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有序推进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有力有序推进范文

项目安全月活动有序推进

海西分公司政和项目安全月活动有序推进

5月底,项目部为了开展好今年的安全月活动,根据公司今年的安全月活动方案,及时编写了项目部安全月实施计划,并设计、制作了安全生产宣传栏、条幅,张贴了安全宣传画,购置准备了演练器材,及其它与安全月相关的事宜,为开展好安全月各阶段的活动做好准备。。

6月1日,项目部组织举行了项目部全体员工都参与签名启动仪式,并且组织项目部所有员工通过观看消防系列专题片和事故警示教育片来普及学习应急知识。

今年的安全月活动期间,项目部计划从现场安全操作及员工安全知识普及两个方面进行,计划通过现场灭火应急预案演练、度汛抢险演练,道路交通、施工用电、防台度汛、生活用点、办公区域卫生、食堂卫生安全检查与评比,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对于不合规项目按照制定方案、执行、检查、整改的方式进行闭合;组织进行知识竞赛以达到“安全齐参加,预防靠大家,人人讲安全,家家保平安”的目的,切实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李玲/文,杨文富/图)

第二篇:有序推进企业品牌塑造与建设

天元鸿鼎咨询集团 曹雪

全球化造就了品牌经济时代。一个成功的品牌为企业、给一个地方带来的产品溢价力和影响力的价值往往是任何有形资产都不能比拟的。品牌既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的标志和根基,又是企业和政府出奇制胜、战胜对手、争夺市场的强大武器。因此正确的品牌战略显得无比重要。

品牌,是管理者为培育品牌资产而展开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规划、传播、提升和评估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和策略执行活动。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信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称。品牌同时也是消费者对其使用者的印象,以其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产品可以被竞争者模仿,但品牌则是独一无二的,产品极易迅速过时落伍,但成功的品牌却能持久不坠,品牌的价值将长期影响企业。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拥有名牌的多少,还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集中表现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我们要从实现国家昌盛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鼓励我国的优秀企业争创世界顶级品牌。”

一个成功的品牌如何打造呢?企业要成就一个成功品牌不容易,要缔造一个百年品牌更是比登天还难。品牌化的经营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家共同的目标,拥有自己的品牌就是拥有自己的明天,因为那样至少可以让产品卖个好价钱,或者让企业拥有谈判融资的基础。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品牌呢,很多人或者很多企业家认为,打造一个品牌需要花很多钱,事实上如果你把打造品牌和投放广告等同起来,那么你其实不懂品牌,更不要说经营或打造品牌了。

说到品牌,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知名度,就像我们一下就能想到,星巴克咖啡店、麦当劳、宜家家居公司、迪士尼乐园等优秀企业,他们都十分注意对这些品牌的塑造,因此,这些品牌都具有很高的品牌亲和力与知名度。当然笔者在这里也不得不提海底捞。海底捞火锅,就算没去过也一定听说过。天天都可以见到消费者排长队等着吃火锅,连三伏天也不例外。今天的海底捞,几乎成了餐饮服务业的典型师范案例。不断有各种网友调侃“来海底捞等坐,还免费给我擦皮鞋、给我媳妇美甲,啥玩意儿都有;就连我故意找服务员的麻烦,他

们也不生气,还对我笑嘻嘻的,这里的服务简直就是‘变态’。” 海底捞的成功关键在于他差异化的理念与服务。真正地做到“客户就是上帝”。

Zippo打火机中的哈雷,作为打火机品牌中的佼佼者,男人迈向成熟的标志,zippo被赋予了很多品牌的精神和象征意义。第一只zippo打火机1932年诞生于美国,其创始人乔治布雷斯代最初是一家奥地利打火机厂的美国销售代理,当时的打火机使用很麻烦,布雷斯代便萌生了设计一款又好用又好看的打火机的念头,于是他将打火机外型改成方块盒状,并利用合叶将打火机盖与机身相连,棉芯周围设置一个风网。这一改良,顿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最后以其非凡的设计,卓越的品质和终身维修的承诺备受消费者的亲睐。

大师里斯说过:“未来是属于品牌的。”那么怎么进行成功的品牌管理呢?

