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为主题的诗歌

2023-05-06

第一篇:以新时代为主题的诗歌

以生命为代价的警告诗歌

曾经,我以为血光对我而言很远很远。而今,我知道人所在的地方都充满血光。

刀光剑影的日子里,找不到和平的影子。

连那在地下相交织的树根都被狠心砍断。

没有人知道他站的地方染上了多少鲜血。

只知道他所站的地方有多少利益可取。

历史的痕迹渐行渐远,渐远渐淡。

他们忘了在几年前的青涩中所许下平安的梦。

面目全非的他们那血肉模糊的脸,可怕狰狞。

他们看着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和平种子被碾碎。

他们疯一样的掠夺利益,疯狂地呼吸。

只为自己能光荣地站在以金为地的高楼上享受。

光明下闪烁的宝石金子让他们没有了理智。

可他们不知没有光明的金子就如石子一般。

他们总是疯狂掠取那小得可怜的土地。

可他们不知没有了土地的他们便一无所有!

可笑的是当他面一脚踏入深渊也全然不知。

麻木的眼神向前看向钱看,脚不停欲不停。

以金钱为方向的他们可否想过人与动物不同?

思想被禁锢的他们以什么作为依靠?

渐渐的,他们以时间为代价的疯狂无法控制。

当为他们生命耗尽的前一刻的苏醒后悔不及。

是的他们收到了以生命为代价的警告终是悔悟。

可最终他们没有了回头的力气和时间。

可惜,可哀,可叹可悲,可怜!

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无人怜悯。

呵!那些被以生命为代价的警告的人们可懂了。

可那些在路上的人呢?

第二篇: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核心, 精神, 改革, 时代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指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用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

志。”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迸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平等、竞争、效率观念不断增强;扶贫济弱、公平共享,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学、法治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丰富,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时代精神这一有机整体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因为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的发展一刻不会停顿,改革创新也就永无终点,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才能实现跨越、跨越、大发展。正是依靠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

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

一。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访美,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奠定了中国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对后世影响很大。求新就要与时俱进,引领时代潮流。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从科学实验到发明创造,从工作到生活,没有求新创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正是在民族

富于创新进取的思想传统推动下,我国不仅以著名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伟大创造闻名于世,以诸子百家思想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精神宝库,而且以不断变革创新的实践,彪炳人类变法自强的制度创新史。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所表现的创新性,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对时代、国情、世界政治经济走向以及种种主观条件所作的科学把握,对于民族生存发展问题进行重新定位,才使得民族的发展有了出路,有了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时代精神的培育,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但创造了毛泽东思想,而且孕育了体现中国历史具体发展阶段要求的时代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延安精神——“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西柏坡精神——“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同样重视时代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可以说,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弘扬的时期,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到建立“经济特区”的改革试验,再到“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都是弘扬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成果。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大力倡导“64字创业精神”、“98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新航天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浩然

的革命正气,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科学精神。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集中推出了郑培民、牛玉儒、杨业功、李素芝、许振超、王乐义、任长霞、宋鱼水、张云泉、方永刚等重大典型。这些典型产生于实践,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意志和社会前进的方向,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同时,利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抗击非典、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等重要契机,宣传和弘扬时代精神,极大增强了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历史观点来看,真正的改革创新须具备三个要件:一是自主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是自主创新,是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二是首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具有“第一次”的特征;三是先

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顺乎文明之潮流、体现时代之脉动、展示历史之未来,因而能够独领风骚、影响深远。当代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核心价值要求。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代表了先进价值走向的时代精神的牵引和推动。开展时代精神教育,是实现社会价值传递和个体价值塑造的重要载体,也是协同社会价值观、激发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统

一、稳定的根本途径。我们正站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起点,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纳入到公民教育、党员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一切思想文化阵地、精神文化产品,各类主题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积极传播时代精神,充分展现时代风采。使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深深地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

为全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篇:大学生怎样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逼人奋进的时代,时代在召唤,如果我们一直不去想进步,我们就会变成井底之蛙。

