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勃沙特的长征有感

2022-08-10

第一篇:观勃沙特的长征有感

《勃沙特的长征》观后感

长征精神永驻我心

——观电影《勃沙特的长征》有感

盛开的桂花飘来悠悠的香气,年老的勃沙特坐在书房里,回忆着几十年前的传奇经历。这就是我们今天观看的电影《勃沙特的长征》中的开头片段。

那是1934年10月,萧克将军带领红军一个团,途径贵州时抓住了外国传教士勃沙特,在红军的说服下,勃沙特为红军翻译了一张由英文标注的地图,而这张珍贵的地图为红军顺利转战贵州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间体现了中国红军和传教士勃沙特的情感交融的过程,也展现了红军当年浴血奋战,克服艰难险阻,寻求革命胜利道路的艰辛过程。

观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样的来之不易。在慢慢的长征路上,无数的英雄前辈坚定自己的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如今的和平生活。我作为一名小学生,要向革命先辈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制定学习目标,坚定信心,不怕困难,听从老师的教导,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让长征精神永驻我心,激励我不断前行。

点评:小作者用心观看了电影,观后谈了自己的感悟,告诫大家: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给人以启迪。

第二篇:观《我的长征》有感

“这是我最痛苦的一次经历,也是我最幸福的一次经历”。

-------题记

今天富足生活不知是多少尸骨换来的,今天和平安定的日子是多少鲜血换来的。有时候,真的感觉,我们的生活实在是过的太浪费了却又不知足了。或许我们的思想真的需要洗礼了,而今天观赏的这部《我的长征》足以让我们恍然大悟。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再稚嫩的生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无不受熏陶,电影中的主角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步步走来的!过江时眼睁睁地目送着革命战士父亲离开人世,来到江西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时又目睹姐姐牺牲的惨状,飞夺泸定桥的路上连长为救他而掉下山崖,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亲睹了姐夫中枪掉江里前不放心的目光,飞夺泸定桥胜利前夕达卢哥为了不让红旗倒而中枪死后的样子,爬雪山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友们,英勇的人一个个都走了,却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才让革命胜利的号角吹响整个中华大地,让广大的劳动人民翻生做主人--------此时此刻我才更加清楚明白了我们今生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而那些为了我们今天和生活而死在战火的硝烟中的人是多么的伟大!

听说过,没见过的二万五千里,埋着头,向前走,寻找我的路。

1934年~1936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长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敬仰钦佩的精神。长征精神成为了个人积极向上乃至中华民族整体备进的一种精神。它的意义已超越了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重温这段历史,真切的感受到先辈们的艰苦而伟大的历程。

电影《我的长征》是以瑞伢子(王瑞)一家子参加长征痛苦、幸福交织的回忆给我们讲述了这段历史。王瑞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战士的视角,他的心路历程和他的成长过程,在经历了艰难困苦,血泪战火磨砺后成长起来了,正是因为他的普通,认为观看起来也倍感亲切,这种亲切感,增加了影片对我的感染力,看起来更贴近生活,使人身临其境。影片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用微妙的手法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对光明的向往,坚强的意志力。

“跟着走!”在电影中出现的最多,也是影片核心话。影片曾连长在和瑞伢子谈话时,说过这句话,毛主席和瑞伢子谈话时,也出现这句话,瑞伢子的父亲断气前,也曾嘱咐过这句话。虽然不是第一次观看战争题材的影片,但是用亲切朴实,细节的描述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我跟着走!无条件服从党的决议,支持党,信任党,跟着党,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追随着共产党-------因为他是人民的党,代表着公平与正义。 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迫使年幼的王瑞承受短短的几个月内失去一连串亲人的痛楚呢?“我跟着走”多么勇敢,多么自信,就算雪地草地,那也只能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走一路,看一朵云,走遍全球,便能看到所有的天空;虽然不能走遍全球赏尽全世界的云朵,看遍所有在红军长征中奋斗过的人,但今天我仍很欣慰,因为这部《我的长征》,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最漂亮的云朵,让我学到了如今的我们该做些什么!

