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

2022-05-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使用转换层可以提高建筑的利用率,提供更大的室内空间,为建筑中部提供大空间以及大的入口。【关键词】建筑施工;转换层;施工技术引言所谓转换层结构指的就是根据建筑物内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不同的使用功能采用不同的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

第一篇: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简析

【摘要】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深入探讨了钢筋连接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和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这几种重要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 转换层施工技术 结构安全

转换层可以将建筑物上下层的使用功能、结构类型、空间尺寸等进行转换,它在我国高层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建筑向着高层化和功能复杂化发展,转换层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转换层具有主梁截面尺寸较大、钢筋结构密集、混凝土的灌入量大、留置施工缝的难度大、支承体系要求高等特点,所以认真、周密、合理地采用施工措施,对保证结构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某综合型高层商业住宅楼转换层结构施工中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1 项目概况

某综合型高層商业住宅楼,建筑面积45510m2,地下二层,地上33层。由于工程的地下2 层和首层的用途为地下车库及商业用房,因此选择框架结构为它的结构形式,二层及以上用作住宅楼,因此其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为优化楼层过渡效果,在两种结构变化部位设计成梁式转换的结构转换层。其中梁截面最高为2400mm,梁截面的宽度为800mm~1400mm 不等,顶板厚度200mm。转换层标高为+6.5m,梁板采用标号为C50的混凝土,并且采用直螺纹连接形式的Φ25钢筋作为转换梁钢筋。

2 项目施工的难点

①由于本转换层具有主次梁断面大、截面高、施工荷载大等特点。而转换层位于建筑首层,下部有两层地下室结构,且转换层部分梁下层无对应的梁可供架设支撑体系。因此,施工时既要确保上部转换层能够满足支撑系统的施工要求,还要确保下部梁板结构在支撑系统竖直传递的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性。

②转换层主梁钢筋用量大,梁内纵筋通常为密集的四排布置,绑扎难度高,传统的钢筋绑扎方式不能满足转换层的施工;

③主梁体积大,水化热高,内外温差控制、养护保温措施要求高,容易出现温度裂缝。

3 模板支撑体系

针对转换层主梁截面尺寸大、结构层自重大的特点,下层楼板不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能力。因此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系统方案和混凝土施工方案才能确保支撑系统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保证转换层结构质量。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可以采用分层浇筑转换层混凝土法,分层位置及施工缝加强措施应有设计确定。②采用在转换梁内埋设型钢,使其与模板成为一个整体,以便承受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的方法③荷载传递法,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载荷通过竖向支撑传递给以下若干层楼面结构构成模板支撑系统。

3.1转换层梁支撑及模板的设置

①支模架:经PKPM结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沿梁长方向间距为400mm,沿梁宽方向间距为500mm,扫地杆距离地面200mm,横杆步距≤1500mm,进行纵横搭设形成网架。每跨按间距为2000mm设置剪刀撑形成不变体系,剪刀撑的角度不小于45°。支撑底模的横杆间距为400mm。

②梁底模板:梁底模面板采用16厚木模板,内背楞沿梁长方向设60×80木方,间距小于150mm;外背楞用Ф48钢管间距400;侧模面板采用16厚木模板,内背楞用60×80mm木方间距200mm,外背楞用竖向2Ф48钢管间距400mm,对拉螺栓为M14竖向间距500mm,横向间距400mm。

③梁侧模板:在相临梁间设内撑两道,间距不大于800,梁箍筋外侧挂垫块或垫铁,以避免梁侧模产生变形。

④为减轻传给下层梁的荷载,在本层框架梁端l/4 范围内,加设两排钢管斜撑,使转换层梁底支撑形成“门”字形桁架,将部分荷载尽可能地传至下层柱。

3.2转换层板支撑及模板的设置

①板模板采用16厚木模板作底模,拼缝处贴50 宽不干胶带。

②撑板底模的骨架采用60×80 木枋横放,间距250,木枋的跨度不大于800。

③板的支撑架采用φ48 型钢管搭设,立杆间距800×800,横杆步距不大于1500。

4 转换层的钢筋施工

由于转换层大量而密集的使用钢筋,因此常常在梁与梁、梁与柱的交叉位置出现多层钢筋的相互穿插叠加,因此在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和说明,掌握现行钢筋规范,翻样时,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以及安排好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4.1 转换梁箍筋施工

