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讲义

2022-10-26

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讲义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制定了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必须合格,才能参加高考的政策,提升了信息技术在学生中的地位。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都学生家中没有电脑,平时对电脑接触的也比较少,那么如何在一周短短的两节课中,让各个学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本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方向。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 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自发学习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固定思维地认定打游戏是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然。学生爱玩是本性,一味地去扼杀,只能适得其反,应该利用其兴趣适当地引导学习。就比如在用《金山打字》练打字时,打字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往往会乱打或者偷偷地玩打字游戏,那我就利用他们爱玩、好胜的心理,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选定同一篇文章,各个小组进行打字接力比赛。让学生从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觉得认真努力地按照指法去练打字。

二、利用直观教学,加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在教学中有一些专门的术语和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概念,这些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老师在上面讲的很吃力,学生听得还是云里雾里得摸不清头脑。我就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认识计算机》时,主机内部各个部件的形状与功能通过图片来看,还是比较抽象的,我就打开一部旧电脑,现场实战讲解,学生可以看清每一个部件的位置,而且也可以拔插各个部件观看计算机出现的状况而了解各个部件在电脑里功能。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素养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比如讲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也是很难掌握的。我就设置了一联串的任务,利用菜单栏操作,把文件从一个盘复制或移动到另一个盘,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与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菜单栏与工具栏的关系,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又如在讲word制作电子小报时,我让学生观看许多获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去感知制作优美小报的方法,先剖析每个小报精美处的制作去模仿,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新、探索,制作出自己风格的作品。当然作为一名才工作一年的我来说,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教学中必然存在不足之处。往往会顾此失彼,教学实际与想象产生偏差,同年级各个班的学生

实际情况又各不同,每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又参差不齐,教学时很难针对各个班进行各个设计,从而造成教学的偏差。但是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已让我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改进其他不足,把课堂教学做的更好。并继续注重教学前、中、后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二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首先,由于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逐日增强。

其次,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第三,现在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我们不能以他的学号来划分他们的优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的教学采取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正如正如有的教师所说的方法:学生大部分喜欢游戏,那我们何不采用游戏的方式给他们上课。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游戏、FLASH动画演示、采取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中去,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样用学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我们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

第四,利用“探索激励法”。 “探索激励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发现,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激励学生建造新的能力。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助、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创设情景,并提出适当任务或问题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这个“探索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并围绕“探索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探索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探索”出的知识,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探索”。如在引导学生使用“画图”中的曲线和文字工具时,首先创设情景,展示一幅“春景图”,让学生联想到大自然中的景物大多是由曲线构成的,然后提出两个“探索点”:

1、通过使用“画图”中的曲线工具描绘自己心中的大自然,从而探索发现曲线的画法技巧;

2、使用“画图”中的“文字”工具,探索其使用方法和不足之处?当学生最终通过自己和小组的合作,探索总结出“曲线”工具的使用规律和文字工具的使用弊端时,同学非常兴奋。还有同学指出“画图”中的文字形体比较单调,可在Word中做出漂亮的艺术字复制到图画中。在积极和谐的课堂探究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地实践,得到了自己对新知的理解和发现,这种自我探索获得的新知比被动接受的知识印象要深刻得多,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在实施该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去帮助和疏导学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并且不断使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如对第一个有所“发现”的同学,授予“探索星”的奖励;对勇敢展示作品,与同伴分享自己“探索”成果的同学,经学生的评议予以不同星级的奖励。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趣味性强,有一定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

最后,在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比如教学《电脑的组成》一课时, 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叫中央处理器,英文CPU。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

二、 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 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石桥子初中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是教育信息化中的热点。在许多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用到了文件操作、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和网页浏览等技术,基本涵盖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在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而掌握信息技术的过程不能以简单的操作培训来代替。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科整合的目标中虽然也提信息素养,但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初中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可以这样来理解,发展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苗逢春博士提到了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的“四能”阶段,分别是本能、使能、效能和智能。我的理解是学科整合只能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使能”阶段,通过熟练地应用各种应用软件提高学科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要想达到“效能”“智能”,必然要增加硬件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利用这些技术实现对计算机进行操纵和控制,去解决实际问题。但限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适当加入LOGO语言教学,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现在初中阶段常规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绘画,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网络操作等几个模块,而且这几个模块是分阶段来安排的。我认为模块之间可以交叉进行,根据学科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灵活安排,注重体现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另外,在进行各个模块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要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伙伴的功能。要在课堂上多用一些学科类的儿童教育软件,通过软件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意识。

