行修复加固,恢复并提高其抗洪能力,确保安全度汛。这一措施与大纲中后期处置中的水毁工程修复的区别在于是汛前进行。

非工程措施即通过法律、行政、经济、保险手段以及直接运用防洪工程以外的其它手段来减少洪灾损失的措施。大纲中的社会动员保障与宣传、培训和演习也属于非工程措施,而防洪保险应作为自愿前提下的一项非工程措施予以补充。

大纲中后期处置的保险与补偿是灾后的行为,而防洪保险做为非工程措施是风险管理中采取的一种风险转移的方式,两者并无冲突。4.3物资与资金保障

4.3.1购置与验收、报废与更新

大纲中的物资与资金保障要求明确防汛物资储备管理、调拨程序与调运方式,对防汛物资的购置与验收、报废与更新无明确要求,防汛物资的购置和储备应符合《防汛物质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L298-2004)和《防汛储备物质验收标准》(SL297-2004)的有关规定。

物资的更新是指因储存年限到期或非人为损坏而报废所需要进行的更新。中央级防汛物资的报废和更新按《中央级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细则》进行,非中央级防汛物资的报废和更新工作可以参照实行。

大纲中后期处置的抢险物资补充与报废更新是两个概念,两者并不冲突和矛盾。4.3.2防汛物资的调(征)用原则

关于防汛物资的调(征)用,一切从防洪保安的角度出发,在预案中十分有必要打破行政区域,无论是中央级、省级还是乡镇或企业与个人自筹的防汛物资,依据《防洪法》可实行以下防汛物资的调(征)用原则:

(1)先近后远的原则。先调用离防汛抢险地点最近的防汛储备物资,依次调用距离抢险地点较近,交通便利的防汛储备物资。

[8]

[7]

[6](2)满足急需的原则。当有多处险段需调用防汛储备物资时,若不能同时满足,则先满足重大险情抢险的需要。

(3)先主后次的原则。当有多处险段需调用防汛储备物质时,若不能同时满足,则先满足重点险段重大险情抢护的需要。

(4)各城市防汛指挥部除对本行政区域的物质储备情况全面掌握外,还需对河流两岸及邻近城市的物质储备情况和水陆交通道路进行了解,并绘制防汛物质紧急调运路线图。

(5)根据满足急需的原则,并结合本区域所辖堤段的险段分布及现有状况和现有堤顶路面交通能力,当某处险段调用物质其数量或时间不能满足抢险需要时,经上级防汛指挥部门同意,可打破行政区域,就近调用。5.结语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作为防洪预案编制的纲领性文件,对指导我国的城市防洪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在工作原则、预防与预警、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应急保障、物资与资金保障、在建工程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城市防洪预案要让防洪预案对基层政府在非技术保障措施上具有适宜性和实用性,对基层技术人员在技术保障措施上具有指导性和可行性,从而让所编制的防洪预案对本区域的防洪更具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Z].北京: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06.[2].杨梦云.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重大险情溃口事故防范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2,30(12):55~57+19. [3].刘亚莲,周翠英.基于模糊事故树理论的堤防失事风险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6):86~88. [4].杨梦云.堤防溃口人员伤亡事故的事故树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年第33卷第3期:18~22. [5].杨梦云.防汛抢险中现场抢险方案的特点与制定原则[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年第11期:140~141+144. [6].SL298-2004,防汛物质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7].SL297-2004,防汛储备物质验收标准[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8].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中央级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细则[Z].北京: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1996.

篇2: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855 更新时间:2008-6-28 13:03:56 【字体:小 大】【关闭

窗口】

城市防洪预案编制大纲

我国现有设市城市670座,其中有防洪任务的城市639座,占城市总数的95%。据不完全统计,城市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66%。

因此,确保城市防洪安全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必须高度重视。1998年长江、嫩江大水,九江市堤防决口,武汉、哈尔滨等城市堤防发生重大险情,直接威胁着城市安全,由于汛前制定了防洪预案,使得抗洪抢险工作组织有序,措施得力,有效地控制了洪灾的扩展和发生。因此,编制城市防洪预案是城市防汛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防洪法》和有关规定,各地防汛部门应组织编制城市防洪预案。为了规范此项工作,统一格式和要求,特组织编写了城市防洪预案编制大纲,供各地参照执行。第一章

第一节 编制依据

《水法》、《防洪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

流域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规划。

巳批准的防洪调度方案、流域防洪预案及上一级或同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国家防总办公室制定的《防洪预案编制要点(试行)》(办河〔1996〕26号)等。第二节 编制目标

从减轻洪水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洪水,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洪水灾害而预先制定防御方案、对策、措施,给各级防汛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提供依据等方面叙述城市防洪预案编制的目标,并对城市防洪预案编制目的、意义、必要性作出简要说明。

第三节 编制原则

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能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

各有关部门根据防洪预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编制城市防洪预案应密切结合防洪工程现状、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城市发展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修订、完善。

城市防洪预案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二章 城市概况 第一节 城市经济概况

全市城区人口、面积、产值、固定资产,各种重要设施,包括特大型企业、交通干线、重要军事设施(需保密者除外)等。第二节 城市自然特征

城市地理位置,城区高程范围、地形、地貌特点。

所在流域,与河道、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的相互关系。第三节 洪(涝)水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防洪除涝现状、标准及规划。

现有防洪除涝工程保护范围内及不同频率洪涝水位线下的人口、面积、产值、固定资产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受洪涝制约程度。第四节 洪、涝特征和灾害

洪、涝水特征分析,包括各种洪、涝水成因和组成;洪、涝水发生特点,包括洪水传播时间,主要控制站不同频率洪水水位、流量。

台风、山地灾害特征分析,包括台风、山地灾害发生的类型、特点等。

历史大洪水(包括涝灾、台风和山地灾害等)概况。包括发生时间、洪水量级大小、频率概念、成灾原因、淹没范围、灾害损失等情况(列表)。

第三章 城市防洪工程

第一节 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现状

包括江河、湖海、堤防、城市圈堤、水库等防洪体系现状及防洪标准,在保护城市防洪安全中所起作用(即各种防洪工程的保护范围)。第二节 防洪工程规划建设进展情况

规划标准、建设工期、开工情况、完成情况,已完成的工程对城市防洪安全的作用。

第三节 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主要工程问题及对城市防洪安全的影响城区堤防险工险段和病险涵闸、上游病险水库等的位置、病险程度等(列表说明)。

病险工程可能对城市造成的危害。

主要问题除文字叙述外,还需列表,并在图上加以标注。第四节 违章建筑对河道的阻水影响 包括跨河桥梁、管线、圈圩等。第四章 城市防洪预案 第一节 洪水量级划分

根据城市防洪工程现状,对不同频率洪、涝水进行量级的划分,确定标准内洪、涝水和超标准洪、涝水。

第二节 城市防洪预案涉及范围

城市防洪预案包括防御不同频率洪、涝水(包括超标准洪、涝水)的预案,还包括防御台风和山地灾害的预案。

第三节 标准内洪水防洪预案

标准内不同量级洪、涝水的处理方案、防御对策和措施。

明确防汛抢险责任制、责任人(含通讯联络方式等)和具体的责任目标。

制定相应的洪水调度方案(含水库、分洪、蓄滞洪区运用等)、工程运用措施及操作规程。

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险情作出相应的抢险预案,包括抢险技术措施、抢险人员组织、物资调配等,特别对可能出现的决口险情,要做好堵口准备和修筑二道防线的具体方案。对决口可能淹没的区域要有发布警报的措施和人员、财产转移预案。

