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基本含义

2022-08-28

第一篇:网络舆情的基本含义

网络舆情的现状

我国当前“网众”数量与力量均呈上升态势。不同于以往呈原子状态的个体分散网民,一个由“网络化用户”构成的“网众”群体已悄然崛起,以数亿计的庞大数量构成了一个“压力集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截至2011年底的数据,中国网民规模已达5.13 亿,其中48.7%的网民在使用微博,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另据调查,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并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但是网络舆情在集中民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1、网络舆情能够快速集中和表达民情民意,是网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

通过网络表达观点诉求已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当某一社会事件被迅速关注而成为热点或公共性事件时,由数量庞大的“网众”积聚的舆论压力和行动力量,便不容忽视—其可能不再局限于言论自由范畴内的“说”,进而转化为社会行动范畴内的“做”。比如近年来,随着“网络政治”的演进和“阳光政府”、“电子政府”的全面推进,互联网正以其自由、互动的独特性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在网络监督下,我国的部分贪官被曝光,这有利于政治腐败的解决。

2、网络舆情能够有效促进大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更是人际交往的一张大网,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交流的平台,是思想碰撞和交融的阵地。各种网上流行语的传播、贴吧微博中的帖子和论坛等既反映某一全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同时又会影响其他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生活方式。

(二)网络舆情的存在问题

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由于网络群体众多,个人观点具有一定的偏激性和狭隘性,加之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不当,使得某些群体借题发挥,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1、网民对现实现象中的偏见容易造成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党政网络话语权受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化有所加剧,社会各阶层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这使社会舆论对政府、官员、富人、官二代、富二代、明星等群体持有相当大的偏见或敌意。当牵涉钱权利益时,民众便会形成巨大的舆论阵营,挖掘官员、富人和明星的背景,甚者捕风捉影,形成负面新闻。这会使得党政网络舆论时陷被动、失语状态。

由于处于虚拟空间中,群体状态下的公众是情绪化的,没有信仰就很容易被煽动,也很容易将毫不相干的人作为攻击的靶子,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侮辱和伤害。面对指责质疑,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政府公信力面临考验,人民日益不信任党政部门、司法机关。人们甚至以民间司法的形式参与事件的调查、跟踪和执法。

2、网络作为虚拟空间,其信息的虚假性易使网络舆情失控。

由于网络发展的广泛性,造成各类网络信息同时传播,虚假信息及谣言也遍布皆是。这一类失真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容易混淆视听,引起民众不良反响。基于这些虚假信息以及谣言产生的网络舆情会在更广的网络信息平台上传播造成信息误导,不仅让网络新闻失去可信度,还造成了网络信息的严重失衡,使民众利益受到侵害,甚至还会让网络舆情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随着人类生活快速网络化,社会利益快速向网络延伸,传统社会中的各种犯罪行为都在虚拟空间内找到了成长的土壤,网络病毒、网络盗版、网络赌博、金融诈骗等,已经极大地伤害了社会诚信,破坏了社会秩序。

3、网络舆情容易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和私人领域,个人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网络空间的虚拟化与去责任感,个人的言辞更多地呈现主观、随意的特点,给网络上人身攻击、人肉搜索、散布虚假信息,以及发动政治活动等不文明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为网络缺乏事前审查机制,使用者常常混淆“公”和“私”的界限,公众的隐私权、名誉权屡受侵犯和践踏。人肉搜索是一种强大的搜索工具,它极大地延伸了人类的脑力和智力,然而,近年人肉搜索的泛滥使用,让人类的道德与法制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4、网络舆情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民意,有时甚至阉割了真正的民意。

网络舆情还时常受到网络谣言的裹挟。网络造谣者在利益驱动下,娴熟地使用着“议程设置”、“涵化培养”和“沉默螺旋”等传播技巧,恣意虚构了大量所谓的“网络民意”。

譬如,一个人可以注册多个网名,拥有数以百万甚至千万的粉丝,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向不同网络平台瞬间发送数量惊人的内容,从而虚构出俨然颇具代表性的“民意”,表面上是很多人支持同一观点,但实际并非如此。甚至,网络舆情与真正的民意相去甚远,不仅因为参与网络表达的网民是少数,更是因为少数利益攸关者言辞激烈的表达,造成“沉默的螺旋”,掩盖了沉默的大多数的意见。

5、网络舆情中的言论自由和意识形态主导权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

由于网络的公开性和自由性,有许多未经处理过的信息大规模传播形成多元性的网络舆情,不同群体对某事件存在不同的态度和个人意见,网络舆情中的多元思潮导致人们价值多元化,会出现负面的网络舆情现象。近年来的“非毛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等观念在网络传播快速,范围日益扩大,不少网民在社区公开发表丑化共产党人的帖子,部分人民日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巨大挑战。

第二篇: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与规律及舆情掌控与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下)

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与规律及舆情掌控与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下) 试卷

5、

6、12错,其余对

1、中宣部副部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在“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经验交流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微博客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建设和管理,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