2、抓好学生的文字输入技能,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观

点奠定基础。经常有学科教师向我提出,学生的打字速度太慢了,影响了整合课的效率。但据了解,现在初中语文对拼音的掌握不作严格要求,这可给信息技术教师出了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好好思考。

3、文字处理模块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只要能够把自己的作文、日记等输入电脑,进行初步排版。在实际的应用中,Word的许多功能是用不到的。

4、初二年级多媒体制作要达到按指定链接进行跳转的要求,会在作品中插入多媒体元素。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PPT作品是演示自己或小组研究成果的最好表达方式之一。

5、网络操作模块中,要能够熟练地进行信息的搜索,下载,保存,处理等操作。网页制作可以不作要求,或者作为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重点让学生使用博客,把博客变成自己的知识管理工具和记录学习过程的工具。其实,只要用好了就是一个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的电子档案袋。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文章网上很多,有不少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任务驱动法、主题探究法、研究性学习等。其实,教学设计方法不存在过不过时的问题,要看教材内容、学习对象,教学环境是否适合某种教学方法,根据我的实践经验提“建议”以下几点:

1、融入综合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把信息技术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和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三课时,其中一课时就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就有必要去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一起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写感想、办小报、设计作品、查阅资料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够及时的捕捉到学生的需求,在一个大的主题下设计教学内容。如学生需要制作调查表,教师可以从如何设计调查表开始,再如何用Word的表格功能来实现,可以避免单纯地讲解制作表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倍受重视。如果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了,也可以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位教师直接负责三课时的教学,已经有学校开始这样安排了,这样可以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原来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有可能转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或者专门负责学校的网络管理,硬件维护等电教工作,当然这要看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2、开启创新之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目标中,只有教师实实在在去创新了,培养的学生才会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要为“技术”找个“载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练兵”的机会,促成学生对知识真正有意义的建构。与学生的学科学习相结合,如在学习word2000中的修改文章时,教师可以请语文老师提供一篇习作,在课上分发给大家进行修改,既学会了用word2000修改文章的技术,又对作文修改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技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要避免活动要求过于简单,导致学生通过简单的信息复制和粘贴即可完成任务。如学校要组织学生分批外出春游,五六年级到上海,三四年级到昆山,我就利用学生这个兴奋点,开展了网上旅游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外出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消费水平等。因此教师的视野要开阔,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热点、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3、强调生活算法

在很多信息技术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顾把自己精美的设计展示出来,学生在机械地参与着教学活动,没有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没有看到学生有创新火花的迸发。我们在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时,同样不能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要把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进行提炼,让学生懂得,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先要做什么,再做什么,要从操作步骤上升到算法思维。活动选题要适度增加挑战性,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比较、分类、综合等深度加工,并通过理解、分析、推理等高水平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促进其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概念地图”,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地图的方法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显性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反思

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中,作品评价的比重占得比较大,这样的评价教师容易操作,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两极分化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学困生得不到鼓励。因此,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必须要更多地关注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点,争取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当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来做。我的做法是建议学生写学习叙事,把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要有自己的真实体验,然后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教师再上学生博客进行点评,利用网络实现师生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信息技术学习不仅需要个体的自主探究和建构,更需要表达交流、讨论合作。

四、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求:

1、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画图工具箱是一种手段或者是一种媒介,如果只简单教授操作,给学生的只是一项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我们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在课堂中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多少的发展,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多少的提高,他的各方面的信息素养是否有所培养。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一个负责版面图案设计,一个负责具体操作,通过合理的角色分工发挥了每个成员的最大潜能,显示出一种主人翁意识和渐增的参与意识,对集体的进步发展做出自己贡献,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作品赏析活动时,笔者鼓励学生对他人的作品大胆地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