详细分析凋度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报汛通讯、抢险交通、防汛物资、照明设施、抢险队伍组织等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制定应急措施,并落实到具体部门。

第四节 超标准洪水防洪预案

制定相应的防洪调度实施方案,如堤防、水库、涵闸、蓄滞洪区以及其它防洪设施的设计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调度运用规程和调度权限及执行部门等。

确定必要的临时分蓄洪区,并制定相应的人员、财产转移预案。

对蓄滞洪区和易淹及危险(含危房)地区人口、财产转移安置的方案,蓄滞洪区启用时机。调度实施保障措施:责任制,防汛物资的准备和运输,抢险队伍组织及分工,陆地、水面交通管制,社会治安、预警预报等保障措施。

落实重要的铁路、交通干线、石油、电力等设施以及其他重要设施的自保措施。对不同量级超标准洪水淹没面积、灾害损失加以估算。第五节 防台风预案

台风警报的发布方式、内容(包括台风影响范围、台风强度等)和发布权限。

通知和组织需转移人员的具体措施,对于危旧房和危险区的人员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和负责部门。第六节 防山地灾害预案

对可能发生山地灾害地区提出监测措施。预警预报发布部门、发布方式。人员转移安置预案。抢救、善后措施。附 录

附 图:

城市防洪工程布置图 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实施图 洪水风险图

重要险工险段和病险涵闸位置图 重要设施分布图 其它重要的附图 附 表:

城市防洪基本情况表

城市防洪工程病险情况统计表 其它附表

黄河防洪预案

黄河宁夏段防洪预案

一、黄河基本情况

黄河在我区全长397公里,沿黄两岸为著名的引黄灌区,渠沟纵横,灌排方便,灌溉面积645万亩,涉及12个市县区,48个乡镇,人口300万。黄河造就了宁夏平原。两岸平原区土地辽阔,地势平坦,是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全区71%以上的粮食产量和96%以上的工业产值来源于黄河两岸的引黄灌区,宁夏的经济和社会是“唯黄河而存在,唯黄河而发展,唯黄河而兴旺”,黄河宁夏段是一条“金走廊”,宁夏经济就是“黄河经济”。

二、黄河洪水灾害

黄河宁夏段洪水主要来自兰州以上流域的暴雨径流。黄河洪峰流量大于5000秒立米,平均9.5年发生一次,大于6000秒立米,25年一次,大于7000秒立米56年一次。建国前发生大洪水5次,造成冲淹

城池,毁堤陷渠,淹没民舍农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建国后发生大洪水3次。1981年9月17日洪峰流量6040秒立米,达到50年一遇,灾害严重。

黄河又是世界上有名的多泥沙河流,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称。中、小水流时,主流摆动频繁,塌毁堤防、民房、沟渠,农田、道路等灾害,年年都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到1998年,共塌毁堤防111.45公里,农田13.3万亩,河滩地18.59万亩,林地2.52万亩,倒塌民房4218间,搬迁人口2.342万,塌断沟渠道路224.50公里,直接经济损失1.5亿多元。

三、黄河治理

1、我区历届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工作,曾多次组织专家,研究治理方案。治理规划经过多年修改完善,1996年在水利部、黄委会的支持下,汇编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98年,水利部、国家计委批准,总投资3.18亿元,到2001年底第一期治理工程已完工,正在整理资料,准备通过国家验收。

2、堤防建设

黄河堤宁夏段防设计标准2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5620秒立米,堤防顶宽6米,内外边坡12,堤顶铺碎石。堤防采取国家补助。沿黄12个市县区政府组织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按照设计堤防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完成了435公里的堤防建设任务。同时将937座穿堤建筑物合并改造为297座,对65条排水沟6.25公里堤防进行了加固,堤防植树147万株,对堤防进行了绿化。

3、河道治理

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河道整治,把中水河槽作为整治对象,卫宁河段2500秒立米,青铜峡河段2200秒立米。采用微湾整治方案为主,节点叉河为辅的治理方案,整治河道长267公里,规划96个湾道,其中险工37处,控导工程59处。第一期工程在沿河11个市县区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建设,按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了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自治区水利厅组织对第一期工程治理的29个河湾、新建的257道坝垛、加固38道坝垛进行了验收,工程优良率在40%左右。

4.治理效益

①黄河堤防448公里的加高培厚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了沿黄12个市县区135万亩农田,75.5万人;七星、跃进渠等5处引黄取水口;固海、南山台子、扶贫扬黄三座大中型扬水工程水源泵站;跨河9座桥梁及包兰、中宝铁路、109国道、通讯、输电线路,天然气管道等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②中宁泉眼山河段6个湾道的治理,河流水势得到控制,使中宁县城及沿河乡镇村庄农田得到安全保障,明显改善了固海、扶贫扬黄水源泵站引水条件,引水保证率有了明显提高。

③青铜峡细腰子拜险工段的治理,使吴忠市和河东灌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防洪安全得到保障。

④永宁望洪南方河段的治理,使灌溉近百万亩农田的惠农渠和109国道及沿河村庄、农田得到防洪安全保障。

⑤陶乐东来点河段的治理,塌岸得到遏制,陶乐县城的安全得到保障。

四、黄河宁夏段防洪预案

1、严格行政首长负责制,把责任落实到人。黄河洪峰流量在3000—4000秒立米时,沿黄11个市县区组织防守;4000—5000秒立米时,中卫、吴忠、银川、石嘴山四市组织防守;5000秒立米以上,由自治区组织防守,各级人民政府的首长,要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对所管辖地区的防汛工作负总责。紧急时期,必须到岗到位。

2、在黄河紧急防汛时期,各级防汛指挥部必须由人民政府负责人主持工作,组织动员本地区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洪抢险,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听从指挥,承担自治区防汛指挥部分配的防洪的防洪抢险任务。

3、自治区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在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防汛职责分工,做好各自的工作,切实履行各自承担的职责。

4、强化指挥调度。防汛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求统一指挥,迅速果断决策,不能失误,各级防汛指挥部领导,要全面了解本地区黄河防汛情况,掌握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正确指挥决策,切不可贻误战机,加重灾害损失。

5、做好抗御特大洪水的各项准备,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洪,自治区和各级防汛部门要组织好抢险队伍,要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要准备充足的抢险物料,紧急时要堆放在现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是防洪抢险的主力军,各级防汛部门要加强与部队的联系,随时通报汛情、灾情,做好防大汛、抢大险的准备。

6、落实水文、通讯和预警预报工作。在紧急防汛时期,各级水文气象部门要密切注视雨情、水情、汛情的变化,及时准确的做好预报工作,为防汛抢险做好全方位的服务。

五、认清形势,坚持不懈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篇3: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1 应急预案要有针对性

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 必须要编制应急预案, 在此基础上达到装置本质的安全性, 对相关的管理、应急等具体措施要进行细化。在预防和管控事故的过程中, 总体上要借助于编制预案实现, 这些应急预案应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实用性, 而且还要做到3个“熟知”:

(1) 熟知危险源; (2) 熟知周边环境; (3) 熟知救援资源。

2 明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分工

2.1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从企业来看, 负责安全、环保以及生产等领域的企业高层领导为事物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总指挥;副总指挥则由主管部门的一把手来担任。指挥部的成员还涵盖了安全环保、生产管理、设备、技术、交通疏散、后勤、检验、医疗室、对外联络办公室等若干部门的相关负责人。

2.2 指挥部职责

发生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后, 指挥部要尽快地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如果发生了危险化学品事故, 总指挥或由总指挥委托人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的现场指挥工作, 不但要构建现场指挥部, 还要在最短时间内拟定和批准现场救援方案, 尽快开展现场抢救。