在梁与梁、梁与柱的交叉位置出现因为钢筋的叠加而使钢筋保护层过小的现象。在制作梁箍筋时可以将KZL箍筋减小一个主筋的直径,这时可能在上部保护层出现大一个钢筋主筋直径的现象,面层素混凝土区域会由于钢筋保护层过大会开裂。

4.2 转换梁主钢筋的施工技术

由于转换梁钢筋较多,梁主筋接头尽量采用直螺纹或闪光对焊连接。安装转换梁主筋时,利用支模架钢管作为支架支撑,先由下向上逐排穿底部钢筋,再由下向上逐排穿梁上部钢筋。在梁下部的保护层采用大理石垫块,间距不大于1.0m,上下排钢筋之间采用φ25 钢筋垫铁,多排钢筋的垫铁应在同一位置。

5 转换层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①转换层砼采用一次性连续浇筑时,应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和突发情况应急预案,保证砼浇筑的连续性。该工程转换层砼量为1900m?,采用两台47米汽车泵进行浇筑。

②转换层大梁砼采用分层浇筑,一次浇筑高度不得超过500mm ,每层砼的浇筑时间均小于砼的初凝时间,不得产生冷接头。

③由于转换层大梁及梁柱接头部位钢筋密集,钢筋净距较小,现有的φ50棒难以插入,此类部位砼浇筑采用φ30 振动棒,钢筋密集处提前预留Φ48钢管作为振捣孔,其余部位梁砼浇筑采用φ50棒振捣。

④板砼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板砼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振捣后用长抹子抹平,并进行撮平,压光。为确保楼面混凝土平整,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在框架柱筋上设定好标高线,用2.5m 长刮杆找平。

⑤在浇筑转换梁下部的剪力墙部位时易发生剪力墙漏振现象,因此,在现场施工中应该有特别的标识,以提醒工人不要操作失误。

6 温度控制措施和裂缝的防止

6.1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①在配制混凝土时,采用的水泥品种最好为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②在满足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特定条件下,采用双掺技术,降低水泥水化热,减少单方水泥用量。掺入粉煤灰充分利用水泥强度的后期发展降低水化热,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熱的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少,

③为达到降低水化热和节约水泥的目的,可以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较好的粗骨料。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可以先用水将碎石冷却再进行拌合。

④为了减少裂缝的出现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工程在施工时使用了混凝土微膨胀剂。

6.2砼的测温

转换层测温采用直测法,测点分别设置在外面与中间的主梁上,每个梁上设置一个测点。直测法的测温方法与筏板基础测温方法相同,测试时间为砼浇筑完毕后。开始三天每2h 测温一次,以后每4h 测温一次,每次测温应作好记录和分析。测温的目的是了解砼的内外温差是否控制在25℃以内,如果砼的温差变化趋于25℃以上,应及时采取措施。

7 结论

由于结构转换层是高层建筑内不同结构形式的关键过渡点,其施工过程也是整个工程中的技术难点,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转换层结构的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只有采用科学规范的施工方法和严密的控制机制才能保证转换层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颜圣.论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施工技术[J]. 科学之友. 2011(14)

[2] 王萌,邵燕芳.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 建筑. 2009(12)

[3] 孙文彤.浅谈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 价值工程. 2010(24)

作者:李红芹

第二篇: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摘要】使用转换层可以提高建筑的利用率,提供更大的室内空间,为建筑中部提供大空间以及大的入口。

【关键词】建筑施工;转换层;施工技术

引言

所谓转换层结构指的就是根据建筑物内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不同的使用功能采用不同的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转换层结构具体来说包括梁式、空腹桁架式、斜杆桁架式、箱形和板式等不同模式。