正确

错误

2、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机构微博本身具备一定的严肃性,如果完全用网络语言回答问题,容易引发争议。

正确

错误

3、单学刚副总编认为,政府和企业应在网络社区中发展盟友,团结意见领袖,促进不同声音的表达,用统战的思维去面对异质的声音。

正确

错误

4、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本地论坛是疏通民意的最短路径。

正确

错误

5、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公民都有言论的自由,对于网民的言论,即使出现严重的非理性、非正常的声音或者明显的造谣、诽谤、诬陷声音,政府也不可组织删除。

正确

错误

6、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平息民众的猜测,政府部门应第一时间召开发布会,速报原因,慎报事实。

正确

错误

7、在应对网络危机过程中,任何时候一句不当言词都可能引发巨大的反响,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把自身置于舆论漩涡中,因此每一句话都应“三思而后说”。

正确

错误

8、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互动、沟通是当下互联网的一个主题。

正确

错误

9、单学刚副总编指出,过去我们开办官方网站(政府官网、企业官网),主要工作是宣传,现在,宣传之余更多的要互动。

正确

错误

10、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为官民互动、企业与消费者互动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正确

错误

11、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对网上部分网民纯粹情绪发泄性的言论,应以积极澄清。

正确

错误

12、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为了缓解舆论压力,公务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尽可能将社会问题政治化,地区问题全国化。

正确

错误

13、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微博客是当下最流行、最时尚的官民互动方式,而且它具备廉价、高效、便捷等多种优势。

正确

错误

14、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在政务微博和机构微博的地域分布上,以东南沿海地区最多。

正确

错误

15、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据2011年9月公安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开有实名认证的公安政务微博4000多个,实名认证的民警个人工作微博超过5000个。

正确

错误

16、2011年6月,南京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规定,对于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水、电、气、自然灾害等事件,要尽量做到()之内发布。

一小时

三小时

五小时

十小时

17、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迄今为止已经运作5年多,有()省委书记、省长实名回复,近20个省份出台文件规范如何办理留言工作。

18位

28位

38位

48位

18、据2011年9月公安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开有实名认证的公安政务微博()

1000多个

2000多个

3000多个 4000多个

19、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在平衡舆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些技巧,比如注意选择发帖时间——在工作时间、工作日等网民活跃的时间发帖。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在网络上提倡用鲜活的网络语言和大众口语摆事实、讲道理,同时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有开拓的视野,就是我们在呼应的时候要多了解现状,多了解以前的经验教训,多了解兄弟单位的工作情况,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要尽可能转变文风,公职人员,包括企业领导在说话时有一些官方语言的刻板痕迹,这在网上往往不容易被接纳,容易引起一些负面的解读。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提倡公务人员多发帖、多出声、多引导,并不代表就要说假话、空话、大话。

20、据2011年9月公安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开有实名认证的民警个人工作微博超过()

5000个

6000个

7000个

8000个

21、单学刚副总编指出,2009年8月,()首先在网上设立网络发言人。

广东省工商局

山东省工商局

广西省工商局

浙江省工商局

22、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是疏通民意的最短路径。

本地论坛

网上发言人

微博

博客

23、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是下列哪项的含义?

塔西佗陷阱

破窗效应

鲶鱼效应

羊群效应

24、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中国粉丝数最多的政府微博是()

广东公安微博

浙江公安微博

山东公安微博

北京公安微博

25、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政务微博和机构微博的行业分布,以()最多。

公安微博 民政微博

城管微博

市政微博

26、根据单学刚副总编所讲,以下哪些属于新时期官民、企民互动的新兴渠道、有效渠道?

官方微博

网上发言人

回复留言

网络访谈

27、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官方微博成为目前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官方微博对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扩大了每一家机构的话语权。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机构微博本身具备一定的严肃性,如果完全用网络语言回答问题,容易引发争议。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现在我国的机构微博、官方微博,大部分仍然是用于宣传。

28、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个人微博是个人通信自由的体现,很难要求单位禁止员工开设微博。但一些领导和员工开设微博之后,容易混淆个人身份和公职身份之间的关系,造成很多麻烦。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在网络危机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节点,但是当事双方谁第一个说话、第一个表达,就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对整个社会舆论的走势产生影响。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提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出现危机之后,第一时间发出自己正面的声音,对问题的性质进行解释说明,从而避免进一步出现谣传。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第一时间去表态,表达的只是原则,讲的是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

29、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有些单位片面追求速度,第一时间发布会,盲目地把没有经过科学判断、没有经过严谨论证的结果公布出去,这就有可能说错话,之后就会陷入空前的被动。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速报事实,即出现问题之后,要尽快说话。但很多问题比较复杂,第一时间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可以先有态度,先表示回应:我们已经注意到问题,我们已经展开了调查,我们会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向大家公布真相。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网络没有国界”,一些地方认为,对于本地的论坛,当地的宣传部门可以管就要把它管住,什么负面东西都不能有,但是这恰恰印证了一个成语——掩耳盗铃。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本地论坛,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渠道。