2.3 各相关部门职责

对企业来讲, 参与到应急预案中的相关部门差不多涵盖了企业的全部部门, 例如, 内外信息联络办公室、安全环保监督、事故区域、消防救援、交通指挥、行政后勤、生产物资、技术设备以及医疗等具体负责的部门。这就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他们的职责, 尽可能有条不紊地做好应急工作。

3 应急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在启动以及实施应急预案的过程中, 要清楚地界定它的级别以及层次, 这样才可能避免千篇一律地实施应急预案。例如, 如果事故的范围较小, 而且非常易于控制, 但却调用了企业的所有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 将会极大地浪费多种资源。还要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危害程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相关评估结果, 而且可能会触发事故的现场情况的分析结果, 尽可能详细地界定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

4 应急救援的实施

在应急救援危险化学品事故时, 通常情况下涵盖了报警、接警、出动应急队伍、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全方位地开展应急处理, 做好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物的处理, 控制火灾等若干活动。

4.1 事故的报警与接警

要及时准确地开展事故报警, 这是能否尽快控制事故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 会涉及到所在单位报警、开展初期的事故应急处理, 开展受伤人员的前期施救工作, 疏散相关人员, 综合调度相关部门的警情、确保上传与下达指令的畅通性, 而且相关主管部门以及主管领导还要准确地判断警情。

4.2 建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在建立指挥部时, 要考虑以下若干问题:首先要考证当地在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而且最少还要确定两个点, 要各自位于预案主题对象的上风向, 其次是在设置指挥部时, 应尽可能地接近事故发生地前沿, 这样便于指挥应急救援, 而且也有便捷的交通。

4.3 实施救援

在接到报警相关的应急指令后, 各主管单位应立即及时派出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赶赴到事故现场, 要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 开展快速的救援工作, 及时管控事故发展状态。此过程成为了开展事故应急救援的关键, 涵盖了以下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任务:界定危险源的释放点、对危险源实施控制, 抢救中毒人员以及受伤人员、将受困人员解救出来, 及时做好区域警戒以及交通管制, 要尽快地疏散和撤离相关人员, 开展灭火、处理泄漏物, 做好环保工作。

(1) 危险源控制。可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 一是工艺应急控制, 二是工程应急控制。

(2) 抢救中毒、受伤和解救受困人员。这一环节是应急救援过程的重要任务。主要任务 (1) 将中毒、受伤和解救受困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至安全地带, (2) 进行现场急救, (3) 转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4.4 警戒与疏散

首先是要撤离危险区域内的非应急人员, 还要注意在不能管控事态发展时, 应尽快撤离应急人员;其次是要疏散周边人员, 应尽可能地将周边人员向上风向转移, 还要派出专业人员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达安全区, 不得在低洼处滞留, 还要清楚地知道是否还有人滞留在着火区以及污染区, 再就是要悬挂或设置显而易见的疏散标志。

4.5 火灾扑救

在不同危化品引发安全事故的情况下, 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采用不同的火灾扑救方法来扑救火灾。通常情况下, 在本企业人员、技能、装备等存在不足时, 应邀请专业消防队来扑救火灾, 但是, 在火灾初期所开展的自救显得至关重要。

4.6 泄漏物的处置

如果在现场发生了物料泄漏, 为了预防发生二次事故, 要及时对物料开展覆盖、收集、稀释处理。从已有的事故经验来看, 如果不能合理地开展泄漏物处理, 则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事故的影响。通常应注意以下若干方面:

(1) 围堤堵截。为此要围堤堵截或引流到安全地点。储罐区发生泄漏时, 要及时关闭雨水阀, 防止物料外流。

(2) 稀释与覆盖。通常是用水枪或消防带向有害物蒸气喷射雾状水加速向高空扩散, 使其向安全地带扩散。

(3) 收集。对于大型泄漏, 可选择用防爆泵 (隔膜泵) 将物料收集到容器或槽车中, 小量的可以用沙子、吸咐材料、中和材料等吸附中和。

(4) 将收集的泄漏物运送至废弃物处理场所处置, 用消防水冲洗少量的物料。

5 结语

以上是结合本企业编制预案和参加应急救援时的几点体会, 但事故现场是瞬息万变的, 要求救援的现场人员应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不能一味死守教条, 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8 (10) .

[2]张荣.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操作人员安全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

篇4: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企业堵截事故源、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一旦事故爆发能够及时应急、将事故损失化减到最小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尽管我国早就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但具体落实到企业及其基层,不少管理者与执行者仍然感到茫然无措,不知从何着手。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各自特点入手,在编制的依据、原则、预案内容、注意事项和演练等方面进行要求与规范,对企业安全隐患防微杜渐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作用。

编制依据

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首先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对重大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因此,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依据就是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

分析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就是不但要分析容易发生的事故,还应分析虽不易发生但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包括: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类型;导致那些最严重事件发生的过程;对潜在事故的描绘(如管道破裂、安全阀失灵、容器爆炸、火灾等);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如果非严重事件被中止,它的规模如何;事件之间的联系;每一个事件的后果等。

预案内容

在对重大危险源潜在事故及事故后果的分析基础上,就可着手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对编制预案确定了基本原则,那就是: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本单位、本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灾害,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进行编制,同时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编制预案内容重点涉及:潜在事故性质和规模及影响范围;危险报警的设置、报警方式、与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通讯联络方法等。

应急系统

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应急控制系统如图显示:

在编制预案中应考虑建立应急控制中心,应急控制中心负责指挥和协调处理紧急情况,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顺利执行。应急控制中心一般包括总指挥和指挥部成员,总指挥由生产经营单位法人代表担任。其职权是: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否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并实施场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安全的地方,尝试对危险设施进行直接操作、控制;继续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指导危险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行,并与现场事件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合,指挥危险源现场人员撤离;与消防人员、地方政府和政府安全监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在危险源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对难以解决的紧急情况作出安排;向新闻媒体公布权威信息;在事故紧急状态结束之后,安排恢复受事故影响地区的正常秩序。

篇5: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讨论稿)

防汛是关系全社会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八条关于“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规定,参照《福建省防洪工作预案》,根据岩委办发明电[2005]94号市委办、市府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闽委办发明电[2005]196号〈通报〉精神的通知》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做好本乡(镇)防洪减灾工作,特编制本预案。

一、基本概况

XX乡镇地处 位置,位于东经 北纬 ′,地形为 布局,地势,高程主要在 米之间。说明是否处于矿区、地质灾害易发地。

辖区范围包括 个村,现有面积平方公里、人口 万人。其中X村面积、人口情况(各村依次列出)。并特别说明低洼地带、地质灾害易发地等重点灾害防治区域内群众居住情况(要具体到X村X自然村X地)。

辖区内通过的主要交通干道,现有通讯现状等情况。辖区内主要河流情况:集雨面积,河长,河道平均坡降。多年平均降雨量 毫米,年迳流深 毫米。降水年际、年内分配情况。

辖区内现有水库 座,总库容 万立方米。各水库分别介绍主 要特征值、汛限水位、病险问题及近期处理情况。其中XX水库等(若有几处,则各工程分别列)可对XX地的防洪起一定的 作用。

辖区内已建堤防说明工程的堤型、所用材料、长度、位置、保护面积和设防标准等基本情况,并说明目前薄弱位置、病险问题及处理情况、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等。

二、指挥机构和职责

(一)指挥部。各地防汛、抗洪、抢险实行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乡(镇)成立防洪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辖区内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总体工作。

指挥长:乡(镇)长

副指挥长:乡(镇)分管领导、武装部长

成员主要由政府办、企管站、农业服务中心、派出所、土管站、行政事务办(民政办)、卫生院、财政所、科技文化中心(学区)、供电所、村镇规划站(中心)、林业站和各村委会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各部门职责:

