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院长事迹材料

2022-09-04

第一篇:养老院院长事迹材料

养老院院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他曾是一名军人,在茫茫的西北大漠与戈壁历练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他是一名艺术家,从风发少年到耄耋岁月对声乐艺术刻苦钻研、孜孜以求;他还是老人们的知心人,用自己全部的精力为老人们营造了一个祥和美满的晚年生活。他就是院长。

的人生之路厚重而丰满、熠熠生辉。他先后在新疆大学中文系、天津运输学院、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等多所高校进行深造。他从军23年,把人生最美的时光都献给了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实现了好男儿志在四方、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他从部队转业后,先后任锡山市文化局副局长,惠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接待办公室主任,现任惠山区民政局副局长、五保老人颐养院院长。作为惠山区机关一名普通公务员,于7月、10月代表惠山区两次参加全国第五届全国行业歌手大赛并获民族组二等奖、评委会特别奖、金号原创男歌手奖,这在惠山区尚属首例。转业后的他,时刻不忘生他养他的故乡,以实力打造成功,用自己无尽的力量和责任为家乡无锡市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美丽的无锡市,歌曲《江南一枝花》人人耳熟能详、音乐委婉回旋,风生水起、波澜跌宕的美妙音乐也让无锡市的特产水蜜桃名扬天下,这与董鸣华个人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董鸣华同志在少年时期就非常迷恋声乐艺术,在绿色的军营里就是文艺积极份子,并多次参加文艺演出活动。后来参加工作,虽然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但是董鸣华同志坚持每天练声两个小时,几十年来如一日,至今仍在坚持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个人的辛勤努力下,董鸣华的艺术人生之路也充满着掌声与鲜花,7月获“第五届全国行业歌手电视大赛”民族组二等奖,组委会特别奖,10月获“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最佳男歌手”奖(金号奖)。董鸣华凭借自己在中国声乐艺术界的造诣和影响,通过个人努力并多方协调、沟通、牵线搭桥,积极主动邀请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作曲、词作家廖勇作词、王宏伟赵季平、廖勇、王宏伟等到阳山采风,他们义务为为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量身打造的地方名曲《江南一枝花》隆重诞生。他参加全国金号奖,也以《江南一枝花》报名参赛,为宣传无锡、宣传阳山、为阳山水蜜桃在全国打响品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无锡市水蜜桃美名远播、为惠山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行政职务上来讲,作为惠山区民政局副局长是一位领导,但是,在惠山区五保老人颐养院老人的眼中,他是这个养老院的“老人王”——院长,亲切、温和而朴实。董鸣华自从担任颐养院院长后,把自己的爱好和事业有机结合,只要是区里有什么文艺活动,他总是积极参加,慈善募捐晚会上,他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登台献歌,博得惠山区众多企业家、爱心人士的热烈欢迎。他将自己浓浓的爱全部都融化在了五保老人之中,多少个寒暑日夜与老人同吃同住,在他的身上传承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美德,替天下儿女尽孝,为政府分忧,促进家庭和睦。他积极用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质和人生魅力积极构建养老院独特的养老文化,让欢歌笑语时刻洋溢在养老院的角角落落,让更多的老年人“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他积极推动惠山区养老文化品牌发展,联系上海爱乐团等知名乐队来院义演,组织老人和工作人员编排各类节目,丰富老人生活;从颐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邀请廖勇、王宏伟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最终创作而成颐养院院歌《关怀》,让老人们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歌曲,许多老人唱到动情之时都会感动不已、潸然泪下,并以颐养院里发生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创作了电影剧本“颐园”。另外,董鸣华还多次开展养老院卡拉ok大赛、书法绘画比赛、绕口令比赛、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的同时,无形中构建了养老院独具特色的养老文化,让老人们在文化的氛围中尽享晚年的安详与快乐。

第二篇:敬老院院长事迹材料

敬老院院长事迹材料

在xxxx,说起xxxx总要附上一长串的好标签:“小棉袄”、“铁娘子”、“xxxx的好女儿”、“孝心人”等。这位xxxx乡敬老院的年轻院长,用自己的行动在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壮举。

