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院长工作总结

2022-08-16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敬老院院长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敬老院院长工作总结

敬老院院长职责

院长职责

在民政局领导下负责全院的行政管理工作。

1、负责领导制定全院工作计划,定期部署检查、总结工作,研究决定院内的重大问题,并向上级报告。

2、负责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检查执行和落实情况,处理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推动全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3、负责全院财务收支管理,检查、督促、审批财务收入开支。

4、负责全院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改进服务工作。

5、完成民政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食堂工作人员职责

在食堂组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1、服从组长工作安排,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努力学习炊事技术,积极主动协同工作。

2、搞好食堂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3、认真履行职责,防止食物污染,保证老人不吃腐烂变质食品。

4、主动和管理员搞好协作,保证用餐人员按时用餐

5、树立安全意识,制止无关人员进入食堂,做好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工作,安全操作机具,下班要关好门窗。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生职责

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1、负责老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无法确定的病情或需要转院医治的病人,及时报告。

2、负责新入院老人的健康检查,3天内健全门诊病历。

3、对在院老人每日查房一次,对重病者加强巡视,病情恶化者随时做好随诊记录。

4、负责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

5、负责培训和指导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6、监督、检查、指导护士执行医嘱、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情况,避免事故发生。

7、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护理员职责

在组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1、负责老人生活护理和部分医疗基础护理工作;

2、负责分管房间内、外卫生,老人饮用水的供应,随时巡视房间。听从老人呼唤,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进食、起居、活动及大小便,定期为卧床病人翻身。

3、负责老人入院前所需物品的准备工作和出院后物品的收集整理,及老人逝后房间的消毒工作。

4、掌握一般医疗护理知识,随时了解老人健康情况,做好老人的心里护理。

5、按时领发老人服务及生活用品,妥善保管,定期代老人购物、寄信。

6、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组长除履行以上职责,还负责工作分配,人员管理与协调,老人及职工的思想工作。

服务规范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爱老,使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使社会老人老有所养,老友所归,老友所靠,老友所乐。让老人的夕阳之光更加绚丽多彩,制定本院服务规范。

一、真诚、热情地服务于每一位休养老人,视老人为父母。

二、尊重老人的人格和利益,对修养老人一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谐,关怀、体贴每一位修养老人。

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工作之便谋利益,严谨以各种形式收休养老人的财务。

五、正确处理通同行、同事之间的关系,互敬互学,团结协作。

六、严谨、求实、奋发、进取、刻苦钻研服务技能,不断更新服务知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篇:敬老院院长职责

一、做好全院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二、安排好院内生活、生产。

三、抓好财务管理的款、物的发放工作。

四、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搞好环境卫生,开展文体活动。

五、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抓好各项工作的实施。

第三篇:敬老院院长事迹材料

幸福在福星苑里绽放

有这样一所敬老院,犹如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一百多批次的参观考察团来参观、学习、考察、办班;有这样一位敬老院长,犹如一块磁铁,吸引着五保老人们争相投奔。这里就是江西省丰城市梅林敬老院—福星苑,这位院长就是全国模范敬老院长、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xxxx同志。