1、乡(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1)执行县(市、区)委、政府的重大防洪决策。2)协调民兵、各部门和各村的抗洪抢险救灾行动。3)建议乡(镇)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进行全民紧急总动员。4)及时掌握和通报抗洪抢险救灾的动态,宣传报道防汛抢险救灾的英雄事迹和各地各部门的重要抗洪动态。

5)必要时代表指挥部或乡镇政府,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求兵力、物资、资金等方面支援。

6)督查、反馈指挥部各项决定和命令的落实情况。7)掌握特大洪水的信息,分析研究洪灾发展趋势,认真做好有关发电水库的科学调度,对流域内其它水库的防洪调度实行严密监视。

8)提出保障重点部位、地域或工程的应急防御建议。

9)了解掌握重大险情、灾情和由洪水引发的其它重大突发事件,并提出应急处理建议。

2、乡(镇)武装部

1)参与镇指挥部的会商部署等研究决策。

2)协调、部署各村民兵役备役人员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必要时协同指挥部向区政府、省、市军区(军分区)申请抗洪兵力和装备支持。

3、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1)了解主要江河重点水利防洪工程运行情况。

2)了解系统内小(二)型及以上水库蓄水状况,并对重要小(二)型水库实施监控。严密监视系统内大中型水库和小(二)型水库的运行情况。

3)对病险水库、堤坊、闸坝的安全度汛措施实施重点督查。督促各地组织力量加强水利工程的巡查,督促对险堤、险库进行抢护或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督促检查包库、包堤行政与技术负责人到位情况。

4)加强对水利工程保安的技术指导工作,通知有关防汛技术指导组待命,做好出发准备。遇到水利工程出险时,按分级管理原则,督促当地政府及水利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处理;若有必要,派出技术指导组增援。

5)指导做好农作物保护工作特别是高杆农作物的支持,若遇农作物采收季节,应迅速通知台风可能影响地区组织劳力进行抢收。

4、乡(镇)企管站

1)部署系统内各企业单位的防汛安全保障工作,了解和掌握系统内(含代管)水电厂蓄水运行状况,组织实施上级防洪调度命令。

2)督促所属水电厂(含代管)及时向区防汛办报告实时雨情、水情 和出、入库洪水流量及库水位预报,并报告工程运行安全状况及应急措施等。

3)优先保障防汛抢险用电。配合上级电力部门做好防抗大洪水的各项准备工作。

4)向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有关水电厂防洪调度的建议,必要时参与研究决策。

5)做好矿山、矿区的巡查。

6)组织检查发洪河流船只锚固及安全转移,并做好防漂泊预案。7)组织落实防漂船预案。

8)配合效能部门组织做好抗洪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紧急运输工作。

5、村镇规划站

1)负责辖区内的集镇排涝工作。组织对辖区内集镇街巷和建设工地排水设施进行巡查。出现下水道因塌方、杂物等阻塞造成内涝时组织力量及时排除。

2)参与组织乡镇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协同做好抗灾救灾的交通、治安管理。

3)组织对危房进行检查,做好住在危房群众的安全转移工作;做好城镇高楼塔吊、广告牌等加固工作加强供水设施的防护和巡查,保障供水,对水毁的供水设施应及时组织抢修,尽快修复供水。加强林木的支护加固。

6、乡(镇)土管所

1)了解各地防御地质灾害的动态。

2)为主部署和指导各地防御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掌握重点地区的地质险情态势,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重点险情及处理动态。

7、乡(镇)民政办

1)做好紧急安置和救济灾民的各项准备工作。2)协助灾区应急安置和救济灾民。3)协助做好灾情统计和上报工作。

8、乡(镇)科技文化中心(学区)

部署教育系统做好各级各类学校和在校生的防洪安全工作。

9、卫生院

1)部署准备必要的卫生医疗器具、药品和医务人员。2)派遣医疗队伍到灾区防疫、治病。

10、派出所

1)维护灾区治安秩序,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安全、有序。2)必要时,配合指挥部对部分危险地段实行交通管制。

11、林业站

1)做好本系统防洪工作,提前组织转移江河边和低洼地带的库存木材。

2)组织防洪队伍,做好防洪应急准备工作。

12、村两委

1)采取敲锣、广播、电话、挨家挨户通知等切实有效的方法及时将上级有关台风、暴雨、洪水信息和各项指令传达到自然村和有关村民。尤其是夜间可能发生相关灾害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

2)指导村民进行抢收、灾后重建成家园和恢复生产等。

3)组织村民及时撤离危险区域,落实撤离方案,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救济工作。

4)在预警解除后,要及时将解除警报的信息传达给有关单位和群众,消除警报。

(二)、指挥部根据实际需要下设若干工作组。工作组在紧急救灾时开始启动,一般分综合组、工程抢险组、转移安置组、卫生救护组、学校安全组、治安保卫组等。各工作组职责明确,分工合作,保证必要时能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综合组:主要由党委办、政府办、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民政办等单位的人员组成,由分管领导和政府办领导分别任正、副组长。任务是: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通知各单位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事项,及时为指挥部提供有关决策依据,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关系;及时了解水情、灾情,向指挥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将雨水情、灾情、救灾办法和指挥部指令等通知有关单位及辖区群众;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

工程抢险组:由人武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供电所、村镇规划站及各村民兵等单位人员组成,乡(镇)分管领导任组长。任务是分析掌握雨水情、工情,提出洪水调度方案,组织实施工程抢险应急和防护;加强供水、电力、通讯、交通设施的维护与抢修工作,尽快恢复水、电供应和通讯、道路畅通。

转移安置组:由人武部、经管站、民政办、公安干警、各村民兵等单位人员组成,人武部领导任组长。任务是帮助做好受灾人员和财产的转移;组织进行落水或受困人员的抢救转移;确保受灾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解决衣、食、住等问题;组织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

卫生救护组:由卫生院及各村医疗所等单位组成,乡(镇)分管领导和卫生院长任正、副组长。任务是抢救受灾伤病员;供应预 防药品,做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学校安全组:由学区及各学校等单位组成,乡(镇)分管领导和学区领导任正、副组长。任务是及时将有关雨情、水情通报给教师和学生,加强各项防范措施,必要时及时组织转移,保障师生安全。

治安保卫组:由公安局派出所(交警)和村自保员组成,由派出所领导任组长。任务是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确保防汛抢险正常秩序;在必要时,根据抗洪抢险总指挥部的指令对有关地段实行交通管制;协助抢险。

三、不同历时、量级的暴雨、洪水防洪抢险救灾措施

根据可能发生的洪水及暴雨的量级,确定各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责任人等应该采取的措施。区域内有水库的乡镇必须有水库险情应急方案。处于矿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必须增加地质灾害预防内容。要求范围、量级要明确,可操作性强。

(一)、重要防御状态

1、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之一时进入重要防御状态:

1)辖区内河流发生五年一遇洪水,或根据预报会发生十年一遇洪水,但目前水位还不到五年一遇;

2)预报辖区内将出现暴雨,即3小时雨量在20.1-35mm、6小时雨量25.0-49.9 mm、12小时雨量30.0-69.9 mm、24小时雨量在50.0-99.9 mm;

3)在山地灾害易发区,已经久不下雨,土壤处于干燥、疏松状态,预报将发生大到暴雨。4)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进入重要防御状态。

2、可能出现的灾害影响概述。包括估计灾害类型、量级、危害程度,以及受威胁人口及需要转移的人口等情况。

3、防御措施:

1)在接到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指挥部即通知有关部门、责任人及时进入防御状态,落实预警、防御等各项工作;

