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有序有效生成

2022-09-12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提倡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把学生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要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世界、开放的创造天地, 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创新人格趋向充分表现而达极致。因此, 我认为一切的教学设计都应是有序的、充分预设的, 而课堂生成则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在有序状态下的生成才是最有实效的生成。如果我们的课堂做到了有序和生成的调和实现, 那将是最为闪耀生命活力的课堂。

1 有序的预设中应有生成的种子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活动, 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的教学效果必然不同。一些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怎么来上这堂课, 而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想, 所以教师在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习特征, 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播下生成的种子。在设计教学计划时, 也应考虑同一则教案在不同的课堂将生成不同的局面, 尊重学生自由而多样的思考方式, 尊重学生的差异。变一种固定的计划方案为多种预设方案, 使自己在实施中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这样, 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才能充满着激情与智慧, 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充满着挑战与创新。

在学习第十一册《庐山云雾》时, 我预设的重难点是: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这一目标, 预设了聊云雾、赏云雾、读云雾这三大板块的教学环节。在学生欣赏了课件中庐山云雾后, 我安排了一个质疑环节:“现在, 你们最想了解什么?”以了解学情, 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在预设时, 我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出:“老师, 我想知道庐山云雾是怎样形成了?”在课堂交流时,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老师, 我最想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

学生想描绘庐山云雾, 这是我在课前预设中是没有预料到的。于是我根据学生的表达需求, 我又生成安排了一个积累运用的环节: (1) 在3~5自然段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抄一抄、背一背、记一记。 (2) 画一幅庐山云雾的背景图片, 为庐山云雾设计广告。这样, 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又进行了拓展、实践运用。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有一段关于教学计划与教学关系的论述:“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 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 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我想这就是对预设的设计如何达到有序、想到生成的最好诠释吧。

2 生成的过程中应有有序的影子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教师必须要有精心的准备和灵活的应变机智。由于课堂中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思维的时空, 如果在某些所谓讨论时缺乏必要的思维指向的话, 就会使一些枝节末叶性的问题得到很多学生偏执性的关注。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怎样的课堂局面呢?学生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各自为政。这样的课堂局面, 大部分教师因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主体避免出现否定性评价或者缺乏临场机智而无法扭转。这种缺乏集中爆破点的课虽然避免了情节上的烦琐分析, 却陷入了另一种操作上的琐碎。因此课堂的有序性变得尤为重要了。

在学习第七册《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时, 我安排了“请同学们静下心来, 沉下心去, 仔细地去读读课文, 文章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请在词句旁边划一划、圈一圈、写下自己的感受, 然后再去读一读”这个环节。通过巡视观察, 学生的感受很多, 尤其对小男孩的感受, 学生更是五花八门。如果让学生一一叙述交流, 那就会变成“乱炮”, 学习没有主线, 更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感受归结为一点, 不就是指‘这样的哥哥’吗?”于是, 我紧紧抓住“这样的哥哥”指得是怎样的哥哥这条线, 把学生对课文三大板块中对哥哥的感受, 最后都归结到“这样的哥哥”指的是怎样的哥哥这条线上, 并且层层深入。既让学生说得、读得有滋味, 又感受到了小男孩对弟弟那真诚付出的行为, 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想在课堂上达到最大的课堂效益, 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课堂组织权, 进行有效的生成。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 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并与备课预料情况进行比较, 如果出现预料之中的情况则按预先设计的对策教学;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则与教学目标比较, 看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 从而实现课堂效益的最优化。

3 教师是调和有序生成的最佳因子

心理学家坦思鲍姆说过:“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担任什么角色……他在学生心目中就是知识的化身, 他是调和有序和生成的最佳因子。课堂上的教师既要善于倾听, 让学生尽情发挥, 充分表现自己;也要善于表现自己, 舒展自己, 让学生领略接受的魅力, 体会信任和尊重别人的幸福感。教师应该有鲜明的教学倾向, 对的就是对的, 错的就是错的, 即使暂时不能有正确的答案, 教师也应该指明问题的探究方向, 缩短学生寻求真理的时间。试想,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老师一点崇敬的欣赏的感觉都没有的话, 那么他们会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吗?事实上, 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 学生各方面必然呈现多元化, 所以教师的有序引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思路、兴趣、情感和价值取向, 而这些又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因素, 影响着课堂上生成的数量和质量。”

在学习第七册《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时, 学生很少有提到文章一开始保罗给予小男孩看他的新车、摸他新车、和小男孩谈话等机会。这时候, 就需要靠我们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点, 从这些点上感受到小男孩对新车强烈的渴望和期盼, 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哇!我希望……”、“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这两句话所蕴涵着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也正是保罗邀请小男孩去兜一圈的原动力所在。

当然, 有序和生成有时也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 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上的开放的确会影响某些课时的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的达成, 甚至暂时出现无序的状态。但我们只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就能知道:有序暂时的让位于生成也是课改道路上的一种“战略撤退”, 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 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如果对智慧没有挑战, 那么, 一切按预设有序进行的课堂肯定是没有生成性的。从生命的角度看,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从改变自身思维定势做起, 学会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预设, 把握课堂上更多的动态生成资源, 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有效生成!

摘要:“有序”和“生成”这一组貌似无关的词其实是紧密相连的, 一切的教学设计都应是有序的、充分预设的, 而课堂生成则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在有序状态下的生成才是最有实效的生成。

关键词:有序,生成

参考文献

[1] 张海兵, 沈涛.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7) .

[2] 唐文英.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与实践[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 0 0 2.

上一篇:城市规划空间数据库设计思路研究下一篇:虚拟化技术在医院信息化中的应用