30、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鼓励大家将问题发布内部空间,之后去妥善解决处理,就避免了扩大化。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本地论坛,泛指地区、系统或者行业内的一些载体。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一些专家学者和意见领袖,经常发出一些和政府、企业步调不完全一致的声音,表达一些不满情绪,大部分是站在帮助政府、帮助企业改进工作的角度,本身并不怀有恶意。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在网络社区中发展盟友,促进不同意见的均衡表达,说白了就两个字——统战。

第三篇:、 5S的基本含义

整理:将物品区分为有用的与无用的,并将无用的物品清除掉。 整顿:合理安排物品放置的位置和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标识。 清扫:彻底清除工作场所的垃圾、灰尘和污迹。

清洁:持续推行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舒适合理。

素养:要求工作人员建立自律和养成从事5S工作的习惯,使5S的要求成为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为。

2、 5S之间的关系

5S中的五个部分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理、整顿、清扫是进行日常5S活动的具体内容;清洁则是指对整理、整顿、清扫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以便能够使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得以持续开展,保持好的整理、整顿、清扫水平;素养是要求员工建立自律精神,养成自觉进行5S活动的良好习惯。

5S活动的5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如下图表所示

3、 由5S发展而

4、 来的6S、7S、8S 二.5S实施的要点 1. 整理的实施要点

项目 整理

定义 将工作场所的物品分为有用和无用的,清除无用的物品,在岗位上只放置有用物品。

目的 腾出空间,以便更充分地利用空间。 防止误送(送错地方),误用(无用的或不良的)。 减少库存量。 创造清爽的工作环境。

主要活动 明确原则,大胆果断清除(或废弃)无用品。 研究无用品的产生原因,对其进行对策。 推进文件编排、存放系统。

作用 增大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质量; 有利于减少库存,节约资金; 使员工心情舒畅,工作热情高涨。

实施要点 废弃的决心。 行动要快速果断。

1)用与无用物品的判定 2)判定后的处理

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退货或作价卖掉;

挪用于其他项目或部门;

修理、修复,恢复其使用价值; 无使用价值废弃处理;

3)无用物品判定和处理的要点 4)建立一套无用物品废弃的程序 要领:

马上要用的、暂时不用的、长期不用的要区分对待;

即使是必需品,也要适量;将必需品的数量降到最低程度; 在哪儿都可有可无的物品,不管是谁买的,有多昂贵,也应坚决处理掉,决不手软!

2.整顿的实施要点

项目 整顿

定义 把必要的东西留下来,依照规定的位置整齐摆放,加以标识。(将必需品放于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到的状态--即寻找时间为零)

目的 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减少或消除找寻的时间。 创造整齐、整洁的环境。 消除积压物品(如设备的备用品等)

主要活动 合理地决定物品的保管方法和布局。 彻底实施定点、定位存放管理。 将物品、场所的有关内容(名称、数量、状态等)进行标识。

作用 提高工作效率;将寻找时间减少为零;异常情况(如丢失、损坏)能马上发现;非担当者的其他人员也能明白要求和做法;不同的人去做,结果是一样的(已经标准化)

实施要点 三定原则:定物、定位、定量。 标识:在现场进行适当的标识。

1)定位:决定合理的位置

确定物品放置的合理位置应该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位置要固定,二是根据物品使用的频度和使用的便利性来决定物品放置的场所。这种固定,可以使人的行为习惯固定,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进行定位管理后将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将物品放置的位置固定下来,有利于使用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于物品的寻找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过程中使用的物品较多,不可能都放置在操作者的手边,这就需要根据物品的使用的频率决定物品放置的场所。

常用的物品放在最短时间可以取到的地方,较常用的物品放置在固定的摆放区,不常用的物品放置到仓库或工具房。

总之,进行定位管理对保持现场的整顿状态,提高工作效率是有很多益处的。 2)定量:决定合理的数量 确定物品放置数量的原则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存放的数量越少越好。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占用场地,不占用资金,并且管理简单。 消耗品的数量的确定:

对消耗品合理数量的管理需确定物品的安全库存量和最大库存量。

所谓安全库存量是指为了保证不因为缺货影响工作而设定的物品存放量,到物品的安全库存量时必须进行购买,以保证不发生缺货的情况。

物品的最大库存量是为了防止物品过量购入而设定的物品最多库存的数量。 3) 标识:进行合理的标识

在工作现场,标识要回答两个相对应的问题,一是“物品存放在哪里”,二是“这是什么场所”,留在现场的物品必须放置在指定的地方,每一件物品均有其指定的储位,并标识清楚,使谁都明白“物品放在哪里”。在现场的每一个空间有明确的用途,应清楚地标识作业区、检查区、物品存放区、通道等位置。使谁都明白这是什么场所。

在管理现场,物品种类繁多,对物品实施标识,一般需要达到以下目的:

看了能够立即明白物品是什么,即在实物上进行标识,具体指出物品名称、使用场所、现有状态(有用物品、无用物品、良品、不良品等)。 物品可以立即取出,使用后能正确放回原位,不会忘记也不会放错,即使忘记或放错了,也能很容易辨别出来根据物品的不同类别,需要遵循不同的分类规则进行分类标识管理,这些规则如下: 有用物品和无用物品; 消耗品和固定资产;

