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2022-09-11

1 专利侵权诉讼证据提出制度与秘密保护制度

1.1 专利侵权诉讼证据提出制度

当事人自己取证。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一般采取“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 原告自己取证证明被告侵权了自己的专利权, 特殊情况下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由被告举证证明自己的新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原告的专利方法。例如专利法第57条第2款规定: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 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原告很难证明被告使用的新产品制造方法与自己的专利方法相同, 当原告举证不能时就可能面临败诉的风险, 因此法律规定由被告举证证明自己产品的制造方法不同于原告的专利方法, 该规定平衡了原被告之间的举证责任。

1.2 公证机关的“保全证据”公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11条列举了几种可以公证的事项, 其中将保全证据也列入了可以公证的事项, 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起诉前, 请求公证机构对证据予以保全, 公证的方式可以采取购买、现场拍照录像、询问证人等方法进行。其实质仍然是当事人取证, 只是由公证机关记录当事人取证的整个过程, 可以证明当事人收集的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

1.3 人民法院收集证据

我国证据收集模式采取了职权主义模式和当事人主义模式, 证据的收集有两种方式, 一是当事人自己收集, 《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有责任提供证据;二是法院依职权收集, 第2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收集证据, 或者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 人民法院应当收集。因此, 法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依申请和依职权收集证据。

1.4 法院证据保全

《民事诉讼法》第81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 当事人可以在诉讼中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法院也可以主动收集证据。

(1) 证据提出义务与商业秘密保护之间的冲突。商业秘密作为一项核心的证据, 需要在法庭上向法官和对方当事人出示, 但商业秘密作为证据出示, 在诉讼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利益的冲突:一是为了查明真相、公开审判的需要, 在诉讼过程中需要将涉密证据予以公开;二是商业秘密权利人需要维护商业秘密的秘密状态, 以保护自己合法利益。当事人如果为了维护自己的商业秘密拒不提出证据就可能面临着败诉的风险, 若提交了涉密的证据, 虽然赢得了诉讼但是自己的商业秘密可能会被泄密。商业秘密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秘密性和价值性, 一旦商业秘密消息被公开或泄密, 很可能使商业秘密权利人受到巨大的损害。如在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中, 原告起诉被告侵犯自己的专利权, 被告则需要对自己的新产品制造方法进行举证, 但是若被告并未侵权, 则其持有的技术秘密也许会因举证而公开, 导致商业秘密的泄露, 给被告带来巨大的损失。除了就产品制造方法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 在其他类型的专利诉讼中也常面临这样的难题。因此, 如何平衡证据提出义务与商业秘密保护之间的冲突, 是专利侵权诉讼中极为重要的问题。

(2) 我国现有法律对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规定。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起步较晚, 但发展比较快, 在民事、行政、刑事方面都有涉及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集中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民事诉讼法》《合同法》《刑法》中, 其中《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商业秘密的主要实体法依据。1987年实施的《技术合同法》是我国有关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第一部直接的法律, 规定了技术秘密的合同债权;1991年施行的《民事诉讼法》第一次出现了商业秘密的概念, 规定了涉及商业秘密案件的不公开审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2款规定:“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 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现有《民事诉讼法》对诉讼中的商业秘密的保护体现在3个法条, 一是第68条规定对涉及商业秘密的证据质证时, 不得在公开开庭出示。二是第134条规定, 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当事人可以申请不公开审理。三是第156条规定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 但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2 我国专利侵权诉讼中涉密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证据交换中存在泄密的风险

法院规定经当事人申请, 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 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该法规定的证据交换制度适用于所有的民事案件, 并未对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做例外的规定, 但是证据规定中关于证据交换的很多规定并不适合涉及商业秘密这类案件, 例如权利人掌握的相关证据包括特殊专有技术资料、各种企业的经营信息等, 这些涉及商业秘密类的证据材料往往是诉讼中的核心证据, 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如果直接适用与普通民事诉讼案件相同的证据交换程序, 极有可能会将关系当事人核心利益的信息公开而导致信息泄露, 使其合法利益遭到不可逆的侵害。

2.2 不公开审理中质证环节不完善

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外, 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商业秘密的案件, 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 可以不公开审理。法律规定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可以申请不公开审理, 排除了群众旁听, 减少了商业秘密被泄露的危险, 但是不公开审理仍然需要对方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和法官参加法庭审理, 商业秘密仍然需要在法庭上经对方当事人质证, 对于他们来讲这些秘密仍然是公开的, 可见不公开审理是在一定范围的公开, 此时法律应该如何避免商业秘密在不公开审理程序中也发生泄密的风险呢, 这需要法律进一步做出规定。