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简介

高层建筑多是民用和商用这两种结构的组合,工作模式是综合性的,因此,对于那些承载力强、密集性强、刚性比较强的工程,为了能使建筑更好的为人们服务,需要设计一个楼层,用于转变工程的结构,这就是高层建筑的转换层。高层建筑一般是下半部分的承载力比较强,柱网的密集型也比较大、刚性也比较大,但是越靠近高层建筑的上部它的承载能力越小,所需的柱网数也逐渐减小。现在的高层建筑多为综合性建筑,它的建筑结构比较复杂,设计也比较反常,可以在高层建筑的下面部分采用大空间,在上面部分采用小空间,设计合理的、科学的转换层,保证转换层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二、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特点

(一)转换层结构的布局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转换上下层结构的类型。该布局形式所应用的建筑类型一般是上部和框架均为剪力墙结构的建筑。第二是变换上下层柱网和轴线的类型。该布局形式的上下結构固定,主要通过改变下层的柱间距来得到更大的入口,是外框筒下层通常使用的布局形式。第三是转换结构轴线和结构形式的类型。即根据转换层的轴线把上部剪力墙结构错开,实现上、下结构相错布局的效果。

(二)转换层结构形式的多样化:转换层结构因建筑风格、功能需求的不同,结构形式也各不一样,常见的有箱式、板式、梁式、空腹析架式、柑架式等。根据墙体形式,转换层可以分为满跨和不满跨、开洞和不开洞这四种;根据结构材料,转换层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钢结构两种;根据跨的数量,转换层主要有单跨、双跨和多跨等多种形式。

(三)转换层结构特点:总的来说,转换层主要有“大、重、密”这三个特点。“大”指的是混凝土框架梁的界面尺寸大、跨度大;“重”指的是模板系统和支撑系统所承受的载荷特别大,“密”指的是转换层主、次梁的弯矩、剪力、拉力等内力比普通框架层主、次梁的大。

三、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的钢筋施工技术

转换层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以及使用功能,转换层的施工包括很多工序,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施工的过程中用到的技术很多,这些施工技术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下文主要介绍的是建筑工程转换层的钢筋施工技术。

1.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安排施工顺序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会用到钢筋施工的技术,这项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操作。建筑施工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施工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建筑专业知识,这也有助于施工人员对建筑设计图纸的理解。建筑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标准,尤其在转换层施工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不能随意更改。转换层的钢筋施工设计图纸,除了对施工技术有所要求外,对钢筋的质量、数量以及规格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特殊的问题,为了不影响工程的进度,必须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在交流讨论后,制定新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保证特殊位置钢筋施工的准确性。

2.高层建筑结构的钢筋不能随意替换

钢筋施工是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的重要步骤,在施工中涉及很多不同规格的钢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建筑结构的不同位置需要的钢筋类型不同,而且这些钢筋不能随意替换,因为这些不同规格的钢筋,性能功能也具有差异性。如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化,需要向设计部门汇报,得到批准后才能更换钢筋的类型。钢筋的绑扎过程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要保证钢筋的抗震性能,这样才能增加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3.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是高层建筑中比较常见的材料,这项技术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应用比较广泛。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的浇筑对建筑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监管人员必须做好这项浇筑前的准确工作,这样才能避免钢筋的位置出现偏差,从而降低施工的质量。在柱头、剪力墙插筋与底板下皮钢筋绑扎牢固,在底板面筋上套一只箍筋,箍筋位置放正确后与底板面筋点焊,离面筋1米的范围内再套三只箍筋,插筋与箍筋绑扎牢固。

(二)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技术

如果按后浇带分为二个流水施工段组织施工,每个施工段均分二次浇筑混凝土,第一次浇墙混凝土,第二次浇梁板混凝土,各段梁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施工缝留于后浇带处,其余地方不得留施工缝。