一个国家需要改革,一个企业需要改革,我们就要顺应这些客观原因,改革创新是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要想强大,就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创新是我们民族延续的不竭动力,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新的的历史条件下,他的延续需要我们级继承和发扬。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一次历史性的大胆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敢于创新的人,这个社会还是人吃人的社会,就不会出现社会主义社会,就不会出现资本主义社会,哪怕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旨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我们也不能去全盘否定,毕竟他是人类创新的结果。

时代精神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是传承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古人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聚集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遗产。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们要把报效祖国和改革创新作为核心。要深刻的意识到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要时刻牢记鸦片战争是怎样战败的,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会沦落到被列强鱼肉的地步,我们不是要去记住仇恨,而是要在失败中去吸取教训。

教育体制的改革正昭示着我们国家啊再次崛起,我们在做什么新的的事务的时候总是有反对的人,所以我们的这种改革总是要历经千山万水,困难重重。一个国家就像是经济体制一样,总是上层适应基础,所以我们既然国家给了我们这次机会,我们就要去珍惜,大胆的改革、创新!我国自鸦片战争以后就意识到了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要改革,一个国家的强大可以给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的改革创新可以给我们强大的祖国再次添加华丽的色彩,我们的命运和我们可爱的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我们的改革做到了,但是我们不是就这样完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在改革的同时我们没有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我们就会脱离轨道。就像是日本为什么他们的科技发展的如此迅速,是因为将改革创新结合在一起。正视自己的失败,发现自己的潜能,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要改变自己的本质,改变了再好的创新也是白费,改革创新必然顺乎文 明之潮流、体现时代之脉动、展示历史之未来。

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后发展自己的优势,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找到自己需要的哪一条路,如果说我们改革创新的东西还是带有旧事物,那么你的这种在时代交替的时候就是带有复辟的味道。

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力量,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振兴中华,从我做起”,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报效祖国的方式不一样,路在自己的脚下,关键是你要怎么去走。

积极大胆的去实践,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投身实践,冲破思想禁锢,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吴沛霖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

第四篇:大学生这样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建工管理二班 阮金波

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拥有不同价值观。作为“90后”大学生的我们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和分散化的趋势就是自然的了。说到底,这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念裂变在大学校园里的反映。但应该肯定的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性,集中体现在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上,即除了以满足社会客观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自身价值取向外,我们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自身需求能否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陕西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显示,有65.3%的学生主张积极奉献,必然索取,即大部分大学生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事业与利益兼得,贡献与索取统一,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但又注意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回报。其表现形态为:一是不趋同,注重个性的独立。他们在事业追求、事物判断、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个性;二是有较强的表现欲,敢于开拓创新,敢说敢干;三是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价值观中个体意识的多样化,相对过去价值个体意识的千篇一律、压抑个性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大学生价值个体意识多样化也表现出一些错误倾向,如少数大学生群体意识不强,不关心集体,不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甚至还有个别大学生凡事以我为中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损害集体利益等等。这说明我们在希望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以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

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功利化的趋势。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是从价值观的结构上看。由过去单一的价值观向多元的价值观转化。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一切事情都由组织上来决定,由计划进行调节,不仅在对生活消费品控制上采用单一的供给制,就是对人的管理上也采取简单的办法来处理,领导有绝对的权威,群众必须服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扑朔迷离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对我们产生影响,促使我们追求物质利益和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这就导致了我们思想的复杂性,我们在多种价值观导向和自身需求中选择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在价值观上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由于社会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也导致了价值评判标准的多元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造成的社会不良现象也导致了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

二是从价值观的标准上看。我们的价值观标准由重精神重荣誉向重物质重务实转化。在过去“左”的年代,政治决定一切,政治是统帅是灵魂,人们对目标理想的追求一般地表现为理想主义,假大空的东西比较多。而现在由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般地都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这就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重精神追求、强调国家集体利益、轻视个人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可见,在大学生中实用主义哲学仍有一定市场。在当前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价

值目标显得不够成熟,观念偏于自我,价值标准突出表现出强烈的实用化特点。他们十分注意自己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作用和切身利益,不仅讲求实用,而且注意自己如何融入社会,为社会所接受,社会上存在的某些等价交换原则用于政治、人际关系上所产生的消极腐败现象等不正之风,也得到部分大学生的认可,甚至有的学生将其用于入党、升学及考试中。越来越趋向追求实惠实用,把理想现实化,使之有实现的可能性,因而急功近利的色彩比较浓厚。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不甘平凡的我们是否想过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在注重现实和利益的同时,在追求个性自我和名利的同时是否想过什么样的人才最受社会的接纳和认可!什么样的人才是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呢!?我们的日常行为是否是一个国家社会所要求和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否是当今社会所提出的勇于创新的新型人才?