2.3 证据保全过程有待完善

《专利法》第67条规定:“为制止专利侵权行为,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 权利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在专利诉讼中由于没有设置涉诉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 证据保全后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就处于法官的控制之下, 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可能会被法官或者执行保全的工作人员知悉,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泄密的危险。

3 我国专利侵权诉讼中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完善

3.1 完善证据交换制度

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应遵循证据开示对等与逐层开示原则, 对于交换的证据中涉及需要保密的证据, 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 审查该证据保密的合理性, 根据案件的性质确定证据交换的程度, 对原被告实行交换对等原则, 原告的证据展示到什么程度, 相应被告的证据展示到什么程度。将含有商业秘密的证据从外围技术到核心技术分为几个层次, 从外围技术一步步向内展开, 对于核心技术在证据交换阶段可以不展示。同时应当要求双方当事人和法院, 对从证据交换中获得的商业秘密信息承担保密义务。 (2)

3.2 不公开审理程序中设定秘密保护命令

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可以申请不公开审理, 在不公开审理程序中, 证据仍然应当在法庭上出示, 并经双方当事人质证, 这样商业秘密仍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法律可以限定出席的人员, 还可以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设定秘密保护命令, 要求出席非公开审理包括法官在内的全部人, 对在诉讼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承担保密义务, 若违反了该保密义务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3.3 完善诉讼中涉密证据的质证和审查程序

除了在不公开审理程序中设定秘密保护命令外, 我们还可以对涉密的证据制定专门的质证和审查程序, 即将涉及商业秘密的证据交由独立的第三方专业人士进行审核, 对该证据的证明力进行判断, 判定其是否能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之后鉴定人只将鉴定的结果告诉法官和当事人, 不用将鉴定的详细内容告诉当事人, 当事人对于鉴定结果有异议, 或者法官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时, 可以要求鉴定人员出庭质证, 质证后当事人对鉴定结果仍不服时可以申请第二次鉴定。对于鉴定人的选定既可以由当事人自主协商确定, 也可以由法官指定专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法官应该要求鉴定人对鉴定中涉及的商业秘密予以保密。

3.4 完善证据保全程序

当事人一方提出证据保全后, 法院应尽到审慎审查义务, 审查申请人是否提交了申请书、审查权利人提供的被控侵权人实施侵权的初步证据, 审查该证据是否是原告通过其他途径无法收集的证据等, 如果不符合规定的程序, 则法院不应支持原告的证据保全申请。 (3) 证据保全分为诉前证据保全和诉讼中证据保全,

律只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当事人应当提供担保, 但是诉讼中证据保全也可能影响到被申请人的正常经营活动, 因此, 建议规定诉讼中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时也应提供相应的担保。

3.5 限制查阅裁判文书

《民事诉讼法》第156条规定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 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由于裁判文书是公开的, 公众可以查阅已公开的裁判文书, 因此, 法院在制作裁判文书时应注意不要将涉及核心技术秘密的内容写进文书中, 同时建议将涉及商业秘密的证据材料、笔录等单独归卷, 这些卷宗不允许公众查阅。

4 结语

综上所述, 商业秘密具有价值性、经济性, 在社会实践中一旦商业秘密被公开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 对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专利侵权诉讼中涉及商业秘密的情形比较常见, 立法应对此加以特别的注意, 域外诉讼程序发达的国家对商业秘密的有效保护都做了相关的规定, 由于不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 各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所采用的措施也存在着差异。英美法系国家主要规定了保密特权、保护命令、不开庭审理制度, 大陆法系国家主要设置了文书提出义务例外、拒绝作证权、秘密保护命令措施。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方面起步较晚, 目前我国诉讼中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还不完善,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较发达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并结合我国的实际, 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摘要: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为了查清案件事实, 需要当事人提交一定的证据予以证明, 有时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属于商业秘密, 则平衡提出证据的义务和秘密保护权之间的冲突就成为专利侵权诉讼中应考虑的重点。我国对于商业秘密保护的主要规定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民事诉讼法》《刑法》中, 形式与内容比较单一, 立法上对诉讼过程中涉及商业秘密证据的保护还存在诸多不足, 完善专利侵权诉讼中涉密证据的法律保护, 成了专利侵权诉讼中极为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专利侵权诉讼,商业秘密,密保制度

注释

1 蒋志培.知识产权诉讼证据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 2006 (1) .

2 王琳, 郑新建.知识产权中的证据交换问题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1) .

3 廖志刚.论专利侵权诉讼证据制度[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 (5) .

上一篇:批判性思维在“会计分录”复习课中的运用下一篇:财务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