首先,要有实力。

首先把品牌现有的可以用事实和数字勾画出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力、物力、财力找出来,还有消费群体的信息、员工的构成、投资人和战略伙伴的关系、企业的结构、市场的状况、竞争格局等。由于品牌和人一样除了有躯体和四肢外还有思想和感觉,所以我们在了解现有品牌的核心时必须了解它的文化渊源、社会责任、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和情绪因素并将感情因素考虑在内。根据要实现的目标,重新定位品牌的核心并将需要增加的感性因素一一列出来。从而升华出品牌的灵魂及独一无二的定位和宣传信息。品牌不是产品和服务本身,而是它留给人们的想象和感觉。品牌的灵魂就代表了这样的感觉和感受。

产品是品牌之基,品牌是产品之本,产品就如躯体,品牌就如灵魂,没有灵魂的躯体是行尸走肉,反之,没有躯体的灵魂也无从依托。如果一个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在产品研发上并不断推出新一代的产品,它就可能成为产品市场领袖。他们对客户的承诺是不断地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

其次,建立信誉与支持。

因为信誉是品牌的基础。没有信誉的品牌几乎没有办法去竞争。企业之间品牌竞争的起点是开始树立信誉,不是依靠炒作,而要依靠提升管理的水平,质量控制的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机制和提升团队的素质来建立信誉。另外,没有企业价值链上所有层面的全力支持,品牌是不容易维持的。除了客户的支持外,来自政府、媒体、专家、权威人士及经销商等的支持也是同样重要。有时候,还需要名人的支持并利用他们的效应增加品牌的信誉。

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定位,品牌使命,品牌文化。

一个品牌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可以为顾客及社会创造什么价值?当一个品牌可以为顾客及社会创造出价值时,这个品牌即使不做广告,也会被消费者所铭记。而微软把品牌的使命定为让世界每一台电脑都能使用它的作业系统,并由此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迪士尼则赋予了品牌以为人类创造欢乐的使命。这让其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变迁,同业纷纷倒下的情况下,依然蓬勃发展。因为人们需要它,社会需要它,只有被大家需要的品牌才能长久生存。

品牌使命不是口号,定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品牌使命后,就要以此为目标,不懈地为之而努力,只有品牌的使命与价值实现后,这个使命才算成立。而实现的方式是为顾客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有效的品牌文化主要由历史的、故事的、传说的、诗文等具有浓郁传统观念或符合传统观念的事物构成,因为这些具有浓郁传统观念的事物,是构成人们信念、价值观、审美观和风俗文化的基础。品牌文化就是通过上面的品牌分工,将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定位,品牌个性与信念、价值观、审美观、风俗、期望等文化理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集于一身并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发挥,表达、展示和演绎。

第三篇:公司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有序推进

近期,通渭公司在常态化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廉政风险点排查活动”进一步强化风险理念,增强全体干部员工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廉政风险科学管控,针对性地落实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管控措施,实现廉政风险的可控、能控、在控,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排查活动中,公司各单位、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过程受教育,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查找风险点,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结合各部门、单位实际,辐射全公司范围,对各领域、专业、岗位潜在风险,采取自查、互查或通过专业工作分析、典型案例分析等途径,利用班子会议、职工座谈、安全例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排查工作;端正工作态度,仔细整理排查信息,把排查工作落实到“点”上,体现在“事”上,明确在“岗”上,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

该公司要求各部门在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点”预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找关键领域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和“风险点”,并努力从完善预控措施入手,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同时还进一步加强员工廉洁从业教育,提高员工对相关廉政“风险点”预控措施的执行力,确保实现全年无发生任何违法违纪问题等党风廉政工作目标。(张建强)

