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论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规定之再探讨

摘要: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法律行为贯穿于整个民法之中,有民法典的国家(地区)将法律行为规定于民法总则部分之中,意思表示在民法总则部分中的立法必将影响到整个民法总则的立法,进而影响民法典的立法。我国《民法总则》中将意思表示专门设为一节规定于“民事法律行为”一章中,在我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即这种编排体现了我国《民法总则》注重法条编排上的逻辑关系,体现了我国现有的立法技术与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立法在体系上和内容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本文通过阐述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之间的学说,明确了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关系的学说大致分为“要素说”与“工具说”两种。“要素说”认为,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德国民法采用“要素说”为通说,对于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德国民法认为,实际的法律适用方面两者之间几乎不作区别,混同使用。“工具说”认为意思表示是实现法律行为的工具。在“要素说”与“工具说”的区别上,普遍被认为仅是研究角度上存在区别,其他方面都是一样的。直到德国法学家莱嫩将上述“工具说”进一步提炼,提出了“双层六阶段理论”,“要素说”与“工具说”之间的区别变得明确起来。莱嫩的“双层六阶段理论”在“工具说”的基础上,将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进行严格的区分,主张两者各置一层,各自形成一个小体系,每个小体系内又分为三个阶段,即意思表示层内有意思表示的成立、生效、效果,法律行为层内有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效果,顺序上意思表示层先于法律行为层,只有当意思表示进入效果这一阶段时,法律行为才能进入成立阶段。“双层六阶段理论”充分展现了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提升《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在立法上的逻辑性,有助于解决《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立法体系上逻辑性的缺陷。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规定的立法现状,结合莱嫩的“双层六阶段理论”,明确了我国虽然在“法律行为”一章中,专设“意思表示”一节,体现了意思表示为与法律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有关意思表示规则的条款并未完全收录于“意思表示”一节内,不利于意思表示体系结构上的合理性,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立法在体系上仍需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本文通过比较德国民法、日本民法、台湾民法等潘德克吞体系民法,发现我国《民法总则》意思表示立法在内容上也有缺陷,主要表现为三种:一是通过比较其他潘德克吞体系国家的立法,分析真意保留的历史发展,明确了真意保留为《民法总则》中必不可少的规定,若缺少真意保留的规定,意思表示瑕疵制度就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规则部分未规定真意保留,这影响了我国《民法总则》内容的完整性;而是通过比较其他国家对通谋虚伪表示的立法现状,明确了我国《民法总则》中虽然规定了通谋虚伪表示,但未规定通谋虚伪表示中的善意第三人的保护问题,通过分析通谋虚伪表示中保护善意第三人的意义,明确了我国《民法总则》中规定保护通谋虚伪表示中善意第三人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我国《民法总则》中重大误解的立法现状和分析我国重大误解制度的历史发展,明确了我国《民法总则》中重大误解制度在体系和内容上都存在缺陷。体系上仍沿用错误“一元模式”,即不区分表示错误与动机错误,以“损失较大”为标准,法官的自由裁量幅度较大,造成同案不同判的概率较高。内容上没有明确规定何为重大误解,如何才能构成重大误解,需要对法条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为了解决上述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规则在体系结构编排上逻辑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建议以莱嫩的“双层六阶段理论”为理论依据,将意思表示规则条款与法律行为规则条款加以严格区分,将有关意思表示规则的条款集中规定在第六章第二节“意思表示”一节中,即将规定在第六章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中的通谋虚伪表示、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条款规定在第二节“意思表示”一节中。为了保证“意思表示”一节的结构完整性,在此节内还需补充规定真意保留,因为在传统的潘德克吞体系中真意保留、通谋虚伪表示、意思表示错误(我国为重大误解)、欺诈、胁迫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表示瑕疵制度。在解决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规则立法的内容缺陷方面,本文建议:补充规定真意保留;补充规定通谋虚伪表示中善意第三人的保护问题,即在通谋虚伪表示中规定“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完善重大误解的内容,建议采用区分动机错误与表示错误的“二元模式”进行立法完善,这有助于交易安全,为法官提供较为具体的判断标准,有利于减少同案不同判的结果。

关键词:民法总则;意思表示;真意保留;通谋虚伪表示;重大误解;意思表示错误

学科专业:民商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范围及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意思表示概述

2.1 意思表示

2.2 民法上的意思表示

2.3 小结

第三章 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立法的缺陷

3.1 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立法现状

3.2 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立法的体系缺陷

3.3 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立法的内容缺陷

3.4 小结

第四章 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立法的完善

4.1 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立法体系的完善

4.2 我国《民法总则》中意思表示立法内容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地区高校教育技术论文提纲下一篇: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