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法形成权法律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

摘要:在强大的科技力量的推动下,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而这势必要以大量的信息作为依托,其中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利用、保护等尤为关键。近年来,侵犯个人信息的案例日益增多,无论是在侵权领域还是侵权类型上,均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立法势在必行。在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问题上,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已经针对本国国情出台了相关的专门立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各具特色的立法模式,而我国的相关立法则分散于诸多部门法,未形成有效的、系统的规范体系。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目前我国已将个人信息权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规定在《民法总则》中,这是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重要举措,虽然立法规定较为原则化,但是随着我国专家学者对个人信息权理解的逐步深入,会对相关内容予以细化,并且针对个人信息权制定一部专门立法也是大势所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本文以民法为依托,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概括叙述了个人信息权的基本问题,分别从个人信息权的概念、特征、性质等角度予以细化。不同于以某种物质载体形式呈现的能够指向特定自然人的内容集合体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权系自然人依法对其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支配、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是一项具体的人格权。该项权利具有主体为自然人,客体为个人信息等特点。如今法学界针对个人信息权的性质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产生了多种观点,而笔者最终支持个人信息权属独立人格权一说。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权将被赋予新的时代特色,故加强对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十分必要。第二部分,分析大数据时代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层面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立法上来看,个人信息的相关内容被分散规定在不同的立法文件中,其中多部法律列举了个人信息的具体范围,有些部门法还规定了在个人信息权受到不法侵害时的救济措施。转至司法层面,个人信息侵权案件多发生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且案件数量正呈上升趋势。通过对立法和司法现状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欠缺体系化的规定,个人信息流通过程中的规则不够明晰等等。第三部分,着重从域外角度对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进行比较法探究,分别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予以展开。美国针对个人信息权采取的是分散立法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模式,公私领域采用不同标准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异于美国的德国则采用的是统一立法模式,即制定一部全面的综合性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统一标准,统一监管;而日本的做法则是取美德两国之长,独创统分结合的立法模式对个人信息权予以保护。前述国家对个人信息权的立法模式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其在立法背景、价值取向、具体制度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因此我国应从域外立法中受到启发,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不同角度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并做到我国未来个人信息民事立法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第四部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完善意见。因我国属单一制国家,故我国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理应采取统一立法模式,即制定一部统一的、系统的、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权益进行规制。明确个人信息权法律关系的基本构造,主要包括明确个人信息权的主客体及其内容,权利主体主要享有信息决定权、信息知情权、信息更正权等权利,义务主体应始终坚持依法收集信息,并严格依照信息使用目的加以使用。在信息高速流转的背景下,针对不法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形,我国应当构建个人信息许可使用合同制度,进而督促双方当事人遵守合同法规则,在约定的合理范围内获取各自的利益。此外,须健全个人信息权侵权责任制度,在个人信息权遭受不法侵害时给予其更好的民法保护。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权;个人信息;隐私权;民法保护

学科专业:民商法学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权概述

2.1 个人信息权的界定

2.1.1 个人信息的概念

2.1.2 个人信息权的概念和特征

2.1.3 个人信息权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2.2 个人信息权的性质

2.2.1 关于个人信息权性质的理论争议及评析

2.2.2 个人信息权属于私权

2.2.3 个人信息权属于独立的人格权

2.2.4 个人信息权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人格权

2.3 大数据时代下加强对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必要性

2.3.1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2.3.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面临着愈加严重的安全危机

2.3.3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保护面临着挑战

3 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立法现状

3.1.1 《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

3.1.2 《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

3.1.3 相关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3.2 我国个人信息权纠纷的司法实践概况

3.2.1 无讼案例网案件统计

3.2.2 最高院、最高检案件梳理

3.3 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3.3.1 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欠缺体系化的规定

3.3.2 《民法总则》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不够具体

3.3.3 个人信息流通过程中的规则不够明晰

3.3.4 个人信息权遭受侵害时的民事救济措施不够完善

4 大数据时代域外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的比较法考察

4.1 域外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概况

4.1.1 美国:分散立法模式下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4.1.2 德国:统一立法模式下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4.1.3 日本:统分结合立法模式下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4.2 域外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比较

4.2.1 立法背景的差异

4.2.2 价值取向的异同

4.2.3 制度依托的异同

4.3 域外立法对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制度的启示

4.3.1 我国应从不同角度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4.3.2 我国未来个人信息民事立法要与国际标准相衔接

5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完善

5.1 完善个人信息权的立法模式

5.1.1 大数据应用对个人信息权立法模式的影响

5.1.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权立法模式的选择

5.2 厘清个人信息权法律关系的基本构造

5.2.1 个人信息权的权利主体及义务主体

5.2.2 个人信息权的客体

5.2.3 个人信息权之权利主体的权利

5.2.4 个人信息权之义务主体的义务

5.3 构建个人信息许可使用合同制度

5.3.1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流转的可行性及利益冲突

5.3.2 个人信息许可使用合同的特殊规则

5.4 健全个人信息权侵权责任制度

5.4.1 明确侵害个人信息权的责任认定

5.4.2 明确侵害个人信息权的责任承担主体

5.4.3 明确侵害个人信息权的责任承担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品牌建设的论文提纲下一篇:小公司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