第四篇:积极探索土地入股 有序推进土地流转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土地资源的效益,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甘肃省宁县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选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县辖8镇10乡257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25万人。总面积26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万亩,人均耕地1.95亩,是小麦、玉米、黄豆等作物的主产区。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31亿元,财政大口径收入10120万元,小口径收入73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80元,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劳务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作为全省传统农业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敏锐地意识到,农业用地按人均田、封闭不动以及分散经营的做法,引发了诸多问题:一是人均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和农户土地的分散零乱,使现代化生产手段难以推广和普及,主导产业不明、农产品流通不畅、市场行为趋同等小农经济劣势逐渐凸现,造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困难,农民增收能力减弱;二是大批青壮年离田离乡外出打工,大量留守老人和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缺少青壮年“精兵强将”,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新农村建设步伐缓慢。这种情况,也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带来契机。首先,大批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后,农民增收来源发生了根本变化,经商、务工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减弱,有些耕作条件差的土地逐渐被闲置、撂荒。务工农民迫切希望通过土地流转,既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又获得一定收益。其次,农业经营专业户迫切希望通过有组织的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出效益。第三,乡村基层组织也希望通过规模经营,加速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富民。

面对这样的矛盾和机遇,我们萌发了完善现行土地基本制度,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想法。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初,我县开始了土地规模流转的探索和实践。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土地流转实施意见》和《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全县开展土地流转试点98个。同时,依法加大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调处,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出由自发向自觉、由分散向规模、由无序向规范、由粗放向高效的发展势头。至目前,收集和发布土地流转信息58300多条,公证土地流转合同12700多份,依法仲裁调处土地承包纠纷226例,共流转土地9.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全县土地流转催生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8个,农业经营形成了科技依托型、产业拉动型、能人引领型、合作组织带动型等新模式,早胜肉牛饲养量16.67万头,苹果树栽植面积21.4万亩,瓜菜面积20万亩。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已为我县农业生产带来了勃勃生机,涌现出一大批生产经营效益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特别是焦村乡任村于2008年3月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民生专业合作社,探索出“4+1”土地流转模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开创了贫困地区以股份合作形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先例,引起了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侯长安、副省长泽巴足及省农牧厅、庆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到任村视察指导,对其做法给予了积极肯定。任村推进土地流转试点的实践,初步显现出的成效,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行这一政策的决心和信心。

二、任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做法

任村辖7个村民小组,313户,1305口人,3081亩耕地,其中粮田2430亩,人均1.86亩。全村土地平坦肥沃,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种植村,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较上年增长19%。目前,入社农户196户,流转土地2261亩,分别占全村总农户和总耕地的63%、73.4%。任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建立一个平台、完善两项机制、破解三大难题、坚持四个原则、落实五大举措。

(一)建立一个平台:成立民生专业合作社,搭建土地流转市场平台。在充分了解、分析比较各地土地流转做法的基础上,任村党支部、村委会认为,目前已经开展的转包、租赁、互换、代耕、出让等土地流转形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不足。有的只注重短期效益、掠夺式经营;有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项目,土地长期收益难以充分体现出来;有的仍是一家一户经营,难以搞规模经营;有的没有体现出新农村建设要求,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城乡一体化。面对这些问题,村领导班子意识到,只有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才能开辟家庭经营走向市场、走向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基于这一思考,他们从实际出发,组织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地权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成立了任村民生专业合作社,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了章程。合作社坚持市场化运作,让土地进入市场流转,既接受农户申请流转进来的土地,由合作社规模种植,又采取招租的办法把土地租出去,满足种植大户规模经营的需求。合作社的成立,搭建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形市场平台”,既解决了土地流转主体脱节,交易成本过高的弊端,又保证了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促进了规模经营。