率先垂范,苦,并快乐着

20xx年,组织上忍痛安排即将接任村支书的xxxx同志到敬老院担任院长。xxxx二话没说,打起背包,不顾母亲、妻儿反对来到离家十几公里远的集镇走马上任。原以为敬老院哪有村委会的事多,可以享享清福了。但没想到上任头一个月,头痛的难题就出现了。第一批进院的三十几个老人孤僻、邋遢、顽固等陋习根深蒂固,不服管理、当废为宝、随地便溺的坏习惯、坏毛病屡说不改,看着新建成的美丽的敬老院到处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老人们画地为牢,互不相信、互不往来,房间里成了垃圾收藏间,飘散着一股刺鼻难闻的异味,预留的菜地杂草丛生,xxxx揪心的难过,并暗暗地下决心:我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扭转这种局面。于是,xxxx横下心来,吃住在院里,家里的6亩田地,租给别家耕种;他苦心经营的50亩果园,全落在妻子柔弱的肩上。从那一天起,每天清晨5点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一个一个找老人谈心,了解他们的过去、习惯和要求,组建支部,成立院务委员会,会同工作人员制定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制度、方案,调动老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作用,让老人参与到管理中来。xxxx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院里的割草、剪枝,换灯、换锁,清淤、清理等等琐事,他从不请工代劳,都是自己带头,带领工作人员干。这些年,他没有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年春节的年三十,他才会抽出中午的一点时间和家人团年,下午五点中准时出现在院里,十年来的每个传统节日里,他都是在院内陪着老人们度过的,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xxxx腼腆地说:“苦点、委屈点没有关系,看到老人们渐渐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看着我们干到主动跟着干,院里的环境、秩序一天天的变化,老人们渐渐开心、快乐了,心里很有成就感”。在他的感召下,许多老人开始慢慢认同这个“儿子”,慢慢认同这个家。82岁的黄凤祥,既是五保老人,又是共产党员,他虽然瘸着腿,依然拄着拐杖到他负责的蔬菜园地拔草;75岁的饶细清老人是一名老党员,能力强、素质高,在院里主动把日常的院务工作抓起来。笔者在采访中,询问老人对院长的评价,无不挑指称赞。经过三年的努力,福星苑彻底改变了模样,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生活舒适、其乐融融。

20xx年12月,xxxx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春天,全国五保供养工作现场会在丰城召开,福星苑作为先进集体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梅林敬老院被评为全国五星级敬老院,xxxx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长。随之,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宜春市党代表等荣誉接踵而来,要求入院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到20xx年,全院的集中供养老人增至118位。少华同志没有被成绩和荣誉所迷失,仍然一如既往,十年如一日,总是福星苑里起的最早的、休息的最晚的一个。

母燕筑巢,累,并温馨着

“我就是老人们的儿子”,这是xxxx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把敬老院建成一个“家”,让老人们有家的归属。是他的追求。入院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是无儿无女,在心里对家有强烈的渴望,但又缺乏经营家的经验,xxxx看准了这一点,他把家的理念渗入到每项工作中去,致力于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指数。他将118名老人的照片按生辰顺序排列,为每一位老人准备寿宴;成立膳食委员会,让老人自己管理自己,吃什么,吃几样菜,由老人们说了算;他充分发挥老人余热,调动老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老人们或种蔬菜、种果树、或养鸡、养猪,各显其能,不但自给自足,种出的绿色蔬果,养壮的土鸡生猪等,还卖到附近的工业园、镇政府,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收益。院办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由最初的零增长到2013年的15万元,确保了老人们生活质量;老人们每月的零花钱也由20元提升到50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xxxx的带领下,院里无论是党员、服务人员还是老人都把自己看成是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院里,老人们有尊严,有地位。院务、财务、膳食、生产、文体等事务,都由老人自治自理。经老人们共同制定的规章制度,谁违反了,老人们主动揭发,责其改正。

第四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

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

——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

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吴宗礼,平凡人生了不起。

新安江边一好汉,中年别离桑梓地。

六旬来到敬老院,八年努力现端倪。

普通岗位勤奉献,锻炼党性铸丰碑。”

这是当地群众对吴宗礼光辉历程的朴实评价。

吴宗礼,男,中~员,1931年生,1969年为支援国家建设新安江水库,毅然带领数百名老乡从浙江迁往江西。从此,在德安勤奋创业、默默无闻,为第二故乡的乡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94年,65岁的吴宗礼来到破败不堪的吴山乡敬老院,成了孤寡老人的当家人。通过8年努力,把敬老院建成了一座经济殷实、生活美满、老人幸福、生机盎然的乡村孤寡老人的居家乐园。他本人也因此获得多项荣誉:2001年,被江西省民政厅授予全省“三院建设”先进个人;2002年,被九江市授予全市“十大道德建设标兵”,连续4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6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