2)可能受淹地段的农作物如即将收成,应立即组织群众抢收和捕捞渔塘中的成鱼,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3)通知居住在附近较低洼地带的群众将底层财产往高层搬迁(砖混结构房),并严密注视水情,加强防范,作好撤离的准备;

4)对地质灾害易发点加强监测,并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络,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和撤离准备;

5)督促辖区内矿山、企业做好安全检查和防范工作; 6)对危险的路、桥和码头等地方派出人员值勤,禁止行人通行,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紧急防御状态

1、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之一时进入紧急防御状态:

1)辖区内河流发生十年一遇洪水,或根据预报会发生超过十年一遇洪水,但目前水位还不到十年一遇;

2)预报辖区内将出现大暴雨,即3小时雨量超过50 mm、12小时雨量70.0-140.0 mm、24小时雨量在100.0-250.0 mm;

3)在山地灾害易发区,已经久不下雨,土壤处于干燥、疏松状 态,预报将发生暴雨。

4)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进入紧急防御状态。

2、可能出现的灾害影响概述。包括估计灾害类型、量级、危害程度,以及受威胁人口及需要转移的人口等情况。

3、防御措施:

1)在接到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指挥部即通知有关部门、责任人及时进入防御状态,落实预警、防御等各项工作;

2)组织对即将收成的农作物进行抢收,捕捞渔塘中的成鱼; 3)组织动员居住在危险地段的群众,对砖混结构房屋将人员和财产由低层往高层搬迁和转移,对土木结构房屋和危房按转移方案就近转移至高处;

4)加强堤坝、水库等工程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组织落实水库调度命令;

5)根据山地灾害防治预案和上级指令,组织地质灾害易发点群众撤离;

6)矿山企业根据安全检查情况,采取人员转移、停产等措施,确保安全;

7)应组织机关干部、民兵在重点地段站岗放哨,密切监视水情发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对被洪水淹没的路、桥和码头,严禁行人过往,确保安全;

8)抢险救灾组队伍就位,准备好抢险救灾物资,随时待命出发。

(三)、特急防御状态

1、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之一时进入特急防御状态:

1)辖区内河流发生超过十年一遇洪水,或根据预报将发生超标准洪水;

2)在连续降雨多天的情况下,预报仍将出现大暴雨,即3小时雨量超过50 mm、12小时雨量70.0-140.0 mm、24小时雨量在100.0-250.0 mm;

3)预报辖区内将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以上,即12小时雨量在105.0 mm以上、24小时雨量达175.0 mm以上;

4)在山地灾害易发区,已经久不下雨,土壤处于干燥、疏松状态,预报将发生大暴雨以上量级暴雨。

5)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进入特急防御状态。

2、可能出现的灾害影响概述。包括估计灾害类型、量级、危害程度,以及受威胁人口及需要转移的人口等情况。

3、防御措施:

1)在接到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指挥部即通知有关部门、责任人及时进入防御状态,落实预警、防御等各项工作;

2)根据上级防汛指挥部门指令发布紧急动员通告,动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洪抢险救灾;

3)组织洪泛区群众按制定好的转移撤退方案就高就近转移,并做好有关安置工作。

4)立即对堤坝薄弱处进行加固培厚,并严密监视观察。组织落实水库调度命令; 5)抢险救灾组携带好冲锋舟、橡皮艇等救生器材,随时准备展开救援行动;

6)矿山全部停产,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7)组织和指导群众进行抗洪自救活动。

四、救灾报灾工作

当发生灾情洪水开始退落后,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把抗洪工作重点转移到救灾工作上来,抓好安置灾民医疗防疫,恢复灾区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各项支援灾区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办公室要按上级指示结合当地实际部署、协调有关救灾工作情况。必要时由镇组成工作组到抗灾第一线,慰问灾民,协助指导抗灾救灾。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部门报告汛情与灾情。继续严密监视洪水动向,直到江河主要控制站的洪水位退到警戒水位以下。收集灾情,并与有关部门共同会商,核实、汇总灾情。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民政办要及时组织向灾区派出工作组,慰问受灾群众,了解灾情,指导灾区自救。组织向灾区紧急调运救灾物资:协助做好灾区安置和救济工作,安排好灾民生活。及时掌握各地安置灾民动态,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协助指挥部收集、核实、汇总灾情。代镇政府草拟灾情报告,配合新闻单位编制抗灾录像汇报片,做好赴上级汇报准备;

派出所要维护好灾区社会治安,及时掌握灾区社会治安动态,视情采取必要的管制和其他应急措施;

卫生院组织各级医疗队到灾区抢救伤病员,组织协调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采购和调运,指导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灾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灾防病宣传,做到灾后无大疫;

科技文化中心(学区)要组织做好各级各学校救灾工作,尽快恢复 正常的教学秩序;

企管站组织救济物资的分配和调运,安排灾区人民生活必需器的供应,帮助灾民恢复生产。统一组织安排救灾救济物资的运输;

镇农业服务中心及时组织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指导农村调整种植结构,向灾区调种子种苗,做好恢复农业生产工作。指导灾区应急处理农田灌溉和乡镇生活生产供水。帮助灾区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和除险加固;

林业站组织林业系统灾后生产自救,抢修水毁林区道路,尽快恢复生产;

镇财政所统筹安排救灾补助资金。会同其他部门向上级有关部委报告灾情,争取上级支持;

镇土管所及时了解各地地质灾情情况,组织专家提出处理意见,组织人员安全转移,加强监控,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篇6: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

概述本村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分布情况,历年山洪灾害成因和特点,山洪灾害防御现状。2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划分危险区、安全区。3 组织指挥体系

村级成立相应的山洪防御指挥所,由村长、村支书负总责,各组组长为成员,另设广播员、监测员、铜锣员、口哨员及应急分队。

工作职责:

监测员:负责观察雨情、水情变化,观察水库、山塘运行情况,观察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否异常。

广播员:对村级指挥长负责,接到指挥长的转移命令后,通过高音喇叭发出紧急通知和转移警报。

铜锣员:对村级指挥长负责,接到紧急转移通知后,鸣锣示警,提醒口哨员到岗到位,提醒群众应急转移。每名铜锣员分管5~8名口哨员。

口哨员:对铜锣员负责,听到锣声后,迅速吹响高频口哨,提醒、组织群众应急转移。每名口哨员对口负责5~8户村民。

应急分队:负责山塘、水库、水利工程突发险情的抢护,帮助实施紧急转移。4 预警方式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如语音电话、手机短信、铜锣、口哨、警报器等;可以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信号所对应的预警方式。5 预警发布程序

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按照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如遇紧急情况,村指挥所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并及时上报上级防汛指挥机构。6 转移安置

包括紧急转移要点、紧急转移路线图、安置方案、组织纪律等。7 抢险救灾

对出险的工程组织有效有序的抢险工作,避免险情的进一步扩大;对紧急转移的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和防疫工作,并将村转移安置人员情况和受灾统计情况汇总上报上级防汛指挥机构;组织人员修建临时道路、搭设临时供电线路,快速修复损坏公路和供配电设备,及时恢复交通和正常供电。8保障措施

汛前检查:汛前,村、组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上报,尽快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 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宣传教育及演练: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居民熟悉紧急转移路线、报警信号及安置方案;组织必要的实战演练。

防汛纪律:为及时有效的实施预案,要制定严格的工作纪律,确保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相关附件:

1、山洪灾害分布示意图

2、山洪灾害避灾示意图

3、山洪防御指挥所成员名单(含联系电话)

4、广播员、监测员、铜锣员、口哨员及应急分队队员名单(含联系电话)

