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白对虾养殖成活率的措施

2022-09-11

白对虾, 是我国1987年从南美洲引进的一种养殖新品种。由于该虾适盐性广 (从盐度35‰的海水到纯淡水均能生长) 、生长周期短、个体大、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 已成为继刀额新对虾之后的又一海虾淡养新品种。然而, 白对虾在苗期容易得病, 不同虾塘的虾苗成活率差距很大, 不同养殖户的养殖成活率相差也很大, 有的高达90%以上, 有的则不到30%。所以, 白对虾成活率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1影响白对虾养殖成活率的因素

白对虾要想真正获得高产也并非易事。影响南美白对虾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成活率, 而据我们调查, 不同养殖户的养殖成活率差异很大

(1) 虾苗淡化程度:由于白对虾属海虾淡养, 在海水中育苗后在淡水中养殖, 虾苗从海水向淡水过渡时极易发生应激反应, 处理不当会引起大批死亡, 故虾苗的淡化程度要求越低越好, 最好是培育用水的盐度降到1‰以下, 接近淡水, 并稳定培育3天以上, 以降低淡水养殖前期虾苗的应激反应。

(2) 放养规格:实践证明, 放养规格小于体长0.9厘米虾苗的成活率普遍不高, 而放养体长在1.5厘米以上的虾苗, 由于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 故其成活率较高。

(3)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过小则影响产量, 而放养密度过大既影响成虾规格又影响成活率, 所以, 一般放养规格为体长1.0厘米以上虾苗, 放养密度每667平方米以2万~3万尾为宜, 若池塘条件优越, 最高可放养4万尾。

(4) p H值:白对虾对p H值的适应范围为7.3~8.6, 最适范围为8.2±1, 且白对虾对p H值的变化较为敏感, 因此, 保持水体一定的p H值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提高养殖成活率。

(5) 水温:白对虾的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5~32℃, 最适温度范围为28~30℃。该虾对温度变化的耐受力差, 应激反应大, 因此苗种放养时间宜选择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而在成虾饲养期, 如果水温偏高, 只要保持水质清新, 水体溶解氧不低于4毫克/升, 不仅不会影响其生长, 反而会有利于其摄食生长。

(6) 病害:白对虾虽然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但随着养殖中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的逐年增多, 预防虾病的发生将成为今后白对虾淡水养殖的主要任务之一。

2提高白对虾淡水养殖成活率与效益的措施

(1) 虾池的清整及消毒:养虾应选择底泥较少 (20厘米以下) 或沙质底的池塘。池塘用生石灰 (块状) 化成乳剂对池壁、池底全池泼洒, 进行消塘消毒, 生石灰用量为120千克/亩。消毒后, 再曝晒5-6天后进水, 水质必须清新无污染, 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同时用60目的筛绢严格过滤水质。

(2) 饵料生物培养:池塘进水40厘米时, 暂停进水, 然后全池泼洒微生物水体改良剂 (如“好水”牌) , 用量为1升/亩, 同时, 施发酵后的有机肥, 用量为200公斤/亩, 一星期以后, 正好是浮游生物高峰期, 投放虾苗。

(3) 虾苗投放: (1) 暂养池的建立在池塘的一角, 用塑料布围相当于整池面积1/4大小一块为暂养池, 在投苗的前一天, 用晶式海盐把暂养池水配成盐度为2‰的人工半咸水 (盐用量为250-300公斤/亩) , 使池水的PH值调至7.8-8.4。 (2) 虾苗下池虾苗从有一定规模的繁殖场购进, 要求虾苗本身质量好, 没有带病, 进苗时选体色透明, 体表斑点少, 能快速游动, 离水时有较强弹跳力等, 规格为0.6-0.8厘米。虾苗放养密度为每亩5-6万尾。虾苗运输时, 要充分计算好时间, 控制在早晨6:00左右到达池边, 因为白对虾虾苗的放养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中上旬, 气温较高, 选择6:00左右放养, 水温较低, 有利于虾苗的成活率。虾苗下池之前, 预先在暂养池中插一小网箱, 虾米苗下池时, 先将装虾苗的尼龙袋放入池塘中, 把握好时间, 待尼龙袋内的水与池塘的水温差不多一样后, 将虾米苗下在小网箱中, 待虾苗完全散开以后, 再投入蛋黄浆 (用纱布过滤, 蛋黄用量为1个/5万尾) , 1小时以后, 移去小网箱, 让虾苗自动游入暂养池。