(二)完善两项机制:土地流转运作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合作社根据不同层次群众的需要,采取土地股和现金股两种形式:土地按质地分为好、中、差三等,每亩1股,合作社每年每亩分别向社员支付流转费150元、130元、100元,公用地支付50元;现金500元1股,每户最高不超过100股,股金主要用于发展社办企业和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转,土地股和现金股均参与合作社盈余部分的分红。在县农业经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围绕土地入股,研究制定了“4+1”土地流转模式,形成了相应的五类合同。一是全部土地入股型(A合同)。一些举家外出经商务工、承包地无人耕种的农户,把全部土地入股直接交由合作社经营,每年享受合作社的保底分红。二是部分土地入股型(B合同)。家中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需要一定口粮田作为生活保障的农户,以部分土地入股,土地仍由农户经营管护(合作社支付管护费),但必须接受合作社统一规划和指导,实现规模种植,收益双方分成,农户参与合作社盈余部分的分红。三是农户自营型(C合同)。劳力充足,但缺乏信息和技术的农户土地仍由农户自营,合作社规划指导,实现规模经营,有收益后按约定比例提成服务费,农户不参与合作社分红。四是公用地入股型(D合同)。村组集体公用地由各村民小组法人申请入股,交由合作社经营,合作社支付流转费和盈余部分的分红。五是大户转包型(E合同)。经营大户承包经营合作社流转来的土地,自负盈亏,不参与合作社分红。以上几种形式由农户自愿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与合作社或种植大户签订规范的合同。至目前,共签订入社合同203份,其中A合同82份,土地527亩;B合同97份,土地611亩;C合同17份,土地92亩;D合同7份,土地1031亩;E合同3份,土地15亩。农户入土地股2169股,面积2169亩,占流转面积的96%;入现金股481股,股金24.05万元。这几种流转方式,既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又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界清村委会与合作社的职能,把土地流转经营自主权交给合作社,把属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交给村委会,合作社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村委会和合作社监事会共同监督协调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监督合同的执行和租金、红利的按时兑付,维护农民利益。村级两委班子严格执行县上制定的《土地流转实施意见》和《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扶持、监管作用,搭建服务平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统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贫救济、帮扶等社会资源。合作社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男满70岁、女满65岁社员每人每年补助360元钱和400斤小麦。同时,根据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和土地收益的增长,在按纯收入的10%提留风险金、5%提留公积金和公益金外,合作社与种植大户、社员面对面议定最低保底分红标准,确保入社农户的收益,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三)破解三大难题:土地规模经营、资金不断链和富余劳动力转移。一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土地经营权流转后,如何发挥土地规模经营效益,提高农业产出率,是摆在合作社面前的首要问题。合作社以发挥土地最大效益和为社员创造更大红利为目标,聘请市县专家对入股的土地统一规划和经营,重点进行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在经营规划上,坚持长、短线结合,一“主”多“副”。合作社把苹果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去年秋季一次性栽植苹果2261亩,今春全部落实了补植、涂白、施肥及覆膜等管护措施,初步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在苹果产业培植期,合作社经营土地的重点是加强果树管护,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和设施瓜菜等短平快项目;到苹果成熟期,重点与鼎峰果汁、庆新果业、兴旺牧业、绿鑫草业等县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走“农户+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的合作经营新路子。对农户自营和种植大户转租的土地,合作社严格按结构调整总体规划指导经营,避免走传统种植业的老路子。在经营管理上,对流转后由合作社集体经营的土地,采取“小承包”的办法,由合作社将村中劳力按技能特长组建田间作业队,分区域承包,联产计酬,避免出现新的“大锅饭”。去年,合作社对流转后集体经营的土地,套种香紫、苗木、西瓜、黄豆等短线高效作物,创收入16.21万元,今年预计可实现收入176.4万元,亩均1294元,是流转前的1.7倍,预计到2017年亩均收入可达2759元,是流转前的3.7倍。对流转后仍由农户自营的土地,今年指导入社农户全部套种了油菜。