5、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篇7: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一、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为正确、科学、快速、有效处置突发性重特大伤亡事故,防止伤亡事故扩大,减少损失而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二)科学性原则。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制定预案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制定出严密、统一、完整的应急救援方案,使预案真正具有科学性。

(三)实用性原则。要讲究实效。应急救援预案应符合企业现场和当地的客观情况,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便于操作。

(四)权威性原则。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所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明确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权限和各级救援组织的职责和任务等一系列的行政性管理规定,保证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保证预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法律保障。

(五)从重、从大的原则。以本单位可能发生最高级别的事故考虑。

(六)分级的原则。分级制定,分组管理和实施。

二、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素

应急救援预案通常应该包括以下要素:

(一)对紧急情况和事故灾害的辨识、评价;

(二)对人力、物资和工具等资源的确认与准备;

(三)指导建立现场内外合理有效的应急组织;

(四)设计应急救援行动战术;

(五)制定事故后的现场清除、整理及恢复措施等。

应急预案除上述要素外,还应该实现下列要求:明确应急系统中各机构的权利和职责、建立培训及演习等准备程序、对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的论述、对特殊危险建立专项应急预案等等。

三、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步骤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组,并进行分工,明确职责;

(二)收集有关资料:含收集水文、地质、基本情况,本辖区的地理、气象、环境、人口、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社会公用设施和应急救援力量现状。

(三)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对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来说,企业应系统地确定和评估危险因素、重大危险源,它们可能导致什么事故和紧急事件发生,即对危险源进行潜在事故分析。并且不仅要分析那些容易发生的事故,还应分析虽不易发生却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企业所作的潜在事故分析应包括以下问题:

l、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2、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过程:

3、非重大事故可能导致发生重大事故需经历的时间;

4、如果非重大事故被消除后,它的破坏程度如何;

5、事故之间的联系;

6、每一个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

要分析重大危险源所存在的危险物质的危险性,以便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贮存管理和处置方面完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可从生产厂家附带的危险物质说明书中获得危险物质的特性。

(四)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的基础上,就可着手进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根据各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具体情况不同,应急救援预案也应有所区别。编写的内容要具体细致,落实到人:每一项任务要注明执行单位、负责人、配备器材、通讯方式、行动路线、实施步骤等。编制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编制一个现场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2、企业必须进行重大事故潜在后果的评估;

3、对于一个只有简单装置的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可安排工人在一旁观察并要求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报告应急机构,由应急机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对于具有复杂设施的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更具体,应充分考虑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重大危险,以及它们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潜在事故危险的性质和规模及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可能关系进行预测和评估:

(2)制订与场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实施机构进行联系的计划,包括与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系;

(3)在存在重大危险设施的危险源内外,报警和通讯联络的步骤;

(4)任命现场事故的管理者和现场主要管理者,并确定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5)确定应急控制中心的地点和组成;

(6)在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人的行动步骤、撤离程序等;

(7)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外工人和其他人的行为规定。

5、在存在危险设施的危险源内外,应制订事故现场的工人应采取的紧急补救措施。特别应包括在突发事故发生初期能采取的紧急措施,如紧急停车等:

6、预案应包含召集在危险源其它部位或非现场的主要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规定;

7、企业应确保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所需的人员和应急物资等能及时、迅速到达或供应;

8、企业应与事故应急服务机构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并保证一旦事故发生以后有足够的人员和应急物资以执行应急处理预案:

9、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需要社会应急服务机构帮助的情况下,企业应弄清这些服务机构到现场开始进行抢救所需的时间,然后考虑在这个时间内工人能否抑制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10、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应充分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如由工人生病、节日和危险设施停止运行期间工人不在岗位时,应配备足够的人员以预防和处理事故发生。

(五)形成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应急救援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的一个四级文件体系。

l、一级文件——总预案。它包含了对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

2、二级文件——程序。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例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它的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但同时要求程序和格式简洁明了,以确保应急队员在执行应急步骤时不会产生误解,格式可以是文字叙述、流程图表或是两者的组合等,应根据每个应急组织的具体情况选用最适合本组织的程序格式。

3、三级文件——说明书。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例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监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

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讯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

从记录到预案,层层递进,组成了一个完善的预案文件体系,从管理角度而言,可以根据这四类预案文件等级分别进行归类管理,即保持了预案文件的完整性,又因其清晰的条理性便于查阅和调用,保证应急预案能得到有效运用。

(六)对预案进行评估:

预案编制出来后,要通过演练、收集同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救援中的经验教训,检验预案每一方面的实效性,便于预案的进一步修改、补充和更新。

(七)预案的修订和完善:

要定期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维护,根据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计划。

(八)将应急救援预案分送有关政府部门备案,下发相关执行单位。

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编写的基本格式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基本内容应该包括:

(一)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含企业的概况,主要包括企业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企业的平面图。

(二)周边环境、社区的基本情况。

(三)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

1、危险源的事故特征

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导致事故发生的过程,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

2、危险源的地理特征。

企业所处的具体位置和气象条件,发生事故的扩散范围,扩散路线和模式,周边人口分布情况,重要目标及设施。

3、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图。

(四)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含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的建立、人员配置、职责任务、人员安排、指挥权限、预案的启动、报告报警方法、通讯联络方式、对外信息报告和发布规定等。

(五)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建立、任务和训练:含应急救援人员配置,任务职责,抢救程序,抢救目标定位,个人防护设施,训练及管理措施等。

(六)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含与事故类型相适应的救援设备设施的配置数量、品种、分布及存放位置,平时的保养和维护。

(七)事故现场应急抢险的方案和处理程序:含与事故类型相适应的处置方法、技术措施、工程抢修、处置程序等。注意:每一个危险源要有一套现场处理方案和处理程序。

(八)紧急安全疏散方案:依据对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主要包括现场指挥,撤离路线与方案,撤离中的防护方法及设施;周边人员的疏散组织及方案,事故外围的工作组织和人员行动准则。

(九)现场医疗救护方案:含事故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护方案,医疗服务机构的联系,简单救护设施配备,伤亡者抢救方案和分工,抢险专业队伍的救助技能、自救和个人防护技术知识。

(十)专家咨询系统:由与事故有关的各个领域的专家直接组成,包括专家名单和联系方式。

(十一)社会救援预案的联系协调:含了解当地救援机构及救援力量,救援设施能力,当地政府救援预案,与当地救援机构的联系方法。

(十二)事故后的恢复程序:明确事故后检测、检查受影响地区的办法,应急状态的取消程序和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十三)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含预案的培训范围、时间和演练要求。

(十四)应急救援预案的维护和修订:

l、明确每项计划更新、维护的负责人。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与修订方法、程序。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情况

(1)地理、气候情况;

(2)危险源情况;

(3)本地域或企业灾情预测;

(4)救援力量分布等。

2、组织机构的构成及职责

(1)组织机构的组成,包括各种队伍的编制;

(2)各类人员的职责。

3、各种应急程序及其他文件

(1)应急程序;

(2)各种说明书;

(3)记录表格;

(4)有关图表。

4、各种制度

(1)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制度。

(2)对预案演练、修改的一些制度规定。

五、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重大危险源评价是编制预案的重要依据,所以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是预案编制的基础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初步的信息,确定了本地域或企业的危险因素后,必须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的条件和触发因素等。最后确定重大危险源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等。

(一)危险源普查

在危险源辨识和评价之前,应对危险源进行普查。

(二)危险源辨识概述

根据国家标准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火工、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某个车间仓库可能是危险源;从一个车间来说,某工序的一部分可能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决定于三个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者危险物质的大小,危险源能量强度越大,潜在危险性越大。因此,潜在的危险性是危险源的固有属性,决定着事故的规模和程度。