1.原材料要求

在选用水泥时,应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例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在使用效果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想减少水泥用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水泥中加入沸石粉,二是在水泥中加入减水剂。这两种方式均可以降低水化热峰值,减少水泥用量。在选粗骨料时,应该使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应该小于或者等于钢筋最小净距的四分之三。在选用混凝土时,必须将粗骨料中的各种及时清理掉,并确保其含泥量小于或者等于百分之一,这是控制混凝土的泵性的重要基础。在选细骨料时,粗砂和中砂是首选,其含泥量应该小于或者等于百分之三。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一个关键参数,混凝土配合比应该针对工程实际的具体要求,加入适量的外加剂。例如,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冷缝现象的发生,可以在混凝土配合比中适量的缓凝减水剂,如:木质磺酸钙或糖钙等混凝土外加剂。对于泵送预拌混凝土,为有利于混凝土的泵送,还应添加诸如FDN-OR等高效减水剂。

3.混凝土施工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如供应方式、混凝土浇筑量和搅拌机械的数目,计算设计出合理的浇筑速度。从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上看,最好选择白天施工,并保证混凝土量源源不断的供应。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高度控制在300~500mm为宜,每层间隔1.5~2.0h。

对于楼层混凝土的浇筑来说,振捣的严实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除在梁处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外,剩下的都用平板振动器。平板振动器一般都是成排工作的。同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漏振,满足密实度要求,应该对平板振动器进行合理的搭接,其长度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4.防裂施工技术措施

为降低梁核心温度,在梁中沿竖向设置两套循环降温管、水箱回路,管径为25mm降温管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为50cm,在混凝土升温阶段,让其最大限度地带走混凝土的内部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掺入适量的缓凝剂,降低水化热。为防止混凝土表面热量、水分散发过快,使内外温差过大,在梁底模及侧模外铺设2层塑料薄膜,与胶合板一起作为梁底面、侧面的保温。

结束语

作为一项难度较大的工程,高层建筑转换层建设需要的截面尺寸较大,其结构构件的跨度较大,施工时的钢筋设置密度也较大,且需要互相穿插,与此同时,这一工程施工时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对转换层结构进行设置前,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施工建设方式,充分紧密关注与策划转换层各个分项工程的穿插、协调与配合的节点,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整个结构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乔振伟.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及工程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3.

[2]岑志毅.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J].科学之友,2010,06:38-39.

[3]张书坤.城市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构建及转换层施工技术[J].河南科技,2013,04:164-165.

[4]高格凌.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4:99-100.

作者:殷永飞

第三篇: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方案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本文分析了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对具体施工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

中国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B

1 前言

高层建筑的转换板,一般厚度较大,而且体积较大,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除了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外,主要就是如何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并设法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减小其内外温差。而温度应力的大小,又涉及结构物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含钢量、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的特性等多种因素。所以。必须采取温度差和温度应力双控制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 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部分竖向构件在转换层处被打断,使竖向力的传递被迫发生转折,而转换层就是实现转折功能的大型水平构件。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是一受力复杂、不利抗震的结构体系,该结构及其支撑系统有自身的特点。

2.1 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

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规范一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200),故一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2.2 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

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一般呈现短深粱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2.3 结合下部结构,灵活布置支撑系统

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层上下层发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

2.4 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

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台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2.5 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

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己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平衡部分或全部施工荷载,极大改善支撑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如上部采用的是小柱网框架或开口剪力墙、壁式框架等结构形式)。

3 转换层施工技术

3.1原材料要求

(1)水泥: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发热量270-290kj/kg),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骨料

①粗骨料碎石和卵石均可,应采取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控制增加水泥用量。骨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其含泥量应<1‰

②细骨料宜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应≤3%。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其粗细率以2.6—2.8为宜。控制细砂以0.3mm筛孔的通过率为15%-30%:0.15mm筛孔的通过率为5%~10%。

③粉煤灰为了减少水泥用量,可掺入水泥用量10%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粉煤灰的烧失去量应<15%,S03应<3%,Si02应>40%。并应对水泥无不良反应。

④外加剂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

3.2 混凝土用料设计

为寻求大体积混凝土合理的配合比,首先分析一下其产生温度裂缝的原因,众所周知,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使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所致。这是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很慢,浇注后的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远比外部高,温差可达60度左右,造成内胀外缩,在外表面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开裂,其次从混凝土用集料品种看,热膨胀系数大小对混凝土温度应力及结构的温度变形有很大影响,选取用热膨胀系数小的骨料可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提高抗裂性。再次,从骨料的粒径看,骨料粒径较大的混凝土,其水泥浆量较少,热膨胀系数小,可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提高抗裂性。