11年一心干一行

xxxx三年,按照组织安排,当了十多年村支书的xxxx上任xxxx乡敬老院院长一职。此时,摆在xxxx面前的敬老院是一副“烂摊子”,由于资金缺乏、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敬老院举步维艰,院民楼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到处淌水,面对如此困境,包括爱人在内的许多人都劝xxxx“别趟这趟浑水”,然而在村里连年获先进的xxxx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她干一行、爱一行,正如她自己所说:“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敬老爱老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不怕困难’是我当初的誓词”。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敬老爱老的特有感情,xxxx临危授命,毅然挑起敬老院院长重要职务。她把忠诚转化为爱心,把激情转化为工作的热情。条件不行,争取机会创造条件;资金不足,多方筹措跑资金。经过几年的努力,xxxx终于露出会心笑脸:两幢占地4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的崭新、漂亮的院民楼拔地而起,彻底地改善了院民的居住条件;xxxx1年又将院民楼前面的休闲广场进行了亮化、绿化和美化,使敬老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2面美名传八方

作为院长,她是管理的好能手。对于老人,她是安心的好女儿。双重角色的精彩演绎,让其在xxxx广受好评。

管理好能手

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院里的条件,提高院民的生活质量,xxxx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多方位、多渠道地增加经济来源,同时做好开源节流工作,用好每一分钱。目前敬老院有生产基地:水田8亩,菜地4亩,鱼塘1亩,此外还有一个养殖场。全年院办经济收入达5万元。院民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蔬菜、鱼肉等达到了完全自给。另外,xxxx院长还亲自带领相对年轻的院民上山砍柴,以实现柴火自给,每年仅柴火一项便可节约资金1万多元。

敬老院实行“阳光管理”,xxxx本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理念,从制度建设着手,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加快规范化建设进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制度“上墙”,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实行院长负责制,由院长安排和处理好日常具体事务,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敬老院的财务管理,做到财务公开、透明化;对财产、物资管理实行登记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安心好女儿

xxxx舍小家顾大家,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一样,默默地奉献着,十年来她没有同小孩一起过一个节,没有同老公一起过一个年,她只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上任以来的每个端午、中秋、春节“三大节”都在院里陪着老人。

xxxx视老人为亲人,以女儿的角色走进五保老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老人们的所思所想,个性特点、喜怒哀乐,把老人的冷暖记在心头,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提供亲情化服务。春节给老人发红包,端午节给老人包粽子,中秋节给老人买月饼,重大节日安排丰盛的酒菜,平时一日三餐,荤素搭配,注重营养。老人生病,她端茶送水,熬药喂食,洗衣换被,她悉心照料老人,使老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大家庭的温暖。xxxx年10月份85岁五保老人王仁里不幸得了脑溢血,瘫痪在床半年多,xxxx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服侍他,帮老人擦洗换衣,喂食、喂药、端屎倒尿,xxxx年3月,王仁里的堂弟王秋生专程从省城赶到敬老院看望久病的哥哥,见到有这么好的院长照料瘫痪的哥哥,十分感动,他当即到街上购买50斤猪肉及一些水果、糕点发给敬老院的五保老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以表达对这位好院长的感谢和敬意。

这位伟大的农民女院长,为老人尽心尽职尽孝,得到了上级肯定,赢得社会的赞誉,xxxx乡敬老院年年被评为先进敬老院,她个人连续九年被县民政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省、市“五好文明家庭”,xxxx年还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奖。

第三篇: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在我市,有一位五保老人的“好闺女”:她26年如一日,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祝寿、拉家常暖心……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好儿女”、“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市十佳妇女”、“**市民政十佳先进个人”,并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党代表。她就

是天目湖镇(区)敬老院院长。共产党员就要无私奉献

1980年1月,时任村妇女主任的服从组织的安排,走上了茶亭敬老院院长的岗位。面对几间破旧而年久失修的土草房和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没有退却。她说: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残疾孤老们没有子女照顾,更需要社会的关心,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以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的具体行动让他们看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于是她把家里的3万元积蓄拿出来,先做几间平房,为老人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开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使敬老院很快实现了粮、肉、菜自给有余,走出了一条以副养院的新路子。