一定数量的危险物质或一定强度的能量,由于存在条件不同,其现实的危险性不同,被触发转换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也不相同。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存在条件分析包括:存储条件(如堆放方式、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的障碍物、通风及其他物品情况),物理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化学稳定性,设备状况(设备完好程度、设备缺陷、维修保养情况等),防护条件(如防护措施、故障处理措施、安全标志等)。

触发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操作失误、不正确操作、粗心大意、漫不经心、心理因素等)和管理因素(如不正确管理、不正确的训练、指挥失误、判断决策失误、设计差错、错误安排等)。自然因素是指引起危险源转化的各种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如气候条件参数(气温、气压、湿度、风速)变化、雷电、雨雪、地震等。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因此,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是危险源辨识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危险源评价时,应全面考虑这三项因素。

危险辨识是辨识出危险因素,即潜在和固有的危险性、触发条件、存在条件,危险性评价是对辨识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以确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程度。

(三)辨识的原则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前期的搜集信息工作已经为危险源的辨识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后的资料基本确定了危险源的范围,哪些是重大危险源,即哪些可定为预案编写的依据,要经过辨识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上的原则,因为细小的遗漏也可能对导致重大事故因素的忽略,酿成灾难性的后果,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四)危险辨识的内容

在危险源调查之前,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系统。例如,是对整个地域、企业,还是某个车间,或某个车间的其中一个工艺过程。然后要从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性)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两个方面着手对所分析的系统进行调查。

危险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区域平面图:总图,包括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有毒、有害、危险物品(或物质)分布;建筑物、构筑物分布;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运输路线等。

?区域的环境条件:周围环境;气象条件;抢险救灾的支持条件等。

?区域的危险源分布,包括:危险源的种类数量、危险程度、危险源的所属者或管理者等。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的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生产工艺设备及材料情况:工艺布置;设备名称、容积、温度、压力;设备性能;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工艺设备的固有缺陷;所使用的材料种类、性质、危害;使用的能量类型及强度;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油库、危险品库)等。

?作业环境情况:安全通道情况;生产系统的结构、布局;作业空间布置等。

?操作情况: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工人接触危险的频度等。

?事故情况: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故及危害状况;事故处理应急方法;故障处理措施。

?安全防护:危险场所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标志;燃气、物料使用安全措施等劳动组织、管理措施。

(五)危险辨识方法

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险辨识有两个任务:第一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为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特征的过程。

事故后果可分为对人的伤害、对环境的破坏及财产损失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可细分成各种具体的伤害或破坏类型。可能的事故后果确定后,可进一步辨识可能产生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在危险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危险辨识的方法主要有:

?分析材料性质的方法;

?分析生产工艺和条件的方法: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利用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

?利用经验。

下面对以上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分析材料性质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险辨识的基础。危险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应分析:急毒性、慢毒性、致癌性、诱变性、致畸性、反应性、暴露极限、生物退化性、水毒性、环境中的持续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自燃材料、稳定性、燃烧、爆炸性。

初始的危险辨识可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如对火灾,只要辨识出易燃和可燃材料,将它们分类为各种火灾危险源。然后进行危险评价工作。

有关材料性质的数据可来源于供应商、制造商或行业协会、专业组织及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按照GB一16—87《建筑设计防水规范》(97修订版)进行分类。毒性物质可参考国家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性危害程度分级》。

2、生产工艺和条件分析

生产工艺和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例如,水仅就其性质来说没有爆炸危险,然而如果生产工艺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了水的沸点,那么水的存在就具有蒸汽爆炸的危险。因此,在危险辨识时,仅考虑参考材料性质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考虑生产条件。分析生产条件和工艺可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于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例如,某材料的闪点高于400℃,而生产是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的,那就可排除这种材料引发重大火灾的可能性。当然,在危险辨识时,尤其要注意下述石化、化工工艺或设备的危险性:

(1)生产或加工有机或无机化学品,特别是用于此目的的设备,如:

a、烷基化;b、氨解产生的胺化、氨基化;c、羰基化;d、冷凝、缩合、凝聚;e、脱氢;f、脂化;g、卤化和卤素制造;

h、氢化、加氢;i、水解; j、氧化;k、聚合;l、磺化;m、脱硫和含硫复合物的制造;n、硝化和氮复合物的制造;

o、磷的化合物的制造;p、农药的制药等。

(2)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加工或用于特别目的的设备,如:

a、蒸馏;b、萃取;c、溶剂化,媒合;d、混合;e、干燥等。

(3)石油或石油产品的蒸馏、精练或加工的设备。

(4)焚化或化学分解全部或部分处理固体或液体物质的设备。

(5)生产或加工能源气体的设备。

(6)煤或煤的干馏设备。

(7)金属或非金属生产设备(用湿法过程或用电能)。

(8)危险物质的储存设备。

此外,还可参考原劳动部于1995年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规定》,对有关危险品的工艺条件和场所进行辨识。

3、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相互作用矩阵是一种结构性的危险辨识方法,是辨识各种因素(包括材料、生产条件、能量源等)之间相互影响或反应的简便工具。实际使用时,这种方法通常限制为两个因素,做成二维矩阵,分析时也可加入第三个因素,做成三维矩阵,如果多种因素作用很重要,且有能力详细分析,则可建立n维矩阵来分析。

相互作用矩阵是对称性的,所以只需完成一半(图中无阴影部分)。因为化合物A与B的作用和B与A的作用是相同的。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的因素不仅包括危险物质本身,还包括以下因素:

(1)生产条件,如温度、压力、静电等;

(2)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粉尘等;

(3)结构材料,如碳钢、不锈钢、石棉填料等;

(4)常用污染物,如空气、水、锈盐、润滑剂等;

(5)生产设备或区域中处理其他材料产生的污染;

(6)长期和短期作业对健康的影响;

(7)库存、排放或废物处理的规定限值。

在构造相互作用矩阵时需分析生产条件。为了分析正常和非正常的生产情况,需要构造几个相互作用矩阵。构造相互矩阵后,就应检查矩阵中每个相互作用的潜在事故后果,如不了解某个相互作用的事故后果,则需进一步实验研究。已知的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可在矩阵中适当的位置注明(有时一个相互作用可能产生几种类型事故)。将相互作用矩阵分析结果与需要辨识的潜在事故进行比较,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价。

4、利用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

许多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既可评价风险,也可以识别风险。如:安全检查表、如果——怎么办/检查表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提供一个需要回答问题的清单,对于特定的企业或公司,检查表可通用,并保证分析的一致性。只要分析人员充分使用,安全检查表可成为危险辨识非常有用的工具。

如果——怎么办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允许分析人员更具创造性地利用其经验。每一种方法探索问题的方式不同,但都要求分析小组提出和回答一系列问题,从而揭示可能产生的、不期望的后果。因此,更有可能发现生产中的危险因素。

5、利用经验

除了以上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自己的经验来完善危险辨识工作。如果企业的经验已文件化,也可以像其他资料一样用于危险辨识。但是危险辨识不能仅仅基于企业的经验,因为企业的经验来源于已经发生的事故。事实上确实存在着某方面没有发生事故,而有危险的情况。因此企业的经验只能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

6、危险辨识的结果

危险辨识活动的结果,通常是可能引起危险情况的材料或生产条件。

(六)危险评价及评价方法的选用

危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以此作为预案编制的依据。

危险程度不仅与固有的危险因素有关,发生事故的概率还与事故防范能力、事故抵消因子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在危险性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如:同样两个危险源,其中一个具备严密的防护措施,而另一个只有一般的防护措施。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大,所以,危险源辨识后还应对危险性进行评价,用以确定真正能够发生事故的概率及后果的严重度,而不仅仅考虑危险源的固有危险性。各种评价方法正是针对以上因素,有不同侧重,适用于不同场所的危险源评价。