二是实现发展资金不断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链断裂问题,合作社按照“以地养地、以工养地、以畜养地”的思路,提高经营效益,增强“造血功能”。具体办法是:在2014年之前的果树幼龄期,套种香紫、西瓜等短线高效经济作物,以收益兑付果树管护费和土地流转费,并提取风险金,参加农业保险;今年3月初,合作社将村上140多名土建技术人才组成建筑工程队,通过个人投资、合作社向银行贷款的办法筹集资金100多万元,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由合作社负责承揽工程,承包人带领工程队建设并向合作社上缴承包经营费。今年已承揽工程600多万,预计年终可向合作社上缴承包费40万,至2017年累计可向合作社上交承包费620万元;计划今年9月兴建建材厂,由合作社牵头,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扶持、银行贴息贷款和村民资金入股等途径筹集资金320万元。明年3月投产,达产后年可生产空心砖800万块,按现价测算,年产值1000万元,可实现净利润160万元。到2017年累计可实现净利润1280万元;通过政府贴息贷款,争取农业项目投资,2012年兴建万只波尔山羊养殖场,按当年出栏1000只,每只500元计算,年净利润为20万。到2017年,养殖场累计利润可达270万元。据测算,2014年是合作社产业收入的最低谷,当年由于果树树冠扩张不能套种作物,产业没有收益,所产生的26.5万元土地流转费可用前6年合作社提取的农业生产风险金(62.56万元)支付,社员分红参照前几年平均标准,所需资金通过社办企业利润积累弥补或用农业风险金余留垫付,这样既保证了合作社资金运转正常,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三是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后解放出的400多名富余劳动力,合作社因势利导,以就地转移为主,合理安置。首先,把有劳动能力的“老把式”、“土专家”等组成田间作业队,配备农业机械,在合作社或种植大户从事田间管理,日工资30—40元。其次,将村上土建技术人才组成工程建筑队,承包经营建筑工程。第三,合作社结合阳光扶贫工程,对村上妇女和不愿离乡的青壮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就地转移到社办建材厂和养殖场,从事建材生产和养殖业;第四,组织青壮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四)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任村在土地流转中,始终坚持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这一前提,明确农民是土地承包的责任主体,享有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确保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没有后顾之忧。二是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完全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由土地流转双方自主协调确定流转方式、流转期限、流转价款以及权利、义务、责任,流转的收益完全归承包方所有。三是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加强对流转后土地的监督管理,确保土地在流转使用的过程中不改变其农业用途,尤其是基本农田,严禁流转后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四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农民需要出发,不下达流转任务,不指定流转时间,不限定流转模式。对具备条件的,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市场,规范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对不具备条件的,仍维持家庭承包,不急于求成;对心存顾虑的,给农民留足基本口粮田用于自营,将其余土地流转集中经营。

(五)落实五大举措。在任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县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任村,现场办公,解决突出问题。县上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并指导焦村乡和任村成立了乡土地流转服务站、村土地流转服务小组,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信息咨询、合同鉴证、矛盾纠纷调解等相关服务,完善合作社财务监管、利益分红监管、重大事项决策、档案规范管理等相关制度和规则,规范合作社运行。在项目、资金上向任村倾斜,指导落实五大举措。一是产业富民。我县处于全国苹果最佳栽植带,群众有栽植传统。苹果产业是市县确定的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任村民生合作社选择苹果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按照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企业化的方式组织生产,采取统一规划,专业队栽植,实行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拓展农产品加工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了产业富民的进程。按现价测算,合作社在前6年果树幼龄期,套种经济作物可实现总收入1106.23万元,亩均1483元; 2015年果树挂果后,当年每亩商品果可实现收入1320元;到2017年,每亩可实现收入2759元。二是工业兴农。任村有多名土建技术人才、多个建筑小工队和小型养殖厂,发展农业企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依托资源优势,合作社通过争取国家产业化项目、银行贴息贷款和招商引资,组建工程建筑队,建办建材厂和养殖场等社办企业,增加资本积累,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保障。三是科技强农。县上组织科技、农林、畜牧、水务、工业等部门技术人员深入任村,开展科技指导、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选派1名大学生村官、2名林业、畜牧科技特派员常年蹲点指导,与合作社、种植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近年来举办了多期实用技术培训班,推广了日光温室、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暖棚养畜、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等20多项新技术,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有效提高了任村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四是政策惠农。县乡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小麦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在“普惠”的基础上重点向任村倾斜,并对所有补贴资金的发放实行“一折统”、“一册明”。县财政筹措专项资金对转出土地的农户、转入土地的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予以补助、扶持和奖励,并对社办企业实行税收全免。五是项目助农。县上将任村申报为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农田基本建设、农技推广、农村信息网络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的安排上向任村合作社倾斜,下达各类扶持资金159万元,实施了通村公路建设、苹果基地建设、土地复垦、设施瓜菜、户用沼气等项目,极大地改变了任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任村加快土地流转显现出较好的现实意义