天目湖镇、平桥镇、天目湖管委会两镇一区合并后,敬老院也合并为天目湖镇(区)敬老院,李夕风继任院长。规模大了,残疾老人也多了,事情也更加繁杂了。可不管肩上的担子多么沉重,她对老年事业的热情却没有减退。她不断改善老人的膳食结构,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她还根据老人的不同口味需求,配备了4只煤炉,让他们开“小灶”。在李夕风的辛苦努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老人的生活水准连年提高,从当初的每人每年平均60元提高到如今的2800多元。如今敬老院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室内阳光充足,窗明几净,睡的是棕棚床,每人还有自己的大橱、靠背椅、床头柜、餐桌、暖瓶、茶具等日用品,夏天,有电风扇,有蚊帐;冬天,床上双铺双盖。敬老院里还建起了浴室、电视室、康复室、游艺室、活动室、食堂等。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她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李夕风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种上蔬菜和花草,老人们给蔬菜施施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

她对老人比亲闺女还要亲

敬老院现有70多位老人。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她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

72岁的老人任小勇,因车祸而瘫痪,到了敬老院后,李夕风每天都帮他擦洗身子、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她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为了让他行动方便,又与市民政局联系,要了一部轮椅,推着他出门呼吸新鲜空气。经过三年的精心照料,老人的下身竟一天一天好起来,不仅能坐上轮椅,还能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挪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

像这样的例子,连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敬老院里的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的、身患癌症的……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她既当院长,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她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74岁的王小牛老人弥留之际把叫到床前,从怀里摸出一个包了几层布的包,里面有400元钱,这是老人一生的积蓄。老人对说:“300元钱留给你村里的父老乡亲和敬老院的老人喝杯水酒,另100元留给你,你对我这么好,今生不能报答了,这100元钱算是我对你的谢意吧。”说完,老人安详地去了。还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用“你要活120岁”祝福话语来表达对的深深感激,有的在喂药喂水时就倒在她的怀里,每一位老人临终前的眼里都饱含着幸福的目光,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对每一位去世的老人,都要为他们理好发、剪尽指甲、洗好面、掏尽耳朵,亲自捧上骨灰盒,每到清明节,还要为这些去世的老人祭扫,26年来,亲自为103位老人守灵送终。

老人们坚持不让她退下来

一天,一位老人眼含泪水,来到李夕风面前,恳求道:“等我死了,你再退吧。”

原来,一次李夕风无意间说起她想退下来,因为一直在外奔波的老伴需要她的照顾,孙女需要她的关爱,小儿子因车祸而造成的腿伤还需要进一步治疗,未料无意中说的一句话被老人们当真了。老人们都舍不得她走,有的说:“如果你要退下来,我们大家就跪到镇政府去,求也要把你求下来”听着老人们的恳求,看着他们期待的目光,的心里不知说什么好,她安慰老人们:“只要我还能干一天,我就要和你们在一起,把敬老院办得更好,让你们的生活过得更红火。”

第四篇: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免费

分享

创新

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有这样一所敬老院,犹如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一百多批次的参观考察团来参观、学习、考察、办班;有这样一位敬老院长,犹如一块磁铁,吸引着五保老人们争相投奔。这里就是江西省丰城市梅林敬老院—福星苑,这位院长就是全国模范敬老院长、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xxxx同志。

率先垂范,苦,并快乐着

2005年,组织上忍痛安排即将接任村支书的xxxx同志到敬老院担任院长。xxxx二话没说,打起背包,不顾母亲、妻儿反对来到离家十几公里远的集镇走马上任。原以为敬老院哪有村委会的事多,可以享享清福了。但没想到上任头一个月,头痛的难题就出现了。第一批进院的三十几个老人孤僻、邋遢、顽固等陋习根深蒂固,不服管理、当废为宝、随地便溺的坏习惯、坏毛病屡说不改,看着新建成的美丽的敬老院到处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老人们画地为牢,互不相信、互不往来,房间里成了垃圾收藏间,飘散着一股刺鼻难闻的异味,预留的菜地杂草丛生,xxxx揪心的难过,并暗暗地下决心:我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扭转这种局面。于是,xxxx横下心来,吃住在院里,家里的6亩田地,租给别家耕种;他苦心经营的50亩果园,全落在妻子柔弱的肩上。从那一天起,每天清晨5点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一个一个找老人谈心,了解他们的过去、习惯和要求,组建支部,成立院务委员会,会同工作人员制定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制度、方案,调动老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作用,让老人参与到管理中来。xxxx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院里的割草、剪枝,换灯、换锁,清淤、清理等等琐事,他从不请工代劳,都是自己带头,带领工作人员干。这些年,他没有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年春节的年三十,他才会抽出中午的一点时间和家人团年,下午五点中准时出现在院里,十年来的每个传统节日里,他都是在院内陪着老人们度过的,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xxxx腼腆地说:“苦点、委屈点没有关系,看到老人们渐渐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看着我们干到主动跟着干,院里的环境、秩序一天天的变化,老人们渐渐开心、快乐了,心里很有成就感”。