宣传部:李若曦

第三篇:读《长征的故事》有感

五年级一班徐豪

最近,我在读《长征的故事》这本书,它让我深受感触。 这本书介绍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被迫开始长征。红军在路上饥寒交迫,后有追兵,前有敌人阻拦,时不时还有敌军机轰炸。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突破敌人围追堵截。终于,在两年后,红军完成了两万五千里漫漫征程。

在这征途中,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这种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

下面我来举一个例子:在红军走出草地后,就开始翻越夹金山了。山上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山风四起,遮天蔽日。并且,脚下的路是冻得晶亮的硬滑的冰雪,木棍竖在上面发着“咯咯”的响声;爬上山腰,举目环视,使人触目惊心——四面都是雪岩和雪壁,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雪缝中……但红军战士们不怕,他们拼尽全力,互相搀扶着,互相鼓励着,同这残酷无情的大自然搏斗。终于,红军部队翻过了夹金山。从这里可以体现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而人们面对的态度却不一样:有的人只是毫无风度的叫苦连天,不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另一部分人就去努力的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让困难与挫折的石头成为通向成功的阶梯。红军就像第二种人,在

他们眼里,克服困难是轻而易举的事。这种不畏艰险、永不退缩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我认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体现。长征故事可歌可泣,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世所罕见,得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战士,征服一切困难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非常优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困难,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以不屈不饶的精神去战胜和克服困难。我们一定要发奋图强,争取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将来报效祖国。

第四篇:读《我的长征》有感

读《我的长征》有感——永远跟着党走

毛概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感触尤深,现以此表达下心中的感慨。

电影讲叙的是一个小兵王瑞全家四口人参加长征以及在长征路上发生的故事。整部电影从小人物的 角度出发,给了我们一个看待长征的视角,通过瑞伢子的经历给我们再现了当年那段让人至今难忘的人类史诗。

故事开始于湘江突围,那是,我们的红军正处于迷茫阶段,前途渺茫,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犹如无头苍蝇,没有方向的到处乱窜。在这样危机的情况下,许多士兵对于红军的前途十分担忧,他们不断的相互询问:我们往哪走?我们的主人公王瑞此时也产生了相同的疑惑。同时,很不幸的是,也是在这场战役中,他的父亲也离他而去,临终前,却坚定的告诉他:跟着走。这无疑相当于是给了正处于大海中没有方向的瑞伢子一个罗盘,让他第一次有了前进的方向。遵义会议上,懵懵懂懂的瑞伢子因打扰了毛主席办公而被骂,但鉴于毛主席的立即道歉,严厉中又不柔情,这让主人公切身感受到了领导人的热情。在路过彝族区的时候,主人公又目睹了主席、贺子珍为坚守党组织的纪律而弃子的全过程,这中领导人以身作则的精神风尚,更加坚定了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在这里,红军解放了被封建统治压迫的彝族同胞,,通过羹火会与少数民族的感情加深,主人公也结识了勇敢而彪悍的达尔火与美丽而热情的彝族女子索玛。然而,突发事件陡生,姐姐竹妹子遭意外而亡,让主人公失去了第二位亲人。同时,剧中的重心也在这个时候来临了,处于战情的需要,红军四度赤水,需要在一天的时间里赶到铁索桥,并强度大渡河。还差半年才十六岁的瑞伢子也提前入了党。连长为了救瑞亚,不幸掉崖。但瑞伢子却一直没有忘记连长告诉他的话,用于跟着党走。强度大渡河过程中,体现了无数壮士为了我们党而敢于奉献的英勇精神,也展现了我们党光明而美好的未来。战役中,瑞伢子的姐夫英勇牺牲……战后,毛主席犒劳诸将士,了解了瑞伢子为革命的牺牲后,安慰道:“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

在这样的血与火的磨练中,我们的主人公一步一步的走上成熟!

贯穿于影片中的一个很明显的线索便是“跟着走”,通过主人公王瑞从先前对于红军的迷茫,到后来入党宣誓时立志做一个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表现了当时大多数仁人志士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从不理解到坚决守护的过程。影片中英雄先烈们为了建设一个美好的新中国而不断奋斗的精神无不让现在的我们感到惭愧。现在新中国的一切美好,都是我们的共产党员们用身体建设出来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经济发展、物质横流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忘记我们党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奉献。作为一个当培训出来的现代大学生,更是应该坚决拥护党组织的安排,听从党组织的命令,永远跟着党的步伐!

第五篇:读《长征路上的故事》有感

育秀学校 八(8)中队 张雯霞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历尽艰难,突破重围,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同时,在广大的中国人民心中,埋下了永恒的不朽精神。

说起长征,每一个中国人都是那样的熟悉: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惨重失败后,从 1934年秋开始,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先后离开苏区,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红军三大主力经过了两年多的殊死征程,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尽数翻越了人际罕至的皑皑雪山,穿过了“绿原无垠漫风烟”的大草地,四次渡过了汹涌咆哮的赤水,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飞夺泸定桥,经过了这一路漫长的征途,到1936年10月,红军终于突破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胜利抵达陕甘苏区,长征画上了一个~句号。

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者。

上一篇:工程部工程管理制度下一篇:干部大调研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