目前,用于生产过程或设施的危险评价方法有十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和半定量评价方法等几大类。不同的评价方法适用不同的评价对象,应根据评价对象的规模、复杂程度、工艺类型(行业类别)、工艺过程、原材料和产品、作业条件等情况,选择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事项:

1、根据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选择评价方法

随着评价对象规模、复杂程度的增大,有些评价方法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和费用相应地增加,甚至超过容许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应先选用简捷的方法进行筛选,然后确定需要评价的详细程度,再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规模小或复杂程度低的对象,如机械工厂的清洗间、喷漆室、小型油库虽然属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但可采用日本劳动省劳动基准局定量评价法(日本六阶段法的一部分)、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等较简捷的评价方法。

2、根据评价对象的工艺类型和工艺特征选择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大多适用于某些工艺过程和评价对象,如道化学、蒙德、国内化工部的评价方法等适用于化工类工艺过程的安全评价。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适用于机械、电气系统的安全评价。

3、根据评价对象的危险性选择

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对危险性较高的对象往往采用系统的较严格的评价方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等);反之,倾向采用经验的、不太详尽的评价方法(如直观经验分析、检查表法)。

评价对象若同时存在几类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往往需要用几种评价方法分别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规模大的、复杂、危险性高的评价对象往往先用简单的、定性的评价方法(如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进行评价,然后再对重点部位(单元)用较严格的定量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火灾爆炸指数等)进行评价。

4、根据评价目标选择

虽然对系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但在具体评价中可根据需要(或用户提出要求)对系统提出不同的评价目标,例如,危险(危害)等级、事故(故障)概率、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危险区域(半径)等;故需要根据评价目标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5、根据现有资料情况选择

如果评价对象技术资料、数据齐全,则可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选择相应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若对象属于新开发性质,资料、数据不充分,又缺乏可类比的技术资料和数据,则只能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进行概略性评价。

一些评价方法特别是定量评价方法应用时需要有必要的统计数据,如各因素、事件、故障发生概率、评价标准目标值等作依据,若缺少这些数据,就限制了定量评价方法的应用。

6、其他因素

包括评价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完成评价工作的时限、经费支持状况、评价单位设施(软、硬件)配备和评价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习惯、爱好等。

(七)评价方法简介

1、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评价。属于这类评价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及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方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简单、便于操作,评价过程及结果直观,目前在国内外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这类方法含有相当高的经验成分,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系统危险性的描述缺乏深度。不同类型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没有可比性。

2、指数评价方法

指数评价方法同时含有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两个方面因素,指数评价法的采用,避免了事故概率及其后果难以确定的困难,使得系统结构复杂、用概率难以表述其危险性单元的评价有了一个可行的方法。这类方法操作简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之一。但其也有缺点:评价模型对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重视不够,特别是危险物质和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重视不够,特别是危险物质和安全保障体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未予考虑。各因素之间均以乘积或相加的方式处理,忽视了各因素之间重要性的差别。

3、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概率风险评价方法是根据零部件或子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求取整个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即按危险源点的范围进行划分。首先应对系统进行划分,可按设备、生产装置及设施划分子系统,也可按作业单元划分子系统。然后分析每个子系统中所存在的危险源点,一般将产生能量或具有能量、物质、操作人员作业空间、产生聚集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作为危险源点。然后以源点为核心加上防护范围即为危险区域,即危险源的区域。确定危险源的区域可用下述方法界定:

(1)按危险源是固定还是移动界定。如:运输车辆运载的危险源属于移动危险源,危险源地点随机变化;储油罐、锅炉等属于固定危险源,其区域范围也固定。

(2)按危险源是点源还是线源来界定。一般线源的危害较大。

(3)按危险作业场所来划分危险源的区域。如有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的场所。

(4)按危险设备所处位置作为危险源的区域。如化学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油库、氧气站、变配电站等。

(5)按能量形式界定危险源。如化学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机械危险源、辐射危险源和其他危险源等。

(八)活动潜在危险性的辨识

除了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可以发生重大事故外,一些没有危险源的场所因为举办某些活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导致灾难性的事故。如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的火灾、洛阳东都商厦的火灾,死伤数百人,但正常情况下桌、椅、日用品并不属于危险品。英国希斯伯莱足球比赛因拥挤造成96人死亡。除一道铁丝网外,甚至没有任何可以算作危险源的物质,但因众多球迷的涌入,使靠近铁丝网的很多观众因挤压窒息死亡。这些都属于同一类由活动引起的事故。因此,经常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也因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具有类似潜在事故危险性的活动的特点

(1)人数众多:

(2)场所狭小,或人员高度集中:

(3)人员盲目疏散时,易堵塞出口。

2、容易发生这类事故的场所或活动

(1)影剧院、歌舞厅、游戏厅:

(2)宾馆、学校:

(3)汽车、火车站:

(4)其他场所的礼堂:

(5)焰火、篝火晚会。

3、这类场所或活动容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1)火灾:

(2)爆炸:

(3)由于拥挤引起的窒息、脏器损伤、外伤等伤害:

(4)拥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垮塌。

篇8: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重视建立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并及时修订预案, 在应对生产安全事故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意义重大;预案可以科学规范事故应对处置工作, 以便形成精简、统一、高效和协调的事故应急处置体制机制, 可以合理配置应对事故的相关资源, 通过事先合理规划、储备和管理各类应急资源, 在事故发生时, 保证资源尽快投入使用, 可以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为准确研判事故的规模、性质、程度并合理决策应对措施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减轻其危害程度。

1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包括成立编制工作组织、 收集相关资料、风险分析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评审六大步骤。

首先要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织, 组织的领导者应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 成员应是相关部门负责人、重点岗位的员工以及有特长懂技术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组织成立后要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收集相关资料是编制预案的前提和基础, 是绝对不能缺少或省略的。 收集的资料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同行业企业事故案例分析、本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等内容。

对本企业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认真分析, 确定本企业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及后果、可能产生的次生或衍生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 形成分析报告后作为预案编制的基础依据。

对本企业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物资等应急资源进行客观、真实地分析、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 完善不足之处。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依据风险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编制应急预案。 编制应急预案应注重可操作性, 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 使所有与事故有关的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 预案还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 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 应组织评审, 中小型企业可以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内部评审, 大中型企业可以聘请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合格后, 由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

2 应急预案的体系内容

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管理体系、规模、危险源的性质、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企业可以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主要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事故风险描述、组织机构及职责、预警及信息报告、响应响应、信息公开、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预案的培训、演练及修订等。

专项应急预案是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 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定制的预案, 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处置措施等内容。

现场处置方案是根据不同事故类型, 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注意事项等内容;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 组织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3 应急预案的必备附件

一个体系完备的应急预案还应该附有一些必要的附件, 如: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应急预案所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清单, 重要防护目标、危险源一览表及分布图, 应急指挥部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疏散路线、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的平面布置图纸, 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4 应急预案的格式

应急预案应制作封面, 注明预案编号、版本号、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制作批准页, 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发布;制作目次, 用序号标明顺序及页码。 应急预案要采用A4 版面印刷, 活页装订。

参考文献

[1]胡福静.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要点[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4.

[2]蔡冠华, 黎伟.美国应急预案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标准化建议[J].质量与标准化, 2013, 7.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

上一篇:峡口送友人,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送友人的意思,峡口送友人赏析下一篇:对宋词,情有独钟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