(4) 日常管理: (1) 饲料及投喂饲料为大型正规厂家生产的专用白对虾料, 虾苗在暂养池中, 每天泼洒少量豆浆, 不再投喂其它饵料, 一星期以后, 拿去塑料布, 转入正常喂养。每天投喂两次, 上午9:00和下午5:00各一次, 沿池边四周投喂, 每次的量为:饵料在投喂后的两小时之内吃完为准。为准确把握好投饵的量, 可在池塘的四周设5-8个小扳罾式的饵料台, 投饵时, 饵料台也同其它地方一样, 均匀撒上饲料, 便于观察虾吃食和生长情况。到了七月份, 每天投喂4-5次, 其中晚上的投饵量为整天投饵量的70%。另外, 有条件的地方, 在虾长到7-8cm时, 每天每亩投喂打碎的湖螺7-10公斤, 以利于虾的育肥和提高虾米的质量。 (2) 水质的调控适时加换水。6月份, 虾个体小, 密度较低, 池塘以加水为主, 每3天加新水1次, 每次20㎝;到了7月中旬以后, 保持水深约1.5米的正常水位, 以后根据具体情况, 经常换水, 每次换水量为20~30cm;随着白对虾米个体的长大, 吃食量和排泄物相应增加, 虾的密度也在增加, 对水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越到后期, 换水次数越勤, 9月份以后, 每三天换一次水、注意增氧。投苗20天以后, 水位在1.2米以上, 就开始使用增氧机, 开机时间一般在3~5小时, 越到后期, 开增氧机的时间越长, 特别是阴雨天, 全天除投饵时关机以外, 其余时间一律开机。如不注意增氧, 一旦虾浮头泛池, 后果将是“全军”覆灭。

掌握好微生物水体改良剂的使用。随着水温的升高, 投饵量的增大, 虾的排泄物也增多, 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将不断地升高, 此时如超量换水, 就易引起虾的应激反应, 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施用“好水”牌微生物水体改良剂 (其它正规厂家生产的微生物水体改良剂亦可) , 每10天使用一次, 每次用量为1升。从我们进行白对虾的实践证明, 微生物水体改良剂在分解虾的排泄物、降低氨氮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稳定了水质, 确保了养殖过程中水体的肥、活、嫩、爽。 (3) 病害预防对虾在淡水养殖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在海水养殖中相对要低, 一般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低盐度条件下水质较易控制, 而稳定的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淡水养殖中减少了通过海水中的病原体传染而导致的继发性病毒性疾病;加强苗种检疫, 切断由苗种带入的原发性病毒性疾病。但常见的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仍有发生, 一般应以预防为主, 通常在饲料中添加Vc、VE和大蒜素等, 以增强虾体抗病能力, 并做到勤换水、勤消毒, 早发现、早治疗, 以减少对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即是提高了养殖成活率。

摘要:白对虾因其壳薄体肥, 生长速度快, 盐度适应广, 抗病能力强, 经济效益高, 投资见效快等特点, 近几年在我国推广养殖很快。本文主要探讨影响白对虾淡水养殖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成活率的一般措施, 仅供交流参考。

关键词:白对虾,淡水养殖,成活率

上一篇:重庆市涪陵区紫色马铃薯栽培技术下一篇:微营平台营销中平面广告设计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