答案显而易见!那么怎样培养自己改变自己呢!?

我想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贡献的伟大志向,培养以革命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我们要以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神圣使命,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才干和技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长期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可是在近代文明大潮中,中国渐渐落伍了,而且

竟然沦为落后的挨打者。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到当代大学生的肩上。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投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去,为之努力学习和奋斗。

二、我们要主动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表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种认识、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巩固和丰富人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这种情形下,知识的接受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操作。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摄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而这些知识并非是靠言语所能“传授”的,它只能通我们主动地“构建”和“再创造”而获得,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

三、我们要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不断的改革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结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职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学习也正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发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以志愿服务为载体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南京师范大学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厚生”曾经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金陵女子大学的校训,后被吸纳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厚生”指“厚民之生”,指要尊重、关爱、厚待社会民生及一切生命体,体现的是一种关爱民生、兼及天下的济世情怀。长期以来,南师大秉持“厚生”精神,组织引导大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走进社会,服务人群,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一、做志愿者 :校园中的出现新时尚

目前,南师大共有各种学生志愿服务协会30余个,注册会员27000多人,占全校大学生总数的90%以上。志愿服务风靡校园,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他们作为志愿者出现在大型赛事现场、街道社区、地铁站等。身着红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成为社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在大学四年中从没有参加过志愿服务,那么他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在大

一、大二的课余时间我们都会选择去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班级也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增加社会阅历,更重要的是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在帮助别人,整个过程感觉很开心。”在课余时间做志愿者,在南师大已经成为校园中的一种时尚。

二、志愿服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可能在一般人眼里,志愿者所提供的志愿服务也就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对社会的实际贡献有限。实际上,南师大的学生志愿服务在蓬

1 勃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服务的层次,不能因为是无偿的志愿服务而放松对服务质量的追求。面对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南师大的青年学子以自己的志愿服务为当前的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第一,服务大型赛事,展示展示青年人的风采。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第七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博览会、世界城市论坛,到2011年深圳大学生运动会。南师学子出现在各种各样的赛场上,为赛事的圆满完成尽职尽责。

第二,参与社会管理,为社会建设尽绵薄之力。2010年以来,南师学子在学校周边社区进行挂职,以社区主任助理的身份参与到仙林网格化管理当中,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处理社区矛盾,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共同见证了“仙林模式”的诞生。在2012年1月份公布的“仙林模式”社会管理创新十佳网格志愿者中,有3位是来自南师大的学生志愿者。

第三,关爱弱势群体,传递社会温暖。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志愿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为此南师学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助老、助残活动。2011年10月,南师志愿者在南京最大的安置房小区——摄山星城开展的重阳节慰劳活动得到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的肯定与好评。另外,成立与2003年的南师大“健康中国”协会每年到安徽、四川等中西部地区进行暑期义务支教,把东部的教育理念带到当地,改善了当地的教育现状。而南师大“绿工棚”协会则利用课余时间为南京建筑工地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免费送电影、送演出。志愿者们利用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为乏味的建筑工地带来欢声笑语,让建筑工人

2 在异乡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三、志愿精神: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延续与承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南师大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志愿精神在学生群众中的发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延续和承载。做好志愿服务,发扬雷锋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志愿服务,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是弘扬传统美德,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句古语:“为善最乐”,在民间人们也常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助人为乐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志愿服务正是这一美德的体现。引导青年走向基层,走进群众,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志愿服务不但发扬了雷锋精神,而且把以前零散的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各种志愿者协会的出现,更是让学雷锋活动形成一种机制。因此,志愿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延续和承载;志愿活动是学雷锋活动在新时期的创新和发展。

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10周年,一向以“厚生”为校训的百年老校将继续发扬“厚生”传统,引领学生以志愿服务为载体,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让学生在助人自助中实现人生价值。

上一篇:院学生会办公室竞选稿下一篇: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