党性指引航向

吴宗礼出生在浙江省临安县的一个雇农家庭,在他73年的人生历程中,当过军人、民警、社员、乡村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和敬老院院长。在每一次的人生抉择、升降去留面前,他都泰然自若、满怀信心,因为有党的信念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1951年,20岁的吴宗礼怀着对党的无限崇敬,入伍参军,报效祖国。在部队,他勤学苦练,由一个半文盲逐渐成长为连队的文化新兵,先后荣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1954年入党,1957年转业到浙江淳安县公安局工作。1962年,为响应精兵简政政策,有着8年党龄的吴宗礼,以共产党人先人后己的宽广胸怀,毅然请求“解甲归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大队,做了一名普通社员,随后又接受组织安排担任大队干部。

1969年,国家建设新安江水库,吴宗礼所在的村庄正处于库区。38岁的吴宗礼,面对幸福的家庭,兴旺的事业,看到自己半辈子挣来的幸福将要推倒重来,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可是,一边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一边是百姓群众背井离乡的困苦,吴宗礼又一次站了出来。积极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国家建设,尽快迁出库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年秋天,吴宗礼带领180多名新安江移民,辗转千里,来到他们的第二故乡——德安县。从此,他们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行了艰苦的创业。在吴山乡,吴宗礼先后担任过村干部、乡干部、承包过菜场、茶场,经营过企业。无论在哪条战线上,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勤奋创造业绩

吴山敬老院建于1985年。在吴宗礼当院长之前的几年里,“寄存”于此的老人,每月只能领到5元零花钱,衣服脏烂不堪,生活就是马尾拎豆腐——提不起来。1994年6月,吴宗礼走马上任,被任命成为敬老院“第二任”院长。当时的敬老院,杂草过膝,一片狼藉,房子破旧,屋顶“天窗”星罗棋布。推开房门,听到的是老人们痛苦的呻吟,看到是的老人无望的眼神。但他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吴宗礼,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就让我来改造一个敬老院这个孤寡老人的小世界吧!

吴宗礼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开荒种地,变废为宝。

他从家里带来1200元钱,请来年轻劳力,消除了院前屋后的杂草野木,开垦出3.8亩敬老院此后藉以生存的土地,买来了优质菜种,添置了耕作工具。经过20多天的辛勤劳动,第一批菜在“月半”前后种下去,他坚持每天上午带领老人到菜地锄地种菜,下午走市场,跑销售,第二天清早便和老人一道分头送菜上门。几个月后,卖出了400多元。闲暇之时,他又常发动老人们收捡破烂,既为美化环境,又能增加收入。

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老人们的生活有了“底气”,但吴宗礼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又开始养猪、养鸡、养鸽、养鱼。如今,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能为乡村建设作贡献。

吴宗礼上任后的第二件事就是改变敬老院老人家的精神面貌。

俗话说:“老人家,孩儿相”。到了敬老院后,吴宗礼对这句俗话有了更加深切体会。11位孤寡老人,已经习惯于无所事事,坐吃山空。有时,还会相互吵嘴斗架,偶尔说点牢骚话。吴宗礼听在耳里,急在心里。他苦口婆心地做老人家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党和政府养活他们很不容易,要学会知足常乐,多锻炼,多劳动,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并带领老人家一起打扫庭院卫生,教他们养鸡养猪学会自食其力。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吴宗礼的精心经营料理下,敬老院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老人家的精神状态也逐步好转。

如今,吴山敬老院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专门蔬菜一项就增加收入7000多元,老人家的零花钱已由过去每月每人5元提高到了40-55元,年终奖还有80—120元,公家存款年底结余11000多元,每位老人都有800—1300元的个人存款。