需长期保存物品和非长期保存物品; 良品和不良品;

反复使用物品和非反复使用物品; 专用物品和通用物品等。

设置合理的标识实际上是做“目视管理”的工作。

所谓“目视管理”是指用直观的方法揭示出管理状况的管理方法,让全体员工能够用眼睛看出工作的进展状况是否正常,并迅速做出判断、相处对策。“目视管理”用于现场就是要让各种管理状况、管理方法清楚明了,使管理简单化,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失误的发生。“目视管理”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具体内容在后面介绍。 要领:

彻底地进行整理 确定放置场所 规定放置方法 进行标识

3.清扫实施的要点 项目 清扫

定义 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使破旧复原如新,并保持干净亮丽。

目的 使质量保持稳定。 创造清洁的工作场所。

主要活动 对区域、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扫。责任到人、保证无清扫盲区。 实施无垃圾、无污垢化。 强化对发生源的处置和对策。

作用 经过整理整顿,必需物品处于立即能取到的状态,但必须完好可用。

实施要点 彻底贯彻清扫即点检的原则。

1)彻底进行清扫工作 一是要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二是不管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地方都要努力做好。工作场所的脏污会造成产品的品质不稳定、设备故障增加和员工情绪低落,必须下决心彻底做好清扫工作。 清扫工作看似简单,但要彻底做好并不容易,要求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是清扫区别于大扫除的地方。 2)难点问题和发生源的对策

要指定对策对难点问题和发生源予以解决。

难点问题是——指受场所位置过高、需很多工时、需他人协助、需要投资等原因所限,在清洁工作中较难对应的问题点。

发生源——是指对环境和造成污染的污染物产生处,包括液体、粉尘、刺激性气体、噪声等的产生场所。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步骤1:难点和发生源问题登录 步骤2:解决问题的目标和计划 步骤3:对策的检讨和计划 步骤4:对策的实施 步骤5:改善成果总结

对难点问题和发生源问题的处理要求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投入到改善活动中。通过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改善对策,清除发生源或最大限度减少发生量,保持环境和设备的整洁。同时需要发扬团体精神,协力对难点问题进行处理,或对难点问题进行改善,使清扫作业简易化,提高作业效率,节省作业时间。

3)贯彻“清扫即点检”的原则

点检即对设备进行的检查和维护。

对设备的清扫本身就是的设备的维护。灰尘、脏物、异物是造成设备劣化,引起设备故障的原因,只有将设备清扫干净,才能消除灰尘、赃物、异物对设备造成的不良影响。保持设备的干净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不能将设备清扫干净的企业是不能期待有高的设备管理水平。

对设备进行清扫就是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排除设备隐患的过程。设备故障的产生通常是由于对微小的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以致问题越来越大。通过对设备表面及其内部定期进行彻底清扫,就有机会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如漏油、振动、异音、裂纹、变色、温度过高、螺丝松动、焊点剥落等,对这些隐患的及时处理,对避免故障发生,保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是相当重要的。 要领:

最高领导以身作则; 人人参与 责任到人

与点检、保养工作充分结合; 杜绝污染源,建立清扫基准。

4.清洁的实施要点 项目 清洁

定义 维持整理、整顿、清扫所取得的成果,继续保持场所及设备等的整洁。

目的 保持场所、设备等的清洁,使异常现象显在化(易于发现),并做到异常时的对策办法可视化。 创造舒适的工作条件。 成为惯例和制度; 标准化的基础; 企业文化开始形成。

主要活动 彻底地、持续地实施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并做到到部门到个人、保证无清扫盲区。 将异常状态及其对策进行标识

作用 维持作用--将整理整顿清扫后取得的良好作用维持下去,成为公司的制度。 改善的作用--对已取得的良好成绩,不断进行持续改善,使之达到更高的境界。一时养成的坏习惯,要花十倍的时间去改正。

实施要点 活动标准化。

1)明确责任

所有的区域或设备都应有明确的整理、整顿、清扫工作责任者,没有无责任者的区域或设备。一般由区域或设备的操作者负责该区域或设备的整理、整顿、清扫工作。

整理、整顿、清扫需要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并使员工养成习惯,这是5S区别于大扫除的地方。明确责任,增强责任感,清楚责任后,员工才能主动投入到整理、整顿、清扫工作中去,因此明确责任是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得以持续推行的前提。

2)重视标准化工作

标准即做事情的最佳方法。标准化的好处是工作程序维持在最佳状态,避免工作出现偏差。

标准在于持续改进,当工作出现问题时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后,必须对原有的工作程序加以改进,有利于将改善成果维持下去,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要重视作业的标准化工作,以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必要的实施水准。

5.素养的实施要点 项目 素养

定义 使每位员工都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

目的 让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素质习惯的人才; 营造团队精神。 强化人与人(内外)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 提高客户及员工满意度。