任村探索推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做法,符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政策,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一次创新,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是有利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得到保障。在坚持土地所有的前提下,把地产权分解为土地股权、经营权和使用权,让农民拥有股权,合作社掌握经营权,土地租种大户享有使用权,从而使农民承包的土地由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更加完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更加有效。

二是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后,确定了主导产业,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统一良种、统一耕作、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使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成紧密的产业链条,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使农业生产初步实现了“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是有利于推广先进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以土地入股后,种田把式可以在较大规模的农田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或通过引进、实验和示范,转化科研成果,提升了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架起了传统农业通向现代农业的桥梁。

四是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合作社的发展既留住了一部分农村“精兵强将”,又锻炼和培育了新型农民。同时,解除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了城镇化发展进程。去年,全村就地转移富余劳动力84人,外出务工332人,实现劳务收入300多万元,比流转前增加收入200多万元。

五是有利于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促进农村资本市场发育。通过土地流转,过去单一土地收益转向多元化收益,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①农民获得土地流转费和合作社收益分红,既规避了生产经营风险、提高了土地基本收益,又给农民带来资产性、长期性收入;②部分老人和妇女在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从事日常管理,实现了就地打工增加收入;③更多的青壮年摆脱土地束缚,外出务工,稳定了务工收入,培育壮大了劳务产业;④种植大户实现了规模片带承包经营,提高了土地收益。同时,合作社通过争取农村金融部门货款、民间融资和政府扶持,加快了农村资本集中的速度,促进了农村资本市场的发育。任村六组村民许宗保家5口人,9.3亩地。入社前年种地收入万元左右,这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去年他把土地全部入股,当年,妻子和两个女儿到广州打工,收入2.4万元,许宗保买了一台拖拉机自己经营,收入1.6万元,合作社支付流转费1400元,年收入共4万元,一年下来收入翻了两番。他感慨地说:“实行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活了,人闲不住了,家也就富了”。

六是有利于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土地流转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激发了干部群众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热情。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引领下,全体村民以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为目标,积极建设新农村。一年来,完成秋地顶凌覆膜1000亩,新建设施瓜菜钢架大棚100座,户用沼气180座,培训并输转富余劳动力350多人,新建合作社办公用房200平方米,完成村部旧房维修、学校教学楼翻新和9.6公里村组道路路基拓宽、铺油罩面和行道树栽植工程;复垦旧庄基187户,新增土地680亩,新修占地160亩公墓一处,搬迁坟墓22座,新建农家店、农资店各一家,成立了环卫队,购置垃圾清运车一辆,新建垃圾处理场一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变。今年动工新建的30户小康住宅已建成15户,建成后可整体搬迁任村五组20户群众。村上规划,准备利用5年时间,在全村建成种植、养殖、教学、住宅区等五大区块,统一修建住宅楼、超市、卫生所、幼儿园,“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四、任村土地流转给我们的启示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之基,也是农业农村发展之本,更是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如何通过机制创新,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这是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地区现阶段亟需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任村的实践为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是土地流转的基本前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最担心的是失去土地承包权,变成既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因此,土地流转必须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等承包经营权;必须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防止强迫农民流转土地和流转后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必须明确双方权益,确保平等协商、互利有偿,依法合理流转。

(二)市场化运作是土地流转的主导方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必须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组织,制订切合本地实际的土地流转规划,收集发布土地供需信息,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搭建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真正使土地效益最大化。

(三)融通完整的资金链条是土地流转纵深推进的关键环节。传统农业弱质低效,由单户承包经营向集中规模经营,培植特色支柱产业,最终实现增效增收,这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金问题始终是困扰土地流转的最大的问题。这就需要财政、金融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政府给予前期扶持,整合项目和资金兴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业“反哺”农业,融通完整的资金链条,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真正实现土地流转工作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土地流转的核心任务。获取相对稳定的较高收益是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根本动因,也是土地流转关系长期有效的根本保证。实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必须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为着力点,既要通过规模集约经营,普及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以科技提高农业附加值,使土地效益倍增,大幅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又要使部分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还要促使大量农民从“农工兼营”状态中解放出来,一心一意进城务工或就地转向二三产业,大幅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加快土地流转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土地仍是广大农民最重要的基本生活资料和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加快土地流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大农村民生事业的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大病救助、就业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和信息咨询、法律维权、劳务中介等配套服务,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扩大城镇规模,引导农民转移到小城镇居住就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民离开土地后有事干、有饭吃、有钱花,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离开土地后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市场发育进程。