免费

分享

创新

在他的感召下,许多老人开始慢慢认同这个“儿子”,慢慢认同这个家。82岁的黄凤祥,既是五保老人,又是共产党员,他虽然瘸着腿,依然拄着拐杖到他负责的蔬菜园地拔草;75岁的饶细清老人是一名老党员,能力强、素质高,在院里主动把日常的院务工作抓起来。笔者在采访中,询问老人对院长的评价,无不挑指称赞。经过三年的努力,福星苑彻底改变了模样,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生活舒适、其乐融融。

2010年12月,xxxx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春天,全国五保供养工作现场会在丰城召开,福星苑作为先进集体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梅林敬老院被评为全国五星级敬老院,xxxx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长。随之,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宜春市党代表等荣誉接踵而来,要求入院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到2012年,全院的集中供养老人增至118位。少华同志没有被成绩和荣誉所迷失,仍然一如既往,十年如一日,总是福星苑里起的最早的、休息的最晚的一个。

母燕筑巢,累,并温馨着

“我就是老人们的儿子”,这是xxxx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把敬老院建成一个“家”,让老人们有家的归属。是他的追求。入院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是无儿无女,在心里对家有强烈的渴望,但又缺乏经营家的经验,xxxx看准了这一点,他把家的理念渗入到每项工作中去,致力于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指数。他将118名老人的照片按生辰顺序排列,为每一位老人准备寿宴;成立膳食委员会,让老人自己管理自己,吃什么,吃几样菜,由老人们说了算;他充分发挥老人余热,调动老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老人们或种蔬菜、种果树、或养鸡、养猪,各显其能,不但自给自足,种出的绿色蔬果,养壮的土鸡生猪等,还卖到附近的工业园、镇政府,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收益。院办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由最初的零增长到2013年的15万元,确保了老人们生活质量;老人们每月的零花钱也由20元提升到50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xxxx的带领下,院里无论是党员、服务人员还是老人都把自己看成是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院里,老人们有尊严,有地位。院务、财务、膳食、生产、文体等事务,都由老人自治自理。经老人们共同

免费

分享

创新

制定的规章制度,谁违反了,老人们主动揭发,责其改正。在制度的约束下,老人们的一些“陋习”得到有效矫正。有的老人起床后不叠被子,其他老人马上指出;有的老人大热天不洗澡,工作人员主动提水,督促老人洗浴;有的老人爱打赤脚、卷裤腿,管“闲事”的院民马上背出相关

制度条文来。管中显情,严中有爱。渐渐地,老人们自觉了,习惯了,身心舒畅了。对生病的老人,xxxx全程陪护,对思想有疙瘩的老人,xxxx促膝交心。他就像一只母燕,精心筑巢,让温馨成为这个“家庭”的主基调、大气候,他让民主成为这个“家庭”的主旋律、好氛围。

爱在延续,贫,并富裕着

xxxx既有男人的气魄与担当,又具备女性的细致与柔情,卧室的床铺,他根据老人的身高调节,或高或低,相适相宜;有的老人腿脚不便,他将蹲便池换成坐便桶,安装防滑型地板,提醒老人别乱扔果皮,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清扫积水;他将年岁大的与年岁小的、体质弱的与体质强的,分配在同一间房里,结成帮扶对子;面对脾气暴躁的老人,他安插一个善解人意的老人相陪;有的老人体质差,怕冷怕热,他就在院内设立集中供暖室和恒温室,热水24小时供应,衣物鞋帽准时发放;老人们牙不好,嚼不烂,吃饭菜容易噎着,他叮嘱厨师做软饭,炖肉片,去鱼刺,交代老人慢进食;有的老人失眠,他放点舒缓的音乐,夜喘,他替老人垫高枕头,拍胸捶背;有的老人怕蚊子叮咬,又不习惯点蚊香,他买来蚊帐„„