主要活动 强化对员工的教育。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 对员工的努力给予恰当的评价。

作用 重视教育培训,保证人员基本素质; 持续推动4S,直至成为全员的习惯; 使每位员工严守标准,按标准作业。

实施要点 制作培训教材,加强对员工的教育。

素养的目的就是造就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的员工和员工队伍。 1)5S的三个阶段,由形式化到行事化,最后到习惯化。

刚开始进行5S工作,整理、整顿、清扫工作的做法都是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这是5S的初级阶段。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就能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使要求成为日常工作的自觉行为,最终达到了习惯化的阶段。

5S习惯的形成过程

培养员工良好的5S习惯,正是推行5S的最终目的,这也是成功推行5S的标志。

5S重在行动,并且是持之以恒的行动,员工应该从身边的简单事情开始做起,去努力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亲手创造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员工的意识发生改变,达到素养的提升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坚持长期持久贯彻5S,而不能是曾经做过5S,5S是应贯彻在工作的每时每刻。 2)制定员工的行为规范,加强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5S的基本知识和理念、5S的要求事项、5S的实施和改善技巧、作业技能、日常行为规范等。

为了使员工具有较好的个人素养,必须制定标准规范个人的日常行为。如:工卡的佩带、电话使用、接待客人礼貌、见面问候语、以及就餐的行为规范等。 3)培养自主自立型的员工

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态度应是: 思考问题的原则:

不逃避问题,能积极面对问题; 不依赖、不等、不靠;

首先反省自身的问题,不简单指责别人; 对自己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相信对方,并真诚地给予对方支持。 解决问题的原则:

不问时间,发生问题立即解决;

解决问题时,尽量从对方优先的立场出发; 解决问题时,行动要迅速;

集中、有效地解决问题,不拖泥带水; 持续跟进,解决后有效跟进并确认效果。 要领:

持续推动4S直至习惯化;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教育培训;

激发员工的热情和责任感。

三、文件的5S管理

(一)、文件5S的目的

办公室5S包括多方面内容,文件管理是主要项目之一,文件5S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办公事务效率、减少查找文件的时间,创建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体现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

衡量文件5S活动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找出文件所需的时间。 文件的5S活动是从废弃开始的。

1、文件5S的目的

对文件资料进行整理整顿的目的如下: 文件、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减少寻找文件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办公室空间的有效利用; 办公环境的改善; 提高办公事务效率;

2、文件5S的基本原则

文件不重复保管:一种文件只在一个位置上保管; 对原件实施管理:不随意复印或使用复印件; 分类归档管理:不要使文件私有化;

简化报告文件:原则上报告限定在1-2张A4纸; 文件取放方便:能够快速地取出和保管文件。

3、文件5S的顺序

(二)、文件的废弃(整理)

文件的整理工作是办公室5S活动的关键内容,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设定废弃文件的对象和废弃基准 文件是有生命周期的。长期不用的文件、无效或旧板文件以及其他没有保存价值的文件都是整理和废弃的对象。 财务文件——永久保存;

品质文件——为了进行品质追溯,保存一定时间。 没有废弃基准,就会将一些没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充斥空间。所以,整理文件之际,明确废弃基准是必要的。

文档生命周期示意

废弃基准 代表性文件

一类文件① 使用后即刻废弃 会议资料、通知、参考资料

二类文件② 保管后废弃 技术资料、计划、指示书等

三类文件③ 保管、保存后废弃 特定的财务资料、要追溯的品质记录等

2、文件整理前的准备

文件整理前的准备包括现有文件量的测定、整理日程的安排以及整理基准的教育。其中整理基准的教育是关键,要让员工都能了解分类的办法。

(三)、文件的分类归档管理(整顿)

目的:建立一个简洁的文件体系,以便达到对文件进行高效管理。 分类方法:

1、根据业务内容进行分类 文件是工作或业务的结果,因此我们并不能以文件本身的特点决定它的分类,而应该根据业务类别不同来进行文件的分类。

在文件夹的封面、侧面上注明类别名称、管理担当、保管期限等; 在首页建立目录表,必要时每一类设一张拉页,便于迅速寻找。

2、设定文件分类管理基准

如:哪类文件用文件盒的样式,哪类文件保管的期限为1年、2年,

3、归档前准备和归档实施

准备道具:胶水、文件袋、文件夹、文件柜;

标识:对书架文件盒进行标识,使之达到目视管理的水平。

(四)、文档的维护(清扫、清洁和素养)

定出各种管理基准,并实施了整理、整顿活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保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件的管理就会恢复到改善前的状态,抽屉里、文件柜里又会出现文件的堆积等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进行清扫、清洁和素养活动。

1、清扫:维护 对归档的文件特别是中、长期保存的文件和文件柜要定期进行清扫维护。对经常性使用的文件也要进行必要的维护,损坏或遗失的文件要进行即使的修补,发行新版本时,要及时回收销毁旧版本。 这也符合ISO9000的要求。