(六)政府主导是土地流转的根本保证。土地流转,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土地流转市场是一个新兴的无形市场,交易规则尚未健全和完善,流转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服务、引导和监督作用。凡是市场能做好的事,都由市场来做,政府重点是指导建立规范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确保土地农业用途不改变,确保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七)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土地流转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就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由零散向集中、零乱向统

一、零星向规模这一经营目标转变,促进生产发展,并为大量离开土地的农民从事

二、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必须把土地流转纳入新农村建设,全盘考虑,统筹规划,推进城乡持续协调发展

五、对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工作的几点建议

作为一项创新性工作,我县的土地流转尚处在探索与初步发展阶段,仍然存在制度设计欠科学配套、经营管理人员缺乏、流转合作层次较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流转市场发育迟缓等问题。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总结完善任村经验,在全县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大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健全服务体系,加速推进土地规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结合任村土地流转实践和我县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现状,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尽快出台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抓住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机遇,制定和完善适应形势发展并具有前瞻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规,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放活承包权和经营权。

(二)加快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金融支农领域,金融部门应增加对农业的贷款比重和总量,简化程序,县上涉农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应全部用于支持土地流转项目;扶持成立投资担保公司,支持合作社开展信用担保,允许土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住宅、农产品订单、大型农业机械等为担保物贷款,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帐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用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并适当优惠利率,合理延展还款期限;对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兴办企业,符合条件的搞好上市工作;省市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每年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用于对转出土地的农户、转入土地的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的补助、扶持和奖励。

(三)尽快出台农业经营保险政策。结合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实际,制定主导产业保险政策,设立保险基金,保险基金由政府与合作社、种植大户共同承担,滚动发展,实现灾害补偿。

(四)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土地流转重点区域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同时,取消户籍限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身份问题,强制企业为农民工缴纳“三金”,在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为农民进城务工,推动土地流转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出台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宁县人口多土地少,工业化程度低,是全省最具代表性的农业大县,开展土地流转工作试点具有典型意义,我们希望专拨试点经费和实行优惠政策,把我县列为国家和省上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土地流转工作的试点县。

第五篇:扎实抓好在线学习 有力推进科学履职

扎实抓好在线学习 有力推进科学履职——参加干部在线学习的心得体会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借助网络平台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根据区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局干部积极参加了湖南省干部教育网络学院天心分院的在线教育培训。通过在线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在线学习与科学履职存在必然的密切联系,必须坚持学用结合进一步强化对党政领导人才的培养。

一、在线学习适应科学履职的内在特点

通过开展大规模开展基础理论学习,在线学习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业务需求的党政领导人才创造了互联网学习平台。作为脱产培训的补充、岗位自学的平台、开阔视野的窗口、更新知识的课堂、提高能力的途径和交流工作的载体,在线学习为广大学员在岗履职提供了科学指导,为形成机关良好的学风、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倡导结合发展学习,有利于学员树立全局观念。干部教育网络学院立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优化和整合了教育培训资源,确定了系统化的教学安排。在线学习通过理性探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前沿问题,深度剖析工作发展的具体矛

盾,使党政领导人才树立了良好的全局观念,增强了发展信心、坚定了发展信念、锻炼了发展思维,为我们科学履职进而服务于全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倡导结合自身学习,有利于学员提高认识水平。干部网络教育学院立足于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科学设臵了多门课程,并分为选修与必修课程两种类型进行考查,增强了学员选择课程的灵活度。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满足了不同工作岗位的学员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赋予了学员控制学习过程的权力,不同年龄层次和人事结构的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培训内容与进度,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3、倡导结合实践学习,有利于学员提升办事能力。在线学习系统建立了精品化、批量化、模块化的知识库,探讨和分析了当前工作实践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培养了学员的工作和领导能力。在线学习可以使学员根据工作实践的需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理性认识并科学处理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二、在线学习符合科学履职的客观要求