2.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来风俗和文化的沉垫,是一个民族自诞生以来的哲学观、道德观、审美观、人文历史的结合体。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但是,随着西方文化侵入,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正慢慢为人们所忘却,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如何挽救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在教学与学生作品中,糅进民族文化,引导学生提高民族文化意识。如图3(过年啦)中,倒立的“福”字、鞭炮、可爱的雪人等都是中国元素,描绘了祖国北方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喜庆情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让学生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中,体会着这种人文关怀,在身心受熏陶的愉快情境中,自主建构知识。

3.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

我们选择“构建和谐家园”这幅漫画让学生用画图工具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真善美,懂得爱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达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学习中目的。

五、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虽然是一门初中科,但在新课程改革中是大有作为的。这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认清形势,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特别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模式,从而带动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石桥子初中

第四篇:初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现代教育不仅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必须通过培养新型人才来促进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信息化是现代教育手段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本主体主要阐述:初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素养所提出的新要求。在信息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收集、筛选信息资源的方法与策略,以及信息资源使用的意识、路径和关注点。现今所使用的数字化信息化实验与它的教学价值。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在理念与技术上可能产生的影响。

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思维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教学观念的更新。本学时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促进教学形态的变革,以及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所提出的新要求。教师收集、筛选信息资源的策略和建立资源库所遵循的原则。 

二、初中物理教学信息资源的使用

本学时主要介绍:初中物理教学信息资源使用需要有开放、共享和团队的意识,以及信息资源使用的形式和操作路径。在信息资源使用过程中,如何关注使用的效率、效益和效能,关注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 

三、数字化、信息化实验

本课时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发生的深刻变化。着重介绍一种用传感器获取信息,经数据采集器后由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的数字化教学技术平台DIS。通过“摩擦生热”、“马德堡半球”等5个简易、生动的DIS演示实验,展示了数字化实验教学的意义以及在物理课改中的作用。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题(含答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2 分,共 0 20 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

D

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A、创造性

B、拓展性、

C、基础性

D D、实践性 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

C 、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A、加工

B、传输

C C 处理

D 破译 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 B

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A、单学科、B B、跨学科

C、多学科

D、双学科 4、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 C

A A、核心概念 B、基础知识

C、基本概念 D、重点内容 5、初中信息要学会使用

C 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A、文字处理

B、多媒体制作

C C、电子表格

D、图像处理 6、初中学生要学会利用 A

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A A、因特网

B、电脑

C、电视

D、报纸 7、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要遵循“ C

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A、探究

B、实践

C C、应用

D、拓展 8、.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要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

A 信息的能力。

A A、下载

B、查看

C、发布

D 传递 9、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

C

”。

A、复合价值

B、双赢

C C、双价值

D、独立价值

学校

位________________

名________________

科_______________ 封 封 线 线 密 密

10、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应以

A 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A A、兴趣

B、热情

C、爱好

D、意识 二、判断题(每题 2 2 分,共 1 10 0 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

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对

)

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

4、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无须考虑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 错

)

5、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网的常用功能。(

对)

三、填空题(每空 1 1 分,共 5 25 分)

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

基础性内容

扩展性内容

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鼓励

多样化

的选题。

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允许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 信息技术技能

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

4、信息技术具有作为

学习对象

学习工具

的双重价值。

5、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

信息技术

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 技术创新

意识。

6、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 "。

7、信息技术教育要让学生在“

玩 中学”、“

中学”。

8、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中的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

综合实践 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是 必修

内容。

9、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要使学生提高判断和使用 健康

信息、主动抵触( 不良

)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

10、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

选修

11、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

68

)学时,建议 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 70%

)。

12、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

)和(

)或实践活动为主。

13、教学评价必须以(

)为依据,本着对发展(

)和(

)有利的原则进行。

14、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

)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15、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

)、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选择使用。

四、简答题( ( 每题 5 5 分,共 5 25 分) )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

4、简述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大学科,既有独立性,又必须与其他课程整合,这才能体现信息技术的活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更深入的实践,在做好基本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学科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针对学生平时的各科进度,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与各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设置几个任务,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扩充自己的资源库。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功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结合以上案例,简析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有人对某些课程作过比较:我们学的“平面几何”,在西方是“逻辑课”,是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我们把它当作知识课来学习;再有,“辩证法”课程,人家作为典型的方法论课,我们当成政治课学。而信息技术我们是当作训练操作技能课来学的,而实际上,它更有方法的、思想的价值。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下一篇: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