2、清洁:明确责任人 决定文件管理责任人,并将责任人名字明确地标识在文件柜或文件夹上。一般地,安排经常使用此文档的员工承担清洁和维护的责任较好。

3、素养:养成好的习惯

时时要求员工能很好地维护文件的5S状态,做到爱护地使用文件,使用完后及时归位,按规定要求复印和发放文件,培养工良好的习惯。 同时定期的检查评比也是必要的。

四、办公用品的5S

(一)办公桌内文具的整理、整顿

1、制定部门员工个人持有的对象和数量;

2、能集体持有的不个人持有,减少重复持有量;

3、清点多余的办公用品,将不用或不常用的回收到管理员处或仓库;

4、定位摆放,每个人的用品尽量统一;

(二)、办公区域的整理、整顿

1、将所有线路归整后进行标识,使每根连线的两头标识统一,为以后再安装节约时间;

2、所有办公用品定位管理,每个部门统一标准,使每个区域整齐、美观

3、明确责任人

每台办公设备都明确责任人,

第四篇:网络舆情对教育的影响

加强网络舆情研判,维护教育稳定发展

新的网络发展,特别是博客和微博的井喷发展给新媒体时代特征带来异军突起之效,并让信息在网络传播出现两个效应:光速化效益和蝴蝶效益。光速化效应就是由一个新闻源发出,到全网(100个主流新闻网站为标准)发布时间最快只要28分种;蝴蝶效应就是在一个小地方一个小小的投诉或一个正常执法事件失妥,可能会因网络传播及舆情压力在北京或省会城市领导这里引发风暴。

2011年的各类事件中,网络事件成为影响维稳的重要因素。网络把事件或舆情无限放大,事件传播可能没有道义,也容易出现被个别人恶意利用和制造恶化舆情。结果直接影响正常的执政或教育教学的管理,为了处理问题,很多单位、学校不能安心放在更重要工作上。

尤其是当前,章丘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涉及广大教师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相对比较集中,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通过网络踊跃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建言献策,对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和改善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从当前阶段发展策略而言,管理好舆情,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促进教育的大发展,也具有非常现实的社会意义。

2011年以来章丘人论坛涉及教育的主题帖共216条。可分为以下几类:

1、有偿家教、辅导班等约 条,占 %。。教师自己切身利益问题(职称评聘、评先树优、入党提干、调动等)约 条,占 %

2、教育主管部门工作效率工作方式对社会、对学校的影响(招生、转学、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教师招考等约 条,占 %

3、学校管理(安全、餐厅管理约 条,占 %

4、、学生校服收费等约 条,占 % 大部分帖子有其时效性。 其他 条,占 % 面对纷杂的舆情形势做到

1.态度真诚,可以使得激烈矛盾得以有效缓冲

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了媒体的关注点,把握了宏观的舆情热点,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话语麦克风”,从积极应对、信息公开的角度看,舆情应对态度是积极的,发布会现场能够鞠躬致歉、现场流泪都体现了态度的真诚。

2.动态真实,防止了网络谣言的产生

舆情应对中不应急于否定媒体,而坚持“先调查再发言”追求动态真实的态度促进了事件过程中话语权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了网络谣言的产生。

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不断提高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广大师生的需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媒体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要加强对教育体育有关舆情的分析研究,把握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思想情绪的现状和走势,把握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思想舆情变化发展的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情。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依托主流媒体,做大做强章丘教育体育信息网站及各学校校园网站,将其打造成我是教育体育系统主流网络媒体。要加大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面对纷杂的舆情形势我们也看到了,该事件在处理中由于地方政府在新媒体中使用方式不对、态度认识不到位引发的‚徐州警方官方微博卖‘萌’被网民狠批‛的现象,此类细节问题亦应该引起注意。总体上分析,当地政府在面对舆情时的处理仅仅及格,但是事件仍旧在发展过程中,在充满变量的舆情环境中,政府部门的任何‚失足‛均会酿成前功尽弃、成绩归零的结局,依旧应该坚持信息公开、坦诚布公地接坦诚布公地接受媒体监督、回应社会关切。

当前网络舆情现况缺乏公信力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原因有三个:一,社会处于结构调整阶段,各种矛盾都存在或被集中,而且网络媒体成为最好发泄地方或平台,并且网络上有近4万人又是这方面信息的专业爱好者可以帮助煽风点火;二,学校或相关事件主要负责人在近些年出现的网络事件中处理过程或应对过程中基本不专业,没有高度或处理方式直接简单。播络客研究数据显示至少85%的网络事件处理被动、缺乏策略,有69%的事件都基本不理或简单应对。很多事件发生舆情后,网民在事件出现前,就可以给最后的结果提出提前预示,都等同于看相关事件和相关单位或个人的笑话。这些处理方式当然缺乏可信度或信服的依据;三,舆情管理或网上事件处理太单向。舆情管理可以互动的,只要真诚,把敢于面对或承担责任的态度拿出来,找到时间本身的意见领袖,并通过科学、准确和及时传播到网民之中,采用尊重事实、传播真诚的态度,用网民的大众价值观去沟通,我们也接受不足或失误的批评,并表示承担责任的舆情管理方式,舆情可以引导的。而过去的网络事件都采用政府新闻发言人发言的模式,千篇一律,根本无法取信于网民和公众。