爱心换得人心

老人们都说,吴宗礼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8年来,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以前,老人们一个月只能吃上一回肉,生活完全靠政府补贴和社会救济。现在,老人们每个星期都吃两次荤,鸡蛋、豆腐几乎餐餐有,衣服暖和了,床褥整洁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干活累了,可以坐下来看上闭路彩电,到单位订菜嫌累,可以打上程控电话。难怪当地群众都说吴山敬老院成了吴山乡孤寡老人的疗养院。

当地群众说,吴宗礼是一个“医师”,又是一个“护士”, 还是一个“理发师”。老人们年龄大了,体质差了,难免有个头痛脑热的。吴宗礼充分利用当年在部队当兵时学到的医疗知识,经常买些常用药,根据医师的指导,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遇病重不能下床的,他带领其他老人家帮助擦洗照顾。9年来,他还锻炼成了一名技术娴熟的“护发师”。

对于吴宗礼的艰辛付出,家里人也并非毫无怨言。大儿子在县城开车跑运输,多次劝他说:你也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古话说“七十不留住,八十不留餐”,你一个人在乡下,万一有个闪失,叫我们如何向世人交待?三儿子腿脚不大方便,每次见到父亲,总会抱怨:你,有那么多精力、那么大能力,就好

好把这个残疾儿子照顾一下吧!一边是家人的担心,一边是敬老院孤寡老人的需要。孰轻孰重,吴宗礼只能默然无语。

旁边人说:“老吴,你年纪这么大了,也该歇歇了,又不是经济上过不去,还整天这样操心碌碌,到底图个啥?”他总是笑一笑,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受党和组织培养教育多年,在用得着自己的地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第五篇:乡敬老院院长事迹

一个“特殊家庭”的当家人

——记德安县吴山乡敬老院院长吴宗礼

中共德安县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吴宗礼,平凡人生了不起。

新安江边一好汉,中年别离桑梓地。

六旬来到敬老院,八年努力现端倪。

普通岗位勤奉献,锻炼党性铸丰碑。”

这是当地群众对吴宗礼光辉历程的朴实评价。

吴宗礼,男,中~员,1931年生,1969年为支援国家建设新安江水库,毅然带领数百名老乡从浙江迁往江西。从此,在德安勤奋创业、默默无闻,为第二故乡的乡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94年,65岁的吴宗礼来到破败不堪的吴山乡敬老院,成了孤寡老人的当家人。通过8年努力,把敬老院建成了一座经济殷实、生活美满、老人幸福、生机盎然的乡村孤寡老人的居家乐园。他本人也因此获得多项荣誉:XX年,被江西省民政厅授予全省“三院建设”先进个人;XX年,被九江市授予全市“十大道德建设标兵”,连续4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6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

党性指引航向

吴宗礼出生在浙江省临安县的一个雇农家庭,在他73年的人生历程中,当过军人、民警、社员、乡村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和敬老院院长。在每一次的人生抉择、升降去留面前,他都泰然自若、满怀信心,因为有党的信念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1951年,20岁的吴宗礼怀着对党的无限崇敬,入伍参军,报效祖国。在部队,他勤学苦练,由一个半文盲逐渐成长为连队的文化新兵,先后荣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1954年入党,1957年转业到浙江淳安县公安局工作。1962年,为响应精兵简政政策,有着8年党龄的吴宗礼,以共产党人先人后己的宽广胸怀,毅然请求“解甲归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大队,做了一名普通社员,随后又接受组织安排担任大队干部。

1969年,国家建设新安江水库,吴宗礼所在的村庄正处于库区。38岁的吴宗礼,面对幸福的家庭,兴旺的事业,看到自己半辈子挣来的幸福将要推倒重来,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可是,一边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一边是百姓群众背井离乡的困苦,吴宗礼又一次站了出来。积极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国家建设,尽快迁出库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年秋天,吴宗礼带领180多名新安江移民,辗转千里,来到他们的第二故乡——德安县。从此,他们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行了艰苦的创业。在吴山乡,吴宗礼先后担任过村干部、乡干部、承包过菜场、茶场,经营过企业。无论在哪条战线上,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勤奋创造业绩

吴山敬老院建于1985年。在吴宗礼当院长之前的几年里,“寄存”于此的老人,每月只能领到5元零花钱,衣服脏烂不堪,生活就是马尾拎豆腐——提不起来。1994年6月,吴宗礼走马上任,被任命成为敬老院“第二任”院长。当时的敬老院,杂草过膝,一片狼藉,房子破旧,屋顶“天窗”星罗棋布。推开房门,听到的是老人们痛苦的呻吟,看到是的老人无望的眼神。但他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吴宗礼,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就让我来改造一个敬老院这个孤寡老人的小世界吧!