三千多个日夜,一路走来,满满是爱。xxxx不仅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需求,而且在精神上让老人充实、快活。院里成立了老年人之家,看电视、唱歌、下棋,想玩就玩;保健操、腰鼓、花叉锣鼓,想乐就乐。细心的xxxx发现,老年人因为爱好相投,彼此相处时间一久,也像相好的小孩子一样,形影不离。俗话说得好,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人图个彼此照顾,图个聊天解闷。在xxxx这个“红娘”的撮合下,院里有6对老人成了“新伴侣”,在敬老院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构筑了甜美、幸福的“爱巢”。 他的爱点点滴滴洒满整个“福星苑”,他是生病老人身边的“好儿子”。他是情绪老人身边的“开心果”,他是这个大家庭的“主

免费

分享

创新

心骨”。他的事迹被老人们传诵到社会,得到大家的称赞,全国各地来参观、取经的络绎不绝,许多人自发地来到这里担当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北京一家老年公寓的老总,在参观完后,主动找到老熊,以50万元的年薪请xxxx“跳槽”去北京帮其管理,但他婉言谢绝了。老总很好奇的问:为什么?xxxx很果然地说:我已过知天命的年龄,我对物质生活已没有过多的追求,更最重要的是,我舍不得这里的老人,丢不下这个“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采访结束时,夕阳照在这片满是绿色、温馨的幸福家园,看着簇拥在xxxx身边给我们送行的老人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这不就是我们所期盼的大同世界的生活吗!我们好不羡慕起这些老人来。挥手中,一个“黝黑、朴实、不善言语”的矮个男子汉形象在我们眼中渐渐高大起来。

资料来源:http:///data/grcl/

第五篇:乡镇敬老院院长事迹材料(范文)

乡镇敬老院院长事迹材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计个人的得失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xx市xx区xx乡敬老院59岁的xxx院长就是一位这样的党员,她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xxxx,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她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市级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97年她荣获民政部等六个部委颁发的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金质奖章,并多次被市、区、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今年她又被评为市级模范党员标兵。

91年春天,乡领导陪着xxx来敬老院交接,当时的敬老院可谓是煤无一锹、柴无一捆,有的只是240平方米的一栋平房、一个猪舍、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收音机、二台破铁车,再有的就是几年遗留的5300余元的外债。15位老人已经吃了4个月的苞米面粥了,并且苞米面也所剩无几。望着这一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凄楚老人,她直觉得鼻子发酸,也清楚了自己的责任有多大。她对送她来的乡长说:“既然是党组织派我来的,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第二天,她从家里用小牛车拉着行李、衣物和家里的50斤大米、三麻袋苞米上任了。从此她在敬老院一住就是十五年。 从这天起,她天天不拾闲,天天把自己累得诊里倒在炕上就一动不想动了。她四处跑着求援。老人们看见:第二天,西太小学就来了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为他们割了一垛条子码到了院子里;第三天,西太煤矿就捐送了两车原煤;第四天,她又到各村“化缘”,弄来了白灰、水泥、红砖,然后和敬老院的另一个工作人员--出纳员刘景君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文秘资源网资料把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把坡着的门口砌上了水泥台阶;接着,她到市民政局请局长批了5000元钱,和小刘带着两个老人赶着借来的马车上街了,从饭碗、盘子、筷子、水桶、洗脸盆、洗衣盆到换洗的衣袜、床上用品买了满满一车,浩浩荡荡地回来了。那些日子,是敬老院的“年”,老人们像孩子一样欢喜。她烧了一锅一锅的热水,给老人们洗澡理发,那衣服被褥上的虱子都要拿笤帚扫……不到一个月,敬老院变了,不光清爽,连人的精神气儿都高了。

xxx太累了,一次她骑着自行车出去办事,头一晕,从车上栽了下去。醒过来,已躺在医院里。看见周围都是人,自己胳膊、腿一动都疼,就问:“我这是在哪儿?”听说自己摔了,但没伤着骨头,她挣扎着要爬起来。大家忙按住她:“别动,你伤得很重。乡长把床位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就在医院里住几天吧。”那可不行,敬老院这点钱我可舍不得祸害!快,送我回家!”她一到家,80岁的婆婆见她浑身是伤,便心疼得哭了,她自己反倒笑了:“没事儿的,你不总说我是铁打的吗?”她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到敬老院去了。xxx在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慈善部门的支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还清了全部外债。