五、促进教育体育事业和谐稳定是办好网络舆情的根本目的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教育体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广大网民处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对教体事业的发展体验最深刻,意见最直接、最坦率,通过网络征求意见,能更直接、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各个层面议论的重点问题,了解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关系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些列问题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2009年章丘教育体育信息网开通‚网络互动‛栏目。下设‚问题解答、领导信箱、建言献策‛等子栏目。通过该栏目共处理各类问题 多少条,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应。该栏目已成为网民留言办理的‚直通车‛、‚快车道‛。实践证明,网络舆情办理工作运行得好,就能够及时了解教育动态,解决广大师生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促进教育体育事业的和谐稳定;办理得不扎实、经不起群众检验,则会引起群众不满、损害教育体育事业的形象。关注网络、重视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是各级各类学校和局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基于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我们必备的素质之一,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把办好网络舆情作为关注师生和社会各界诉求一种重要手段,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使网络舆情成为构建和谐教育体育事业的重要力量。

道歉就那么难呢,担心负责,先推卸责任

把一批责任心强、热爱网络工作、文字功底扎实的同志充实到国家和省、市的网络宣传员队伍中,进行更高层次的锻炼交流。

坚持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该县将新闻、评论、舆情“组装”,整体推出,形成网络宣传链条,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联动,形成全方位舆论,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初步将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督查反馈形成有机整体,加大舆情引导和网络问政力度。

1.态度真诚,可以使得激烈矛盾得以有效缓冲

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了媒体的关注点,把握了宏观的舆情热点,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话语麦克风”,从积极应对、信息公开的角度看,舆情应对态度是积极的,发布会现场能够鞠躬致歉、现场流泪都体现了态度的真诚。

2.动态真实,防止了网络谣言的产生

舆情应对中不应急于否定媒体,而坚持“先调查再发言”追求动态真实的态度促进了事件过程中话语权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了网络谣言的产生。

六、舆情点评

从信息公开角度看,应及时进行的媒体通报,在第一时间把握了媒体的正规发布渠道,减少了“杂音”,能够把握真诚处理的态度,但是在危机管理应对的手法、舆情处理的手段上观念依旧落后,不善于网络舆论的引导。

该县还针对网民关注的热门话题,采取跟帖、发帖和政务信息发布等形式,积极回应、引导和疏导了“商城蜱虫”、“爆炸案件”、“县高中学生猝死案”等事件引发的舆情震荡,有效控制网上舆论全局、平息谣言、建立正确的主流声音,引导广大网民关心、理解和支持反腐倡廉建设,坚定反腐败斗争的信心。还通过网络收集社情民意,发现金融和保险部门乱收费、党员干部实施家庭暴力等2起案件线索,并及时予以调查处理。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正面效用,为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凭借。(

同样,面对纷杂的舆情形势我们也看到了,该事件在处理中由于地方政府在新媒体中使用方式不对、态度认识不到位引发的“徐州警方官方微博卖‘萌’被网民狠批”的现象,此类细节问题亦应该引起注意。总体上分析,当地政府在面对舆情时的处理仅仅及格,但是事件仍旧在发展过程中,在充满变量的舆情环境中,政府部门的任何“失足”均会酿成前功尽弃、成绩归零的结局,依旧应该坚持信息公开、坦诚布公地接坦诚布公地接受媒体监督、回应社会关切。

第五篇:构建政府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渗透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力。网络成了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生动性、丰富性、超时空、超文本等特点,但相对缺乏可信度、组织及用以维系用户的完备的内容生产。网络媒体在扩散传播中带来了海量的信息,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受体受限”的模式,以“双向型——去中心化”为核心架构,增添了受众信息反馈的巨大拓展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跟帖、BBS、聊天等形式,利用QQ、MSN、飞信等工具,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发表融合本阶层利益与视角的舆论批评,对政府管理方式产生一系列冲击与深刻影响,为民主政治开辟了又一场域。网民群体关于某一事件围绕各自阶层的利益寻找“爆点”,广泛热烈地参与舆论传播,并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与政治管理机制提出质疑,有时过激影响到社会稳定则形成网络舆情危机。网络舆情的实质是人们不再寻求法律手段,而是寄予舆论造势、道德约束、施加集体压力与政府争夺政治与文化话语权,它实际上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形式。

网络舆情的特征

网络舆情具有开放性。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海量信息传达迅捷,赋予受众自主选择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信息,甚至还要主动过滤,去掉错误的或者附加的垃圾信息。不同阶层、享有不同经验的公众作为网络舆情的主体从个体角度出发,无限制地过滤信息,以至于失去经验的共享和信息全程全面的收集,甚至会出现某些过于主观的观点。在众多信息中如何辨别真伪,又如何在强化了自主选择权利的信息筛选中保持理性与客观,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现实的网络世界关于群体性事件的舆论追踪,往往使真相难以被澄清,负面因素常常被随意放大。