“用”为“学”纲,加强党政领导人才在线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在线学习促进科学履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履职对广大党政领导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在线学习应运而生,为保证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

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这一战略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在线学习必然符合科学履职的客观要求。

1、在线学习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线学习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也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在线学习灵活机动地打破了时空限制,有利于学员根据日常工作安排来确定学习时间,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另一方面,在线学习在教学内容、形式和管理上突破了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节约了教育成本,使大规模、广覆盖的教育培训成为可能。此外,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在线学习弥补了传统培训教育方式更新速度缓慢的缺陷。

2、在线学习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和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在线学习制定了更高的学习目标,赋予学习以更深的战略意义,作为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致力于提升党政领导人才的政治理论素养、业务知识技能,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符合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客观要求。

3、在线学习是改善学员知识结构的客观要求。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中,思想认识僵化、理论水平较低等问题对党政领导人才科学履职造成了极大困扰。在线学习充分利用了优秀教

学资源,精选了各类优秀专家学者进行授课,集成了大量精品课件,内容涵盖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省情省策、干部成长和专题荟萃等多个专题,构建了高角度、宽视野的认知空间,针对各类干部的不同工作性质与理论素养,着力于加强岗位业务能力的培训,有效改善了党政人才的知识结构。

4、在线学习是提升学员履职能力的客观要求。在线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弥补学员知识积累的不足,锻炼其分析和解决工作实践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的能力。通过强化基础理论的教授,在线学习巧妙结合了学员本职工作,节约了学员的时间和精力,有效促进了能力素质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密切联系,锻炼了广大学员的自学、思维、决断、应变、协调、组织和创新能力,为学员适应改革不断调整、发现和分析问题进而准确决断提供了有力指导。

三、在线学习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实现学以致用

我省干部网络教育学院开放以来,在线学习有效调动了机关党政领导的学习积极性,大量学员能够按时保量地完成课程学习,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必须重视当前在线学习过程存在的不良倾向,例如缺乏有效的教学互动、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缺乏科学的管理与考核机制等。众所周知,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客观实际,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上述问题使得在线学习流于形式,甚至脱离了工

作实际。鉴于此,我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要切实完善在线学习的保障机制。在以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加快使得终生学习成为必然,党政领导人才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以适应科学履职的需要。为了确保党政领导人才能够接受在线教育培训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应当从软硬件两方面加以完善,促进在线学习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应当完善学习支持服务,针对部分干部自身信息素养、工作性质与学识水平的差异,采取集中培训或者知识手册学习等形式解决其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促使其掌握基础性的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应当完善在线学习的硬件设施,结合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工作流程,配备计算机设备,优化网络环境,保证学员能够流畅地参与在线学习。

二是要合理构建在线学习的培训体系。我省干部教育网络学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课程设臵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虽然在线学习赋予了学员一定的选择权,但课程设臵欠缺广泛的调研,难免出现教学平台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实践的指导功能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应当深入了解党政领导人才的发展需求,密切联系学员工作实际,把握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设计好平台架构、教学内容、支持系统、运作方式,确保网络学习过程控制和应用效果。在课程设臵上,应当以业务知识和技能训练为重点,为指导学员科学履职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支撑。此外,课程设计应当围绕各级各类干部岗位职责,坚持“前

沿、深度、丰富”的原则,并结合区域发展大局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三是要有效促进在线学习的教学互动。虽然在线学习借助网络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学习环境,但网络传输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缺乏互动,教学情感交流、情绪沟通方面效果较差。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线学习不是任务,必须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在网络教育培训的具体实践中,应当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不同培训形式的相互衔接和补充,设臵交流互动板块,鼓励学员结合实际工作与教师或其他学员展开探讨。此外,为了培养党政领导人才在线学习的自觉性,还应当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大力加强在线学习的管理和考核,引入论文考查等多方面的考查形式,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必要抽查,杜绝应付了事、走过场等不良风气,使在线学习能够切实为科学履职提供指导。

总之,加强对党政领导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为适应经济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必须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与以用为本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完善在线教育培训机制,克服形式主义之风,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效果。

上一篇:游科技馆征文范文下一篇:一级履职考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