xxx琢磨,过日子不能没有底气,她把敬老院抵债的40亩地都要了回来,还划拉了边边角角别人不种的20亩地,起早贪黑地种上了苞米、大豆、红小豆、饭豆、绿豆、地瓜、花生、土豆、茄子、豆角,连做粘干粮的粘苞米都没落下。老人们也都呆不住了,体格好的看见xxx嘴里嚼着干粮就往外走,也扛起锄头跟着。玉荣的腿糊着药下地,谁的心不是肉长的?她考虑老人没有水果吃不行,便带着大家在房子周围种上了樱桃、杏子、李子、海棠……她又张罗着抓了猪羔、鸡崽、鸭崽……粮有了,油有了,菜有了,果有了,蛋有了,肉也有了。她想等以后发展起来,再卖点,还怕敬老院日子不好过吗?〖1〗〖2〗〖3〗

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xxx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她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如今老人讲究过大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她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她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到过敬老院的人都能注意到,院长的住屋和病号间挨着,这是她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提起这事,老人的心里都暖暖的。79岁的老退伍军人孙忠铃患前列腺炎多年,严重时小便非常困难,非常痛苦,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面买一些治疗的药物,同时她多方打听偏方,当听说用热水洗小便能把尿引下来,她打消了一切顾虑,亲自打来热水,为老人热敷,直到排出尿为止。老人临终前说:“闺女,苦了你了,没有你,我活不了这些年哪……”81岁的院民王镇江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她亲自守护在老人身傍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

屎端尿。在王镇江老人临终之际,她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她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太阳村的孤寡老人王玉珍患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在最后病危的8天8夜里是她一人守在身边,陪伴老人走过最后的几天,老人死后,她又亲自为老人烧了纸,扛了“棂头帆”。做为共产党员她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她在敬老院12年,送起了18位老人,其中有10位是瘫痪病人,在她看来,老人都是爹和娘。 她上有80多岁的父母和婆婆,下有儿子、儿媳,还有知疼知热的老伴。按说她该是家里的主力,然而家却一点儿也借不上她的力。96年夏天,她80岁的婆婆因雨天不慎滑倒,躺在炕上两个多月没起来,是丈夫和儿子轮班护理。她只是偶尔回家看看,可总是匆匆忙忙。难怪婆婆说她回家住店了。97年儿子因工腿摔成了骨折,家里人知道她忙,没有靠诉她。十天后她儿子出事了才知道,当她赶到医院时,她抱住儿子哭了,“妈妈没把你照顾好,你生妈妈的气吗?”儿子一边哭,一连摇头:“妈能来看看我,我就知足了……”,儿子知道妈妈心里惦记着敬老院的老人和瘫在床上的病人,主动劝妈妈回去,xxx含着眼泪离开了儿子。

98年春节,新婚的儿媳前来和她商量,要接她回家过个团圆年,她何偿不想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但她不能。因为她怕老人们有失落感、怕他们不注意冷热感冒了、怕他们不小心弄出火来,除夕夜,她带着老人们放过鞭炮,独自一人久久地站在山坡上,望着自家的方向。

15年来,她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们过的。虽然自己家离敬老院只有几里路,但是她只能抽空回家看一眼就走,没在家里住过一宿。她的孙女如今已经8岁了,到现在还不知道奶奶是不是自己家里人。在xxx母亲病危的半个月里,正赶上院里一位老人也有重病,她没能好好照顾母亲一天,也没能陪母亲住过一宿,至今她想起这事还背地偷偷落泪,做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做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她把本属于自己的幸福让给了老人们,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送给老人们,为了让老人健康长寿,她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为老人打针、喂药;为了改善卫生条件,她建起了浴室,使老人们能够定期洗上热水澡;为了老人的幸福,她人瘦了,头白了。如今的敬老院里,彩电、冰柜、洗衣机、电风扇、电饭锅一应俱全,仓房里吃的、穿的、用的,一摞摞、一袋袋、一桶桶、一坛坛,可是自己家里的日子却过穷了。

默默的十五年,xxx苍老了,但是敬老院却鲜花成片、果树成荫、榆柳成行、老人欢笑。站在宽敞的水泥平台上,眼前是青绿一片的庄稼,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纪院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的好闺女,俺们知足了”。

上一篇:医联体建设情况总结下一篇:养老院立项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