网络舆情具有多元性。网络世界涵盖内容丰富,网络用户可以全面体验信息生活与实际生活的交融。作为初具规模的“虚拟社会”恰恰缺乏集体认同的道德规约,个别人寻找尚不健全的网络管理、监督机制的漏洞,滋生“道德虚无主义”与“合理利己主义”。甚至有的网民在现代社会完成了从旁观者到议论者再到参与者的转变,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边限在某种程度上模糊化,加速网络舆情的发展,如引导不当,过激行为会引发舆情危机。

网络舆情具有冲突性。网络具有超时空、超文本的特点,是全球共享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在网络世界里相遇,思想的交锋也必然包括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对于不同主题以及同一主题的多元讨论,其出发点在于以 “我”为中心的思想观点能得到认同,而不去更多地考虑内容是否合理与正确。同时,网络身份是隐匿的,这就催生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网络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更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觊觎,他们试图抢占思想文化的宣传阵地,发表错误的信息制造混乱,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

网络舆情具有情绪性。网络世界的信息交流具有情绪化倾向,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反作用的具体表现。人们凭借虚拟身份就某一话题发表言论,多是鸣不平之音,为个人遭遇的不公正、个人利益的受损找到个体情感的宣泄口,人们在网络上自发形成志同道合的群体,群内同质化又引发对群外异质的疏离,在信息的选择、是非的判定上对本群体高度依赖,甚至形成偏颇的“群体极化”的强势观点。网络舆情即围绕某一群体性事件通过网络舆论传播把涉及一定阶层或群体的利益以及由此在一定阶段累积的抱怨、焦虑、紧张、不满等情绪暴露无遗,如不加正确引导,民意审判走向极端,将不可避免地侵犯当事人的隐私和人格尊严,形成一种“网络暴力”;负面舆论“滚雪球”似的扩大,“羊群效应”使人们在整个网络中只听到一种声音,即本群体的声音,会冲击政府的执政能力,危害现有的社会治理秩序。 网络舆情的理论属性

网络舆情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形式。社会心理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带来受众话语权的回归甚至泛滥,社会心理的非系统性、相对隐蔽性和错综复杂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揭示政府构建网络舆情的导向机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大众,使之进行理性的思考,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心理反作用积极的一面。

意识形态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变化发挥重要影响。我们要特别提防网络舆情发展中把事态引向歧途、将破坏性扩大的别有用心的煽动言论,重视意识形态的斗争与意识形态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用进步的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 发挥进步的意识形态对网络舆情的积极引导和规制作用。

消费主义文化对网络舆情产生明显影响。异化消费使人们把物质消费的多少作为个人幸福实现的途径和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把消费看做是快乐的唯一源泉。消费主义时代,人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建立在物质享受和对物的崇拜之上,社交生活淡化,群体关系疏离。不合理的人际关系使得个体情绪紧张,在多元的价值趋向中迷失了自我,丧失了正确的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对信息的采集、是非的判定难免失之偏颇。

构建不同阶段的政府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针对网络舆情的上述特点,政府应努力构建针对不同阶段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在舆情潜伏期——建立适度的调控机制。完善政府舆情信息汇集机制和预警机制。平时政府要注意对舆情信息的汇集,组织相关人员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制定科学的收集标准,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科学的方法,依靠人民代表大会、政协、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媒体等平台,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动向与发展规律。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相互配合,对预警划分级别。加强法制建设,提供必要的法制支撑,积极探索网络政治与网络文明的交叉互动作用。

在舆情爆发期——建立积极的干预机制。加强政府的应急与干预措施。面对舆情发展快速作出反应,不逃避、不推诿,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指定相关部门受理,把处理的进程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密切关注的公众。正面引导舆论,加强政府主流网站的自身建设,建立积极的干预机制。干预机制包括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对话沟通的民主平等、媒体舆论主流积极引导、特殊时期的强硬手段。

在舆情的持续期——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做好政府舆情信息的分析研究工作。组织技术人员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相关信息分类、鉴别、筛选、分析、归纳等,分析舆情信息的倾向性,增强网络舆情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研究。探究公众参与网络舆情的动因,分析网络舆情发展中的“意见领袖”,引导他们成为建设和谐网络环境的力量。尊重他们为民代言、批判现实、监督政府的主动意识。加强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引导网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引导。

在舆情的淡化期——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做好政府网络舆情信息的跟踪与反馈工作。政府对内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开辟其他切实可行的反映民主诉求的渠道,改变民意上达阻滞、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不足的旧面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倾听民声,夯实群众基础;对外要继续组织媒体积极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降低谣言的破坏性力量,增强政府与民众在网络领域的互动,避免因政府的话语匮乏而造成沟通的障碍 。[本文为2010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边限与策略——民主政治视角下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研究”(201003256)成果之一](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谢金林:《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社会科学》,2008(11)。

2.曹劲松:《政府网络形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6)。

3.温淑春:《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理论与现代化》,2009(5)。

上一篇:网络维护员岗位职责下一篇:我们的节日清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