吴宗礼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开荒种地,变废为宝。

他从家里带来1200元钱,请来年轻劳力,消除了院前屋后的杂草野木,开垦出亩敬老院此后藉以生存的土地,买来了优质菜种,添置了耕作工具。经过20多天的辛勤劳动,第一批菜在“月半”前后种下去,他坚持每天上午带领老人到菜地锄地种菜,下午走市场,跑销售,第二天清早便和老人一道分头送菜上门。几个月后,卖出了400多元。闲暇之时,他又常发动老人们收捡破烂,既为美化环境,又能增加收入。

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老人们的生活有了“底气”,但吴宗礼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又开始养猪、养鸡、养鸽、养鱼。如今,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能为乡村建设作贡献。

吴宗礼上任后的第二件事就是改变敬老院老人家的精神面貌。

俗话说:“老人家,孩儿相”。到了敬老院后,吴宗礼对这句俗话有了更加深切体会。11位孤寡老人,已经习惯于无所事事,坐吃山空。有时,还会相互吵嘴斗架,偶尔说点牢骚话。吴宗礼听在耳里,急在心里。他苦口婆心地做老人家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党和政府养活他们很不容易,要学会知足常乐,多锻炼,多劳动,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并带领老人家一起打扫庭院卫生,教他们养鸡养猪学会自食其力。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吴宗礼的精心经营料理下,敬老院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老人家的精神状态也逐步好转。

如今,吴山敬老院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专门蔬菜一项就增加收入7000多元,老人家的零花钱已由过去每月每人5元提高到了40-55元,年终奖还有80—120元,公家存款年底结余11000多元,每位老人都有800—1300元的个人存款。

爱心换得人心

老人们都说,吴宗礼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8年来,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以前,老人们一个月只能吃上一回肉,生活完全靠政府补贴和社会救济。现在,老人们每个星期都吃两次荤,鸡蛋、豆腐几乎餐餐有,衣服暖和了,床褥整洁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干活累了,可以坐下来看上闭路彩电,到单位订菜嫌累,可以打上程控电话。难怪当地群众都说吴山敬老院成了吴山乡孤寡老人的疗养院。

当地群众说,吴宗礼是一个“医师”,又是一个“护士”, 还是一个“理发师”。老人们年龄大了,体质差了,难免有个头痛脑热的。吴宗礼充分利用当年在部队当兵时学到的医疗知识,经常买些常用药,根据医师的指导,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遇病重不能下床的,他带领其他老人家帮助擦洗照顾。9年来,他还锻炼成了一名技术娴熟的“护发师”。

对于吴宗礼的艰辛付出,家里人也并非毫无怨言。大儿子在县城开车跑运输,多次劝他说:你也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古话说“七十不留住,八十不留餐”,你一个人在乡下,万一有个闪失,叫我们如何向世人交待?三儿子腿脚不大方便,每次见到父亲,总会抱怨:你,有那么多精力、那么大能力,就好

好把这个残疾儿子照顾一下吧!一边是家人的担心,一边是敬老院孤寡老人的需要。孰轻孰重,吴宗礼只能默然无语。

旁边人说:“老吴,你年纪这么大了,也该歇歇了,又不是经济上过不去,还整天这样操心碌碌,到底图个啥?”他总是笑一笑,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受党和组织培养教育多年,在用得着自己的地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上一篇:静脉输液与输血试题下一篇:居民区停电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