通过上述分析,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明显的,在当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中通常采用如下几点措施:

①低水化热的水泥和尽量减小水泥用量:

②尽量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

③合理使用混凝土外加剂:

④选用热膨胀系数小的骨料和较大的骨料粒径:

⑤预冷原材料:

⑥合理分缝、分块,减轻约束:

⑦在混凝土中预埋冷却水管:

⑧在混凝土表面绝热,调节表面温度下降速率:

⑨抛投石块。

从上面通常采用的措施可看出,这多种措施中,除施工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外,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角度看,主要应从①一⑨着手,进行配合比设计。进行配合比设计时注意:

①设计配合比时尽量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强度,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的要求。但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和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

②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使用的材料通过试配确定。水灰比应≤0.6。砂率应控制在0.33-0.37(泵送时宜为0.4-0.45)。坍落度应根据配合比要求严加控制。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的增加应通过调整砂率和掺用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解决,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以增加坍落度,并应将坍落度控制在10-14cm为宜。

3.3 施工准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除按一般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的物质准备、机具准备、技术准备和现场准备外,应根据其施工的特殊性,做好附属材料和辅助设备的准备工作,如冰、冰水箱(池)、真空吸水设备、水泵、测温设备等。尤其要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

施工方案编制的重点,应该是:

①根据减少约束的要求,确定分层分块的尺寸及层间、块间的结合措施。

②通过热工计算,确定混凝土入模温度以及对材料加热或降温的措施。

③确定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的方案。

④制定混凝土的保温方案。

⑤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和消防措施的制订。

3.4施工要点

(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般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即最高温度延30℃时为宜。气温大于30度时,应采取相应的降低温差的减少温度应力的措施。

(2)混凝土的配制,应严格掌握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内起到卸料止,一般应不少于1.5-2min。

雨季施工期间,应勤测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并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粗细骨料用量。

(3)搅拌后的混凝土,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人模浇筑。在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灰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如发生离析现象,必须进行人工二次拌合后方可人模。

3.5 混凝土浇筑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以下三种方法:

(1)全面分层。即将整个结构浇筑层分为数层浇筑,当己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即开始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施工时宜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也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2)分段(块)分层。适用于厚度较薄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从底层一端开始浇筑混凝土,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

(3)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工程,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底层开始,逐渐上移,此时向前推荐的浇筑混凝土摊铺坡度应小于1:3,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分层的厚度决定于振捣器的棒长和振动力的大小,也要考虑混凝土的供应量大小和可能浇筑量的大小,一般为20-30cm。插入式振捣器应伸人下层50cm为宜。

分层浇筑时,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在下层混凝土经一定养护其强度达到1.2N/mm2,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室外温度之差在25度以下时进行。

分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大气平均温度为好,即水化热温升的峰值以后,一般为3-5d,因此间隔时间以大干5d为宜。

暑期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温度,具体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种:

①降低混凝土人模浇筑温度一如拌合水中掺人冰屑、使用冷却水作拌合用水、砂石采取遮阳措施和喷冷水降温等:

②骨料中掺入适量毛石:

③掺入适量的粉煤灰。

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的操作应做到“快插慢拨”,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以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分层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振捣时要防止振动模板,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铁锹摊平拍实。

3.6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拌和物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正常硬化创造必要的温度、湿度条件,防止收缩开裂,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具体要求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21d。

养护方法分为降温法和保温法两种。降温法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撒水或喷水养护: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使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如塑料薄膜、草袋等)及薄膜养生液养护,可视具体条件选用。

4 结束语

由于转换板结构的截面尺寸、自重、跨度以及所承受的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在制定转换板的临时支撑施工方案时,应综合多种支撑体系形式和施工方法进行对比,在切合工程实际的前提下进行优化选择,以达到确保工程质量、节省施工费用的目的。

作者:廖昌宇

上一篇: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下一篇:建筑智能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